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于始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慎终于始的意思慎终于始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慎终于始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慎终于始
拼音: shèn zhōng yú shǐ
频率: 一般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紧缩式
解释: 慎:谨慎。指结束时要做到慎重,一开始就要小心谨慎。

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典故出处: 《尚书·太甲下》:“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
成语示例: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6回:“守节事难,与其有始无终,不若~。"
英文翻译: 

慎终于始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百尺千头这句诗是什么?

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

意思是事情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

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语出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4、原文

百尺竿头: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典故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叫景岑(cén),号招贤大师,人们称他“长沙和尚”,他经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起来,向他提了几个问题,大师慢慢地作答起来。

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到:

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意为“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千里之行故事

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题要在它未发生以前。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合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形容一直在的成语?

生生不息、川流不息、源源不断、源远流长、赓续传承、薪火相传、承前启后、古往今来、继往开来、与生俱来、亘古以来、亘古未变、前世今生、生生世世、三生三世、生死与共、患难与共、同甘共苦、世世代代、来来往往、无时无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千古流芳、永垂不朽、不离不弃、一直以来

1、始终不懈[shǐ zhōng bù xiè]:自始自终一直不松懈。

造句:他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始终不懈地奋斗的一生。

2、始终不渝[shǐ zhōng bù yú]:渝:改变,违背。自始自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造句: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对理想的追求都将始终不渝。

3、始终不易[shǐ zhōng bù yì]:易:改变,违背。自始自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造句:他对她的爱始终不易。

4、终始不渝[zhōng shǐ bù yú]:自始至终,一直不变。

造句:仁义之道,守之而不失;俭约之志,终始不渝。

5、终始如一[zhōng shǐ rú yī]:终:结束;始:开始。自始自终一个样子。自始至终,一直不变。

造句:美誉嘉声,流于士友;言行相符,终始如一。

形容一直在的成语,例如:

无所不在 [ wú suǒ bù zài ] 

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矛盾的斗争~。

形影不离 [ xíng yǐng bù lí ] 

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

寸步不离 [ cùn bù bù lí ] 

寸步:形容距离很近。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离开。现在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

跬步不离 [ kuǐ bù bù lí ] 

跬步:半步,极短的距离。半步也不离开。形容关系亲密

形容一直在的成语?

答:白头偕老。

发音:bái tóu xié lǎo

释义:

白头:头发白;偕:共同。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出处:

明·陆采《怀香记·奉诏班师》:“孩儿;我与你母亲白头偕老;富贵双全。”

例句:

我想和你白头偕老,为你织毛衣。

近义:

执手天涯白头到老白头相守百年之好

反义:

分道扬镳

形容一直在的成语:

始终如一、亘古通今、如影随形、不离不弃、形影不离、风雨同舟、风雨同行、生死相依、白发相守、白发偕老、白头到老、白头相并、

1.. 形影不离

[释义] 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2. 如影随形

[释义] 好像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 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3. 如胶似漆

[释义] 像胶和漆那样黏结。 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

1、始终如一

【拼音】: shǐ zhōng rú yī

【解释】: 始:开始;终:结束。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出处】: 《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

2、一如既往

【拼音】: yī rú jì wǎng

【解释】: 一:完全;既往:从前,已往。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象从前一样。

【出处】: 苏叔阳《第二次握手》:“清末以来,到海外求学的中国人何止千百,在学业上有成就的也大有人在,可是,中国又穷又弱的现状一如既往,丝毫无所改变。”

3、自始至终

【拼音】: zì shǐ zhì zhōng

【解释】: 从开始到末了。表示一贯到底。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十:“先皇帝与汴军校战,自始至终,马数才万。今有铁马三万五千,不能使九州混一,是吾养卒练士将帅之不至也。”

形容一直在的成语:亘古亘今 gèn gǔ gèn jīn

成语解释:亘:横贯。指贯串古今,从古到今

成语出处: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若解向里寻求,见得自己心体,即无时不是此道,亘古亘今,无终无始。”

成语造句:明 -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若解向里寻求,见得自己心体,即无时不是此道,亘古亘今,无终无始。”

成语使用:联合式;作分句;指从古到今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近义词:古往今来

形容一直在说的四字词语

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津津乐道、唠唠叨叨、娓娓而谈、滔滔不绝、夸夸其谈、侃侃而谈、大张其词、尺水丈波

滔滔不绝基本信息

【释 义】滔滔:形容流水不断。

绝:断。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的样子。

形容口才很好,说话连续不断。【 出 处】后唐·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 词 性 】中性词。

【近义词】源源不断

【反义词】张口结舌、哑口无言

【歇后语】水库开了闸——滔滔不绝

【 英 译】spout eloquent speeches

【示例]叶紫《山村一夜》:“两线珍珠一般大的眼泪,便滔滔不绝地滚出来了!” “斡离不得汪豹献了李刘隘口,无人阻当,滔滔不绝,把十万大兵尽数渡了黄河。”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回。 想不到少言寡语的青年司机,说起他的老赵叔来,竟这般滔滔不绝。

滔滔不绝”也相当于“滔滔不竭”。这个成语出自五代后唐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唐玄宗——李隆基有个宰相叫张九龄,因善于言谈而出名。他见唐玄宗疏于朝政,就多次进言劝谏。

张九龄主张任人唯贤,广揽人才,并设置了选拔人才的专门机构。每当他与宾客们谈论起经书时,总是滔滔不竭。

后来由于得罪权贵李林甫,张九龄被罢免了宰相职务。

喋喋不休(汉语成语)成语资料拼音: dié dié bù xiū英语:Chatter without stop解释: 喋喋:形容说话的声音。

唠唠叨叨,说个没完。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示例: 廖二嫂还满腹闷气,~。

(沙汀《呼嚎》)近义词: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津津乐道、唠唠叨叨、娓娓而谈反义词:默不作声、守口如瓶、默默无言歇后语: 酒桌上的盘子灯 谜: 白云无尽时成语出处《汉书·张释之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成语故事西汉时期,汉文帝派一位公主给匈奴王稽粥做王后,确保边境安宁,让宦官中行护送公主前去,中行到后就投降匈奴,为匈奴出谋划策。汉朝的使臣去讥笑匈奴人一家住一个帐篷,中行回敬他们只会衣冠楚楚喋喋不休地说个没完。

口若悬河口若悬河,亦作“ 口如悬河 ”。亦作“ 口似悬河 ”。

言谈有若滔滔流水,源源不绝于口,形容口才敏捷,善于辩解。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太尉 云:‘ 郭子玄 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假使 苏秦 、张仪 、陆贾 、郦生 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金瓶梅词话》第三三回:“﹝ 韩道国 ﹞但遇着人,或坐或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读音口若悬河:kǒu ruò xuán hé口若悬河成语配拼音解释若:如,像;悬河:瀑布、倾泻的激流。

讲话像瀑布倾泻,滔滔不绝。形容能说会辩,口才很好,口齿伶俐。

英语注解: speak with a flow of eloquence have a glib tongue talk glibly be nimble of speech be eloquent 例句: Many people admired him for being very eloquent,but his father-in-law despised him for that.

很多人羡慕他的口若悬河,但他的丈人却为此瞧不起他.形容口才好,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晋书·郭象传》:“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中性词。

造 句 他说起话来口若悬河,妙语连珠。

近义词能言善辩、滔滔不绝、夸夸其谈、侃侃而谈、大张其词、尺水丈波、妙语连珠反义词沉默寡言、哑口无言、噤若寒蝉、闭口无言、笨嘴拙舌、默默不语

相关故事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

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

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中做了黄门侍郎。

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像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

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

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口齿伶俐,说话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亘古不灭,亘古亘今,古往今来,亘古通今,古已有之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而?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意思是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并分为81章。

一、

如果一个人不能顺应事物规律去发展,那么他所付出的努力很难创造价值。

白岩松老师说过一句话,叫:“最糟糕的人生,就是没有智慧,但是勤奋的人”,蔡志忠老师也说过:“对于人生来说,努力是没有用的”。

因为很多人对“努力”有一种误解,觉得只要勤奋,就能得到好的结果,努力本身并不是错误的姿态,但是如果你的努力只是主观意识带来的行为,而违背了客观规律,这样的方式必然不会带来好的结果。

所以懂得抬头看路,比只顾低头拉车更重要,否则最后很难到达终点,一个人在错误的情况下越努力反而越离谱。

《道德经》有一句话,叫:“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意思就是说:圣人能够辅助万物按其自身规律发展变化,而不是主观妄为。

事物的背后都有其本质的规律,真正的智者能够以自身适应规律去做事,而不是以主观抗拒规律以显示自己的能耐。

有一句话叫“至人无功,圣人无名”,真正有智慧的人建立功劳之后也像没有建立功劳一样,就是因为他所做的事情都是顺应规则而存在,一切看上去好像没有做出什么努力一样,但是他的行为本身就已经符合自然规律的选择。

所以能够造就常人所未曾塑造的功绩,但是也不会显现出比常人更有优势的作为。

为什么在生活中有一些人很聪明,但是活得越来越糟糕,就是因为他的聪明没有符合规矩而存在,所以主观上的努力不仅改变不了问题,反而让人生更加糟糕。而有的人看似愚笨,好像没什么努力一样,但是他的人生过程却非常顺畅。

在《列子》中有这样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公仪伯,因为力气大而闻名四方,在诸侯之中名声广为流传。

诸侯之中有一个人叫堂谿公,他和公仪伯是朋友,就把公仪伯推荐给了周宣王。

周宣王此时一直想要招揽贤才,听说公仪伯力气大,就花重金把公仪伯请过来。

但是公仪伯来了之后,周宣王看到了特别纳闷,因为公仪伯是一个驼背,而且走路颤颤巍巍的人,看上去像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

周宣王这个时候心里就开始打鼓,但是来都来了,还是陪他聊聊吧,于是就问公仪伯说:“你的力气怎么样。”

公仪伯这个时候就说:“我的力气很大,能够折断春螽的大腿,能够刺破秋蝉的翅膀。”

周宣王一听更加疑惑了,因为“春螽”是一种小的昆虫,体型大概类似于螳螂,一个只能折断昆虫大腿,刺破秋蝉翅膀的人怎么称得上力气大呢?

于是周宣王便对他说:“我的力气能撕裂犀牛的皮革,拖住九头牛的尾巴,我还觉得它们太轻了,你只能折断昆虫的大腿,刺破秋蝉的翅膀,为什么还能因为力气大而闻名天下呢?”

公仪伯这个时候就叹了一口气说:“大王这个问题问的好,你听我细细道来,我有一个老师叫商丘子,他的力气很大,但是他的父母弟兄妻子一概不知,因为他从来没有用过他的力量。

这个老师就对我说:‘一个人要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事物,观察别人没有察觉到的地方,得到别人得不到的东西,修习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所以练习眼力的人先去观察车上的柴草,练习听力的人先去聆听撞钟的声响,内心容易了,外部世界就不难了’。”

二、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商丘子是一个力气很大的人,但是他的父母兄弟妻子却不知道这件事情,因为他从来没有用过自己的力量。

力量所带来的是强者的姿态,一个人从来没有用过力气,说明他从来没有以强者姿态自居,所有的取胜都是以顺其自然,看似柔弱的态度来达到目的。

就像《道德经》中说“善胜者不武”,善于取胜的人从来不会用武力去压制敌人。

而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智慧:顺应自然之理,能够在谋事之时抓住的核心关键点,一切作为都好像没有作为一样。

公仪伯接着又说:“我的名声不是靠力气获得的,是因为能够恰当使用力气而得来的,这不仍然胜过那些凭力气著称的人吗?”

愚人用力,智者谋局。

愚昧的人凭蛮力处事,但最终却无所作为,真正会做事的人,则是顺应自然之理,抓住事物的本身规则,所以蛮力永远不能胜过巧力,当力气没有放在重要的关键点时,不仅不能使事情变得更好,反而会使事物变得更糟。

如果一个人能顺应规则处事,即便只是简单的作为,也能够达到良好的结果。

在事物上用力永远不能主导事物的客观发展,一个眼中只盯着事情的人容易被事情的表象迷惑,只有客观审视事物的利害关系之后作出的决定,才能更好的抓住事物的核心机缘。

“一个人要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事物,观察别人没有察觉到的地方”,具备这种智慧之后,哪怕一个人只付出“戳破秋蝉翅膀”的力气,也会有事半功倍的功劳,这便是“圣人无知,圣人无名”的智慧。

原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合抱的树木,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失去一些。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会失去什么。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事情将要完成时,也要如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道德经》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行不言之教,反众人之过失而行之。所以圣人能够辅助万物,按其自身规律发展变化,而不是轻举妄动。

这是道家思想以“无为”修心的智慧根源,抛开自己的主观妄为,一切顺应自然,辅助万物自然而去变化。

在这一篇章中,老子举了一个例子,并且使用了三个排比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我们也非常熟悉,但是我们通俗理解,是把这句话理解为“从小的事情开始做起,就能塑造一个大的结局”,但是这句话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含义,就是:任何事物出现的表象,背后都有我们看不见的发展过程。

如同佛家中所说的“因果”,当一件事情发生时,我们看到的表象是“果”,容易被人忽略的则是背后的“因”,所以顺应自然规律,就是顺应事物表象背后潜移默化的根源。

从规律本源去着手,不以主观意识妄为,才能够自然的化育或者成就一些事情。

慎终于始其他应用

组词

慎组词终组词于组词始组词

笔顺笔画

慎笔顺笔画终笔顺笔画于笔顺笔画始笔顺笔画

近义词

慎近义词终近义词于近义词始近义词

反义词

慎反义词终反义词于反义词始反义词

慎终于始成语接龙

正接

始料不及始料所及始乱终弃始末根由始末原由始末缘由始终不懈始终不易始终不渝始终如一始终若一始终一贯始作俑者

反接

谨谨慎慎谦虚谨慎谦虚敬慎小心谨慎小心敬慎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慎终于始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唉声叹气匕鬯不惊绰有余裕道弟称兄扶危持倾风檐刻烛鬼门关狗肉上不了筵席豪厘之差,将致千里疾风甚雨开宗明义临机能断拦路虎毛发森竖破镜重归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菩萨低眉茕茕孑立仁义君子十里长亭松筠之节沓来踵至痛心绝气五鬼闹判绣虎雕龙笑骂从汝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移根换叶一家之言一人向隅,满坐不乐摇头不算点头算坐筹帷幄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shizuyishui27838.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