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服乱头的意思粗服乱头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粗服乱头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粗服乱头
- 拼音: cū fú luàn tóu
- 频率: 生僻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联合式
- 解释: 粗:粗糙;粗服:粗劣的衣服;乱头:蓬乱的头发。形容不加修饰。
- 语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不加修饰。
- 典故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
- 成语示例:清·褚人获《坚瓠补集·谢禁缠足表》:“将见禁殿娇娥,~都好。"
- 英文翻译: coarse clothes and tangled hair--not to care about one‘s appearance
粗服乱头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什么粗毕什么四字成语?
什么粗毕什么四字成语没有。
与毕押韵的并字,可与粗组成什么粗并什么的成语:执粗井灶。
执粗井灶,汉语成语,拼音是zhí cū jǐng zào,意思是指操持家务,比喻为人妇。出自《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
成语出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女笑曰:‘身既无托,愿执粗井灶。’王申即日赁衣贳礼为新妇。”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粗茶淡饭 粗:粗糙、简单;淡饭:指饭菜简单。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
粗风暴雨 指风雨之来势急骤狂猛。
粗服乱头 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形容不讲究修饰。
粗袍粝食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世说新语文学十四讲解?
“容止第十四”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世说新语》,其内容全文如下:
【题解】容止指仪容举止。容止,在本篇里有时偏重讲仪容,例如俊秀、魁梧、白净、光彩照人;有时也会偏重讲举止,例如庄重、悠闲。主要是从好的一面赞美,个别也讥弹貌丑。有相当一部分条目是直接描写容貌举止,也可能着重写某一点,例如眼睛、脸庞,或者某一动作,例如弹琵琶。有一些条目只是点出“美姿仪”等,而不做具体描写;有的用侧面烘托法,表现人物容止之美。例如第19 则说的“看杀卫阶”;第14 则记王武子“俊爽有风姿”,可是看见卫阶就感叹“珠玉在侧,觉我形秽”。都没有正面涉及卫玠的容止。有时也用对比的手法,如第3、4、17 则.或者用品评的方式说出,如第30则。
士族阶层讲究仪容举止,这成了魏晋风流 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容风采有时甚至能借以活命或办成事情。例如第23 则记陶侃因苏峻作乱事欲杀庾亮,可是见到庾亮后就不一样了,“庾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至”。从此足见注重容止是当时的风尚。
另外,在赞美声中还可以看出一些名士羡慕隐逸、追求超然世外的举止风姿。例如第33 则赞叹“此不复似世中人”,第36 则欣赏“寝处山泽间仪”。这大概都因顾盼生姿、闲适自得而引发人们超尘出世之想。
(1)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 头②。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 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③。
【注释】①魏武:曹操。按:下文的帝、魏王都是指曹操,因为他生前封魏王,谥号是武,曹丕登帝后,追尊他为武帝。
②雄:称雄;显示威严。崔季珪:崔琰,字季珪,在曹操手下任职。他仪表堂堂,很威严。而据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说,曹操却是“姿貌短小”。
③“魏武”句:曹操认为匈奴使已经讽破了他的野心和做法,所以把使臣杀了。按:此说不大可信。
【译文】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他自认为相貌丑陋,不能对远方国家显示出自己的威严,便叫崔季珪代替,自己却握着刀站在崔季珪的坐床 边。接见后,曹操派密探去问匈奴使节说:“你看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节回答说:“魏王的崇高威望非同一般,可是床 边握刀的人,这才是英雄啊。”曹操听说后,趁使节回国,派人追去杀了他。
(2)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①。
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②。
【注释】①傅粉:搽粉。汉魏时的贵公子喜欢搽粉,这是当时习 气。汤饼:汤面。②皎然:形容又白又亮。
【译文】何平叔相貌很美,脸非常白。魏明帝怀疑他搽了粉,想查看一下,当时正好是夏天,就给他吃热汤面。吃完后,大汗淋漓,自己撩起红衣擦脸,脸色反而更加光洁。
(3)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①。
【注释】①夏侯玄:初任散骑黄门侍郎,年轻时就很出名。他曾和皇后的弟弟毛曾并排坐在一起,却认为这是耻辱,因为太不相称。魏明帝很不高兴,就把他降为羽林监。蒹葭倚玉树:蒹是荻,葭是芦苇,比喻微贱、貌丑。玉树指传说中的仙树或珍宝制作的树,比喻品貌之美。此指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
【译文】魏明帝叫皇后的弟弟毛曾和夏侯玄并排坐在一起,当时的人评论说,这是芦苇倚靠着玉树。
(4)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①。
【注释】①夏侯太初:夏侯玄,字太初。李安国:李丰,字安国,任中书令,后被杀。颓唐:指精神委靡不振。玉山:用玉石堆成的山,用来形容仪容美好。
【译文】当时的人评论夏侯太初好像怀里揣着日月一样光彩照人,李安国精神不振,像玉山将要崩塌一样。
(5)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①。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②。”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③。”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④;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⑤。”
【注释】①七尺八寸:古代的尺寸,长度没有现代那么长,不过七尺八寸也表明身材高大。②萧萧肃肃:萧萧形容举止萧洒脱俗,肃肃形容清静。举:挺拔。
③肃肃:象声词,形容风声。徐引:舒缓悠长。
④岩岩:形容高峻挺拔。
⑤傀俄:同“巍峨”,形容高大雄伟。【译文】嵇康身高七尺八寸,风度姿态秀美出众。见到他的人都赞叹说:“他举止萧洒安详,气质豪爽清逸。”有人说:“他像松树间沙沙作响的风声,高远而舒缓悠长。”山涛评论他说:“嵇叔夜的为人,像挺拔的孤松傲然独立;他的醉态,像高大的玉山快要倾倒。”
(6)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①。”
【注释】①眼烂烂:指目光闪闪。烂烂,明亮的样子。岩下:山岩之下,是眉棱下的比喻。【译文】中书令裴楷评论安丰侯王戎说:“他目光灼灼射人,像岩下闪电。”
(7)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①。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②。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邀,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③。【注释】①神情:神态风度。
②萦:围绕。按:《语林》说,潘岳外出,妇女们都抛果子给他,常常抛满一车。③委顿:很疲乏。
【译文】潘岳有美好的容貌和优雅的神态风度。年轻时夹着弹弓走在洛阳大街上,遇到他的妇女无不手拉手地一同围住他。左太冲长得非常难看,他也来学潘岳到处游逛,这时妇女们就都向他乱吐唾沫,弄得他垂头丧气地回来。(8)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①。
【注释】①“王夷甫”句:魏晋谈玄之士,经常拿着拂尘,相习 成俗,王公贵人多拿此物。拂尘以玉为柄,王衍的手生得白净,和玉色无异。
【译文】王夷甫容貌端庄、漂亮,善于谈玄,平常总拿着白玉柄拂尘,白玉的颜色和他的手一点也没有分别。
(9)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壁①。
【注释】①连璧:璧是一种玉器,连璧指两壁相连,比喻并美。按:《晋书·夏侯湛传》载,两人常常同行同止,出则同车,入则同席。
【译文】潘安仁和夏侯湛两人都很漂亮,而且喜欢一同行走,当时人们评论他们是连璧。
(10)裴令公有俊容姿。一旦有疾,至困,惠帝使王夷甫往看。裴方向壁卧,闻王使至,强回视之。王出,语人曰:“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精神挺动,体中故小恶①。”
【注释】①挺动:动摇,晃动,这里指精神分散。
【译文】中书令裴楷容貌俊美。有一次生了病,非常疲乏,晋惠帝派王夷甫去看望他。这时裴楷正向着墙躺着,听说王夷甫奉命来到,就勉强回过头来看看他。王夷甫告辞出来后,告诉别人说:“他双目闪闪,好像山岩下的闪电;可是精神分散,身体确实有点不舒服。”
(11)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①。”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注释】①嵇延祖:嵇绍,字延祖,是嵇康的儿子。卓卓:形容超群出众,气度不凡。【译文】有人对王戎说:“嵇延祖气度不凡,在人群中就像野鹤站在鸡群中一样。”王戎回答说:“那是因为您没有见过他的父亲罢了!”
(12)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①。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注释】①冠冕:帝王、大夫所带的礼帽。玉人:比喻容貌美丽的人。
【译文】中书令裴叔则仪表出众,即使脱下礼帽,穿着粗陋的衣服,头发蓬松,也都很美,当时人们说他是玉人。见到他的人说:“看见裴叔则,就像在玉山上行走,感到光彩照人。”
(13)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①。”
【注释】①六尺:相当于现在四尺多一点,是比较矮小的。悴:憔悴。悠悠忽忽:悠闲、不经意的样子。土木形骸:把身体当成土木,不加修饰,状态自然。
【译文】刘伶身高四五尺,相貌非常丑陋、憔悴,可是他悠闲自在,不修边幅,质朴自然。
(14)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①。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注释】①王武子:王济,字武子,死后追赠骠骑将军。他的外甥卫玠,风采秀异,见者皆以为玉人。【译文】骠骑将军王武子是卫玠的舅舅,容貌俊秀,精神清爽,很有风度仪表。
他每见到卫玠,总是赞叹说:“珠玉在身边,就觉得我自己的形象丑陋了!”(15)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①。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②。”
【注释】①王太尉:王衍。按:在王衍家所遇的五个人都是王衍的兄弟或堂兄弟,安丰即王衍堂兄王戎,大将军即堂弟玉敦,丞相即堂弟王导,季胤是弟弟王诩的字,平子是弟弟王澄的字。②琳琅:美玉,比喻人物风姿秀逸。
【译文】有人去拜访太尉王衍,遇到安丰侯王戎、大将军王敦、丞相王导在座;到另一个房间去,又见到王季胤、王平子。回家后,告诉别人说:“今天走这一趟,满眼都是珠宝美玉。”
(16)王丞相见卫洗马①,曰:“居然有赢形,虽复终日调畅,若不堪罗绮②。”
【注释】①卫洗(xiǎn)马:卫玠,任太子洗马。体弱多病。
②罗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译文】丞相王导看见太子洗马卫玠,说:“身体显然很瘦弱,虽然整天很和适舒畅,也还是像弱不胜衣。”
(17)王大将军称太尉:“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间。”
【译文】大将军王敦称赞太尉王衍说:“他处在众人之中,就像珠玉放在瓦砾石块中间。”
(18)庾子嵩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颓然自放①。
【注释】①十围: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起来的圆周长是一围,腰宽十围就是很粗的了。颓然:温 和、顺从的样子。自放:指自我放纵,不拘礼法。
【译文】庾子嵩身高不足五尺,腰带却有十围大小,可是他本性和顺,纵情 放达。(19)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①。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注释】①下都:指京都建康(原名建邺)。西晋旧都洛阳,所以后来称新都为下都。按:卫玠渡江 后,先到豫章(首府在南昌),后到建康,人们听说他容貌非凡,观者如堵。堵墙:墙。【译文】卫玠从豫章郡到京都时,人们早已听到他的名声,出来看他的人围得像一堵墙。卫玠本来就有虚弱的病,身体受不了这种劳累,终于形成重病而死。当时的人说是看死了卫玠。
(20)周伯仁道桓茂伦:“嵚崎历落可笑人”①。或云谢幼舆言。
【注释】①桓茂伦:桓彝,字茂伦。他很达观,善于鉴别人才,享有盛名,一向为周伯仁所推崇。嵚(qīn)崎:山高峻,比喻人高大英俊。历落:指举止洒脱。可笑:可喜。
【译文】周伯仁称赞桓茂伦:“高大英俊,举止潇洒,是个招人喜爱的人。”有人说这是谢幼舆说的话。
(21)周侯说王长史父:“形貌既伟,雅怀有概,保而用之,可作诸许物也。”①【注释】①王长史父:王濛的父亲王讷。有概:有风度。诸许物:一切事情;许多事情。【译文】武城侯周f 评论长史王濛的父亲:“身体既魁梧,又有高雅的情怀、不凡的风度,保持并发扬这些特长,一切事情都是可以办到的。”
(22)祖士少见卫君长,云:“此人有旄仗下形①。”
【注释】①旄仗:旗帜和仪卫。
【译文】祖士少见到卫君长,说:“这个人有将帅的风度。”
(23)石头事故,朝廷倾覆①。温 忠武与庾文康投陶公求救②。陶公云:“肃祖顾命不见及③。且苏峻作乱,衅由诸庾,诛其兄弟,不足以谢天下。”于时庾在温 船后,闻之,忧怖无计。别日,温 劝庾见陶,庾犹豫未能往。温 曰:“溪狗我所悉,卿但见之,必无忧也④。”庾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至。
【注释】①石头事故:指苏峻作乱。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 年),庾亮执掌朝政,下诏征历阳内史苏峻为大司农。苏峻一向怀疑庾亮想谋害自己,便起兵反,攻陷建康,自掌朝政,颁布大赦,独不赦庚亮兄弟。第二年又把晋帝迁到石头城。这时陶侃、温 峤、庾亮等起兵讨伐苏峻。数月后,苏峻败死。②温 忠武:温 峤,谥忠武。苏峻作乱时,温 峤任平南将军、江 州刺史,驻扎到寻阳。后庾亮战败,逃到他那里,他劝庾亮去见陶侃,并共推陶侃为盟主,起兵讨伐。庾文康:庾亮,晋明帝皇后的哥哥,谥文康。陶公:陶侃。苏峻作乱时,为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镇守江 陵。③“肃祖”句:萧祖是晋明帝的庙号;顾命指君主临终的命令。晋明帝病重时,王导、庾亮、温 峤等同受顾命,辅佐幼主晋成帝。明帝死后,太后临朝听政,政事由庾亮决定。陶侃因为自己不在受顾命之列,深以为憾。
④溪狗:即傒狗。吴人把江 西一带的人叫傒狗,是指语音不正说的,含鄙薄意。陶侃本鄱阳人,所以也得此称谓。
【译文】石头城事变发生,朝廷倾覆了。温 峤和庾亮投奔陶侃求救。陶侃说:“先帝的遣诏并没有涉及我。再说苏峻作乱,事端都是由庾家的人挑起的,就是杀了庾家兄弟,也不足以向天下人谢罪。”这时庾亮正在温 峤的船后,听见这些话,既发愁,又害怕,无计可施。有一天,温 峤劝庾亮去见一见陶侃,庾亮很犹豫,不敢去。温 峤说:“那溪狗我很了解,你只管去见他,一定不会出什么事的。”庾亮那非凡的风度仪表,使得陶侃一见便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和庾亮畅谈欢宴了一整天,对庾亮的爱慕和推重一下子达到了顶点。(24)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 之之徒登南楼理咏①。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②。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往,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③。”因便据胡 床 ,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④。后王逸少下,与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颓⑤。”右军答曰:“唯丘壑独存⑥。”
【注释】①“庾太尉”句:苏峻叛乱平定后,庾亮(字元规)升任都督江 、荆等六州诸军事,移镇武昌。使吏,一本作“佐吏”,《晋书·庾亮传》也作“佐吏”,指地方长官的僚属。理咏,吟咏,作诗吟唱。
③遒(qiú):高昂。函道:楼梯。
③老子:老人自称,等于老夫。
④胡 床 :交 椅,是椅腿交 叉,能折叠的一种坐具,即马扎儿。谑(xuè):开玩笑。任乐:尽情欢乐。
⑤风范:气派。颓:低落;收缩。⑥丘壑:山水幽美处所,是隐士所居之地,比喻深远的意境。
【译文】太尉瘦亮在武昌的时候,正值秋夜天气凉爽、景色清幽,他的属官殷浩、王胡 之一班人登上南楼吟诗咏唱。正在吟兴高昂之时,听见楼梯上传来木板鞋的声音很重,料定是庚亮来了。接着庾亮带着十来个随从走来,大家就想起身回避。庾亮慢条斯理地说道:“诸君暂且留步,老夫对这方面兴趣也不浅。”于是就坐在马扎儿上,和大家一起吟咏、谈笑,满座的人都能尽情欢乐。后来王逸少东下建康,和丞相王导谈到这件事。王导说:“元规那时候的气派也不得不收敛一点。”王逸少回答说:“唯独幽深的情趣还保留着。”(25)王敬豫有美形①。问讯王公,王公抚其肩曰:“阿奴恨才不称。”又云:“敬豫事事似王公。”
【注释】①王敬豫:王恬,字敬豫,是王导的儿子。好武,不拘礼法,王导并不喜欢他。问讯:问安。【译文】王敬豫形貌很美。有一次去向父亲王导请安,王导拍着他的肩膀说:“你遗憾的是才能和形貌不相称。”有人说:“敬豫样样都像王公。”
(26)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①。”时人有称王长史形者,蔡公曰:“恨诸人不见杜弘治耳!”
【注释】①凝脂:凝固的油脂,形容白嫩。
【译文】右军将军王羲之见到杜弘治,赞叹说:“脸像凝脂一样白嫩,眼睛像点上漆一样黑亮,这是神仙里头的人。”当时有人称赞长史王濛的相貌,司徒蔡谟说:“可惜这些人没有见过牡弘治啊!”
(27)刘尹道桓公:“鬓如反猬皮,眉如紫石棱,自是孙仲谋、司马宣王一流人①。”
【注释】①“鬓如”句:《晋书·桓温 传》载,桓温 豪爽有风度,相貌威武,面有七星,刘惔曾称赞他说:“温 眼如紫石棱,须作猬毛磔,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反猬皮:大概指猬毛翻开,四散竖起。紫石棱:陇州所出紫色石的棱角。孙仲谋:孙权的字,他是吴国的开国之主。司马宣王:司马懿,晋国初建,追尊为宣王。司马懿为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译文】丹阳尹刘惔评论桓温 说:“双鬓像刺猬毛竖起,眉棱像紫石棱一样有棱有角,确实是孙仲谋、司马宣王一类的人。”
(28)王敬伦风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公服从大门入①。桓公望之,曰:“大奴固自有凤毛②。”
【注释】①王敬伦:王劭,字敬伦,是王导的第五个儿子。加授桓公:加指加官,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其他官职。据《晋书·哀帝纪》载,兴宁元年,加征西大将军桓温 侍中、大司马。②大奴:指王劭。凤毛:凤毛是珍稀之物,比喻有父辈的才华、风采。
【译文】王敬伦仪表风度像他父亲,任侍中——这时桓温 也加授侍中——穿着官服从大门进官署。桓温 望见他,说:“大奴的确有他父亲的风采。”
(29)林公道王长史:“敛衿作一来,何其轩轩韶举①!”
【注释】①敛衿:整理衣襟,表示肃敬。按:王濛年轻时放纵不羁,不为乡里所齿,晚年才克己励行。来:语气词。轩轩:形容仪态轩昂。韶举:优美的举止。
【译文】支道林评论长史王濛说:“严肃起来,作事专一了,仪态多么轩昂优美啊!”
(30)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①。”
【注释】①“飘如”句:按《晋书》本传载,这是评论王羲之的书法笔势的。
【译文】当时的人评论有军将军王羲之说:“像浮云一样飘逸,像惊龙一样矫捷。”(31)王长史尝病,亲疏不通。林公来,守门人遽启之曰:“一异人在门,不敢不启。”王笑曰:“此必林公。”
【译文】长史王濛有一次生了病,无论亲疏来探病,都不给传达。一天支道林和尚来了,守门人立刻去禀报王濛说:“有一个相貌特别的人来到门口,我不敢不禀报。”王濛笑道:“这一定是林公。”
(32)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桓大司马曰:“诸君莫轻道,仁祖企脚北窗下弹琵琶,故自有天际真人想①。”
【注释】①企脚:指跷起腿。真人:修真得道的人,泛指仙人。按:谢仁祖(即谢尚)擅长音乐,通晓众艺。
【译文】有人拿别人来和谢仁祖并列而不那样看重他。大司马桓温 说:“诸位不要轻易评论,仁祖跷起脚在北窗下弹琵琶的时候,确是有飘飘欲仙的情意。”(33)王长史为中书郎,往敬和许。尔时积雪,长史从门外下车,步入尚书,着公服①。敬和遥望,叹曰:“此不复似世中人!”
【注释】①尚书:指尚书省。按:《晋书·王洽传》只说王洽(字敬和)历任中书郎、中军长史、司徒左长史等职,没有说到他在尚书省担任什么职务。
【译文】长史王濛任中书郎的时候,一次往王敬和那里去。那时连日下雪,王濛在门外下车,走人尚书省,穿着官服。王敬和远远望见雪景衬着王濛,赞叹说:“这人不再像是尘世中人!”
(34)简文作相王时,与谢公共诣桓章武①。王珣先在内,桓语王:“卿尝欲见相王,可往帐里。”二客既去,桓谓王曰:“定何如?”王曰:“相王作辅,自然湛若神君,公亦万夫之望,不然,仆射何得自没②!”
【注释】①相王:参看《文学》第51 则注①。
②辅:辅相;丞相。神君:神灵、神仙。仆射:指谢安。
【译文】简文帝任丞相时,和谢安一起去看望桓温 。这时王珣已经先在桓温 那里,桓温 对王珣说:“你过去想看看相王,现在可以留在帷幔后面。”两位客人走了以后,桓温 问王珣说:“相王究竟怎么样?”王珣说:“相王任丞相,自然像神灵一样清澈,公也是万民的希望,不然,仆射怎么会自甘藏拙呢!”(35)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会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①。
【注释】①海西:即晋废帝海西公。海西公即位后,会稽王司马晃才任丞相。
【译文】海西公称帝时,大臣们每次早朝,殿堂还很暗,只有会稽王来了,他气宇轩昂,才像朝霞高高升起一样。
(36)谢车骑道谢公①:“游肆复无乃高唱,但恭坐捻鼻顾睐,便自有寝处山泽间仪②。”
【注释】①谢车骑:谢玄,是谢安的侄儿。
②游肆:尽情游乐。捻(niē)鼻:堵住或捏住鼻子。按:谢安能作洛下书生咏,但有鼻疾,所以发音浊。这里所说捻鼻,即指作洛下书生咏。参看《雅量》第29 则。顾睐(lài):左右顾盼。【译文】车骑将军谢玄称道谢安:“一旦纵情 游乐,又无须放声高唱,只是端坐捏鼻作洛下书生咏,顾盼自如,就会有栖止于山水草泽间的仪态。”
(37)谢公云:“见林公双眼,黯黯明黑①。”孙兴公见林公:“棱棱露其爽②。”
【注释】①林公:支道林和尚。黯黯(àn):黑黑的。明:照亮。
②棱棱:形容威严正直。
【译文】谢安说:“我觉得林公一双眼睛,黑油油的,能照亮黑暗的地方。”孙兴公也觉得支道林是:“威严的眼神里透露出直爽。”
(38)庾长仁与诸弟入吴,欲住亭中宿①。诸弟先上,见群小满屋,都无相避意。长仁曰:“我试观之。”乃策杖将一小儿,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
【注释】①庚长仁:庾统,字长仁,是庾亮的侄儿。亭:设在道边供旅客停宿的公房。【译文】庾长仁和弟弟们过江 到吴地,途中想在驿亭里住宿。几个弟弟先进去,看见满屋都是平民百姓,这些人一点回避的意思也没有。长仁说:“我试着进去看看。”于是就拄着拐杖,扶着一个小孩,刚进门,旅客们望见他的神采,一下子都躲开了。
(39)有人叹王恭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①【注释】①濯濯:形容有光泽;清朗。
【译文】有人赞赏王恭形貌丰满美好,说:“像春天的杨柳一样光鲜夺目。”
一点都不会打扮的成语?
1.不修边幅
读音:[ bù xiū biān fú ]
释义: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衣着、仪表。 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出 处: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肆欲轻言;不修边幅。”
例 句:1. 有的人~,却以风流名士自居
2.不事边幅
读音:[ bù shì biān fú ]
释义:指不修边幅。
出 处:《北史·王罴传》:“罴性俭率,不事边幅。”
3.囚首丧面
读音:[ qiú shǒu sàng miàn ]
释义:头不梳如囚犯,脸不洗如居丧。
4.囚首垢面
读音:[ qiú shǒu gòu miàn ]
释义: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出 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上》:“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
5.不衫不履
读音:[ bù shān bù lǚ ]
释义:衫:上衣;履:鞋子。 不穿长衫,不穿鞋子。形容不修边幅的样子。
出 处:唐·杜光庭《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例 句:这个人总是~的,不管别人怎么想。
6.乱头粗服
读音:[ luàn tóu cū fú ]
释义:头发蓬乱,衣着随便。形容不爱修饰。
出 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
7.蓬头垢面
读音:[ péng tóu gòu miàn ]
释义:头发蓬乱,脸上很脏。 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
出 处: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子则草昆粗衣;蓬头垢面。”
例 句:干部上班一定要着装严整,否则,个个~,成什么体统?
8.披头散发
读音:[ pī tóu sàn fà ]
释义:头发长而散乱。形容仪容不整。
出 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回:“那张三又挑唆阎婆去厅上披头散发告道:‘宋江实是宋清隐藏在家;不令出官。’”
例 句:邻居王大嫂整天~,从不注意自己的形象。
9.素面朝天
读音: [ sù miàn cháo tiān ]
释义:本义指妇女不施脂粉,入朝觐见天子。
出处:典出 宋·乐史《杨太真外传》。
一点都不会打扮的成语是,素面朝天,天生丽质,秀外慧中、雍容华贵、大家闺秀、温文尔雅、风姿卓约、秀丽端庄、气质非凡、秀而不媚、清艳脱俗、香肌玉肤、仪态万端、婉风流转、美撼凡尘、聘婷秀雅、娥娜翩跹,婀娜多姿人,明眸皓齿,娇艳欲滴,如花似玉,人淡如菊等。
不讲究的近义词是什么?
不修边幅。
衣取蔽寒。
粗服乱头。
老牛拉破车。
不懂收拾自己 成语?
这样的成语有一些,我们试着列举几个:
衣衫不整、衣衫褴褛、邋里邋遢、不修边幅、杂乱无章、乌烟瘴气、不堪入目、乱七八糟、灰头土脸、惨不忍睹、蓬头垢面、脏乱不堪、污七八糟、污手垢面、 脏污狼藉、目不忍睹、无地自容,面如死灰。
这样的成语我只找到这么多。
一:蓬头垢面[ péng tóu gòu miàn ]
1. 【解释】:头发蓬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
2. 【出自】:《魏书·封轨传》:“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3. 【示例】:穷人的孩子~的在街上转,富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 ◎鲁迅《热风·随感录二十五》
二:囚首垢面[ qiú shǒu gòu miàn ]
1. 【解释】: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2. 【出自】:《汉书·王莽传上》:“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3. 【示例】:女又引两青衣械一人至,~。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新安富人》
三:不修边幅[ bù xiū biān fú ]
1. 【解释】: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衣着、仪表。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2.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北齐书·颜之推传》:“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
3. 【示例】:他又~,穿着一件稀烂的直裰,靸着一双破不过的蒲鞋。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
四:不衫不履[ bù shān bù lǚ ]
1. 【解释】:衫:上衣;履:鞋子。不穿长衫,不穿鞋子。形容不修边幅的样子。
2. 【出自】:唐·杜光庭《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3. 【示例】:这个人是个~的人,与家父最为相契。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五:乱头粗服[ luàn tóu cū fú ]
1. 【解释】:头发蓬乱,衣着随便。形容不爱修饰。
2.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
3.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补语、定语;形容不修仪容服饰
粗字组词接龙?
粗开头的成语接龙 :粗制滥造、粗枝大叶、粗中有细、粗心大意、粗茶淡饭、粗衣淡饭、粗风暴雨、粗服乱头、粗株大叶、粗心浮气、粗通文墨、粗衣恶食、粗言秽语、粗袍粝食、粗衣粝食粗通文墨 [cū tōng wén mò] 生词本基本释义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出 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长安人氏,略知书史,粗通文墨。”成语接龙墨突不黔 黔突暖席 席门穷巷 巷尾街头 头没杯案 案兵束甲甲第连云 云屯森立 立贤无方 方外之人 人言可畏 畏难苟安安富尊荣 荣古虐今 今生今世 世风日下 下马冯妇 妇孺皆知知
粗开头的成语接龙 粗心浮气 → 气吞山河 → 河倾月落 → 落落大方 → 方枘圆凿 → 凿壁偷光 → 光采夺目 → 目中无人 → 人定胜...
粗心 心意 意思 思考 考虑
不在乎自己打扮是什么词?
1.不修边幅
不修边幅,不修边幅这个词一般是形容男生的,意思是形容男生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和穿着打扮,给人邋里邋遢的感觉。不修边幅也用来形容一个男人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不在乎自己的外在形象,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对自己进行修饰打扮,这是对一个工作狂型男人的褒奖词。
不在乎自己打扮是什么词?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问得非常的好,根据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的内容来看,就是说一个人不在乎自己打扮,还是不打扮,要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如果一个人不在乎自己的穿着打扮,那么就会说这个人不修边幅
不在乎自己打扮是什么词?这种是褒义词。是比较好的词语,你不在乎你打扮是什么样子的?主要是你人好,心地善良。主要是喜欢你这个人,跟你打扮不打怪是没有关系的,一个人的粗俗吧,不是看他的外表,只是看他的内心,说明这个人看懂了你的内心。
不在乎自己打扮是贬意词,一个人不注意修饰自己就会给人不卫生的印象,也许由于工作太忙、太累有时候没时间打扮自己一下。但这不是充分的理由,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点时间打扮一下自己,因为打扮自己不仅自己开心快乐,还会影响别人。
不在乎自己打那是什么词?就是说随随便便,不再是内涵,这样的话会非常的省时间,而且也会用在学习和工作上,工作上的妆的话就是浪费,所以这样的女人是比较有出息的,而且也会工作学习双丰收,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双丰收的
不修边幅,囚首丧面,不衫不履。
不修边幅,不加修饰,邋里邋遢
这是个动词短语。“在乎”是动词中心语;“自己打扮”是名词性短语充当“在乎”的宾语。“不”是否定副词做状语,限制“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