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的意思过犹不及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过犹不及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过犹不及
- 拼音: guò yóu bù jí
- 频率: 常用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主谓式
- 解释: 过:过分;犹:好像;及:到;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分,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 语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强调言行恰如其分。
- 典故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 成语示例:朱自清《诵读教学》:“前者歪曲了白话文,后者也歪曲了白话文,所谓~。"
- 英文翻译: going too far is as bad as not going far enough <Too much of one thing is not good.>
过犹不及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过犹不及和而不同什么意思?
“过犹不及”是一个哲学命题,它的意思就是事情做过了头,跟做不到差不多 都不能达到既定目的。要求做事情要把握好一个“度”,要让事物的变化保持在适度范围内。
比如,我们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要大胆管理,不能畏首畏尾,要敢于批评。但是TA毕竟是个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所犯错误也严重不到哪里去。批评和处分要适度,不要让学生出现过激反应。防止“过犹不及”。
“和而不同”则是一个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它要求一个人应该积极响应对方的号召,这就是“和”;但是同时要保持独立性,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能苟同对方的错误。
比如,有人提出热热闹闹过大年,这个我们应该相应。但是,对于他的喝大酒,放鞭炮等不利于身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做法不能苟同,要敢于批评制止。
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和而不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过犹不及”是什么意思?
1、有过之而无不及
【解释】: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
【出自】:杨沫·现代《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七章:“自古以来,做官越做越富,教书越教越穷。到了中华民国,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近义词】:过犹不及
2、过犹不及
【解释】:过:过分;犹:像;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自】:孔子·春秋《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译文】: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份,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近义词】:矫枉过正、过为已甚、有过之而无不及、过为己甚、纠枉过正、欲速不达
【反义词】:有过之无不及、不疾不徐、恰如其分、适可而止、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扩展资料:
过犹不及的近义词
1、矫枉过正
【解释】:矫:扭转;枉:弯曲。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出自】:范晔·南朝《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译文】:到了清世,那又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
2、过为已甚
【解释】:过:过分;为:做;已甚:过头。做得太过分。
【出自】:孟子·春秋《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译文】:孔子不做过头的事。
万事过犹不及需惜福知进退啥意思?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对于人生,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凡事不必求完美,不必苛求,随遇而安,顺其自然,享受人生淡然之美。
“过犹不及”,出自《论语·先进》,简言之,即做事超过或不够,都是不合适的。“过犹不及”的处世之道,就在于讲究一个“度”字,它不仅渗透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在于个人的修养。说话做事也好,学习享乐也罢,如果不能做到进退有度,取舍有度,就很可能陷入物极必反的桎梏之境。
简单的快乐有两种人:一种是孩子,一种是彻悟人生的智者。物质可以买到快乐,但持续的快乐来自于内心深处的精神快乐。之所以生活得比较愉快,是因为你学会了放大美好。生活没有真正的完美,只有不完美才是最真实的美;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只有披荆斩棘才能路路顺;生活没有永远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站起才是真正的成功,只有闪光的人生才算是生命的永恒
古代过犹不及的故事。不要孔子谈论过犹不及的那段?
有一次,鲁定公饶有兴致地问颜回道:"先生,您听说过东野毕很擅长于驾马吧?"颜回答道:"擅长是很擅长,不过他的马将来必会跑掉。
"鲁定公听了很不高兴,东野毕擅长驾马是众所周知之事,可如今,颜回却说他驾的马必会跑掉,不知颜回是何用心。
便对着旁边的人说:"原来君子也会诬人啊!
"颜回听后,并没有辩白什么,退了出去。
在颜回离开后三天,掌管畜牧的官员突然跑来报告鲁定公说:"东野毕驾的马不听指唤,挣脱缰绳,车旁的两匹马拖着中间的两匹马,一起回到马厩里了。
"鲁定公一听,惊坐而起,急忙唤人派车将颜回召来。
颜回到后,鲁定公便向颜回请教道:"前天,寡人问您东野毕擅长驾马的事,先生您说,擅长是很擅长,但是他驾的马必将跑掉。
不知您是如何预先知道的呢?"颜回起身答道:"臣是以政事推测出来的。
以前的时候,舜帝善于使用民力,造父擅长使用马力。
舜帝不穷尽民力,造父不穷尽马力,因此在舜王的那个时代,没有避世隐居或是逃走的人,而造父手下,也没有不听指示逃离的马。
但现在东野毕在驾马的时候,虽然骑着马,拿着缰绳,姿态很端正,驾马的缓急快慢,进退奔走,也很合适,只是当经历险阻到达远方之后,马已经筋疲力尽了,他却仍然对马责求不止,臣是从这里推想到的。
"鲁定公很赞赏地说道:"原来如此啊!
果真如您所言。
不过,先生您话中的含义很大,能不能再稍进一步说明呢?"颜回说:"臣曾听说过,当鸟被逼急时就要啄人,兽逼急了就用爪子乱抓,而人被逼得没办法时便要欺诈、叛乱,马被逼过头了自然就会逃奔。
从古到今,没有能使其手下处于极点,而自己没有危险的啊!
"鲁定公听了颜回的话后很高兴,感到非常受益,也很佩服颜回的智慧与德行,便将此事告诉了孔夫子,夫子听后,微笑着说:"这就是颜回之所以为颜回了,都是这个样子的啊,难道还值得赞许吗?"颜回观东野毕驾马,却以舜王政事断定有佚马之后果,看似二者之间并无关联,然而道理却相同,那就是:过犹不及,物极则反。
舜王为圣王,不穷其民力,人民安居乐业,因此没有佚民。
东野毕虽然很有一套御马的技术,但对马却无体谅之心,一味穷马力而奔波,马自然不堪忍受而奔逃,这就如后来的秦王朝繁政扰民、刑法严酷,弄得民不聊生、鸡犬不宁,必然也就会遭致覆亡了。
凡事如果以私心,做过了,必然会走向反面,得到不好的结果。
古人推崇"中庸"之道,以利他之心待人待物,不偏不倚,就可做到恰到好处。
若善于将此信念时时运用到生活中,便无往而不利
无过无不及,过犹不及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做事既不要不到位,也不要做过了。
人生有尺,过犹不及啥意思?
什么是尺,什么是度,我们常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多了少了都不好,所以说万事须讲度。
过犹不及与力所能及的及的意思一样吗?
一样,都是达到做到的意思。
不一样,过犹不及是指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力所能及指的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过扰不及指的是用力过度 ,做得过分了,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
力所能及 :自己全部的能力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