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无义战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春秋无义战的意思春秋无义战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春秋无义战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春秋无义战
拼音: chūn qiū wú yì zhàn
频率: 生僻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主谓式
解释: 春秋:指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我国西周的一段历史。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语法: 作宾语;指非正义战争。
典故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春秋无义战。"
成语示例: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古人说:‘~。’于今帝国主义则更加无义战,只有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阶级有义战。"
英文翻译: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there were no righteous wars.

春秋无义战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为什么说三国无义战?

只听春秋无义战。

没听说三国无义战。

春秋无义是大国欺负小国,设有哪个国家为统一而战。

而三国是为统一而战。

春秋无义战四大战役?

春秋无义战,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春秋时代没有合乎义的战争。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周天子之下,各诸侯国纷争,又何来“义”之说?意思是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

春秋时期的四大战役为:

1. 长勺之战,事情发生在齐桓公二年,齐国想征服鲁国。曹刿根据敌我态势,打败齐军,并一举将齐军击退至鲁国境外。

2. 伐虢之战,春秋初期,晋国为了夺取崤函之地,需要南下攻虢。晋国需要借虞的道路去攻伐虢,也害怕两国联合,于是给虞的君主大量钱财借道。借道攻伐了虢后,又趁其不备攻占了虞,晋国此一战吞并了两国,成为经典战役。

3. 城濮之战。晋楚为争夺中原霸主的地位,双方交战于城濮。晋文公以当年流落楚国,受过楚国恩惠为由,撤军三十里,避开楚国的锋芒,诱敌深入,楚帅子玉刚愎自用,以为晋军畏惧,率军追晋军于城濮。遭遇晋军埋伏,大败于城濮。晋文公也因此战成为中原霸主。

4. 姑苏之战。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隐藏实力,韬光养晦。吴国轻视越国,将战事卷入中原,意图称霸中原。越国见吴国精锐尽出,深入中原,于是攻伐吴都,占领了姑苏

楚国在春秋战国长期是疆域第一的大国,一直截止到秦王政时代,秦国才在国土面积上超过了楚国,当然这里面跟南方地广人稀有很大关系,但同样的楚国也是春秋时代灭国最多的国家,这里跟楚国很早就不服从周天子权威并且曾自居“蛮夷”来攻伐有关,例如当初楚国攻伐随国,随国说:“我无罪!”楚国却回了一句“我蛮夷也”。

楚国最初只是子爵,封地不过方圆五十里,但通过大批的灭亡周边小国,截止到楚成王时代,就已经是“楚地千里”,国土比最初受封时扩大了二十倍。

在楚庄王时,楚国国力臻至全盛,灭亡了庸、陈(灭后复立)、萧等国,超越晋国,成为第一霸主,楚庄王志得意满,意欲问鼎中原。

到了春秋末期,楚国向东北开拓土地,先后攻灭蔡国、杞国,与越国争雄,由于公输班为楚国制作“舟战之器”,楚国击败越国,并乘机想吞并宋国,但是遭到墨子的阻拦,这就是我们语文课本上学过的“墨子止楚攻宋”。

关于楚国在春秋时期灭国的数量有四十二、四十五等多种说法,但总体来说都认为楚国在春秋时期灭国四十有余,楚国通过大肆的兼并很早就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强国,强如五霸之首的齐桓公终究不敢直接强攻楚国,而在楚庄王时期,楚国更是挤下了晋国的霸主地位,后面晋楚二国数次争夺霸权,直到向戌弭兵达成协定,平分霸权。史学家认为整个春秋史的主干可视作晋楚的争霸史,可见楚国的强势,但这强势也是伴随着无数小国的灭亡。

全部和晋国有关:晋楚城濮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邲之战、晋楚鄢陵之战

春秋无大义是什么意思?

《孟子尽心下》中有一句经文叫春秋无义战。原指在春秋的那个时代,群雄并起,各诸侯国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发动了很多的战争。都是没有正义的战争。春秋无义战既是孟子的历史观,也是孟子政治观的体现。儒家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才是合乎正义的。所以孟子才有春秋无义战的概叹。

春秋大义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种基本精神,旨在明辨是非、邪正、善恶、褒贬。春秋,指东周诸侯列国之春秋,但各国春秋只载其事而无其义,孔子以修订鲁国《春秋》为范本,就历史之事件,言春秋之微言大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评论道:「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春秋君子之战讲述?

君子之战,你要从公元前597年说起。当时郑国国都内的气氛,那是异常压抑呀。郑襄公与满朝的文武一筹莫展,放眼望去,城郭之外皆是楚庄王的战马和甲士,以及高过城墙的楼车与云梯。

为了保卫祖宗的设计,郑国君臣那是疾病乱投医,不问苍生问鬼神,一干人等能跑去太庙占卜。通过占卜,他们认为与楚军巷战乃是大吉,于是决定背水一战。然而,就在郑国君臣准备殊死一战的时候,发现楚军突然撤军了。

至于楚庄王的理由,那是相当的任性啊。他认为,这郑国的城墙太破了,这个时候攻打郑国,那是胜之不武,不是君子所为。于是在郑人将城乡修筑好了之后,庄王果然重新率领着大军来攻城了,这可是真正的言必行,行必果呀。战争的结果毫无悬念,郑国的国都最终被楚国攻破。

如果是在战国时期,郑国将不复存在,但是春秋时期,是一切皆有可能的。为了求得楚王的原谅,郑襄公脱去上衣,牵着一只喜羊羊去迎接楚王大军。见到楚王后,郑襄公做了严肃而诚恳的自我批评,并表示愿意接受楚庄王的处置。楚庄王认为郑襄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严重性了,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他决定给郑襄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最后,楚军撤走,郑国公子入制楚国。郑国之所以能够以如此微小的代价换取楚国撤兵,是因为我们的楚庄王,那可不是一般人物,他是周天子封建事业的接班人。在当时的战争文化下灭人社稷,那是一件极其不道德的事情,而楚王是一个立志做华夏诸国霸主的男人,故绝不允许自己的道德表现有瑕疵。

还有一场就是晋楚邲之战,这场战役是君子之战的典范。晋国与楚国交战,晋国被打败了,开始逃跑。但是,晋国人在逃亡的时候,一辆战车陷在坑里走不动了,追击这辆马车的楚国人停下车来帮忙查看究竟,这一看就乐了。楚国人发现晋国马车有一个轮子坏了,于是楚国人叫晋国人抽出前车的横木,这才从坑里出来。楚国人帮晋国人修好战车之后,然后晋国人继续逃跑,楚国人继续追击。

但是啊,还没跑多远呢?晋国人的马车,战马又盘旋不能前进,楚国人又下了战马帮晋国人修好马车,又教晋国人拔掉这兜风的大旗,扔掉多余的重物,最终这才能顺利逃走。晋国人想对楚国人表达感谢,但是又觉得这脸上挂不住,一边跑一边转过头来说:“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意思就是:“哼,我们可不像你们这么有丰富的逃跑经验”。可是到了春秋后期出现了一个孙子,该提出:“兵者诡道也”,于是君子之战,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商周时期,加上春秋早期的战争,基本上都可称之为君子之战。

这时候的战争是怎么打的?

两军交战之前,都会一板一眼的先给对方下战书,明确的告诉对方一声,我要来打你了,你做好迎战的准备吧!

互下战书之后,两国会约定好一个地方,你出兵,我也出兵,我们大家就在这里干一仗。

双方在开战之前,都要先排兵布阵。有的国家排兵布阵可能会快一些,有的国家排兵布阵可能会慢一些。

但排兵布阵快的一方,绝不会趁机先动手,而是要等到对面的敌人把阵型都摆好了,然后双方再同时推进开战。

既然是打仗,就一定会分出个输赢,打输的一方自然是要跑路的,而打赢的一方也不会全力去追杀。

——古者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是以明其礼也。

对于负伤的敌军,是绝对不杀,要放其生路。

——古者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是以明其礼也。

对于负伤的敌军,是绝对不杀,要放其生路。

——君子不重伤。

对于敌国百姓,不杀儿童,不抓老人。

——不杀黄口(儿童),不获二毛(老人)。

什么叫做君子之战,这就叫做君子之战。

但是到了春秋末期,中国历史上就没有这种君子之战

春秋末期以前,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可谓是“君子之战”,实属战争史上的一股清流。

首先,必须要“出师有名”。没错,就是我打你,还需要给你一个我为什么打你的理由,而且,还必须是“正当”的,至少让围观的世人觉得我是正义之师,是在执行天意、伸张正道。这样其实也没那么难找理由。比如,上古之人重视祭祀。而我就是看你不顺眼要打你,然后我说你祭祀的时候走进祭坛的时候先迈的右腿,实为对神,对上天的大不敬,我要代表神明教训你。你们看,出师有名是不是很简单。当然,这只是淡淡风编纂的理由,不过所谓“春秋无义战”,所以应该也差不离。

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高级的约架,双方遵守相应的规则,称为君子之战。

一、春秋时期的战争是礼仪之战

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要开战,则必须先下战书。如果对方接受挑战,则制定相应的交战规则,双方都认可后即可开战。参加的人员基本上是贵族,开战的方式基本上是一场高级竞技。

这种礼仪之战更多的是一种争霸,目的是使对方屈服,并不是灭国之战。所以春秋时期有几十个诸侯国林立,小国都 能得以生存几百年就是这个原因。

二、交战双方都遵守交战规则

如果双方决定好了交战规则,则必须加以遵守。交战规则一般都有:不斩来使、不以隘阻、不鼓不成列、不重伤、不擒二毛、不逐北。这几条规则,在春秋大部分时期都被遵守。

总的意思就是不杀使臣,在开阔地光明正大的打,一方没有摆好阵势另一方不得出击。如果对方屈服不进行二次伤害,不能俘虏老人,不追击败退的敌人。规则一旦制定,双方必须遵守。

三、春秋时期的战争性质属于贵族战争

春秋时期参加战争的人基本上都是贵族,下人以及奴隶只能提供下后勤服务,不能以任何方式参与战斗。说白了战争是文明人的事情,是贵族的特权。

贵族之间的战争,讲究的就是遵守战争规则。宋襄公就是因为遵守了上述规则,没有攻击正在渡河的楚军,结果导致宋国大败。宋襄公因此被后人贻笑千年,但是他的贵族风格还是令人尊敬的。

或许正是从宋楚之战中得到了教训,春秋后期的战争基本上开始讲究策略和阴谋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也发展成了抢地盘和人口的灭国战。

春秋无义战其他应用

组词

春组词秋组词无组词义组词战组词

笔顺笔画

春笔顺笔画秋笔顺笔画无笔顺笔画义笔顺笔画战笔顺笔画

近义词

春近义词秋近义词无近义词义近义词战近义词

反义词

春反义词秋反义词无反义词义反义词战反义词

春秋无义战成语接龙

正接

战必胜,攻必取战不旋踵战火纷飞战栗失箸战略战术战胜攻取战天斗地战无不克战无不胜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战争贩子战战惶惶战战栗栗战战慄慄战战兢兢战战业业

反接

白雪阳春触手生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大地回春粉面含春枯木逢春枯树逢春枯枝再春柳暖花春满面含春妙手回春万古长春有脚阳春有女怀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室生春着手成春著手成春着手回春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春秋无义战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哀鸿遍野避坑落井出榜安民出死断亡春宵一刻高不辏,低不就横尸遍野毁形灭性军不血刃寂然无声俱收并蓄举手之劳刳肝沥胆空拳赤手蠡测管窥履穿踵决狼顾鸱跱眉头一蹙,计上心来难乎为继闹中取静如渴得浆说亲道热疏亲慢友舍我其谁似有如无失张失志桑梓之地天不转地转虚名薄利瑶池阆苑移山造海拄笏看山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chunqiuwuyizhan4181.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