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诸四裔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投诸四裔的意思投诸四裔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投诸四裔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投诸四裔
拼音: tóu zhū sì yì
频率: 生僻
年代: 古代
词性: 贬义词
结构: 动宾式
解释: 投:丢弃;四裔:四方偏远的地方。比喻流放到边远的地区。

语法: 作谓语;指流放。
典故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文公十八年》:“流四凶族,浑敦、穷奇、俦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成语示例:
英文翻译: 

投诸四裔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镇收邪祟荡尽魑魅什么意思?

⒈ 害人的鬼怪的统称。

引《文选·张衡<西京赋>》:“魑魅魍魎,莫能逢旃。”

李善 注:“《説文》曰:‘螭,山神,兽形。’‘魅,怪物。’魍魎,水神。”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僧晏通》:“虽风雨露雪,其操不易,虽魑魅魍魎,其心不摇。”

明 徐渭 《刘公去思碑》:“即有魑魅魍魎,亦夔夔睢睢,毕露而不可逃。”

亦作“魑魅罔两”。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余此物名为匕首,其利难儔,水断虬龙,陆斩虎兕,魑魅罔两,莫能逢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八)》:“以前虽无成例,却是留给后来的宝贝,其功用与铸了魑魅罔两的形状的禹鼎相同。”

可以理解为消灭收取一切的妖魔鬼怪

魑魅(chī mèi)

古代传说中山泽的鬼怪.《左传文公十八年》有“投诸四裔,以御魑魅”的记载,杜预注曰:魑魅,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者.(《辞海》P211)

换句话说,魑魅就是鬼怪——《邪樱》中的妖精应该也算是“魑魅”了.但是,有朋友可能马上会想到无定乡八老中的“刀四”,这个家伙虽然还没怎么露面,却大约不会是山里河里的,所以,刀四不是“魑魅”.

那刀四是什么?

或许应该说,刀四是“魅”,不是“魑魅”.因为《说文》中明明白白地写着,“鬽,老物精也”.《周礼》又说,“以夏日至,致地示鬽”,郑玄注:“百物之神曰鬽.”也就是说,“鬽”,是百物之精灵.

而“魑”这种东西,则比“魅”要复杂一点.

《辞海》中解释,魑,是一种无角的龙——这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腾蛟真人,但腾蛟真人是有翅膀的,恐怕不能算——可《说文》中又说,“魑,若龙而黄”.既然“若龙”,那就不是龙了.

于是,又有人注解,魑是一种兽形的山神,郑玄则干脆说了这么一句:“魑,猛兽也.”

但魑是一种像龙的东西总不会有错,在对“彲”的解释中,有《史记》可以为证,《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有一句“……非龙非彲”.

我私下里估计,这“非龙非彲”的,肯定就是腾蛟真人了.

chī mèi

魑魅

1.古谓能害人的山泽之神怪.亦泛指鬼怪.《汉书·王莽传中》:“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颜师古 注:“魑,山神也.魅,老物精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捎魑魅,斮獝狂.” 薛综 注:“魑魅,山泽之神.” 唐 卢纶 《割飞二刀子歌》:“刀乎刀乎何烨烨,魑魅须藏怪须慑.” 清 唐孙华 《时世公子行》:“生狞面目骄横色,如睹魑魅逢山臊.”

2.常喻指坏人或邪恶势力.明 徐复祚 《投梭记·获丑》:“暗想朝廷上白日昏,妖氛魑魅公然奋.” 庐隐 《或人的悲哀》:“他们不用镜子,照他们魑魅的怪状.”

3.指荒凉、边远的地区.语本《左传·文公十八年》:“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宋 苏轼 《到常州谢表》之一:“已分没身,寄残骸於魑魅;敢期择地,收暮景於桑榆.”

指斩妖除魔,网尽天下所有妖魔鬼怪的意思。

可以理解为消灭收取一切的妖魔鬼怪。

与四押韵的四字成语?

1、诗情画意、时移俗易、天凝地闭、投诸四裔、忘恩负义。

2、威信扫地、下不为例、闲情逸致、相机行事、悬崖峭壁。

3、一劳永逸、一谦四益、一团和气、怡声下气、引狼入室。

4、英雄无用武之地、饔飧不继、游辞巧饰、元龙豪气、张三李四。

5、芝兰之室、知一万毕、质非文是、属辞比事、轨物范世。

6、遮天蔽日、惜客好义。

与四押韵的四字成语:四平八稳 sì píng bā wěn

成语解释:原形容说话做事稳当。现多含有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的意思。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4回:“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

成语造句:总而言之,现在倘再发那些四平八稳的“救救孩子”似的议论,连我自己听去,也觉得空空洞洞了。(鲁迅《而已集 答有恒先生》)

成语辨析:见“面面俱到”(671页)。

成语使用: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发音技巧:稳,不能读作“yǐ”。

书写技巧:稳,不能写作“隐”。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歇后语:八仙桌上打掌

近义词:稳扎稳打、老成持重

反义词:操之过急、轻举妄动

餐饕的意思?

意思就是:比喻贪得无厌者,贪残者。 特指贪食者。

饕餮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凶兽,并非龙之九子。《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

魑魅魍魉的传说?

约四千多年以前,炎黄二帝争天下,炎帝的下属蚩尤被俘后,做了黄帝的一名随从,后来找机会逃了出来,回到炎帝的身边去,力劝炎帝重起战事,洗雪阪泉之耻。但是,炎帝已经年迈力弱,又不忍因自己发动战争而让百姓遭殃,没有听从蚩尤的建议。

蚩尤只好去发动他的兄弟们,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泽间的魑魅魍魉等鬼怪,率领大军,打着炎帝的旗号,向黄帝发起了挑战。黄帝听到蚩尤发动大军也不禁大吃一惊,他想施以仁义感化、招降蚩尤,但蚩尤并未被感化、招降,双方在逐鹿展开了大战。

蚩尤使用术法,摆出了毒雾阵,把黄帝的军队围困起来。但是,黄帝驾着谋臣风后发明的指南车,指挥军队冲出了毒雾阵。蚩尤又派魑魅魍魉去作战,黄帝则叫兵士们用牛角军号吹出了龙的声音,吓跑了这些鬼怪们。

魑魅魍魉泛指小妖怪。不是特定的,所以专属故事不多。聊斋中的小怪物都可以说是魑魅魍魉。

传说夏代从前夏朝有得把远方的东西画成图像,让官员们进线青铜铸造九鼎,把各种东西住在顶上,百姓可以从顶上识别万物哪些为生物,哪些为恶物。百姓再去打猎就不会碰上,也不会因为无知而害怕什么了。也可以避开魑魅魍魉这些鬼怪,因此上天保佑君臣和谐,百姓安居乐业。

魑魅魍魉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ī mèi wǎng liǎng,在古代特指传说中害人的鬼怪的统称,现指形形色色的坏人

在传说中魑魅魍魉曾经出现在蚩尤与黄帝的大战之中,不过后来被黄帝的士兵用牛角号吹出了龙的声音吓下走,可见魑魅魍魉一般指的都是一些小妖、小怪,没什么大的本事。据说魑魅魍魉专吃美女,外表大多以高大、红身、尖耳、头长角为主要特征。一般都为木、石、禽、兽所变,被认为是妖怪。

传说中魑是山林异气所化,虎形,有的地方也说是山神。魅是怪物,猪头人身,有尾巴,能害人,是妖怪。魍魉有的地方说是山精,为木石所化,也有的地方说是水神。这里小编传说是水神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为木石所化,就有点山神的意思了,和前面的“魑”有点重复,太多余了。不过现在对魑魅魍魉的用法已经没有这么多讲究了,都是放在一起使用,用来形容妖魔鬼怪、牛鬼蛇神。

1.在传说中魑魅魍魉曾经出现在蚩尤与黄帝的大战之中,不过后来被黄帝的士兵用牛角号吹出了龙的声音吓下走,可见魑魅魍魉一般指的都是一些小妖、小怪,没什么大的本事。

2.据说魑魅魍魉专吃美女,外表大多以高大、红身、尖耳、头长角为主要特征。一般都为木、石、禽、兽所变,被认为是妖怪。

魑魅魍魉的传说?

魑chī:山林鬼

汉字“魑”,古汉语字典《说文解字》里面说:“若龙而黄”,意思就是长得像龙的一样黄色的妖怪。这厮经常出没在山林里面害人,又有人把它叫做山鬼。

魅:善于迷惑的妖精

“魅”,一个“鬼”,一个“未”。鬼指阴间的人,“未”本意是花枝招展,香气袭人,引申为外表讨人喜欢。“鬼”和“未”联合起来就是,外表看起来讨人喜欢的鬼。说它是善于幻化,迷惑人心志的妖精。有首诗句叫做:百年老鸮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这里面把百年修炼的老鸮比作成了成了精的木魅,因为它经常给当地人带来灾难,所以索性一把火烧了它的老巢。

魍魉:山川之怪,也传说是颛顼的儿子。

魍魉,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也有人传说是上古部落联盟首领颛顼(zhuān xū)的儿子。干宝的《搜神记》中记载“帝颛顼有三子,生而亡去为鬼。其一者居江水,是为瘟鬼;其一者居弱水,是为魍魉;其一者居人宫室枢隅处,善惊小儿。” 说的就是魍魉是水怪,常在河水中兴风作浪,弄得人们担惊受怕的。

魑魅魍魉最早出现在炎黄蚩尤的战争当中,4000年前炎黄二帝争夺天下,当时蚩尤是炎帝的下属被黄帝所俘虏,逃出后回到炎帝身边企图雪耻。但炎帝怕发动战争会让百姓遭殃没答应。

后来蚩尤自己着急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泽间的魑魅魍魉等鬼怪,率领大军,打着炎帝的旗号,向黄帝发起了挑战。

黄帝听到蚩尤发动大军也不禁大吃一惊,他想施以仁义感化、招降蚩尤,但蚩尤并未被感化、招降,双方在逐鹿展开了大战。蚩尤使用术法,摆出了毒雾阵,把黄帝的军队围困起来。但是,黄帝驾着谋臣风后发明的指南车,指挥军队冲出了毒雾阵。

蚩尤又派魑魅魍魉去作战,黄帝则叫兵士们用牛角军号吹出了龙的声音,吓跑了这些鬼怪们。可见不管在哪里的记载当中,魑魅魍魉都是非常弱的一种鬼神。

在传说中魑魅魍魉曾经出现在蚩尤与黄帝的大战之中,不过后来被黄帝的士兵用牛角号吹出了龙的声音吓下走,可见魑魅魍魉一般指的都是一些小妖、小怪,没什么大的本事。

据说魑魅魍魉专吃美女,外表大多以高大、红身、尖耳、头长角为主要特征。一般都为木、石、禽、兽所变,被认为是妖怪。

传说中魑是山林异气所化,虎形,有的地方也说是山神。

魅是怪物,猪头人身,有尾巴,能害人,是妖怪。

魍魉有的地方说是山精,为木石所化,也有的地方说是水神。

约四千多年以前,炎黄二帝争天下,炎帝的下属蚩尤被俘后,做了黄帝的一名随从,后来找机会逃了。回到炎帝的身边去,力劝炎帝重起战事,洗雪阪泉之耻。

但是,炎帝已经年迈力弱,又不忍因自己发动战争而让百姓遭殃,没有听从蚩尤的建议。蚩尤只好去发动他的兄弟们,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泽间的魑魅魍魉等鬼怪,率领大军,打着炎帝的旗号,向黄帝发起了挑战。

黄帝听到蚩尤发动大军也不禁大吃一惊,他想施以仁义感化、招降蚩尤,但蚩尤并未被感化、招降,双方在逐鹿展开了大战。

蚩尤使用术法,摆出了毒雾阵,把黄帝的军队围困起来。但是,黄帝驾着谋臣风后发明的指南车,指挥军队冲出了毒雾阵。

蚩尤又派魑魅魍魉去作战,黄帝则叫兵士们用牛角军号吹出了龙的声音,吓跑了这些鬼怪们。

据说魑魅魍魉专吃美女,外表大多以高大、红身、尖耳、头长角为主要特征,民间传说在荒野无人的深山,山下四野又多古老的森林。

走长途的人,尤其是走夜路的,常常遇上山魈鬼怪、魑魅魍魉,都是木、石、禽、兽变的。

魑魅

古代传说中山泽的鬼怪。《左传文公十八年》有“投诸四裔,以御魑魅”的记载,杜预注曰:魑魅,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者。

换句话说,魑魅就是鬼怪——《邪樱》中的妖精应该也算是“魑魅”了。但是,有朋友可能马上会想到《邪樱》中无定乡八老中的“刀四”,这个家伙虽然还没怎么露面,却大约不会是山里河里的,所以,刀四不是“魑魅”。

那刀四是什么?或许应该说,刀四是“魅”,不是“魑魅”。因为《说文》中明明白白地写着,“m,老物精也”。《周礼》又说,“以夏日至,致地示m”,郑玄注:“百物之神曰m。”也就是说,“m”,是百物之精灵。而“魑”这种东西,则比“魅”要复杂一点。

《辞海》中解释,魑,是一种无角的龙。《说文》中又说,“魑,若龙而黄”。既然“若龙”,那就不是龙了。于是,又有人注解,魑是一种兽形的山神,郑玄则干脆说了这么一句:“魑,猛兽也。”《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有一句“……非龙非”。

《古本山海经图说》的前言中马昌仪引了《左传》“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约四千多年以前,炎黄二帝争天下,炎帝的下属蚩尤被俘后,做了黄帝的一名随从,后来找机会逃了出来,回到炎帝的身边去,力劝炎帝重起战事,洗雪阪泉之耻。

黄帝听到蚩尤发动大军也不禁大吃一惊,他想施以仁义感化、招降蚩尤,但蚩尤并未被感化、招降,双方在逐鹿展开了大战。蚩尤使用术法,摆出了毒雾阵,把黄帝的军队围困起来。

但是,黄帝驾着谋臣风后发明的指南车,指挥军队冲出了毒雾阵。蚩尤又派魑魅魍魉去作战,黄帝则叫兵士们用牛角军号吹出了龙的声音,吓跑了这些鬼怪们。

由此可见魑魅魍魉不管在古时还是现在都是指一些杂牌小妖,据说魑魅魍魉专吃美女,外表大多以高大、红身、尖耳、头长角为主要特征,民间传说在荒野无人的深山,山下四野又多古老的森林。

走长途的人,尤其是走夜路的,常常遇上山魈鬼怪、魑魅魍魉,都是木、石、禽、兽变的。其实,关于魑魅魍魉,民间还有很多传说和典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龙女与王山樵的动人爱情传说:

清朝同治年间,山东省有个落第的书生,由于看破了红尘,独自一个人离家远游,一个风清月白的夜晚,他遇到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

但是该女子昏迷在地,于是书生将龙女放进屋子,直到她醒来。姑娘告诉他自己是落难之人,于是二人就顺理成章的在一起了,成了一对恩爱夫妻,两颗心贴在一起,小日子过的和和美美。但是想不到,这对患难夫妻没有得到善终。

"魑魅魍魉”出自《左传·宣公三年》,原来为“魑魅罔两”,指各种妖魔鬼怪。现在它已变成为各种各样坏人的代名词,与“牛鬼蛇神”意思相差不多。

公元前606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统率大军攻打陆浑戎族,并陈兵东周疆界进行阅兵演习,以威胁周天子。胆小的周定王瑜十分惶恐,急忙派遣大臣王孙满去慰劳楚军。楚王因早怀夺取周王室之野心,便乘机询问王孙满关于九鼎大小轻重的情况。九鼎乃是象征周王室权威的礼器,为王家传家之宝。王孙满洞察了楚庄王的用心,便机智地以历史上夏桀商纣暴虐失国的教训提醒楚王,指出周虽德衰,但天命未改,不可问鼎。同时说九鼎上铸的尽是些魑魅魍魉(即妖魔鬼怪),人们可不要遇上它们。

上古四大凶兽是怎么叫的?

中国上古四大凶兽,分别是四名“大恶人”的化身,也就是指三苗,驩兜(huān dōu),共工,与鲧(gǔn),他们都因为反抗权力者而被杀,死后精神不灭,被当权者侮辱为“邪魔”,也就是四大魔兽,分别对应:饕餮(tao tie),浑沌,穷奇和梼杌(tao wu)。

浑沌

神异经云:“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音皮)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浑沌。”

也作“混沌”,是古代的凶神。传说它形状肥圆、象火一样通红,长有四只翅膀、六条腿,虽然没有五官,但是却能够通晓歌舞曲乐。还有一种说法称浑沌是象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穷奇

《史记·五帝本纪》道:“少昚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少昚又作少暤、少昊,详见本文少昊目,《史记集解》注:“金天氏帝号。”;《史记集解》道此穷奇即共工氏。《史记正义》注引《神异经》道:“西北有兽,其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闻人斗辄食直者,闻人忠信辄食其鼻,闻人恶逆不善辄杀兽往馈之,名曰穷奇。”言此为大恶之兽。《左传》文公十八年亦道:“少嗥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搜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嗥同暤。《史记》当取此说。

是中国传说中抑善扬恶的恶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长有翅膀,穷奇的叫声象狗,靠吃人为生。据说穷奇经常飞到打架的现场,将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恶行,穷奇会捕捉野兽送给他,并且鼓励他多做坏事。古人也把那种不重心意、远君子近小人的人称为穷奇。但是,穷奇也有为益的一面。在一种称为“大傩”的驱鬼仪式中,有十二种吞食恶鬼的猛兽,称为十二神或十二兽,穷奇就是其中之一。

《山海经·西山经》道:“(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胃毛,名曰穷奇,音如?#124;狗,是食人。”邽,郭璞注音圭;胃,同猬,刺猬

??《山海经·海内北经》道:“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蜪犬北。一曰从足。”首,头部;被,披散;蜪犬,详见《海内北经》此目。袁珂道“从首始”、“被发”、“在蜪犬北”、“一曰从足”等,均图象不同而异其说也

梼杌 táowù

??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厌恶的恶人,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神异经??西荒经》记“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已然是一派怪异扭曲的形象,与其说是魔兽不如说是生化实验失败核泄漏的产物

《孟子·离娄下》道:“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梼杌,音桃物。此谓梼杌同乘与春秋,为国史名,楚史名《梼杌》。

??梼杌一般作上古凶兽。《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敦同沌。此谓舜流放四凶,以梼杌况鲧。鲧,禹父。

??《史记·五帝本纪》道:“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此谓鲧为颛顼氏之后。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神异经》注道:“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很,一名难训。”

饕餮: (tāotiè)

传说轩辕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根据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说的狍鸮即是指饕餮(轩二中的一个矿坑内,有一只怪鸟叫匏鸮,会不会就是狍鸮呢?)。《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亦有传说为“龙生九子”的九子之一。

后来,饕餮变成了图腾,刻于各种祭祀用的器皿之上。《吕氏春秋·先识览》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殷周时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脑袋狰狞,双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梁凸出;首部有一双弯曲的兽角或足,其弯曲的方向似无定制,或内勾似羊角,或外曲似牛角;巨嘴大张,利齿如锯,嘴略弯曲内勾,或嘴巴紧锁。则作正面盘踞状,身躯拱起,头着地或水云气,两边有一对利爪,象狗爪或虎爪。两侧有一对肉翅,形如耳朵。

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

四大上古凶兽?

在中国上古传说中,比较出名的上古四凶分别为饕餮,浑沌,穷奇和梼杌。

《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这四大凶兽频繁的出现在各大游戏中,如仙剑系列、轩辕剑系列和古剑系列等,甚为有名,那么这些上古传说中的奇兽们都有些怎样的故事呢?

【浑沌】

浑沌,也作混沌,或浑敦。

传说它有着肥圆的形状、火一样的通红,长有四只翅膀、六条腿,虽然没有五官,但是却能够通晓歌舞曲乐。

还有一种说法称浑沌是象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了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若是遇到了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浑沌在我国古代传说中被神化、物化和人化。

《庄子·应帝王》中有“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的句子。

又写到“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大概意思是南海有一位大帝,名叫儵。

北海有一位大帝,名叫忽。

而中央则有一位大帝,名叫浑沌。

儵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

作为中央大帝,浑沌款待他们十分丰盛。

儵和忽这两位客人就在一起商量该当报答浑沌的深厚情谊。

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馊主意:“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的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

”于是,这两人每天给混沌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也就死去了。

这里的记载显示浑沌的形象乃有人之情而无人之形。

当然,庄子这个人,向来不好好说话,甚至往往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的,完全不受正常人的道德是非观念束缚,因此呢,要从他这篇寓言了解“混沌”的形象是不可能的任务。

这里浑沌更被人化而冠以“氏”。

这些显然并不是上古凶兽原型。

更为原始的浑沌形象出自《山海经·西次三经》,“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江读作鸿)也。

”这里的浑沌已和传说中魔兽的形象很一致了。

再到后来,秦统一六国之后,施行焚书,中国上古文献遭到这样的浩劫之后,上古的各路神灵很多一下子都从中国文化史上彻底失踪了,混沌也不能例外。

到了魏晋六朝,伪书盛行,有一本伪托西汉东方朔所撰的《神异经》才再次提到混沌,《神异经》中云:“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音皮)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

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

名为混沌。

空居无为,常咋其尾,回旋仰天而笑。

”浑沌已经完完全全是凶兽的形象了。

还有一种说法,浑沌是驩兜死后的怨气所化。

这也与四大凶兽来历一致:穷奇是共工死后的怨气所化,梼杌是鲧死后的怨气所化,饕餮是三苗死后的怨气所化。

【穷奇】

据《山海经·海内北经》所载,穷奇外貌像老虎,大小如同牛般,长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更会从人的头部开始进食,是一头凶恶的异兽。

也有的书籍记载穷奇一身雪白的毛发,额头长有两只淡金色的龙角,嘴巴则是鹰喙的样子,有一对黑色的羽翼,喜食人肉。

另外一种说法说穷奇是神名,《淮南子·墬形训》:”穷奇,广莫风之所生也。

”高诱注曰:“穷奇,天神也。

在北方道,足乘两龙,其形如虎也。

”在天之痕中,仙山岛上全身火红,状如牛的怪兽就是穷奇(身上有五色石南叶哦)。

后来“穷奇”用来比喻背信弃义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梼杌】(táowù)

关于梼杌,先秦文献提到的只有两处,一处就是上面的《左传》,另一处则出自《孟子》一书,《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檮杌。

”而《孟子》中却说,楚国国史名为《梼杌》。

按照《左传》所言,梼杌乃是臭名昭著的凶兽,楚国怎么会用来作为本国史书的名称呢?

梼杌这个词,两个字的部首都从木字部。

砍树的时候,从上到下,直接破下来,称之为“析”。

而从左到右横着断开,则称之为“梼杌。

”对于罪人行刑的时候,横着砍断,但是脑袋却还没有掉下来的情景,名为之“顽”,“梼杌”的意思也就是“顽”。

因为罪人总是“顽”的缘故,所以从横向断木形象的引申出“梼杌”的词义。

也就是说,这个词包含了惩戒罪恶的意思。

楚国在南方荒蛮之地立国,是很不容易。

在很长的时间都被中原列国视之为未开化的野蛮民族并不是没有缘故的。

历代楚国君主治理这样的国家,难免依赖重典酷刑。

因此楚国之国史,名之为《梼杌》,意味着在楚国史官眼中,修史的目的,就是用史笔无情的惩罚危害国家的人,并警告后来人。

只是,要是按照这样的说法,问题也来了。

明明在楚国人眼中,用来行刑的没有枝干的木制刑具“梼杌”到了中原列国的口中,怎么就变成了上古四大凶兽之一呢。

道理也很简单。

楚国这个野蛮民族,其主体民族论起源流就是黄帝王朝时代的三苗氏。

而春秋时代,楚国是个大国,向来是纠结了南方一大堆小诸侯国,建立起一个“南联盟集团”。

而这个“南联盟集团”之所以诞生,并维持很久的缘故,最主要的目的当然是和北方中原列国所组建的“北约集团”对着干啦。

两大集团在春秋时代混战了几百年,也没分出胜负。

中原列国总是自命为文化正宗,难免要想办法在政治上抹黑对手,因此呢,楚国史书是书名“梼杌”,就摇身一变成为上古时代的凶兽了。

这个凭空捏造出凶兽,因为有了《左传》的显扬,和混沌一样,到了魏晋六朝时代,享受了一把“被想象”的待遇。

同样还是《神异经》一书,是这样描绘它的——“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两尺,人面虎足,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扰乱荒中,名梼杌。

遥远的西方的荒野上,有一只凶兽,他的整体形状像一只老虎。

但身上的毛却像是犬毛,毛长达两尺。

长着人的面孔,有着老虎的足,满口的牙齿又像是猪的牙齿,尾巴长达一丈八尺。

这只凶兽至为凶猛,扰乱了整个西方荒野,名字叫做梼杌。

【饕餮】(tāotiè)

上古之四大凶兽,说起来威风凛凛。

可是几千年到如今,混沌、穷奇、梼杌这三大凶兽除了偶尔在游戏啊、奇幻小说里头当当配角之后,基本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唯一到今天还有真实影响力,并且在文章里头常常看到的便只剩下“饕餮“了。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

后来,饕餮变成了图腾,刻於各种祭祀用的器皿之上。

《吕氏春秋·先识览》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殷周时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脑袋狰狞,双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梁凸出;首部有一双弯曲的兽角或足,其弯曲的方向似无定制,或内勾似羊角,或外曲似牛角;巨嘴大张,利齿如锯,嘴略弯曲内勾,或嘴巴紧锁。

则作正面盘踞状,身躯拱起,头著地或水云气,两边有一对利爪,象狗爪或虎爪。

两侧有一对肉翅,形如耳朵。

那么问题也出来了,既然是饕餮是凶兽,为什么会被商周二代接纳,屡屡出现在鼎器上呢?要知道,上古时代的鼎器,可是用来祭祀祖宗。

商王朝之先祖王亥是出自东夷集团,得天下之后,很是用心的尊奉东夷集团的伟人蚩尤。

所以呢?鼎器上的饕餮可能是用来追念蚩尤的威猛。

也就是说,在商王朝时代,饕餮的形象是很正面的。

后来周王朝取代了商王朝,周王朝作为一个野蛮民族,在文化上比商王朝落后多了,所以鼎器的铸造,基本上沿袭商王朝。

只是对待商王朝尊奉的神明吗,不惟不感冒,还要丑化,于是饕餮就被打压成凶神了。

饕餮一旦被抹黑,成了凶兽之后,就很难翻案了,所以《神异经》上有这样一段文字也不足为奇——“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

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

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

《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在遥远的西南,有一种人,身上长着很多毛,脑袋上顶着猪做成冠戴。

这种人的性情贪心而又狠毒,积蓄财富却不花用,擅长夺取别人的谷物。

就是本族之中,强大的总是去老弱的,畏惧更强大的对手却总是挑落单的欺负。

这种人的名字叫做饕餮。

这段话最值得注意的倒是饕餮即便到了魏晋六朝时代,地位已经式微,无法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些新起的神灵相比。

但是较之混沌、穷奇、梼杌这三位旧日的伙伴,至少是被当成人看待了。

又可见饕餮在上古之四大凶兽,应该是位置最高的。

世界上有山妖吗?

魑魅,古代传说中山泽的鬼怪。

《左传文公十八年》有“投诸四裔,以御魑魅”的记载,杜预注曰:魑魅,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者。

投诸四裔其他应用

组词

投组词诸组词四组词裔组词

笔顺笔画

投笔顺笔画诸笔顺笔画四笔顺笔画裔笔顺笔画

近义词

投近义词诸近义词四近义词裔近义词

反义词

投反义词诸反义词四反义词裔反义词

投诸四裔成语接龙

正接

没有可接的成语

反接

冰炭不投臭味相投话不相投明珠暗投明珠夜投器鼠难投气味相投气义相投气谊相投声气相投有国难投意合情投义气相投意气相投鱼水相投针芥相投针芥之投职名早投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投诸四裔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不可同日而语冲锋陷阵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独具只眼等米下锅对症发药俯首戢耳风信年华吼三喝四灰身灭智灸艾分痛江湖艺人济人利物江山不老里谈巷议麦饭豆羹男女别途前仆后继青蝇染白如痴如梦市不二价死而后止顺天应人鼠穴寻羊岁月不待人退徙三舍帷薄不修畏难苟安握雨携云心到神知一代楷模指日高升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tongzhutiejiao29378.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