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不中礼的意思俭不中礼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俭不中礼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俭不中礼
- 拼音: jiǎn bù zhòng lǐ
- 频率: 生僻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主谓式
- 解释: 俭:节省;礼:礼节。指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
- 语法: 作谓语;指过分节俭。
- 典故出处: 《诗经·唐风·蟋蟀序》:“《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
- 成语示例:《旧唐书·王珪传》:“珪既~,时论以是少之。"
- 英文翻译:
俭不中礼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俭家成语?
俭家成语有:俭薄不充,俭故能广,俭以养德,节俭力行,谨行俭用,省吃俭用,戒奢以俭,俭不中礼,俭可养廉,俭以养廉,克俭克勤,勤工俭学,温良俭让,攻苦食俭,克勤克俭,俭存奢失,俭可以养廉,俭者心常富,勤俭持家,乞穷俭相,不丰不俭,躬行节俭,礼奢宁俭,勤俭节约少吃俭用,贫不学俭等还有很多。
以礼开头和以礼结尾的成语?
以礼开头的成语有:礼尚往来
拼 音:lǐ shàng wǎng lái
解 释: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出 处:《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示 例:雯青顾全同僚的面子,也只好礼尚往来,勉强敷衍。(清·曾朴《孽海花》第六回)
近义词:互通有无 有来有往
反义词:一相情愿
以礼结尾的成语有:
博文约礼
拼 音:bó wén yuè lǐ
解 释: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 处:《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礼”开头的成语
1、礼之用,和为贵[lǐ zhī yòng,hé wéi guì]
【解释】按礼行事,当以平和宁静为本。
【出处】《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2、礼先壹饭[lǐ xiān yī fàn]
【解释】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壹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
【出处】《国语·越语上》:“句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亦作“礼先一饭”。
【示例】以仆礼先一饭,为识路之老马。 ——清·钱谦益《答王于一秀才论文》
3、礼轻情意重[lǐ qīng qíng yì zhòng]
【解释】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
【出处】元·李致远《还牢末》:“兄弟,拜义如亲,礼轻义重,笑纳为幸。”
【示例】让我替我自己说句混话罢,这叫做礼轻情意重。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十回
4、礼乐崩坏[lǐ yuè bēng huài]
【解释】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崩:败坏。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出处】宋·陆游《书郭崇韬传后》:“庄宗虽出夷狄,又承天下大乱,礼乐崩坏之际,然顾典礼人情,亦难其事。”
5、礼先一饭[lǐ xiān yī fàn]
【解释】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一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同“礼先壹饭”。
【出处】清·钱谦益《答王于一秀才论文》:“以仆礼先一饭,为识路之老马。”
6、礼烦则不庄[lǐ fán zé bù zhuāng]
【解释】礼仪烦杂反而显得轻浮、不庄重。
【出处】《吕氏春秋·适威》:“礼烦则不庄,业烦则无功。”
7、礼轻人意重[lǐ qīng rén yì zhòng]
【解释】礼物虽然很轻,但人的情意却很深厚。
【出处】元·李致远《还牢末》:“兄弟,拜义如亲,礼轻义重,笑纳为幸。”
【示例】就是这个冤家,虽然不值得甚钱,是一个北京客人送我的,却不道礼轻人意重。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
8、礼失则昏[lǐ shī zé hūn]
【解释】失去礼义就必然导致昏乱。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夫子之言曰:‘礼失则昏,名失则愆。矢志为昏,失所为愆。’”
9、礼尚往来[lǐ shàng wǎng lái]
【解释】尚:注重。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出处】《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示例】雯青顾全同僚的面子,也只好礼尚往来,勉强敷衍。 ——清·曾朴《孽海花》第六回
10、礼坏乐缺[lǐ huài yuè quē]
【解释】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出处】《梁书·徐勉传》:“礼坏乐缺,故国异家殊,实宜以时修定,以为永准。”
11、礼禁未然[lǐ jìn wèi rán]
【解释】旧时指以礼教化人民,防范邪恶的事情发生。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示例】礼禁未然之前,谓难明之礼,古人不能行也。 ——唐·欧阳洵《艺文类聚》卷五十四
12、礼不亲授[lǐ bù qīn shòu]
【解释】授:给予。古代认为男女之间不能亲手相授受。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董祀妻传》:“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
13、礼士亲贤[lǐ shì qīn xián]
【解释】尊敬亲近有才有德的人。
【出处】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三折:“礼士亲贤急访求,卑辞枉驾会儒流。”
14、礼烦则乱[lǐ fán zé luàn]
【解释】礼仪繁琐势必导致混乱。
【出处】《尚书·说命中》:“黩于祭祀,时谓弗钦。礼烦则乱,事神则难。”
15、礼崩乐坏[lǐ bēng yuè huài]
【解释】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出处】清·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示例】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16、礼胜则离[lǐ shèng zé lí]
【解释】指礼节过分,亲属也显得疏远了。
【出处】指礼节过分,亲属也显得疏远了。
17、礼坏乐崩[lǐ huài yuè bēng]
【解释】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
【出处】《汉书·武帝纪》:“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
【示例】秦吞六雄之后,汉承百代之弊,礼坏乐崩,上陵下替。 ——唐·白居易《叔孙通定朝仪赋》
18、礼乐刑政[lǐ yuè xíng zhèng]
【解释】指礼法、乐教、刑罚以及各项政令等。
【出处】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朝廷礼乐刑政之事,未尝在于学。学者亦漠然自以为礼乐刑政为有司之事,而非己所当知也。”
【示例】臣愿陛下尽君道以宰天下,礼乐刑政并出而用之。 ——宋·陈亮《廷对》
19、礼顺人情[lǐ shùn rén qíng]
【解释】指礼是顺乎人之常情,人与人共处必须遵守的规范。
【出处】《韩非子·解老》:“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晋·阮侃《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周公有请命之事,仲尼非子路之祷。今钧圣而钧疾,何事不同也?故知臣子之情,尽斯心而已。所谓礼为情貌者耳。”
20、礼无不答[lǐ wú bù dá]
【解释】礼:礼数。一方以礼相待,另一方不能不以礼相报。亦指不受他人之礼,必以报答。
【出处】《礼记·燕义》:“君举旅于宾,及君所赐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礼也。君答拜之,礼无不答,明君上之礼也。”
【示例】礼无不答,言上之不虚取于下也。 ——《礼记·燕义》
21、礼下于人,将有所求[lǐ xià yú rén,jiāng yǒu suǒ qiú]
【解释】礼:礼物;求:请求。送礼物给人,一定是对人有所求助。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将求于人,则先下之。礼之善物也。”
22、礼贤远佞[lǐ xián yuǎn nìng]
【解释】敬重有才德的人,疏远巧言献媚的人。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赵盾等屡屡进谏,劝灵公礼贤远佞,勤政亲民。”
23、礼废乐崩[lǐ fèi yuè bēng]
【出处】汉·公孙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议》:“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婚姻者,居室之大伦也。今礼废乐崩,朕甚愍焉。”
24、礼义生富足[lǐ yì shēng fù zú]
【解释】旧时指人民富足后就必然讲求礼义。
【出处】《管子·牧民》:“衣食足而知礼节。”汉·王符《潜夫论·爱日》:“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
25、礼贤接士[lǐ xián jiē shì]
【解释】礼:表示敬意;接:接纳。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去结交或接纳。
【出处】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三年为蜀帅,惠化大行,不事威仪,礼贤接士。”
26、礼多人不怪[lǐ duō rén bù guài]
【解释】对人多行礼仪,人不会怪罪。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1回:“横竖‘礼多人不怪’,多作两个揖算得什么!”
【示例】礼多人不怪,多烧香总比少烧香的好。
27、礼奢宁简[lǐ shē nìng jiǎn]
【解释】指礼过多而苛烦,不如俭约些。
【出处】《论语·八佾》:“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宁俭。’”
【示例】丧易宁戚,自是亲亲之情;礼奢宁简,差可得由吾意。 ——《梁书·顾宪之传》
28、礼门义路[lǐ mén yì lù]
【解释】指“义”好比是大路,“礼”好比是门,只有君子才能从这条大路行走,由这扇门出入。
【出处】《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示例】礼门义路儒家事,齐治须从身内修。 ——清·无名氏《明珠缘》第九回
29、礼让为国[lǐ ràng wéi guó]
【解释】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
【出处】《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示例】中国又原是“礼让为国”的,既有礼,就必能让,而愈能让,礼也就愈繁了。 ——鲁迅《准风月谈·礼》
30、礼贤下士[lǐ xián xià shì]
【解释】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出处】《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多矜尚,先哲所去。”《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廉介,这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示例】我今天看见了一位礼贤下士的大人先生,在今世只怕是要算绝少的了。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
31、礼奢宁俭[lǐ shē níng jiǎn]
【解释】礼义过多而烦杂,不如俭约些。
【出处】语出《论语·八佾》:“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梁书·顾宪之传》:“丧易宁戚,自是亲亲之情;礼奢宁俭,差可得由吾意。”
【示例】《梁书·顾宪之传》:“丧易宁戚,自是亲亲之情;礼奢宁俭。差可得由吾意。”
32、礼义廉耻[lǐ yì lián chǐ]
【解释】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出处】《管子·牧民》:“何谓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示例】古之贤君必厉士气,当务求难合自重之士,以养成礼义廉耻之风。 ——宋·苏轼《乞录用郑侠王斿状》
33、礼度委蛇[lǐ dù wēi yí]
【解释】礼度:礼数;委蛇:庄重而从容自得的样子。比喻彬彬有礼,不卑不亢。
【出处】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一个个精神抖擞,一个个礼度委蛇。”
34、礼仪之邦[lǐ yí zhī bāng]
【解释】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出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现在却连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见面,还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一点文化也没有。”
【示例】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35、礼不嫌菲[lǐ bù xián fěi]
【解释】不因为礼物菲薄而不讲求礼节。
【出处】清·翟灏《通俗编·仪节》:“《礼坊记》:‘君子不以礼菲废礼。’注云:‘不可以其薄不及礼而不行礼。’”
36、礼轻义重[lǐ qīng yì zhòng]
37、礼为情貌[lǐ wéi qíng mào]
【解释】意谓一个人的礼仪容止为内心的显现。情,情意;貌,容仪。貌和情互为表里。
【出处】意谓一个人的礼仪容止为内心的显现。情,情意;貌,容仪。貌和情互为表里。
【示例】《韩非子·解老》:“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晋·阮侃《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周公有请命之事,仲尼非子路之祷。今钧圣而钧疾,何事不同也?故知臣子之情,尽斯心而已。所谓礼为情貌者耳。”
“礼”结尾的成语
1、富而好礼[fù ér hào lǐ]
【解释】富庶而有讲礼教。指虽很富有但不骄纵无礼。
【出处】《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示例】谁知他家那等荣贵,却是个“富而好礼”之家。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2、言之有礼[yán zhī yǒu lǐ]
【解释】说的话有道理。
3、分庭伉礼[fēn tíng kàng lǐ]
【解释】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同“分庭抗礼”。
【出处】《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4、知书识礼[zhī shū shí lǐ]
【解释】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同“知书达礼”。
【出处】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一回:“媳妇虽不敢说知书识礼,然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俗话,是从小儿听到大的。”
【示例】文君,你是知书识礼的人,我万不想出你,替我卓门闹出这样伤风败俗的丑事! ——郭沫若《卓文君》第三景
5、慢腾斯礼[màn téng sī lǐ]
【解释】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同“慢条斯理”。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3回:“既是明天一黑早要复命的,怎么还你们慢腾斯礼的呢?”
6、小节苛礼[xiǎo jié kē lǐ]
【解释】苛礼:苛繁的礼节。指拘泥于细小繁苛的礼节。
【出处】《史记·韩长孺列传》:“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
7、甘言厚礼[gān yán hòu lǐ]
【解释】甜美的言辞,厚重的礼品。
【出处】《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悉斩送弥晏等首。”裴松之注引《魏略》:“臣前遣校尉宿舒、郎中令孙综,甘言厚礼,以诱吴贼。”
8、晨参暮礼[chén cān mù lǐ]
【解释】指早晚参拜。
【出处】元·郑光祖《?梅香》第一折:“从今日起,那有心弹琴讲书,只索每日晨参暮礼,将此香囊供养者。”
9、慢条厮礼[màn tiáo sī lǐ]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2回:“那春梅只顾不进房来,叫了半日,才慢条厮礼,推开房门进来。”
10、额手加礼[é shǒu jiā lǐ]
【解释】表示敬意。
【出处】章炳麟《与上海国民党函》:“外人之额手加礼者,今且相与鄙夷。”
11、慢条斯礼[màn tiáo sī lǐ]
【出处】老舍《小坡的生日》:“这时候诸大臣全慢条斯礼的来到,向张秃子深深的鞠躬。”
12、博文约礼[bó wén yuè lǐ]
【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处】《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示例】博文约礼,讵穷于钻仰也。 ——清·王闿运《八代文粹序》
13、俭不中礼[jiǎn bù zhòng lǐ]
【解释】指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
【出处】《诗经·唐风·蟋蟀序》:“《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
【示例】珪既俭不中礼,时论以是少之。 ——《旧唐书·王珪传》
14、家无常礼[jiā wú cháng lǐ]
【解释】指家人之间平居不必拘礼。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行者道:‘孩儿,家无常礼,不须拜;但有甚话,只管说来。’”
【示例】小姐已到寒舍,是一家之人,家无常礼,不必繁文多仪。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十六回
15、虚文缛礼[xū wén rù lǐ]
【解释】文:旧指礼节、仪式;缛:繁重。繁琐、不切实际的的礼节或仪式。也比喻繁琐且不必要的手续。
【出处】宋·苏轼《上圆丘合祭六议》:“议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示例】盖英伦尔时,虚伪满于社会,以虚文缛礼为真道德,有秉自由思想而探究者,世辄谓之恶人。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
16、傲慢无礼[ào màn wú lǐ]
【解释】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出处】《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视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
【示例】他可真是傲慢无礼,没有教养。
17、朝参暮礼[zhāo cān mù lǐ]
【解释】参:参拜;礼:表敬意。早晚参拜。形容态度虔诚。
【出处】金·中峰禅师《怀净土诗》六十四:“朝参暮礼效精勤,金沼莲胎入梦频;粉骨碎身千万劫,未应容易报慈尊。”
【示例】想咱人从幼年间出家,朝参暮礼,求慕至道,须有个成道的日子也。 ——明·无名氏《洞玄升仙》第一折
18、繁文缛礼[fán wén rù lǐ]
【解释】繁:杂而多;文:仪式;缛:繁重。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出处】唐·元稹《王永太常博士制》:“朕明年有事于南郊,谒清宫,朝太庙,繁文缛礼,予心懵然。”
【示例】他非常注意浮面上的繁文缛礼,以为这是士大夫门第的必不可少的家教。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
19、牵经引礼[qiān jīng yǐn lǐ]
【解释】指援引经典。
【出处】《北齐书·杜弼传》:“高祖骂之曰:‘眼看人瞋,乃复牵经引礼!’叱令出去。”
20、各不为礼[gè bù wéi lǐ]
【解释】礼:礼遇。彼此之间互不以礼相待。比喻各不相干。
【出处】《元史·孛术鲁翀传》:“帝师释迦之徒,天下僧人师也;余孔子之徒,天下儒人师也,谓各不为礼。”
21、知文达礼[zhī wén dá lǐ]
【出处】清·张南庄《何典》第十回:“你既这等知文达礼,晓得敬重我……便饶你性命。”
【示例】我们喜欢那些知文达礼的君子
22、克己复礼[kè jǐ fù lǐ]
【解释】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出处】《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示例】小官公谨忠信,克己复礼,奉公守法,正直无私。 ——明·无名氏《紫泥宣》第一折
23、知书达礼[zhī shū dá lǐ]
【解释】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出处】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示例】老师希望我们健康成长,要知书达礼,全面发展。
24、通文达礼[tōng wén dá lǐ]
【解释】指有学问懂礼仪。
【出处】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七回:“况甥女虽系一小小村女,然读书识字,通文达礼,有才有德,不减古之列女,岂有上以白壁之姿,下就青衣之列?”
25、明媒正礼[míng méi zhèng lǐ]
【解释】犹言明媒正娶。旧指正式婚姻。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回:“老爷老奶奶明媒正礼与大爷娶的正头妻,上边放着老爷老奶奶,谁敢休?”
26、请客送礼[qǐng kè sòng lǐ]
【解释】宴请客人,馈赠礼物。
【出处】邓小平《军队整顿的任务》:“有的部队请客送礼,修建楼堂馆所。”
27、分庭抗礼[fēn tíng kàng lǐ]
【解释】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示例】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28、慢条丝礼[màn tiáo sī lǐ]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1回:“你问他,我去时还在厨房里雌着,等他慢条丝礼儿才和面儿。”
29、敦诗说礼[dūn shī shuō lǐ]
【解释】敦:敦厚。诗:《诗经》。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出处】许地山《在费总理的客厅里》:“假使人来查办,一领他们到这敦诗说礼之堂来看看,捐册、帐本、褒奖状……他们还能指摘什么?”
【示例】敦诗说礼在现代社会还可以行得通。
30、傲慢少礼[ào màn shǎo lǐ]
【示例】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
31、庆吊之礼[qìng diào zhī lǐ]
【解释】庆:贺喜;吊:唁丧。比喻人与人往来中贺喜、吊唁的礼节。
【出处】《三国志·魏志·任城陈萧王传:“近且婚媾不通,兄弟乖绝,吉凶之问塞,庆吊之礼废,恩纪之违,甚于路人,隔阂之异,殊于胡越。”
【示例】东与我家有杀父之仇,安得通庆吊之礼!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
32、至心朝礼[zhì xīn cháo lǐ]
【解释】至心:诚心。指诚心诚意地朝拜礼敬
【出处】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释道》:“《晋书·王嘉传》:‘人候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按,道经云‘至心朝礼’,本此。”
【示例】鲁迅《故事新编·起死》:“放下马鞭,朝着东方,拱两手向天,提高了喉咙大叫起来:‘至心朝礼,司命大天尊!’”
33、虚文浮礼[xū wén fú lǐ]
【解释】没有意义的,表面应酬的礼数。
【示例】我们不要那些虚文浮礼。
34、践律蹈礼[jiàn lǜ dǎo lǐ]
【解释】指遵循礼法。
【出处】《北齐书·文宣帝纪》:“以王践律蹈礼,轨物苍生。”
35、倨傲无礼[jù ào wú lǐ]
【解释】倨傲:傲慢。指人高傲自大,对人没有礼貌。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8回:“且说唐玄宗因内监冯神威奏言安禄山不迎接诏书,倨傲无礼,心中甚怒。”
36、彬彬有礼[bīn bīn yǒu lǐ]
【解释】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示例】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礼。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三回
37、轻薄无礼[qīng báo wú lǐ]
【解释】指轻佻浮薄,不知礼仪。
【出处】明·叶宪祖《鸾鎞记》:“那温庭筠这等轻薄无礼,小人也为着一事,丞相爷差去见他,倒被他呵叱了一场。”
38、烦文缛礼[fán wén rù lǐ]
【解释】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
【出处】《朱子语类》卷二四:“秦之所谓损益,亦见得周末许多烦文缛礼如此,故直要损其太过,益其欠处,只是损益得太甚。”
【示例】烦文缛礼之疲其形,惕谗畏谴之斗其心。 ——明·唐顺之《赠宜兴令冯少虚序》
39、焚香顶礼[fén xiāng dǐng lǐ]
【解释】犹焚香礼拜。
【出处】元·无名氏《望江亭》第一折:“人生在世长安乐了那,焚香顶礼则个谢皇天呵,哙哙。”
【示例】那杭州百姓,前番受过他的恩惠,今又听得他来,不胜欢喜,大家都打点焚香顶礼远接。 ——《西湖佳话·六桥才迹》
40、通书达礼[tōng shū dá lǐ]
【解释】指通诗书,懂礼仪。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原来田氏是东村田贡元的女儿,倒有十分颜色,又且通书达礼。”
41、引经据礼[yǐn jīng jù lǐ]
【解释】引:援引;据:依据。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出处】《宋史·刘珙传》:“珙六上奏恳辞,引经据礼,词甚切。”
42、知书知礼[zhī shū zhī lǐ]
【出处】明·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更羡他知书知礼,是一个不趋跄的秀才。”
【示例】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这都是你娘亲失教也。 ——明·汤显祖《牡丹亭·训女》
43、知书通礼[zhī shū tōng l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六回:“看了柴进、燕青出言不俗,知书通礼,先自有八分欢喜。”
44、卑辞厚礼[bēi cí hòu lǐ]
【解释】指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参见“卑辞重币”。
【出处】《后汉书·许劭传》:“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
【示例】器以道术深远,使人赍璧帛,卑辞厚礼聘顺,欲以为师。 ——晋·皇甫谧《高士传·韩顺》
45、恭而有礼[gōng ér yǒu lǐ]
【解释】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示例】而且庶士人等……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一回
46、导德齐礼[dǎo dé qí lǐ]
【解释】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俭”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俭字是开头的成语 :俭不中礼、俭以养德、俭可以养廉、俭可养廉、俭可以助廉、俭腹高谈、俭故能广、俭薄不充、俭存奢失
“俭”开头的成语?
俭不中礼、
俭以养德、
俭可以养廉、
俭可养廉、
俭可以助廉、
俭腹高谈、
俭故能广、
俭薄不充、
俭存奢失
注重礼仪成语?
注玄尚白、注萤沃雪、孤注一掷、目注心凝、目注心营、倾注全力、称斤注两、六经注我、令人注目、命里注定、命中注定、倾耳注目、前生注定、惹人注目
语重心长、郑重其事、重于泰山、德高望重、拈轻怕重、如释重负
俭不中礼、敬贤礼士、烧香礼拜、躬身行礼、导德齐礼、礼为情貌、情礼兼到、言之有礼、诗礼传家、礼度委蛇、礼乐刑政、识礼知书、焚香礼拜、知书达礼
仪表堂堂、仪态万千、礼仪之邦、仪态万方、有凤来仪凤、九十其仪、仪表不凡
带有俭字的成语?
带有俭字的成语 : 省吃俭用、 克勤克俭、 俭不中礼、 俭以养德、 礼奢宁俭、 俭可以养廉、 节俭躬行、 温良恭俭让、 俭可养廉、 贫不学俭、 俭可以助廉、 节俭力行、 废奢长俭、 俭腹高谈、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黜奢崇俭、 谨行俭用、 乞穷俭相、 俭故能广、 俭薄不充、 俭存奢失
人致礼致的成语?
(1)百虑一致:指使各种不同的思想归于一致。
(2)步调一致:步调:走路时脚步的大小快慢。比喻行动和谐一致
(3)别无二致:别:分出。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
(4)表里一致:里外一致,指思想与言行完全一致
(5)出奇致胜:见“出奇制胜”。
(6)楚楚有致:形容陈列整齐,富有情趣。
傲慢无礼 卑辞厚礼 导德齐礼 俭不中礼
爱礼存羊 礼崩乐坏 礼仪之邦 傲慢少礼
卑礼厚币 彬彬有礼 博文约礼 长斋礼佛
顶礼膜拜 敦诗说礼 分庭抗礼 焚香礼拜
恭而有礼 敬贤礼士 磕头礼拜 礼义廉耻
克己复礼 礼贤下士 礼尚往来 礼坏乐崩
诗礼之训 诗礼之家 先礼后兵 以礼相待
知书达礼 轻薄无礼 晨参暮礼 烦文缛礼
分庭伉礼 焚香顶礼 甘言厚礼 家长礼短
家无常礼 践律蹈礼 礼让为国 礼奢宁俭
礼顺人情 礼为情貌 礼无不答 礼先一饭
礼先壹饭 慢腾斯礼 慢条丝礼 慢条斯礼
慢条厮礼 明媒正礼 暮礼晨参 牵经引礼
三茶六礼 诗礼传家 诗礼人家 识礼知书
通书达礼 通文达礼 言之有礼 衣冠礼乐
等礼相亢 缛礼烦仪 鹅存礼废 额手加礼
礼轻情意重 礼轻人意重
来而不往非礼也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俭不中礼其他应用
组词
俭组词不组词中组词礼组词笔顺笔画
俭笔顺笔画不笔顺笔画中笔顺笔画礼笔顺笔画近义词
俭近义词不近义词中近义词礼近义词反义词
俭反义词不反义词中反义词礼反义词俭不中礼成语接龙
正接
礼崩乐坏礼不亲授礼多人不怪礼废乐崩礼坏乐缺礼坏乐崩礼轻情意重礼轻人意重礼让为国礼顺人情礼尚往来礼奢宁俭礼士亲贤礼无不答礼为情貌礼贤接士礼贤下士礼先一饭礼先壹饭礼贤远佞礼乐崩坏礼义廉耻礼仪之邦礼之用,和为贵反接
不丰不俭黜奢崇俭废奢长俭攻苦食俭躬行节俭戒奢宁俭戒奢以俭克勤克俭礼奢宁俭贫不学俭温良恭俭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肮肮脏脏阿娇金屋岸然道貌盎盂相敲暴风疾雨不看佛面看金面不可究诘博览古今八面见光抱朴含真遍山遍野不务空名百约百叛避影敛迹鹑居鷇食成精作怪炒冷饭川流不息沉渐刚克春去秋来春色恼人藏头露尾成也萧何败萧何赌长较短涤秽荡瑕灯火万家杜门不出道山学海单相思大衍之数打着灯笼没处寻尔虞我诈奉道斋僧奋发向上奉公不阿封金挂印方来未艾芳年华月俯拾仰取负险不臣拊心泣血烦言碎语孤雌寡鹤刮垢磨光改过迁善高情厚爱怀才抱器怀才不遇黑咕隆咚魂惊魄落欢聚一堂海涯天角奸臣当道鸠车竹马洁清不洿计穷力竭九曲十八弯迥然不同进退可否家亡国破跨凤乘龙空古绝今苦学力文连镳并轸龙化虎变龙鬼蛇神另谋高就另请高明连三接四龙战于野名从主人民困国贫埋天怨地你怜我爱鸟声兽心纳污藏疾破胆寒心破罐子破摔剖决如流爬梳洗剔裘弊金尽千夫所指,无疾将死巧妇做不得无面馎饦强记博闻群居穴处樵柯烂尽乔模乔样手不辍卷山川米聚山节藻棁岁时伏腊鉥心刿肾神郁气悴荼毒生灵听而无闻,视而无见痛贯心膂桃花人面通宵彻夜退徙三舍拖油瓶惟所欲为心不在焉穴处知雨心计手授休戚是同心神不宁西山日薄信外轻毛薰莸错杂诱敌深入一发而不可收拾一方之任一锅粥有口难分与民更始益谦亏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以汤沃雪云雾之盛,顷刻而讫摇席破座坐不窥堂尊酒论文逐名趋势追趋逐耆坐视不救自惟至熟真相毕露知心知意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jianbuzhongli13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