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根知底的意思知根知底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知根知底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知根知底
- 拼音: zhī gēn zhī dǐ
- 频率: 常用
- 年代: 近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联合式
- 解释: 指有较深入的了解。
- 语法: 作谓语、宾语;指相互了解。
- 典故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9回:“惟有第四件最难,必须知根知底之人前去出首;不但出首,还要单上开封府出首去。"
- 成语示例:刘心武《钟鼓楼》第二章:“孟昭英更难免在妯娌闲话中提及,又何况还有~的邻居。"
- 英文翻译: know inside out
知根知底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怨苍天变了心的故事?
《霸王别姬》一书讲述的故事,一言以蔽之,“他爱他,他爱她”,因有了戏子身份的装点,便有了流金绮丽,因有了同性性别的隔阂,便有了悲辛无尽。
故事开始在民国十八年的冬天,天寒日短,大风刮起,出场两个人,艳红和小豆子,艳红是个母亲,卖了自己养活儿子,于是,她也是个烟花女子。
那个年头,人不值钱,艳红连三寸宽的活路都寻不到,她什么都没有,存着孤注一掷的狠心,卖了儿子给戏班。
“年九岁。情愿投在关金发名下为徒,学习梨园十年为满。言明四方生理,任凭师傅代行,十年之内,所进银钱俱归师傅收用。倘有天灾人祸,车惊马炸,伤死病亡,投河觅井,各由天命。有私自逃学,顽劣不服,打死无论......”
戏开场了,情节流传了千年万年,爱听戏的人都有个印象,再赘述一遍不免落了俗套,精彩的是各位角儿的唱念做打。
帝王将相,才人佳子的故事,诸位听得不少。那些情情义义,恩恩爱爱,卿卿我我,都瑰丽莫名。根本不是人间颜色。人间,只是抹去了脂粉的脸。
一张脸是程蝶衣,虞姬的脸,白里透红,人戏不分。
一张脸是段小楼,霸王的脸,黑白分明,人在戏外。
蝶衣天性是被抛弃的、被欺凌的那一个,小楼天生是有血性的、保护人的那一个,蝶衣恋上小楼,是趋利避害的本能,是心无旁骛的痴迷,是渐入佳境的戏梦。
小楼轻易就血气上涌,很乐意抱打不平,他有着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也有着芙蓉帐暖度春宵的小民本性。他会护着蝶衣,他不会只护着蝶衣,他的生命里走进了一个风情万千的女子。
小楼在八大胡同一打成名,逢场作戏,假戏真做,菊仙爱上了他,赖上了他,她比蝶衣强在哪里,真真正正的女子,堂堂正正的妻子。
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忌妒。蝶衣对菊仙说话少不了夹枪带棒,菊仙对蝶衣说话也总是绵里藏针,得不到的在骚动,得到了的怕失去。
卸去脂粉的脸,不再是风华绝代的虞姬,不再是明艳灼人的头牌,不过是小心翼翼患得患失的儿女情长。
这厢明争暗斗的两位儿女情长,那厢心坚如铁的一位英雄气短,褪去了西楚霸王的油彩,粗糙面孔下也不过是个一腔热血、莽撞行事的男子,哪里经得起考验,一个两个都是辜负了。
霸王的戏仓皇谢幕,虞姬的戏还怎么唱?幸好,有个人向来执拗古怪得很,老天爷给她什么,她偏不乖乖接受,当初,她敢给自己赎身,现在,她敢给自己了结。
虞姬的这出大戏,满场牛鬼蛇神没人敢演,菊仙就敢,演得活色生香,演得人戏合一,演得红消香断。
蝶衣和小楼互相撕破脸皮,鲜血横流,语言是利刃,捅进对方心窝子犹心有不甘,必得拧着刀柄在血肉里搅得天翻地覆。揭发,举报,斗死他……脸上脂粉留痕处,马上溃溃烂,蔓延,焚烧——他整张脸也没有了,他没脸!
迷恋和背叛是《霸王别姬》的主题,作为小说作者的李碧华置身事外,像个法医,慢条斯理地,一层一层地,割开皮肉,剖出内脏,用凉薄的红唇细细解说,一件一件向看客展示带血的器官……
李碧华素有“小张爱玲”之称,她们都活得精致细腻,有玲珑的心思,有着对现实知根知底的通透,生活啊,在滤去多余的水分后,她们看到了大量干瘪的狞厉的濒死的残渣余孽。
两人的笔如出一辙的喜好“棒打鸳鸯”,过程是曲折离奇的,结局是凄凉荒芜的,写男女爱情,却不写风花雪月,只道生活可以凌驾爱情之上,局势可以凌驾爱情之上,时代可以凌驾爱情之上……说白了,爱情就是千人踩万人踏。
李碧华曾在自己的经典小说《青蛇》中致敬张爱玲,与张爱玲苍凉典雅的文笔不同,李碧华是鬼气森森、沁透骨髓的寒意。
我一天比一天聪明了。这真是悲哀! 对于世情,我太明白——每个男人,都希望他生命中有两个女人:白蛇和青蛇。同期的,相间的,点缀他荒芜的命运。——只是,当他得到白蛇,她渐渐成了朱门旁惨白的余灰;那青蛇,却是树顶青翠欲滴爽脆刮辣的嫩叶子。到他得了青蛇,她反是百子柜中闷绿的山草药;而白蛇,抬尽了头方见天际皑皑飘飞柔情万缕新雪花。
扑面而来的熟悉,句式和思维几乎与《红玫瑰与白玫瑰》所差无几,却无人质疑这不是致敬,而是抄袭。这些年,有太多打着致敬幌子明目张胆的抄袭,世态炎凉人心不古,多少人趟了浑水,何以李碧华独善其身。
私以为,致敬和抄袭最大的区别,是致敬人本身的作品足够优秀,而他,怀念着曾经的经典,是以一种仰望视角昨日重现,是郑重其事。反观抄袭,拿着别人的心血当作自己的精髓,东拼西凑,山穷水尽,竟然不以为意,招摇过市,是轻而易举。
回归到小说《霸王别姬》,李碧华写女人,才不像张爱玲那般退缩、试探、妥协、飘零,年深日久人就变了,心也钝了……
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李碧华写女人,是要她粉身碎骨、死不悔改,菊仙就是个明知悬崖而不勒马的人。一时兴起,一念俱灭,在所难免有千钧一发的窒息感。
她青春,妍丽,自主,风姿绰约地,自己赎的身,又自己了断。溺水的人,连仅有的一块木板也滑失了。一段情缘镜花水月。她只是个一生求安宁而不可得的女人。洗净了铅华,到头来,还是婊子。
人间烟火,哪有极品,只因当时饥渴,所以销魂。
一去经年你我再无别故什么意思?
一去经年你我再无别故的意思是指两个人分别有几年的时间了,你我之间再也没有遇到过其他的老朋友,一直守护着彼此的感情。
体现了两个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和爱意,也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这通常是好友知己之间的深情表白。
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每一个生活中知根知底的好朋友,不要等到失去以后再来后悔,不要给自己的生活留下遗。
意思是里面已经多年,你和我再也没有其他的故事啊
喜欢听故事的女人什么性格?
一般来说女孩子听故事是为了满足对未知的好奇,在没有明确目标值得奋力追求时一些女生会通过听故事打发时间,特别从是陌生人那里。
毕竟平时亲密无间的朋友大多知根知底,生活中总需要一些新鲜刺激的事情满足内心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向往。
比较安静和理性,喜欢聆听。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典故?
如果有知根知底的熟人欠了我们钱,通常我们是不会担心的。因为他“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就算人跑了房子和家还在呢。而我们对“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句话的理解也正是如此,那么这句话究竟从何而来?意思又是否真如我们所理解的呢?事情得从一个传说说起:
明朝万历年间,河北沧州某地有一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和尚。这个和尚法号叫善通,他不仅身材魁梧,有着一身好武艺,心地还十分善良,常常将化缘而来的财物用来救济穷人。因而一直是人们眼中的活佛高僧,人人看见他都心生敬畏。
这天,他和往常一样进城化缘,忽见一个恶少爷带着几个家丁正在街上强抢民女,那位年轻姑娘拼了命的挣扎哭喊,但无奈女子柔弱,眼看就要被抓走。这种混账事被既然被和尚瞧见了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和尚气的火大,立刻上前大喊“阿弥陀佛,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女,成何体统?罪过啊罪过。”说罢,那恶少爷瞥了一眼,一看是个和尚,也没当回事,不耐烦的说:“你这和尚可别多管闲事啊。今天本少爷就要娶这姑娘,识相的话赶紧滚开!”
和尚怎会怕他,面色不改道:“阿弥陀佛,施主既要娶妻,理应找那媒人下聘书,再用花轿将人接到府里。此般强抢不合礼法,更不和人道!”那恶少一听怒了:“你这和尚别没事找事,快回去念你的经,做你的法事。”
和尚倒是要把这闲事管到底了:“阿弥陀佛,施主此言差矣。路见不平,贫僧自是要出手相助的,你恃强凌弱不讲王法,在下不过是在劝你其恶从善,有何不可?”恶少不愿再与之纠缠,急得大呵:“快滚!别怪我对你不客气!”
和尚丝毫不怕,继续“念经”:“我佛慈悲为怀,救苦救难,既然今天施主执意要做恶霸,贫僧也就非管不可了!”恶少道:“好你个秃驴!来人,给我打!狠狠得打!”既然敌方先动,自然不能坐以待毙。和尚舒展筋骨,招招必应。
没几下就将这些刚刚还在嚣张得手下给打的落花流水,恶少一看不是和尚对手也就带着众人灰溜溜的跑掉了,那姑娘也就得救了。姑娘得救,自然是感激涕零。说着就要向和尚跪谢,不过和尚救人什么也不图,便急忙将其扶起,说:“姑娘不必道谢,还是快快回家去吧。”然后便又继续化缘去了。
和尚正在路上走着,突然两个衙门的公差把他请到了衙门,和尚一头雾水,不知犯了何事,到了县衙便问:“不知老爷传贫僧来有何见教?”县官道:“你一个和尚,好大的胆子,光天化日竟然公然行凶打人。”和尚一听便明白了是什么事,于是不紧不慢地解释道:“禀老爷,是那恶少强抢民女在先,还以多欺少企图殴打在下。”县官不依不饶:“那又如何,若是人人都像你这般,那还要本官有何用!”
和尚毫不畏惧,直言道:“您既说自己是一方县官,理应为百姓着想。而不是不分黑白,袒护有罪之人。”县官怒了:“放肆,你这和尚竟敢口出狂言。来人把他给我押到周府,交由周少爷处置。”这周府不是别处,正是那街上与之争执的恶少的府邸。
于是几个衙役上来将和尚五花大绑往外带,和尚气得大骂:“你这糊涂官!是非不分,善恶颠倒,为虎作伥,我要去告你……”县官一听,不怒反笑:“那你尽管去告吧。谁叫你太岁头上动土,有眼不识泰山。想告我,你是在飞蛾扑火。”
看到这大家也明白了,这周少爷是个“狠人”。有多“狠”呢,他的舅舅是当朝宰相,父亲是朝廷大员,家世显赫,没人敢惹。直至和尚出面以前,他就是这里的地头蛇,抢劫杀人、奸淫妇女的勾当没少做,可是没人敢管,也没人管得了。甚至地方官还要巴结他来保住官位,这才有了县官绑和尚这一出。
不大一会,和尚就被送到了周府。周家恶少一看,咬牙切齿,开始琢磨怎么折磨他。思索一会后,他命人将和尚绑起来,吊在了一棵位于池塘中央的歪脖子树上。再派人拿着绳子的另一头控制高度,先把和尚泡在水里,快断气了再拉起来,过一会再放下去,反反复复的折腾。
和尚不屈不挠,放开喉咙大骂:“你们这些仗势欺人的畜生,不得好死!你们泡我一个和尚算什么本事……有本事你们也把那座庙搬来泡一泡……你们泡得了和尚泡不了庙……”没过多久,和尚就被折磨死了,旁边观看的百姓想救也救不了,只能将他临终说的话传了出去,这才有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的说法。
不过和尚并没有白白死去,周恶少的所作所为早就激起了民愤。百姓见和尚一死,更加痛心疾首。于是有人发起了“万民折”,并几经周折将折子送到了皇帝手中。最终恶少和他的狗腿子们被斩首示众,而他的舅舅和父亲还有地方官也都被撤职查办了。
而“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句话,便因为这个故事一直流传下来。四百多年来,这句话已经广泛流传,但最初的原意大部人都理解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