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汤赴火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蹈汤赴火的意思蹈汤赴火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蹈汤赴火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蹈汤赴火
拼音: dǎo tāng fù huǒ
频率: 一般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联合式
解释: 蹈:踩;汤:开水;赴:投入。敢于投入沸水跳进烈火。比喻不避任何艰险。

语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典故出处: 唐·赵元一《奉天录》第三卷:“且须散金帛,犒师旅,使闻鼓而蹈汤赴火,闻金而星布云合。"
成语示例:徐兴业《金瓯缺》第一部第三章:“他张迪,官家的这条忠实走狗,~,也要去竭力办到。"
英文翻译: go through hell and high water

蹈汤赴火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赴汤蹈火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赴汤蹈火

赴汤蹈火这个成语的背后竟然隐藏着这样的一个故事:这句成语出于《汉书"晁锗传》。

晁错,西汉初颍川人。

他本来是个学者,时,任太常掌故,曾根据伏胜的口诵,记录和整理了失传的《尚书》。

后又调任为太 子的家令,众人称赞他满肚子学问,叫他智囊。

太子即位为 以后,晃错的威望更加高了,任街史大夫,权力在百官之上。

他提出的意见,没有不采纳的。

当时,分封各地为王的刘家子弟,如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等,都渐渐不服朝廷,各自形成独立王国。

晁错便向汉景帝建议削减他们的领地,加强中央的统治,防止叛乱。

吴、楚各国对晁错因此深深怀恨。

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急得从颍川老家赶进京去,对晁错说:皇上和各地诸王都是亲骨肉,你哪里管得了他们之间的事儿?晁错说:虽然如此,可是我要是不管,刘家的天下就要保不住了。

晁错的父亲气愤地说:你只知道保住刘家,就不顾我们晁家了吗!晁错的父亲,回到家里就服毒自杀 了。

后来,吴楚七国叛乱,汉景帝为了缓和危局果然把晁错处死了。

晁错对西汉王朝,确实算得是忠心耿耿了。

他生前曾上书三十篇,提出了许多有关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要建议,可是结果却落了这样一个悲惨的下场。

他在一次建议中,主张鼓劢将士,保卫边疆,说道: 能打胜仗或坚守不退的,应该适当升级;能攻破敌人城池和阵地的, 应该给予奖励;这样才能使将士们赴汤蹈火,甘愿冒着敌人的利箭和石炮,甘愿奔人流汤烈火,奋不顾身去为国家拚命!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刘表传》裴松之注引《傅子》。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刘表拥兵十万,称雄荆州(今湖南、湖北)。

他外表儒雅,但内心多疑。

当时,实力最强的要数曹操和袁绍,他们分别使用伎俩争取刘表,刘表总是口头应允,实际上却按兵不动,在混乱的局势中观望踟蹰(chíchú)。

  刘表的做法,引起他的属下不满。

有一天,从事中郎韩嵩谏道:“曹、袁相持不下,将军举足轻重,应择善而从。

若想有大作为,可乘两雄争斗之机举事;不然的话,也应择善而从。

倘若继续犹豫暧昧,他们势必都会移恨于您,您也就无法保持中立了。

”韩嵩又说:“曹操明哲,为天下贤俊所拥戴,势在必胜。

他一旦击败了袁绍,就会移兵进攻江汉,那时将军您就难以抵抗了。

所以归附曹操乃是万全之策。

”刘表仍狐疑不决,他问道:“如今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我也难以适从。

目前曹操住在许昌,您替我前去观察一下他们的动静虚实,如何?”韩嵩说:“我是您的臣下,自当为您效劳,虽赴汤蹈火,死无所辞。

如果将军已作出‘上顺天子,下归曹公’的决策,那么派我进京是完全正确的。

如果您主意未定,就派我进京,天子封我一官,我就是天子之臣,按道义就不能再为将军效死了。

那时,将军就不要为难我了。

”刘表听了,仍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地要他去一趟再说。

  韩嵩到了京师后,拜见了曹操。

受曹操控制的汉献帝封他为侍中并任零陵太守。

韩嵩前去向刘表辞行。

  刘表得知后,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叛逆,于是召集部属,并令军队守卫在厅堂内,准备当众处斩韩嵩。

  韩嵩一进来,刘表就骂道:“韩嵩逆贼,竟敢叛我!

”   韩嵩毫不畏惧,正气凛然地说:“嵩早已有言在先。

今日之事,是将军负嵩,不是嵩负将军!

”刘表顿时哑口无言。

  刘表的妻子见此情景,便悄悄地劝谏道:“韩嵩是本地颇有声势的人物,况且他理直气壮,诛杀他恐众人难以服从。

”刘表自知理亏,只得下令赦免了韩嵩死罪。

  成语“赴汤蹈火”由此而来,意思是,即使是滚烫的汤、炽热的火,也敢于去践踏,比喻不避艰险。

赴汤蹈火的成语故事中主人公是谁?

火的主人公是嵇康赴汤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也形容作战勇猛。

嵇康的简介:嵇康(223年-263年),字叔夜,三国魏谯郡铚(今安徽省濉溪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

“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并称嵇阮。

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

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赴汤蹈火来历?

成语:赴汤蹈火 拼音:fù tāng dǎo huǒ 解释:沸水敢蹚,烈火敢踏。

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出处:《汉书·晁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

”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 示例: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同死同生。

(明·施耐庵《水浒》第十五回) 近义成语:出生入死 反义成语:贪生怕死 灯谜面:“烫”,谜底:“赴汤蹈火”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奋不顾身 英文: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 故事: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看到各地诸侯势力日益膨胀,威胁中央政权,建议汉景帝削减他们的势力,防止他们作乱,因此得罪了诸侯。

晁错父亲劝晁错注意明哲保身,晁错说:“只有大家赴汤蹈火,才能保家卫国。

” 常用程度(1:最小;3:最大):3

赴汤滔火有什么成语典故?

赴汤滔火的意思 【成语】赴汤蹈火 【拼音】fù tāng dǎo huǒ 【释义】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

原指奔上煮沸的水,踏上火海。

比喻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行为。

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努力向前冲。

赴汤滔火的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刘表占据着荆州,手下的官员韩嵩劝他投降曹操。

刘表没有同意,他要韩嵩到许昌探听一下曹操的虚实,以图有机可乘。

韩嵩表示,就是让我去跳滚烫的水池,去走熊熊烈火,我也决不推辞。

嵇康,字叔夜,谯国铨(今安徽宿县西)人。

他曾与山巨源(山涛)等七人一起游于山林,被称为“竹林七贤”,司马氏专权后,嵇康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居山阳,而山巨源后来在司马氏朝廷中做了官,嵇康从此看不起他。

山巨源由吏部侍郎升散骑常侍时,想请嵇康出来代理他原来的吏部侍郎官职,遭到了嵇康的坚决拒绝。

不久,山巨源收到了门人递上的一封信。

拆开一看,是嵇康给自己的一封绝交信。

他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

信中嵇康列举老子、庄子、柳下惠、东方朔、孔子等先圣,说自己“志气可托,不可夺也”。

接着又写到自己倾慕尚子平、台孝威(后汉隐士),不涉经学,淡泊名利。

信中表示他蔑视虚伪的礼教,公然对抗朝廷的法制,以禽鹿作比,鹿很少见有驯育服从的,大的如果羁绊、束缚它,那它必定狂躁不安,即使赴汤蹈火,也不在乎;哪怕是用金的马嚼子来装饰它,拿佳肴来喂它,它还是思念树林、向往草地的。

以此表示如果司马氏请他做官,他就会像野性难驯的麋鹿“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表达了坚决不在司马氏政权中任职的决心。

由于嵇康时常发表一些讥刺朝政和世俗的言论,司马氏统治集团对他十分忌恨。

景元三年(262),曾经受到嵇康奚落的司隶校尉钟会,以言论放荡、毁谤朝廷等罪名对嵇康横加诬陷。

嵇康被司马昭下令逮捕入狱,不久便被杀害。

成语故事的赴汤蹈火读后感?

成语故事《赴汤蹈火》说的是,西汉的著名学者晁错饱学多才,别人称誉他为“智囊”。刘启当汉景帝时,封晁错为御史大夫。不久,分封吴王、楚王的刘家子北对朝廷不满。晁错主张削减领地,防止他们叛乱。于是,吴王、楚王十分痛恨晁错。

晁错的父亲得知后,马上上京劝说晁错,他说:“皇上和诸王都是亲骨肉,你哪管得了啊!”

晁错说:“我不管,刘家的天下就保不住了。”

军事上,晁错主张奖赏打仗勇敢的将士,他说:“这样,将士们才愿冒矢石,赴汤火。”

于孟融朗读完成语故事《赴汤蹈火》,朗读给爷爷听,爷爷指导后,再朗读,数遍后,总结朗读感悟:“成语‘赴汤蹈火’中的‘赴’是走向的意思,‘汤’是滚水的意思,‘蹈’是踏的意思,合起来这个成语是指即使是,即使是滚烫的汤、炽热的火,也敢于去践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关于朋友之间赴汤蹈火的典故?

赴汤蹈火的意思

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赴汤蹈火的典故

西汉时,晃错曾是太子刘启的老师。刘启即位后,升任晃错为史大夫。由于汉景帝非常尊重晃错,对晃错的话是言听计从。晃错主张削弱诸侯王,加强中央集权,使许多诸侯怀恨在心。其中吴王刘濞、楚王刘戊等人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起兵反叛,把矛头直接对准晃错。景帝为了缓和危局,竟把晃错处死了。晃错曾说:对能打胜仗和坚守城池的人要提拔;对攻破敌阵的人要奖励。这样将士才能奔赴汤池,投人烈火也在所不惜。这个成语比喻奋不顾身,不畏艰险。

赴汤蹈火的造句

1. 为了祖国的利益,我愿赴汤蹈火。

2. 为了人民的利益,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3. 为了人民的幸福,人民军队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4. 为了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5. 这人为朋友服务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6. 只要是您老交代的事,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7. 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我也在所不辞。

8. 这些年来,为了争取农民的权益,他不惜赴汤蹈火,冒险犯难。

9.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赴汤蹈火,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

10. 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11. 这些人个个都是英雄好汉,赴汤蹈火,何所畏惧?

12. 他英勇对敌,不避艰险,赴汤蹈火在所不计。

13. 只要我答应了你,就是赴汤蹈火,我也绝不推辞。

14. 他早已下了赴汤蹈火的决心,要挑战任何艰难险阻。

15.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即使赴汤蹈火,我也在所不辞。

16. 国家有难,我们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17.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赴汤蹈火,视死如归。

18. 只要国家需要,即使赴汤蹈火,我们也在所不辞。

19. 为了革命的胜利,革命前辈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20. 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赴汤蹈火的故事?

晁错做太子家令时向汉文帝建议加强边疆国防。他说秦朝用官爵钱财引诱和激励将士,使他们在战场上“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冒着飞箭乱石,赴汤蹈火,把死当做生。他说汉朝应该采取适当措施让一些人搬到边疆住,充实边疆,开发和保卫边疆。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不怕牺牲,不避艰险。

蹈汤赴火其他应用

组词

蹈组词汤组词赴组词火组词

笔顺笔画

蹈笔顺笔画汤笔顺笔画赴笔顺笔画火笔顺笔画

近义词

蹈近义词汤近义词赴近义词火近义词

反义词

蹈反义词汤反义词赴反义词火反义词

蹈汤赴火成语接龙

正接

火到猪头烂火耕流种火耕水耨火耕水种火光烛天火海刀山火急火燎火尽灰冷火尽薪传火龙黼黻火列星屯火冒三尺火冒三丈火灭烟消火耨刀耕火妻灰子火然泉达火热水深火伞高张火烧火燎火上加油火上浇油火烧眉毛火上弄冰火上弄冰凌火上弄雪火树琪花火山汤海火上添油火树银花火伞张火星乱冒火眼金睛火烛小心火中取栗火烛银花

反接

高举远蹈手舞足蹈循规矩蹈择地而蹈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蹈汤赴火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不讳之变不落俗套超凡出世出乎反乎畅所欲为瞪目哆口腹饱万言国恨家仇捷报频传椒焚桂折继继承承锦瑟年华举止娴雅临危授命冷眼相待没巧不成话铭心刻骨遣词立意强聒不舍其应如响人老心不老肉山脯林四海为家诉诸武力望风而逃文人墨士胸无点墨一虎难敌众犬以卵敌石鹰视狼步知难行易自以为然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daotangfuhuo6676.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