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衣素食的意思节衣素食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节衣素食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节衣素食
- 拼音: jié yī sù shí
- 频率: 一般
- 年代: 现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联合式
- 解释: 节:节减;素:蔬菜类食物。省吃俭用,生活节俭。
- 语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节俭。
- 典故出处: 《新华日报》1994.1.8:“节衣素食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
- 成语示例:
- 英文翻译: live frugally
节衣素食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项链课文中以喜衬悲?
以喜衬悲,具有讽刺意味,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于1884年的短篇小说。
它讲述了小公务员的妻子为参加晚会并借了一串钻石项链来炫耀自己的美丽。
不料项链丢失,为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劳苦工作了十年,最后得知项链为假钻石项链的故事。
它采用以物写人的手法,使读者透过项链对女主人公的形象一目了然。
勤和俭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临终的时候,他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按照这两个字去做。
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了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谨谨高悬在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过日子却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了。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了。
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也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已空空如也。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赵匡胤
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好处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比尔·盖茨
有一次,比尔·盖茨和一位朋友开车去希尔顿饭店。到了饭店前,发现停了很多车,车位很紧张,而旁边的贵宾车位却空着不少。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那儿。“噢,这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盖茨说。“我来付。”朋友坚持道。
“这可不是个好主意,他们超值收费。”在盖茨的坚持下,他们最终还是找了个普通车位。盖茨最讨厌物不等值,对应花的钱,他从不小气,看看他这些年为慈善机构捐款的数字就知道了。
以孔乙己的视角简单讲述这个故事?
他只是鲁迅现在文章中的一个人物。就是鲁迅塑造了这么一个当时社会的形象,用来讽刺社会。
以"我"的见闻为线索,把孔乙己的几个典型生活片段连缀起来,展现人物的命运与性格
由"我"之口叙述人物、事件容易使读者进入作品所描述的环境中,真切感受作品所描述的人与事,感受作品所描述的喜怒哀乐,收到极好的艺术效果
以孔乙己的视角简单讲这个故事?我姓孔名乙己,熟读诗书,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无奈命运不济,仕途与我无缘,升不了官,发不了财,喜欢喝酒,可常常无钱买酒,只好屈尊降贵为那些为富不仁者写写画画,写个书信,递个帖子挣得几个铜板,便急匆匆到享亨洒店喝上几盅,可气的是还要遭那伙短衣帮嘲讽,只好与小伙计搭讪,教他茴香豆的茴字的几种写法。
我叫孔乙己,一个地地道道的读书人。虽然自幼家境贫寒,但是,父母还是节衣缩食,把我送入私塾。这么多年来,我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可就是得不得乡亲们的认可。他们不懂我!“知乎者,不知也”。读不懂我,就算了,更可悲的是,我去员外家,拿本书读,他们竟然说我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历史上守望相助的例子?
1、管鲍之交,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
2、鸡黍之约,范式年轻的时候在太学游学,成为儒生,和汝南郡人张劭是好朋友。张劭,字元伯。后来两人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要回京城,我会去拜见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然后就共同约定了日期。
后来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元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母亲,让她布置好酒食恭候范式。母亲说:“都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事情,你怎么就这么相信他呢?”
元伯回答说:“巨卿是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诺言。”母亲说:“如果真是这样就该为你们酿酒。”到了那天,巨卿果然来了,二人升堂互拜对饮,喝得十分畅快后才相互告别。
3、冯谖做孟尝君的食客后,待遇不断得到改善,而且孟尝君对他也很好,为了感激孟尝君,冯谖就主动承担为孟尝君去薛收债的任务,冯谖到薛地焚券市义为孟尝君收债的经过,事实上是为孟尝君买民心,最后孟尝君被齐王罢免官职,回到薛地时,终于体会冯谖当日焚券市义的道理。
4、战国时期,秦国通过改革实力空前强大,并通过连绵不断的战争攻打吞并其他国家。各诸侯国对秦是又惧又怒。
纵横捭阖应时代需求应运而生,张仪、苏秦通过对世态的分析,以及权衡利益心理战术的运用,凭高超的言语辞令或“连横”或“合纵”支持秦国统一六国或联合六国起来对付秦国。华夏大地时而风平浪静时而风起云涌,最终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
5、孙权给刘备提供了暂居之地,诸葛亮为孙权设计了火攻之计,孙刘联军,使曹操80万大军“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一把火使孙权消除了曹操的威胁又使刘备开辟了在蜀地的霸业,最终烧出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由人民网内蒙古频道和鄂尔多斯市委网信办共同策划的鄂尔多斯市“共绘同心圆 同筑中国梦”网络主题活动在鄂尔多斯市举办,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随采访团一行深入东胜区、达拉特旗、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和鄂托克前旗,重温了一个又一个守望相助的动人故事。
“上海孤儿”兰七十六:扎根草原六十余载
60多年前,上海3000名孤儿乘坐火车北上,辗转来到内蒙古,在大草原的滋养下健康成长。老党员兰七十六就是这批“国家的孩子”中的一员。
11月22日,记者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展旦召嘎查见到了他,现年65岁的兰七十六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建设美丽的嘎查,扎根在这片深爱的土地上。
如今的兰七十六依然能想起3岁时的记忆,记得自己从上海来到当时的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育儿院。他记得自己不久后就和另外两名上海孤儿坐班车来到达拉特旗,4月微雨中,蒙古族养父母骑着马,如获至宝地将自己带回家中。“我的养父母都是质朴宽厚的蒙古族人,他们对我视如己出,节衣缩食供我吃饱穿暖,在那个艰苦年代,依然供我读书认字,让我成为了有文化的年轻人。”提起养父母,兰七十六心怀感恩,他也信守了“他养我小,我养他老”的承诺,为养父母养老送终。
兰七十六和杨宝宝畅谈往事
提起附近的十几名“上海孤儿”,兰七十六如数家珍,其中和他关系最好的是曾经同乘一辆班车的杨宝宝,身份认同感和几十年的朝夕相处,让他们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亲兄弟,两人曾一同前往上海市参观世博会,寻找记忆中的“根”,也会一起用鄂尔多斯方言戏言模仿,在“阿拉上海人”中,老哥俩笑成一团,这也是他们唯一会说的上海话。
杨宝宝刚来当地时营养不良,双腿无力站不起来,还患有肺结核,养母倾尽全力为他治疗,不仅到处寻医觅药,还每晚用手为他一直按摩。全家吃野菜杂粮,唯独给他吃一毛钱一个的白面饼子。“没有我妈(养母),我早就死了,我和兰七十六一样,都是草原的儿子。”提起这段往事,杨宝宝眼圈泛红,他表示,自己和兰七十六在草原母亲的哺育下茁壮成长,如今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四个民族一家亲
苗族、蒙古族、汉族、哈尼族,4个家庭成员4个民族,缤纷多彩的民族服饰,风情各异的民族风俗,在浪腾老人的家中汇成一段包容融合的民族团结佳话。
浪腾老人的多民族大家庭其乐融融
11月23日下午,记者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浪腾老人的家中,感受了这个多姿多彩的大家庭。68岁的浪腾老人是蒙古族,丈夫杨长军是苗族,来自湖北省宜昌市,二儿媳李春芬是哈尼族,来自云南省普洱市,大女婿刘荣是汉族。在这个家庭中,各民族民俗都被尊重,家中既过传统的中秋节、春节,也会体验苗族的火把节、哈尼族的十月年。每逢盛大节日和特殊日子,家人们都会围坐在一起,笑语晏晏,热闹非凡。
“我之前被老公描绘的蓝天白云大草原‘骗’到了这里,来了之后发现这里跟呼伦贝尔大草原有很大差距。不过跟对了人就不会后悔,慢慢也适应了这里,把这里当做第二故乡了。”来自云南省普洱市的二儿媳李春芬笑着告诉记者。远嫁异地的她穿着鲜艳的哈尼族服饰,依然保持了很多家乡的习惯,家中的院子内堆放着从黄山背回来的竹筒,平时用于捣蒜、擂辣椒等。
脱贫到扶贫 斯仁塔日娃一诺千金
曾因变故一夜返贫,来自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哈日根图嘎查的斯仁塔日娃老人诚实守信,在古稀之年慷慨奋进,再度致富后回馈乡里,用羊群、草料、农机和一颗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心,引领各民族贫困户稳步脱贫,让乡亲们在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11月24日上午,记者在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哈日根图嘎查见到了劳作归来的斯仁塔日娃老人。老人衣着简朴,身上满是草料和尘土,笑容绽放,84岁的他依然过着忙碌踏实的牧民生活,屋内众多的荣誉证书和奖章,无声地述说着老人诚实守信的感人故事。
佩戴着沉甸甸的奖章,斯仁塔日娃老人充满自豪
出生于1938年的斯仁塔日娃是一名老党员,靠着吃苦耐劳积累了殷实家业。201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让斯仁塔日娃失去了100多只羊和10多头牛,老两口一夜之间一无所有。
三年的时间内,以帮扶单位和乡亲们的帮助为起点,年过七旬的斯仁塔日娃和老伴两人起早贪黑,喂羊、放羊、接羔子,同时还发展了水浇地。2015年,斯仁塔日娃归还了好心人主动借予的所有牲畜,2016年7月1日,斯仁塔日娃揣着5000元现金,专程前往旗里,将扶贫金如数还给旗审计局,身边不少人称老人这个行为“有点傻”。
随后的日子里,斯仁塔日娃饮水思源,不忘困难之时收到的援助,倾力帮助身边未脱贫的困难户们,为因病致贫的牧民苏都周转了10只基础母羊,选50只膘肥体壮的母羊无偿借给贫困户。疫情防控期间,老人多次捐款,2021年,老人还先后给旗里阿日把苏木和城川镇各捐献100亩牧草,价值上万元……此外,牧民黄文祥因生意失败欠下上百万元债务,斯仁塔日娃找上嘎查党支部主动申请帮扶他,将自家的拖拉机、翻转犁等农机具免费提供给黄文祥使用,主动借钱2.7万元,利息一分钱不要,还借给黄文祥50只母羊发展养殖业。
从受助到助人,这位八旬老人用一颗金子般的心,践行着民族团结、守望相助的质朴大义,先后获评第六届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提名奖、2018年8月“内蒙古好人榜”诚实守信好人、第六届鄂尔多斯市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引领着广大农牧民精神上崇德向善,生活上致富奔小康。
银匠阿腾都西:为更多残疾人搭建就业平台
幼年因病致残,从小以轮椅为伴,来自草原的阿腾都西身残志坚,不仅成为一名传承民族手工艺的银匠大师,还搭建了残疾人就业、培训平台,让更多残疾人重拾信心,掌握赖以生存的手艺,踏上自信坚强的人生路。
残疾人工匠塞西雅拉图正在忙碌
11月22日下午,记者在位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阿腾都西银匠世家店内看到,银碗、银首饰等银器精美绝伦,凝聚了铸造、锤揲、錾刻、镂空等传统工艺。生产车间内,因脊髓损伤导致肢体一级残疾的塞西雅拉图正坐在轮椅上,对手中的银器精雕细琢。和塞西雅拉图一样,店中工匠甚至部分导购,都是肢体、听力、视力上存在缺陷的残疾人。
“扶残助残,情满人间,只要你手能动,只要你喜欢手工艺,我们免费培训,可居家生产,公司采购,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弱势群体不但有技能收入,还让他们生活得更加阳光自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阿腾都西银匠世家目前在职员工44人,其中包括17名少数民族,11名残疾人,公司免费为他们提供生活食宿保障,先后投入98万元改造残疾人无障碍设施,为贫困家庭及残疾人士等提供技术培训和就业平台,迄今已为100多名贫困残疾人提供了帮助,培训就业200多人。
这也是内蒙古阿腾都西银匠世家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阿腾都西的名字是蒙古语,意为工匠的珍宝——金砧子。阿腾都西5岁时因病致残,双腿不能行走,终身以轮椅为伴,却凭借一腔热爱,投身民族手工艺行业,成为一位银匠大师,先后获得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自治区草原英才、自治区自强模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身为残疾人的他深刻理解残疾人的痛苦和希冀,一直用传授技艺、搭建就业平台的方式,帮许许多多的残疾人摆脱苦痛,自食其力,更有尊严地活在人世间。(
孙权给刘备提供了暂居之地,诸葛亮为孙权设计了火攻之计,孙刘联军,使曹操80万大军“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一把火使孙权消除了曹操的威胁又使刘备开辟了在蜀地的霸业,最终烧出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一碗阳春面的故事?
大年夜,开在北海道的一家夫妻面馆,正要打烊的时候迎来母子三人,三个人却只要了一碗阳春面老板夫妇没有歧视他们,而是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且对他们非常尊重。
第二年大年夜,他们又来了。
从他们的谈话中老板夫妇得知,原来母亲之所以拼命工作节衣缩食,是为攒钱还清丈夫生前欠下的巨额债务。
此后,每年除夕老板夫妇都会专门留下那张幸福的桌子等待他们到来,但是直到十四年后,这家人才再次来到北海道。
那位母亲的长子告诉老板,是这碗面在精神上支持他们一直生活下来,后来他们还清债务,并且挺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
扩展资料《一碗阳春面》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感悟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文章主题的重要性。
梳理情节线索,展示情节作用。
感受小说所体现的人间温情,领会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帮助,不轻易向命运屈服的生活哲理。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四次吃阳春面的情节入手,通过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的分析,品味小说中的精彩细节。
难点:理解小说的主旨。
醉生梦死的意思是什么?
【发音】zuìshēngmèngsǐ【释义】生:活着。
像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出处】宋·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示例】一切有志者都不应该~、浑浑噩噩地虚度年华。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人的处世态度【近义词】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反义词】兢兢业业、节衣缩食、粗茶淡饭【歇后语】坟地里睡个酒鬼;酒缸边搭床铺【其他】传说中有一种酒,叫做“醉生梦死”,喝了以后可以忘记一切;据说它产在边疆秘土,藏于深宫大内,若无极大的机缘,是难晤一面的
如何理解勤俭持家这个成语?
解释:以勤劳节约的精神操持家务。
出处:巴金《谈<秋>》:“钱不够花,也不想勤俭持家,却仍然置身在亲戚中间充硬汉。
” 示例:~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用于生活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
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
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
”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
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
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
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
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
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
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
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
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