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头傻脑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傻头傻脑的意思傻头傻脑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傻头傻脑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傻头傻脑
拼音: shǎ tóu shǎ nǎo
频率: 常用
年代: 近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联合式
解释: 指人傻气,不机灵。

语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傻气。
典故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只是我愁宝玉还是那么傻头傻脑的。"
成语示例:鲁迅《彷徨·长明灯》:“不要这么~了,还是回去!睡觉去!"
英文翻译: be off one‘s dot <be clumsy and stupid>

傻头傻脑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没有自己思想的人叫什么?

无主见,人云亦云。

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思想,是愚蠢的,也是可怕的。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时时修正自己的思想,不要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不加选择地做人做事,结果引火烧身,让自己深陷悲剧的故事中,从而备受心灵深处如火一样的,火辣辣的煎熬,那你真的成为了一个可怕的愚蠢人的了。

没有自己思想的人应该称之为行尸走肉或者木偶。

是个人都应该会有自己的思想,是个人都应该会有自己的主意。一旦一个人没了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对事物的独立见解,那么这个人充其量也就是一个行尸走肉,或者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木偶,只能任人摆布苟且一生。

没有自己思想的人叫墙头草。形容有些人没有自己的想法,随风倒的人,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自己的主见。就是说当有人对一件事争论的时候,他既讨好一方,又不反驳另一方,那一边他都站,属实像小草一样风吹到那一边它就会摇晃到那一边!

没有自己思想的人叫什么?叫傀儡,他的思想是愚昧无知 的,被人操控着方向,形容又愚笨又没有知识. 愚不可及的,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傻头傻脑的,形容思想糊涂,愚笨痴呆。没头没脑说话不过脑子随波逐流没有目的。榆木脑袋,行尸走肉。

本来,一个人,拥有自己的人生,只要正常,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滋润一点,是不会有什么困难的。但是,却总有一些人,却看起来努力上进,而且对他人点头哈腰,到了最后,却落得冷清凄凉的境地,综其原因,其实就是:没有自己的思想。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思想,非常愚蠢,有时候,甚至会变成一个被人利用的对象,活在生活的阴暗面。那么,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思想,究竟有哪些特征呢?

第一个特征:人云亦云。人云亦云,指的是,别人说什么,他们就以为是什么,然后,就跟着说什么。比如,前面有个人说刚才天上掉下了一块大石头,他连看也没看,连思考也没有思考,也就四处向人传播的了。这样的人,往往是谣言的传播者,常常会把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件,说成灾难性的大事件,而且,还引以为荣,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我们要当心他们的嘴巴。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而是偏听偏信,把别人的言论,当作了自己的思想。

第二个特征:言听计从。言听计从是指自己对自己信任的人什么话都听,什么事情都照办。这样的人,看起来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其实,却是一个不值得信赖的人,为什么呢?一个只知道言听计从的人,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至少来说,他是一个故意装作没有思想的人。故意装作没有思想的人,就是一个很有心机危险人了,这样的人,不但不能信任,还要时时提防。而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是可怕的,不会考虑事件的后果,即使发号施令的人错了,甚至犯了法,他也依然照办,自然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第三个特征:为虎作仗。有些人,为了眼前利益,或者为了所谓的肝胆义气,依附在某些有钱人,或者从事不良心机的人身边,充当这些人的“打手”,对他们的发号施令,唯命是从。这样的人,也是非常可怕的,他们为了利益,或者为了逞强,还或者为了肝胆义气,作出不管不顾的事情,甚至把自己的利益和快乐,建立在其他人的痛苦之上。和这样为虎作仗的人在一起,我们永远得不到好处,只能成为受害者,所以,我们要远离这些可怕的“愚蠢者”。

第四个特征:误入歧途。有人说,这个人很有本事,平时做事也果断利索,但是,他却突然做了不该做的事情,结果却误入歧途,或者深陷囹圄。其实,这样的人,很多都是“看起来很聪明”的人,但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应该会有明晰的判断力,和事件正确与否的判断力。当一个人误入歧途的时候,其实,他们就已经是一个昏了头的人,一个人昏了头的人,就是没有思想的人。所以,一个人,在陷入人生沼泽地的时候,一定要懂得及时抽身,用自己的努力,重新拥有自己为人处世的正确思想。

这种人就是俗话里面说的墙头草。他不会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会随着其他人的观点。去做决定。就跟绵羊一样,绵羊只会跟着领头的绵羊走,不会按照自己的。方向去走,哪怕是自己选择的方向,会有很大的利益的话,她也不会去,他认为。在大众里面随大流是比较合适的。

没有自己思想的人一般被人称为木偶,有人在后台进行掌控,它只是一个发声的工具。其实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的人是不存在的。很多人在工作中唯唯诺诺,领导吩咐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其实这种人并非没有思想,只是他对工作采取的是敷衍的态度。

没有思想的人可以每天过的没心没肺,我觉得那样子其实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可以活的很单纯,活的很简单,对你那样子,每天都可以快快乐乐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说的没有思想的人,其实就是没有主见的人。

会产生自我否定的想法

没有主见的人,经常在内心会产生自我否定的想法。而事实上,这个世界永远被各种各样的否认包围着,很多人都认为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实现,那样的构思根本就是异想天开,却不知道正是人类的勇于探索和想象,已经把很多不可能变为了可能。心理学“韦奇定律”告诉我们,许多伟人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为不轻易被别人左右,则源于他们比别人看得更高、想得更远,更坚定地忠于自己做出的选择。

2、不会做选择,遇事总是要求助

一个人没有主见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不会做选择,遇到选择的关口总是会慌忙求助,因为在他以往的经验看来,自己没有能力做出选择,他不知道哪个是更好的,应该舍弃哪一个。对他来说自己是没有办法抉择的,必须要向一个可靠的人求助,可殊不知,了解你自己最深的只有你自己,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别人的所谓的选择只能是站在他的角度上替你做的,其实你可以,只是你不想承担选择带来的后果,因为你在逃避。

3、容易后悔

没有主见的人总是爱后悔,因为他们的选择也好,决定也好,都是在模棱两可的情景中做出的,别人替代的选择更不用说了,因为都不是他自己做出的选择或决定,所以后悔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他们会后悔为什么自己会那样干,如果这样去做是不是会更好,可是现在又来不及了,总之后悔会是他们的常态。

4、不敢轻易尝试

没有主见的第四个表现,是害怕探索,不敢对新事物尝试。成功与失败有时就在一念之间,只有那些有信念的人,愿意坚持到底的人才能最终完成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因此,当我们对未来有了美好的憧憬和希望时,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没有主见放弃对它的追逐,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人生就像一个蜜桃罐头,为了能够享受到属于自己的甜美收获,还是让我们在别人都放弃的时候再坚持一下,亦或训练自己的信心,告诉自己一定能做到。

叫做随波逐流的人,随从他人的人

相传”二百五“的由来与谁的生死有关?

“二百五”是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源于战国时期一则故事:

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个纵横家。他说服齐、楚、燕、赵、魏、韩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从而受到了大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

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的时候,遇上了刺客。苏秦被当胸刺了一剑,当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齐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立即下令捉拿凶手。可是刺客已逃得无影无踪,到哪里去捉呢?齐王灵机一动,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计。他下令把苏秦的头割下来,还让人用鞭子抽打他的尸体,弄得满头满脸都是血。然后把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城门口,张贴出黄榜,上面写着:“苏秦是个大内奸,死有余辜。齐王一直想杀了他,却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齐王下旨重赏,奖励黄金千两,请义士来领赏。”

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钩。竟有四人前来领赏,而且他们都一口咬定:苏秦是自己杀的。于是士兵把他们“请”到齐王跟前。齐王见到他们四个人,恨得咬牙切齿。可他还是煞有介事地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个分法?”这四个人不知道中了计,还高兴得立即回答说:“这好办,1000÷4=250,每人二百五。”  

齐王一听他们还乐滋滋地想着赏金,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这四个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杀了。而真正的刺客,据说是秦国派来的杀手,早就逃回秦国去了。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傻瓜、笨蛋和被财色所迷惑的人。

二百五是怎么来的?

二百五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  来历传说:  源于战国故事:  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个纵横家。他说服齐、楚、燕、赵、魏、韩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从而受到了大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  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的时候,遇上了刺客。苏秦被当胸刺了一剑,当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齐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立即下令捉拿凶手。可是刺客已逃得无影无踪,到哪里去捉呢?齐王灵机一动,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计。他下令把苏秦的头割下来,还让人用鞭子抽打他的尸体,弄得满头满脸都是血。然后把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城门口,张贴出黄榜,上面写着:“苏秦是个大内奸,死有余辜。齐王一直想杀了他,却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齐王下旨重赏,奖励黄金千两,请义士来领赏。”  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钩。竟有四人前来领赏,而且他们都一口咬定:苏秦是自己杀的。于是士兵把他们“请”到齐王跟前。齐王见到他们四个人,恨得咬牙切齿。可他还是煞有介事地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个分法?” 这四个人不知道中了计,还高兴得立即回答说:“这好办,1000÷4=250,每人二百五。”  齐王一听他们还乐滋滋地想着赏金,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这四个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杀了。而真正的刺客,据说是秦国派来的杀手,早就逃回秦国去了。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傻瓜、笨蛋和被财色所迷惑的人。  源于民间传说:  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反而喜得贵子,添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课子,日子过得其乐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儿子写三百个,小儿子写二百个。”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妻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源于推牌九:  牌九系一种赌具,其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后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源于智商IQ:  IQ的意思其实就是智商,是衡量智力的一种指数,其最高指数为250。在140以上者接近极高才能(国外常把这种人称为“天才”),120~140者为很高才能,110~120为高才能,90~110为正常才能,80~90为次正常才能,70~80为临界正常才能,60~70为轻度智力孱弱,50~60为深度智力孱弱,25~60为亚白痴,25以下者为白痴。正常智力的界限为智商90~110。常理来说,正常的测智商的题库,能达到140的,就已经算是天才了,而据说爱因斯坦的IQ达到了180,所以250的智商,可以说是超天才。又有人说,天才和精神病只有一线之差,所以,250这个几乎无人可及的境界,更多的就是用来形容笨蛋了(有些人被形容为爱因斯坦,意思为他的话语行为是我们这些普通智力的人无法理解的,不是天才就是蠢材)。  其他说法:  据某中学语文书记载,古代人用银子按两划分,一般五百两是个整数单位,用纸包好,当时包五百两是为“一封”,而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银子,因为跟“半疯”谐音,所以后来人们也把疯疯癫癫的人做“二百五”。  从前有一个傻瓜,家道中落。有一天他去卖传家至宝,宝物上写“卖金二百五十八两”,结果他卖的时候有人和他讨价还价,硬是只给250,他想250就250,于是卖得金子250两,很多人笑话他少要了8两金子,笨蛋一个。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做事糊涂的人称为二百五。  到了现代,据说有人学唱歌星伍佰的歌,怎么也学不象。别人说他顶多算半个五百。  山东枣庄、微山、江苏徐州方言“半熟(读作‘半浮’)”就是“二百五”的意思,这里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称为“半熟(读作‘半浮’)”。话说“二百五”  “二百五”不是一个很古老的词,不用说《尔雅》、《说文》、《康熙字典》不载,即便《辞源》、《辞海》也不见踪迹,只有《现代汉语词典》收有词条,却也未标明出处,只提示了一句“[方]半瓶醋。”“半瓶醋”出自元杂剧《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清代《石头记》六十四回有:“又有一等半瓶醋的读书人。”何谓“半瓶醋”,即“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比喻一知半解却好人前卖弄,也叫“半吊子”。其实,《现汉》只说对了一半,且拐了一个“弯儿”。“二百五”说的是“钱数”,与“半吊子”的关系更密切些。  如同“马大哈”源于马三立的相声《买猴》,俗语“二百五”的“根儿”恐怕也要从文艺作品中去寻。在稍早的文字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清代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发表于1903年-1905年)第八十三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1913年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制作了由张石川执导的电影短片《二百五白相城隍庙》。丁楚鹤出演主角“二百五”,这个第一次走进上海的农民,由于不懂规矩,傻气四溢,闹剧不断,被演得惟妙惟肖,给人印象极深,此后“二百五”不胫而走,流行各地。1924年,陈独秀在《收回教育权》一文中言及“二百五”。1949年,上海大同电影公司又摄制了电影《二百五小传》,描写一位正直憨厚、爱打抱不平的评戏艺人,其绰号“二百五”。此后,“二百五”的“名气”更大,几乎传遍全国。  另外,据著名戏剧人翁偶虹说,早年昆曲本有《蝴蝶梦》演绎庄子幻化故事。梆子改名为《大劈棺》,增添了“二百五”、“三百三”两个灵童角色,颇有噱头,反胜昆曲。京剧《蝴蝶梦》基本翻自梆子,筱翠花(于连泉)挑班演出不见出色。上海名丑刘斌昆重新塑了“二百五”这一角色,独创漆布长衫、坎肩、小帽,酷肖纸质,其功夫极深,被抱出场后,鹄立椅上,右手拿烟袋,左手弯胸前,历时一刻,身无少动,观众诧为奇技,直呼其“纸人”。京剧《蝴蝶梦》有一对白:杂扮童儿道:“什么人鸡毛喧叫?呀,这个人好像我二百五十大钱买来的童男,怎么活了?不要紧,待我叫他一叫。特(忒),二百五。”童男答道:“怎叫我二百五……你买的是纸的,我是个人,怎会一样?”  “二百五”就是二百五十文大钱,就是“半吊子”。(但是实际上一吊钱是一千文,半吊子就是五百文了。)从以上分析来看,猜测“二百五”一词很可能产生于晚清民初。至于“半吊子”,可能就更早一些了。  楚剧是一个古老的地方声腔剧种,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由清代道光年间(1821年-1851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1926年改称楚剧。楚剧有一出传统小戏就叫《半吊子卖鞋》,是搬演一个绰号“半吊子”的鞋匠腊月三十卖鞋过年的故事。说明那时就有“半吊子”一说。  二百五是“二杆子、半吊子、无所不至”几词各取词头“二、半、无”谐音而成,是一句骂人很重的话。

二百五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  来历传说:  源于战国故事:  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个纵横家。他说服齐、楚、燕、赵、魏、韩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从而受到了大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  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的时候,遇上了刺客。苏秦被当胸刺了一剑,当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齐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立即下令捉拿凶手。可是刺客已逃得无影无踪,到哪里去捉呢?齐王灵机一动,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计。他下令把苏秦的头割下来,还让人用鞭子抽打他的尸体,弄得满头满脸都是血。然后把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城门口,张贴出黄榜,上面写着:“苏秦是个大内奸,死有余辜。齐王一直想杀了他,却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齐王下旨重赏,奖励黄金千两,请义士来领赏。”  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钩。竟有四人前来领赏,而且他们都一口咬定:苏秦是自己杀的。于是士兵把他们“请”到齐王跟前。齐王见到他们四个人,恨得咬牙切齿。可他还是煞有介事地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个分法?” 这四个人不知道中了计,还高兴得立即回答说:“这好办,1000÷4=250,每人二百五。”  齐王一听他们还乐滋滋地想着赏金,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这四个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杀了。而真正的刺客,据说是秦国派来的杀手,早就逃回秦国去了。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傻瓜、笨蛋和被财色所迷惑的人。  源于民间传说:  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反而喜得贵子,添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课子,日子过得其乐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儿子写三百个,小儿子写二百个。”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妻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源于推牌九:  牌九系一种赌具,其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后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源于智商IQ:  IQ的意思其实就是智商,是衡量智力的一种指数,其最高指数为250。在140以上者接近极高才能(国外常把这种人称为“天才”),120~140者为很高才能,110~120为高才能,90~110为正常才能,80~90为次正常才能,70~80为临界正常才能,60~70为轻度智力孱弱,50~60为深度智力孱弱,25~60为亚白痴,25以下者为白痴。正常智力的界限为智商90~110。常理来说,正常的测智商的题库,能达到140的,就已经算是天才了,而据说爱因斯坦的IQ达到了180,所以250的智商,可以说是超天才。又有人说,天才和精神病只有一线之差,所以,250这个几乎无人可及的境界,更多的就是用来形容笨蛋了(有些人被形容为爱因斯坦,意思为他的话语行为是我们这些普通智力的人无法理解的,不是天才就是蠢材)。  其他说法:  据某中学语文书记载,古代人用银子按两划分,一般五百两是个整数单位,用纸包好,当时包五百两是为“一封”,而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银子,因为跟“半疯”谐音,所以后来人们也把疯疯癫癫的人做“二百五”。  从前有一个傻瓜,家道中落。有一天他去卖传家至宝,宝物上写“卖金二百五十八两”,结果他卖的时候有人和他讨价还价,硬是只给250,他想250就250,于是卖得金子250两,很多人笑话他少要了8两金子,笨蛋一个。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做事糊涂的人称为二百五。  到了现代,据说有人学唱歌星伍佰的歌,怎么也学不象。别人说他顶多算半个五百。  山东枣庄、微山、江苏徐州方言“半熟(读作‘半浮’)”就是“二百五”的意思,这里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称为“半熟(读作‘半浮’)”。话说“二百五”  “二百五”不是一个很古老的词,不用说《尔雅》、《说文》、《康熙字典》不载,即便《辞源》、《辞海》也不见踪迹,只有《现代汉语词典》收有词条,却也未标明出处,只提示了一句“[方]半瓶醋。”“半瓶醋”出自元杂剧《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清代《石头记》六十四回有:“又有一等半瓶醋的读书人。”何谓“半瓶醋”,即“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比喻一知半解却好人前卖弄,也叫“半吊子”。其实,《现汉》只说对了一半,且拐了一个“弯儿”。“二百五”说的是“钱数”,与“半吊子”的关系更密切些。  如同“马大哈”源于马三立的相声《买猴》,俗语“二百五”的“根儿”恐怕也要从文艺作品中去寻。在稍早的文字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清代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发表于1903年-1905年)第八十三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1913年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制作了由张石川执导的电影短片《二百五白相城隍庙》。丁楚鹤出演主角“二百五”,这个第一次走进上海的农民,由于不懂规矩,傻气四溢,闹剧不断,被演得惟妙惟肖,给人印象极深,此后“二百五”不胫而走,流行各地。1924年,陈独秀在《收回教育权》一文中言及“二百五”。1949年,上海大同电影公司又摄制了电影《二百五小传》,描写一位正直憨厚、爱打抱不平的评戏艺人,其绰号“二百五”。此后,“二百五”的“名气”更大,几乎传遍全国。  另外,据著名戏剧人翁偶虹说,早年昆曲本有《蝴蝶梦》演绎庄子幻化故事。梆子改名为《大劈棺》,增添了“二百五”、“三百三”两个灵童角色,颇有噱头,反胜昆曲。京剧《蝴蝶梦》基本翻自梆子,筱翠花(于连泉)挑班演出不见出色。上海名丑刘斌昆重新塑了“二百五”这一角色,独创漆布长衫、坎肩、小帽,酷肖纸质,其功夫极深,被抱出场后,鹄立椅上,右手拿烟袋,左手弯胸前,历时一刻,身无少动,观众诧为奇技,直呼其“纸人”。京剧《蝴蝶梦》有一对白:杂扮童儿道:“什么人鸡毛喧叫?呀,这个人好像我二百五十大钱买来的童男,怎么活了?不要紧,待我叫他一叫。特(忒),二百五。”童男答道:“怎叫我二百五……你买的是纸的,我是个人,怎会一样?”  “二百五”就是二百五十文大钱,就是“半吊子”。(但是实际上一吊钱是一千文,半吊子就是五百文了。)从以上分析来看,猜测“二百五”一词很可能产生于晚清民初。至于“半吊子”,可能就更早一些了。  楚剧是一个古老的地方声腔剧种,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由清代道光年间(1821年-1851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1926年改称楚剧。楚剧有一出传统小戏就叫《半吊子卖鞋》,是搬演一个绰号“半吊子”的鞋匠腊月三十卖鞋过年的故事。说明那时就有“半吊子”一说。  二百五是“二杆子、半吊子、无所不至”几词各取词头“二、半、无”谐音而成,是一句骂人很重的话。

豹装病的故事的题目?

1、装聋卖傻[zhuāng lóng mài shǎ]:形容明明知道,假装糊涂。

2、诈败佯输[zhà bài yáng shū]:假装败阵,引人上当。

3、装傻充愣[zhuāng shǎ chōng lèng]:假装傻头傻脑的样子。

4、虚张声势[xū zhāng shēng shì]: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

5、弄鬼弄神[nòng guǐ nòng shén]:假装鬼神蒙骗或恐吓他人。也比喻暗中捣鬼作弊,玩弄花招。

乌龟机智逃了出来,他想:豹居然伤害森林里的动物,破坏和平,真是罪大恶极,他应该没吃了狮子和老虎吧,好,我这就去找森林之王——狮子,哼!

让你补偿。于是乌龟就慢悠悠的去找狮子了。终于是到了是自家门口,乌龟想:狮子也不是好惹的呀!

也不会轻易的就相信我的话的,我得想给妙计,对,有了...就说:“狮子大王在吗?有急事,有人要称霸森林之主......”“什麽?”狮子怒吼道,“有人想顶替我的位置,不想活啦。”“对呀,豹向森林里的动物们宣告,他要称霸森林,森林里的动物们不赞成,都以你为尊,他就把动物们都吃了,现在还在家里睡懒觉呢!

我是跑出来和你报信的。”狮子停了火冒三丈,说:“快带我去,我去灭了他为动物们报仇。”乌龟在狮子身上呼呼的到了豹的门口。小乌龟小声说道:“我去探探情况,你看清楚了,他是怎样吃了动物们的。”“你会有危险的。”狮子说。“没事,我有壳。”乌龟说。于是乌龟就进去了。到了狮子面前说:“听说你病了呀,是吗?”豹二话没说,回过头来就伸出那锋利的爪子,张开大嘴,看见那锐利的牙齿,还带着一丝血。一口叼住了乌龟,可惜乌龟早有防备,把身子往里面一缩,就把包的牙齿都给刚掉了。狮子就如风般的跑了过来。一下子咬住了豹的脖子,然后松开,只见血哗哗的往外流,给动物没报了仇。以后又有很多动物来到这里安居乐业,再也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安安静静的

傻头傻脑其他应用

组词

傻组词头组词傻组词脑组词

笔顺笔画

傻笔顺笔画头笔顺笔画傻笔顺笔画脑笔顺笔画

近义词

傻近义词头近义词傻近义词脑近义词

反义词

傻反义词头反义词傻反义词脑反义词

傻头傻脑成语接龙

正接

脑袋瓜子脑袋搬家脑瓜不灵脑满肠肥脑子生锈

反接

装痴卖傻装痴作傻装疯卖傻装疯作傻装聋卖傻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傻头傻脑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安土重迁百岁之后炳烛夜游车烦马毙持权合变怆然泪下餐松饮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光复旧物鼓鼓囊囊怀敌附远汗流满面胡说白道惊魂未定绝仁弃义乐极则忧两两三三弃之可惜随时度势参武错综树欲静而风不止失之东隅慎终如初推本溯源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涂炭生民有板有眼月朗风清鱼瞵鹗睨珠璧交辉朝发暮至子继父业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shatoushanao26951.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