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发披缁的意思削发披缁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削发披缁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削发披缁
- 拼音: xuē fà pī zī
- 频率: 生僻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联合式
- 解释: 缁:黑色僧衣。剃去头发披上僧衣。指出家为僧尼。
- 语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出家。
- 典故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0卷:“此时东坡便要削发披缁,跟随佛印出家。"
- 成语示例: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55回:“一时逃避不及,慌忙~,匿居僧寺。"
- 英文翻译:
削发披缁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儒林外史第八回所有事件?
儒林外史第八回所有事件
范进去拜见恩师周进。因范进要去山东任学道,周进叮嘱范进到山东后关注荀玫使其进学。其时荀玫已同王惠共同考中。两人遇到了算命先生陈礼,并为王惠的前途算了一卦。
王惠回省城后,正遇朝廷下令补南昌知府缺,于是上任。到南昌后,故意不肯接印,直到蘧太守送了银子才正式就职。后来宁王反叛,攻下南昌,王惠降顺。
第八回 王观察穷途逢世好 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话说王员外才到京开假,早见长班领报录人进来叩喜。王员外问是何喜事。报录人叩过头,呈上报单。上写道:“江抚王一本。为要地须才事:南昌知府员缺,此乃沿江重地,须才能干济之员;特本请旨,于部属内拣选一员。奉旨:南昌府知府员缺,着工部员外王惠补授。钦此!”
王员外赏了报喜人酒饭,谢恩过,整理行装,去江西到任。非止一日,到了江西省城。南昌府前任蘧太守,浙江嘉兴府人,由进士出身,年老告病,已经出了衙门,印务是通判署着。王太守到任,升了公座,各属都禀见过了,便是蘧太守来拜。王惠也回拜过了。为这交盘的事,彼此参差着,王太守不肯就接。
(当年天降红日,砸中梅秀才,而今天降鸿运,砸中了王进士。得意是一定的,却不忘冷峻。蘧太守卸任,王太守偏偏不肯交接。计较厉害得失,为官做派如此。)
一日,蘧太守差人来禀说:“太爷年老多病,耳朵听话又不甚明白。交盘的事,本该自己来领王太爷的教;因是如此,明日打发少爷过来,当面相恳,一切事都要仗托王太爷担代。”王惠应诺了,衙里整治酒饭,候蘧公子。直到早饭过后,一乘小轿,一副红全帖,上写“眷晚生蘧景玉拜”。王太守开了宅门,叫请少爷进来。王太守看那蘧公子翩然俊雅,举动不群。彼此施了礼,让位坐下。王太守道:“前晤尊公大人,幸瞻丰采。今日却闻得略有些贵恙?”蘧公子道:“家君年老,常患肺病,不耐劳烦,兼之两耳重听。多承老先生记念。”王太守道:“不敢。老世台今年多少尊庚了?”蘧公子道:“晚生三十七岁。”王太守道:“一向总随尊大人任所的?”蘧公子道:“家君做县令时,晚生尚幼,相随敝门伯范老先生在山东督学幕中读书,也帮他看看卷子。直到升任南昌,署内无人办事,这数年总在这里的。”王太守道:“尊大人精神正旺,何以就这般急流勇退了?”蘧公子道:“家君常说:‘宦海风波,实难久恋。’况做秀才的时候,原有几亩薄产,可供饘粥;先人敝庐,可蔽风雨;就是琴、樽、垆、几,药栏、花榭,都也还有几处,可以消遣;所以在风尘劳攘的时候,每怀长林丰草之思。而今却可赋‘遂初’了。”王太守道:“自古道:‘休官莫问子。’看老世台这等襟怀高旷,尊大人所以得畅然挂冠。”笑着说道:“将来,不日高科鼎甲,老先生正好做封翁享福了。”蘧公子道:“老先生,人生贤不肖,倒也不在科名。晚生只愿家君早归田里,得以菽水承欢,这是人生至乐之事。”王太守道:“如此,更加可敬了。”
(蘧太守以子蘧景玉前来交代,本书蘧景玉着笔不过,却是点睛一样人物,比那王冕拒见世面的隐居更高一筹。这蘧景玉言谈举止,风雅得体,为一书举人、进士所不及,他为父亲辅政,却并不以科举名利为乐,王太守先赞以“不日高科鼎甲”,闻志向不合,改口称“更加可敬了”,实则满心不屑。蘧景玉前回在范进府中,提起寻苏轼故事,暴露出范进知识的狭隘,这次来王太守处,对正意气风发的王惠也是有讽有刺,暗怀影响的。“宦海风波,实难久恋”,如今的王惠是无法体会的,等领悟到此句真言,便也选择了遁世。虽然那是受形势逼迫,毕竟选择的归隐一路。)
说着,换了三遍茶,宽去大衣服,坐下。说到交代一事,王太守着实作难。蘧公子道:“老先生不必过费清心。家君在此数年,布衣蔬食,不过仍旧是儒生行径,历年所积俸余,约有二千余金。如此地仓谷、马匹、杂项之类,有甚么缺少不敷处,悉将此项送与老先生任意填补。家君知道老先生数任京官,官囊清苦,决不有累。”王太守见他说得大方、爽快,满心欢喜。
(蘧太守愿拿出自有银两补齐疏漏,大方、爽快,王太守见不缺银子,自然满心欢喜。老头前后气色变化,蘧晚辈瞧得明白。)
须臾,摆上酒来,奉席坐下。王太守慢慢问道:“地方人情,可还有甚么出产?词讼里可也略有些甚么通融?”蘧公子道:“南昌人情,鄙野有余,巧诈不足。若说地方出产及词讼之事,家君在此,准的词讼甚少;若非纲常伦纪大事,其余户婚田土,都批到县里去,务在安辑,与民休息。至于处处利薮,也绝不耐烦去搜剔他;或者有,也不可知!但只问着晚生,便是‘问道于盲’了。”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而今也不甚确了。”当下酒过数巡,蘧公子见他问的都是些鄙陋不过的话,因又说起:“家君在这里无他好处,只落得个讼简刑清;所以这些幕宾先生,在衙门里,都也吟啸自若。还记得前任臬司向家君说道:‘闻得贵府衙门里有三样声息。’”王太守道:“是那三样?”蘧公子道:“是吟诗声,下碁声,唱曲声。”王太守大笑道:“这三样声息却也有趣的紧。”蘧公子道:“将来老先生一番振作,只怕要换三样声息。”王太守道:“是那三样?”蘧公子道:“是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王太守并不知这话是讥诮他,正容答道:“而今你我替朝廷办事,只怕也不得不如此认真。”蘧公子十分大酒量,王太守也最好饮,彼此传杯换盏,直吃到日西时分;将交代的事当面言明,王太守许定出结,作别去了。过了几日,蘧太守果然送了一项银子,王太守替他出了结。蘧太守带着公子家眷,装着半船书画,回嘉兴去了。
(过往账目算清,又谈及未来治理。蘧景玉大谈的是人情淳朴,休息安民,王惠探问的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蘧晚辈听得明白,“见他问的都是些鄙陋不过的话”,便顺着王惠的意思,调侃起他来,说若要振作起来,须把“吟诗声,下碁声,唱曲声”,换着“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把闲情和风雅,变为算计与盘剥,王太守正沉迷于此,竟听不出玩笑,当了真。蘧太守将自己任内私余的俸银送出,装半船书画走了,虽只一望背景,高洁可知。)
王太守送到城外回来,果然听了蘧公子的话,钉了一把头号的库戥,把六房书办都传进来,问明了各项内的余利,不许欺隐,都派入官,三日五日一比。用的是头号板子。把两根板子拿到内衙上秤,较了一轻一重,都写了暗号在上面。出来坐堂之时,吩咐叫用大板,皂隶若取那轻的,就知他得了钱了,就取那重板子打皂隶。这些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全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爷的利害,睡梦里也是怕的。因此,各上司访闻,都道是江西第一个能员。做到两年多些,各处荐了。适值江西宁王反乱,各路戒严,朝廷就把他推升了南赣道,催趱军需。王太守接了羽檄文书,星速赴南赣到任。到任未久,出门查看台站,大车驷马,在路晓行夜宿。那日到了一个地方,落在公馆。公馆是个旧人家一所大房子。走进去举头一看,正厅上悬着一块匾,匾上贴着红纸,上面四个大字是‘骅骝开道”。王道台看见,吃了一惊。到厅升座,属员衙役参见过了,掩门用饭。忽见一阵大风,把那片红纸吹在地下,里面现出绿底金字,四个大字是‘天府夔龙’。王道台心里不胜骇异,才晓得关圣帝君判断的话,直到今日才騇。那所判“两日黄堂”,便是南昌府的个“昌”字。可见万事分定。一宿无话,查毕公事回衙。
(王惠以“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全城都知道其厉害,上司都赞许为“江西第一能员” 。这不能全怪王惠刻板刁钻,想那蘧太守松松垮垮,放任下属行事,免不了多有偷奸耍滑的。所以闲心散志之人,无论道德多高尚,是不宜为官的,为官便要有为官的心思与手段。王惠迁升南赣道,本是喜事,却大祸临近,当年五钱银子买来的谶言,多半也验应了。)
次年,宁王统兵破了南赣官军,百姓开了城门,抱头鼠窜,四散乱走。王道台也抵当不住,叫了一只小船,黑夜逃走。走到大江中,遇着宁王百十只艨艟战船,明盔亮甲。船上有千万火把,照见小船,叫一声:“拿!”几十个兵卒跳上船来,走进中舱,把王道台反剪了手,捉上大船。那些从人、船家,杀的杀了,还有怕杀的,跳在水里死了。王道台吓得撒抖抖的颤,灯烛影里,望见宁王坐在上面;不敢抬头。宁王见了,慌走下来,亲手替他解了缚,叫取衣裳穿了,说道:“孤家是奉太后密旨,起兵诛君侧之奸。你既是江西的能员,降顺了孤家,少不得升授你的官爵。”王道台颤抖抖的叩头道:“情愿降顺。”宁王道:“既然愿降,待孤家亲赐一杯酒。”此时王道台被缚得心口十分疼痛,跪着接酒在手,一饮而尽,心便不疼了,又磕头谢了。王爷即赏与江西按察司之职,自此随在宁王军中。听见左右的人说,宁王在玉牒中是第八个王子,方才悟了关圣帝君所判“琴瑟琵琶”,头上是八个“王”字,到此无一句不验了。
(宁王叛乱,王惠被俘,因江西能员的威名,做了降臣。儒着忠君不二,可谓第一大德,如今叛逆朝廷,与儒圣教诲大相违背,自然“心口十分疼痛”,可接下来“跪着接酒在手,一饮而尽,心便不疼了,又磕头谢了”,自古汉奸贼子,先悲痛逆运,后随顺认命,大凡如此。五钱银子的谶言,到此全部验应。)
宁王闹了两年,不想被新建伯王守仁一阵杀败,束手就擒。那些伪官,杀的杀,逃的逃了。王道台在衙门并不曾收拾得一件东西,只取了一个枕箱,里面几本残书和几两银子,换了青衣小帽,黑夜逃走。真乃是慌不择路,赶了几日旱路,又搭船走。昏天黑地,一直走到了浙江乌镇地方。
(形势再逆转,且不会再转了。王惠逃窜,箱子里只装有书,银子可忽略。)
那日住了船,客人都上去吃点心。王惠也拿了几个钱上岸。那点心店里都坐满了,只有一个少年独自据了一桌。王惠见那少年彷佛有些认得,却想不起。开店的道:“客人,你来同这位客人一席坐罢。”王惠便去坐在对席。少年立起身来同他坐下。王惠忍不住问道:“请教客人贵处?”那少年道:“嘉兴。”王惠道:“尊姓?”那少年道:“姓蘧。”王惠道:“向日有位蘧老先生,曾做过南昌太守,可与足下一家?”那少年惊道:“便是家祖。老客何以见问?”王惠道:“原来是蘧老先生的令公孙,失敬了。”那少年道:“却是不曾拜问贵姓仙乡。”王惠道:“这里不是说话处,宝舟在那边?”蘧公孙道?“就在岸边。”当下会了帐,两人相携着下了船坐下。王惠道:“当日在南昌相会的少爷,台讳是景玉,想是令叔?”蘧公孙道:“这便是先君。”王惠惊道:“原来便是尊翁,怪道面貌相似。却如何这般称呼?难道已仙游了么?”蘧公孙道:“家祖那年南昌解组,次年即不幸先君见背。”
(以面貌认出蘧公孙,方知他父亲蘧景玉已死。)
王惠听罢,流下泪来,说道:“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世兄今年贵庚多少了?”蘧公孙道:“虚度十七岁。到底不曾请教贵姓仙乡。”王惠道:“盛从同船家都不在此么?”蘧公孙道:“他们都上岸去了。”王惠附耳低言道:“便是后任的南昌知府王惠。”蘧公孙大惊道:“闻得老先生已荣升南赣道,如何改装独自到此?”王惠道:“只为宁王反叛,弟便挂印而逃;却为围城之中,不曾取出盘费。”蘧公孙道:“如今却将何往?”王惠道:“穷途流落,那有定所!”就不曾把降顺宁王的话说了出来。蘧公孙道:“老先生既边疆不守,今日却不便出来自呈。只是茫茫四海,盘费缺少,如何使得?晚学生此番却是奉家祖之命,在杭州舍亲处讨取一椿银子,现在舟中;今且赠与老先生以为路费,去寻一个僻静所在安身为妙。”
(王惠自报家门,却未提降敌的事,十七岁少年自然不知。蘧公孙受家祖之命,可见蘧太守健在。)
说罢,即取出四封银子递与王惠,共二百两。王惠极其称谢,因说道:“两边船上都要赶路,不可久迟,只得告别。周济之情,不死当以厚报。”双膝跪了下去。蘧公孙慌忙跪下同拜了几拜。王惠又道:“我除了行李被褥之外,一无所有;只有一个枕箱,内有残书几本。此时潜踪在外,虽这一点物件,也恐被人识认,惹起是非。如今也拿将来交与世兄,我轻身更好逃窜了。”蘧公孙应诺。他即刻过船取来交代,彼此洒泪分手。王惠道:“敬问令祖老先生。今世不能再见,来生犬马相报便了。”分别去后,王惠另觅了船入到太湖,自此更姓改名,削发披缁去了。
(王惠接受银子,从此隐了,留下箱子,箱子里存有几本书。)
蘧公孙回到嘉兴,见了祖父,说起路上遇见王太守的话。蘧太守大惊道:“他是降顺了宁王的。”公孙道:“这却不曾说明,只说是挂印逃走,并不曾带得一点盘缠。”蘧太守道:“他虽犯罪朝廷,却与我是个故交。何不就将你讨来的银子送他盘费?”公孙道:“已送他了。”蘧太守道:“共是多少?”公孙道:“只取得二百两银子,尽数送与他了。”蘧太守不胜欢喜道:“你真可谓汝父之肖子。”就将当日公子交代的事又告诉了一遍。公孙见过乃祖,进房去见母亲刘氏,母亲问了些路上的话,慰劳了一番,进房歇息。次日,在乃祖跟前又说道:“王太守枕箱内还有几本书。”取出来送与乃祖看。
蘧太守看了,都是钞本;其它也还没要紧,只内有一本,是高青邱集诗话,有一百多纸,就是青邱亲笔缮写,甚是精工。蘧太守道:“这本书多年藏之大内,数十年来,多少才人求见一面不能,天下并没有第二本。你今无心得了此书,真乃天幸。须是收藏好了,不可轻易被人看见。”蘧公孙听了,心里想道:“此书既是天下没有第二本,何不竟将他缮写成帙,添了我的名字,刊刻起来,做这一番大名?”主意已定,竟去刻了起来,把高季迪名字写在上面,下面写“嘉兴蘧来旬駪夫氏补辑”刻毕,刷印了几百部,遍送亲戚朋友;人人见了,赏玩不忍释手。自此,浙西各郡都仰慕蘧太守公孙是个少年名士。蘧太守知道了,成事不说,也就此常教他做些诗词,写斗方,同诸名士赠答。
(王惠当年谈不上对蘧太守有恩,蘧太守却认这个故交,当年卸任交出两千银子不算,如今明知钦犯,仍赞许孙子的义举。检点书箱,其中一本高青邱集诗话,乃藏大内孤本,外人罕能目睹,蘧公孙即动了私心,以自己名义刊印出版,一跃而成名士。
蘧太守知道了,竟也不责怪,教些诗词,不至露怯。如此来看,蘧公孙虽面貌似其父亲,志向与德行却迥异,而蘧太守虽淡泊明志,但儿子死了,对孙子尤加痛爱,且已刊印散发,生米熟饭回不了头,加之孙子有了美名,也是乐见的。可见世事的坏结果,发心未必总恶,或如王太守投降迫于无奈,或如蘧太守顺意而随便。)
一日,门上人进来禀道:“娄府两位少老爷到了。”蘧太守叫公孙:“你娄家表叔到了,快去迎请进来。”公孙领命,慌出去迎。
这二位乃是娄中堂的公子。中堂在朝二十余年,甍逝之后,赐了祭葬,谥为文恪,乃是湖州人氏。长子现任通政司大堂。这位三公子,讳琫,字玉亭,是个孝廉;四公子讳瓒,字瑟亭,在监读书。是蘧太守的亲内侄。公孙随着两位进来,蘧太守欢喜,亲自接出厅外檐下。
两人进来,请姑丈转上,拜了下去。蘧太守亲手扶起,叫公孙过来拜见了表叔,请坐奉茶。二位娄公子道:“自拜别姑丈大人,屈指已十二载。小侄们在京,闻知姑丈挂冠归里,无人不拜服高见。今日得拜姑丈,早已须鬓皓然,可见有司官是劳苦的。”蘧太守道:“我本无宦情。南昌待罪数年,也不曾做得一些事业,虚糜朝廷爵禄,不如退休了好。不想到家一载,小儿亡化了,越觉得胸怀冰冷。细想来,只怕还是做官的报应。”娄三公子道:“表兄天才磊落英多,谁想享年不永。幸得表侄已长成人,侍奉姑丈膝下,还可借此自宽。”娄四公子道:“便是小侄们闻了表兄讣音,思量总角交好,不想中路分离,临终也不能一别,同三兄悲痛过深,几乎发了狂疾。大家兄念着,也终日流涕不止。”蘧太守道:“令兄宦况也还觉得高兴么?”二位道:“通政司是个清淡衙门,家兄在那里浮沉着,绝不曾有甚么建白,却是事也不多。所以小侄们在京师转觉无聊,商议不如返舍为是。”
(娄家中堂,官大业大,虽然去世,霸气、财气都在。长子在通政司,范进的同僚,管理四方奏章、陈情、诉冤等等,所以两位公子说是“清淡衙门”。三公子为孝廉,即举人。四公子在国子监读书,应该属于荫监,即因家族官僚荫蔽而得以在国子监读书。之前的严监生,没有功名,应当是捐的资格。严贡生,秀才及第在国子监读书,比严监生地位高,所以严监生临死也希望儿子考个功名,免得受气。)
坐了一会,换去衣服,二位又进去拜见了表嫂。公孙陪奉出来,请在书房里。面前一个小花圃,琴、樽、炉、几、竹、石、禽、鱼,萧然可爱。蘧太守也换了葛巾野服,挂着天台藤杖,出来陪坐。
摆出饭来,用过饭,烹茗清谈,说起江西宁王反叛的话:“多亏新建伯神明独运,建了这件大功,除了这番大难。”娄三公子道:“新建伯此番有功不居,尤为难得。”四公子道:“据小侄看来,宁王此番举动,也与成祖差不多。只是成祖运气好,到而今称圣,称神;宁王运气低,就落得个为贼,为虏。也要算一件不平的事。”蘧太守道:“成败论人,固是庸人之见;但本朝大事,你我做臣子的,说话须要谨慎。”四公子不敢再说了。
那知这两位公子,因科名蹭蹬,未能早年中鼎甲,入翰林,激成了一肚子牢骚不平,每常只说:“自从永乐篡位之后,明朝就不成个天下!”每到酒酣耳热,更要发这一种议论。娄通政也是听不过,恐怕惹出事来,所以劝他回浙江。
(蘧家的景象,蘧景玉对王太守虚提过一句,这里写实了。说起宁王,四公子竟道出成王败寇的掉脑袋话。少年公子孟浪泄怨,不单蘧太守提醒言语谨慎,他娄家做大哥的也怕惹事,原来二位公子这次是被撵走的。潇洒风光背后,常常可发现有见不得人的一面)
当下又谈了一会闲话,两位问道:“表侄学业,近来造就何如?却还不曾恭喜毕过姻事?”太守道:“不瞒二位贤侄说,我只得这一个孙子,自小娇养惯了。我每常见这些教书的先生也不见有甚么学问,一味妆模做样,动不动就是打骂。人家请先生的,开口就说要严;老夫姑息的紧,所以不曾着他去从时下先生。你表兄在日,自己教他读些经史;自你表兄去后,我心里更加怜惜他,已替他捐了个监生。举业也不曾十分讲究。近来我在林下,倒常教他做几首诗,吟咏性情,要他知道乐天知命的道理,在我膝下承欢便了。”
二位公子道:“这个更是姑丈高见。俗语说得好:‘与其出一个斲削元气的进士,不如出一个培养阴骘的通儒。’这个是得紧。”蘧太守便叫公孙把平日做的诗取几首来与二位表叔看。二位看了,称赞不已。
一连留住盘桓了四五日,二位辞别要行,蘧太守治酒饯别,席间说起公孙姻事:“这里大户人家,也有央着来说的;我是个穷官,怕他们争行财下礼,所以耽迟着。贤侄在湖州,若是老亲旧戚人家,为我留意。贫穷些也不妨。”二位应诺了,当日席终。
(蘧太守也认了娇惯蘧公孙,姑息盗用诗集,便不难理解。取蘧公孙的诗给娄公子看,也不知是真写的,还是盗录的。娄公子“与其出一个斲削元气的进士,不如出一个培养阴骘的通儒。”一句,是宽慰蘧太守,也是宽慰自己。)
次早,叫了船只,先发上行李去。蘧太守叫公孙亲送上船,自己出来厅事上作别,说到:“老夫因至亲,在此数日,家常相待,休怪怠慢。二位贤侄回府,到令先太保公及尊公文恪公墓上,提着我的名字,说我蘧佑年迈龙钟,不能亲自再来拜谒墓道了。”两公子听了,悚然起敬,拜别了姑丈。
蘧太守执手送出大门。公孙先在船上,候二位到时,拜别了表叔,看着开了船,方才回来。
两公子坐着一只小船,萧然行李,仍是寒素。看见两岸桑阴稠密,禽鸟飞鸣。不到半里多路,便是小港,里边撑出船来,卖些菱、藕。
两弟兄在船内道:“我们几年京华尘土中,那得见这样幽雅景致?宋人词说得好:‘算计只有归来是。’果然!果然!”看看天色晚了。到了一镇人家,桑阴里射出灯光来,直到河里。两公子道:“叫船家泊下船。此处有人家,上面沽些酒来消此良夜,就在这里宿了罢。”船家应诺,泊了船。
两弟兄凭舷痛饮,谈说古今的事。
次早,船家在船中做饭,两兄弟上岸闲步,只见屋角头走过一个人来,见了二位,纳头便拜下去,说道:“娄少老爷,认得小人么?”只因遇着这个人,有分教:公子好客,结多少硕彦名儒;相府开筵,常聚些布衣苇带。
毕竟此人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蘧家礼送了娄家二位,二位简装而行,沿途水色幽雅,生气“培养阴骘”的儒雅兴致。)
剪光头重新来过成语?
剪光头重新来过成语:削发披缁
成语发音:
xuē fā pī zī
成语解释:
剃去头发,身着黑衣。表示出家。
成语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党阇黎一念错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发披缁,便是释牟尼佛。”
成语繁体:
削發披緇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出家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披缁削发 削发为僧
成语例句:
分别去后,王惠另觅了船入到太湖,自此更姓改名,削发披缁去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我认为是重头再来成语
秃开头的成语?
秃顶,齿豁头童,削发披缁
秃发自孤,秃露反帐,秃鹫基金
同治为何出家
同治没有出家,是顺治出家。顺治出家是因为:爱妃董鄂病死而消沉出家,后来,康熙又多次陪奉母后游巡五台,遂更有顺治出家五台山、康熙来此寻父之说。历史上顺治确实有意出家,并曾剃度,但最终出家未果。
顺治出家是清宫四大奇案之一,史载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皇贵妃董鄂氏薨。世祖福临哀悼殊甚,为之辍朝者五日。旋即下谕追封为皇后。
有的人于是以讹传讹,说这个妃子是明末人冒辟疆的姬人董小宛,当清军入关之初,被掠至京师,后入宫,赐姓董鄂氏,跟着又册立为贵妃。谁知董氏入宫之后,竟以不寿卒。
然世祖之于董贵妃,宠冠六宫,莫与伦比,乃红颜薄命,惹得世祖终日闷闷不乐,不数月,遂弃皇帝不为,遁入山西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
是顺治出家。因为一个妃子的死去,让他对人生看淡,所以出家。
满清四大疑案是什么?
清宫四大疑案主要是指清朝宫廷中的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被刺、偷龙换凤这四大疑案。
1、太后下嫁
太后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博尔济吉特氏,她是世祖福临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谥号为孝庄文皇后;摄政王是指睿亲王多尔衮。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孝庄文皇后系多尔衮之兄嫂,弟妻兄嫂,按汉人的道德观念来看,是一件不合伦理的事。所以就算确有其事,清代正史也不会有记载。
2、顺治出家
顺治
有的人以讹传讹,说这个妃子是明末人冒辟疆的姬人董小宛,当清军入关之初,被掠至京师,后入宫,赐姓董鄂氏,跟着又册立为贵妃。据说董鄂妃曾是顺治弟弟的福晋,在进宫伺候皇太后时见到了顺治帝,两人一见钟情。谁知董氏入宫之后,竟以不寿卒。然世祖之于董贵妃,宠冠六宫,莫与伦比,乃红颜薄命,惹得世祖终日闷闷不乐,不数月,遂弃皇帝不为,遁入山西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
3、雍正被刺
雍正
世宗严加处治,戮留良尸,留良子葆中,时为编修,亦论斩。传说吕留良有一个幸存的孙女,名叫吕四娘,她的剑术之精,冠绝侪辈,立志要为父祖报仇。后来她潜入宫内,终于刺死了世宗,并把世宗的脑袋割下,提着逃走了。
4、偷龙换凤
这里指的是清世宗胤禛与海宁陈氏换子的传说。浙江海宁陈氏,从明末起,累世簪缨。数传至陈之遴,清初降于清,位至极品。稍后,陈氏一家,如陈说、陈世倌、陈元龙等父子叔侄,都是高官厚禄,尊宠备至。康熙年间,世宗时为皇子,与陈世倌尤相亲善。恰巧碰着两家各生一子,年、月、日、时辰无一不同。世宗听说,十分高兴,命抱子入宫,过了许久,才送回去。陈氏发现,送还的已经不是自己的男孩,而且易男为女了。陈家万分震怖,但又不敢出来剖白,只得隐秘其事。
太后下嫁
太后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博尔济吉特氏,她是世祖福临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谥号为孝庄文皇后;摄政王是指睿亲王多尔衮。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孝庄文皇后系多尔衮之兄嫂,弟妻兄嫂,按汉人的道德观念来看,是一件不合伦理的事。所以就算确有其事,清代正史也不会有记载。
顺治出家
史载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八月十九日,皇贵妃董鄂氏妃甍。世祖福临哀悼殊甚,为之掇朝五日。旋既下旨追封为皇后。
有的人以讹传讹,说这个妃子是明末人冒辟疆的姬人董小宛,当清军入关之初,被掠至京师,后入宫,赐姓董鄂氏,跟着又册立为贵妃。据说董鄂妃曾是顺治弟弟的福晋,在进宫伺候皇太后时见到了顺治帝,两人一见钟情。谁知董氏入宫之后,竟以不寿卒。然世祖之于董贵妃,宠冠六宫,莫与伦比,乃红颜薄命,惹得世祖终日闷闷不乐,不数月,遂弃皇帝不为,遁入山西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上述就是顺治出家的由来,历来故老相传如此,是否真有其事呢?
雍正被刺
世传清世宗胤禛暴崩的原因,说法不一,有说是被刺而死的,振振有词。这一说法究竟可信吗?
说来话长,它起因于雍正七年(1729年)曾静、张熙一案。曾静慕明末人吕留良的为人,以排满复明为职志,因遣其徒张熙诡名投书川陕总督岳钟琪,劝他为祖先(岳飞)举义,不成,狱兴、辞连吕留良。世宗严加处治,戮留良尸,留良子葆中,时为编修,亦论斩。传说吕留良有一个幸存的孙女,名叫吕四娘,她的剑术之精,冠绝侪辈,立志要为父祖报仇。后来她潜入宫内,终于刺死了世宗,并把世宗的脑袋割下,提着逃走了。
偷龙换凤
高宗尝南巡至海宁,当天即去陈家,升堂垂询家世甚详。将出,至中门,命即封闭,并告以后不是皇帝临幸,此门不得再开。所以此后陈氏家中永远关闭其门,从未再开过一次。也有人说,清高宗弘历对自己的身世怀有疑团,所以南巡到陈家,想亲自打听清楚。上述这些传说,盛行于前清末年。当时革命排满之风最盛,对清代诸帝极事丑诋。传闻异辞,其中真伪夹杂,有必要为之剖辨。
有削字的成语?
【削草除根】犹斩草除根。
指从根本上消除祸患。
【削发披缁】缁: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
剃光头发,穿上僧衣。
表示出家为僧。
【削发为僧】剃除须发,出家为僧。
【削方为圆】把方的削成圆的。
比喻把有个性的人改变成圆通的人。
【削觚为圆】觚:方。
把方的削成圆的。
【削迹捐势】削迹:匿迹;捐:舍弃。
隐匿踪迹,舍弃权势。
旧指隐居。
【削尖脑袋】形容一个人伪装,粉饰,拚命钻营的丑态。
【削肩细腰】低垂的肩,纤细的腰。
形容女子身材秀美。
【削木为吏】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侮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
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削铁如泥】切削铁器如同斩剁泥土一样。
形容兵刃极其锋利。
【削铁无声】形容刀剑锋利。
【削衣贬食】削:削减;贬:降低。
削减衣服,降低饮食水准。
比喻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削衣贬石】削:减轻;贬:降低。
削减衣服,降低饮食标准。
比喻省吃俭用。
【削株掘根】株:露出地面的的树桩。
形容彻底铲除。
也比喻除恶务尽。
【削趾适屦】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同“削足适履”。
【削足适屦】适:适应;屦:鞋。
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
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削趾适履】适:适应;履:鞋。
【削足适履】适:适应;履:鞋。
【削职为民】撤掉官职,降为平民。
【笔削褒贬】笔:记载;削:删改。
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论人物的好坏。
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离削自守】离:分散;削:削弱;自守:使之能安分守己。
指古代中央政权对诸侯的势力实行分散、削弱的办法,使之安分守己,不再叛乱。
【日削月割】每日每月割让土地。
形容一味割地求和。
【日削月朘】朘:缩小,减少。
日日削减,月月缩小。
形容逐渐缩小。
也指时时受到搜刮。
【洗削更革】清洗、削平、更改、变革。
形容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伐树削迹】比喻正人君子不为世所容。
【蜂腰削背】细腰窄背。
形容轻盈俊俏。
同“蜂腰猿背”。
【披缁削发】缁:黑色,指黑色僧衣;削:剃除。
指剃云头发,披上僧衣,出家为僧尼。
【引绳削墨】指木工弹拉墨线后据以锯削。
比喻恪守、拘泥于成法。
【针头削铁】形容极力刮削搜刮。
【兵挫地削】挫:失败;削:割。
军队战败,土地被分割。
【鲁斤燕削】鲁之削(小刀),宋之斤(斧头),质量都很好;如易地生产,在鲁造斤而在燕制削,质量不会优良。
比喻由于地域等条件限制,学习模仿达不到原来水平。
【日朘月削】朘:缩小,减少。
同“日削月朘”。
【宋斤鲁削】宋国产的斧头和鲁国产的曲刀。
比喻当地特产的精良工具。
带削的成语?
带有“削”字的成语:削草除根 削发披缁 削木为吏 削铁如泥 削铁无声 日削月割
形容光头的成语有哪些?
关于光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落发为僧】:落发:剃光头发;为僧:做僧人。剃光头发做僧人。
【削发披缁】:缁: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头发,穿上僧衣。表示出家为僧。
削发明志
【解释】剃头发来表明自己对志向的坚定。
1、学名:秀顶·卸顶·突秃·童颠·秃顶·颓顶·扫脑儿·瘌痢头·枯颅·隳颠·堕颠2、含蓄:地方支援中央 聪明绝顶 、电灯泡、头童(童: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3、光头,发型一种,即头上无头发。跟男子留长发一样比较少男子采用剃光头的发型。黑人男子除外,剃光头的黑人男子比比皆是。4、另外部分摇滚乐乐队成员为彰显个性而选择剃光头的发型。虽然较男性少但女性也有剃光头的如在《中国好声音》中一举成名的女歌手王韵壹。5、适合人群,头发难打理者或不喜欢费神打理头发者,喜欢经常洗头者和脱发人群。
削发披缁其他应用
组词
削组词发组词披组词缁组词笔顺笔画
削笔顺笔画发笔顺笔画披笔顺笔画缁笔顺笔画近义词
削近义词发近义词披近义词缁近义词反义词
削反义词发反义词披反义词缁反义词削发披缁成语接龙
正接
没有可接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