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瓢屡罄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箪瓢屡罄的意思箪瓢屡罄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箪瓢屡罄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箪瓢屡罄
拼音: dān piáo lǚ qìng
频率: 一般
年代: 古代
词性: 贬义词
结构: 主谓式
解释: 箪:盛饭的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清苦贫寒。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贫困。
典故出处: 晋·陶渊明《自祭文》:“箪瓢屡罄,希谷瓢饮。"
成语示例:
英文翻译: 

箪瓢屡罄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箪瓢屡罄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dān piáo lǚ qìng

成语释义 箪:盛饭的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清苦贫寒

成语出处 晋·陶渊明《自祭文》:“箪瓢屡罄,希谷瓢饮。”

感情色彩 贬义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贫困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箪瓢屡空

反义词 食前方丈

陶渊明最长诗?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最长诗?

五柳先生传

魏晋 ·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1也,亦不详2其姓字3,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4。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5;每有会意6,便欣然7忘食。性嗜8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9知其如此10,或11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12,期在必醉13。既14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15。环堵萧然16,不蔽风日;短褐穿结17,箪瓢屡空18,晏如19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20。

赞21曰:黔娄22之妻有言:“不戚戚23于贫贱,不汲汲24于富贵。”其言25兹26若人之俦27乎?衔觞28赋诗,以乐其志29,无怀氏30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乃育乃繁。欣以素牍,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

寒暑愈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共五首。

1.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2.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

3.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4.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

5.第五首诗讲述了作者耕种归来的活动,表达其欣然自得之情,内蕴醇厚,情感真挚。

6.第六首诗讲述了诗人一天的劳动生活,最后揭示其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

陶渊明·七言长律

渊明隐遁气和平,柳侧锄禾闲耨耕;

樽举空空三舍借,官辞愤愤一身轻;

安贫乐道灾殃灭,好饮贪杯病患生;

六十之前鹤西去,九泉以内酒难烹;

秦民有幸藏奇地,桃径无言掬落英;

县令清醒诗匠醉,投书叹惋又千声!

陶渊明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归隐田园,古今称誉。若人云亦云,纵然文笔比肩屈宋,亦毫无意义。本诗别出心裁,道出了陶渊明的聪明与失败之处。

桃花源记

东晋 · 陶渊明

晋太元1中,武陵2人捕鱼为业3。缘4溪行,忘路之远近5。忽逢6桃花林,夹岸7数百步,中无杂8树,芳草鲜美9,落英10缤纷11。渔人甚异之12,复前13行,欲14穷15其林。

林尽水源16,便17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18若19有光。便舍20船,从口入。初21极狭,才通人2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23。土地平24旷25,屋舍26俨然2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8。阡陌交通29,鸡犬相闻30。其中往来种作31,男女衣着32,悉33如外人34。黄发垂髫35,并36怡然37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38,问所从来39。具40答之。便要41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42来问讯43。自云44先世45避秦时乱,率46妻子47邑人来此绝境48,不复出焉49,遂与外人间隔50。问今是何世51,乃52不知有汉,无论53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54所闻55,皆叹惋56。余57人各复延至58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59。此中人语60云:“不足61为外人道也62。”

既63出,得其船,便扶向路64,处处志之65。及郡下66,诣67太守,说如此68。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69,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70士71也,闻之,欣然72规73往。未果74,寻75病终76,后遂无问津77者。

《归园田居(其一)》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答庞参军》

其一

衡门之下,有琴有书。

载弹载咏,爰得我娱。

岂无他好?乐是幽居;

朝为灌园,夕偃蓬庐。

其二

人之所宝,尚或未珍;

不有同好,云胡以亲!

我求良友,实觏怀人;

懽心孔洽,栋宇惟邻。

其三

伊余怀人,欣德孜孜;

我有旨酒,与汝乐之。

乃陈好言,乃著新诗;

一旦不见,如何不思!

其四

嘉游未歝,誓将离分;

送尔于路,衔觞无欣。

依依旧楚,邈邈西云,

之子之远,良活曷闻。

其五

昔我云别,仓庚载鸣;

今也遇之,霰雪飘零。

大藩有命,作使上京;

岂忘宴安?王事靡宁。

其六

惨惨寒日,肃肃其风,

翩彼方舟,容与江中。

朂哉征人,在始思终;

敬慈良辰,以保尔躬。

桃花源诗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陶渊明的功名之念有哪些表现?

义熙元年的归隐,是陶渊明与官场的彻底决裂, 也是陶渊明人生的重要转折。

值得注意的是,其时陶渊明的家境并非十分富庶。归隐之初,尚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加上刚刚去职,有一定薪俸结余,尚 无生计之虞。归隐数载,生活的种种不幸渐次袭来,陶渊明沦为“君子固穷”的一介寒士。

濒临晚年,陶渊明贫病交加,用梁启超的话来说,“他真是穷到彻骨,常常没有饭吃”。

陶渊明的归田,出于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并没有任何被胁迫的成份。为了人格的独立和完善,陶渊明走了一条“躬耕自资”之 路。其后的实践证实,这是一条荆棘丛生之路。“逢运之贫”,“箪瓢屡罄”,毕竟需要巨大的心理承受力。

封建时代,像陶渊明这样耐得寂寞、耐得潦倒、耐得贫 苦的士人,实在屈指可数。归隐之后,陶渊明的仕进之路并未断绝,故交之中,也不乏达官贵人,陶渊明之可贵在于,即令贫病交加,也无出仕之念,即令处境困厄,也不攀附权贵。

在富贵和贫穷之间,陶渊明决然选择了后者而毫不反悔。“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以累己”,“不赖固穷节,有世当谁传”,“竟抱固穷节,饥 寒饱所更”。于中不难看出陶渊明白诩气节安贫乐遭的情怀。

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杂诗》中写到“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在那个老庄盛行的时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热爱着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身怀志向也热爱着自然。在他后面辞官归田远离官场也可见他对自然悠闲的自然的喜爱。二十岁时他便踏入官场,以谋生路。在官场中动荡十几年。但是他终是厌倦了官场的利益算计,选择了更为恬淡的田园生活。他选择了“不为五斗米折腰”。

铮铮铁骨”让人极为推崇。《晋书》是这么说的:当时陶渊明是彭泽县令,上级派督邮来视察。有个小吏劝陶渊明说,应该要穿戴整齐,再去见督邮。陶渊明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然后就辞官离职了。更难能可贵的是,陶渊明并不是借山水排解心中的抑郁,和柳宗元游山玩水不同,和王维隐居辋川别墅也不同,陶渊明写的就是自己平日里的生活状态,他是真的放下了世俗的那些功名利禄,选择了简单、自然、真实地活着。

一提起“陶渊明”三个字,闲居、饮酒、赋诗、赏菊等概念就会自然地出现,从而出现了一本本介绍陶渊明及其作品的书中的结论──不好仕途,厌恶功名,归隐脱尘……随之起于脑海之中。从陶渊明问题专家到一般的文学史家,在他们的著作中基本上都是如此阐释的。陶渊明对待“功名”的态度究竟如何呢?他为什么要弃官归田?这一系列问题似乎解决了,但实际上颇有重议之必要。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这是一个黑暗动荡的年代,争名夺利、勾心斗角的现象充斥着官场,对陶渊明影响最强烈的就是当时的社会政治。陶渊明对待功名富贵的态度,也没有摆脱当时社会的正统观念的风气的影响。这固然是阶级出身、历史条件和社会地位制约的结果。但是,我们今天在研究它的过程中,决不应当只视其面,无视其中,为树其名而不郑重地下一番苦功。

陶渊明慕前人之贤名是不可否认的,无视这一点,甚或歪曲美化之,都会使一个具有进步倾向但又显得很不协调的古代诗人出现在我们面前。他对前代之“贤者”,如商后之伯夷、叔齐,秦后之邵平,西汉张挚、东汉扬仑等等,大加赞赏,并常将其自比。这说明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很不满,从而因自己这样的贤者不被重用而怀愤。那么,这与当时的功名观又怎能割裂开来呢?

于是,“贤者处世,天下有道则至,无道则隐”(萧统《陶渊明传》)的思想占据了他的灵魂。尽管如此,他也未完全与世隔绝,实际上无法也不可能不问世事,“归隐”的本身就足以说明这一点。既然如此,也就谈不上不关心深隐于诗人心中的“功名”之道了。陶渊明虽然最终也归隐了,但他对政治也无时不关心。动乱的现实使他很痛苦、难过:“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这怎能说他再也不想参与政事了呢?在儒道之学成为正统观念的时代,这种思想又怎能与“功名”相背相绝呢?另一方面,归隐在封建社会文人心目中,是一种清高不混的道路,只有才高德重的人才避世于隐,因此,这也是一种贤名。正因为这种贤名的作用,不知有多少在官场上受排挤的人走上了这条路。然而,这种清高在很大程度上是虚伪的,他们的目的是要走“终南捷径”,以求天子的注意,下“紫泥书”,受举展才,夺取功名。这样的例子相当多,其中自然包括许多进步的诗人在内。陶渊明当然也如此。他在《饮酒二十首》中有这样的诗句:“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转声悲。”这能仅仅理解成是对“栖栖失群鸟”的感叹吗?不是,这无疑是对自己独处村野,年老动荡,一生潦倒的感怀。

陶渊明诗最后一句谁是神仙,是他的哪首诗?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

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

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

箪瓢屡罄,絺绤冬陈。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

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耔,乃育乃繁。欣以素牍,和以七弦。

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没亦见思。

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

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

从老得终,奚所复恋!寒暑逾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

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侈宋臣,俭笑王孙。

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

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靡在这里的意思?

靡的意思是:无。

这句话的意思为:辛勤耕作,不遗余力,心中总是悠闲自在。

出处:魏晋·陶渊明《自祭文》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

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

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乃育乃繁。

欣以素牍,和以七弦。

冬曝其日,夏濯其泉。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

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白话释义: 茫茫大地,悠悠高天,你们生育了万物,我也得以降生人间。

自从我成为一个人,就遭遇到家境贫困的命运,饭筐水瓢里常常是空无一物,冬天里还穿着夏季的葛布衣服。

可我仍怀着欢快的心情去山谷中取水,背着柴火时还边走边唱,在昏暗简陋的茅舍中,一天到晚我忙碌不停。

从春到秋。

田园中总是有活可干,又是除草又是培土,作物不断滋生繁衍。

捧起书籍,心中欣欢;弹起琴弦,一片和谐。

冬天晒晒太阳,夏天沐浴于清泉。

辛勤耕作,不遗余力,心中总是悠闲自在。

乐从天道的安排,听任命运的支配,就这样度过一生。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辛勤劳作,不剩下半分体力,心中常常有闲情逸致  原句:勤靡余劳,心有常闲  出自:陶渊明的《自祭文》  原文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

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

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

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

羞以嘉蔬,荐以清酌。

候颜已冥,聆音愈漠。

呜呼哀哉!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

欣以素犊,和以七弦。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

存为世珍,殁亦见思。

嗟我独迈,曾是异兹。

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

识运知命,畴能罔眷。

余今斯化,可以无恨。

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

寒暑愈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

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

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鸣呼哀哉!

请问勤靡余劳,心有余闲的意思?

意思是:辛勤耕作,不遗余力,心中总是悠闲自在。

原句应为勤靡余劳,心有常闲,出自陶渊明的《自祭文》。

原文节选:

白话译文:

茫茫大地,悠悠高天,你们生育了万物,我也得以降生人间。自从我成为一个人,就遭遇到家境贫困的命运,饭筐水瓢里常常是空无一物,冬天里还穿着夏季的葛布衣服。

可我仍怀着欢快的心情去山谷中取水,背着柴火时还边走边唱,在昏暗简陋的茅舍中,一天到晚我忙碌不停。从春到秋。田园中总是有活可干,又是除草又是培土,作物不断滋生繁衍。

捧起书籍,心中欣欢;弹起琴弦,一片和谐。冬天晒晒太阳,夏天沐浴于清泉。辛勤耕作,不遗余力,心中总是悠闲自在。乐从天道的安排,听任命运的支配,就这样度过一生。

箪瓢屡罄其他应用

组词

箪组词瓢组词屡组词罄组词

笔顺笔画

箪笔顺笔画瓢笔顺笔画屡笔顺笔画罄笔顺笔画

近义词

箪近义词瓢近义词屡近义词罄近义词

反义词

箪反义词瓢反义词屡反义词罄反义词

箪瓢屡罄成语接龙

正接

罄笔难书罄山采木罄竹难穷罄竹难书

反接

缊褐瓢箪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箪瓢屡罄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绊手绊脚惨不忍闻长虑却顾笃近举远独行其是大夜弥天恶语中伤分文不名敷衍搪塞感恩荷德恭贺新禧官情纸薄蕙心兰质豪侠尚义金不换军不厌诈绝裾而去江云渭树赍志没地看人眉眼绿女红男切齿愤盈退思补过天生天化同心协济委靡不振显赫人物夕阳西下野调无腔远走高飞志士仁人郑卫桑间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5_piaolv4_6295.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