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贤良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方正贤良的意思方正贤良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方正贤良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方正贤良
拼音: fāng zhèng xián liáng
频率: 生僻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联合式
解释: 方正:正直;贤良:才能,德行好。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有才有德的人。
典故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成语示例:
英文翻译: good and able men promoted by selection and recommendation

方正贤良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方正文言文意思?

1、指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例如:①《管子·形势解》:“人主身行方正……行发於身而为天下法式者,人唯恐其不复行也。”②《东观汉记·吴良传》:“﹝吴良﹞以清白方正称。”③《旧唐书·儒学传上·徐文远》:“文远方正纯厚,有儒者风。” 2、古代制科之一。汉文帝时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多为举荐;后成为制科之一,如唐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清代有“孝廉方正科”,有举荐和自荐之别,先荐,后廷试。以德行方正为取士的主要标准。

3、正方形;四四方方。《周髀算经》卷上“圆出於方,方出於矩”汉赵爽述:“圆规之数,理之以方;方,周匝也。方正之物,出之以矩;矩,广长也。”

贤良方正指的是什么?贤良方正指的是什么?

意思解释: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

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

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古文方正是什么意思?

贤良:才 能、德行好。

方正:正直。

“贤良方正”,汉代选拔统治人才的科目之一。

始于汉文帝二年(前178)。

方正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方正,指成正方形,不偏不歪;正直;正派。

语出《管子·形势解》:“人主身行方正……行发於身而为天下法式者,人唯恐其不复行也。

”1. 指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

《管子·形势解》:“人主身行方正……行发於身而为天下法式者,人唯恐其不复行也。

”《东观汉记·吴良传》:“﹝ 吴良 ﹞以清白方正称。

”《旧唐书·儒学传上·徐文远》:“ 文远 方正纯厚,有儒者风。

” 明 陈继儒《珍珠船》卷四:“ 崔遵度 性方正,深於琴。

” 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2. 古代制科之一。

汉文帝 时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多为举荐;后成为制科之一,如 唐 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清 代有“孝廉方正科”,有举荐和自荐之别,先荐,后廷试。

以德行方正为取士的主要标准。

3. 正方形;四四方方。

《周髀算经》卷上“圆出於方,方出於矩” 汉 赵爽 述:“圆规之数,理之以方;方,周匝也。

方正之物,出之以矩;矩,广长也。

” 冰心《寄小读者》十五:“她学得极快,口音清楚,写的字也很方正。

” 吴组缃《山洪》一:“他的脸形方正。

”4.正派。

出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从百园到三味书屋》:“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取品行正直之意。

方正介绍词?

汉代察举科目之一。汉文帝前二年(前178)设。多与贤良并称为贤良方正。东汉、晋沿置。又,清代科举中亦有孝廉方正之名。

词语分解

方正的解释 ∶成正方形,不歪斜字写得很方正 ∶正直不阿为人方正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详细解释.指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管子·形势解》:“人主身行方正……行发於身而为天

方的字典解释 方 ā 四个角都是暗乃谋咝位蛄雒娑际侵苯撬谋咝蔚牧⑻澹骸模ㄒ喑啤胺阶印保!邸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方根。平方。开方。 人的品行端正:方正。方直。 一边或一面:方向。方面。 地区,地域:地方。

正的字典解释 正 è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峮 )。正襟危坐。 合于法则的:正当(刵 )。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恰好:正好。正中(恘 )

要求亲人正直的成语?

一、大义灭亲

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典出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其本身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中文名:大义灭亲

拼音:dà yì miè qīn

近义词:大公无私、不徇私情、六亲不认

反义词:徇情枉法、徇私舞弊、亲亲相隐

成语出处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涖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涖杀石厚于陈。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

“大义灭亲”后来就作为一个成语流传了下来。

成语寓意

大义灭亲,是为了维护正义。《春秋》里面评价石碏是为了国家利益“大义灭亲”。《左传》也称赞石碏的“大义灭亲”体现了大公无私的精神,并称石碏为“纯臣”。石碏以国家大义灭父子之私亲的做法,也得到后世人的陈赞。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大义灭亲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用来形容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含褒义。

运用示例:唐·房玄龄等《晋书·慕容垂载记》:“大义灭亲,况于意气之顾!”

现代·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是一条汉子,大义灭亲,死活只有一个党。”刚正不阿_成语解释

二、刚正不阿

【拼音】:gāng zhèng bù ē

【释义】: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例句】:济南同知吴公,~。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

要求亲人正直的成语:严于律己、克己复礼、严以律己、一身正气,大公无私,公而忘私,以身作则,正己正人,负气仗义、慨当以慷、刚正不阿、铁面无私、襟怀坦白、芒寒色正、端人正士、正直无私、千仞无枝、正视绳行、直内方外、秉公任直、贤良方正、光明磊落、公平正直

要求亲人正直的成语:襟怀坦白

jīn huái tǎn bái 襟怀坦白发音

成语解释

襟怀:胸怀;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清 陈文述《放牛行同前韵》:“董君性仁慈,襟怀亦坦白。”

成语繁体

襟懷坦白

成语简拼 jhtb

成语注音 ㄐㄧㄣ ㄏㄨㄞˊ ㄊㄢˇ ㄅㄞˊ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成语正音 襟,不能读作“jìn”。

成语辨形 襟左边是“衤”;不是“礻”。

成语辨析 ~和“胸无城府”;都含有“正直、直率”的意思。但~含有“心地纯洁”的意思;“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没有心机。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近 义 词

胸无城府、光明正大

反 义 词

心怀叵测、两面三刀

古代孝亲故事,有六要素?

古代<二十四孝>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

12 埋儿奉母

13 扇枕温衾

14 拾葚异器

15 涌泉跃鲤

管仲治国人们说他什么?

大才之人,成功之前往往非议颇多,比如韩信受胯下之辱,苏秦被妻嫂鄙视,陈平只能娶个N婚寡妇,刘邦被人称作流氓。人们只会以世俗的眼光,盯着私德,没有看到他们真正的才华,和博大的胸怀。

如果光盯着私德,管仲就是个小人,贪财、背主、贪生、好奢,哪一条都足够把他踩扁。但是鲍叔牙最懂管仲的价值,不光宽容他,还竭力把管仲推上相位,成就了一段“管鲍之交”的美名。

事实证明,鲍叔牙虽才具不如管仲,但是在识人方面,却独具一格。管仲在新的平台上,展现了他远超于那个时代的才华,就连对德行要求极为严苛的孔子,也不得不承认:没有管仲,华夏早就被夷狄吞了。

管仲为何被世俗认为很差劲

管仲祖上很辉煌,是周穆王的后人,姬姓管氏,家族世代官宦。可惜到了他父亲那一代,家道中落,到管仲这一代,家里成了贫困户。

管仲有一句被后世奉为经典的话:“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恐怕只有他这种经历过生活窘迫的人,才能说出如此深邃,穿透人性的话。

仓廪不实,衣食不足的管仲,被人诟病不知礼节,不知荣辱,也就不奇怪了。

1.管仲的贪财

为了解决生计,管仲放下士族阶级的架子,与好友鲍叔牙合伙经商。以管仲的家境,估计也拿不出多少本钱,可是每次分配红利时,管仲总是面不红耳不热地拿走大头。管仲后来自己回忆说:

“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

好在鲍叔牙为人大度,从来不计较,而且还为管仲找理由:他家太穷了,应该多拿点。鲍叔牙的大气,反而更加反衬了管仲的贪财。

2.管仲的贪生

管仲年轻的时候,和鲍叔牙一起服役,领导了三次战斗,每次都因为自己贪生怕死,导致失利。

这种贪生的行为,让管仲饱受争议。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生,他家里有老母需要奉养,他死了老母就无法生存。

如果这个理由成立,哪个士兵不都是这样?谁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3.管仲的背主

后来管仲与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在争夺君位的过程中,因为管仲的疏忽大意,公子小白,也就是齐桓公,登上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逼迫鲁国杀掉公子纠,交还管仲。

主人罹难,仆众尽忠,这是古人基本的思想。与管仲一起追随公子纠的另一位臣子召忽,就选择了为公子纠尽忠,他自杀于鲁国。

管仲很聪明,知道齐桓公之所以坚持要回活着的自己,是鲍叔牙的话起了作用,想让他改换门庭,为齐桓公服务。管仲没有学习召忽,回到齐国后,立刻拜倒在齐桓公脚下,变脸速度奇快。

4.管仲的好奢

管仲为相后,生活那是相当的奢华,一切向齐桓公看齐。

齐桓公为了表彰管仲的功劳,赐谷城给他作食邑。管仲不满足,在府中筑“三归台”,所谓三归,即“民人归,诸侯归,四夷归”。管仲在三归台置酒器,常常与公卿在此宴饮纵乐。

在世俗眼睛里,管仲的这些行为不光污点,简直不为人齿。

管仲的治国之才体现在哪里

事实证明,鲍叔牙的眼光非常独到,他看到的不是管仲的小节,而是内质。管仲虽不是诸子百家的学术大佬,却是第一个把他的法家思想,运用到治国的能臣,造就了那个时代,最璀璨夺目的政治成就。

1.尊王攘夷,确立霸主地位

春秋礼坏乐崩,西周的礼制社会受到严重挑战。自郑庄公对王室用兵,并与周桓王互质,王室威信一落千丈。

但是管仲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出尊王攘夷。客观来说,管仲的尊王攘夷,本质上不是为了维护周王室,而是齐国。不过,能准确地判断形势,以反潮流的大格局,积极充当王室的拥护势力,并借由王室大旗,做“国际警察”,维护中原道统,这种眼界独领风骚。

管仲为相期间,多次仗义疏难,出兵帮助燕国、邢国、卫国,征讨入侵中原的戎狄,帮已经被灭的卫国和邢国复国。同时又对抗窥视中原的楚国,维护了中原诸国的生存空间。

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今天都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但是在春秋时期,那是外来族群的入侵,所以孔子才说: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中原服饰,男人的服装是右衽,左衽是夷狄习俗。被发就是披头散发,中原是束发,只有未成年的孩童才会“被发”。孔子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管仲,我们这些人都是披头散发,穿着夷狄服饰的人。言下之意,没有管仲,中原文化早就灭亡了!

春秋霸主轮番上场,齐桓公称霸,是那个时期影响力最大,受到的美誉度最高。管仲成就的不光是一个名垂青史的齐桓公,也不仅是一个强大的齐国,而是中原文化的传承。

2.超脱于时代的经济理念与政策

在耻于谈论钱财的古代社会,管仲第一个提出了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的基础性作用,他毫不掩饰地主张,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离开了物质文明,一切都是空的。所以,管仲一直把齐国的经济建设,作为国家强盛的基础。

齐桓公想迫不及待地称王称霸,管仲表示反对:

“(齐桓公说)‘吾欲从事于诸侯,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国未安。’桓公曰:‘安国若何?’管子对曰:‘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则国安矣。’”

国家安定是称霸诸侯的先决条件,国家安定的先决条件是资育民众,让老百姓有经济能力。这段对话里,透露了管仲的两个思想:一是藏富于民,二是民富是国强的基础。这种思想,提出于封建等级制社会,真是光照日月。

为了实现他的理想,管仲改革了一系列经济政策:

①改革商业税收政策

古代对商业税基本上走两个极端,要么放任不管,要么涸泽而渔。管仲采取“一放一抓”,放掉渔业、牧业、森林资源开发,这一类商业行为的税收,让利于民。同时将关乎国计民生的盐铁经营,收归国有。

②展开“国际货币战争”

管仲的“货币战争”,各种资料最精彩,比如石壁谋、楚国购鹿、衡山之谋等等。以衡山之谋为例,简述一下。

齐国计划征讨衡山国,为了削弱衡山国经济实力,管仲想出了一条计谋。他先花数倍的价格,从衡山国大肆购买兵器,导致衡山国举国集中财力制造兵器。接着管仲又以数倍的价格,购买粮食,衡山国的粮食储备,迅速流入齐国。

等这些工作做的差不多了,管仲立刻停止收购,并大举进兵衡山。这时候衡山国才发现,兵器卖光了,粮食储备也空了,想点兵抵抗,根本没了力量,只好举国投降。

③实施国家经济宏观调控

司马迁的《史记》有一篇《平准书》,详细描述了西汉时期的经济政策,其中以国家资本,调控经济走势的政策,就叫“平准”。

具体方法就是,当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时候,国家出钱,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商品,以保证价格不至于大幅下滑,保证生产者基本利润。当市场求大于供的时候,将储备抛向市场,以平抑价格,保护消费者权益。

管仲生活的年代,根本没有经济学,更没有现代经济学,他比西汉的经济政策,早了五百年。西周是从游牧文明刚刚过渡到农业文明,在那个时候,管仲竟然具备了商业社会的经济意识,并靠制度来落实,实属不易。

④国家管控货币发行

古代货币铸造,很长时期都是市场行为,民间可以介入。管仲是第一个注意到铸币权,对国家经济大势影响的政治家。为此,管仲制订了一系列的国家货币发行机制。

⑤土地租税等级制

以前土地租赋的征收很粗狂,唯一的标准就是数量。可事实上,土地的肥沃程度,适合的经济作物,以及受到水害灾害的威胁程度,差距很大,一碗水端平,看似公平,其实很不公平。

管仲实施了“相地而衰征”的土地租税征收法。

⑥资源环境的保护性开发

管仲规定“山泽各致其时”,意思是山泽这些自然资源的开发,必须按“时”而行。所谓按“时”,就是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比如伐木,只能在冬季,捕鱼射猎,不允许在春季。也包括,不允许射猎鱼苗、怀孕的母兽、不允许无节制地砍伐森林等等。

管仲的这些经济理念和政策,即便在其后的两千年里,都一直领先于时代。

3.领先于时代的内政治理

管仲的内置治理涉及很多方面,我们仅以两条影响较大的为例。

第一条:叁其国而伍其鄙

周初年,是部落邦联制到分封制的过度。邦联制的基本形态就是部落,所以那时候不存在行政区域划分,只有“山头”式的部落自治。管仲向齐桓公建议设立“叁其国而伍其鄙”:

“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商工之乡六,士农之乡十五。公帅十一乡,高子帅五乡,国子帅五乡。叁国故为三军。公立三官之臣:市立三乡,工立三族,泽立三虞,山立三衡。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有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三乡一帅......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六轨为邑,邑有司;十邑为率,率有长;十率为乡,乡有良人;三乡为属,属有帅。五属一五大夫。武政听属,文政听乡,各保而听,毋有淫佚者。”

按照行政区域划分,实现“定民之居”: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

所以,今天的行政区域划分管理办法,这个看起来司空见惯的东西,在当时是一个创举,发明人就是管仲。

第二条:任人以能

“任人以能”今天听起来是废话,在那时候却是神话。因为封建制下,官员选拔是“世卿世禄制”,爹当官,可以传给儿子,平民是没资格当官的。

管仲却超越时代限制,提出以“慈孝”、“聪慧”、“拳勇”为标准,令各地举荐人才。“慈孝”就是品行,“聪慧”就是学识,“拳勇”就是才能,很像西汉的“举孝廉”、“贤良方正”和“茂才”。

这不光是理念的突破,更是对制度牢笼的突破。

“管鲍之交”的伟大格局

可以说,没有管仲,就没有齐桓公的霸业,没有管仲,中国的历史就要改写。所以,管仲不光是齐国的柱石,更是中国历史的重要奠基者。鲍叔牙不被世俗眼光所困扰,坚定地举荐管仲,是这段光辉历史的关键人物,管仲评价“管鲍之交”时,曾经说:

“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鲍叔牙对管仲的举荐,已经远远突破了二人的个人关系交往,而是着眼于社会价值的成就。

若干年后,管仲病危,齐桓公请教管仲,谁可以接替他为相。管仲反问齐桓公,自己相中了谁?齐桓公说鲍叔牙。没想到管仲却对自己的恩人鲍叔牙,投了反对票,他说:

“不可。其为人洁廉,善士也;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又一闻 人之过,终身不忘。使之治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于君也将弗久矣!”

在管仲的眼里,鲍叔牙是好人,但是太过于嫉恶如仇,不知变通,对上得罪君主,对下又不被老百姓喜欢,这样的人用不了多久你就会讨厌他。

如果不是因为管仲的历史地位,世俗恐怕又要批评管仲忘恩负义了。事实上,后来齐桓公还是用鲍叔牙当了宰相,可惜结果正如管仲所料。

我们常说,朋友之交重于“义”,可是我们在“管鲍之交”中,没见到太多相互之间的义,尤其没见到管仲对鲍叔牙的义。其实他们的交往,是突破了个人之间低层次的“私义”,把国家“大义”置于其上,这种相互成就,才是最高层次的交往

方正贤良其他应用

组词

方组词正组词贤组词良组词

笔顺笔画

方笔顺笔画正笔顺笔画贤笔顺笔画良笔顺笔画

近义词

方近义词正近义词贤近义词良近义词

反义词

方反义词正反义词贤反义词良反义词

方正贤良成语接龙

正接

良辰吉日良辰美景良辰媚景良工苦心良工巧匠良弓无改良工心苦良计妙策良金美玉良禽择木良时吉日良时美景良师益友良师诤友良宵好景良宵美景良莠不分良莠不齐良莠不一良莠混杂良药苦口良莠淆杂良质美手良知良能

反接

变化无方百计千方辨物居方措置乖方措置有方独霸一方大大方方登界游方德被八方戴圆履方耳听八方凫鹤从方抚绥万方各霸一方纲纪四方割据一方规圆矩方规圜矩方化被万方餬口四方好恶乖方好恶殊方教导有方井井有方见诮大方见笑大方据义履方绝域殊方绝域异方举止大方落落大方立贤无方泥古拘方欺以其方枘圆凿方四面八方随圆就方狩岳巡方天各一方外圆内方行不逾方挟天子以征四方应变无方游必有方元方季方盂方水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观四处,耳听八方一干一方贻诮多方遗哂大方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仪态万方贻笑大方遗笑大方异域殊方有勇知方祖传秘方凿圆枘方智圆行方杖钺一方志在四方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方正贤良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岸谷之变炳炳麟麟彬彬文质百两烂盈差足自喜旦种暮成负笈担簦风流事过拱肩缩背彗汜画涂华亭鹤唳虎体熊腰横从穿贯厉兵粟马立地成佛目定口呆名列榜首弄鬼弄神抛鸾拆凤千娇万态拳拳服膺忍垢偷生柔远能迩少安毋躁无利可图因陋守旧夷然不屑郢人运斧一十八层地狱远行无急步直情径行转死沟渠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fangzhengxianliang9270.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