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省不疚的意思内省不疚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内省不疚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内省不疚
- 拼音: nèi xǐng bù jiù
- 频率: 生僻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偏正式
- 解释: 省:察看,检查;疚:因歉疚而内心不安。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 语法: 作谓语、宾语;指问心无愧。
- 典故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 成语示例:谢觉哉《“此心光光地"》:“不仅‘~,夫何忧何惧’,而且有无穷的兴味。"
- 英文翻译:
内省不疚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君子内省不疚原文?
君子内省不疚出自《中庸•第三十三章》。
原文如下: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内省不疚何忧何惧见理既明?
意思是自我反省后,内心没有愧疚,那还有什么可担忧和害怕呢?
何谓儒家所提倡的“内省”?
内省法是指人对于自己的主观经验及其变化的观察,要在不同的情境中观察经验的变化,也要在同一情境中重复观察心理经验;内省不是指在心理现象发生的此时此刻进行观察,而是指对心理现象所遗留的"最初记忆"的观察,所以这样的内省过程不会妨碍心理现象的进行。提顿斯把心理过程分为理解、感情和意志三个部分。
内省是儒家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所谓内省,就是自我反省。
内省有两大好处:
一是发现问题,完善自我。通过对自己的思想、言行进行自我检查,发现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
二是正视自己,坦荡做人。孔子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句话的意思相当于“不做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通过内省,检查自己的言行,行为端正做人做事问心无愧,“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也就没有什么可忧愁可害怕的。
很多人习惯性的向外求,儒家提出的内省,便是学会自我观望,向内求。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自我的问题,而人们往往出现问题的时候会习惯性向外找借口,而不愿内观、内省。独坐常思己过,学会自我内省,才能有更多的智慧去处事。
所谓内省,是儒家提倡的道德修养方法。语出《论语•颜渊》,特指内心的省察,也就是自我反省、自我修炼、自我提高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不对的地方。
人的精神世界是巨大的,对某件事,或某个人有什么看法,都是在外界刺激下的内心反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思想认识。只有不断地修正错误,反思自己的言行,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使得自己的人格得到完善,思想有了升华,达到“知人性、知天命”的境界,始终保持做人的良知。
内省。儒家思想中指人的自我观察,自我反省。也就是说没事多回忆思考下自己所做过的事情,自己所说过的话。从中找的自己的不足之处,或者自己所犯过的错误。从而改正。让自己更加完善!
【原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孔子:完蛋了,我没有见到为自己的过错而真正地内心自责的人。
儒家一直在强调个人修养,并且认为提高个人修养的基本方法就是:内省。所以才将“吾日三省吾身“编入了论语。这一章其实只是从反面来强调内省。
自省是儒家所倡导的十分重要的修养方法,它指人的自我反省、自我省察。这种修养方法要求人们经常反省自己的意识和行为,辨察、剖析其中的善恶是非,开展自我批评并进行自我修正,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和学识水平。自省思想贯穿了儒家学派的整个历史。孔子表述过“内自省”的思想。曾子提出的“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修养方法,影响十分深远。孟子则提出了“自反”、“反求诸己”的思想。《易传》把自省、修养称为“修省”。后来的思想家又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责己”说,这相当于现代人讲的自我批评。宋、明以后的思想家则用“省察”一词来表达自省思想。儒家的自省思想不仅是源远流长的,而且是非常深刻的。这种严于律己的精神,时至今日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是我们应该继承发扬的。
一
“圣人”和“君子”是儒家理想的人格形象,在儒家思想当中,理想的人格形象就是“圣贤”之人,即具备了“仁”、“义”、“礼”、“智”、“信”等美德的“圣人”、“君子”。儒家认为,善于自省和自律是“圣人”和“君子”的美德之一。比如《论语》中记载:“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孔子认为,“君子”是无所畏惧的,因为“君子”的言行是无愧于良心和德性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看见贤人,应该学习他的美德,并努力赶上去;看见不贤的人,则应以其缺点为鉴,并自我检查,有没有类似的毛病。这是孔子对弟子们的教诲和规劝,同时也反映出孔子自身的美德。韩愈认为:“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韩愈通过古今的对比,阐述了古之君子的美德。古之君子善于自责,他们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对待别人则宽容而简约,即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们自省的标准很高,也就无暇去责人;而现在有些人则恰恰相反,对别人过于苛刻,对自己则要求甚少,这样,自己丧失了上进的动力,别人也失去了“为善”的信心。元代的许衡说:“责得人深者必自恕,责得己深者必薄责于人,盖亦不暇责人也。自责以至于圣贤地面,何暇有工夫责人。”善于自省、自责的行为是美德,不善于自省、自责,惯于责怪别人则是不好的品行;善于自省、自责的人可以成全别人的仁善之举,相反,不善于自省、自责的人则会发展自己的不良习气。“责己者可以成人之善,责人者适以长己之恶。”明代的湛若水认为,君子的全部内涵,只不过是反省、“反己”而己,他说:“君子之学,反己而已。反己,则见其不能不愧于天,故不怨;见其不能不怍于人,故不尤。”由此看来,善于还是不善于自省,成为区分“圣人”、“君子”与“小人”的一道分水岭。
二
儒家认为,自省的内容是十分丰富、又是十分具体的,大致有如下一些方面:仁、义、礼、智、信、忠、恕、善和学识。如果对其进行概括,可以分为德性和学识两方面。在辨察自己是否有违背德性和学识的言行时,应以“圣贤所言”为依据和标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他善于自省,每天多次自我反问:替别人办事,是不是竭尽心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心实意呢,老师传授的学问,是不是复习了呢,曾子认为,自省的主要内容是“忠”、“信”、“习”。
孟子认为,“君子”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就在于居心不同。“君子”居心在仁,居心在礼。他说,假定这里有个人,他对我横蛮无理,那“君子”一定会反躬自问,我一定不仁,一定无礼,不然,他怎么会有这种态度呢,反躬自问以后,我不存在非礼非仁的言行,那人仍然如此横蛮无理,“君子”一定又反躬自问,我一定不忠。反躬自问以后,我也实在是忠心耿耿,那人仍然横蛮无理,“君子”就会说:“这个人不过是狂人罢了,既然这样,那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对于禽兽又该责备什么呢,”在这里,孟子认为,反省的内容应是“仁”和“礼”。
孟子又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他认为,反躬自问,自己是忠诚的,便引以为最大的快乐。不懈地按推己及人的恕道做去,达到仁德的途径没有比这更近便的了。孟子认为,反省的内容还应有“忠”和“恕”。
荀子曰:“见善,修然必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葘然必以自恶也。”荀子则认为,自省、修身应以善为主。
张载认为,在自省和自律时,既要注重品德的修养,又要注意学识上的追求,品德和学识均应成为自省的重要内容。他说:“今且只将尊德性而道问学为心,日自求于问学有所背否,于德性有所懈否。”
自省是一种分析判断是非的方法,这种分析判断需要一定的标准。儒家认为,在进行自省时,“圣贤所言”是最重要、也是最可靠的依据。一切言论应以“圣人”之言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圣人”所言是者便为是,“圣人”所言非者便为非;同样,一切行为也应以“圣人”之言为依据,“圣人”所提倡的便可以去做,“圣人”所反对的则坚决不能去做。总而言之,时时处处都要牢记“圣人”之言,一切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薛瑄说:“读书至圣贤言不善处,则必自省曰:吾得无有此不善乎,有不善,则速改之,毋使一毫与圣贤所言之不善有相似焉。至圣贤言善处,则必自省曰:吾得无未有此善乎,于善则速为之,必使事事与圣贤所言之善相同焉。”
三
自省是人达到“圣人”和“君子”道德、学识境界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是一种涵养手段,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性。
儒家认为,自省是“修身之本”,是“中兴之本”。儒家讲求“内圣外王”,其思想内涵之一,是指自身的修养(“内圣”)是“外王”的前提,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自身修养,才能完成治理国家的任务。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目”当中,修身被看作是头等大事。而修身之本则是“自反”,即自省。比如:“自反者,修身之本也。本得,则用无不利。”“以反求诸己为要法,以言人不善为至戒。”自省是修身的根本,修身的问题解决了,其它的具体问题都好解决了。刘宗周的观点更为明确,他认为,自省、慎独是修身的唯一途径,除此之外,别无他途。他说:“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曾国藩也说:“动心忍性,斯大任之基;侧身修行,乃中兴之本。自古成大兴者,未有不自困心横虑,觉悟知非而来者也。……有二语焉,曰:‘无好快意之事,常存省过之心’”。曾国藩认为,自古以来成大事者,未有不重自省、自律者,这已成为儒家的基本观念之一。
自省是一种“工夫”,且是一种“平日著工夫”。“闲居无事,且试自思之。其行事有于所当是而非,当非而是,当好而恶,当恶而好,自察而知之,亦是工夫。”朱熹认为,要时时“自去检点”,小说中有关于赵公以黑白豆来记载善恶念头的故事。这是古人一种“自我检点”、“自我修行”的“工夫”。我们若能象赵公这样“一日间试看此几个时在内,几个时在外”,则自己“仁”、“义”、“礼”、“智”否,“可见矣”。朱熹认为,自省是一种“平日”的“工夫”,“临阵磨枪”是无济于事的。他说:“此事须是平日著工夫,若待他起后方省察,殊不济事。”
自省是非常严谨的事情,是容不得半点疏忽的。从地位上讲,自省应和“纲常”处在一个层面上。“德性之学,须要时时刻刻提撕警省,则天理常存,而人欲消熄。苟有一息之间,则人欲长而天理微矣。”但要做到时时自省是非常困难的。孔子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尽管如此,还是应该时时自省,于“一念发动处”便修正错误,否则就会酿成“难遏”、”难平”的不良后果。胡宏认为:“情一流则难遏,气一动则难平。流而后遏,动而后平,是以难也。察而养之于未流,则不至于用遏矣,察而养之于未动,则不至于用平矣。是故察之有素,则虽婴于物而不惑,养之有素,则虽激于物而不悖。”
自省应是自觉的,而不是表面应付的;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错就必须诚实地面对它,反省它。但是,反省本身有时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它需要勇气,它要求自剖隐痛,有时还事关人格与尊严。尽管如此,要自觉地把不便说的说出来,把不便写的写出来,然后扪心自问:我为什么会这样,如何更正,惟有如此,人才可以完善自己,才可以提高自己,才可以塑造理想的人格。“见人有片善,早去仿学他,盖不见其人之可责,惟责己也。”
四
儒家强调自省,意在塑造理想的人格。具体来讲,自省的目的在于“使良心常在”,即让“仁”“义”“礼”“智”“信”等时时“主宰”内心。因为,若心中无此“主宰”,则“私意”就会乘虚而入,而自省可以排斥和克服“私意”。自省的最终目的则是具备“圣贤”之德,达到“圣贤之域”,即成为“圣人“或“君子”。朱熹说:“惟其此心无主宰,故为私意所胜。若常加省察,使良心常在,见破了这私意只是从外面入。纵饶有所发动,只是以主待客,以逸待劳,自家这里亦容他不得。”“反之又反,以至于尽己,直至贤圣之域。”
要塑造理想的人格,要注意去发扬人先天的本性。理想的人格不是无源之水,不是空中楼阁,它的基础存在于人先天的本性之中。朱熹认为:“要知天之与我者,只如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无辞逊之心,非人也。’今人非无恻隐、羞恶、是非、辞逊发见处,只是不省察了。若于日用间试省察此四端者,分明迸趱出来,就此便操存涵养将去,便是下手处。只为从前不省察了,此端才见,又被物欲汨了。”孟子把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看作是人生而皆有之的本性,它们分别是封建理想人格“仁”、“义”、“礼”、“智”的发端处。人先天的本性如果不去发扬、光大、“充之”,展现为“仁”、“义”、“礼”、“智”,那还不是“君子”,还不具备理想的人格。而要成为“君子”,达到理想的人格,自省是重要的途径。孟子说:“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此足以看出自省在塑造理想人格中的作用。
要塑造理想的人格,应注意克服人性中的一些弱点。如,不如人时应内省,而不能“怨胜己者”。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自省方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内省”,是儒家所提倡的修养方法。 《论语•颜渊第十二》载:“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也就是说,面向自 己的内心来省察,如果没有可以愧疚的 事,那么会有什么值得忧虑和畏惧的呢? 孔子又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 省也”。这句话表明,在孔子看来,内省 是一种重要的自我提升的方法。 曾子所言 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对内省方法的实 践运用。后来,内省的修身方法一路传 承,无论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都极 为强调“内省”的功夫。
内省的基础是道 德上的自律,这是其优点,也是其弊端。 孟子说“反求诸己”,但这是建立在“性 善论”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在确 定人 具备仁、义、礼、智等善端的情形下才是 有效果的。 孔子言:“我欲仁,斯仁至 矣。
”这种“仁至”也是以“我欲仁”为 前提的,而“欲仁”者则已经为君子,所 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内省只可施于君 子,而不能够奏效于非君子之流的。
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以乎什么意思?
意思是不要忧惧了,你已经尽力就可以,这就是君子。
本句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四
原文: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释义:司马牛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畏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畏惧就可以称为君子了吗?”孔子说,“自我反省,内心无愧,还有什么忧愁、有什么畏惧呢?”
世意险无须静养夫诫悲与躁以学无德君子守日则成也以非子书穷去不学出自哪里?
出自曾国藩《诫子书》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则身强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既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是什么意思?
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译文;君子只求内省时没有过失,无愧于心。
君子之所以让人佩服,觉得赶不上,正是在这种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不什么什么内成语?
内省不疚。
拼音:nèi xǐng bù jiù
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示例:不仅“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而且有无穷的兴味。(谢觉哉《“此心光光地”》)
近义词:问心无愧,当之无愧。
反义词:问心有愧。
读心术原文及译文?
《挺经》是曾国藩写作的一本书,记载了他掌控晚清官场30年精髓总结,读心术、驭人术、权谋术等, 《挺经·卷一·内圣》原文:
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斋庄不懈,故身强。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私,故人悦。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余老矣,亦尚思少致吾功,以求万一之效耳。
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之功密。其间离合几微之端,可得而论矣。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表现的中国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君子个人修养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之一,是君子美德的一个方面。
严于律己是一种力行道义、修身重德的美好人格特质;宽以待人就是待人宽厚仁爱,有宽广的胸怀和包容的气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省
自省是指检省自己,从思想意识、言论行动等各方面去审视自己是否遵从道义原则。自省是理性的智慧,是自己真正主宰自己。君子要通过时时内省不疚,逐步完善修养以成就高尚德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开明德性,以达至善。
2、克己
克己是培养节制自己的能力。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说人们只有克制自己的欲望和不正确的言行,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君子任重而道远,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浩然正气,始终坚守道义,不随物流,不为境转,顺逆一如。
宽以待人,做事给自己和别人都留了面子,日后相见才不会尴尬。
宽以待人,可以让人们从别人身上看到自身没有的优秀之处,又能使人们对人的缺点错误抱一种善意的态度给予以充分的谅解。不要盯住别人的问题不放,如果一个人自身毫无缺点的话,就不会以如此大的兴趣去注意别人的缺点。这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
而严于律己是对自己的提升,并不是以完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而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自己变成更好更优秀的人。慎独是修身律己的理想境界,完善的必修课,也是“入德之方”。
严以律己和宽以待人,既是一种待人接物的态度,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化解人与人之间的许多矛盾,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友好情感。多点规矩律己,就会少一点怨恨;留点余地待人,才能多一分退路。
君子不惧什么意思?
意思是君子不忧愁、不畏惧。
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四 原文: 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 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释义: 司马牛问什么是君子。
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畏惧。
”司马牛说,“不忧愁、不畏惧就可以称为君子了吗?”孔子说,“自我反省,内心无愧,还有什么忧愁、有什么畏惧呢?
内省不疚其他应用
组词
内组词省组词不组词疚组词笔顺笔画
内笔顺笔画省笔顺笔画不笔顺笔画疚笔顺笔画近义词
内近义词省近义词不近义词疚近义词反义词
内反义词省反义词不反义词疚反义词内省不疚成语接龙
正接
疚心疾首反接
包举宇内锻炼周内六合之内眉睫之内攘外安内深文周内席卷宇内鱼游釜内至小无内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暗斗明争安家乐业爱莫能助暗约私期八百孤寒秉旄仗钺背水为阵不食之地百万雄师不知高低串亲访友迟日旷久乘兴而来,败兴而返乘虚可惊沉灶产蛙短吃少穿东冲西突斗酒只鸡代马依风倒三颠四大煞风景钓誉沽名抵足谈心恶稔罪盈恩重如山方方正正封疆大吏风流酝藉福为祸始匪异人任归根结底膏粱子弟高谈雄辩拐弯抹角贯盈恶稔含垢藏疾海涵地负河目海口黄童白颠横行逆施家传户颂江东独步见风转舵姜桂之性惊惶万状矜句饰字鹪鹩一枝进退狐疑击玉敲金接踵而至家至户到开国元老克尽厥职灵丹妙药烂熳天真利市三倍龙首豕足龙骧虎步来者可追昧旦晨兴女子无才便是德裒多益寡破釜沉船匹夫小谅潘江陆海披麻救火剖幽析微清词丽句钳口结舌强将之下无弱兵牵萝补屋擒龙捉虎泣涕如雨强食自爱情意绵绵敲脂吸髓人间重晚晴容膝之安,一肉之味日中必移,月满必亏三步两脚说长说短时亨运泰说家克计闩门闭户神目如电授人以柄束手就毙上下天光设张举措天成地平统购统销调和阴阳挑三拣四顽皮赖肉玩岁愒月惟所欲为顽铁生辉物以群分无以塞责文章宿老兴不由己削发披缁蜎飞蠕动销魂夺魄细嚼慢咽消声灭迹携手接武摇唇鼓舌雁过拔毛蚁聚蜂攒倚马七纸因人成事颐神养寿隐隐绰绰渊鱼丛爵云烟过眼夜月花朝养音九皋油嘴滑舌睚眦之怨造次颠沛自出机杼折冲口舌之间足高气强肘见踵决枕善而居座无虚席沾沾自好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neishengbujiu20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