齿如含贝的意思齿如含贝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齿如含贝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齿如含贝
- 拼音: chǐ rú hán bèi
- 频率: 一般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主谓式
- 解释: 贝:贝壳。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 语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 典故出处: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 成语示例:
- 英文翻译: One‘s teeth are as beautiful as orderly-arranged shells.
齿如含贝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形容牙齿坚固的成语?
形容牙齿坚固的成语:形形色色、形式主义、奇形怪状、原形毕露、形单影只、自渐形秽、形影不离、形影相吊;笑容满面、笑容可掬、愁容满面;张牙舞爪、伶牙俐齿、虎口拔牙、拾人牙慧、牙牙学语、咬牙切齿;不足挂齿、不足齿数、唇齿相依;无坚不摧、坚韧不拔、坚持不懈;根深蒂固、顽固不化、固步自封、固执己见
利齿伶牙。
拼音:lì chǐ líng yā
解释:伶:通“灵”,灵活,乖巧。能说会道。
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那般的利齿伶牙。”
示例:不要长枪大剑,真个杀人手段高强;生得利齿伶牙,端的吃人脑髓不恕。 ——明·陆采《明珠记·奸谋》
近义词:伶牙俐齿。
1、金牙铁齿:牙口结实,如同金铁。比喻年高体健。
2、齿如编贝:形容牙齿整齐洁白。贝,白色螺壳。
3、齿如含贝:同齿如编贝。
4、齿如瓠犀:编:顺次第排列;贝:贝壳。形容牙齿好。
5、勾爪居牙:钩子般的爪牙,锯子般的牙齿。形容爪牙的锐利。
6、束贝含犀:指牙齿如紧密排列的贝壳和瓠犀。
坚如磐石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1]
“坚如磐石”的意思是指象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该成语构词方式是偏正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1]
中文名
坚如磐石
拼音
jiān rú pán shí[1]
近义词
安如泰山、安如磐石、牢不可破、固若金汤、坚不可摧、安如磐石、稳如泰山[1]
反义词
摇摇欲坠、不堪一击、一触即溃[1]
出处
《孔雀东南飞》
成语出处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1]
后人据此引申出成语“坚如磐石”[1]
成语典故
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新婚夫妇,他们非常恩爱,感情深厚。贤惠可人的刘兰芝却得不到焦母的喜爱,总是对她百般刁难,作为一名官府小吏的焦仲卿经常不在家,家里的一切事务都是刘兰芝在操劳。尽管这样,焦母仍是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对她羞辱和责骂。焦仲卿在得知此事后很想从中调和,但是焦母却置之不理,仍我行我素,继续排斥刘兰芝。
终于有一天,刘兰芝再也受不了婆婆的无理取闹,向丈夫哭诉她心中的烦闷。焦仲卿去找他母亲协商,可是焦母骂他没出息,还逼迫他休妻。焦仲卿是一个盲目遵守孝道的人,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应该为父母之命是听。万般无奈之下,焦仲卿劝说刘兰芝先回娘家,等他母亲的怒气消散后再接她回来。两个相爱的人在泪水涟涟中惜别。
在古代,女儿出嫁后很少回娘家,要是回也是夫君陪着回娘家,如果一个人自己回娘家就是被休的征兆。刘兰芝回家不久,县令和太守就相继派媒人替自己的儿子来提亲。刘兰芝的母亲和哥哥都很高兴,希望她快点嫁出去,这样家里就减少一个人的花费了。可是刘兰芝不接受他们的求婚,因为她还深爱着自己的丈夫焦仲卿。她的哥哥却逼迫她非嫁不可。
后来焦仲卿听说刘兰芝快要结婚了,就和她约定见面。他们见面后抱头痛哭,二人约定以死相抗,在黄采路上再见,在太守迎亲前夕,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自杀殉情。[2]
成语寓意
典故中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本质,热情歌颂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7]
焦仲卿和刘兰芝坚如磐石的爱情让后人为之折服,千百年来仍传颂不息。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人们不知道出路会落在脚下的哪一步,所以只得向前,再向前。坚持下去,方才有自己的出路,做人是这个道理,做事也是这样!用坚定自信心和最无畏的勇气去追逐梦想,就一定能成功。[2][6]
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
“坚如磐石”多用来指坚牢犹如厚重的大石;比喻非常牢固,坚不可摧。[1]
该成语构词方式是偏正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1]
成语示例
南朝·梁·徐陵《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4]
南朝·萧统《文选·古诗十九首》:“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有?”[1]
唐·周昙《后汉门·魏博妻》:“操刀必割腕可断,磐石徒坚心不移。”
坚如磐石,。。。。。
登徒子的人物形象?
登徒子,复姓登徒,见于战国时楚国宋玉所写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未知是否真有其人,可能仅为文学上的虚构角色。由于这篇文章,人们把登徒子作为好色者的代表。《登徒子好色赋》实际上是一篇寓言,说的是无辜的宋玉 被登徒子扣上“好色”的帽子并最终还击的故事,说明被诬陷时要及时还击,不能无所作为。由此登徒子就成了好色者的典型。扩展资料:成语典故登徒子,是战国时楚国的大夫
登徒子--《登徒子好色赋》
宋玉,是战国后期楚国的一位文学家。在楚怀王、楚襄王时代,曾当过“文学侍从”一类的官,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他不但文章出色,仪表也是“风流潇洒,英俊不凡”。当时的大夫登徒子,就在楚襄王面前说他“好色”,楚襄王便把宋玉找来问话。宋玉说:“没有这回事。相反,好色的不是我,恰恰就是登徒子自己。”楚襄王问他有什么根据。宋玉就说(原载《登徒子好色赋》):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这段原文的大意是天下的佳人没有比得过楚国的,楚国的姣娘要算我家乡的最好,我家乡的美女之中最最拔尖的,就是我东邻的一位姑娘。这位姑娘,身材适度,不高不矮,脸色也天生好看,不用擦粉抹胭脂;眉毛、皮肤、腰身、牙齿,没有一处不美。她微微一笑的时候,那漂亮更是难于形容,要让阳城、下蔡那些花花公子见了,不着迷才怪呢!可是,这位“东家之女”,常常攀登墙头来偷看我,已经整整三年,我至今还没有接受她的顾盼。 接着说到登徒子,大意是:“至于登徒大夫,就和我截然不同了。他的妻子,头发乱、耳朵斜,嘴唇裂、牙齿缺,走起路来,弯着腰、一瘸一拐的,而且满身癞疥,还患着严重的痔疮。而登徒大夫却很喜欢她,已经同她生了五个孩子了。”
最后宋玉反问楚襄王:“您看,究竟是谁好色,这不是再明白不过了吗?”襄王听了,觉得似乎也有道理,也就算了。
由于这篇文章,人们把登徒子作为好色者的代表,称好色的人就叫做“登徒子”。
宋玉王昌出自什么典故?
此句出自唐代鱼玄机的《赠邻女》(别名《寄李亿员外》),全诗如下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对鱼玄机和李亿的纠葛比较熟悉,或者知道宋玉和王昌的典故,都有助于理解这句诗。
宋玉是战国末期楚国人,相传写过一篇《登徒子好色赋》,成功反黑了说自己坏话的登徒子,把糟糠之妻不下堂的行为活生生扭曲成了好色表现,还用自己相关的一件事做对比。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就是说宋玉家东边的邻居,是一个非常貌美的女子,经常登墙偷窥宋玉,然而宋玉把持住了。
虽然故事中的宋玉显得不解风情,但是窥宋玉的典故作为一件风流雅事流传了下来,不断出现在后人的文学作品中。
鱼玄机这首诗就是其一,诗题“赠邻女”很可能也并非写给鱼玄机的邻居,而是典故中窥宋玉的那位东家之子。
再说王昌,历史原型无定论,一般附会为魏晋南北朝时人,从唐诗开始,频频亮相于文学作品,其形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就是南朝乐府中相传为梁武帝萧衍所作的《河中之水歌》。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于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
说洛阳女子莫愁嫁给了当世豪门士族范阳卢氏,有儿有钱有势一生富贵,却还是遗憾着当年没有嫁给东家王。
这位东家王到了唐诗中,就已经被默认名为王昌了。
其中李商隐非常喜欢用这个典故,各种感情色彩有褒有贬的用过多次,同时给楚女莫愁也写过很多诗。
鱼玄机诗中的恨字也来自典故,主不在指对谁有恨意,而是遗憾不能与心上人在一起。
综合一下典故与原诗前后文,大概就是说要去追求新生活新感情,没必要再去遗憾是否能得到过去那个人了。
有洒脱,其实也有无可奈何。
……………………………………这里其实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宋玉和王昌经常在诗歌中成对出现,或者因为两者都是女子求而不得的典型,然而脑洞指引我发现了另一个巧合,成百上千年的文学创作后,这两位竟然都和名叫莫愁的女子有瓜葛。
历史上的莫愁,首见于南朝宋的史书,提到楚地石城(并不是石头城,后世误以为莫愁在南京的锅需要北宋词人周邦彦来背)有女子莫愁善歌,流传下《石城乐》(或名《莫愁乐》)。
这位莫愁是楚女,然而这个楚是地名而非国名,而这个女子到底是何时人,史书并未详载,或者当时发现此乐时已是传说不知何时了。
莫愁的形象从南朝开始随着乐府歌广为流传与可能的再创作,前面提到的洛阳女儿莫愁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石城楚女莫愁与卢家妇莫愁两者形象分明,一般也并不会混淆,此所谓“乐府两莫愁”。
因楚女莫愁和宋玉是同乡,且人物形象的文艺色彩都非常浓厚,有凭吊楚地的诗歌偶尔将两者凑在一起说。
如今,一些说法中干脆将莫愁当做了宋玉同时期人。
而假如真的有一个混淆了时空的世界,宋玉住西舍,东家之子名莫愁,天天爬墙头,莫愁再东是王昌,该是多么有趣的场景。
只是不知道两场单相思,最终那邻女是追到了宋玉,还是未错过王昌,会不会最终做了道姑,杀了人,偿了命跌宕一生,亦或者嫁给了从未出场的卢家郎平平淡淡才是真。
形容女人妖媚的成语?
以美人为描写对象,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 诗经中《卫风.硕人》 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赞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也成为人们常用的形容美女的词汇。 《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金庸小说中“风清扬”、“木婉清”二人的名字也来源于此。
《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段誉也曾在月初东山对王语嫣吟唱这首曼妙的诗,可惜彼时王语嫣心中只有表哥慕容复。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对东邻女的称道: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这句话这《洛神赋》中被化用为“修短合度”。 宋玉的《神女赋》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其象无双,其美无极;
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
作为第一篇“美女赋”,《神女赋》中的“ 秾纤不短,纤不长”,“宛如游龙乘云翔”,“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等词汇,成为后来的文人描写美女的常用词汇。 曹子健有感于《神女赋》而作《洛神赋》,其中描绘洛神的美貌: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秾纤得中,修短合度”,“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就活用了《神女赋》中的众多词汇。 文学史上许多作家,如杨修、张敏、 王粲、陈琳、江淹也曾写过《神女赋》,但还是宋玉的这篇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曹植在《洛神赋》中对宓妃的体态描写方面,取二者之所长,但描绘洛神的美貌更注重其动态美。(注:洛神,又名宓妃,中国远古时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乃伏羲氏之女,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阳。)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颻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 秾纤得中,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不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司马相如和张衡也曾分别在《上林赋》和《思玄赋》中描绘过宓妃的美貌:若夫青琴宓妃之徒,绝殊离俗,妖冶娴都,靓妆刻饰,便环绰约。……芬芳沤郁,酷烈淑郁;皓齿灿烂,宜笑的皪;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载太华之玉女兮,召洛浦之宓妃。咸姣丽以蛊媚兮,增嫮眼而蛾眉。舒婧之纤腰兮,扬杂错之袿徽。离朱唇而微笑兮,颜的以遗光。《红楼梦》中描绘警幻仙子姝容的《警幻仙子赋》极其出彩。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今,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今,听环佩之铿锵。届笑春桃今,云堆翠髻;唇绽樱颗今,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今。满额鹅黄。出没花问今,宜嗅宜喜;徘徊池上今。若飞若扬。蛾眉颦笑今,将言而未语; 莲步乍移今,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今,冰清玉润;慕彼之华服今,闪灼文章。爱彼之貌容今,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今,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招。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伺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李延年歌中的倾城佳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这首诗没有对佳人进行正面描写,而是通过众生看到佳人为之倾倒的反应,使读者脑中浮现出佳人颠倒众生的美貌。金庸小说亦是如此,几乎从不正面描写女主的眉眼口鼻,都是让读者通过旁人的眼中,窥视她的玉面娇容。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辛弃疾《瑞鹤仙》写春风中的梅花的词句,也可以用来形容美人: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西游记》中描写白骨精美貌时,有一首诗也非常精彩。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
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
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
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
《西游记》中女儿国国王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鬟堆金凤丝。秋波湛湛妖娆态,春笋纤纤妖媚姿。斜红绡飘彩艳,高簪珠翠显光辉。
说什么昭君美貌,果然是赛过西施。
柳腰微展鸣金佩,莲步轻移动玉肢。月里嫦娥难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
宫妆巧样非凡类,诚然王母
降瑶池。《西游记》中“四圣试禅心”中真真、爱爱、怜怜的美貌半含笑处樱桃绽,缓步行时兰麝喷。满头珠翠,颤巍巍无数宝钗簪;遍体幽香,娇滴滴有花金缕细。说甚么
楚娃美貌,西子娇容?
真个是九天仙女从天降,月里嫦娥出广寒。
《封神演义》中的妲己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娥离玉阙。
这里非常有趣,我列举除了几个片段。自从宋玉在《神女赋》开了先河,古代美人往往沦为陪衬。古代章回体小说中,常用以西施王嫱为首的四大美女阵容来衬托女主的美貌。神魔小说中,又增添了九天玄女、广寒仙子、瑶池圣母三仙女组合。而在《山海经》中,西王母长这样: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当然,西王母的形象随着西王母神话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从最初的半人半兽形象转变为具有人形的神,再转变为仙女,最终转变为王母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