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报国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以身报国的意思以身报国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以身报国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以身报国
拼音: yǐ shēng bào guó
频率: 一般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偏正式
解释: 忠于自己的国家而献出生命。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为国捐躯。
典故出处: 《魏书·辛雄传》:“卿等各位纳言,当以身报国。"
成语示例:
英文翻译: 

以身报国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屈原以死报国概括?

屈原以死报国这个故事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屈原宁死不屈,不折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应该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生而为人一定要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所以最大的启示就是要争取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以死报国故事?

屈原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一、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身报国的意思?

把身体献给国家。

指宁愿为国家的 安危奉献自己的生命。

岳飞祭师的故事概括50字

岳飞祭师的故事概括:

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岳飞20岁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抚使,但不久因父丧回乡,两年后,再投河东路平定军。1126年,金军攻汴京,朝廷风雨飘摇,钦宗弟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义勇民兵,岳飞投其帐下,因率百骑斩杀金军几千有功,被升为秉义郎。

1142年1月,岳飞被以“莫须有”(即或许有)罪赐死,岳飞手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将毒酒一饮而尽,时年39岁。

《说岳全传》,全称《新增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它是一部以岳飞抗金故事为题材、带有某种历史演义色彩的英雄传奇小说。本书所写的忠奸斗争是在南宋立国未稳、金兵大举进兵中原的特殊历史背景之下展开的。

岳飞不是这样的,他拜祭完就将贡品埋在周同的坟墓边上,还会将酒撒在周同的坟头,然后才会伤心的离去,岳飞时不时的将自己的衣服拿去卖,这自然是会被他的母亲发觉的,毕竟他们家可不是什么大户人家,衣服可不是跟大户人家一般那么多,少个几件根本不会有人知道,岳飞家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家,所以少几件衣服他母亲肯定就会发觉,岳飞的母亲当时就非常的奇怪岳飞的衣服为什么会少,所以她就问岳飞是怎么回事,岳飞听到母亲的询问之后也不说话就这样低着头,母亲当时是拿他没有办法啊,但是他的父亲却没有放过他,他父亲当时就拿出鞭子开始抽打岳飞了,但是岳飞被打还是默不作声,他父亲当时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岳飞祭师

北宋末年的大英雄岳飞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根本无钱读书。但他非常好学,常在当地私塾的窗外偷听先生讲课,老师还教他射箭绝技,左右开弓,百发百中。岳飞不负师教,勤学苦练,终于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后来他之所以率军收复失地,屡建奇功,成为令金兵闻风丧胆的一代英豪,与老师的教导有着莫大关系。

周侗去世后,岳飞披麻衣,驾灵车,执孝子礼,以父礼安葬他。在朔望(初一、十五)之日,无论他是在外行军打仗,还是驻扎营中,都要祭拜自己的恩师,每次痛哭之后,也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重的“神臂弓”,射出三枝箭纪念恩师。

岳飞说:“老师教我立身处世精忠报国的道理,还把他一生摸索的箭法和武艺都传授给我,师恩是我一生都不能忘怀的。”古人云:“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人之所以敬师,一是为不忘恩,二是为了将老师教授的本事用于做利国利民之事,只要能成为社会栋梁,便是对师门最好的回报。

北宋抗金英雄岳飞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无力供他读书。但喜爱读书的岳飞就到一家私塾窗下听老师讲课,私塾老师周侗为岳飞感动,免费让他进来上学。后岳飞成为著名将领,念念不忘老师。老师去世后,岳飞披麻衣,驾灵车,执孝子礼,以父礼安葬他。在外行军打仗,还不忘祭拜自己的恩师。

岳飞为报师傅的教导,在师傅死后墓旁搭草庐为师傅守灵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被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岳飞作为我们民族的英雄,他留下的故事是非常的多的,他抵御金人为宋朝立下的功劳那是及其的大的,只是他最终危害到统治者的利益了,所以他的下场大家也知道,一代民族英雄就被害于风波亭,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

岳飞在年少的时候就开始拜师学艺,当时他有一个老师名为周同,岳飞是非常的敬重自己这个老师的,周同在教授岳飞的时候是毫无保留的,自己会的全部都教给岳飞了。

后来周同离世了,岳飞是异常的伤心,每逢初一十五岳飞都会来到师傅的坟前拜祭,当时岳飞还是一个少年,他为了有钱买贡品拜祭周同,所以就经常偷偷地把自己的衣服拿去卖,买着贡品岳飞就去到周同的坟前开始拜祭了,岳飞拜祭那是非常的诚心的,跟别人也不一样,他会先将祭品摆好,然后就会跪下哭泣,哭完之后就会拿出周同留给他的弓,然后就会在弓上搭上箭朝着天空射上三箭射好之后就继续跪下哭泣,岳飞每次都是如此这般拜祭的,一次都不曾改变。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而且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代表词作《满江红·写怀》,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

岳飞的业绩不可磨灭,他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岳飞自幼天资聪颖,对自己的人生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虽家境贫寒,但也止不住他对学习知识的强烈渴望,在白天田耕辛勤劳作之余,晚上点不起蜡烛的情况下,岳飞经常靠燃烧枯枝败叶发出的火光,看书识字,以至通宵不寐。

岳飞十几岁时,拜师周同学习射箭。 经过苦心练习,岳飞就能够左右开弓,百发百中。后来周同病死,岳飞悲痛不已。

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都要到周同坟前吊唁。由于经济拮据,岳飞经常典卖自己的衣服,在坟前酹酒埋肉。父亲岳和发现儿子的衣着突然一件件去向不明,便追问岳飞,甚至笞挞他,而岳飞却既不埋怨父亲,也不说实情。

后经岳和暗地里跟踪,方才发现了儿子的秘密,转而称赞岳飞 “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少年的岳飞念念不忘恩师的教育,也造就了日后他精忠报国的赤胆忠心。

宣和四年(1022),岳飞应募出征,母亲在他背上用衣针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10 年后,岳飞已经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元帅了。他在《满江红》一词里写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抒发了他不慕功名,不图利禄,以身报国,只争朝夕的精神。

许身报国什么意思?

为国许身即为国家的利益安危随时和已献出身家性命的意思。这是一种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后来取得的辉煌的建设成就中,不知有多少先辈先烈为了国家的利益和安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以身许国,是我们后辈小子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许身报国同舍身报国,就是不顾自己的身体,报效国家,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这是一种最高境界的爱国精神。

抗战时期舍身报国的很多,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王二小引敌人进埋伏圈等都是舍身报国的表现。我们现代青年也要学习这种爱国精神。

许身报国就是为了报答国家即使献出生命,也再所不惜的意思。在中国历史和现代中国,都有许多许生报国的人物,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不顾自己的生死赴汤蹈火,也再所不惜。甲午海战,邓世昌在战舰受伤的情况下,驾舰猛撞敌舰,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这就是许身报国的典型。

许诺自己的身心为国家竭诚效力,精忠报国。

这种情况一般说是一种军人或者是为了社会主义而做出贡献的,那一些人将自己全身心的付出与祖国的建设事业当中,为了我们的爱国行为,儿子共献出自己一点小小的力量,始终都呈现出一种报国的情怀。

投身爱国事业,将个人利益置身事外

钱学森介绍他的事迹?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人民科学家。1911年,他出生于上海,这象征着我们中国的航空、火箭、导弹事业将得到改善。毛泽东曾对钱学森说过一句话:“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35年,钱学森留学于美国,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博士学位。他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

一听到中国成立了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1950年9月,美国移民局发给了钱学森一个通知:不准回国!他被退掉机票。美国海关硬说他是间谍,他们把他关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看守人员隔十分钟就来开一次灯。半个月后,他的体重就下降了十几斤。

后来,经过美国人的帮助,美国移民局把他释放出来了,但并没有停止对他的迫害。他的行为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

经过五年的迫害与挫折,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他望着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的,我现在终于回来了!”

钱学森的事迹

(世界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汉族,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空气动力学家、系统科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 。

1934年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

1935年由第七届庚子赔款公费赴美进修;

1936年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西奥多·冯·卡门;

1939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之后留下任教;

1945年被派赴德调查纳粹德国火箭科技;

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以朝鲜战争空战中被俘的多名美军飞行员交换回中国;

1956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1957年出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同年补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8年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并出任首届主任,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4年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

1986年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1986年至1998年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钱学森从少年时代起,就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后到美国留学,研究空气动力学,与老师一起提出了“卡门-钱公式”,并创立了工程控制论。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要求回国参与建设,受到阻挠和迫害5年后终于回到祖国,他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技术领导职务,做出了杰出贡献。他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两弹一星"奖章。他被誉为人民科学家。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系任教时,钱学森为培养祖国的国防科技人才而悉心授教。20世纪的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计算尺是力学系的同学上课时应该人手一把的工具,但因为价格比较贵,许多同学买不起。钱学森拿出他获得中科院科学奖金一等奖的一万多元钱,让学校教务人员给每位学生配一把计算尺。

关于钱学森的30个故事

他是杰出科学家,美国人称他“一个人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他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坚信“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也能搞”;他是科学家群体中以身报国的代表——钱学森。

在钱学森109周年诞辰将近之际,我们摘选了和他有关的30个故事。这些细小或重大,欢欣或沉痛的人生切面,令我们更加敬爱这位前辈。

今夜,一起怀念钱学森先生。

01

钱学森曾说:“我的父亲是我第一个老师。”父亲钱均夫在花钱给钱学森买书上毫不吝啬,并坚持为儿子挑选图书、画报。钱学森行将离开祖国前往美国求学时,父亲送给他的礼物是一大箱“中华文化丛书”。

满周岁的钱学森和父亲钱均夫

02

钱学森3岁时,因为父亲工作调动,举家从杭州迁居北京。当时钱家的四合院附近住着许多穷困人家。母亲乐善好施,力所能及地帮助这些邻居。钱学森说:“我的母亲是个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引导孩子行善事的母亲。”

03

念小学时,钱学森叠的纸飞机比同学们的飞得又稳又远。钱学森的同学张维回忆:“钱学森叠飞机叠得非常精细,让机身严格对称,折痕又光又平。从这里就能看出,尽管年纪还小,要做什么事的时候,他已经习惯于周密思索,用科学办法达成目的。”

04

钱学森曾亲笔写下一份珍贵文件,回忆一生中给予他深刻影响的人,总共17位。除了父母和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5位外,其余12人都是钱学森的老师。

05

钱学森1923年到192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念书。当时的校长林砺儒实施了一套提高学生智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钱学森回忆,他和同学们临考前不开夜车,不死读书,只求真正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1926年在北京师大附中念书的钱学森

06

钱学森报考大学前夕,他的中学数学老师认为他数学好,应报考数学系;国文老师认为他文章写得好,应报考中文系;美术老师则认为钱学森在艺术上有天赋,建议他学画画。此时,钱学森做出选择:学铁道工程,学造火车头。1929年,钱学森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工程机械学院。

07

1930年暑假,钱学森因为染上伤寒,不得不选择休学一年,在杭州养病。这一年,父亲聘请了一位画家,教钱学森画国画。钱学森很快掌握了国画技巧。后来,在大学临近毕业时,钱学森所在的1934级级徽以及校友通讯录封面,都是他设计的。

08

除了作画,钱学森还以音乐为友。他在大学同学动员下加入铜管乐队,当时钱学森每天要花半小时练习圆号。他在班上成绩名列前茅,有一次得到一笔奖学金,他第一反应是到上海南京路买一张《音乐会圆舞曲》唱片。

钱学森(前左一)在交大铜管乐队合影

09

1933年6月的一次水利学考试后,任课老师金悫(què)教授宣布钱学森拿了满分。钱学森拿到试卷后,发现了自己的一处笔误被教授疏漏了。他毫不犹豫地举手说:“报告老师,我不是满分!”金教授看了试卷点了点头,把试卷改成96分,但他说:“钱学森同学实事求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学习态度,在我心目中是满分。”

改为96分的试卷

10

钱学森非常尊敬教工程热力学的陈世英教授。陈世英有一次把钱学森应该得100分的热力学考卷,批了99分。他对钱学森说,之所以这样打分,是因为钱学森成绩一直非常优异,为了防止他自满,没给100分。钱学森明白原委后,非常感谢老师。

11

1932年 “一·二八”事变中,日军飞机对上海狂轰滥炸。目睹着天空中肆虐的日军飞机,钱学森做出人生的第二次选择:改学航空工程,学造飞机。他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航空方面的书,还发表了多篇关于航空的文章。钱学森最终考取了清华大学庚款留美公费生,专业是航空工程。

12

1935年8月,钱学森从上海乘船赴美国留学。在麻省理工学院,钱学森学习上如鱼得水。但是他不能容忍美国同学瞧不起中国人的态度。他对同学说:“中国现在是比你们美国落后,但作为个人,你们谁敢和我比试?”期末考试时,有位教授出了一些难题,大部分同学做不出来,认为老师故意刁难学生。谁知他们来到教授办公室门前,看到门上贴着钱学森的试卷,卷面工工整整,试卷右上角有老师批阅的分数,一个大大的A后面还跟着三个+。本想闹事的学生看着这份试卷,目瞪口呆,从此对钱学森刮目相看。

1935年8月,钱学森从上海乘船赴美国留学。

13

1936年,钱学森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在学习过程中,他发现当时航空工程的工作依据基本上是经验,很少有理论指导。他想,如果能掌握航空理论,并以此来指导航空工程,一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钱学森做出了人生的第三次选择:从做一名航空工程师,转为研究航空理论。他向加州理工学院提出入学申请,并成为世界著名力学家冯·卡门教授的博士生。

14

钱学森跟冯·卡门之间,曾因为对一个科学问题的见解不同而争论。有一次,师生之间因为对钱学森的一篇文章观点不一争辩起来。冯·卡门一气之下把文章扔到地上,两人不欢而散。第二天,冯·卡门在办公室见到钱学森时,给他鞠了一躬,并对钱学森说:“我昨天一夜未睡,想了想,你是对的。”

15

1941年,钱学森在美国《航空科学学报》发表科研成果《柱壳轴压屈曲》一文,攻克了困扰航空界多年的难题。这篇文章仅有寥寥10页,极为简明,而钱学森在研究过程中仅编有页码的推导演算手稿就达800多页,其中有些计算数字精确到了小数点后8位。论文完成后,钱学森把手稿存放到纸袋里,并在纸袋外面写下了“Final”(定稿)字样。但他立刻想到,科学家对真理的探索永无止境。于是,他又写上“Nothing is final”(永无止境)。

钱学森存放论文最后一稿的纸袋

16

钱学森与妻子蒋英,自幼相识,两家是世交。1947年回国探亲时,钱学森已经36岁。此时,蒋英已成为签约歌手。他追求蒋英,没有甜言蜜语,也不懂送花,只是常常到蒋英家做客。钱学森对蒋英说:“你跟我去美国吧!”蒋英问为什么,钱学森反反复复老是那一句话:“现在就走,跟我去美国。”没说几次,蒋英就“投降”了。

与钱学森结婚前夕的蒋英

17

1947年,对于钱学森来说,是双喜临门的一年:他晋升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正教授,终身教授;这一年,他和蒋英结婚了。

18

1950年9月,钱学森遭到美国司法部的无理拘禁,随后被关押在洛杉矶以南特米诺岛的移民局拘留所。15天的非人折磨,使钱学森瘦了15公斤,还暂时失去了语言能力。

19

1954年,钱学森在被美国政府软禁期间写成的专著《工程控制论》出版后在科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科学美国人》杂志希望作专题报道,并将钱学森的名字列入美国科学团体。这个想法被钱学森回信拒绝,信中写明了一句话:“我是一名中国科学家。”

20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来到洛杉矶港口,等待登上回国的邮轮。码头上挤满记者,记者追问钱学森是否还打算回美国。钱学森回答说:“我不会再回来,我没有理由再回来,这是我想了很长时间的决定。今后我打算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1955年钱学森一家启程回国时,在邮轮甲板上合影。

21

1955年10月28日,钱学森一家抵达北京。第二天清早,钱学森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去了他在美国日夜想念的天安门。站在天安门广场,面对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钱学森感慨道:“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

22

回国后,钱学森被安排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筹备建立力学研究所。一次,陈赓大将问钱学森:“钱先生,中国人自己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

23

钱学森并没有料到,国家会把研制导弹、火箭的任务交给他,让他来做技术方面的负责人。国家的需要,使钱学森做出人生的第四次选择:从学术理论研究转向大型科研工程建设。

24

1960年,中国的导弹事业才刚刚起步。苏联以为没有他们的帮助,中国人根本就搞不出导弹来。钱学森不信邪,带领大家继续自力更生。那段时间,他一心扑在导弹事业上,三天两头要出差。他在酒泉基地一待就是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个月。而他的行踪严格保密,连妻子蒋英都不知道,一度非常担心“失踪”的他。

25

钱学森一生中多次捐赠稿费、讲课费和奖金,最大的一笔为100万元。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系任教时,钱学森为培养祖国的国防科技人才而悉心授教。20世纪的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计算尺是力学系的同学上课时应该人手一把的工具,但因为价格比较贵,许多同学买不起。钱学森拿出他获得中科院科学奖金一等奖的一万多元钱,让学校教务人员给每位学生配一把计算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用钱学森捐资为学生购买的计算尺

26

回国以后的几十年里,不论是工作,还是休闲,钱学森经常穿着一身简朴的蓝色卡其上装和军便裤,而从美国带回来的西装则送给了身边的工作人员。直到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受组织委派赴外访问,才临时定做了一身中山装。

27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一位新战士,曾因一件“小事”受到钱学森的表扬。1966年“两弹结合”试验前,这位战士在进行弹体内外观察时,发现弹体内部24号插头第5接点里有一根大约5毫米长的小白毛,担心因此造成通电接触不良,他用镊子夹,细铁丝挑,都未能取出小白毛,最后用一根猪鬃才把它挑出来。钱学森知道后,极为赞赏,小心翼翼地把这根小白毛包好,带回北京作为作风严谨的典型案例,教育全体航天科技人员。

28

1982年,从国防科研领导岗位退下来的钱学森已经71岁了。他又做出了人生的第五次选择:再次回到学术理论研究当中。他非常看重自己晚年的科研成果,对堂妹钱学敏说:“我这些年来和你们一起研究和探讨的这些问题与设想,才是我回国以后开创性的、全新的观点和理念。它的社会意义和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可能要远远超过我对中国‘两弹一星’的贡献。”

29

儿子钱永刚曾经被老师叫去训话,要求把4个4分都提高到5分。经过半学期努力,钱永刚最后4分消灭了,都是5分。结果钱学森说,我看有两个4分也很好。钱永刚说,父亲的意思是“满分不是最佳的选择”。

30

无论是在从事导弹航天期间,还是从国防科研一线领导岗位退下来以后,为了及时跟踪世界科技和时政前沿,钱学森特地拿出工资、补贴及稿费等的一部分,设立自己的专项购书基金,用于购买各种最新出版的书籍,订阅各种不同领域的杂志。直到2009年10月31日去世前两天,钱学森仍然在读书看报。

在30个故事中,蕴藏着钱学森关于人生的五次重要选择。这五次选择,都是钱学森将炽热的爱国情怀融入学习和工作后作出的决定。

卿以身报国,吾以身许卿?

你以身报国,我以身相许

以天下为己任的教育故事?

1、屈原的强国梦

战国时代,秦齐楚燕韩赵魏秦,连年伐战。 那时的屈原,正当青年,为楚环王的左徒官。

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

首先就是奖励农耕和征战,这是国家最基本的两个方面。屈原看出了只有提高了生产力和士兵的积极性,楚国才能迅速强大;在任用人才方面,屈原“尚才”、“尚贤”、“尚能”,只有国家的政治集团的组成是强大精干的,那么楚国国政就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在体察民情方面,屈原认为国君应该设置一个方式专门用来听取民众的声音,贴近民生。其实还有朝中朋党的问题,屈原也做了相应的改革规定。

2、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是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是武帝卫皇后的姐姐少儿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卫青是抗击匈奴的名将。汉朝的大将军。元朔六年(前123),年仅18岁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征。他率领800骑兵长途奔袭,斩获匈奴2000余人,战功冠于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与匈奴军的战斗中,霍去病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共斩俘匈奴10万余人。汉武帝很喜欢这个名将,曾下令给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却拒绝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

元狩六年(前117),年仅24岁的霍去病猝然去世。武帝十分痛惜,在自己将来的陵墓茂陵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状如祁连山的坟墓,用以表彰他抗击匈奴的卓著功绩。

3、郭子仪和李光弼团结为国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时的大将。当时,两人因为平时的一些误会,感情很不好。平时即使同桌吃饭,互相都懒得瞧上一眼,更别提说话了。后来安禄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仪做朔方(今宁夏一带)节度使,李光弼成为他的部下。当时的节度使大致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兼行政长官,权力极大。

李光弼这时有些担心,怕郭子仪公报私仇,借故杀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仪反向皇帝极力举荐他,结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同时,郭子仪还将自己部下的一万精兵分给了他,让他带兵东征。

郭子仪此举,让李光弼产生了更大的误会,心想郭子仪这次一定不会放过他了。于是他横下一条心来,找到郭子仪说:“今后不管怎么处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图不连累妻小。”

郭子仪听后,很是诧异,忙离开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热泪说:“国家危急,我们应该同心协力,不能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了。”李光弼见郭子仪心胸如此坦荡,便带队请战。此后,将帅一心,在平判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文天祥

(1236—1283),男,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民族英雄。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

文天祥被押解到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有关诗句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____林则徐

4.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做鬼魂.____陆游<书愤>

5.国耻未雪,何由成名?____李白<独漉篇>

6.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____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7.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____陆游<夜泊水村>

8.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_____杜甫

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1.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1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1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14.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1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16.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

17.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18.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19.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0.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 周恩来

以身报国其他应用

组词

以组词身组词报组词国组词

笔顺笔画

以笔顺笔画身笔顺笔画报笔顺笔画国笔顺笔画

近义词

以近义词身近义词报近义词国近义词

反义词

以反义词身反义词报反义词国反义词

以身报国成语接龙

正接

国安民泰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国步艰危国步多艰国步方蹇国步艰难国仇家恨国而忘家国尔忘家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国耳忘家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国富兵强国富民安国富民丰国富民强国恨家仇国将不国国家多故国家大计国家栋梁国家多难国家大事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计民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困民穷国利民福国难当头国脉民命国破家亡国人皆曰可杀国事多艰国是日非国事蜩螗国色天香国色天姿国士无双国泰民安国无二君国无宁日国无宁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国之存亡,匹夫有责国之干城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国贼禄鬼国之四维国中之国

反接

不知所以忘乎所以忘其所以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以身报国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爱富嫌贫不败之地拔萃出类百年归寿不祧之祖不知大体尘埃落定晨参暮省触景生怀吃惊受怕乘鸾跨凤重熙累绩诚心敬意畅行无阻餐霞吸露池鱼之殃德薄任重洞见底蕴丁宁周至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敦世厉俗抵足而卧二缶钟惑恩威并重耳闻目见反经合义焚枯食淡飞流短长风清月明匪石之心非昔是今防芽遏萌各得其所咕咕哝哝国将不国割襟之盟龟龙麟凤沽名干誉归真返璞合而为一狐凭鼠伏恨铁不成钢鹄形菜色精兵猛将教导有方积金累玉寄迹山林旧瓶新酒娇生惯养急先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苦绷苦拽克敌制胜铿金霏玉开科取士乐此不疲绿肥红瘦邋邋遢遢龙生龙,凤生凤鸾停鹄峙名不副实芒刺在躬迷离马虎眉清目秀貌似强大谋事在人命中注定牛头不对马面男尊女卑棚扒吊拷飘风骤雨秋波盈盈岂有是理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人迹罕至人来人往死对头神短气浮三分鼎足三街六市士可杀不可辱识时达变三三两两桑田沧海死心塌地伤言扎语隋珠和玉天宝当年托凤攀龙谈今论古屯粮积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推贤任人天下为家偷营劫寨危急存亡雾散云披微显阐幽吴越同舟雪鬓霜鬟循墙而走嘻嘻哈哈胸中甲兵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一成一旅怨入骨髓冶容诲淫一日三月优柔无断一手独拍,虽疾无声移山竭海烟蓑雨笠引首以望衣香髻影贻笑万世佣中佼佼语重情深罪不胜诛坐吃山空知过能改折节礼士赞口不绝众口交赞征名责实贼心不死知足不殆朱紫难别追踪问迹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yaosibuhuo35836.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