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定罪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论心定罪的意思论心定罪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论心定罪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论心定罪
拼音: lùn xīn dìng zuì
频率: 一般
年代: 古代
词性: 贬义词
结构: 偏正式
解释: 论:根据。根据犯人的动机和情节来判定罪行。

语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判案等。
典故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刑德》:“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
成语示例:
英文翻译: 

论心定罪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论心定罪”是何意?

“论心定罪”即根据其动机定罪,也就是现在刑法中所谓“主观和客观相一致”的定罪原则。

具体到这个案例中,就是说丙的动机是救自己的父亲而不是打自己的父亲,因此不应当按照殴打父亲定罪

春秋决狱是墨子思想的司法化结果?

春秋决狱有其积极意义。

一是奠定了中华法系的基本样式——儒法结合,是古代法治的有机组成。在当时,法律繁琐不完备,春秋决狱无疑成为司法原则的发展和审判上的积极补充。儒家思想和法家的法律规则相结合,奠定独特的儒法结合的中华法系的基本样式。

二是纠正了客观归罪,注重主观动机,有助于实现实质正义。在秦朝,法家判案的时候,偏重于客观归罪,只有发生了犯罪结果,不管行为人的主观动机是什么,只根据犯罪结果定罪量刑。而春秋决狱,强调“论心定罪”,注重考查行为人的主观动机,纠正了客观定罪。

当然,春秋决狱也存在弊端:没有统一标准,容易导致法官主观臆断

“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引经决狱”,是指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或虽有规定,却有碍伦理纲常时,要以儒家的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这里的儒家经义主要有《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其中孔子所作的《春秋》最为常用,故名“春秋决狱”。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精华》中对春秋决狱进行了解说:“春秋之听狱也,比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汉宣帝时,桓宽在《盐铁论·刑德》中进一步指出“论心定罪”。

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的主观动机符合儒家忠孝精神,即使他的行为违法,也可以减免刑事处罚;如果他的主观动机违背儒家精神,哪怕没有造成危害,也要进行处罚。

“春秋决狱”不是墨子思想的司法化结果,“春秋决狱”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其特点是依据《春秋》等儒家经典着作审理案件,而不仅仅依据汉律。

春秋决狱的内容是:必须根据案情事实,追究行为人的动机;动机邪恶者即使犯罪未遂也不免刑责;首恶者从重惩治;主观上无恶念者从轻处理。这里强调审断时应重视行为人在案情中的主观动机,在着重考察动机的同时,还要依据事实,分别首犯、从犯和已遂、未遂。

东汉法律解释?

汉朝法律制度是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秦王朝。秦灭以后,刘邦和项羽进行了夺取全国政权的斗争。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全国,定都长安,建立了西汉王朝,西汉末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但王莽政权仅存17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以刘秀为代表的豪强地主集团夺取了农民起义的果实,于公元25年重新恢复了汉朝的统治,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两汉历经四百余年的统治,封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与此相适应,封建法制也进一步完备,在秦律的基础上有了显著的发展。

汉朝法律制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一统纪”、“明法度”(维护皇权的《春秋》汉统说):把孔子的大一统思想和法家的君主集权思想捏合在一起,力求加强君权,主张封建大一统必须“一统于天子”;君臣关系是“强干弱枝”、“大本小末”的关系;加强君主集权和维护封建大一统的关键在于统一思想,采取儒家仁义、礼治学说,用儒家思想统治其他各家的主张;只有禁绝异说,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才能统一制度、统一法令,使上下有所遵循;这种大一统思想对加强君主集权和巩固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2)君权神授、法自君出:(天人感应论)天是有意志的、至高无上的人格神,人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创造者和最高主宰,人的形体、构造和情感与天相同,天不仅是人的创造者,还时刻关注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同时也影响天的反应;天人感应论实际上是为君权神授提供理论基础,对天的神化最终是为了对地上的君主的神化,“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为也”,君主实际上是天在人世间的全权代表,“王者,承天意以从事”;加强君权的同时也要对君权有所限制,使君主不能偏离正道而胡作非为,强调君主受天的监督,“以人随君,以君随天,王道配天”,这里的“天”是封建统治秩序的代名词

(3)三纲五常:以天人感应论论证封建伦理纲常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①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用阴阳五行说加以论证(“阴者,阳之助也”,阳,永远处于主导地位,阴,永远处于从属地位);三纲中最重要的是“君为臣纲”,是第一纲,后二个服从君权,三纲分别代表封建君权、族权和夫权,再加上神权,则代表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同时也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绳索;三纲是纲常名教的核心,也是封建立法与司法的指导原则

② 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永恒不变的准则;是调整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关系的基本准则

③ 三纲是伦理,五常是个人的德行;三纲五常是董仲舒法律思想的核心,也是封建统治思想的核心,成为社会立法司法的根本原则

(4)德主刑辅:基本精神是强调教化,主张以“仁义”代替严刑;犯罪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的过度压榨,使得人民失去生路,因此,减少和防止犯罪要靠“德治”,即减轻租赋和加强教化,同时也重视刑罚的作用,总的说来,先德后刑;其中的重民思想是积极因素;道德教化和法律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相同的作用,即“其事异域,其用一也”;董仲舒所提出的德教内容没有超出孔孟,目的在于削弱诸侯,加强中央

① 从阴阳五行论证德主刑辅说,“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给德主刑辅说披上一层神秘的宗教外衣,阳是恩德,阴是刑杀,天欲生不欲杀,尚德不尚刑

② 把阴阳五行和人性论捏合在一起论证德主刑辅说,即性三品说,天有阴阳二气,人有贪与仁两种品性,并且分别是阴和阳的体现;人的品质性分为三等,即圣人之性(天生的善性)、中人(民)之性、斗筲之性(天生的恶性),圣人之性和斗筲之性都是不可改变的,因而不是性,只有中人之性可称为性,而且绝大多数人属于中人,这种人的本性中有善有恶,可能接受教化而为善,也可能不接受教化而为恶,其关键在于教化,用德教扶植使其为善,以刑罚抑制使其不为恶,但以德教为主,为政必须“以教化为大务”

③ 把德主刑辅说成是天的意志,以神权掩盖其封建伦理纲常和刑罚的阶级本质;德主刑辅说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基本方法

(5)《春秋》决狱和原心定罪

① 用《春秋》经义解释法律和指导司法实践,其原因在于a从内容上讲,《春秋》贯穿一个基本思想,即强调“亲亲”、“尊尊”的原则和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等级制度b从文字上讲,《春秋》的文字简单而隐晦,便于随意引申附会;董仲舒是引儒家经义断案的第一人,他以《春秋》经义附会汉律,以儒家的法律观来指导法律的实践,把儒家经典中体现的封建伦理运用于审判中,比较集中地概括了两汉刑法观点,体现儒家的法律观

② 强调原心定罪,根据犯罪动机,即心理善恶来定罪,而把行为、后果等置于次要

③ “本其事,原其志”:所谓“本其事”就是本于《春秋》,实际上是没有固定的标准,一切以断案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所谓“原其志”就是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为封建官吏(酷吏)的司法专横和任意出入人罪(罪刑擅断)开了方便之门,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封建统治者的繁法严刑,也曾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

④ 体现西汉封建法制和法律思想的特点:将儒家经义置于法律之上并用来指导司法实践,这一方面说明随着整个意识形态领域的独尊儒术,儒家的刑罚思想也取得了正统地位;另一方面表明当时的法律制度尚未成熟和完备,还没有把三纲五常所体现的封建宗法等级原则具体为法律规范,儒家经典尚未法典化,儒经与法典、礼与律处于分立状态,礼律结合尚需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春秋折狱是什么意思?

[shé yù]

折狱

(汉语词语)

折狱,折进大狱。

参见《易经》: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丰,君子以,折狱致刑。《吕刑》:人极于病,非佞折狱,惟良折狱,罔非在中。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理解】孔子说:“片言只语就可以折进大狱的,子路不也就是如此的吗?”子路答应什么,没有藏着掖着的。

分析:

【片言】因言获罪,不只在‘只言片语’本身,更主要是为对手提供了‘机会’。

【折】折断,去掉。如损兵折将。参见《左传》为孺子牛而折其齿。

【无宿诺】没有答应过的话是在睡大觉的,也即是已经答应过的,没有藏着掖着的。喻:出言不慎,过于直率。

即以儒家的经典,特别是《春秋》经中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判决案件的依据。

它始行于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时期,是独尊儒术在法制活动中的体现,也是儒家思想法典化的开端。“春秋决狱”的最初提倡者,是西汉武帝时的大儒董仲舒。

董仲舒曾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该书约在隋唐之后失传,仅有零星案例散见于《太平御览》、《通典》等古籍之中。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春秋决狱”的含义主要是“论心定罪”。对此,董仲舒的阐述为:“《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罪同异论,其本殊也”(《春秋繁露·精华》)。就是说,决狱时要弄清案件原委,根据犯罪的动机、目的等主观心理状态、即犯罪的主观方面的要件来定罪量刑。

而衡量动机、目的的正当与否,是“本直”还是“志邪”,完全以是否符合《春秋》的经义为断。

《盐铁论·刑德》:“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一个行为,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没有犯罪的故意,即使违法,也不认为是犯罪;反之,只要行为人主观上不符合或违背《春秋》经义的精神,行为即使不违法,或原无法律规定,也可定为犯罪;或者按法律规定本应处轻刑的,可处重刑。

总之,“春秋决狱”是要求以儒家思想作为进行封建审判活动的指导。由于“春秋决狱”得到了汉代最高统治者的认可和提倡,因而它成为了当时解释和适用法律的最高原则,而且在此以后的很长一个时期里,对封建司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折磨监狱生活

简述“春秋决狱”的现象及其意义?

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西汉中期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来的,是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判断方式,主要用孔子的思想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

即除了用法律外,可以用《易》、《诗》、《书》、《礼》、《乐》、《春秋》六经中的思想来作为判决案件的依据。

《春秋》是孔子修订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

正面 “春秋决狱”的核心是“论心定罪”,也就是按当事人的主观动机、意图、愿望来确定其是否有罪及量刑的轻重。

春秋决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刑罚株连家族的问题,对减轻秦朝以来的严酷法律制度有一定的帮助。

“春秋决狱”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时的汉朝政权统治,并将儒家思想带进法律之中,进一步加强儒家思想对统治阶级的影响力。

负面 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及模糊性,尤其是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也模糊处理,也为后世的“文字狱”等统治者的主观意愿断案甚至是为惩罚某人而定罪提供一定的依据。

其实际上是扩大了断案者的主观判断影响力,也使断案产生了一定的随意性,从而给最终的断案结果带来负面影响。

不听解释就定罪的成语?

不听解释就定罪的成语:论心定罪

成语发音:

lùn xīn dìng zuì

成语解释:

根据犯罪人的动机和情节来判定其罪行。

成语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刑德》:“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

成语繁体:

論心定辠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判案等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原心定罪

春秋决狱的基本原则?

春秋决狱的基本原则:论心定罪,这种既注意犯罪者主观动机的善恶,有无达到社会危险性的愿望目的,也注意犯罪客观事实的轻重和犯罪事实的真相的刑法原则,应该说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儒学对东汉法律的影响?

东汉之后,儒学日益成为了法制的指导思想。这一点是汉朝法律的重大发展,将阴阳学、儒家的学说以及商周以来的“君权神授”说糅合在一起的“天人感应”理论,作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的基础。以“阴阳说”论证的三纲作为立法原则,德主刑辅的感念进一步的加深。

而在行刑方面,秋冬行刑的法律规范在汉代已经是非常严格的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汉代最为著名的“春秋决狱”制度。所谓的春秋决狱,是指在汉朝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判案根据的司法活动。可以看出,儒学对于法律的影响在汉代的发展是非常巨大的。就拿春秋决狱这个点来说好了,其一春秋决狱所宣扬的“罪只其身”、“以功覆过”原则,利于缓和社会的矛盾,稳定统治秩序。其二“论心定罪”,从中可以随心所欲地解释文意深奥的经书,一边更好的为统治者服务,同时对法制的不完备也是一种弥补。

魏晋南北朝的法律,是法学儒家化的渐进过程,在规范法律设立之后,法律内容的设置上也更注重人性化的设计,个人觉得在留养制度下的“存留养亲”更注重了人在法律中的地位,是中国法律的家族化和伦常化具体体现。这一内容也一直在我国古代法律中存续。

论心定罪其他应用

组词

论组词心组词定组词罪组词

笔顺笔画

论笔顺笔画心笔顺笔画定笔顺笔画罪笔顺笔画

近义词

论近义词心近义词定近义词罪近义词

反义词

论反义词心反义词定反义词罪反义词

论心定罪成语接龙

正接

罪不容死罪不容诛罪不及孥罪不可逭罪不胜诛罪大恶极罪当万死罪恶如山罪恶深重罪恶滔天罪恶昭彰罪恶昭著罪恶贯盈罪恶迷天罪该万死罪合万死罪己责躬罪加一等罪魁祸首罪莫大焉罪逆深重罪孽深重罪人不孥罪上加罪罪疑从轻罪盈恶满罪以功除罪业深重罪疑惟轻罪应万死罪有应得罪有攸归罪在不赦罪责难逃

反接

不根之论不刊之论不易之论卑之无甚高论存而不论粲花之论持平之论长篇大论长篇宏论长谈阔论齿牙余论大发议论谠言嘉论耳食之论纷纷议论放言高论浮言虚论格杀不论格杀弗论格杀无论格杀勿论高谈大论高谈弘论高谈剧论高谈阔论高谭清论高谈虚论盖棺定论闳言高论目睫之论面争庭论平心而论奇谈怪论涩于言论天道宁论同日而论违心之论危言谠论危言高论危言核论危言竦论相提并论相提而论虚谈高论又当别论一概而论一家之论以快言论迂阔之论一偏之论迂谈阔论又作别论凿空立论著书立论诛心之论忠言谠论执一而论自有公论直言正论珠玉之论置之不论置之弗论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论心定罪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悲观主义别籍异居不吝赐教冰散瓦解独到之处刀光血影大明法度道同契合繁文缛节亘古未闻龟毛兔角鸿笔丽藻荒诞无稽怀山襄陵浸明浸昌龙精虎猛泪如泉滴目酣神醉怒猊抉石,渴骥奔泉欺人忒甚起早睡晚人心惟危桑弧蒿矢损己利人尸利素餐推贤乐善韦布匹夫卧不安席心手相忘迂怪不经永世无穷足食丰衣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lunxindingzui18058.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