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恭敬敬的意思恭恭敬敬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恭恭敬敬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恭恭敬敬
- 拼音: gōng gōng jìng jìng
- 频率: 常用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联合式
- 解释: 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貌。
- 语法: 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世。
- 典故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3卷:“安住见说是丈人,恭恭敬敬唱了个喏。"
- 成语示例:毛泽东《必须制裁反对派》:“他们是准备投降的,所以~地执行了日本人和汪精卫的命令,先把最坚决的抗日分子杀死。"
- 英文翻译: hat in hand <with one‘s hat in one‘s hand>
恭恭敬敬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孝敬父母的典故40字概括?
孝敬父母的典故40字概括?鲁迅从小到大都拥有一颗孝心。少年时,作为长子的鲁迅,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主动地承担起典当旧物和为父亲请医买药等杂务。母亲六十大寿时,鲁迅先寄回60元钱,给母亲过生日,在生日将临时,又特意从北京赶回绍兴,为母亲祝寿。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孝敬父母的典故40字概括,孝敬父母是作为每个年轻人的义务 ,因为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一辈子都难以报答 ,作为一个有了家庭,有了孩子的人,我们深有体会,父母小时候把我们拉扯。长大成人的那个过程,是无比的艰辛 ,所以说吧,父母是我们指最值得孝敬的人 ,珍惜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吧 ,时光不等人。我能够陪伴你,给你孝敬的时间也不多 ,
卧冰求鲤,让人感动。父母养育之恩大于天,做父母喜欢之事,讲父母喜欢听的话,做父母喜欢吃的菜,是每个做儿女应尽的义务,古有大舜,孝行感天动地,把恶毒的继母感化,今有背着疯母亲上学的刘秀祥,他们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后人学习的楷模,是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值的后代传颂下去。
孝行天下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
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陆绩怀橘
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别孝顺父母。6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但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
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
袁术听了大为惊讶,心想一个6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
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
2.经典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文学家鲁迅的孝顺故事
鲁迅从小到大都拥有一颗孝心。少年时,作为长子的鲁迅,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主动地承担起典当旧物和为父亲请医买药等杂务。母亲六十大寿时,鲁迅先寄回60元钱,给母亲过生日,在生日将临时,又特意从北京赶回绍兴,为母亲祝寿。
为了让母亲愉快,鲁迅特邀请演员来家里唱戏。这一天,全家热闹非凡,也是鲁迅母亲最欣慰的一天。
后来,鲁迅在北京西城八道湾购置了一套住房,购房当年,鲁迅就亲自返回绍兴,把母亲和全部家属接到了北京。母亲爱吃火腿,鲁迅在上海时,经常寄火腿给母亲吃。母亲爱读言情小说,鲁迅多次购买张恨水、程瞻庐的小说寄给母亲看。
3.经典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陈毅孝敬父母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4.经典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 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5.经典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百里负米——仲由
仲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为人伉直好勇、光明磊落,重友朋、讲信义、守言诺,是孔子门徒中性格独异的一位。子路不仅性格独异,而且还有着政治方面的杰出才干。
仲由小的时候,他家境贫寒,经常吃野菜。长大后,仲由总是想:我如何能为父母准备好一点的饭菜呢?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饭,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奉养双亲。一百里路是非常远的,没有车子,仲由只能步行。严冬寒风刺骨,夏日汗流浃背,仲由常常要走上几天几夜,才能赶回家里。人人都觉得这样做太辛苦了,但是仲由甘之如饴,孝敬之心始终没有间断和停止过。
仲由在父母双双过世之后,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一出门就有百辆马车跟随,每年给他的俸禄有万钟之多。仲由所吃的饭菜也非常的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但是,父母已经不在了,不能同仲由一起享用。
仲由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变好而沾沾自喜,反而非常的感叹。他是多么希望再回到过去的生活,希望往日的情景能够重现,可是即使他想再负米百里之外,父母也永远无法回到他身边,给他尽孝的机会了。仲由思亲孝亲之心,没有随着父母的过世和他自己今日的显达而丝毫淡漠,对父母始终念念不忘。
孔老夫子赞叹仲由是一位非常尽孝的人。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敬。所以孔夫子说,不敬父母,即使有孝心有孝行,都不称为孝,因为那跟家里养牲口几乎是无别的。
在孔门四科里,孔夫子最重视的就是“德行”。在孔子门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非常孝顺父母的。仲由百里负米的孝行也垂范于后世,成了千古美谈。
孝敬父母的典故40字概括?
1、百里负米
孔子的学生子路,他非常孝敬父母。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为人非常节俭。经常吃野菜度日。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从百里之外背米回来孝敬父母。
2、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 姿态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假装自己跌了一跤,于是他模仿小孩子啼哭的“呜呜”声,二老大笑
孝敬父母的典故40字概括: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孝敬父母,从古至今就是这种美德,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古时候有一位女英雄叫花木兰,那时候北方非常经常发生战乱,朝廷正在征兵,花木兰的父亲是位老将军,但他年龄大了,体弱多病,花木兰的非常心疼他的父亲,于是就偷偷的女扮男装替他父亲去从军,经过多年的战争拼杀,他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他时常牵挂着父母,于是战争一结束,他就请求皇帝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后来他荣归故里,继续在父母身边尽孝。
韩信报分食之恩
《史记》说,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一耳静听和洗耳恭听的区别?
一耳静听是仔细地听。 晋 刘伶 《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 泰山 之形。” 唐 刘长卿 《听弹琴》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他索性不则一声,妆睡在那里静听。” 茹志鹃 《黎明的故事》二:“妈妈……有时停了笔,侧耳静听一下。”
安静的听着。《三国演义.第三回》:「酒行数巡,卓教停酒止乐,乃厉声曰:『吾有一言,众官静听。』」
洗耳恭听
意思:指做好准备用心地恭恭敬敬聆听别人说的话,指专心地听。
拼音:xǐ ěr gōng tīng
出处:元代郑廷玉的《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释义:请大王您再仔细地说一遍,让小官我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地聆听您的讲话。
拾鞋三敬礼典故?
张良三次拾鞋的故事是出自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史记·留侯世家》,收录于《史记》中。
故事经过是这样的:
张良年轻时有天在邳桥上散步,有一位身著粗布衣裳的老人走到张良呆的地方,故意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年轻人,下去(给我)把鞋取上来!”张良十分吃惊,真想揍他,但是看到老人如此大的年纪,就给他拾了鞋。老人接着又让张良替他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取上来,于是就恭恭敬敬地给他穿上鞋。老人看到鞋子穿上后,大笑离去。张良十分吃惊地目送老人离去。
老人走了近一里路,又返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给你。五天之后天亮时,在这里与我相会。”张良十分诧异,跪拜说:“好的。”五天之后,张良到了约定的地点,老人已经先到了,看到张良晚到,老人生气地说道:“年轻人和老人约会,怎么可以迟到呢?”于是再次离去并说道:“五日之后早点来。”
五天后鸡刚叫的时候,张良便赶忙赴约,老人又先到了,他愤怒地说:“怎么又迟到了?”说完老人又走了,说:“五天之后早点来。”五天之后,张良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就对了。”老人拿出一本书说:“你读了这个就可以做帝王师了。今后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说完老人就走了,再也没有出现。
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圯上老人”。
第二天张良看那卷书,原来是一本兵法。张良常常反复地诵读它,日后果然成了智谋超群的汉代名臣。
关于礼让的故事或典故?
孔子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1、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2、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3、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了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一下子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
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先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
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关于礼让的故事或典故?
1、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2、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3、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了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一下子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
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先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
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4、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
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5、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
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
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
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
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
老人说完就走了。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
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
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程门立雨成语故事简写?
进士杨时,为了继续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而然地放弃了高官厚禄,独自一人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投在程颢门下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只有四十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有一天,杨时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当时正遇上了程老先生闭目养神。这时候,外面开始下起大雪。他们俩人为了不打扰先生休息,便恭恭敬敬地侍立在门外等候,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这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和游酢仍然站在门外等候,大吃一惊,问道:"你俩还在这里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这种精神让程颐很受感动,于是,便收他俩为入室弟子,悉心传授,杨时和游酢果然不负所望,后来,各自成为一代理学大师。
此典被后人称作"程门立雪"。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心诚意坚。
恭恭敬敬其他应用
组词
恭组词恭组词敬组词敬组词笔顺笔画
恭笔顺笔画恭笔顺笔画敬笔顺笔画敬笔顺笔画近义词
恭近义词恭近义词敬近义词敬近义词反义词
恭反义词恭反义词敬反义词敬反义词恭恭敬敬成语接龙
正接
敬布腹心敬陈管见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敬恭桑梓敬酒不吃吃罚酒敬姜犹绩敬老爱幼敬老慈少敬老慈幼敬老慈稚敬老怜贫敬老恤贫敬老尊贤敬如上宾敬若神明敬时爱日敬上爱下敬事不暇敬事后食敬上接下敬授民时敬授人时敬天爱民敬贤爱士敬谢不敏敬贤礼士敬小慎微敬贤下士敬贤重士敬业乐群敬之如宾敬终慎始反接
卑谄足恭桀傲不恭前倨后恭前慢后恭勤慎肃恭却之不恭玩世不恭行过乎恭兄友弟恭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傲睨一世半懂不懂百福具臻冰解壤分败寇成王抱头鼠窜不忘故旧班香宋艳笨嘴拙舌层峦迭嶂臭名昭彰车水马龙餐霞饮瀣跌跌撞撞大惊失色丢眉弄色得胜回朝德言容功反反覆覆纷华靡丽逢君之恶拊心泣血抚心自问肝肠寸裂高材捷足格格不吐高官尊爵感情用事钩玄提要贯鱼成次喙长三尺隳胆抽肠火耕水种怀金垂紫河决鱼烂魂飘神荡后起之秀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含英咀华桀骜不逊岌岌不可终日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救民水火积衰新造集矢之的鉴往知来积习生常锦心绣口空腹高心亢极之悔兰艾难分零打碎敲脸红耳热朗朗上口流离琐尾礼贤下士龙章凤彩卖狗皮膏药毛举细事骂骂咧咧梦中说梦怒猊抉石,渴骥奔泉宁缺毋滥泥沙俱下女长须嫁破壳而出披毛索黡旁门外道琵琶别抱披头跣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巧妙绝伦器鼠难投寝苫枕块奇谈怪论巧言如簧日近长安远神采焕发输财助边三教九流尸鸠之平世人皆知舜日尧年声色并厉三推六问率土宅心视为畏途食之无味,弃之不甘水中著盐吐哺捉发铁窗风味跅驰之士兔起乌沉同志合道无动于中文房四宝万古常新文奸济恶窝里横醯鸡瓮里相判云泥悉索敝赋稀世之珍馨香祷祝心逸日休瑜不揜瑕摇唇鼓喙遗风旧俗溢美溢恶迎刃立解以身殉职一是一,二是二一条线儿拴两蚂蚱以汤止沸以一奉百云雨高唐以意为之诛暴讨逆震聋发聩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自同寒蝉自投于地尊王攘夷铸新淘旧罪应万死正正当当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gonggongjingjing9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