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头大马的意思高头大马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高头大马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高头大马
- 拼音: gāo tóu dà mǎ
- 频率: 常用
- 年代: 近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联合式
- 解释: 指高大的马。比喻体形高大的人。
- 语法: 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 典故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7回:“及至展爷换了四品服色,骑了高头大马,到坟前,便见男女老少俱是看热闹的乡党。"
- 成语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他们是由陆路来的,五匹~,一路沙尘滚滚、辔铃当当、威风凛凛,路人侧目。"
- 英文翻译: big strong horse <tall and strong>
高头大马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古代骑高头大马的是什么人?
这个高头大马说的是一个人的故事 走马观碑说的是战国时侯的谋士苏秦,有一次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路过一座石碑 那马跑的是飞快啊,可就从这石碑旁边一过,苏秦斜眼一扫,那石碑上的大字儿小字儿,全都背下来了。
卖马人的寓言故事?
卖马的故事
一天,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吩咐管家把自己曾经骑过的一匹高头大马牵到集市卖掉,一位老者欲买,但嫌价钱太贵。
管家说:“实不相瞒,这是我家司马相公的坐骑,只因他现在忙着编书,用不着马,才舍得让我来卖。不然的话,50缗(mín)可不卖!”
老者听后诚恳地说:“有幸能买到司马相公的好马,那就货不二价吧,我明日如数带钱来牵马。”
管家回府后,兴奋地把此事告诉了司马光。司马光自言自语道:“这马跟了我6年,真有点舍不得……哎,这马有毛病,我怎么忘了交待你呢?”
司马光卖马的故事1
管家说:“我也知道这马有毛病,但它膘肥体壮毛色好,谁看得出来?如果说有病怎能卖50缗。”
司马光认真地说:“不能这样!明天你一定对买主说清楚,并重新议价,我看30缗就行了。”
第二天,管家如实向老者说明了情况,并一再说司马相公特意关照不能让他上当。
过后,集市上知道此事的人都称颂司马光为人诚实。
诚实,既是一种美德,也是做人的基础,更是人生一张珍贵的名片。大凡有成就的人和梦想成功的人,都很重视自己的名声和品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讲诚信的人可以欺骗别人一时,但是不能欺骗别人一世,一旦被识破,那个人就难以立足于社会,其结果既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所以我们做人要讲诚信。
麦梢黄的来历?
北方农村的小麦穗已经开始发黄,也就是快接近了成熟的季节,在农村流传着“麦梢黄、女瞧娘”这样一句老俗话,每当小麦长到发黄的时候,农村的父母就开始盼望着女儿走娘家了。那么这麦梢黄和女儿走不走娘家,这其中有什么关联性吗?
麦梢黄与女儿瞧娘有什么关系
麦梢黄与不黄和女儿瞧不瞧娘,这两者其实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在如今农村这样的生活条件下,这两者就更没有必然的联系了,只不过是因为农村延续了这样的一个习惯,每到麦梢发黄,小麦快要成熟的季节,出嫁的女儿都要回趟娘家,看望一次父母。
麦梢黄,女瞧娘的由来
麦稍黄,女瞧娘的说法在农村由来已久,这也是从过去延传下来的一种习俗。过去由于农业生产缺乏现在科学性的管理,农作物的产量不高,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农民吃不饱饭的现象也经常发生。
麦梢发黄的时候,在农村也常常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那时有不少农民家庭都有出现断粮的现象,这个时候闺女担心父母受饿,通常就会回娘家探望父母,生怕父母挨饿。
那时候由于物质匮乏,并没有什么好带的礼品,在北方农村,走亲戚能拿上一些馍馍就已经是很不错了,这一规矩也就这样被延续下来了。
是小麦产区农村马上要进入小麦收获季节时描述农村妇女将要进入收割小麦大忙季节的情景。在广袤无垠的小麦产区,到处是金黄一遍,麦浪翻滚,是收获小麦的大好季节。小麦收获时,必须抢晴天,抢好天气,急忙争分夺秒地抓紧时间抢收抢晒。这个时候,农民既是高兴的时候,也是非常劳累的时候。这个时候,已经出嫁的姑娘,又耽心娘家的母亲又到收割忙碌的季节,老弱的身体又要经受一次紧张而又忙碌的劳动,怕母亲又要受劳累,必须回娘家看旺母亲一次,安慰一下母亲的心情,孝敬一次父母。
“麦稍黄女看娘”,就成为小麦产区农村出嫁的姑娘必须做的一件事情,天长日久也就成了一种习俗。
"麦梢黄,女看娘,嫂子争着要吃糖",这是关中流行的一段民谣。
关中自古盛产小麦,麦收前夕,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望,称为"看忙";夏收结束后,女儿回娘家探望称为"看忙罢",成为关中一种风俗。
关于这个风俗的来历,关中有一个传说故事:从前党家村有一个仕族叫党阁老,一天他的夫人由女儿芹芹和丫环陪同上山敬神,下山回家时,正好山洪暴发,木桥冲断。3个人见状,手足无措。河对岸有个小伙子叫穆钱仁,连忙砍了3棵树,并用藤条扎好当桥,把3个人扶过河。事后,芹芹对这个小伙子总是惦记在心。不久,不少有钱人家来到她家提亲,芹芹总是不同意,因为她心中只有善良的穆钱仁,并为此得了相思病。党阁老没办法,只好让她跟穷小子一起走,一点嫁妆都没给。小俩口靠扎灯为生,挣些钱买了地,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芹芹的母亲见女儿几年没回家,因牵挂得了病。不久芹芹听来人说母亲有病,便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孩子和礼物去看娘。娘见女儿和孩子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病也好了。村里人为了讨个吉祥,于是第二年麦梢黄时,都让自己的儿媳回家去看娘。
其实,麦梢黄,女看娘是节令的需要。旧时,农历三四月正是农村青黄不接的时候,麦收前夕家家都要准备好夏收,父母粮食够不够吃,身体好坏,麦子的长势如何,都是出门女儿牵挂的事。女儿回娘家时,随身带上孝敬老人的礼品。嫁出一年的女儿,由女婿陪同去看父母,礼仪更重。通常女儿带的礼品有烟、酒、茶、糖、夏令食品。其中最多的是花馍。宝鸡一带兴送凉粽子。女儿临走前,娘家人回赠鸡蛋、油饼,还有汗衫、凉席,给孙儿带裹兜、糖果。
等夏收忙完了,娘家人要回访女儿家,拜望亲家母,这就是"看忙罢"。这时传统的礼物是新麦粉蒸的"曲莲",这是一种圆形中间有孔的馍,有的还雕塑成吉祥图案,点上颜色,看起来好看,吃起来有味。女婿家还要设宴招待,席间拉家常,话年景。女看娘,娘看女的礼俗至今仍是亲家之间相互沟通,彼此关怀的一种方式。
麦梢黄的来历是根据北户小麦的长势而来的。
断袍绝义意思?
断袍绝义意思将袍子割掉,将情义断了。是指中断交往,或不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友。
割袍断义的故事
在汉朝末期,有两个读书人,一个叫管宁,另一个叫华歆。两人情同手足,不分你我。学习的时候,他们俩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劳动的时候,他们俩又一起翻地种菜,挑水浇园。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整天形影不离。但两人性格差别比较大,管宁读书刻苦,不贪慕富贵,而华歆行事浮躁,羡慕荣华富贵,这些注定两人长大后会分道扬镳,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有一次,两个人一起在园中锄菜,忽然,在土里翻出来一个金闪闪的金子。管宁不贪慕富贵,当做没看见依旧挥舞锄头除草,那金子在他眼里就像普通的瓦砾一样。这个时候华歆发现了那个金子,连忙捡起来,十分的高兴,但是他担心管宁会不高兴,于是偷偷看看管宁的脸色,管宁果然看起来不高兴,华歆依依不舍地扔掉了金子。
又有一次,管宁和华歆正一同坐在席上读书,忽然有坐着轿子的官员从门前经过,管宁依然目不斜视,正襟危坐地专心读书。可华歆就不一样了,他不时把目光离开书本,从窗户偷看那大官的威仪。最后终于忍不住,抛下书本跑出去看热闹了。过了好半天,华歆才从外边走进来,他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道:“做大官真是过瘾啦,你瞧人家,呼风唤雨,威风八面。唉!要是有一天我能够混到这份上,也就不枉此生。”华歆一边说,一边摸起书本。但他再也没有心思读下去,脑子里总是浮现那位大官峨冠博带、高头大马的威风派头。
管宁本来就对他的浮躁和虚荣十分不满,现在看到他六神无主、羡慕不已的样子,不禁深深地为他惭愧起来,同时也后悔自己看错了人。他知道如果再和华歆交往下去,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于是管宁站起来,拿起刀把两人同坐的席子划开,然后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从此以后,管宁和华歆再也没有交往过。
这个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里面,后来的人,凡是遇到朋友之间志趣不合,感情破裂,以致断绝往来,就称为“管宁割席”,又称“割袍断义”。
彻底断绝来往(关系)的意思。
麦烧黄的来历?
"麦梢黄,女看娘,嫂子争着要吃糖",这是关中流行的一段民谣。
关中自古盛产小麦,麦收前夕,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望,称为"看忙";夏收结束后,女儿回娘家探望称为"看忙罢",成为关中一种风俗。
等夏收忙完了,娘家人要回访女儿家,拜望亲家母,这就是"看忙罢"。这时传统的礼物是新麦粉蒸的"曲莲",这是一种圆形中间有孔的馍,有的还雕塑成吉祥图案,点上颜色,看起来好看,吃起来有味。女婿家还要设宴招待,席间拉家常,话年景。女看娘,娘看女的礼俗至今仍是亲家之间相互沟通,彼此关怀的一种方式。
负薪读书故事概括?
汉朝人朱买臣非常喜欢读书,但家里很贫穷,年至四十还是一个贫困的学生,与妻子崔氏艰难度日。
为生活所迫,朱买臣经常上山砍柴,往集市上卖,但是也不放弃读书:到了山上,先读书,读累了再砍柴。砍完后,挑着柴往集市上走的途中仍然背诵诗书。
妻子催氏感到实在太贫困了,单靠朱买臣一个人砍柴实在难以度日,于是就提出了离婚。朱买臣劝说:“我要到五十岁才能富贵,已经过去四十多岁了,你跟我吃了这么多苦,再熬几年就不行吗?等我富贵了,我肯定回报答你的。”
想找人倾诉聊天?快来Soul遇见温暖有趣的TA
广告
催氏说:“这么多年不知道受了多少苦,到现在看你读书也没有什么用,照这样下去别说富贵了,都快饿死了。”说完大哭大闹。朱买臣只好写了一张休书,催氏毫不留恋,出门而去,另嫁他人。
此后,朱买臣仍靠打柴为生读书度日,后来快五十岁的时候,汉武帝召见,面询学问,被任命为中大夫。不久,又被任命为会嵇太守。
朱买臣衣锦还乡后。乘坐高头大马,前呼后拥,回家拜祖。路径催氏家门,催氏又羞又愧,来到面前说,想复认夫妇。朱买臣说:“当初我劝说你不改嫁,你再三不从,现在我荣耀了,又认我为夫。如果一盆水泼到马前,你能把水收回来,我就收你为妻。”催氏自愧不能,羞愧自缢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