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高卧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东山高卧的意思东山高卧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东山高卧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东山高卧
拼音: dōng shān gāo wò
频率: 生僻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紧缩式
解释: 高卧:高枕而卧;东山:在今浙江绍兴境内。指晋代谢安隐居东山,不愿做官。比喻隐居不仕。

语法: 作宾语;指隐居不仕。
典故出处: 元·郑廷玉《忍字记》第四折:“我赶不上庞居士海内沉舟,晋孙登苏门长啸,我可甚么谢安石东山高卧。"
成语示例: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8回:“想~,诗酒徜徉,定百福之咸臻。"
英文翻译: retire with ease and decline to accept a government post

东山高卧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东山高卧指的是什么?

东山高卧指的是一一虎(虎踞高山)

袁安高卧是什么意思?

卧松礼泉 不是成语,含卧 的成语如下:  安枕而卧 放好枕头睡大觉。

比喻太平无事,不必担忧。

  藏龙卧虎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尝胆卧薪 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东山高卧 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高卧东山 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高枕而卧 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

形容无忧无虑。

平安无事。

  和衣而卧 和:连着;卧:躺下。

穿着衣服躺下睡觉。

  虎卧龙跳 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龙跳虎卧 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

  攀辕卧辙 拉住车辕,躺在车道上,不让车走。

旧时用作挽留好官的谀词。

  卧不安席 睡不安宁。

形容心事、忧虑重重。

  卧虎藏龙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卧榻鼾睡 别人在自己的床铺旁边呼呼大睡。

比喻别人肆意侵占自己的利益。

  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鼾睡 自己的庆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许别人沾手。

  卧薪尝胆 薪:柴草。

  行动坐卧 泛指人的举止和风度。

  雨卧风餐 风口处吃饭,雨地里住宿。

形容生活飘泊不定。

  元龙高卧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

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

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坐卧不安 坐着躺着都不安宁。

形容因忧愁恐惧而不安的样子。

  抱火卧薪 比喻处境险恶,而不自知。

或指险事即将出现。

  北窗高卧 比喻悠闲自得。

  餐云卧石 指超脱尘世的隐逸生活。

  倒街卧巷 指露宿街头。

  高枕安卧 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

  横躺竖卧 躺卧凌乱的样子。

  行号卧泣 行走或躺卧时都在号呼哭泣。

形容悲痛之极。

  行住坐卧 指一举一动。

  横倒竖卧 躺卧凌乱的样子。

  龙跧虎卧 犹言龙蟠虎踞。

比喻山势逶迤起伏。

  眠花卧柳 比喻狎妓。

同“眠花宿柳”。

  眠霜卧雪 睡卧于霜雪之中。

形容在外劳苦。

  眠云卧石 比喻山居生活。

  牛衣病卧 形容贫病交迫。

  攀车卧辙 拉住车辕,躺在车道上,不让车走。

同“攀辕卧辙”。

  盘龙卧虎 盘:盘旋,弯曲。

盘曲的龙,卧居的虎。

比喻隐藏的人才。

  食荼卧棘 吃苦菜,睡粗草。

形容初民的生活艰苦。

  睡卧不宁 睡:睡觉。

卧:躺下,睡觉或躺下都不安宁。

形容心绪烦乱,不能安定。

  王祥卧冰 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

比喻子女孝顺父母。

  卧床不起 病卧床上,不能起来。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许别人侵占。

  卧雪眠霜 睡卧在霜雪之上,比喻艰苦的流浪生活。

  偃旗卧鼓 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

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同“偃旗息鼓”。

  一卧不起 指一生病就没有好转。

  袁安高卧 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

  坐卧不离 指时刻相随。

  坐卧不宁 坐着躺着都不安宁。

常形容心绪烦乱。

  坐卧针毡 犹言如坐针毡。

形容很不安宁。

东山再起原文世说新语?

“东山再起”出自《世说新语.排调》

谢安是陈郡阳夏人,出身士族,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有才干的人,但他宁愿隐居,不愿做官。有人举荐他做官,但他上任一个多月,就辞职不干了,到了四十多岁时,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叫做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古时,指出山为官,为褒义词。

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

(译)谢公(谢安)在东山隐居,朝廷屡次征召他都没有答应。后来出山作桓宣武(桓温)的司马,要从新亭出发,朝中的官员都来为他送行。高灵(高崧)当时担任御史中丞,也来为他送行。高灵先前喝了点酒,仗着酒意,讥笑道:“你屡次违背朝廷的旨意,在东山隐居,大家经常在一起议论说:‘安石不出山,他将怎样面对天下的百姓!'现在天下百姓又将如何面对你呢?”谢公笑而不答。

东山再起原文出处:

《世说新语·排调》:“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

隐居山水的典故?

东晋时期,贤人谢安坚决辞去官职到会稽附近的东山隐居,经常有文人前来拜访他,与他饮酒赋诗,从不过问朝政。前秦南侵,东晋危在旦夕,谢安临危授命,当了东晋的宰相,率军在淝水成功打败前秦军队,并趁机率军北伐收复失地。后以此隐喻隐居避世。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元·郑廷玉《忍字记》第四折:“我,赶不上庞居士海内沉舟,晋孙登苏门长啸,我可甚么谢安石东山高卧。”

五柳先生陶潜

这个典故出自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就成了高人逸士的代名词。

诗词中“五柳先生”除经常借指高人逸士外,“五柳”也成为高人逸士隐居之地的代称。变体用“五柳”、“先生柳”。

唐、王维《老将行》: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归隐诗的常见典故

1、 地点明归情

桃源——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理想世界。李白的“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王维的“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杜甫在诗中说:“多垒满山谷,桃源何处求?”张旭问道:“

隐隐飞

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王之焕诗曰:“莫听声声去催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

无不是在诉说着这样一种可以想见却无法到达的忧愁。

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唐杨炯《庭菊赋》:“凭南轩以长啸,坐东篱而盈把”

宋陆游《读吕舍人诗追次其韵》:“言归镜湖上,日日醉东篱 ”,以东篱言闲居之雅。

东山——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如李清照的“

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

以隐居东山的谢安称比筵上的寿诞主人,可谓臻于至极了。唐李白《梁园吟》:“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王维的“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均以东山指隐居之人。

三径——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回乡,

于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往。后多以三径指退隐家园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就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此外如孟浩

五柳先生陶潜

五湖客范蠡

五湖,说法不一。一说,指胥湖、蠡湖、洮湖、 湖和太湖;又一说,指 湖、洮湖、射湖、贵湖和太湖。郦道元以长荡湖、射湖、菱湖、 湖、太湖为五湖。各湖都在太湖附近。“五湖客”指春秋时范蠡。《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竞灭吴,报会稽之耻。……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又,《国语·越语》载,范蠡“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亦有相似记载。又,相传范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平吴之后,取西子乘扁舟泛五湖而去。

古代诗人常引用这个典故表示功成名就之后,便急流勇退,遨游江湖,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个典故的变体较多,如“五湖倦客”、“五湖扁舟”、“五湖归去”、“五湖烟水”等;上下文中有“范蠡”、“陶朱”、“鸱夷子”等(后二者为范蠡别名)以资识别。

唐、李白《古风十五首》之十八:何如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高卧东山谢安

《晋书·谢安传》载,谢安字安石,“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 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安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以妓女从。屡违朝旨,高卧东山。”

“高卧东山”或“东山”与其他词搭配,构成典故,如“东山岁晚”、“东山风月”等。这个典故表现游憩山水,淡泊仕进的生活情趣,常作为赞颂位尊爵显的官吏的比喻之词;有时,作者也用来披露自己的心情。

宋、辛弃疾《念奴娇·岁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衣筝曲。

披裘钓泽严子陵

《反汉书·逸民传》载:“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 ,遗使聘之,三反而后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古代诗人羡慕严光的为人,常以严光自诩,在诗词中用此典故表示自己轻视富贵,清高出世的思想。变体有“严光”、“严陵”、“披裘”等。

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十二: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

梅妻鹤子林处士

林处士名逋,字君复,宋时钱塘人。卒后谥和靖先生。传说他结庐西湖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宋、阮阅《诗话总龟》载,林逋隐于武林之西湖,不娶,无子。所居多植梅蓄鹤。泛舟湖中,客至则放鹤致之。因谓梅妻鹤子云。又,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云:“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蓄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 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脍炙人口。所以林逋有“梅妻鹤子”之称

诗词中以林处士作为高人逸士的泛称,常与“梅”、“鹤”连用,多用在有关西湖的作品中。变体有“处士”林处士” “孤山”。

宋、辛弃疾《念奴娇·西湖和人韵》: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已作飞仙伯。

典故在诗中的意思?

一、委婉含蓄,避免平直。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表达更生动、更典雅、更含蓄。

二、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1、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2、针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诗人在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引用典故来影射时事,达到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

三、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诗歌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抒情,但诗人的情感有时往往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从抒发情感类型的角,我们通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情况:

1、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

2、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进取和追求。

3、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

四、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诗词中,在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典故。可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能创设新的画面,加深诗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我们知道,古诗词往往受字数、句数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涵,用典就是很好的一种手段。因为用典是对历史故事等的高度概括,在增加诗歌容量的同时,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增大诗词表现力。可收到言简而意丰的艺术效果。

扩展资料:

现将含典故的诗句举例如下: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典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

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

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词人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6、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八百里--指牛。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的卢--良马名。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形象的描写了军旅的生活和表现了抗金将士的英雄气概

诗词中常见的36个文化典故,助你读懂诗意中华

古典文学与诗词

典故,是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典故不仅可以使诗句表达更加形象,还让诗句含蓄典雅,别有意趣。

“双鲤”指代书信?“怀橘”指孝顺父母?36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帮孩子读懂诗意中华。

1.咏絮才

《世说新语》载,东晋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句来比拟雪花飞舞,叔父谢安大为赞赏。后以“咏絮”或“咏絮才”称赞女子善于吟咏。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曹雪芹《红楼梦》

2.比翼鸟、连理枝

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喻恩爱夫妻。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3.莼鲈

指家乡风味,典出《晋书》:“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蔬菜、莼羹、鲈鱼脍,……”后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写作莼鲈之思。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采薇

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周朝建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于饿死。后以此比喻隐居不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

5.长亭

古代驿站在路上约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6.尺素

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秦观《踏莎行》

7.请缨

汉武帝派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归顺。终军说:“请给我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比喻杀敌报国。

汉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8.东山高卧

《晋书·谢安传》载,谢安早年曾辞官隐居会稽之东山,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 东山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东晋重臣。后泛指隐居。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李白《梁园吟》

9.柳营

指军营。《史记》记载,汉文帝时,细柳营主将周亚夫纪律严明,军容整齐。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鲍溶《赠李黯将军》

10.烂柯

出自任昉《述异记》。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几个童子下棋唱歌,过了一会儿,发现斧头全烂了,同时代的人都不在世了。比喻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1.南冠

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战俘。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骆宾王《在狱咏蝉》

12.汗青

古时写字的竹简,需先用火烧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3.青眼

相传三国魏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憎恶的人,向上或向旁边看;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眼中之人吾老矣!

——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14.画眉

《汉书·张敞传》:“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史驱,自以便面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抚。”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15.金乌

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红日中央有一只黑色的三足乌鸦,周围是金光闪烁的“红光”,后以“金乌”代称太阳。

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

16.楼兰

汉代,楼兰国经常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用计斩杀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7.梦蝶

也称“化蝶”。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亦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18.青鸟

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殿中,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后以此为传信的使者。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19.三径

西汉末,王莽专权,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后以此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0.桑榆

《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影)在树端,谓之桑榆。”后比喻人的晚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21.双鲤

古人寄信,将书信扎在两片竹木简中,简多刻成鱼形,后代指书信。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22.黍离

语出《诗经·王风·黍离》。诗人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岂知劳。

——许浑《故洛城》

23.献芹

也说“芹献”,出自《列子·杨朱》,从前有一个人在豪绅面前吹嘘芹菜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九》

24.斑竹

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上生了斑痕,因名斑竹。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刘禹锡《泰娘歌》

25.投笔

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官府抄写公文为生。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后指弃文从武。

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

——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

26.折腰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薪俸,去向比他官位更高的人献殷勤,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

27.楚歌

《史记》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喻孤军被围或处境窘迫。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李商隐《泪》

28.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谦辞,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

——李群玉《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29.辞第

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霍去病辞去汉武帝赏赐的宅第。后又以“辞第”比喻为国忘家。

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杜甫《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

30.鸿鹄

据《史记·陈涉世家》,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时有鸿鹄之志,后在大泽乡揭竿起义。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吴潜《八声甘州》

31.抱柱

相传尾生同一女子相约桥下,未等到女子来。河水猛涨,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比喻坚守信约。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李白《长干行·其一》

32.怀橘

典故出自《三国志》,陆绩随父在九江见袁术,袁术用桔子款待。陆绩将两个桔子放在怀中,拜谢告辞之时,桔子落地。袁术嘲笑客人为何将桔子带走,陆绩说准备带回给母亲吃,袁术对陆绩(的孝心)“大奇之”。后以怀橘指孝顺双亲。

下马入门怀橘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奉祠养亲》

33.还珠

古时合浦盛产珍珠,因太守贪婪,珍珠都转到别的地方。孟尝任太守后,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比喻官吏为政清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杜牧《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

34.化碧

周敬王时刘文公属下的大夫苌弘蒙冤,因忠于刘氏被人杀于蜀地,其血三年化为碧玉。后遂以“化碧”比喻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而死或忠心不泯。

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

——朱敦儒《木兰花慢》

35.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春夏季节,杜鹃彻夜啼鸣,啼声清脆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后人以杜鹃叫比喻伤怀、惆怅的情感。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6.柳岸

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惯,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东山再起什么意思?

东山再起成语故事 【释义】原指有声望的人,退职以后再度任职。

现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或失败后,恢复力量再重干。

【例句】失败以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灰心丧气,要积蓄实力,以便东山再起。

【近义;反义】卷土重来 重整旗鼓;一蹶不振 一去不返 这个成语,出自《晋书.谢安传》。

东晋时,陈郡阳夏的名士谢安,年轻时担任著作郎,从事编撰国史的工作。

他不愿当官而受到束缚,便藉口有病,辞去官职,隐居在会稽的东山。

扬州刺史庾冰,听说谢安很有才学,几次请他出来做官,都被他拒绝了。

后来庾冰硬逼,他才勉强应召,但一个多月后,就告退了。

不久,吏部尚书范汪等,向朝廷推荐谢安的才学。

朝廷几次召他做官,他也一次一次地藉口拒绝。

谢安40多岁时,家族里不少当官的人死去,或被朝廷贬为平民,谢安对自己家族的不祥命运,感到不安。

正好这时,大司马桓温,邀他当自己官府的幕僚,谢安答应了。

当时,中丞高崧对谢安开玩笑说:“先生几次违背朝廷旨意,高卧东山。

许多人劝您再次出来做官,您总是拒绝。

这次东山再起,您如何向老百姓交代?老百姓又将怎样看待你?”谢安听了,露出惭愧的脸色。

谢安到桓温的官府后,桓温高兴极了,两人整整谈了一天。

增广贤文东山再起?

《增广贤文》中有四句金玉良言便能让人生再焕青春,即使失败也可东山再起!

一,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释义:枯黄的树枝在春天会再度发芽,但是人的一生只有一次。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因为挫折和失败让自己颓废,也不可因为年轻而认为光阴无限白白虚度,无时无刻都要对生存有种紧迫感,尽最大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雨过天晴。

释义:忍耐能消除很多不必要的争端,退让能防止很多不好的事情发生。

忍让并非是懦弱的表现,当自己的实力还不能操控局势之时,忍让是一种养精蓄锐,当争端可能激化造成严重后果之时,忍让是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保全,韩信忍得胯下辱才有后来拜将封侯,勾践忍得卧薪尝胆之苦,才有后来一举灭吴。

三,河狭水急,人急计生。

释义:河道狭窄,水流便会变得湍急,人只有逼到绝经,便会迸发出奇计。

很多时候人需要逼自己一把,之所以碌碌无为庸庸碌碌,很大原因是因为自己内心知道还有退路可行,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但是需要一个契机将潜力逼出来,那么无路可退便是最好的方法了。

四,岂能尽如人意,但求不愧我心。

释义:做人做事不能够做到人人都认同自己,只要做到不愧对自己便可。

很多时候人太过考虑别人的看法,不论做任何决定都想得到他人的认同,这样做法只会将自己的道路堵死。人生只有一次,与他人无关,做人别做成别人想要的样子,因为没有一个人能让所有人满意,要做就做真正的自己,无愧于心,无愧天地的自己!

(原文)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

(译)谢公(谢安)在东山隐居,朝廷屡次征召他都没有答应。后来出山作桓宣武(桓温)的司马,要从新亭出发,朝中的官员都来为他送行。高灵(高崧)当时担任御史中丞,也来为他送行。高灵先前喝了点酒,仗着酒意,讥笑道:“你屡次违背朝廷的旨意,在东山隐居,大家经常在一起议论说:‘安石不出山,他将怎样面对天下的百姓!'现在天下百姓又将如何面对你呢?”谢公笑而不答。

排调第二十五之三十二、远志小草

(原文)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坐,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

以求来日,东山再起。

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东风再起的意思和典故?

这个成语原指归隐后又重出做官。

比喻失败后又再度兴起。

成语说的是东晋时期的谢安,出自南朝宋·《世说新语·排调》:“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

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

先时多少饮酒,因倚而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

形容夫妻隐居的成语?

戢鳞潜翼 戢:收敛;潜:隐居。

鱼儿收敛鳞甲,鸟儿收起翅膀。

比喻人退出官场,归隐山林或蓄志待时 鹭朋鸥侣 指与鹭、鸥为友。

比喻隐居生活 避世绝俗 避世:隐居不出仕;绝俗:与世间隔绝。

脱离现实生活,不和人们往来。

形容隐居山林,不与世人交往。

一般指消极处世的态度。

长林丰草 幽深的树林,茂盛的野草。

指禽兽栖止的山林草野,旧常喻隐居之地。

东山高卧 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杜门晦迹 晦:隐匿。

关上门,隐匿自己的踪迹。

指隐居起来,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或动态。

杜门绝迹 指隐居不出。

高翔远引 形容避世隐居。

高蹈远举 意为隐居避世。

高卧东山 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东山再起,草木皆兵成语故事?

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这一成语典故出自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前秦的先头部队在洛涧附近被晋军偷袭,被击败得溃不成军,不但令秦兵士气受挫,亦令一向骄傲的苻坚信心动摇。他得知晋军正向寿阳前进,便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观察晋军动静。他看见对岸的晋兵,排列整齐,战船密布,心中觉得晋兵训练有素。再望向北面的八公山,山上长满无数草木,北风吹过,草木晃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即时大惊地跟苻融说道:“晋兵是一支多么强大的对手,你怎么说他们是弱旅?”

淝水之战中。东晋方面负责军事总指挥的是谢安,东山再起这一成语典故就是出自于他。

升平四年(360年),谢安应征西大将军桓温之邀担任他帐下的司马,谢安从新亭出发,百官都为他送行,御史中丞高崧对他开玩笑说:“足下屡次违背朝廷旨意,高卧东山,众人常常议论说,谢安石不肯出山做官,将怎样面对江东百姓!而今江东百姓将怎样面对出山做官的谢安石呢!”谢安深有愧色。他到桓温的府第,桓温十分高兴,二人畅谈生平经历,欢笑终日。

草木皆兵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

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东山高卧其他应用

组词

东组词山组词高组词卧组词

笔顺笔画

东笔顺笔画山笔顺笔画高笔顺笔画卧笔顺笔画

近义词

东近义词山近义词高近义词卧近义词

反义词

东反义词山反义词高反义词卧反义词

东山高卧成语接龙

正接

卧冰哭竹卧冰求鲤卧不安席卧不安枕卧床不起卧鼓偃旗卧虎藏龙卧狼当道卧龙伏凤卧旗息鼓卧榻岂容鼾睡卧榻之侧卧榻之侧,岂容酣睡卧榻之侧,岂容鼾睡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卧薪尝胆卧雪眠霜

反接

避世墙东拆西补东道西说东马首欲东朝西暮东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东山高卧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安心定志笔底春风弊衣蔬食错彩镂金辞穷理屈鸱张门户敦诗说礼斗志昂扬断织之诫各安本业沟沟坎坎慧心灵性旧时风味乐极悲来楼堂馆所累瓦结绳磨砻隽切木雁之间能征惯战濮上之音丧魂落魄山鸣谷应舞燕歌莺行古志今稀里马虎阳解阴毒一如既往优柔餍饫忧心若醉纸短情长知人料事郑声乱雅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dongshangaowo6504.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