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贫乐道的意思安贫乐道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安贫乐道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安贫乐道
- 拼音: ān pín lè dào
- 频率: 常用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联合式
- 解释: 安贫:安于贫困;道:主张、思想;乐道:以守道为乐。安于清贫,以坚守信仰为乐。
- 语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甘于贫困恶劣的环境。
- 典故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 成语示例: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劝人~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
- 英文翻译: be contented in poverty and devote to things spiritual <live contentedly as a poor scholar>
安贫乐道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安贫乐道故事全集?
据说,孔子有弟子三千,最优秀的有七十二人,颜回是孔子最为得意的门生。在他看来,这位弟子的一举一动都那么合乎心意,所以孔子常常以颜回为榜样来教育其他弟子。颜回家境十分贫困,他住在荒僻的巷【hàng】道里,生活用品非常简陋,盛饭用的器皿是竹子做的箪[dān],舀水的器具是木头做的瓢。生活困苦到这种地步,要是换做别人早就不堪忍受了,可是颜回却处之泰然,觉得生活很有乐趣,生活得满足而快乐。孔子非常赞赏他这种高贵的品德,夸奖颜回是一位贤德之士。后来孔安国也评价颜回说:”安于贫而乐于道。”意思就是说,即使生活在贫困之中,他仍能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孜孜不倦地去追求真理。
安贫乐道成语典故
传说,孔子有学生3000余人,其中最出名的有72人,而颜回又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
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合乎心意。所以孔子常常以颜回的事例来教育其他学生。
颜回,字子渊,所以也叫颜渊。
有一次,孔子对学生们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指: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孔子十分赞赏颜回的这种品德。然而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品德呢?孔安国说,这是“安于贫而乐于道”。
还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在你三千多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说;“只有颜回最好学。他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意指,颜回最爱学习。他遇着发怒的时候,能做到随发随化,从不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有了错误就改,决不重犯。
颜回29岁头发尽白,40岁就死去了。孔子为他的短命感到非常悲痛。
关于人物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故事?
秀才何岳,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二百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
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些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
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
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与常人
古人安贫乐道的故事?
陶渊明。
回归田园,采菊东篱,南山悠然。
真正的看透名利,淡泊世俗,不愧是田园诗人的代表。
刘禹锡。
主要看《陋室铭》,屋子虽小,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不做官不住大房子,但可以自由结交喜欢的朋友。
何乐不为?
安贫乐道的人及其事迹20字?
孟母三迁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一迁,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
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二迁:孟家原住在乡下一块坟茔旁,门口常有哭哭啼啼、吹吹打打的送葬人路过,孟轲便模仿,孟母认为这样下去不利于儿子成长,就将家迁到了城里。三迁:城中无墓地,但处于集贸闹市,叫卖喧嚣声不绝于耳,孟轲于其间耳闻目染,又开始模仿。孟母认为这样还是不利于孩子成长,于是将家迁到了城东的学宫附近。学宫附近环境高雅肃穆,读书声不绝于耳,孟母决定在此安定下来,让孟轲接受学校文化的熏陶,以成大器。
孔安国的“安于贫而乐于道”出自哪里?孔安国?
安贫乐道 拼音:ān pín lè dào 解释: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
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典故:《后汉书·韦彪传第十六》:“安贫乐道,恬于进趣。
” 举例:劝人~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
(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 故事: 传说,孔子有学生3000,其中最出名的有72人,而颜回又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合乎心意。
所以孔子常常以颜回的事例来教育其他学生。
颜回,字子渊,所以也叫颜渊。
有一次,孔子对学生们说:“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意指:颜回,真贤者啊!
他住在荒僻的巷道里,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
他乘饭用的器皿是竹子做的箪,舀水用的器具是木头做的瓢。
这要是落在别人头上,则是不堪忍受的了,但是颜回始终感到满足、快乐。
颜回确实是个十分贤德的人啊!
孔子十分赞赏颜回的这种品德。
然而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品德呢?孔安国说,这是“安于贫而乐于道”。
还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在你3千多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说;“只有颜回最好学。
他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
”意指,颜回最爱学习。
他遇着发怒的时候,能做到随发随化,从不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有了错误就改,决不重犯。
颜回29岁头发尽白,32岁就死去了。
孔子为他的短命感到非常悲痛。
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
颜回是古代安贫乐道的典型人物,分析其安于贫穷的原因,不外乎受“万世之师”孔子“兼济天下”思想的影响,为了让礼崩乐坏的诸侯能施行仁政,他们奔走呼号,生于忧患。
所以说明了一个人只有树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才能忘身自己,不计贫忧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