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草舍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茅屋草舍的意思茅屋草舍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茅屋草舍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茅屋草舍
拼音: máo wū cǎo shě
频率: 一般
年代: 近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联合式
解释: 用茅草修建的房子。形容住宿条件简陋。

语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自谦。
典故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4回:“茅屋草舍,掌柜的不要见笑。"
成语示例:
英文翻译: thatched cottages

茅屋草舍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破旧的茅屋温暖的土炕的含义?

形容虽然家境贫寒,住的是茅屋草舍,但那种简漏中的温暖,是别人无法体会的,即使离开故乡后,经过自己的努力,生活也越来越好。但依然想念那故乡的山水,怀念冬天睡土炕的温暖感觉。那是记忆中最难忘的事情,它伴随着童年的欢乐渐行渐远。

温热的土炕指革命战争年代那种亲密的军民关系、党群关系,那种火热的斗争生活。来自于祁念曾创作的现代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土炕”是窑洞里用土坯或砖头砌成的长方台,下面有孔道同烟囱相通,可以烧火取暖,土炕可以用来睡觉,也可以坐在上面吃饭、聊天。当年的共产党人、革命战士常同老百姓睡在一个炕上,跟老百姓聊家常。

《延安,我把你追寻》中诗人追寻的是延安精神,所谓的延安精神是指坚贞不屈、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团结、自力更生。

作者以充满深情的笔触,生动形象地讴歌了延安精神,热情的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强调了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破旧的茅屋表面指破旧不堪的屋子,实际指贫穷的生活条件;延河窑洞温热的土炕表面指温暖的土炕,实际指亲密的军民关系,火热的斗争情怀。反映出了一种精神,一种情怀。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告诉我们不要忘记老一辈艰苦的革命经历,发扬延安工作的艰苦奋斗精神建设新中国 。

破旧的茅屋温暖的土炕的含义:

破旧的茅屋表面指破旧不堪的屋子,实际指贫穷的生活条件,指的是过去的苦日子;温热的土炕表面指温暖的土炕,实际指现在舒适安逸的生活,火热的斗争情怀。 温热的土炕表面上说的是土炕给人带来了温暖。

实际上说的是一种精神,给人的力量。延安精神,毛主席曾再那里写下艰苦奋斗。我们现在生活好了,不应该忘记苦日子。要忆苦思甜。

山坡羊草舍茅屋有几间?

《山坡羊》草舍茅屋有几间,这句话全句是: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意思是:有三两间草屋,住着舒服,出去放心.

全诗:

《山波羊》

元·张养浩

一个牛犁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

雨过天青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夜归儿女话灯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

日上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南山空谷书一卷,疯也痴癫,狂也痴癫。

答案是:山坡羊草舍舍茅屋有一间,因存放羊草都是集中便于管理。

归园田居诗人为什么守拙为什么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

1、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2、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可解释为固守自己愚拙的本性.

为何而归:陶渊明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

从何而归:官场。

归向何处:田园。

出自:陶渊明[魏晋时期]《归园田居·其一》。

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释义: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在归园田居这首诗中,诗人陶渊明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诗句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是一种守拙的写法,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

归园田居诗人为什么守拙为什么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

1、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2、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可解释为固守自己愚拙的本性。

3、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

桃园借水故事梗概?

秦腔里还有一种叫碗碗腔的唱腔,更是摄人魂魄,经典如《桃园借水》,是以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演绎成的一出戏。崔护落第后,郊游长安城南,偶遇桃小春,两相倾爱,借水留连,以金钗相赠定情...戏词只有四句:姓桃居住桃花村,茅屋草舍在桃林。

桃夭虚度访春讯,谁向桃园来问津。戏词中间镶嵌的 “依呀”“唉呀”“哪依呀啊”等一些感叹词,更使它显得柔婉动听。短短的四句将女主人公桃小春心理、姓氏、年龄、住址表达的一清二楚。腔韵迷离,余音不绝。

麻烦各位帮我解释全诗:草舍茅屋七八间,行固安然待也闲!谢谢?

一个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锦,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雨过天青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夜归儿女活灯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日上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故渊池鱼的故事?

字面意思是:不学那条思念河流的鱼。

引申意思应该是:不要沉溺于过去,应该直面现实。

故渊池鱼出自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归园田居》。

原文如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白话译文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小村即景阅读答案?

乡村图景短文是按顺序写的最后一句中独特的风景指的是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

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归园田居写了几层意思?

作品原文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1,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2,一去三十年3。

羁鸟恋旧林4,池鱼思故渊5。

开荒南野际6,守拙归园田7。

方宅十余亩8,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9,桃李罗堂前10。

暧暧远人村11,依依墟里烟12。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13,虚室有余闲14。

久在樊笼里15,复得返自然16。

其二野外罕人事17,穷巷寡轮鞅18。

白日掩荆扉19,虚室绝尘想20。

时复墟曲中21,披草共来往22。

相见无杂言23,但道桑麻长24。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25,零落同草莽26。

其三种豆南山下27,草盛豆苗稀28。

晨兴理荒秽29,带月荷锄归30。

道狭草木长31,夕露沾我衣32。

衣沾不足惜33, 但使愿无违34。

其四久去山泽游35,浪莽林野娱36。

试携子侄辈37,披榛步荒墟38。

徘徊丘垄间39,依依昔人居40。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41。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42?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43。

一世异朝市44,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45,终当归空无。

其五怅恨独策还46,崎岖历榛曲47。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48。

漉我新熟酒49,只鸡招近局50。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51。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52。

其六种苗在东皋53,苗生满阡陌54。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55,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56,稚子候檐隙57。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58。

但愿桑麻成59,蚕月得纺绩60。

素心正如此61,开径望三益62。

白话译文其一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其二我住在郊野外很少交住,僻巷里难闻到车马声响。

白天里经常地关闭柴门,独处在空室中不生杂想。

偏远的村落里人情淳厚,拨开草丛不时互相来往。

相见时不谈论世俗之事,只说道桑麻的生长情况。

我种植的桑麻不断长高,我开垦的土地日益增广。

常担心严霜雪突然早降,使桑麻也像那零落草莽。

其三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

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

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

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其四离山泽去做官已经很久,现在又返林野尝到欢娱。

且携着我的儿女侄子们,拨开那乱草木寻访废墟。

我往返在荒野墓地之间,依稀地可认出往日旧居。

房屋的井灶下留有遗迹,桑和竹残存着枯朽干株。

我打听在这里打柴的人:过去的居住者都到哪里?这里的打柴人便对我说:都死光了没有留下后裔。

三十年就改变朝市面貌,这句话可真是一点不虚!

人一生就好似虚幻变化,到最终都不免归于空无。

其五我怀着怅恨情拄杖回家,崎岖的小路上长满荆榛。

山洞里的流水又清又浅,可用来洗我足振奋精神。

滤一滤我那新酿造的酒,杀一只小鸡儿招待近邻。

日落后房屋里已经昏暗,没明烛也只好点燃柴薪。

欢乐时都怨恨夜间大短,不觉中又看到旭日照临。

其六在东边高地上种植禾苗,禾苗生长茂盛遍布田野。

虽然劳作辛苦有些疲倦,但家酿浊酒还满可解乏。

傍晚时分驾着车子回来,山路也渐渐地变得幽暗。

望着前村已是袅袅炊烟,孩子们在家门等我回家。

要问我这样做是为什么?人的一生总要从事劳作。

我只希望桑麻农事兴旺,蚕事之月纺绩事务顺遂。

我不求闻达心愿就这样,望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创作背景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

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

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

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

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作品鉴赏文学赏析《归园田居》诗意图陶渊明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

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

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组诗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

陶渊明写“归园田居”其实是写作者自己理想的故居。

《归园田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每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其一第一首诗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

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

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

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人生常不得已。

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

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

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

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

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

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

”心中无限感慨,无限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虽是“误入尘网”,却是情性未移。

这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

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因为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无须勉强混迹于俗世;“归园田”回应“性本爱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

开始所写的冲突,在这里得到了解决。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

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

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

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将这幅美好的田园画活起来了。

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

但诗人绝无用典炫博的意思,不过是信手拈来。

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

隐隐之中,是否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那也难说。

单从诗境本身来看,这二笔是不可缺少的。

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没有喧嚣和烦躁之感。

以此比较王籍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那种为人传诵的所谓“以动写静”的笔法,未免太强调、太吃力。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尘杂是指尘俗杂事,虚室就是静室。

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无聊应酬吧。

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

不过,最令作者愉快的,倒不在这悠闲,而在于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

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

但这一呼应与点题,丝毫不觉勉强。

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这样的结尾,既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

这首诗最突出的是写景———描写园田风光运用白描手法远近景相交,有声有色;其次,诗中多处运用对偶句,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还有对比手法的运用,将“尘网”“樊笼”与“园田居”对比,从而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再有语言明白清新,几如白话,质朴无华。

这首诗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意境,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意境服务,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诗便显得自然。

总之,这是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

其二这首诗集中地描写了归田之后的日常生活与自适心境,诗意脉络清楚,结构次第有序。

开头四句为此诗的首层,它从正面写“静”。

在这四句中,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叙说归隐郊野之后,罕与尘世往来,了却心头尘俗之想。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诗人“久在樊笼”之后,终于回归田园,他摆脱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就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的情景,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

诗句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片自得之意,那正是摆脱了官场的机巧,清除了尘俗的应酬“复得返自然”之后的深切感受。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在“白日”大好的时光,可以自由地掩起柴门,把自己关在虚空安静的居室里,让那些往昔曾萦绕于心间令人烦恼的尘俗杂念,彻底断绝。

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

下面四句为此诗的中层,着意描写田园生活的动态,继说与之交往者都是农夫,相谈的都是桑麻。

与上层的静态相呼应,充满一种纯朴的动人氛围。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披草”一词浅俗到家,但用于此处则极为传神,既写出其田园的质朴,又暗与上层“轮鞅”相对照。

诗人钟情于与农夫“披草往来”,而疏远于与官吏“轮鞅”交游,其自我肖像已在其中。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诗人也并非总是独坐“虚室”之中,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桑麻。

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人披草来往,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不是他所厌恶的“人事”;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绝对不同于计较官场浮沉,不是他所厌恶的“杂言”。

所以,不管是“披草共来往”,还是“但话桑麻长”,诗人与乡邻的关系显得那么友好淳厚。

与充满了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清澄明净的。

最后四句是此诗的末层,说明了作者此时心中亦乐亦忧的乃是作物与耕地。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庄稼一天天生长,开辟的荒土越来越多,令人喜悦。

在这两句中,诗人已抛开了“士人”的身份,完全向着劳动人民的方向转化。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这句紧接上句,农民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毁于一旦,心怀恐惧。

然而,这里的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相反,这单纯的喜惧,正反映着经历过乡居劳作的洗涤,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

首中末三层内容前后紧密相连,层层向前推进,从而将个有静有动的整体田园生活,把个有乐有忧的诗人全部心境,活生生地展现了出来,归隐后的作者形象鲜亮亮地跃然于纸上。

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了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写出了乡村的幽静及自己心境的恬静。

而在这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诗人在这里描绘的正是这样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

其三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这首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暗用杨恽诗意。

“种豆南山下,苗盛豆苗稀”。

此二句引用了杨恽的“田彼南山,芜秽不治”,是对其劳作情况做总体交待,先指明耕种的是“豆”,再说劳作的地点在“南山下”,五个寻常字,将事情叙说得非常清楚。

诗人毕竟是“少学琴书”,士人出身,躬耕田亩缺乏经验,“草盛豆苗稀”的劳动后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可怜的劳动成果并没使诗人灰心丧气,牢骚满腹。

这两句写出了他勤勤恳恳,乐此不疲地从清早到夜晚,躬身垄亩铲锄荒草的状貌。

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后四句是此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通过道窄草深,夕露沾衣的具体细节描绘,显示出了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苦。

诗人身体力行终日劳作在田野,所以他深深地体验到了农业劳动的艰辛,它绝不像那些脱离劳动的文人墨客所描写的那般轻松潇洒。

但是作者仍不辞劳苦,继续坚持下去,正像他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中所说:“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对于诗人来说,人生的道路只有两条任他选择:一条是出仕做官,有俸禄保证其生活,可是必须违心地与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条是归隐田园,靠躬耕劳动维持生存,这样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坚持操守。

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解绶印归田之际,就已经做出了抉择,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

他坚决走上了归隐之路。

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也不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

这种思想已经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这首诗结尾两句,可谓全篇的诗眼,一经它的点化,篇中醇厚的旨意便和盘现出。

在这首诗中陶渊明却勇敢地反对了传统观念,冲破了陈旧的精神枷锁,毅然地告别官场,辞去了彭泽县令,不做劳心治人的“君子”;决然地返回家园,心甘情愿地扛起了锄头,辛勤地躬耕垄亩,偏要做个劳力的“小人”。

这等无畏的精神,美好的人格,高尚的境界,赢得了后世多少人的称赞、钦佩乃至效仿。

其四作者之所以毅然弃官归田,并在这组诗的第三首中表达了只求不违所愿而不惜劳苦耕作、夕露沾衣的决心,为的是复返自然,以求得人性的回归。

这第四首诗的前四句写归田园后偕同子侄、信步所之的一次漫游。

首句“久去山泽游”,是对这组诗首篇所写“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的回顾。

次句“浪莽林野娱”,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作者在脱离“尘网”、重回“故渊”,飞出“樊笼”、复返“旧林”后,投身自然、得遂本性的喜悦。

这句中的“浪莽”二字,义同放浪,写作者此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身心状态;逯钦立校注的《陶渊明集》释此二字为“形容林野的广大”,似误。

句中的一个“娱”字,则表达了“性本爱丘山”的作者对自然的契合和爱赏。

从第三句诗,则可见作者归田园后不仅有林野之娱,而且有“携子侄辈”同游的家人之乐。

从第四句“披榛步荒墟”的描写,更可见其游兴之浓,而句末的“荒墟”二字承上启下,引出了后面的所见、所问、所感。

陶诗大多即景就事,平铺直叙,在平淡中见深意、奇趣。

这首诗也是一首平铺直叙之作。

诗的第五到第八句“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紧承首段的末句,写“步荒墟”所见,是全诗的第二段。

这四句诗与首篇中所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那样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适成对照。

这是生与死、今与昔的对照。

既淡泊而又多情、既了悟人生而又热爱人生的作者,面对这世间的生与死、时间的今与昔问题,自有深刻的感受和无穷的悲慨。

其在“丘垄间”如此流连徘徊、见“昔人居”如此依依眷念、对遗存的“井灶”和残杇的“桑竹”也如此深情地观察和描述的心情,是可以想象、耐人寻绎的。

诗的第九到第十二句是全诗的第三段。

前两句写作者问;后两句写薪者答。

问话“此人皆焉如”与答话“死没无复余”,用语都极其简朴。

而简朴的问话中蕴含作者对当前荒寂之景的无限怅惘、对原居此地之人的无限关切;简朴的答话则如实地道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而在它的背后是一个引发古往今来无数哲人为之迷惘、思考并从各个角度寻求答案的人生问题。

诗的第十三到第十六句“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是最后一段,写作者听薪者回答后的所感。

这四句诗参破、说尽了盛则有衰、生则有死这样一个无可逃避的事物规律和自然法则。

诗句看似平平淡淡,而所包含的感情容量极大,所蕴藏的哲理意义极深;这正是所谓厚积而薄发,也是陶诗的难以企及之处。

读陶诗,正应从中看到他内心的境界、智慧的灵光,及其对世事、人生的了悟。

有些赏析文章认为作者此行是访故友,是听到故友“死没无复余”而感到悲哀。

但从整首诗看,诗中并无追叙友情、忆念旧游的语句,似不必如此推测。

而且,那样解释还缩小了这首诗的内涵。

王国维曾说,诗人之观物是“通古今而观之”,不“域于一人一事”(《人间词话删稿》),其“所写者,非个人之性质”,而是“人类全体之性质”(《红楼梦评论·馀论》)。

这首诗所写及其意义正如王国维所说。

作者从“昔人居”、耕者言所兴发的悲慨、所领悟的哲理,固已超越了一人一事,不是个人的、偶然的,而是带有普遍性、必然性的人间悲剧。

其五这是《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五篇。

它以一天耕作完毕之后,回家的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做为描写对象,来反映“归园田居”后的另一个生活侧面。

全诗可分做两层。

前四句为第一层,集中地描绘了还家路上的情景。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写出结束了劳动,独自一个人手持扶杖,怀着“怅恨”之情,转回家去。

但回家的道路坎坷崎岖,荒芜曲折。

从表面看,他辛苦劳作一天,且孤独无伴,只身奔家,难免怅然生恨。

就深层涵意说,此诗意在抒写欣然自得之情,那么,此“怅恨”二字,实具反衬下文欢快欣然的作用,若将《归园田居》组诗做一整体阅读,便会发现这里的开端“怅恨”,是紧接上诗凭吊丘垄荒墟,人生终当归于空无的感叹而来。

“崎岖历榛曲”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所致道路的荒凉和艰难,透露出时代特定背景的影象。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路上经过清澈见底的山泉,洗洗沾染尘埃的双脚,整天耕作的疲劳,也就随之一洗而光,浑身变得舒坦自在起来。

这两句一扫“怅恨”之意,那么轻松自如,正是坦然自适心态的自然流露。

托出归隐之志坚持不改之意。

“可以濯吾足”一句,出自古《沧浪歌》,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原是借沧浪之水的清浊为比兴,形象地表达时清则仕,时浊则隐的意思。

而陶渊明却任凭涧水清澈见底,依旧用来“濯我足”,完美的显示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委身自然、与自然相得相洽的质性。

最后六句为第二层,全力叙述归家之后的一些活动。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过滤好自家新近酿好的熟酒,去浊存清饮用。

并招来农家近邻,同桌共饮,以“只鸡”为肴,真是快慰无比。

此二句诗,描画出了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归居田园之后的淳朴农家生活。

他依躬耕垄亩维生,勿需醇醪美酒,山珍海味,只要有自酿之熟酒,自饲之家鸡,邀上邻友,共酌共饮,即已足矣。

从中亦可见,作者与近邻农户,相处友善,往来密切的景况。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不知不觉间“日入室中暗”,日落西山,室内暗然,于是索兴燃起根根荆草权当明烛。

此句看似寒酸却将诗人的潇洒自如,自得其乐表现出来。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欢快之情涌满心头,在“欢”字下着一“来”字,自然传神。

黄文焕便又称“‘来’字下得奇”。

此情此景,引得诗人竞怨起“夕”时短暂,兴致难尽。

那就索性不理时间的早晚,尽情畅饮。

“已复至天旭”,直至旭日渐升天已放亮,方肯做罢,以寄其高远之志,抒其胸中超然之情。

此篇在组诗中,取材独特,既非描绘田园风光,亦非陈述劳动状况,而是以傍晚直至天明的一段时间里的活动为题材,相当于今天所谓“八小时以外”的业余生活为内容,来表达他于田园居中欣然自得的生活情境。

其视角新颖,另辟一境,与前四首连读,可以见出组诗实乃全面深刻地再现出陶渊明辞官归隐初期的生活情景及其心路历程。

其六“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这两句叙事,显得很随意,是说在东皋种苗,长势如何如何。

但就在随意的话语中,显出了一种满意的心情,他说这话好像是在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陶诗中有“带月荷锄归”,“浊酒”云云是常见的语句。

看来他对“荷锄”并不感到是多大的重负,差不多习惯了。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归去来兮辞》有“或巾柴车”的句子。

这两句写得很自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农家的生活本来就是如此自然。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归去来兮辞》有“稚子候门”的话。

等着他的就是那么一个温暖的“归宿”,此时他的倦意会在无形中消释了。

这四句写暮归,真是生动如画,画面浮动着一层安恬的、醉人的气氛。

这就是陶渊明“田居”的一天,这一天过得如此充实、惬意。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这是设问,自问自答,如同陶诗“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句式。

这与陶诗“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意思相似,表示了对劳动的重视。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桑麻兴旺,蚕事顺遂,这是他的生活理想,正如陶诗所写:“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下面写道:“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素心”,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心愿。

后面这一段通过设问,揭示陶渊明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很是符合陶渊明的实际。

今《文选·江淹拟古三十首》收有这首诗,并被当作《归园田居》的第六首。

宋代大文豪苏轼就以此为陶诗,还特举“日暮”以下四句赞扬之,且写了《和陶归园田居六首》。

而后世诸家以为此诗非陶渊明所作,当是江淹所作的拟陶诗。

榆柳荫后檐,荫的意思?

榆柳荫后檐,荫:遮蔽的意思。

《归园田居(其一)》【作者】陶渊明 【朝代】

魏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翻译如下: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榆柳荫后檐/荫的意思是:遮挡住,荫蔽

荫是荫蔽指遮蔽的意思

农家小院的夜景的古诗词?

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

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2、《过故人庄》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3、《暮过山村》

唐代: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几里远就能听到凄寒的水声,山区人家居住分散没有近邻。怪禽从旷野上传来声声鸣叫,昏惨的落日惊恐过路的行人。一弯新月未得照彻漫漫长夜,边关的烽火并没有越过三秦。远处几棵萧条的桑柘树外面,袅袅炊烟渐觉与人相近相亲。

4、《归园田居·其一》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5、《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日落西山暮色苍,成林竹树蔽民房。

余晖斜照装千里,众鸟归巢噪四方。

缕缕炊烟飞宇上,一弯新月向扶桑。

田间劳作真辛苦,美味山珍当补偿。

茅屋草舍其他应用

组词

茅组词屋组词草组词舍组词

笔顺笔画

茅笔顺笔画屋笔顺笔画草笔顺笔画舍笔顺笔画

近义词

茅近义词屋近义词草近义词舍近义词

反义词

茅反义词屋反义词草反义词舍反义词

茅屋草舍成语接龙

正接

舍安就危舍本从末舍本求末舍本事末舍本问末舍本逐末舍策追羊舍短从长舍短用长舍道用权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舍短录长舍短取长舍车保帅舍经从权舍己成人舍己从人舍旧谋新舍近谋远舍近求远舍己为公舍己为人舍近务远舍近即远舍己救人舍己就人舍己芸人舍命不舍财舍命救人舍命陪君子舍生存义舍身求法舍实求虚舍身取义舍生取义舍生取谊舍身图报舍实听声舍生忘死舍死忘生舍我复谁舍我其谁舍邪归正舍卒保帅舍正从邪

反接

裂地分茅列土分茅裂土分茅名列前茅胙土分茅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茅屋草舍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矮人看场冰魂雪魄班门调斧瞠目挢舌扯旗放炮持盈守成大开大合丢三拉四根椽片瓦光明洞彻高攀不上计功行封狂歌痛饮旷日经久满腹诗书懵里懵懂磐石之安棋高一着,缚手缚脚十风五雨四时气备释生取义世上无难事通才练识朽戈钝甲心如寒灰叶落知秋渊清玉絜一言半辞至仁无亲正色敢言专心向公展转反侧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maowucaoshe19607.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