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见败征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先见败征的意思先见败征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先见败征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先见败征
拼音: xiān jiàn bài zhēng
频率: 一般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偏正式
解释: 征:征兆,迹象。事先就察觉了失败的迹象。

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事情等。
典故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成语示例:
英文翻译: 

先见败征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还有,相遇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帮忙翻译一下呗?

1.士兵还未开打就看到了战败的征兆,这真可以说的上是了解军事了。

2.项羽召来诸侯们见面,进了军营大门,诸侯们没有不用膝盖跪着前行的,没人敢正眼看他。

资治通鉴项羽全文?

秦纪三,二世皇帝二年①,高陵君显在楚②,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③,居数日④,军果败。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⑤,此可谓知兵矣⑥。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⑦,因置以为上将军⑧,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⑨,以救赵⑩。

诸别将皆属宋义(11),号为“卿子冠军”。

《史记·项羽》中的好词好句?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①,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②,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③。

项梁尝有栎阳逮④,乃请靳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椽司马欣⑤,以故事得已⑥。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⑦。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⑨,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⑩,族矣(11)!

”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12),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13)。

①季父:父之幼弟,即小叔父。

“季”,兄弟中排行最小的。

②去:放弃,丢下。

③竟学:学到底。

“竟”,终于,完毕。

④逮:及,指有罪相连及。

⑤请:求,要。

书:信。

抵:到达,这里是送达的意思。

⑥以故:因此。

已:止,了结。

⑦皆出项梁下:意思是都不如项梁。

⑧繇:同“徭”。

⑨阴:暗中。

部勒:部署,组织。

宾客:“指客居吴中依附项梁的人。

子弟:指吴中的年轻人。

⑩妄言:胡乱说。

(11)族:灭族,满门抄斩。

(12)扛:两手对举。

(13)虽:即使。

惮:害怕。

秦二世元年七月①,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②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③。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④。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⑤。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眴籍曰⑥:“可行矣!

”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⑦。

门下大惊,扰乱⑧,籍所击杀数十百人⑨。

一府中皆慴伏⑩,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11),谕以所为起大事(12),遂举吴中兵(13)。

使人收下县(14),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15)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16),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17)。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18),徇下县(19)。

①秦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

②会稽守通:会稽郡郡守殷通。

③“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大约是当时成语。

“先”,在前边;“后”,在后边。

④将:带兵。

⑤亡:逃亡,避匿。

⑥眴:目动,眨巴眼,使眼色。

⑦印绶:指印。

“绶”,穿缚印纽的带子。

⑧扰乱:乱,混乱。

“扰”也是乱的意思。

⑨数十百人:一百来人。

⑩慴伏:因惧怕而屈服。

“慴”,恐惧。

“伏”,同“服”。

(11)故:从前,原先。

(12)谕:晓喻,告诉。

所为:等于说所以。

(13)举:发动。

(14)下县:指会稽郡下属各县。

(15)部署:安排,布置。

(16)公:对对方的尊称,等于说您。

主:主管。

(17)伏:同“服”,敬服,佩服。

(18)裨将:副将。

(19)徇:带兵巡行占领地方。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①,未能下②。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③,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④。

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⑤。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⑥,称为长者⑦。

东阳少年杀其令⑧,相聚数千人,欲置长⑨,无适用,乃请陈婴。

婴谢不能⑩,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

少年欲立婴便为王(11),异军苍头特起(12)。

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13)。

今暴得大名(14),不祥。

不如有所属(15),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16)。

”婴乃不敢为王。

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

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17)。

我倚名族,亡秦必矣(18)。

”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

项梁渡淮,黥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

凡六七万人(19),军下邳(20)。

①于是:在此时。

②下:用兵力威服,降服。

③矫:假托。

④以:率领。

西:向西,西进。

⑤使使:派使者。

后一“使”字旧读去声,是使者的意思。

与连和:跟陈婴联合在一起。

⑥素:平素,一向。

信谨:老实谨慎。

⑦长者:忠厚老实的人。

⑧其令:指东阳县县令。

⑨置长:推举首领。

“置”,设立。

⑩谢:推辞。

(11)便:立即。

(12)异军:与众不同的军队。

苍头:指以青色包头巾裹头。

又《集解》引如淳曰:“魏君兵卒之号也。

《战国策》魏有苍头二十万。

”特起:独起,就是独树一帜的意思。

(13)先古:祖先。

(14)暴:突然。

大名:指称王之名。

(15)有所属:有所归属,意思是去依附谁。

(16)“非世”句:意思是因为你不是世人所指说的人物。

“指名”,指着称名。

(17)其人:项氏的人,指项梁。

(18)必:一定,必然。

(19)凡:总共。

(20)军:驻扎,扎营。

当是时,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军彭城东,欲距项梁①。

项梁谓军吏曰:“陈王先首事②,战不利,未闻所在。

今秦嘉倍陈王而立景驹③,逆无道。

”乃进兵击秦嘉。

秦嘉军败走④,追之至胡陵。

嘉还战一日,嘉死,军降。

景驹走死梁地。

项梁已并秦嘉军,军胡陵,将引军而西。

章邯军至栗,项梁使别将朱鸡石、馀樊君与战⑤。

馀樊君死。

朱鸡石军败,亡走胡陵。

项梁乃引兵入薛,诛鸡石。

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⑥,襄城坚守不下。

已拔⑦,皆阬之⑧。

还报项梁。

项梁闻陈王定死⑨,召诸别将会薛计事⑩。

此时沛公亦起沛往焉。

①距:同“拒”。

②先首事:最先领头起事。

③倍:同“背”,背叛。

④败走:战败而逃。

“走”,跑。

⑤别将:与主力军配合作战的部队将领。

⑥别:另外。

⑦拔:攻下。

⑧阬(kēng,坑):同“坑”,活埋,坑埋。

⑨定:确实。

⑩会:会聚,集合。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①:“陈胜败固当②。

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

自怀王入秦不反③,楚人怜之 至今,故楚南公曰④‘楚虽三户⑤,亡秦必楚’也。

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

今君起江东,楚蠭午之将皆争附君者⑥,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

”于是项梁然其言⑦,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⑧,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⑨。

陈婴为楚上柱国,封五县,与怀王都盱台。

项梁自号为武信君。

①说:游说,劝说。

②固:本来。

当:应当,应该。

③怀王入秦不反:楚怀王熊槐被秦昭王骗至武关会盟,结果被扣留,死在那里。

“反”,同“返”。

④南公:战国时一位善预言的老人,《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南公十三篇”,属阴阳家。

⑤虽三户:意思是即使只剩三户人家。

“三户”是极言其少。

一说“三户”为地名。

⑥蠭午:等于说蜂起。

“蠭”,同“蜂”。

“午”,纵横交错的样子。

⑦然其言:以其言为然,认为他的话对。

⑧心:熊心,楚怀王之孙名心。

⑨“立以为”二句:立熊心为楚怀王,是为了顺从民众的心愿。

“怀王”本是熊心祖父的谥号,立心为怀王,于理不当,但这是合于“楚人怜之至今”的心情的。

居数月,引兵攻亢父,与齐田荣、司马龙且军救东阿,大破秦军于东阿。

田荣即引兵归,逐其王假。

假亡走楚。

假相田角亡走赵。

角弟田间故齐将,居赵不敢归。

田荣立田儋子市为齐王。

项梁已破东阿下军①,遂追秦军。

数使使趣齐兵②,欲与俱西。

田荣曰:“楚杀田假,赵杀田角、田间,乃发兵。

”项梁曰:“田假为与国之王③,穷来从我④,不忍杀之。

”赵亦不杀田角、田间以市于齐⑤。

齐遂不肯发兵助楚。

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屠之⑥。

西破秦军濮阳东,秦兵收入濮阳。

沛公、项羽乃攻定陶。

定陶未下,去,西略地至邕丘⑦,大破秦军,斩李由。

还攻外黄,外黄未下。

①东阿下:东阿一带。

“下”,表示属于某一范围。

②数:屡次,多次。

趣(cù促):同“促”,催促。

③与国:互相联合的国家,即盟国。

④穷:困窘,走投无路。

⑤市于齐:跟齐国做交易。

“市”,买。

⑥屠:屠戮,毁灭。

⑦略:夺取。

项梁起东阿,西,(北)[比]至定陶①,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

宋义乃谏项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今卒少惰矣②,秦兵日益③,臣为君畏之。

”项梁弗听。

乃使宋义使于齐④。

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曰:“然。

”曰:“臣论武信君军必败⑤。

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⑥。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

沛公、项羽去外黄攻陈留,陈留坚守不能下。

沛公、项羽相与谋曰⑦:“今项梁军破,士卒恐。

”乃与吕臣军俱引兵而东。

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

①比(旧读bì,庇):等到。

②少(shāo稍):稍。

此句“卒少惰”实际是说“将骄”,即说项梁骄傲了。

这是一种委婉说法。

③益:增加。

④使宋义使于齐:派宋义出使到齐国去。

⑤论:推断,预料。

⑥疾行:快走。

及:赶上。

⑦相与:在一起。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

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

章邯令王离、涉间围钜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栗①。

陈余为将,将卒数万人而军钜鹿之比,此所谓河北之军也。

楚兵已破于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②,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

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

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

①甬道:两旁筑墙的通道。

输之粟:给王离、间涉输送粮食。

②之:往,到……去。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①,此可谓知兵矣。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②,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

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③。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

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④。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⑤,我承其敝⑥;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⑦,必举秦矣⑧。

故不如先斗秦、赵⑨。

夫被坚执锐⑩,义不如公;坐而运策(11),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12),贪如狼,强不可使者(13),皆斩之。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14),饮酒高会(15)。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16),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17),士卒食芋菽(18),军无见粮(19),乃饮酒高会(20),不引兵渡河因赵食(21),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

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22),其势必举赵。

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

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23),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24),非社稷之臣(25)。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26),即其帐中斩宋义头(27),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慴服,莫敢枝梧(28)。

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

今将军诛乱。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29)。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使桓楚报命于怀王(30)。

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①征:征兆,兆头。

②说:同“悦”。

③卿子:当时对人的尊称。

冠军:《汉书》颜师古注:“言其在诸军之上。

”④“夫搏”句:“搏”,抓取,这里指叮咬。

“虻”,牛虻。

“虮”,虱卵。

全句意思是能够叮咬大牛的牛虻并不能破牛身上小小的虱子,比喻钜鹿城虽小,但很坚固,秦兵不能马上攻破它。

(参用王伯祥《史记选》说)又:《汉书》颜师古注:“言以手击牛之背,可以杀其上虻,而不可以破其内虱,喻今将兵方欲灭秦,不可尽力,与章邯即战,或未能禽,徒费力也。

”《索隐》:“邹氏搏音附。

今按:言虻之搏牛,本不拟破其上之虮虱,以言志在大不在小也。

”⑤罢:通“疲”。

⑥承:趁,利用。

敝:疲惫。

⑦鼓行而西:敲着鼓行进,向西攻秦。

⑧举:攻取,占领。

⑨斗秦、赵:使秦国和赵国互相争斗。

⑩被:同“披”。

坚:指坚甲。

锐:指锐利的兵器。

(11)运策:运用谋略。

(12)很:同“狠”,不听从,执拗。

(13)强:倔强。

(14)身;亲自。

(15)高会:大会宾客。

(16)戮力:合力,并力。

“戮”通“勠”。

(17)岁饥:年荒,年成不好。

(18)芋(yù,遇):芋头,这里指薯类。

菽:豆类。

(19)见:同“现”,现成的,原有的。

(20)乃:却,竟然。

(21)因赵食:依*赵国的粮食来食用。

“因”,凭借。

(22)新造:刚刚建立的。

(23)埽:同“扫”,尽,这里是全部集中的意思。

专属(zhǔ主)于将军:都托付给你了。

(24)徇:谋求。

(25)社稷之臣:指名副其实的国家大臣。

“社稷”,本为社稷坛,古代天子诸侯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后来代指国家。

(26)朝:参见。

(27)即:就在。

(28)枝梧:本指架屋的小柱与斜柱,枝梧相抵,引由为抵抗、抗拒之意。

(29)假:代理。

(30)报命:复命,回朝报告。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①,救钜鹿。

战少利②,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③,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④。

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⑤,莫敢纵兵⑥。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士,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⑦。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⑧,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①河:这里指漳河。

②少利:胜利不多。

③釜:锅。

甑(zèng,憎):做饭用的一种瓦器。

④冠诸侯:在诸侯军当中居第一。

⑤壁:壁垒,营垒。

⑥纵兵:出动军队。

“纵”,放。

⑦惴(zhuì,赘)恐:恐惧。

⑧辕门:即营门。

古时军营用两辆兵车竖起车辕相对为门,所以叫辕门。

⑨膝行而前:跪着向前走。

“膝行”,有膝盖行走。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

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①。

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②。

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③,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

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④,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

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⑤,下无可为者。

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⑥;战不能胜,不免于死。

愿将军孰计之⑦。

”陈馀亦遗章邯书曰⑧:“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阬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⑨。

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⑩,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

何者?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

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11),而诸侯并起滋益多(12)。

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13)。

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郤(14),有功亦诛,无功亦诛。

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15)。

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16),岂不哀哉!

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17),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18);此孰与身伏鈇质(19),妻子为僇乎(20)?”章邯狐疑(21),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

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22),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污水上,大破之。

①让:责备,责问。

②请事:请示有关事情。

③司马门:皇宫的外门,常有武官司马把守,所以叫司马门。

④出故道:走来时所走的路。

“故道”,原路。

⑤用事:掌权,擅权。

中:指朝廷。

⑥疾:同“嫉”。

⑦孰计:仔细考虑。

“孰”,同“熟”。

⑧遗(wèi,畏):送给。

⑨赐死:赐剑令自杀。

⑩戎人:指当时的匈奴。

(11)以十万数:拿十万来计算,言其极多。

(12)滋益:更加,越发。

(13)更代:替代,接替。

(14)多内郤:朝廷中有怨仇的人多。

“郤”,裂缝,裂痕。

(15)无:无论。

(16)孤特独立:就是孤立。

“孤”“特”“独”三字同义。

(17)从:同“纵”,合纵,指联合攻秦。

(18)南面称孤:就是称王。

“南面”,面朝南。

古代天子、诸侯都南面听政,所以用南面表示称王。

“孤”,古代帝王的自称。

(19)孰与:表示……跟……相比怎么样的意思。

身伏鈇(fǔ斧)质:即身遭刑戮。

“伏”,趴。

“鈇”同“斧”,斩人用的刑具。

“质”,同“锧”,斩人时所垫的砧板。

(20)为:被。

僇:通“戮”。

(21)狐疑:犹豫不决。

(22)度:同“渡”。

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

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

”军吏皆曰:“善”。

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

已盟①,章邯见项羽而流涕②,为言赵高③。

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使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④。

到新安。

诸侯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⑤,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⑥,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⑦,轻折辱秦吏卒⑧。

秦吏卒多窃言曰⑨:“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⑩,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11),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

”诸将微闻其计(12),以告项羽。

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

”于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①盟:立誓约。

②涕:泪。

③为言:对项羽说。

④前行:先锋,先头部队。

⑤异时:从前。

故:从前,这里可译为曾经。

繇使屯戍:被派徭役去驻守边疆。

⑥遇:待。

无状:没有样子,不像样子,指无礼。

⑦奴虏使之:像对待奴隶一样使役他们。

“虏”,也是奴隶。

⑧轻:轻易,随便。

折辱:屈辱,侮辱。

⑨窃言:私下说,偷偷说。

⑩诈:欺骗。

吾属:我们这班人,我们。

(11)即:如果。

(12)微闻:访察到。

“微”,通“覹(weí,维),窥视,探察。

行略定春地①。

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

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

项羽遂入,至于戏西。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②,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③,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④,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

” ①行:行将,将要。

②旦日:明天。

飨:用酒食款待,这里指犒劳。

③幸:宠幸,宠爱。

④气:预示吉凶之气。

汉代方士多有望气之术,认为望某方云气即可测知吉凶。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①。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②,欲呼张良与俱去。

曰:毋从俱死也③。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④,不可不语⑤。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⑥‘距关,毋内诸侯⑦,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⑧?”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⑨,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⑩?”张良曰:“秦时与臣游(11),项伯杀人,臣活之(12)。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13)?”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14)。

”张良出,要项伯(15)。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16),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17),籍吏民(18),封府库(19),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0)。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1)。

”项伯许诺 。

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2)。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而善遇之。

”项王许诺。

黄河变清是什么征兆?

征候,先兆。

《素问·天元纪大论》:“水火者,阴阳之徵兆也。”《汉书·李寻传》:“举错誖逆,咎败将至,徵兆为之先见。” 明 方孝孺 《凝命神宝颂》:“爰得青玉於雪山,广袤二尸。揆其初得,徵兆异常。” 李大钊 《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因此有一班学者,遂谓史学的研究日趋严重,是人类的精神渐即老成的征兆。” 郑振铎 《桂公塘》:“天气是那末好,没有一点下雨的征兆。”

宋义的历史评价?

高陵君显:“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徵,此可谓知兵矣!”

项羽:“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也!”

苏辙:“彼宋义号知兵,殊不达此,屯安阳不进,而曰待秦敝。吾恐秦未敝,而沛公先据关矣。籍与义俱失焉。”

蔡东藩:“项梁之死,失之于骄,宋义之死,亦未始非骄所致。义知项梁之骄兵必败,而果为其所料,诩诩然自夸先见之明,盖亦骄矣。及怀王召入幕中,宠信日深,更足酿成义之骄态。及擢为上将军,给以美号,畀以重权,而义之骄乃益甚。夫救兵如救火然,岂可中道逗留,月余不进乎?况行兵以锐气为主,锐气一衰,何足御敌?义尝以此讥项梁,而不知自蹈此辙,即使项羽无杀义之举,亦安在而不致败也!视人则明,处己则昏,吾于宋义亦云。”

三国演义最后20章?

三国演义最后20章

孙权让诸葛亮先见一见江东的文臣武将。他们一行人在大堂上见到了江东的优秀文臣武将二十多人。张昭和其他文武都认为诸葛亮是来游说的,就对诸葛亮很不敬,老是用语言侮辱他,可是诸葛亮不生气,十分自然地一一回复。从中,我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机智的人,他面对江东的优秀文武十分镇定,用他的才学,对他们一一作答,用自己的行为,让张昭等人心服口服。

第一百回汉兵劫寨破曹真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百零一回出陇上诸葛妆神奔剑阁张郃中计

第百零二回司马懿占北原渭桥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百零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百零四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百零五回武侯预伏锦囊计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百零六回公孙渊兵败死襄平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百零七回魏主归政司马氏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百零八回丁奉雪中奋短兵孙峻席间施密计

第百零九回困司马汉将奇谋废曹芳魏家果报

第百一十回文鸯单骑退雄兵姜维背水破大敌

第百十一回邓士载智取姜伯约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第百十二回救寿春于诠死节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百十三回丁奉定计斩孙琳姜维斗阵破邓艾

第百十四回曹髦驱车死南阙姜维弃粮胜魏兵

第百十五回诏班师后主信谗托屯田姜维避祸

第百十六回钟会分兵汉中道武侯显圣定军山

第百十七回邓士载偷度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

第百十八回哭祖庙一王死孝入西川二士争功

第百十九回假投降巧计成虚话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百二十回荐杜预老将献新谋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概括:

后二十回写三国的覆灭,主要展现的是三国各自的内部矛盾,尤其是对司马篡魏、后主信谗、孙皓暴政等作了深刻的描写,情节虽然简略,但着眼点仍在如何兴、如何亡。作者以写实的态度,比较客观、完整地展现了这百余年的历史过程,其中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启示,因此具有极大的魅力。

先见败征其他应用

组词

先组词见组词败组词征组词

笔顺笔画

先笔顺笔画见笔顺笔画败笔顺笔画征笔顺笔画

近义词

先近义词见近义词败近义词征近义词

反义词

先反义词见反义词败反义词征反义词

先见败征成语接龙

正接

征贵征贱征敛无度征敛无期征名责实

反接

并驱争先福为祸先奋勇当先奋勇争先敢勇当先后不僭先祸为福先恐后争先匹马当先一饭之先一马当先遥遥领先踊跃争先有言在先有约在先意在笔先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先见败征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爱民如子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傍门依户百密一疏背山起楼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处高临深乘隙而入成也萧何败萧何错综复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毂交蹄劘感时抚事河奔海聚见多识广甲坚兵利急人之危家生孩儿际遇风云举踵思慕狂风怒吼抠心挖胆南橘北枳抛砖引玉人才难得私相授受铁佛伤心,石人落泪袭凡蹈故心领神悟忧国忘家支分节解众恶必察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xiongjing3_gu31730.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