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字回文的意思锦字回文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锦字回文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锦字回文
- 拼音: jǐn zì huí wén
- 频率: 生僻
- 年代: 现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联合式
- 解释: 绣在锦缎上的回文。指情诗。
- 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情诗。
- 典故出处:
- 成语示例:~的故事真是感人肺腑。
- 英文翻译:
锦字回文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一点青灯人千里,锦字凭谁寄,的锦字是何意?
“锦字”,属于用典,后人称妻子寄给丈夫的函为“锦字”.锦字回文:前秦时期,秦州刺史窦滔因得罪了苻坚的手下大官被流放到流沙县.夫妻天各一方,他的妻子苏蕙特地在一块锦缎上绣上840个字,纵横20几个字的方图,可以任意地读,共能读出3752首诗,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与关心之情.
李清照的一剪梅中,云中谁寄锦书来?是什么意思?
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 “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作者这么写,看似乎淡,实则含蓄有韵味:
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所以,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
二、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体生动。单说“谁寄锦书来”,未免显得抽象。作者借助于雁能传书的传说,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这就通过大雁翔空,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来,使人可看得到,摸得着。虽然这种写法,并非自她始,但她的云中雁回比之一般的飞雁传书,显然画面更为清晰,形象更为鲜明,这种点化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锦字的来历?
前秦时期,秦州刺史窦滔因得罪了苻坚的手下大官被流放到流沙县。
夫妻天各一方,他的妻子苏蕙特地在一块锦缎上绣上840个字,纵横29个字的方图,可以任意地读,共能读出3752首诗,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与关心之情。
后遂以“锦字书”等指前秦苏蕙寄给丈夫的织锦回文诗。
“锦字”典出于前秦窦滔之妻苏蕙,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赠其夫。
后世因称“锦字”为妻寄夫之信。
锦书的意思是什么?
“锦书”指的是苏蕙织给丈夫的回文诗。
在苏蕙的家乡武功和窦滔的家乡扶风也有关于璇玑图的传说。
当地老百姓传说,若兰容貌秀丽,自小聪颖过人,三岁学画,四岁作诗,五岁抚琴,九岁便学会了织锦。十岁刚过,即可描龙绣凤。十六岁时随父进香法门寺,巧遇弯弓射鸟的翩翩少年窦滔,两人一见钟情,不久结为连理。婚后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窦滔任秦州刺史时因“忤旨”而被流放流沙。两人依依惜别。时日已久,若兰思夫心切,织锦回文,遥寄情思。
“兰舟”来自柳永的“兰舟催发”。。。
黄娥寄外赏析?
古诗《黄峨·寄外》原文赏析
雁飞曾不度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 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
这首诗是黄峨寄给她的丈夫杨慎的,故称寄外。黄峨是杨慎的继室,字秀眉。据简绍芳《升庵年谱》载: 明正德十四年(1519) “己卯继室,得遂宁黄简肃公珂女”,时峨年二十二。嘉靖五年杨慎父亲杨廷和寝疾,慎自云南归新都,“七月携家就戍所”。八年,杨廷和死,同还乡。“纪纲家务,以付慎继室黄氏” (语见赵贞吉《杨文忠公神道碑》)。自此即留新都。隆庆三年 (1569)卒,年七十二。王世贞《艺苑卮言》云: “杨用修妇亦有才情,杨久戍滇中,妇寄一律。” 即指这首诗。黄峨虽能诗,但因 “诗不多作,不存稿,子弟不得见也”。故只传此篇。这首诗究竟作于何时,难以详辨。
这首诗是抒写自己对于丈夫的怀念之情的。“雁飞曾不度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 首联写自己渴望得到丈夫消息的迫切心情。衡阳在湖南,衡阳有南岳衡山,衡山有回雁峰,相传雁飞到此,不能过去,便折回来。又因为苏武曾用“雁足传书”向汉武帝通消息,故后来人们便把雁当做传书的信使看待了(《汉书·苏武传》)。前秦时窦滔妻苏蕙,因得不到滔的音信,织锦成回文诗二百余首寄滔,滔才遣人迎接她到襄阳去(《晋书·列女传》)。永昌,指云南永昌卫,杨慎贬谪的戍所。这里诗人用雁飞不到衡阳和苏蕙织锦成回文的故事说明自己未能得到丈夫的消息,因而也就无从给丈夫回信。其对丈夫的关切、怀念、思恋之情都从“曾不”“何由”这似怨非怨的疑问中含蓄委婉地表现了出来。
“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次联感叹自身命运的悲惨。三春,旧称阴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这里指春季的第三个月,即三月。花柳,指春花柳絮。六诏,唐时西南夷中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西诏、蒙舍诏(又名南诏)等六个乌蛮部落的总称,开元中六诏为南诏所统一,此处代指云南。风烟,烟雾迷茫,模糊不清,指地方遥远。这里诗人以三月的春花柳絮自喻,感叹自己命运不济,如像三月的春花柳絮即将凋谢一样青春年华即将逝去,而远在烟雾迷茫处的云南戍所的丈夫也因思念自己而柔肠寸断。“薄命”“断肠”,既说明相思眷恋之苦,又抒写命运遭际之惨,令人回肠荡气。
“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三联抒写自己不见丈夫归来的失意惆怅。《诗经·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又《诗·卫·伯兮》:“其雨其雨,杲杲日出。”前句由早说要归来而到岁暮却不能归来,言丈夫杨慎怀乡而不得归;后句由雨将下而未下,明亮的太阳却反而出来了,说自己以为丈夫归来却没能归来,因而感到失望。这里诗人化用《诗经》中的句子,比兴寓托,十分巧妙。“愁”“怨”二字,画龙点睛,真挚而形象地抒写出诗人不见丈夫归来的失意惆怅之感。
“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尾联写盼望丈夫归来的迫切愿望。古绝句云:“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玉台新咏》卷十一)古代罪人被斩的时候,以藁为席,伏在砧上,行刑者用鈇(大斧)去斫他。所以藁、砧、鈇三者有联带关系,举两物即会联想到第三物。山上有山即是“出”字。这首绝句隐去“鈇”,“鈇”与“夫”同音,所以这是借隐语指出门在外的丈夫。“大刀头”暗指刀环,“环”与“还”谐音,故指回还归家之意。天上“破镜”言月之半。故这四句应是两问两答:问夫何处?答曰外出。问何时还归?答曰月半。诗人在这里用“刀环约”来叙述她与丈夫亦曾有还家之约。金鸡,《新唐书·百官志三》:“赦日,树金鸡于仗南,竿长七丈,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绛幡,长七尺,承以采盘,维以绛绳。”这是隋唐时代举行大赦的一种仪式。夜郎,古国名,今贵州西北、云南东北及四川南部等地区,此处代指云南。这里是指什么时候朝廷的赦书才会到云南去呢?“空有”“何日”,一叹一问,把诗人失望与希望的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出来,虽失望却又希望,其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的迫切心情跃然笔端,不言而自明。
这首诗多融炼成句,袭故弥新,富于创造,故自成名篇,久传不衰。首句出自唐韩翃《送人赴广州》: “前临瘴海无人过,却望衡阳少雁飞”,郎士元《送李敖》诗亦有“莫信湖湘书不到,年年秋雁过巴东”句; 第三联两句出自 《诗·采薇》和 《诗·伯兮》,二诗皆征人思妇之词,诗人化用成对,工整贴切,使事最当。宋黄庭坚寄苏轼诗亦有“美人美人隔秋水,其雨其雨怨朝阳”句,亦是化用《诗经》成句。末联上句用古绝句“藁砧”“刀头”的隐语,恰如其分; 结句出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诗: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全诗点化成句,作法奇特,但巧妙工整,自然贴切,不显雕琢,故思深味远,真切感人。
谁可以帮我解答一下这首藏诗的意思(不是诗文大意)?
【闺怨①】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释: 1. 闺:一般指少女或少妇。
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2. 不知愁:又作‘不曾愁’ 3. 凝妆:盛妆。
4. 陌头:意谓大路上。
5. 觅封侯:指从军远征,谋求建功立业,封官受爵。
韵译: 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 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 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简析: 王昌龄的一系列宫闺怨诗中《闺怨》尤为突出。
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紧接着第二句又写出这位不知愁的少妇,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
于是,一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气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
闺中少妇果真不知愁吗?当然不是。
读过全诗之后我们知道,这是一位丈夫远征他乡,自己独守空房的少妇,即使在唐朝封建礼教尚不严格束缚妇女的时代,她平日里也是不能随便出门的。
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称为“诗眼”。
这位少妇所见,不过寻常之杨柳,作者何以称之为“忽见”?其实,诗句的关键是见到杨柳后忽然触发的联想和心理变化。
杨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时,它又是友人别离时相赠的礼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赠的习俗。
因为那迷茫和朦胧的杨花柳絮和人的离愁别绪有着某种内在的相似。
故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一定会联想很多。
她会想到平日里的夫妻恩爱,想到与丈夫惜别时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华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或许她还会联想到,丈夫戍守的边关,不知是黄沙漫漫,还是和家乡一样杨柳青青呢? 在这一瞬间的联想之后,少妇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离愁和遗憾便一下子强烈起来,变得一发而不可收。
“悔教夫婿觅封侯”便成为自然流淌出的情感。
说到“忽见”,杨柳色显然只是触发少妇情感变化的一个媒介,一个外因。
如果没有她平时感情的积蓄,她的希冀与无奈,她的哀怨与幽愁,杨柳是不会如此强烈地触动她“悔”的情感的。
故曰少妇的情感变化看似突然,实则并不突然,而在情理之中。
简评: 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王昌龄善于用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
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
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王昌龄极善言情。
如果说李白的诗如奔泻的瀑布,那么王昌龄的诗则如蜿蜒流淌的溪流。
他以精炼的语言、新颖独特的构思,含蓄委婉的笔法,留给人们悠长的艺术享受。
诗贵曲而忌直,一览无余不是好诗。
王昌龄的这首七绝含蓄、曲折,深得其妙。
通篇叙别情而不着别字,言离愁而无愁字,写法极经济,意韵极深婉,可以说以最少的文字容纳了最多的语意。
短篇小说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加以集中表现,使读者从这个横断面中窥见全豹。
绝句在这一点上有些类似短篇小说。
这首诗正是抓住闺中少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作了集中的描写,使读者从突变联想到渐进,从一刹那窥见全过程。
这就很耐人寻味。
此诗流传广泛,脍炙人口,其特色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有来历,二是有新意。
说它有来历。
主要是指“闺怨”是一种传统题材。
梁代何逊有《闺怨》诗二首,抒发闺人“枕前双泪滴”和“独对后园花’’的孤独感伤,唐代贞观(627—649)初,“以赋著称的谢偃,《全唐诗》收其诗四首,其中一首题作《乐府新歌应教》,其诗云:“青楼绮阁已含春,凝妆艳粉复如神。
细细轻裙全漏影,离离薄扇讵障尘。
樽中酒色恒宜满,曲里歌声不厌新。
紫燕欲飞先绕栋。
黄莺始咔即娇人。
撩乱垂丝昏柳陌,参差浓叶暗桑津。
上客莫畏斜光晚,自有西园明月轮。
”很明显,王昌龄的这首《闺怨》,化用了谢诗的某些语句。
武则天的《苏氏织锦回文记》曰:“锦字网文,盛见传写,是近代闺怨之宗旨,属文之士咸龟镜焉。
”(《全唐文》九七)所谓“织锦回文”和“锦字回文”是同一典故,出自《晋书·窦滔妻苏氏传》,其事指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蕙(字若兰)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可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
“龟镜”就是借鉴,王昌龄的《闺怨》诗虽然不是直接“传写”窦滔妻之事,但它表现了“少妇”的空闺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
“不知愁”与第三句的“忽见”相照应,为下文的突兀转折作铺垫,构思新巧,对比强烈,有相反相成之效。
第一,是审美内容上的出新。
在《诗经》中,每每以昆虫和植物来触发离人的悲心,但一般没有更深的含义,而这里的少妇看到陌头杨柳返青,不仅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更后悔不该叫他去外出求取功名。
不言而喻,在这个少妇看来,“杨柳色”比“觅封侯”更值得留恋,更有追求的价值。
这里不仅包含着作者对功名富贵的轻视以及对美好时光和青春年华的珍惜,其审美内容也是新颖的,甚至可以说是进步的。
从思想意义上说,这首诗的价值主要是由第四句体现的,而此句的重点是“觅封侯”三字,这与初唐“属文之士”所“龟镜”的“闺怨之宗旨”,则是相通的。
在王昌龄现存的一百八十余首诗中,绝句约占一半,人称可与李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
”王世贞《艺苑卮言》)如果说这一首堪称“神品”的话,那么其“神”主要表现在一个新字上。
第二,是作者独出心裁。
首句“不知愁”(《全唐诗》作“不曾愁”),《唐诗三百首》编者于此三字旁注作:“偏先着此三字,返起下文。
”其实不仅是这三个字,诗的前二句与“闺怨”的题意相反,着重写少妇的真稚心态和爱美字。
许多选本把这三个字释作“从军”或“良人辛苦戎事”(《唐诗品汇》卷四七)等。
这样解释虽然不能说错,但却有以偏概全之嫌。
从军、征戎固然可以求取功名,而求取功名的途径又并非仅此一端。
所以我认为“觅封侯”当与“觅举”的意思大致相同。
《新唐书·薛登传》上疏云:“方今举公尤乖其本。
明诏方下,固已驱驰府寺之廷,出入王公之第,陈篇希恩,奏记誓报。
故俗号举人皆称觅举。
”在此诗中,“觅封侯”,是泛指外出求取功名,可以是从军,也可以指寻求其他功名。
话外音: 唐代前期,民族战争和对外战争频繁,大丈夫从军戍边,保家卫国成为一种风尚。
因此,从军就成为人们当时“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时这位闺中少妇,一定对夫君远行求取功名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呢!
否则不会有诗中的“悔教”一语。
夫君既是在她的支持下参军,故她的思念和愁绪或许还夹杂着几分希冀,平日这种情感只是淡淡的,像晴空中的几朵浮云,不易察觉,故曰“不知愁”,这是第二层含义。
【闺怨②】 原文: 闺怨 沈如筠(唐) 雁尽书难寄, 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 流照伏波营。
注释: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戍守南疆。
【闺怨③】 原文: 闺怨 严羽(宋) 欲作辽阳梦①, 愁多自不成。
错嫌乌臼鸟②, 半夜隔窗鸣。
注释: ①“辽阳”,古时指辽河一带的边戍地区。
②“错嫌”,错怪。
“乌臼鸟”,即黎雀,天明即啼。
译文: 早就想做一个去辽阳的梦, 由于愁思太多一直做不成。
我错误地嫌弃那只乌臼鸟, 认为它半夜三更隔着窗鸣。
赏析: 这首诗提到了丈夫驻守辽阳一事,可见当时唐王朝边战的频繁。
诗中借女子想念驻守边关的丈夫,从侧面上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作者介绍: 严羽(生卒年代不详),字仪卿,一字丹丘。
自号沧浪逋客,宋代绍武(今属福建省)人。
一生没有参加科举,作品有《沧浪诗话》。
织锦回文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释义】“织锦回文”借指妻子的书信或情诗,也可用来颂扬女子词工意美的佳作。
【出处】此典出自《晋书·窦滔妻苏氏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
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徒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
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婉,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
” 东晋时期,中原地区先后被前秦(氐族)等少数民族占领。
氐族酋长苻洪死后,他的儿子苻健于公元352年称帝,国号秦,建都长安。
公元355年,苻健去世,苻坚于公元357年杀了苻健的儿子苻生,自立为秦帝。
苻坚打定主意要消灭东晋,于公元383年大举出兵征伐,结果大败,这场战役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后,苻坚的前秦国分裂成燕、秦、凉三部分。
公元386年,鲜卑人拓跋部消灭各个割据者,建立魏国。
苻坚部下有一个官吏叫窦滔。
窦滔的妻子苏氏,是始平(今兴平东南)人,名蕙,字若兰,她擅长写诗文。
窦滔在苻坚时期任秦州(治所在今天水市)刺史,后来被贬到西北部的沙漠地区。
苏氏非常思念丈夫,就织锦作回文旋图诗赠给窦滔。
诗词的字句回旋往返都能成义。
全诗共八百四十一字,排成纵横各为二十九字的方图,循环反复读起来,能够得到三千七百五十二首诗。
宛转循环地读起来,文辞十分凄切哀伤,因为诗文太长,所以这里没有载录。
锦字是什么意思啊?
锦字 jǐn zì 【释义】形容华美的文字体态。
1.指锦字书。 唐李频《古意》诗:“虽非 窦滔 妇,锦字已成章。” 宋范成大《道中》诗:“客愁无锦字,乡信有灯花。” 清 纳兰性德 《清平乐》词:“塞鸿去矣,锦字何时寄。”
2.喻华美的文辞。 唐卢照邻《乐府杂诗序》:“霜台有暇,文律动於京师;绣服无私,锦字飞於天下。” 明何景明《怀高铁溪先生》诗之二:“新诗裁锦字,丽赋掷金声。” “锦字”典出于前秦窦滔之妻苏蕙,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赠其夫。后世因称“锦字”为妻寄夫之信。唐代“女校书”薛涛《赠远》诗:“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字开缄到是愁。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
锦字回文其他应用
组词
锦组词字组词回组词文组词笔顺笔画
锦笔顺笔画字笔顺笔画回笔顺笔画文笔顺笔画近义词
锦近义词字近义词回近义词文近义词反义词
锦反义词字反义词回反义词文反义词锦字回文成语接龙
正接
文不加点文笔流畅文不尽意文彩四溢文炳雕龙文不对题文采风流文抄公文弛武玩文从字顺文德武功文东武西文牍主义文风不动文房四宝文房四侯文房四士文房四物文房四艺文过其实文过饰非文过遂非文贵天成文奸济恶文君司马文经武略文经武纬文君新寡文江学海文君新醮文君早寡文理不通文齐福不齐文弱书生文人无行文人相轻文人学士文人雅士文人墨客文人墨士文如其人文丝不动文身断发文搜丁甲文擅雕龙文山会海文身剪发文似其人文深网密文通残锦文韬武略文韬武韬文恬武嬉文武差事文无点易文武兼备文无加点文武兼济文武兼资文武全才文武双全文武之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行出处文星高照文修武备文修武偃文以载道文质彬彬文质斌斌文章经济文章魁首文章盖世文章巨公文章山斗文章宿老文子同升文治武功文治武力文昭武穆文章星斗文宗学府文字狱文责自负文章宗工文章宗匠文章憎命反接
败材伤锦操刀制锦操刀伤锦繁花似锦回文织锦还乡昼锦烂若披锦烂若舒锦萋菲贝锦萋斐贝锦如花如锦如花似锦天机云锦文通残锦营蝇斐锦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按名责实不当人子病风丧心变风易俗闭关自守百兽率舞比物连类不由自主秉烛待旦不战而溃掣襟露肘传经送宝惭愧无地乘其不意惨无人理成者英雄败者贼大包大揽对不起短衣匹马反跌文章富贵浮云粉骨糜躯富贵荣华浮迹浪踪分茅列土风雨凄凄更唱迭和功薄蝉翼梗迹蓬飘鼓角相闻改名换姓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瓜田之嫌挂印悬牌寒腹短识哼哈二将后海先河火冒三尺寒毛卓竖黄雀在后积德累仁极而言之击节称赏九衢三市击壤而歌尖酸克薄惊心悲魄举踵思望谨重严毅空腹便便哭丧着脸乱点鸳鸯鲁戈挥日历历可见炼石补天力挽狂澜鲁鱼帝虎绿衣黄里乱作一团量凿正枘陆詟水栗芒刺在身面朋口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目指气使难以为继南辕北辙曲不离口轻财贵义千夫所指,无疾将死青黄不交秋毫无犯千里之志泣数行下气杀钟馗前言不答后语人多势众上当受骗水流花谢世人皆知神思恍惚耍手腕顺水顺风事无二成生我劬劳驷之过隙淑质英才天宝当年摘奸发伏铁面御史同心合胆挑幺挑六文弛武玩问柳评花无穷无尽万死不辞恶湿居下物议沸腾心谤腹非乡壁虚造心烦意乱心灵性巧学问无止境孝子顺孙夜半更深晏安鸩毒一不作,二不休言出祸从应对如流羽翮已就油浇火燎一介之士以肉啖虎依山傍水鹰睃狼顾英雄无用武之地遗训余风缀辞之士知恩必报佐国之谋众口一辞装聋作痴妆模作样作牛作马指手顿脚指水盟松赃污狼籍做贼心虚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jinzihuiwen15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