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田尺宅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寸田尺宅的意思寸田尺宅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寸田尺宅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寸田尺宅
拼音: cùn tián chǐ zhái
频率: 生僻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联合式
解释: 寸:形容短小;宅:房屋。比喻微薄的家业。

语法: 作主语、宾语;形容很薄的家业。
典故出处: 宋·苏轼《游罗浮山》诗:“玉堂金马久流落,寸田尺宅今谁耕。"
成语示例:清·汪中《经旧苑吊马守贞文》:“余单家孤子,~,无以治生。"
英文翻译: only a small property

寸田尺宅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寸田尺宅可治身,什么意思?

道家说:寸田尺宅可治身(生)。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其中寸田即指心,尺宅指大脑,而欣即为快乐的意思。

因此寸田欣即为一个人只有心脏健康,才能真正的得到快乐

寸田尺宅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释义】:比喻微薄的资产。

【出处】:宋·苏轼《游罗浮山一首示儿子过》诗:“玉堂金马久流落,寸田尺宅今谁耕。

古代诗词中拔宅一词有何典故?古代诗词中拔宅?

安宅正路 比喻仁义。

谓以仁居心,以义行事。

拔宅上升 拔:拔起;宅:住宅。

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寸田尺宅 比喻微薄的资产。

浮家泛宅 泛:漂浮;宅:住所。

形容以船为家,在水上生活,漂泊不定。

家翻宅乱 形容家里吵吵闹闹,不得安宁。

深宅大院 房屋多厕而有围墙的院子。

旧时多指富贵人家。

徙宅忘妻 徙:迁移;宅:住所。

搬家忘记把妻子带走。

比喻粗心到了荒唐的地步。

拔宅飞升 拔:拔起;宅:住宅。

参见“拔宅上升”。

泛宅浮家 指以船为家。

魂不守宅 指人之将死。

也形容精神恍惚。

“魂不守舍”。

家烦宅乱 家中上下不得安宁。

形容在家里喧哗吵闹。

家反宅乱 形容在家里喧哗吵闹。

同“家烦宅乱”。

率土宅心 率土:四海之内。

宅心:归心。

指天下归心。

宅心忠厚 宅心:居心。

忠心而纯厚。

亦作“宅心仁厚”。

宅中图大 居于中心,谋划四方。

指得地势之利。

求“寸田尺宅”的解释?

田字加0、1丈什么成语?

寸田尺宅。

拼音:cùn tián chǐ zhái

解释:意思是比喻微薄的资产。

出处:宋·苏轼《游罗浮山一首示儿子过》诗:“东坡之师抱仆老,真契早已交前生。玉堂金马久流落,寸田尺宅今谁耕。”

示例:清·汪中《经旧苑吊马守贞文》:“余单家孤子,寸田尺宅,无以治生。”

反义词:万贯家财。

黄庭经,原文及白话文?

《黄庭经》有诸多名家临本传世,如智永、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赵孟�等,他们均从中探究王书的路数,得到美的启示。然而也有人认为小楷《黄庭经》笔法不类王羲之,因此亦有真伪之辨。《黄庭经》引,王羲之书,小楷,一百行。原本为黄素绢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传。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朗之意态。关于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 因此,又俗称《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五月”,现今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

《黄庭经》分《黄庭内景玉经》《黄庭外景玉经》和《黄庭中景玉经》三种。《中景经》系晚出道书,通常不列于《黄庭经》之内。“黄庭”一词已见于汉代。古人认为,黄为中央之色,庭乃四方之中。五行土居中,色尚黄,在人五脏则脾为主。盖喻身体中央、中空之穴。旧本《黄庭外景经》首句“上有黄庭下关元”即指此。至于“内景”、“外景”,《荀子・解蔽》篇早有“浊明外景,清明内景”之说。唐梁丘子(白履忠)在《黄庭内景玉经》上卷注文中解释内景时称,“内者,心也。景者,象也”,“心居身内,存观一体之象色,故曰内景也”。“外景”一词,大概是上清派根据“浊明外景,清明内景”,取与“内景”相对之义。道书分“内”“外”,代表了传承之异。例如《灵宝升玄内教经》卷八(敦煌遗书S.3722)自称“无上灵宝升玄内教”,而称《灵宝五篇真文》为“外教”。《黄庭经》东晋后分为《内景》《外景》或《内经》《外经》,盖与此同意。 国内外学者大多认为《外景经》早于《内景经》。《外景经》托于太上老君所说,为天师道传承的教本。《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大道家戒令》称“《妙真》自吾所作,《黄庭》三灵七言,皆训谕本经,为《道德》之光华”,则《黄庭外景经》当出于魏晋之际。《列仙传・朱璜传》所说《老君黄庭经》(《列仙传》亦为魏晋人托刘向撰)与葛洪《抱朴子内篇》称《黄庭经》者,皆指此书。欧阳修据其所见,谓此书有东晋穆帝永和十二年(356)刻石本。王羲之为天师道信徒,所书《黄庭经》即此经。《旧唐书・经籍志》著录,犹称“《老子黄庭经》一卷”。 《黄庭内景经》托称太上大道玉晨君所说,相传系西晋初魏夫人所得,实为上清派传承的教本。其名始见于《真诰》,又见于今本《魏夫人传》(葛洪《神仙传》曾提到范邈撰《魏夫人传》,但据陈国符先生考证,今本为唐人改撰本)。《真诰》卷九《协昌期》第一记言:“山世远受孟先生法,暮卧,先读《黄庭内景经》一过乃眠,使人魂魄自制。”卷十八《握真辅》第二又记“经云:主诸关镜聪明始”,陶弘景注称“此《黄庭经》中语”,而此句见于今本《黄庭内景经》。卷二十《翼真检》第二陶弘景自记许��抄《魏夫人传》中《黄庭经》,盖即此书。但此书首章云:“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是为《黄庭》曰《内篇》。”上清紫霞虚皇和太上大道玉晨君都是上清派崇奉的尊神,其位在太上老君之上。又此书谓“治生之道了不烦,但修《洞玄》与《玉篇》”。《洞玄》,白履忠注说指《洞玄灵宝经》,实非。上清派原有《大洞玄经》,即此书所谓《洞玄》。 《真诰》卷十三《稽神枢》第三记“或讽明《洞玄》”,陶注: “《洞玄》即《大洞玄经》,……非今世所传《洞玄灵宝经》也。” 凡此类例,可证《内景经》至晚出于东晋,是经过杨、许等增益而传世者。此后,才有内、外景经之分,且皆作为上清派重要典籍而流传于世。 二书传本繁多,卷数各有异同。《黄庭外景经》,唐宋书目多著录一卷,《郡斋读书志》作三卷,注本亦有分三卷者。 《黄庭内景经》一名《太上琴心文》,一名《大帝金书》,一名《东华玉篇》,一卷,注本亦有分三卷者。二书皆为七言韵语,在长期传写中,各本文字亦略有差异。 《黄庭经》为道教养生修仙专著,它继承汉代纬书和早期道教的人身各部位皆有神之说,又吸收古代医学有关脏腑、经络、精气的理论,着重阐述存思身神、守固精气的理论和方法。东汉时代,《太平经》、《老子河上公章句》等书已有历观五脏、存思身神的论述。早期五斗米道的教本《老子想尔注》则强调奉道戒,谓守道戒即守一,批评“今世间常伪伎,指形名道,令有服色名字,状貌长短”,“指五藏以名一,瞑目思想,欲从求福”。至魏晋之际,天师道徒也转而讲求内观存神之术,《黄庭外景经》的出现即标志着这种转变。《外景经》的思想结构比较松散,主要讲述了胎息、嗽咽、内观、服气、存神、固精等方法。指出黄庭在关元之上,幽阙(肾)居后,命门在前。黄庭收纳津液,产生精气,为人“灵根”(“灵根”有时又指命门);丹田或命门(书中说“田下三寸神所居”,盖指命门)乃藏积精气之穴,为人生命之根本所在。 书中提出“观志游神三奇灵”,“头戴白素足丹田,沐浴华池灌灵根,三府相得开命门”的修炼法,已略具“三丹田”思想。尤其强调“长生要妙房中急,弃捐淫欲专守精,寸田尺宅可理生”,认为“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所致为专年。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相既”。书中还形象地描述了“黄庭中人衣朱衣”、“中池有士衣赤衣”等等身神,主张“历观五脏视节度,六腑修治洁如素,虚无自然道之故”。其法大致为咽津以养灵根,纳气至丹田又返归黄庭; 或纳气丹田以生精,上补昆仑(脑),下过十二重楼(咽喉)、绛宫(心)等关窍,还返丹田;又存观五脏六腑之神,使五神朝会中宫(脾),如此“循环无端”,谓能通利七窍、老而复壮。《外景经》已初具内丹术的雏型。 《黄庭内景经》的内容比《外景经》完备,且多发挥。北宋欧阳修认为,此书乃《外景经》疏义。它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三部各有“八景”,合为“二十四真”。明确提出“三田”(三丹田)理论,即上部脑中为泥丸,有九宫,九真居之;中部心中为绛宫,主守神有心神丹元;下部二肾之间为命门,“横津三寸灵所居”,是藏精之处。“三田之中精气微”,人但思一部,即可延寿无穷。又提出人体百节皆有神,《至道章第七》《心神章第八》还给面首五官(发、脑、眼、耳、鼻、舌、齿)及五脏(心、肝、脾、肾、胆)诸神取名,谓“至道不烦决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六腑五脏神体精,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据称此二章为全经之精要,《黄庭》秘诀皆尽于此。《内景经》的修炼法,主要为“入室东向诵《玉篇》”,存思身神,默念其神名,尤其重视存思三丹田之神。以为长诵《玉篇》,默思身神,自可得“不死之道”。《内景经》中某些文句与《外景经》相同,但它更加强调存思身神,因而更能代表上清派典型的修炼方式。 《黄庭经》系统地提出了三丹田、八景二十四真理论和相应的存真修炼方法,这对上清派的形成有着特殊的意义。其中有些内容较之《大洞真经》更为接近唐宋内丹术,故而亦被后世内丹家奉为内丹要籍。经中的脏腑、经络、穴位、精气及阴阳五行学说,反映了古代生理、医理知识。如有关黄庭、命门或脾、肾的观点,与传统医书所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大意相同;他如脾主中央、心典一体、肺气起自三焦、五脏开窍体表,三阳(少阳、阳明、太阳)三阴(少阴、太阴、厥阴)相对应、五行合气本一等等,亦与医理相通。

诉求! 关于师恩的文言文?

夫闻五帝之不同礼,三王亦又不同乐。

而师道之存甚久。

上至太古,饥即求食,饱则弃余。

故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法,正五行,定人道,画八卦以治下。

开愚荒于伊始,化万物以神奇。

是以后世生而必师其道也。

古语云:“寸田尺宅可治生”。

其言乃黄帝治身之道。

《内经》有云:“素者,本也。

五行之本,性情之源。

”《阴符经》云:“五贼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黄帝究天人之际而喻脏象要旨,经络衍生,九灵济世,以表知里,取象比类。

是以后世存而必师其道也。

人言“仓颉造字,孔子留书。

”上古结绳而记事,自颉后易之以书契,使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是以后世传而必师其道也。

人道之常,生而存,存而传也。

人生而拜师,在世数十载,所师之人不计其数。

虽至人,神人,圣人亦有师。

圣人之人不过博闻强记,习迅于众人耳。

苏、张、魏、毛、孙、庞等以鬼谷子为师;鬼谷先生以吕尚为师;孔丘、庄周,以老子为师;师襄以师文之师;孔明以水镜先生为师。

是以圣人尚有师,吾等无学后辈岂可闭门造车,耻于相师。

故古有程门立雪之志,亦有正冠焚香之礼。

恭敬之处,方可得金玉良语。

吾今身在青松(青松中学),深感师德。

吾师之流皆才比子建,德此颛顼。

气性恢阔,雅量高致。

使铅刃而锐,澈黄河以清。

正精神于外淫,伏方寸于矫躁。

扬仁化于宇宙,伏疾邪于乾坤。

反覆间风樯皆动,俯仰处龟蛇俱静,宏图乍起。

奎星今犹在,当惊世界殊。

此时此刻,颂师之功,宣师之德。

且省且觉,亦观亦察。

莘莘学子,见之绿叶而思根,见之波澜而思源。

时维九月,佳节来临。

临秋水之长流,望果园之滋荣。

见太府之广开,观圣德之所盈。

风调雨顺,天水俱清。

真灵下盼,仙佩临轩。

虚极静笃,万物并作。

反观自在,五蕴皆空。

大江流日夜,波澜洞远空。

恍惚中似闻师道,窈冥间若见师精。

道之渊兮,强为之名曰大;精之妙兮,强为之名曰真。

精道之处,吾伏首而九拜。

再贺佳节,愿天下从教之师,工作顺利,六亲和睦。

“寸田尺宅可治生”出自哪一首诗词?

《送刘炼师归》 作者: 仇远云中鸡犬随淮南,手攀桂树歌小山。

鸿宾秘书在玉枕,有高尚者还童颜。

卯金家世学仙子,半生游山磨屐齿。

懒耕白云种瑶草,南去持竿钓湘水。

天风环佩沧江东,鄱云溧雨分邻封。

浮丘洪崖未之见,拥肿鞅掌常相从。

拂衣浩然有归志,湘滨已卜诛茅地。

寸田尺宅可治生,骑鹤缠腰非易事。

不如且向金莲游,濯足万里黄河流。

上界神仙足官府,山中宰相轻公侯。

人生得意无南北,蝇利蜗名等鸡肋。

道人一粲据槁梧,世间万事槐安国。

寸田尺宅其他应用

组词

寸组词田组词尺组词宅组词

笔顺笔画

寸笔顺笔画田笔顺笔画尺笔顺笔画宅笔顺笔画

近义词

寸近义词田近义词尺近义词宅近义词

反义词

寸反义词田反义词尺反义词宅反义词

寸田尺宅成语接龙

正接

宅心忠厚宅心知训宅中图大

反接

不遗尺寸得尺得寸得寸则寸打蛇打七寸积铢累寸铢两分寸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寸田尺宅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苞苴公行冰释前嫌不足回旋残茶剩饭雕虫小艺涤秽布新分斤掰两访贫问苦古道热肠改过不吝故纸堆化险为夷计过自讼锦片前程济贫拔苦挤牙膏开卷有益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满不在乎眉花眼笑破口痛骂倾国倾城起早睡晚入孝出弟武昌剩竹温良忍让勿忘在莒习与性成游光扬声叶瘦花残胝肩茧足属人耳目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cuntianchizhai4491.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