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襟露肘的意思捉襟露肘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捉襟露肘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捉襟露肘
- 拼音: zhuō jīn lù zhǒu
- 频率: 一般
- 年代: 近代
- 词性: 贬义词
- 结构: 紧缩式
- 解释: 肘:胳膊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 语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非常贫困。
- 典故出处: 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一回:“捉襟露肘兴阑珊,百折江湖一野鹇。"
- 成语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48章:“他一年四季无忧无虑浪迹祖国大地,过着那种虽说~却也悠然自得的日子。"
- 英文翻译:
捉襟露肘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捉襟见肘的故事捉襟见肘的典故?
“捉襟见肘”这个成语出自《孟子.让王》,原文是“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意思是有十年没有换衣服了,想正一下帽子,没想到帽子的缨却断了,想拉拉衣服,没想到衣裳破了,露出了肘,想穿上鞋,却没料到鞋跟破了。
形容处境艰难。
捉襟见肘成语故事?
捉襟见肘意思是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读音:zhuōjīnjiànzhǒu。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出处:
1、战国庄周《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译文:十年没有添制新衣,正一正帽子帽带就会断掉,提一提衣襟臂肘就会外露,穿一穿鞋子鞋后跟就会裂开。
2、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七回:“只为一向窘迫,捉襟见肘,便东涂西抹不来,所以诸事胆怯。”扩展资料:捉襟见肘的近义词有左支右绌。左支右绌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zuǒzhīyòuchù,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后用以形容财力或能力不足,顾此失彼的窘状。用法为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出处:1、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左支右绌,困不可忍。”译文: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处境困顿无法忍受。2、西汉刘向《战国策·西周》:“养由基曰:‘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译文:养由基说:“你为何不替我射箭呢?”客人说:“我不能教你左手支持,右手屈曲。”
庄子和曾子的故事?
庄子和曾子的故事?
捉襟见肘:
出自《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意为: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曾参隐居不仕,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他住在卫国,面容憔悴,手脚都长满了茧子,衣服破烂不堪,生活十分困顿,有时连续三天不生火,十年没做新衣服,正一正帽子,帽上的缨绳就断,拉下衣襟,胳膊肘就露出来了。
庄子梦蝶
曾有一次,庄子睡觉时做了个梦。庄子曾经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在花丛中十分惬意地飞翔。醒来之后,他完全忘记自己是庄周了,甚至不知道是蝴蝶变成了自己,还是自己梦中变成了蝴蝶。李煜曾有诗: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生活中这种事情很多,梦醒时分才是我们回归真实的时刻吧。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春秋时期鲁国的曾参,字子舆(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侍奉母亲极其孝敬。(家贫,经常自己入山打柴)一次,曾参又进山砍柴去了,突然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不知所措,就站在门口望着大山希望曾子回来,许久不见归来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正在山里砍柴的曾参忽然觉得心口疼痛,便赶紧背着柴返回家中,跪问母亲为什么召唤他。母亲说:“家里突然来了不速之客,我咬手指是提醒你快回来。庄子与惠施在濠上观鱼。庄子说:“鱼游来游去,多么欢乐呵”
惠施是逻辑论辩的专家,立刻抓住一点:“你不是鱼,你怎样明白鱼的欢乐呢?”
庄子一笑,以同样的逻辑回答:“你也不是我,你怎样明白我不懂鱼的欢乐呢?”
在逻辑学上,这是著名的一例。有人说在逻辑上庄子有些诡辩。但实际上这说的是另一回事:庄子告诉惠施,不要把你的学说强加于人,因为你不能代替别人。惠施古称博学,出行时随带五车之书跟在后边,靠雄辩博学博取功名,所以庄子有此一说。
捉襟见肘的典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 捉襟见肘 【读音】zhuō jīn jiàn zhǒu 【解释】衣服破烂,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又比喻生活困难或处境窘迫,无法应付。
【字意】襟:衣襟;肘:胳膊肘。
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出 处】 先秦·庄周《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指非常贫困 【示 例】 邹韬奋《被关在门外的教职员》:“也许因为力量的限制,致有~的情形。
” 近义词 衣不蔽体、衣衫褴褛、百孔千疮 反义词 绰有余裕、绰绰有余、完美无缺
谁知道成语“捉襟见肘”的来历?
比喻顾此失彼,无法应付时,常用成语“捉襟见肘”。这个成语的“捉”字是拿或提拉的意思;“肘”字粤语读“走”,普通话读zhou的第三声,指小臂和上臂相连处的外侧,中文正名是“胳膊肘”,也就是粤语的“手踭”。
弄明白了几个关键字,成语“捉襟见肘”便不难解释了,它是说破旧又不合身的小衣服,拉一下衣襟(遮住了上面)胳膊肘却露出来了。足见顾此失彼多么严重了!
此语出自《庄子·让王》篇。庄周非常敬佩孔子的学生曾参,赞扬他居住在卫国时,生活贫穷却志向高昂。庄周描述曾参:贫困得破袍子没有面,而且颜色脱落很难看;手脚都长了老茧;有时候三日不生火做饭;十年没见他做过新衣服;他的帽子科不能碰,一整理帽子,帽带子就断了;一拉衣襟,胳膊肘就露出来(原文是‘捉衿而肘见’,即“捉襟见肘”);脚底上的鞋子都露出了后跟。但他毫不悲观,常常着旧衣破鞋却吟咏《商颂》,那声音溢满了天地之间,高歌的声音像敲打金石般那样美妙动听呢!
人们从上述这段赞美的话中,抽出了“捉襟见肘”成了今天常用成语。
比如说,“他是个小文员,收入本来不高。但是,他要上养老,下养小,将就凑合能维持一家人穿衣吃饭。偏偏这时孩子又因病住院,真是捉襟见肘啊!”
不出名的儿童寓言故事?
捉襟见肘
曾子在卫国的时候,常常三天也做不了一次饭,十年也没做一件衣服,整一整帽子帽带就会断,整一整衣襟胳臂肘就会露出来,可他高唱《商颂》的声音充塞天地之间,象敲响的钟磬。
鲁国国君派人去给他赠送采邑,对他说:“请用采邑的收入做件衣服吧。”曾子不接受,使者又去了,曾子还不接受。使者说:“这不是先生您向国君要求的,而是国君要奉送您的,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说:“接受的人往往害怕赠送的人,赠送的人往往对接受的人表现出骄纵,能不能使国君赠给我采邑而对我不骄纵,我很担心这一点啊 !”
“捉襟见肘”形容衣衫褴褛,引申为处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