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木死灰的意思槁木死灰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槁木死灰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槁木死灰
- 拼音: gǎo mù sǐ huī
- 频率: 常用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联合式
- 解释: 槁:干枯;死灰:冷却的灰烬。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引申为对世事无动于衷。
- 语法: 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 典故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成语示例: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章:“把十几岁的青年,变为八十岁的老翁,同~差不多。"
- 英文翻译: completely apathy <be utterly destitute of passions and desires as rotten wood and dead ashes>
槁木死灰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12判词结局?
“金陵十二钗”都有判词。所谓判词,就是断语、结论,是曹雪芹采用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对林黛玉、薛宝钗等十二位红楼女子的人生遭际和结局所作的断语和结论。判词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画,二是诗。根据画和诗的内容,来分析和推断“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和结局,应该是比较科学严谨、且有说服力的做法。
这些判词集中出现在太虚幻境的“薄命司”里,可见“金陵十二钗”都是“薄命”的女人,她们的结局都是不幸的悲剧。概括起来说,她们的结局大致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死亡,如林黛玉、贾元春、贾迎春、秦可卿。
林黛玉的结局是死了,这点没有什么争议;有争议的是她的死因。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病死说”,以无名氏的四十回续本(以下简称“续本”)影响最大。贾府败落,贾宝玉疯癫,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使用调包计,让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林黛玉得知真相后焚稿断情,吐血而亡。
续本这样安排,有其合理成分。因为林黛玉自小体弱多病,再经历父母双亡、寄身贾府等生活磨难,尤其是与贾宝玉的感情总是一波三折,使她的身心疲惫不堪。最后在贾宝玉迎娶薛宝钗的欢庆的音乐声中,她“香魂一缕随风散”,带着无限的哀怨和绝望而离开人世。
二是“泪尽说”。持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有《枉凝眉》中的诗句:“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脂砚斋评《石头记》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既然曹雪芹可以为写作《红楼梦》“泪尽而逝”,那么林黛玉也可以为贾宝玉的爱情“泪尽而亡”。这条批语可作间接证据。
其实,“泪尽说”只是一种艺术的说法,含有明显的夸张成分。
其他还有“沉湖说”“沦落风尘说”“嫁给水溶(北静王)说”等等,这些说法大多出于主观臆测,或从小说中寻摘到只言片语而加以演绎,实在不足为据。
林黛玉究竟是怎么死的?其实曹公在第五回钗黛判词里就已经给出了答案。林黛玉的画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诗是“玉带林中挂”。诗与画的内容高度契合,相互印证。“两株枯木”合在一起是个“林”字,“玉带”倒过来读是“黛玉”的谐音,“玉带林中挂”暗示林黛玉最后自缢而死。
很多读者出于对林黛玉这个艺术形象的同情和偏爱,很难接受接受自缢而死的结局。他们或从林黛玉的出身、或从林黛玉的病体、或从林黛玉的性格等角度,试图证明她不会这样去死,也不该这样去死!其实,一味地去纠结死的方式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无论哪一种,结果都是死亡,都是肉体的毁灭。
关于贾元春的死因,也有不同看法。续本认为她是病死的,刘心武则认为她参与了政治事件而被缢死。从判词看,贾元春的画是“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弓”与“宫”谐音,“橼”与“元”谐音;“香橼”挂在弓上,肯定挂错了地方,暗指贾元春误入宫中,未得善终;也可以理解为贾元春是吊死在宫中。续本的病死说,显然与此不合。
如何解读判词中“虎兔相逢”(一说“虎兕相逢”)的含义,一直存在着争议。概括起来说有三种:
一是时间说,《红楼梦》第九十五回续书里这样写道:“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寅年即虎年,卯年即兔年,续书的意思就是,贾元春死于虎兔相交之年。这种把“虎兔相逢”只是简单地理解为一个时间概念,似乎没有多大意义。
二是属相说,认为属兔的人和属虎的人命相犯冲,不宜婚配。如果结婚,属兔的人将不得善终。这种说法类似坊间传闻,实在不足为据。
三是政治说,认为贾元春卷入到两派政治斗争当中,“虎兔相逢”只是比喻说法,“兔”比喻贾元春,“虎”比喻谁不知道,也许是皇帝,也许是皇后,反正是能主宰贾元春命运的人。兔子遇到老虎,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被老虎吃掉!结合《恨无常》中的“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等诗句,贾元春显然不是寿终正寝,而是死于非命。
从这个意义上说,笔者以为,刘心武的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至于贾元春参与了什么政治事件,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卷入,她的死是自杀还是他杀,这些都不得而知了。
续本里最接近判词内容的,就是对贾迎春结局的描写。贾迎春的画谶是“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诗谶是“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这条恶狼就是孙绍祖,“子系”合在一起是“孙”的繁体字;“中山狼”是化用典故,比喻忘恩负义的人,这里借指孙绍祖。美女就是贾迎春。美女遇见恶狼,就像兔子遇见老虎,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生性懦弱的贾迎春嫁给凶残成性的孙绍祖,结果一年不到就被折磨而死。
至于贾赦是不是因为五千两借银,才把女儿“典押”给孙绍祖,孙绍祖又是如何对贾府恩将仇报等等细节,我们无法苛求,续本的描写是否符合曹雪芹的原意,事实上读者也无法揣测曹公的原意究竟是什么。
在“金陵十二钗”中,有一个人的结局是曹雪芹自己写的,这个人就是秦可卿。让读者感到奇怪的是,曹雪芹对秦可卿结局的安排,也与判词内容不一致。
秦可卿的画谶是“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高楼大厦”指贾府中的宁国府,美人指秦可卿。秦可卿为什么“悬梁自缢”?她的诗谶已经作出了回答,“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其中“情”字四次出现,而且写的是“淫情”。
联系《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十三回中畸笏叟的一条批语:“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其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由此可见,曹雪芹初稿是按照判词来写的,写“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秦可卿与公公贾珍在天香楼偷情,不巧被婆婆尤氏(一说“丫头”)看到,秦可卿羞愧难当,结果上吊而死。后来因为“畸笏叟”的干涉,曹雪芹不得不删掉这一章节,而改写成我们现在看到的“病死”的情节。
第二种是守寡或被休,如薛宝钗、史湘云、李纨、王熙凤。
判词中薛宝钗的画谶是“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诗谶是“金簪雪里埋”。“雪”是“薛”的谐音,“金簪”与“宝钗”同义,合在一起就是“薛宝钗”的意思。金簪本该戴在头上,现在却被埋在“雪”里,究竟又暗示什么呢?
有两种说法影响较大:一是暗示薛宝钗婚后被贾宝玉冷落,二是暗示薛宝钗死后抛尸雪野。笔者更认同第一种说法。这从《终身误》中可得到印证: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支曲子是以贾宝玉的身份和口吻写的。开头两句表达了贾宝玉对待“木石前盟”“金玉良缘”的不同态度,直截了当;接着采用对比手法,表明贾宝玉因为“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所以才会“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厚林薄薛的感情取向一目了然;最后引用“齐眉举案”的典故,暗示了贾宝玉和薛宝钗结为夫妻的事实;“到底意难平”却又写出他们之间名为夫妻、实为路人的冷淡关系。由此可见,“终身误”不仅误了贾宝玉,同样也误了薛宝钗。贾宝玉出家以后,薛宝钗就是守活寡。
续本把薛宝钗的结局写成是:宝玉出家,薛宝钗不久生下儿子,取名贾桂。贾桂与贾兰后来“兰桂齐芳”,复兴贾府。这样安排,违背了人物命运的真实性和悲剧性,冲淡了小说的主题,不能不说是一处很大的败笔。
其他说法如薛宝钗“沦为乞丐”“嫁给贾雨村”等,都属于“草谈”一类,根本不值得取信。
关于史湘云的结局,她肯定是嫁人了。嫁给谁,有两种不同说法,一是嫁给卫若兰,不久卫若兰死,史湘云守寡;二是先嫁卫若兰,卫若兰死后,又嫁贾宝玉,白首偕老。
续本的安排大致同第一种说法,只是没有明确交代卫若兰的名字而已。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脂砚斋和畸笏叟的两条批语。“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有史料证明,脂砚斋、畸笏叟和曹雪芹是同时代人,都曾阅读过《石头记》的草稿,他们的说法应该比较可信。
第二种说法,依据是第三十一回的回目及故事情节。回目是个无主句,补上主语就是“(贾宝玉、史湘云)因麒麟白首双星”。史湘云在蔷薇架下捡到贾宝玉丢失的麒麟,与史湘云的麒麟恰好配成一对,暗示他们因麒麟而结缘,而且白头偕老。但是这种说法漏洞很多。
首先,“白首双星”是否是“白头偕老”的意思?
其次,贾宝玉的“麒麟”会不会送人,比如送给卫若兰?第二十八回,贾宝玉就把袭人送他的汗巾转赠给蒋玉函,暗示袭人后来离开贾府后,嫁给了蒋玉函。
第三,这时候的史湘云已经定亲,而且确定不是贾宝玉。第三十一回王夫人说湘云“前日有人家来相看,眼见有婆婆家了”,第三十二回袭人祝贺湘云说“大姑娘,听见前儿你大喜了”,这些话都是明证。
第四,与判词内容不合。史湘云的画谶是“几缕飞云,一湾逝水”,画面非常抽象,很像一幅写意的风景画,如果不联系诗谶的内容,很难读懂画面的意思。史湘云的诗谶是“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从某种意义上说,史湘云比林黛玉还要不幸,她在襁褓中就失去双亲。后来虽然“厮配得才貌仙郎”,希望能“博得个地久天长”,但是结果却“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字面意思是高唐的云散了,湘江的水干了。楚怀王梦会巫山神女,虽然短暂却能化成“朝云暮雨”;娥皇、女英哭祭舜帝,绝望之余尚能投江殉情。然而史湘云却是“云散”“水涸”,既没有“朝云暮雨”的未了情,甚至连投江去死都不能。
所以,扼要概括一下史湘云判词的要义,就是她的“才貌仙郎”很快就死了,她的幸福婚姻转瞬即逝,非常短暂。假如史湘云历经磨难后又嫁给贾宝玉,而且和贾宝玉白头偕老,那就不是“乐中悲”,而是“悲中乐”了。
至于“白首双星”的含义,笔者认为应该分两层来理解,“白首”代表心愿,表达史湘云对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的向往,渴望能与心爱之人相亲相爱,白头偕老。“双星”代表结局,暗示史湘云的婚姻生活虽然幸福,却很短暂,如同牵牛星、织女星一般天河永隔。
在《红楼梦》里,李纨的形象也许不是最完美的,却是最真实的。
她一出场就是寡妇身份。“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第四回)
她的一生是不幸的,她活着的全部意义似乎除了丈夫贾珠就是儿子贾兰。她的结局,也是和儿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在李纨的画谶和诗谶里也能得到证明,她的画谶是“一盆茂兰,旁边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茂兰”,字面意思是茂盛的兰草或兰花,实际上是暗示贾兰将来要出人头地、飞黄腾达。“凤冠霞帔的美人”指李纨,“凤冠霞帔”是她的装束,意味着她母以子贵,受到了朝廷的诰封。在《晚韶华》里,她们母子的形象更是生动逼真,李纨是“戴珠冠,披凤袄”,光彩照人;贾兰是“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神气十足。虽然此时的贾府已经日薄西山,而她们母子的形象却如同最后的一抹霞光。然而对李纨来说,所有这一切不过是迟到的“韶华”,来得太晚了,等待她的是死亡,“昏惨惨黄泉路近”;留给世人的是嫉妒和谈资,“枉与他人作笑谈”。
续书把李纨塑造成一个彻头彻尾的“节妇”形象,远没有曹公笔下的表面如“槁木”、心却未必如“死灰”的李纨形象更生动更丰满;对李纨的结局处理也显得草草了事,第一百一十九回写道:得知儿子考了“一百三十名”,“李纨心下喜欢,因王夫人不见了宝玉,不敢喜形于色”。
关于王熙凤的结局,续书写她病死在贾府,87版电视剧里写她死在羁侯所,这两种说法都认为王熙凤死了,其实不然。
王熙凤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对第三句的解释一直有不同看法。
一说主语是王熙凤,“一从”是说王熙凤初嫁贾府,凡事都要服从贾母和王夫人的意志;“二令”是王熙凤当家掌权后,颐指气使,发号施令;“三人木”用的是析字法,“人木”合在一起是“休”字,指贾府败落后,王熙凤被贾琏休回娘家。
另一说主语是贾琏,“一从”指贾琏对王熙凤言听计从;“二令”也是用了析字法,合在一起是“冷”字,指贾琏对王熙凤日渐厌倦;“三人木”指贾琏休弃王熙凤。
两种解释有一点是共性的、相同的,就是王熙凤最后被贾琏休弃,而哭回金陵的娘家。古代休妻有“七出”的规定,据《大戴礼记·本命篇》所载:“妇有七出: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对照一下,贾琏要休弃王熙凤,至少可以罗列出王熙凤的四点“不是”:无子、妒忌、多言和有恶疾,从而堂而皇之地把王熙凤休回娘家。
王熙凤被休,与守活寡无异,甚至比守寡还多了几分屈辱。
王熙凤的画谶是“一片冰山,山上有一只雌凤”。“冰山”比喻败落的贾家和王家,“雌凤”比喻王熙凤。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凤凰出现,象征祥瑞。此处用“雌凤”来比喻王熙凤,既突出了王熙凤“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的形象,又暗示了贾府“束带顶冠的男子”比如贾珍、贾琏之辈的无能。王熙凤的悲剧根源在于她“生于末世”,却又“机关算尽”,自作聪明。她不仅没有给贾府带来“祥瑞”,反而是“忽喇喇似大厦倾”的预兆。
第三种如贾探春、贾惜春、妙玉、巧姐,她们落魄飘零的结局同样让人唏嘘不已。
贾探春的结局是远嫁异乡。判词后二句说“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写清明节江边涕泪相送,家人送探春出海远嫁。画谶是“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掩面泣涕”的女子就是贾探春。“放风筝”,古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据说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放”是放走、放掉的意思,就是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让它再也回不来了。放掉风筝就是放掉病灾。此处“放风筝”用的是引申义,象征探春远嫁一去不回。
续书中虽然也有探春远嫁的情节,却又安排她衣锦还乡回来探亲,显然有违曹雪芹的原意。
贾惜春的结局是出家为尼。她的画谶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诗谶是“堪破三春景不常,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秀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古庙”“缁衣”“青灯”“古佛”构成了她出家后的生活画面。
依据脂砚斋的批语,惜春将来还有“缁衣乞食”的经历,就是沿门托钵乞讨,处境非常凄惨。这与续书中写她带着丫头紫鹃,到栊翠庵出家,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有很大出入。
在“金陵十二钗”中,妙玉是唯一和贾府没有血缘或亲戚关系的人。她的结局有两种说法:一是无名氏续书中写她被强盗掳走,“或是甘受污辱,还是不屈而死,不知下落,也难妄拟”(第一百一十二回)。二是脂砚斋批语中写她沦落风尘,“瓜洲渡口……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大概情况是,贾府败落,妙玉结束了在栊翠庵的带发修行,她辗转流落到瓜洲,被一个老朽不堪的人(枯骨)买去作妾。
判词中妙玉的画谶是“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诗谶的后二句是“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美玉”就是“妙玉”,“泥垢”“淖泥”是同义词,比喻污秽不洁之地。妙玉最终身陷污秽肮脏之境而无法逃脱,求生不能,求死也不能,这是多么凄惨的结局!
巧姐的结局是沦为村妇。她的画谶就是最好的说明:“一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至于她是怎么沦为村妇的,诗谶中也给出了答案:“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联系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二进荣国府等情节,正因为王熙凤“积得阴功”,才让巧姐遭难后“忽遇恩人”,这个恩人就是刘姥姥,是刘姥姥救了巧姐。句中的“巧”语意双关,既指巧姐,也有凑巧、碰巧的意思。
续书根据《留余庆》“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的大意,设计创作了贾环、贾芸、贾蔷、王仁等欲拐卖巧姐、卖给外藩郡王作妾的情节,虽然丰富了巧姐人物故事的曲折性,也坐实了舅“狠”兄“奸”的含义,却又让刘姥姥作媒把巧姐嫁给一个大地主的秀才儿子,这无疑冲淡了巧姐人生的悲剧色彩。
“金陵十二钗”或死亡、或守寡、或落魄飘零,正如作者在《飞鸟各投林》中总结的那样:“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曹雪芹正是通过她们的不幸结局,生动诠释了《红楼梦》“怀金悼玉”的悲剧主题。
万念俱灰与百念俱灰的区别?
万念俱灰与百念俱灰的相同点都有看不开灰心失望的意思。而不同点区别在于:
一个已经把一切都看透了,死心了。而另一个尚存在一丝希望。
万念俱灰是指意思是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而百念俱灰是指虽说有些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但不是全部都破灭了,还有一线希望。
万念俱灰的意思是: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万念俱灰
【出自】:清·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三回:“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万念皆灰、百念皆灰、百无聊赖、万念俱消、百无廖赖、万劫不复、大失所望、灰心丧气、黯然销魂、槁木死灰、黯然魂销、心灰意冷、万念俱寂
【反义词】豪情壮志、雄心勃勃、雄心万丈、意气风发、雄心壮志
扩展资料
1、万念俱灰的近义词
灰心丧气
【解释】:灰心:心如熄灭了的死灰;丧:失去。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出自】:吴玉章《论辛亥革命》:“因为遭受了很大的损失,都有些灰心丧气了。”
【示例】:这次考试成绩不好,你可别灰心丧气,只要加紧复习,下次肯定能考出好成绩。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2、万念俱灰的反义词
雄心勃勃
【解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
【出自】:茅盾《新版后记》:“最初构思的时候,原也雄心勃勃,打算在我力所能及的广阔画面上把一些最典型的人物事态组织进去。”
【示例】:迈入新时代雄心勃勃的你,别忘了合作就是力量,合作会让你充满活力与信心。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
“生如槁木心如死灰”什么意思?
庄子在《齐物论》中讲了一个“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故事。
“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是说人丧失了自我,就将自己完全融入到了大自然之中,形体就像是立着的枯木,无感无觉,无灵无明,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主观意识。这正是庄子所要追求的境界。
这是庄子的境界,而这句话在现实中,一般是用做贬意的.形容人心灰意冷,毫无生气.
出自《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原文]: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是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
这两句话如今都当负面,贬义形容人了,但是原意肯定不是。我认为,这两句话本意可能是形容人修道,也就是物我不分,物我一体的一种境界吧?
有点类似佛家禅定的心境?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原文?
贾雨村在应天府审案时,发现英莲被拐卖。买主为皇商之家、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妈之子薛蟠。
薛蟠虽为争英莲打死原买主,但贾雨村为向贾府献好竟只胡乱判了些两银子,为薛蟠平了此事。薛蟠与母亲、妹妹薛宝钗也一同到京都荣国府住下。
拐子拐来士隐之女香菱先卖与冯渊,又偷收了薛蟠的银子.冯渊得知,便去找拿买主,夺取丫头.无奈薛家倚财仗势,将冯渊打死后皆逃走.时值贾雨村补了应天府受理此案,听了案情大怒,待要发签拿人,
一门子即当日葫芦庙内的和尚使眼色阻止.雨村停手退堂与门子密谈.门子将护官符以及此案的利害关系说与雨村,并为他出谋划策审理此案.次日,贾雨村为了讨好贾家,采纳了门子的办法,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
此文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却说黛玉同姊妹们至王夫人处,见王夫人与兄嫂处的来使计议家务,又说姨母家遭人命官司等语。因见王夫人事情冗杂,姊妹们遂出来,至寡嫂李氏房中来了。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
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今黛玉虽客寄于斯,日有这般姐妹相伴,除老父外,余者也都无庸虑及了。
如今且说雨村,因补授了应天府,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乃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至殴伤人命。彼时雨村即传原告之人来审。那原告道:“被殴死者乃小人之主人。因那日买了一个丫头,不想是拐子拐来卖的。这拐子先已得了我家的银子,我家小爷原说第三日方是好日子,再接入门。这拐子便又悄悄的卖与薛家,被我们知道了,去找拿卖主,夺取丫头。无奈薛家原系金陵一霸,倚财仗势,众豪奴将我小主人竟打死了。
凶身主仆已皆逃走,无影无踪,只剩了几个局外之人。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望大老爷拘拿凶犯,剪恶除凶,以救孤寡,死者感戴天恩不尽!”雨村听了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正要发签时,只见案边立的一个门子使眼色儿,--不令他发签之意。
雨村心下甚为疑怪,只得停了手,即时退堂,至密室,侍从皆退去,只留门子服侍。这门子忙上来请安,笑问:“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雨村道:“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那门子笑道:“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把出身之地竟忘了,不记当年葫芦庙里之事?”雨村听了,如雷震一惊,方想起往事。
原来这门子本是葫芦庙内一个小沙弥,因被火之后,无处安身,欲投别庙去修行,又耐不得清凉景况,因想这件生意倒还轻省热闹,遂趁年纪蓄了发,充了门子。雨村那里料得是他,便忙携手笑道:“原来是故人。”又让坐了好谈。这门子不敢坐。雨村笑道:“贫贱之交不可忘。你我故人也,二则此系私室,既欲长谈,岂有不坐之理?”这门子听说,方告了座,斜签着坐了。
雨村因问方才何故有不令发签之意。这门子道:“老爷既荣任到这一省,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护官符’来不成?”雨村忙问:“何为‘护官符’?我竟不知。”门子道:“这还了得!连这个不知,怎能作得长远!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所以绰号叫作‘护官符’。
方才所说的这薛家,老爷如何惹他!他这件官司并无难断之处,皆因都碍着情分面上,所以如此。”一面说,一面从顺袋中取出一张抄写的‘护官符’来,递与雨村,看时,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谚俗口碑。其口碑排写得明白,下面所注的皆是自始祖官爵并房次。石头亦曾抄写了一张,今据石上所抄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现居八房。)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余在籍。)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雨村犹未看完,忽听传点,人报:“王老爷来拜。”雨村听说,忙具衣冠出去迎接。有顿饭工夫,方回来细问。
这门子道:“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今告打死人之薛,就系丰年大雪之‘雪’也。也不单靠这三家,他的世交亲友在都在外者,本亦不少。老爷如今拿谁去?”雨村听如此说,便笑问门子道:“如你这样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你大约也深知这凶犯躲的方向了?”门子笑道:“不瞒老爷说,不但这凶犯的方向我知道,一并这拐卖之人我也知道,死鬼买主也深知道。
待我细说与老爷听:这个被打之死鬼,乃是本地一个小乡绅之子,名唤冯渊,自幼父母早亡,又无兄弟,只他一个人守着些薄产过日子。长到十八九岁上,酷爱男风,最厌女子。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见这拐子卖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这丫头,立意买来作妾,立誓再不交结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了,所以三日后方过门。谁晓这拐子又偷卖与薛家,他意欲卷了两家的银子,再逃往他省。谁知又不曾走脱,两家拿住,打了个臭死,都不肯收银,只要领人。
那薛家公子岂是让人的,便喝着手下人一打,将冯公子打了个稀烂,抬回家去三日死了。这薛公子原是早已择定日子上京去的,头起身两日前,就偶然遇见这丫头,意欲买了就进京的,谁知闹出这事来。既打了冯公子,夺了丫头,他便没事人一般,只管带了家眷走他的路。他这里自有兄弟奴仆在此料理,也并非为此些些小事值得他一逃走的。
这且别说,老爷你当被卖之丫头是谁?”雨村笑道:“我如何得知。”门子冷笑道:“这人算来还是老爷的大恩人呢!他就是葫芦庙旁住的甄老爷的小姐,名唤英莲的。”原来这梨香院即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小小巧巧,约有十余间房屋,前厅后舍俱全。另有一门通街,薛蟠家人就走此门出入。西南有一角门,通一夹道,出夹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东边了。
每日或饭后,或晚间,薛姨妈便过来,或与贾母闲谈,或与王夫人相叙。宝钗日与黛玉迎春姊妹等一处,或看书下棋,或作针黹,倒也十分乐业。只是薛蟠起初之心,原不欲在贾宅居住者,但恐姨父管约拘禁,料必不自在的,无奈母亲执意在此,且宅中又十分殷勤苦留,只得暂且住下,一面使人打扫出自己的房屋,再移居过去的。
谁知自从在此住了不上一月的光景,贾宅族中凡有的子侄,俱已认熟了一半,凡是那些纨绔气习者,莫不喜与他来往,今日会酒,明日观花,甚至聚赌嫖娼,渐渐无所不至,引诱的薛蟠比当日更坏了十倍。
虽然贾政训子有方,治家有法,一则族大人多,照管不到这些;二则现任族长乃是贾珍,彼乃宁府长孙,又现袭职,凡族中事,自有他掌管;三则公私冗杂,且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每公暇之时,不过看书着棋而已,馀事多不介意。况且这梨香院相隔两层房舍,又有街门另开,任意可以出入,所以这些子弟们竟可以放意畅怀的,因此遂将移居之念渐渐打灭了。
此文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为什么心如死水?
心如死水是指:人在修心养性或者修炼过程中,太过执着于:静或空,导致整个人生命出现:沉闷乏味或槁木死灰 的现象。
对待生活事务态度冷淡。
整个人生命力逐渐衰弱,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变的腐朽。
渐渐的感觉自己变的和木头、石头、土地、雕像一样,没有生命活力。
时间感和空间感出现差错,与现实世界出现隔离状态。此时太过执着,进入了:空 的定境。
李纨典型事例概括?
李纨办诗社,决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要知道,任何重大的社会变革,都是从文化开始的。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五四运动,均是证明。这充分说明她的内心并非“心如古井”,而是涌动着波涛,期望着变革,充满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
但她是谨慎的,她没有去操作她的创意。直到将近半年以后,八月,探春才醒过来,捡起李纨的构想,发出帖子,邀集众人创办诗社。李纨并不与探春争功,一听到消息,立刻赶到探春那儿,称赞探春“雅的很”。并采取一系列行动来支持探春,支持诗社。
一是自荐为掌坛人。
二是拿出自己的稻香村作为社址。
三是肯定林黛玉的建议“极是”,大家起个别号,并且第一个为自己起了个别号“稻香老农”。
四是出了个人人叫好的主意,邀王熙凤做监社御史,好解决经费问题。
李纨知道,没有钱,是什么好创意也没法实现的,是万万不能的。为了让王熙凤就范,李纨对王熙凤发动炮轰:一口气送给王熙凤“无赖泥腿市侩”“下作贫嘴恶舌”“黄汤灌狗肚”“狗长尾巴尖”“泼皮破落户”“楚霸王”的系列雅号,“恨不得将万句话来并成一句,说死那人”,有如狮子搏兔,势不可挡,显现了她性格中的奇光异彩。
李纨这个要钱的办法,是主动进攻,又是创新之举。王熙凤居然甘拜下风。说我不答应你,岂不成了大观园的反叛了!王熙凤非常清楚,大观园众女儿的心,与李纨是相通的。所以不能与李纨对抗,也用不着与李纨对抗。李纨在权力斗争中已经弃了权,只不过说说狠话、快活快活嘴巴而已。这二妯娌只有矛盾而无对抗,和平共处了一生。
李纨社会活动的潜在能量让人吃惊。从进大观园之后,从建立诗社之后,李纨完全变了一个人,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她的笑容,听见她的笑声。她既写诗,又评诗,活跃异常。她和姐妹们一起,利用诗社,向封闭、窒息她们生活和心灵的纲常名教发起了挑战。
李纨的诗知识广博,内蕴丰富。贾宝玉对李纨评诗称赞有加,说她“善看,又最公道”。曹雪芹通过诗社,写出李纨的才和情,让我们看到她平日的无好无为,是不得不为,是在礼教压迫下的牺牲。李纨并不是与世无争,心如死灰。曹雪芹越是写出李纨性格的光彩,越衬出她心中的愁苦是多么深重。
稻香村黄泥院墙中,“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真叫“满园春色关不住”。李纨就是这关不住的红杏 。 大观园中的李纨可谓是青春焕发。寡妇身份阻了李纨追逐外在形象的权利,虽不能穿鲜艳服装,不浓妆艳抹,但却阻止不了她对自然美的欣赏感悟与追求。
稻香村内几百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杏的色与形的热烈奔放正是李纨内心感情的外放。她对自然美的审度能力之高令人赞叹。大观园诗社的第一次诗会是在李纨的提议下以白海棠为题咏对象的。白海棠是贾芸让人送给贾宝玉的,李纨只是在来的路上碰巧遇见。她虽没有题咏,但她对花的美是敏感而有欣赏力的,然而花的主人只是在咏完后会回怡红院“忙着看了一回”(第三十七回)。芦雪庭拥炉作诗也是李纨提出来的,在这片红粉玻璃世界里,每种景物都成了冰雪世界难得的装点。宝玉落了第,李纨便罚他去向妙玉乞红梅,这罚的方式相对于王熙凤更是雅致。李纨对栊翠庵的红梅情有独钟,一见不足,还想带回去细细欣赏,对美的审度之高及爱美之心之烈,又非其他人所能及!
参与创建诗社,李纨就进入了性格发展的第一高峰。她们是二月十二进入大观园的,那时李纨就有了结社的想法。延至八月,探春一提议,李纨立即赶去,说:“雅的紧!要起诗社,我自长坛!”并且荐以自己的稻香村作为社址。李纨的热情一下子达到顶峰,紧接着咏白海棠、芦雪庭即景联诗等等,李纨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进去。在诗的王国里,李纨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进入了自己的角色。她以主人公的态度与热情对待诗社的一切活动,使得大观园诗社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为大观园儿女理想生活提供了屏障。有了诗,就要评诗。评诗是曹公塑造李纨青春形象的又一精彩之笔。在这里,李纨不是标准的寡妇,更不是“槁木死灰”,在这里李纨生命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喷涌着灼热丰富的情感。
与众姐妹在一起时,没了礼法的束缚,李纨便显得格外活泼,亦不乏幽默。如第六十三回宝玉过生日,到了晚间,大观园群芳开夜宴,李纨笑道:“有何妨碍?一年之中不过生日节间如此,并不夜夜如此,这倒也不怕。”相比之下,李纨则更无所顾忌。不仅如此,她还和姑娘们玩得十分开心,甚至她还和湘云等人一起强死强活的灌探春喝酒。这时的李纨已忘记自己特殊身份,忘了那束人的礼教,于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青春女性形象便展现在我们眼前。探春被黛玉打趣,便央求李纨解围:“这是个什么,大嫂子顺手给她一下子。”这时李纨笑了笑说:“人家不得贵婿反挨打,我也不忍的。”她的幽默风趣把大家都逗笑了。
有绝望失望意思的字?
爱莫能助!相信很多人都对这四个字有非常深的感触。特别是当你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你去求自己熟悉的人。他们往往会给你这四个字来作为答案,这时候你会感觉到人生一片灰暗,并且对人生失去了失望。所以啊,任何时候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的自尊,自傲才行,努力提升自己,才不会有这种情况的发生。
1.表示绝望的四字词语 表示绝望的四字词语: 大跌眼镜 伤心欲绝 痛不欲生 悲痛万分 垂头...
2.形容失望的四字成语 形容失望的成语 : 大失所望、 心灰意冷、 望穿秋水、 望眼欲穿、 ...
3.表示绝望的词语 表示绝望的词语: 伤心欲绝 痛不欲生 悲痛万分 垂头丧气 愁眉不展 哎声...
4.描写失望的四字词语 描写失望的四字词语: 大跌眼镜 心如刀割 撕心裂肺 望眼欲穿
绝望失望意思的字有:殇
伤心欲绝,黯然失色,黯然伤神。
失望到极致的字?
心死,绝望,心如死灰,万丈深渊
代表失望的生僻单字有伤,怅,惘,茫,彷,殇,妄,枉,彺,恙,颓
大跌眼镜 伤心欲绝 痛不欲生 悲痛万分 垂头丧气 哎声叹气 愁眉苦脸 黯然销魂 黯然失色 愁眉锁眼 肝肠寸断 。
百念皆灰
【解释】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出处】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八回:“我如今百念皆灰,只求归见老母。”
【解释】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出处】清·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三回:“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
山穷水尽
【解释】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出处】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枯木死灰
【解释】死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
【出处】《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杭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穷途末路
【解释】穷途:处境困窘。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出处】《吴越春秋·王僚伎公子光传》:“子胥曰:‘夫人赈穷途,少饭亦何嫌哉?”
哀莫大于心死
【解释】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心如死灰
【解释】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出处】《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走投无路
【解释】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鄷都?”
槁木死灰
【解释】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四面楚歌
【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百念皆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绝望失望意思的字有:殇、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