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时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生不逢时的意思生不逢时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生不逢时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生不逢时
拼音: shēng bù féng shí
频率: 常用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紧缩式
解释: 时:时代,时世。生得不是时候。指命运不好。

语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命运不好。
典故出处: 《诗经·大雅·桑柔》 :“我生不逢辰,逢天僤怒。"
成语示例:傅光明《从老舍之死看老舍的幽默与悲剧意识》:“老舍说祥子‘~’。"
英文翻译: born at a wrong time <be born in advance of one‘s times>

生不逢时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为什么说李煜生不逢时?

李煜,如果没有生在帝王之家继承皇位,可能他的一生会更加精彩。

时常有人会问,假如李煜不当皇帝会怎么样,他又是如此生不逢时。

其实纵观李煜一生,正是因为有皇帝这个头衔,反而更加让人感到五味成杂,或许这样的人生才是真的充满无限的可能。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曾道“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李后主就是南唐亡国之君李煜,在唐诗与宋词这两座巍巍大山之间,以李煜为代表的南唐君臣宛若一道桥梁甚至丰碑伫立其间,前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后是“唯恐双溪咋猛舟,载不动许多愁”。或许我们可以忘记南唐,但却无法忘掉“春月秋月何时了”。

1、从西蜀到南唐:当时年少春衫薄

中国最好的诗作,三分之一散落于边关,三分之一留在了江南,还有三分之一属于蜀地。李白由蜀地仗剑去国,高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杜甫筑草堂于成都,感叹“安得广厦千万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仙和诗圣,把蜀地的山山水水,一揉一搓,融进心里,秀口一张,吐出锦绣大唐。

词亦如此。词有诗余之称,本民间小调,虽兴起已久,但始终难登大雅之堂。这一切随着刘禹锡的入蜀而开始改变。他把蜀地小曲纳入诗中,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并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佳句流传。他离开蜀地七十年后,一个名叫韦庄的年轻人奉唐昭宗之命出使西蜀。不曾想到的是,这位大唐的使者,最后竟然力荐王建称帝,做了西蜀的宰相。在政治上他背叛了唐帝国,在文学创作上他也背叛了唐人引以为傲的诗,而成为词崛起的重要鼓手。

韦庄对词是认真的,他开始有意为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像这样题为《菩萨蛮》的词作,韦庄写了许多。还有《浣溪沙》《清平乐》和《江城子》等等。翻开他的《浣花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宋人的词集。

与同为词坛宗师的温庭筠一样,韦庄的词也离不开男欢女爱,甚至有些比“小山重叠金明灭”还要露骨许多,“髻鬟狼籍黛眉长,出兰房,别檀郎”这般的场景也仍然是韦庄词的主题。但夫子都说“食色性也”,又怎好意思让老百姓唱“却话巴山夜雨时”?或许这些香艳的故事,正是生活留在词中的痕迹。

更为重要的是,韦庄还赋予词以感情。词有了感情,就有了灵魂;有了灵魂,才能独立存在。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这首题为《菩萨蛮》的小词记录了韦庄的一段风流韵事,这样的场景后来也会反复出现在柳永、秦观、周邦彦等人的词作中。美人梨花带雨,韦庄呢?他秀笔一挥写出了“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这般的美丽的句子,把美人的情深义重和自己内心的伤感都寄托在琵琶上,一向眼光甚高的王国维也心悦诚服。宋人晏几道被后世传颂的那句“琵琶玄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也带着韦庄的影子,大抵感情始终是相通的。

韦庄年少时曾留恋江南,可一入蜀地,就再未曾涉足。对于江南,他曾写道:“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江南啊,不知道埋葬了多少读书人的梦想和离愁。但那时的江南,战乱连连,哪里还有什么“江花红似火”,哪里还有“青衫少年行”。

2、李璟和冯延巳:小楼吹彻玉笙寒

公元937年,自称为李唐后裔的南吴齐王徐知诰正式称帝,并恢复李姓,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由于有了李唐的招牌,加上地处江南,又施行“息兵安民”的战略,在那个混战不堪的年代里,这个偏安一隅的小国,不仅招来了韩熙载等江北士人,还聚集了以冯延巳等江南才子,到公元943年李璟继位时,更是俨然盛世在望。

李璟的运气实在是不能再好了。秉承徐知诰奠定的基业,在五代十国那个混乱的时代里,他竟然安安稳稳的做了将近二十年的皇帝,也正是这二十年给了词继续成长的土壤。毕竟无论是李璟还是他的宰相冯延巳都是词坛圣手。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这首《摊破浣溪沙》是李璟最为人称道的词,尤其是“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一句更是历代传诵。但这样柔情似水的作品更像出自秦观这般的书生之手,谁能想象一位人间帝王竟也有如此闲情逸致。只是不知道这座“小楼”是不是李煜“昨夜又东风”的小楼。

王国维曾道李璟此词“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对此我最开始也是颇不以为然的。但当偶然读到李易安暮年时写的《永遇乐·元宵》一阙,其中“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云云,顿觉王国维先生真乃慧眼如炬。当美好失去的时候,回忆或者怀念是多么的沉重与无奈?王国维先生也曾感叹“最人世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感触很深,但似乎过于直白,不及李璟词隐晦,不及李清照词伤感。

冯延巳是李璟的宰相,二人为君臣亦为词友。冯延巳曾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句子,词中以“春水荡漾”暗喻女子“春心波动”,一语双关,妙不可言。就此李璟诘问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也不示弱,答曰:“不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这些段子多半都是后人演绎,但冯词风骚也可见一斑。

冯延巳尽管也多写离情别绪,但遣词造景已更为讲究,境界也不再局限于眼前的事物,对后世的影响也更大。在《鹊踏枝》一阙中,冯延巳写道“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这或许就是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源头。

在《临江仙》一阙中,冯延巳有“夕阳千里连芳草”这般境界开阔的句子,而这一切到了柳永笔下就成了“草色烟光残照里”。甚至贺铸那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也与冯词“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或许世人会觉得李璟与冯延巳,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宰相,竟然只顾得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全然不顾江山社稷。的确他们不是玩政治的人,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难道就真的更为深刻吗?

如果让我选,我还是喜欢这欢欢喜喜的清平世界,就算是悲欢离合也是人间的人情味,那些血腥,最好离诗词远一点!

3、南唐国主李煜:一片芳心千万绪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这首词的词牌是《蝶恋花》,很能让人不由自主的就想起祝英台和梁山泊的爱情故事,但它还一些别的名字,比如《鱼水同欢》,这就很是有些俗气了。但这些男欢女爱的事情却是李煜前半生日常生活的全部。

身为南唐的皇子,在太平盛世里,他除了这些花花草草卿卿我我还真没有别的。他虽生而双瞳,但对军政大事却着实打不起精神。再加上储君的位置先有叔叔李景遂,后有野心勃勃又颇具治国才能的李弘冀,最不济还有兄长李从善,怎么也轮不到他啊?玩斧钺刀叉哪有吟风弄月舒坦?搞民生政治哪有颠鸾倒凤愉悦?况且江南本就不缺风景,更不缺美人。

于是从公元937年中秋李煜出生到公元959年入主东宫甚至直到公元961年继位,这二十四年的时光里,他俨然南唐的贾宝玉,过着一些看是荒诞却又令世人羡慕的日子。

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阙《木兰花》就是李煜纸醉金迷日子的真实写照。他费尽心思把唐玄宗与杨玉怀的《霓裳羽衣曲》找到,重新编曲、填词,又网罗美人,重演“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历史典故,但他似乎忘记了“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凄惨,或许他不是忘记了,只是不想记得。

但李煜也并非一个滥情的人,这一点儿可以从他和大周后之间的感情得到印证,大概他只是特别单纯,他以为人就应该过这样的日子,喝喝酒、谈谈情、写写词,至于“何不食肉”的传说,还是留给其他人把。

对李煜与大周后的感情,后世用“伉俪情深”这样的词汇来形容。这个词多用在世俗夫妻身上,很少用到一国之主和后宫妃嫔的故事里。

他们一个填词,一个谱曲,南唐皇宫甚至整个江南都雕刻下他们爱情的踪迹。

世人常说愿作鸳鸯不羡仙,大抵就是如此。

但好景不长,大周后还是摆脱不了红颜薄命的历史定律。

公元964年,年仅29岁的大周后香消玉损,李煜悲痛欲绝。在《挽辞》中,他写道“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不久李煜又将大周后的妹妹小周后纳入宫中,一样恩爱有加。

但同样好景不长,只不过这已不再是活着与死去的莫测,而是历史潮流的奔腾和大宋的马刀。现在看来,就连大周后的红颜薄命,都是一种幸运,至少她不用再面对赵光义那张胜利者的嘴脸。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这或许才是李煜想要的生活。其实做一个这样的渔翁真的挺好,无论是在江北还是江南,无论是在南唐还是秦汉。

4、亡国之君李后主:梦里不知身是客

如果李弘冀稍微懂得一些韬光养晦,或者狠下心再重演一遍“玄武门之变”,李煜或许就成了另一个曹植。但后人最不能假设的就是历史,无论是否喜欢,是否遗憾,都是注定的。只是南唐的龙椅,对于李煜来说,犹如火山口,随时都会天崩地裂,魂飞魄散。

李煜登基的时候,南唐已经向赵宋称臣,且为了进一步讨好赵宋,他还主动的去掉南唐国号,自称“江南国主”;在帝皇的礼仪方面,更是能减则减了。可惜和平从来不是弱者所能决定的,更不是祈求所能得到的。在赵光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理论的指引下,赵宋大军于公元975年冬马踏金陵,从此世上再无南唐。

对这一切的变故,李煜显得很是茫然,很是无措。由一国之主到阶下之囚,他不是刘禅,他的心会痛。李煜把这种痛写到了《破阵子》一词。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他懂风花雪夜,他懂诗词歌赋,但“几曾识干戈”啊?金陵城破之日,他与宫女只能相拥而泣。至于命运,已经不是他能掌握的了。

或许我们会问,他为何不以死谢国?城破之日,守将马承信战死、右内史侍郎陈乔自缢,如果再加上国主李煜死国,南唐的君臣至少也会落一个悲壮的名声。但李煜选择了偷生。活着总是好的,死了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也正是这种偷生,南唐才永远的留在他的词作中,随着他的伤与恨而历久弥新。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像这样的“恨”,他还有很多。在暮春是“朝来寒雨晚来风”,在深秋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在空间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在时间是“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在心里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在身上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他的“恨”无处不在,以至于尽管后世词家众多,但写“恨”,无人能出其右。

公元978年中秋,南唐宫中旧人为李煜庆贺生日。李煜又想起南唐,想起月上江南。可这片月色,是赵宋啊。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虞美人》可谓字字泣血。世人最为向往的春花秋月,在李煜眼中都是痛苦的源泉。因为他梦想的故国只能在明月中回首。但一切都已经成了泡影,剩下的只有愁。愁有多少呢?你看那一江春水,水波粼粼,生生不息,世世代代都流不尽啊!

赵光义读完此词,遂毒杀李煜;在毒杀前,他还不忘在李煜面前再凌辱一番小周后。他知道,赵宋可以攻破金陵,可以灭了南唐,但却无法征服这个看似柔弱的书生。他是南唐国主,尽管在赵宋屈辱的生活了这么久,他心里唯一认同的身份就是南唐国主。这样的人,怎么可以不死?这样的人,怎么可以让他轻松的死?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还有什么比当面凌辱他心爱的女人更为屈辱?

他终于可以解脱了,虽然少了一些悲壮,但多了一丝悲情。

5、天上人间:满目山河空念远

江南始终是人间的天堂,这与谁当皇帝没有多少关系。就算到了南宋,经历了靖康之役,姜夔也仍然写出了“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句子来。只是这已经是普通人的伤感,已是人间之词。帝王之词,在李煜手中就已经终结。

李煜去世后约六十年的一个深秋,一位叫柳永的落魄书生浪迹江南。他行走在长江边,岁月蹉跎,而他还一事无成,一时万千愁绪涌入心中,于是《八声甘州》成。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这里面也有愁,也有家,但已经不是“雕栏玉砌”,已经不是“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而更多的是自我的感伤。或许任谁面临这秋雨这江水,都会有的一种感伤。当然柳永也有思乡,但这种思念相较于李煜的泣血之念已经淡薄甚至平静许多。在这种思念中,还多多少少隐含着自己一事无成的尴尬。这或许才是平常人应该有的心态,也是词的本色。

与柳永同时代的晏殊,一生可谓享尽清平安乐。与柳永江湖漂泊不同,他的词多诞生在酒足饭饱或者倚红偎翠之际,但这也是一种生活,精英士大夫的生活。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这阙《浣溪沙》就精准的记录了这一切。与美人饮酒作乐,甚至为赋新词强说愁,然后再来一些自己的感叹,简直是完美的不能再完美的生活。

晏殊和柳永,一个在庙堂,安稳富足,歌颂盛世;一个在江湖,漂泊流浪,吐槽人生。这或许就是生活的两个面,无论在大宋,还是在当今,无不是如此。总之这是凡人的世界,悲欢离合,是是非非,都是人间气味。

6、后记:春花秋月何时了

无数人都在想,如果李煜不当皇帝会是怎么样?没有那些刻骨铭心的伤痛,他也就写不出那些哀伤的句子。尽管这些哀伤是他人的,但那样心扉的感触,无论如何都会在后世读书人的心里留下鲜明的种子。种子生根发芽之日,也就是词崛起之时。

其实从李煜到柳永也不过五十年,五十年很长吗?对于一个哀问“春花秋月何时了”的人,连一分一秒都太过漫长,但对于我们这些后世的仰慕者,不过是一个瞬间。

为什么说李煜生不逢时,因为看李煜的资料咱们都能看出来,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书法,绘画,作词样样精通,而且作为一个年轻的帝王,他在唐五代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足见李煜他才学颇高。如果他生在一个太平的年代,他的才情和做帝王的那些智慧完全可以发挥出来。可惜出生在了那个动乱的时代。

李煜父亲李璟在位期间,他主动向北方后周投降,自去帝号,自降为江南国主,割让江北,给李煜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背景已经放在这儿了,李煜的爷爷强大,父亲随意。爷爷死于丹药,父亲死于悔恨。

把背景用另外一个方式说得再清楚一点,在南京的祖堂山,李昪的陵墓是钦陵,属于中国历史上规模较大,陪葬品较丰富的陵墓。而李璟的陵墓顺陵与钦陵离得不远,不过也就五十多米的距离,但却有着天壤之别。他们除了布局相似,其他都不一样。钦陵用石头制成,陪葬品丰富,内饰豪华,规模较大。而顺陵用砖头制成,陪葬品稀少,内饰简陋,规模极小。父亲与儿子的陵墓相差极大,这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在李璟在位时期南唐就已只有苟延残喘之力了。

所以这样的国家传到了李煜的手里时,早已是破落不堪了,而南唐正好就在李煜的手里灭了,导致他替父亲背上了亡国之君的骂名。

在李煜之前的词风多半是花前月下,而在李煜之后,宋词则表现出了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景象。李煜的词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没有李煜,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宋词。就是这样一位在文坛上有着巨大贡献的人,却被命运无情地捉弄。

他被安排在了这残酷的皇家争斗当中,李煜的哥哥太子李弘进从小就将李煜当成眼中钉肉中刺,生怕李煜会夺去了自己的太子之位,但其实李煜根本无心朝政。为了打消哥哥的顾虑,李煜终日饮酒作乐,沉迷于花间酒坊。

但是,这样的舒心日子也没有持续多久。命运给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23岁那年,太子离世,而之后两年,李煜的父亲也不幸驾崩。就这样,本无心做皇帝的李煜被推上了帝王之位。

在李煜39岁的时候,当时宋太祖就已经统一了北方地区。李煜自知自己不是他宋太祖的对手,于是送去了大批的金银财宝,希望能够换来自己的一世安稳,同时还将唐朝的国号改掉为江南国,也表示愿意臣服于宋君。

但是宋太祖却对于李煜这样的行为还是不太放心,对于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怎么还能容忍他人造次,圈地做主呢?于是,很宋太祖很快地攻破了南唐的都城。而李煜也被抓到北宋都城汴京软禁了起来。

而李煜被软禁的这段时间里,他不仅受尽了屈辱,甚至是更加郁郁寡欢。在李煜42岁生日那天,由于心系故土,于是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的确,李煜被囚禁在汴京,这里无法回到故土,他对故土的思念是非常深切的,当问他有多少的愁绪时,对于李煜来说,就好像这不会回头的春水一般,绵绵不绝的向东边流去。

就是这样的一首思念故土的诗,传到宋太祖儿里,却让宋太祖觉得李煜有了叛逃的心理,于是给他送去了一杯毒酒。就这样,李煜的人生匆匆地结束了。李煜作为君王,悲惨而又凄凉的一生,终于在此刻得到了解脱。

而作为词人的李煜却在这一刻得到了永生。或许赐死李煜的宋太宗不会想到他辛苦打下的宋朝疆域最后却被李煜的词所征服。李煜的词将整个宋朝的文诗文体系所改写,而很多人也争相效仿李煜的词,开创了宋词的盛景。

从政者这一角度来说,在这个领域,他或许是一个碌碌无为的昏庸皇帝,但是在文学创作领域,他绝对是文坛泰斗。提到宋朝,我们不得不提起宋词,而提到宋词,我们就一定会想到李煜。

虽然李煜是个亡国之君,但是他同时也是才华横溢的千古词帝。虽然李煜的人生是一出错位的悲剧,但是这个浪漫的文艺青年却在文学艺术史上千古流芳。也希望这个被命运捉弄的千古词人能够在他的作品当中获得永生,被人们所理解

首先,在李煜继位的时候,南唐已经向宋朝称臣,成为一个附属国。在这个格局的影响下,就已经意味着南唐迟早会被宋朝吞噬掉。所以李煜在继位之后,也只能勉力维持,而难以彻底扭转整个政治格局。

其次,是因为在李煜继位之前南唐国力的衰败。为此,在经济上他减免赋税,给百姓休养生息,以恢复国力。基于当时的通货膨胀,他又实行铁钱,以铁代铜,稳定通货。在军事上,因为宋朝的强大,他积极选取大将,采取军事防御的措施,以期拖垮长线作战的宋军,保护国家的稳定。不过可惜的是,李煜南唐最终还是 被宋朝灭亡,他也无力回天。

第三个原因是他的性格问题。李煜的性格优柔寡断,俗话说,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因为李煜本就不擅长治理国家,在很多政治政策上他优柔寡断,导致错过了实行政策的最佳时机,而且犯下了许多政治错误——该杀的不杀,不该杀的杀了。他没有任用忠臣,反而杀了很多善于进谏的大臣。当然,李煜在执政后期也起用了一些治世之能臣,但是已经为时已晚。

在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一个有名无实的将军。后来因为作了一首词惹怒了宋太宗,从而被宋太宗毒死。李后主这一生就这样结束了。其实,李煜如果生在太平盛世,他的命运也许会好一些,可他却生不逢时,就这样的过完了一生,留给后世人的只有深深的同情和惋惜,呜呼哀哉!呜呼惜哉!

有一种感情叫生不逢时?

这样的故事每年都会在夏天和秋天的区间里重复的上演着,就像一幕没有结局的舞台剧,情节没变,场景没变,而主角有他们变成了你们、我们。

还记得你们相遇第一天的自我介绍吗?还记得你们一起逛街,一起喝酒,一起聊天,一起唱歌吗?那些荒唐的、搞笑的、忧郁的、愤怒的、飞扬的、喜悦的、无比快乐的时光一去不返了……而那种放肆的幸福,我想以后你们再也不会有了吧……

远行的汽车关掉了车门,那一那一刹那,你的心里会迅速划过一阵尖厉的痛吗?想起四个字——青春散场……

离别…

杜甫一生悲惨的主客观原因?

杜甫的悲惨是由自己当时大背景造成的,大家都是知道的,咱们的杜甫可谓是生不逢时,和李白这种全国范围内的大明星完全不同,李白的出生是非常好的,李白也恰好出生在唐朝,最为繁盛的哪一个时期,可是我们的杜甫却是完全的不一样了,当时的杜甫出生在唐朝的么年什么是唐朝的末年。那就是整个唐朝即将毁灭的阶段,当时杜甫也是曾经把李白当做自己的偶像,也是曾经和李白交往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可是他和李白不同的地方实在是有太多了,这也确实是让人觉得挺哀愁。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本来出生也算是一个特别富裕的家庭,家里面的条件也算是非常不错的那一种,可是等到杜甫离开家乡,出去寻找自己的诗和远方的时候,这一切都是发生了改变。当时的杜甫也是再也没有以前那般好的生活,杜甫前几十年的生活是非常好的,当时的他还娶了一个特别贤惠的妻子,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杜甫进入京城当中就改变了。当时的杜甫一心想要在朝廷当中谋得一个官职,但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不允许啊!这也是这位诗人悲惨一生的第一个原因。

杜甫悲惨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和自己的性格有关了。大家虽然都是熟悉杜甫了解过杜甫的一生的故事,但是对于杜甫是怎样一个人有着怎样的一个性格,想必还是不是特别的清楚吧!确实是这样,杜甫这一生的性格是这样的――他嫉恶如仇,同时也是特别厌恶种种权贵们的做法,这从当时的那一首朱门酒肉臭就是可以看出来了。当时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杜甫就更加是这这样了,当时的唐朝在经历过安史之乱之后,国家变得非常的衰弱,这对一些权贵还算好,毕竟就只是生活质量变差了一点而已,但是对农民们来说却是毁灭性的打击。

不少的农民连基本的吃饱问题都是解决不了,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吃而饿死了,杜甫面对这种现象也是写了特别多讽刺诗歌。可是这些诗歌给自己带来的后果却是毁灭性,因为很多人在听到这样一个诗歌以后,就是开始讨厌起杜甫这个人了,而他得罪了又大多是一些权贵,这对于杜甫来说,肯定相当于是自断门路了。这也是杜甫这一生悲惨的第二个原因。

杜甫悲惨的第三个原因就是和自己所经历的苦难有关了,杜甫这一生吃的苦是非常多的,对一般人来说,吃的苦越多,积累的经验也算是越多。但是你是没有理解过那一种一生都在吃苦的感觉,杜甫这一生在官场上没有什么的成就,晚年的他又想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寄托在诗歌和家人身上,但是自己的家人又因为疾病接连去世了。

遭受到一种又一种大事后的杜甫,已经算是身心疲惫了,当时他也在没有什么力气去管其它的东西了。此时,他也丧失了对生活的希望,这样的他只会吃更多的苦,这也是杜甫悲惨中的悲惨啊!

杜甫主要是仕途上,不是很得志。

泰戈尔生如夏花背景故事?

一首短诗难说背景……“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网上所传长诗《生如夏花》,并非泰戈尔所作现实生活与诗歌中泰戈尔的价值观有着较大的差异(虽然诗中有涉及“民主”、“革命”等意义)现实中,泰戈尔作为社会活动家、哲学家等身份,主张印度独立,建立民主自由的共和国诗歌中,泰戈尔常常以“田园生活”、“乡村生活”为背景,写出一份宁静安逸的理想生活也常有“宗教诗”、“儿童诗”前者是通过赞美“梵”来赞美生命,后者以赞美儿童达到相同目的。

总体来说,泰戈尔的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并且追求“生命最高理想化的价值”只是生不逢时,泰戈尔一生都在为本民族的民主自由奋斗(泰戈尔曾被英国皇家授予“骑士”荣誉,由于英国并未如泰戈尔所愿,还印度自由,于是泰戈尔果断地拒绝了),可惜直到泰戈尔死后,印度才从英国的统治之中独立。

耿耿于怀的故事背景?

从前有个人在官府任职,他才学横溢,功底深厚,工作严谨、务实。他份内的工作,做得中规中矩,挨挨实实,有板有眼,额外加给他的活,他也是任劳任怨,做得井井有条,而且,他从不居功自傲。可就是这样一个有远大抱负,脚踏实地的人却得不到上司的的赏识。因为当时的官场是小人得势,当官的喜欢的是,花言巧语,留须拍马,当兵的就顺着当官的秉性讨好他、巴结他,和他们拉关系套近乎,因此,他对官场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世人皆醉他独醒的时候,他遭到了众人排挤,他时时处处不得志,不好的活,棘手的活都给他干,干出的成绩是上司的,出现了差错是自己的,还得挨批扣银响,就这还不算,有时当官的还故意刁难他,给他出难题,同行们也时不时对他耍个小恶作剧,出他的怪样,讥讽嘲笑他。他受不了了,去找一个知心朋友诉说衷肠,正逢他的朋友酒醉得一塌糊涂,反过来又数落了他一身不是,他真想随波逐流,但良心上不忍,那根本不是他的性格!堂堂的仪表,一展宏图的志向又使他不愿与那些小人们为伍,可他又不能心平气和,明哲保身地接纳社会,这样他身心疲惫,矛盾重重,吃不香睡不好,内心忿忿不平,发出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耿耿于怀的出处

《诗经·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宋·文天祥《贺前人正》:“心绕贺星,遥指于轸中,拳拳公寿,雪立于门外,耿耿于怀。”

【近义词】牵肠挂肚、念念不忘、铭心镂骨

【反义词】无介于怀、九霄云外、置若罔闻、若无其事

【示 例】 1.苏曼殊《碎簪记》:“独此一事,难免有逆情意之一日,故吾无日不耿耿于怀。”

2. 同学之间应团结互助,绝不能因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

半山春雨半生忧的全诗?

半山冬雨半生忧,一杯清茶难入喉。山后本事清净地,奈何俗人一身愁。

朝代:唐代

作者:周贺,唐朝诗人,约公元八二一年前后在世,字南乡,东洛人(今四川广元西北)。

出处:不详。

白话释义:人到半生,无所做为,空有一身报负,可惜生不逢时!

扩展资料:

半山,本名皋亭山,因南宋时在半山腰建有娘娘庙(今遗址尚存)和流传至今的“半山娘娘”民间故事而出名,故俗称为半山。此处还盛产杨梅、桃子,当年曾有“超山赏梅、皋亭观桃”之说。

山中泉、潭、池、井之多,在杭近郊极其罕见。皋亭山已成为杭州东部乃至嘉兴、湖州、上海未被开垦的旅游处女地。

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东北部半山街道境内,地处公园位于杭州市拱墅区东北部,距杭州市中心10公里。

是杭州城北唯一的大型山体,总面积1002.88公顷,自西向东北绵亘10余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20°10′8″-120°12′41″、北纬30°21′9″-30°23′44″。

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属天目山山脉,是天目山脉余脉的末端。山脉自北高峰、老和山后入地下,至公园处再突起。

公园地势总体呈西南—东北走势,沿东北方向至镜子山等地,西南方向延伸至黄鹤山(313.3米),与半山(283.9米)、老虎山(256.2米)相连接。

2011年1月,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半山冬雨半生忧,一杯清茶难入喉。山后本事清净地,奈何俗人一身愁 (唐)李贺

李贺是谁?

李贺(后世称李昌谷,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有“诗鬼”之称,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所著名篇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另著《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后世称李昌谷,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有“诗鬼”之称,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李贺是唐朝的中唐时期的诗人,由于他的诗作多为浪漫主义,所以他就成为了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而他和诗仙李白,李商隐并成为“三李”,他本人是李唐王朝的宗室出身,他是郑王李亮的后代,但是由于他所处的时代政治黑暗,导致他在官场失意,郁郁不得志,最终27岁就英年早逝了。

答,李贺,字长吉。唐代河南福昌人,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有诗鬼之称,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所著名篇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另著《昌谷集》。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恼,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李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仕途不顺,热心于诗歌创作。作品慨叹生不逢时、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反映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社会剥削的历史画面。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后人誉为“诗鬼”。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李贺出身唐朝宗室大郑王(李亮)房,门荫入仕,授奉礼郎。仕途不顺,热心于诗歌创作。作品慨叹生不逢时、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反映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社会剥削的历史画面。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后人誉为“诗鬼”。27岁(一说24岁)英年早逝。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作为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人物,李贺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著有《昌谷集》

李贺,字长吉,汉族,(约公元790至817年人)河南洛阳宜阳县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

他的诗奇,长相也奇,诗人李商隐在巜李贺小传》中这样描述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并与李白,李商隐被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由于他的官位低,官场又尔虞我诈,令他身心具疲,他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使得身体每况愈下,27岁就英年早逝。存世诗文253篇,584条名句。

李贺是谁

李贺(公元790-816年)是中唐著名的诗人,又是从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的一个代表者。李贺虽然只活了27岁,但存诗达200多首,诗中充分显露他的天才。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怀才不遇的苦闷,风格幽冷凄婉。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因为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诗鬼

李贺生平简介: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生不逢时其他应用

组词

生组词不组词逢组词时组词

笔顺笔画

生笔顺笔画不笔顺笔画逢笔顺笔画时笔顺笔画

近义词

生近义词不近义词逢近义词时近义词

反义词

生反义词不反义词逢反义词时反义词

生不逢时成语接龙

正接

时不可逢时不可失时不我与时不我待时不再来时绌举盈时绌举赢时断时续时过境迁时乖命蹇时光似箭,日月如梭时乖运舛时乖运乖时乖运蹇时乖运拙时和岁丰时和岁稔时和年丰时亨运泰时来运来时来运旋时来运转时清海宴时日曷丧时时刻刻时势造英雄时谈物议时通运泰时望所归时无再来时运不济时运不齐时运亨通时移境迁时移世变时易世变时移势迁时异事殊时异势殊时隐时见时隐时现时移世异时移世易时移势易时移俗易

反接

哀乐相生哀死事生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爱之欲其生百弊丛生笔底超生北郭先生髀里肉生白面书生白面儒生髀肉复生半死半生不死不生百死一生笔下超生暴殒轻生寸草不生超度众生出死入生辞喻横生东郭先生冬烘先生蝶化庄生大人先生底死谩生抵死瞒生抵死谩生抵死漫生吊死问生道学先生得意门生刀俎余生耳后风生恩若再生恩甚怨生恩同再生奋不顾生愤不欲生福薄灾生锋镝余生福过祸生福过灾生风趣横生分烟析生国计民生苟且偷生广文先生孤阴不长,独阳不生豁达先生祸福相生好好先生虎口残生虎口逃生虎口余生欢若平生虎啸风生含章挺生几不欲生绝处逢生江湖医生劫后余生荆棘丛生绝路逢生见事风生九死一生缙绅先生搢绅先生巨学鸿生钜学鸿生节用厚生苦不聊生慷慨捐生枯木再生论辩风生莲花步步生乐极哀生乐尽哀生乐极悲生乐极灾生论议风生利用厚生蝼蚁贪生兰芝常生民不聊生妙趣横生卖文为生满坐风生满座风生怒从心起,恶向胆生怒从心生南郭先生牛角书生你死我生奶油小生普度群生普度众生普渡众生普济群生普济众生怕死贪生破死忘生情急智生情趣横生起死回生奇正相生人不聊生忍耻偷生人地两生忍垢偷生人极计生人急计生人急智生忍辱偷生入死出生死地求生死而复生死里求生死里逃生素昧平生杀身出生视死如生视死若生舍死忘生世世生生十死一生虽死犹生死中求生痛不欲生谈论风生谈吐风生谈笑风生谈议风生忝颜偷生天子门生物腐虫生无计可生宛然如生文弱书生畏死贪生万死一生乌有先生形具神生嘘枯吹生相灭相生险象环生栩栩如生新学小生殉义忘生相因相生小子后生衣被群生眼高手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忧患余生应际而生一介儒生一介书生言论风生议论风生逸趣横生一切众生油然而生应时而生遇事风生一死一生逸态横生应运而生芸芸众生周而复生枝节横生自力更生重气轻生治气养生醉死梦生重义轻生置之死地而后生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生不逢时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暗约偷期不谋而同百身莫赎寸草衔结寸善片长点石成金度外之人恶稔祸盈釜中生鱼反正拨乱隔屋撺椽黑天摸地计穷虑极坑坑洼洼鸟惊鱼溃朋比作奸骈首就逮潜移默运昙花泡影跳进黄河洗不清无穷无尽温柔敦厚委委佗佗枉直随形文责自负向平愿了援笔立成遗华反质一望而知正经八板装神弄鬼震慑人心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shengbufengshi24598.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