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观火的意思隔岸观火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隔岸观火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隔岸观火
- 拼音: gé àn guān huǒ
- 频率: 常用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偏正式
- 解释: 观:看。隔着河看失火。比喻置身事外,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
- 语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袖手旁观。
- 典故出处: 唐·乾康《投谒齐己》:“隔岸红尘忙似火,当斩青嶂冷如冰。"
- 成语示例:鲁迅《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以前的文艺,如~,没有什么切身关系。"
- 英文翻译: look on somebody‘s trouble with indifference
隔岸观火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隔岸观火的道理?
隔岸观火的道理?
隔岸观火 意思是对别人的危难不加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运用于军事,就是利用敌人内部矛盾激化、秩序混乱的趋势,静待它发生暴乱。一旦敌人内部反目为仇,势必自取灭亡,我可坐享其利。
【历史典故】
公元202年,袁绍一病不起,继而去世。三个儿子开始了争权夺利的斗争:长子被摒弃在外,权力由次子接管,幼子支持这一决定,长子当然不买账,为此,袁家兄弟开始内斗。
曹操把他们兄弟的内讧看成是一次机会,于是发动攻击。然而,他的威胁使袁家兄弟把争斗置于一旁,团结御敌。曹操撤回,留给袁家兄弟更多的时间酝酿内战。袁家兄弟又各持己见,战争逐步升级。此后3年,曹操充分利用了袁家兄弟的不团结,占领了他们的部分领地。
公元205年,曹军袭击并杀死了袁家长子。此时,曹操已经占领了袁氏家族的大部分领地。袁家两兄弟被迫逃离自己的疆土,他们求助叫乌桓的游牧民族的庇护。
两年后,即公元207年,曹操对庇护袁家兄弟的乌桓族发动袭击。一番长途行军后,曹军摧毁了乌桓族,并杀死了乌桓族首领,袁家两兄弟乘机逃跑。他们又投奔到另一个更远的游牧民族公孙康的麾下。
平定河北之后,夏侯惇等人劝曹操攻打公孙康。曹操却笑着说:“不烦你们再次出兵了。几天之后,公孙康会把二袁的首级亲自送来。”诸将都不相信。没过几天,公孙康果然派人将袁熙和袁尚的首级送来了。众将大惊,都佩服曹操料事如神。曹操大笑说:“果然不出奉孝所料!”说着,拿出郭嘉临死前留给他的一封信。郭嘉在信中写道:“如果听说袁熙、袁尚去投靠辽东,主公千万不要加兵。公孙康一直担心袁氏被吞并之后,二袁去投奔他。倘若率兵去攻打他,他们肯定并力迎敌,欲速则不达;倘若慢慢地谋取,公孙康、袁氏兄弟必然会互相图谋对方。”
果然,当探子回报公孙康曹操并无攻打辽东之意时,公孙康立即将袁熙、袁尚斩首,使曹操兵不血刃便达到了目的。
尽量以小的付出争得大的胜利,先静观敌方内部的争斗,自己则“隔岸观火”,坐收渔人之利,这是一些高明的谋略家经常使用的手段。当敌方矛盾突出、相互倾轧的气氛越来越显露时,不可急于去“趁火打劫”,操之过急常常会促其形成暂时的联盟,从而增强敌方的内部凝聚力。如果此时能故意让开一步,坐等对方内部矛盾激化并相互残杀,就能坐收渔翁之利了。
隔岸观火其实通俗一点来理解就等同于两虎相争,猎人得利。通过以不变的方式来应付他人或者局势的变化,最后坐收全部利益。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施展手段来加剧两个对手之间的矛盾,从而从中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比如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曹操一直拿孙权和刘备没办法,所以只好按兵不动。最后,由于孙权和刘备互相征战,于是曹操轻而易举就拿下了孙权和刘备,最终一统天下。
隔岸观火的意思是:站在对岸看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加帮助,而采取观望的态度。有时也表示不是身临其境,对情况了解不深。
【出自】唐·乾康《投谒齐已》“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
隔岸观火的成语故事:
战国后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白起乘胜连下韩国十七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赵国情势危急,平原君的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计而行。
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雎,对范雎说:“武安君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您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不好相处啊。”
苏代巧舌如簧,说得应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说:“赵国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范雎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知道是应侯范雎的建议,也无可奈何。
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已起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攻,会失信于诸侯。所以,这次出兵,恐难取胜。”
秦王又派范雎去动员白起,两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秦国无将了吗?”于是又派王陵攻邯郸,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挂帅,白起伪称病重,拒不受命。
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职,赶出咸阳。这时范雎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果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肯定是秦国的祸害。”秦王一听,急派人赐剑白起,令其自刎。可怜,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落到这个下场。
当白起围邯郸时,秦国国内本无“火”,可是苏代点燃范雎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国内乱,文武失和。赵国隔岸观火,使自己免遭灭亡。
尽量以小的付出争得大的胜利,先静观敌方内部的争斗,自己则“隔岸观火”,坐收渔人之利,这是一些高明的谋略家经常使用的手段。当敌方矛盾突出、相互倾轧的气氛越来越显露时,不可急于去“趁火打劫”,操之过急常常会促其形成暂时的联盟,从而增强敌方的内部凝聚力。如果此时能故意让开一步,坐等对方内部矛盾激化并相互残杀,就能坐收渔翁之利了。
隔岸观火的意思是:站在对岸看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加帮助,而采取观望的态度。有时也表示不是身临其境,对情况了解不深。
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见死不救,漠不关心,置身事外。
隔岸观火与哪次战争有关?
隔岸观火是战国后期时秦国与赵国的邯郸之战的故事。
赵国使用离间计,间离秦国君臣关系。
你隔岸观火却不救我出自哪里?
出自歌曲:隔岸观火
隔岸观火出自孙子兵法之三十六计,其中的隔岸观火就是第九计。和“坐山观虎头”的意思是一样的性质。
目的就是让对方内部分裂、激化矛盾、相互倾轧,最后达到势不两立的目的,正是这样的点燃让对方不战自灭,为何再救你啊?
岀自:
文豪野犬/太宰治】你隔岸观火,却不救我
谈恋爱本身就是这样,开心就谈,不开心就分手。双方都有尊重对方意愿的权利,追求对方想要的东西。不要太寄希望于伴侣,即使是心灵相通的两个人也只能给予一点理解,无法感同身受。路上很寂寞,希望你能好好走。更多的爱自己,你太可爱了。
多年来也看过不少人的故事,总结出一条——谈情说爱,永远不要把彼此当成救星。
隔岸观火是什么时候火的?
这是个有点有点不是那么就简简单单就可以回答完整且正确的问题。首先是隔岸。这个隔岸可以理解为自然实体型的大海大江大河或山沟的对面,也可以理解为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或与自有着干系的事务怂恿他她人乱作自己却只看笑话儿的手段。所以,隔岸观火不一定有火苗式观火。
隔岸观火是什么时候火的?是那个隔岸观火的人因为隔岸观火而得到最大的利益,又避免了因为直接参与其中,而导致的损害。这种成功的范例让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都惊叹这个隔岸观火的人所具备的大智慧,于是善于总结他人的经验的人将这件事传扬出去,就这样火了。
隔岸观火是战国后期时秦国与赵国的邯郸之战的故事。赵国使用离间计,间离秦国君臣关系。
幸灾乐祸的成语故事?
近义词 落井下石
反义词 兔死狐悲、同病相怜 歇后语隔岸观火;失火唱山歌
成语英译 crow over
成语故事 春秋时,晋国发生灾荒,请求向秦国买粮。大臣百里奚赞同卖粮,秦国给晋国支援了大批粮食,使晋国渡过了灾荒。第二年,秦国发生灾荒,向晋国求援,晋国不肯帮助,大臣庆郑劝谏晋国君“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 灯谜面失火唱山歌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文章来源:99作文网 http://www.99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