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国殃民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误国殃民的意思误国殃民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误国殃民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误国殃民
拼音: wù guó yāng mín
频率: 一般
年代: 古代
词性: 贬义词
结构: 联合式
解释: 殃:造祸危害。让国家受害,人们遭殃。

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典故出处: 明·杨继盛《请诛贼臣疏》:“臣观大学士严嵩,盗权窃柄,误国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贼乎。"
成语示例:郭沫若《孔雀胆》第二章:“这实在是~的事。"
英文翻译: injure the country and bring calamity to the people

误国殃民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误国殃民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词目】误国殃民 【拼音】wù guó yāng mín 【解释】使国家受害,使人民遭殃 。

也作误国害民。

【出处】明·杨继盛《请诛贼臣疏》:“臣观大学士严嵩,盗权窃柄,误国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贼乎。

”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十五出:“切惟元老严嵩僭窃,权侔人主,误国殃民,奸谋久矣。

” 【示例】郭沫若《孔雀胆》第二幕:“这实在是误国殃民的事!

为什么说辛丑条约是误国殃民?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主权丧失最多、对国家安全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胁迫中国的列强之多、赔款数量之巨、中国战略要地丧失之彻底,前所未有,标志着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自主权完全丧失,中华民族陷入至暗时刻。

条约规定,“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东交民巷的各国驻华公使,由此在“国中之国”中发号施令,颐指气使。美欧学者共同编写的《剑桥中国晚清史》亦承认:驻北京的外国公使们组成了一个有力的外交使团,其作用超过了清政府而成为太上政府。

当时的清政府,内不能发展民族经济,解决积贫积弱的困苦,外不能清醒判断世界大势,完全无视中外实力的巨大差异,盲目开战;战场甫一遭遇失败,又翻云覆雨,与列强共同镇压义和团运动,严厉惩处主战官员。《辛丑条约》签订的过程中,中方代表毫无谈判的余地,慈禧等竟讨好说,“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无耻地要求签约代表“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

清政府的统治崩溃以后,《辛丑条约》被其后的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接受下来,在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等根本问题上,依旧仰人鼻息,受制于人。甚至到抗日战争发生时,当时的中国政府仍在向日本支付赔款;而列强同时照会中日两国,要求“尊重”其在华“条约利益”。中华民族的肌体上,千百个伤口汩汩流血,整个国家和民族奄奄一息。

辛丑条约的签订,导致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而且中国需要赔偿巨大的银两,这加大了清政府的负担导致中国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在倒退,所以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孙伏伽进谏方式?

孙伏伽进谏方式是直言上谏

孙伏伽为人忠直诚恳、敢于直言上谏、颇有魏征之风。孙伏伽抓住机会一连向李渊进谏三策:

第一策,“天子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天下”。作为过来人,孙伏伽认识到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就在于隋炀帝“不闻其过”。所以他大胆向李渊谏言:“希望虚怀纳谏,开不讳之路”。其实孙伏伽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告诉李渊,如果有文武百官、主要是言官指责你的过错,你要能听进去、虚心接受,不要让言官们“因言获罪”。很显然,李渊接受了这一点。不然,触怒龙颜的孙伏伽肯定早就被处死了。

第二策,“百戏散乐,本非正声”。孙伏伽劝告李渊,隋朝灭亡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隋炀帝贪图享乐、骄奢淫欲,导致官场歌舞升平、充满了靡靡之音,最终灭亡。因此,作为皇帝,不仅要约束臣子杜绝享乐主义,自己也不能沉迷于声色犬马。于是,李渊下令整顿朝廷风气、在社会上也积极倡导树立文明新风。

第三策,“性相近,习相远”。孙伏伽认为隋朝灭亡跟皇帝身边奸佞小人的误导和溜须拍马之流的恭维有关。在认识到了“榜样”的作用后,孙伏伽积极劝谏李渊慎重挑选辅佐皇子的人员,以免皇子们被身边的人带坏了,最终误国殃民。

薤露行怎么读什么意思,原文是什么?

曹操《薤露行》     【题目中第一个字读xiè。

薤薤:多年生草本植物之一,细长叶,紫色花,鳞茎长在地下,可以食用。

也称作藠(jiào)头。

】   三国·曹操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注释】:   “诗史”这顶桂冠人们往往奉献给唐代的伟大诗人杜甫,其实这种以诗歌记录现实,展现历史的创作倾向,并不始于杜甫,曹操在这方面就很突出。

其《薤露行》与《蒿里行》就被明代钟惺的《古诗归》称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这首《薤露行》写了汉末董卓之乱的前因后果,读来如浏览一幅汉末的历史画卷,中平六年(189),汉灵帝死,太子刘辩即位,灵帝之后何太后临朝,宦官张让、段珪等把持朝政,何太后之兄、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密召凉州军阀董卓进京,以期铲除宦官势力,收回政柄,谋泄,何进被宦官张让等所杀,张让又劫持少帝和陈留王奔小平津,后被率兵进京的董卓劫还。

董卓在这次进军京城中窃取国家大权,旋废少帝为弘农王,不久又将其杀死,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即为汉献帝。

于是关东各州郡的兵马起而讨伐董卓,社会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董卓放火烧毁了京城洛阳,挟持献帝西迁长安。

曹操的诗就写了这个历史过程。

汉代自高祖刘邦建国到灵帝刘弘是二十二世,诗中举其成数,故云“二十世”,一说应作”廿二世”。

曹操对何进的讥刺甚烈,以为他本是个徒有其表的人就像猕猴戴帽穿衣,硬充人样,然终不成其为人。

何进智小而图谋大事,自然就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他作事犹豫不决,致令少帝被劫。

“狩”是指古代帝王出外巡视,而古代史书上遵守“为尊者讳’的原则往往以天子出逃或被掳为“狩”,这里就是招少帝奔小平津事。

“白日贯虹”是一种天象,指太阳中有一道白气穿过,古人以为这是上天预示给人间的凶兆,往往应验在君王身上。

这里是指弘农王少帝于初平元年(190)正月被董卓杀戮之事,何进也遭到杀身之祸。

诗的前八句以何进为主线而回顾了汉末的历史,曹操以为何进胸无谋略,优柔寡断,虽欲铲除宦官,反而误国殃民,身罹其害,造成了君王被持,汉祚覆坠的局面。

这八句中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而且有曹操个人对此的鲜明观点,直抵一篇史论。

“贼臣持国柄”以下便转到董卓之乱。

董卓乘着混乱之际操持国家大权,自封为太尉,续进为相国,随之逼宫杀帝,焚烧洛阳,汉朝四百年的帝业由此倾覆,帝王的宗庙也在烈火中焚毁.献帝被迫西迁长安,长途跋涉,被裹胁一同迁徙的百姓哭声不止,一片凄惨景象。

这六句将董卓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灾害揭露无人遗,因而曹操在结句中说:我瞻望着洛阳城内的惨状,就像当年微子面对着殷墟而悲伤不已。

据《尚书.大传》中说,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在商朝灭亡后,经过殷墟,见到宫室败坏,杂草丛生,便写下了一首名为《麦秀》的诗以表示自己的感慨与对前朝的叹惋,这里曹操以此来比况自己对汉室倾覆的悲伤与感叹。

《薤露行》属于乐府《相和歌·相和曲》歌辞,原先它与《蒿里行》都是古人出丧时唱的歌,相传齐国的田横不肯降汉,自杀身亡,其门人作了这两首歌来表示悲丧。

“薤露”两字意谓人的生命就像薤上的露水,太阳一晒,极易干掉。

曹操用此古调来写时事,开创了以古乐府写新内容的风气。

清代沈德潜说:“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

”(《古诗源》)是颇有见地的意见。

曹操之所以能以旧瓶装新酒,是因为乐府本身就有“缘事而发”的特点,宜于用来记录史实,抒发情感,同时《薤露行》本身也有悲悼王公贵人之死的意思,曹操用此哀叹国家丧乱,君王遭难,百姓受殃,正有悲悼之意。

曹操的诗,前人都到以为具有悲凉慷慨的格凋,敖器之说:“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沈雄。

”(《敖陶孙诗评》)就以此诗而言,其风格古质朴茂,无详尽的细节描写,而能从大处落墨,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将数年以来的社会变革纳入这数十字之中,如他写何进,并未详说其如何谋划失算,如何所托非人,如何犹豫不决,如何处事不慎,而仅以“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四句来刻画他的无能,其中强烈的感情色彩不仅表达了自己对汉末形势的认识,而且使得诗句不同于史书式的客观叙述,令其有感人的力量。

又如写董卓之乱,“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四句中就将汉祚倾覆、洛阳焚毁、挟帝西迁及百姓受难等悲惨的场面和盘托出,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笔墨的简练及运驾语言的能力,其气魄的沉雄阔大更是显而易见的。

至如“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将自己的百感交集凝聚在这十字之中,具有深沉的悲愤之情,陈明祚说曹操之诗:“本无泛语,根在性情,故其跌宕悲凉,独臻超越。

细揣格调,孟德全是汉音,丕、植便多魏响。

”(《采菽堂古诗选》)也说明了曹操诗歌的跌宕悲怆情调基于其感情的深厚诚挚与出语的率真朴素。

这正是汉诗与后来诗歌的不同之处,如果以声音作比,则汉诗如天籁,纯出自然,而魏、晋以后即杂以人籁,不无刻意求工之处,自然浑成的格调已逊汉诗一筹。

编辑本段曹植《薤露行》  原文: 天地无穷极。

阴阳转相因。

人居一世间。

忽若风吹尘。

愿得展功勤。

轮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求。

慷慨独不羣。

鳞介尊神龙。

走兽宗麒麟。

虫兽犹知德。

何况于士人。

孔氏删诗书。

王业粲已分。

骋我径寸翰。

流藻垂华芳。

大意:世事无常人生短暂,但是自己仍愿意倾力报效明君,并成就自己一番事业。

背景:   这首诗写于曹植侄儿曹睿在位期间,曹睿在曹丕死后仍对曹植加以限制,不以任用,曹植的一腔才情却怀才不遇,极其烦闷之时就写下许多诗篇,以表自己的抱负,这首《薤露行》也是其中之一。

误国殃民其他应用

组词

误组词国组词殃组词民组词

笔顺笔画

误笔顺笔画国笔顺笔画殃笔顺笔画民笔顺笔画

近义词

误近义词国近义词殃近义词民近义词

反义词

误反义词国反义词殃反义词民反义词

误国殃民成语接龙

正接

民安国泰民安物阜民不安枕民保于信民不堪命民不聊生民不畏死民胞物与民淳俗厚民富国强民贵君轻民膏民脂民和年丰民和年稔民困国贫民康物阜民力雕弊民穷财尽民穷财匮民情土俗民情物理民生凋敝民生国计民生涂炭民为邦本民惟邦本民无噍类民熙物阜民殷财阜民以食为本民以食为天民有菜色民怨沸腾民殷国富民贼独夫民脂民膏

反接

聪明反被聪明误蹉跎自误东差西误临期失误一差二误一念之误一误再误因循坐误诛故贳误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误国殃民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按堵如故挨肩迭背彪炳千古百举百捷半身不遂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寸步不让春冰虎尾重打鼓,另开张出入生死车填马隘胆粗气壮对景挂画堆集如山顿首再拜粉白墨黑负才傲物丰功伟烈奉申贺敬凤箫鸾管犯颜苦谏官报私仇功垂竹帛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官轻势微古稀之年甘言蜜语孤掌难鸣皓齿星眸环堵之室缓歌缦舞后会可期黄皮寡瘦皇亲国戚浑然无知好心办坏事久病成医间不容砺矜功自伐绝后空前噤口卷舌嗟来之食抉目悬门矫情自饰急如风火揭人之短洁身自守教条主义惊心眩目戟指嚼舌口巧手拙恪守成式困心衡虑镂冰雕朽流芳后世劳民费财烈士徇名良师诤友楞头楞脑连中三元卖儿鬻女迈古超今漫天遍野目眩心花鸟哭猿啼牛马不若拿手好戏判若云泥泼油救火清清白白穷通皆命其味无穷钦贤好士惹火烧身忍饥受冻日陵月替死不开口搜肠刮肚虽覆能复鼠目寸光视如粪土颂声载道神色自如私相传授三言讹虎靦面相迎头痛治头,足痛治足桃夭李艳万不失一纬地经天瓦釜雷鸣文丝不动无所不能屋上建瓴无所可否问诸水滨喧宾夺主心到神知香饵之下,必有死鱼宵旰忧勤心惊胆落枭俊禽敌犀颅玉颊徙木为信先声夺人揎腕攘臂血雨腥风胸有悬镜杳不可闻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酬一酢语短情长以恶报恶有功之臣蚁集蜂攒一家之论妍皮不裹痴骨一仍旧贯游山玩水一文如命烟消火灭欲扬先抑自身难保装神弄鬼祖逖之誓自在逍遥捉贼要赃,捉奸要双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wogu3_qi29798.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