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四千的意思八万四千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八万四千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八万四千
- 拼音: bā wàn sì qiān
- 频率: 常用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联合式
- 解释: 指众多或数量多。
- 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很多。
- 典故出处: 《法华经·宝塔品》:“若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演说。"
- 成语示例:清·魏源《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力能撑开~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
- 英文翻译:
八万四千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西游记》中所有数字的含义是怎样的?
看《西游记》,如果只看妖魔鬼怪,那不如去看《聊斋志异》。各类关于西游的电影被改编得面目全非,倒是开心了,文化体会不到了。《西游记》入选四大名著,也不是浪得虚名。先研究一下书中数字的含义,你便会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下面一起感受一下数字的奥妙之处。
01 九九八十一难- -数字九的含义
据《素问·三部九候论》所说:
“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
九是自然数字构成中最大的一个数字,因此,从文化角度来说,一是起,九是终。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所历劫数也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八十一难,有时将一个故事分为几难来写。可见这里的九九八十一难也指遭受的磨难之多,九也指难受系数是最高级别的。比如书中还有九转大还丹、九转还魂丹、九曜星、九头虫、龙生九子等等。
02 五行山
孙悟空大闹天宫,无法无天,狂言要与佛祖比试比试,结果被佛祖压在了五行山下。
书中点明五行山是由如来五指所化,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
五行也代表唐僧师徒四人加上白龙马,共计五行,相生相克,修成正果后又被称做“五圣”。
03 三昧真火
三昧是梵文,也称三摩提,是佛教用语。真火则是道教词语。
《西游记》是集儒道释三家思想都融合了进去,我们在书中可以看到佛祖,也看到大仙。
三昧真火,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通常理解为如下:
“心者君火,亦称神火也,其名曰上昧;肾者臣火,亦称精火也,其名曰中昧;膀胱,即脐下气海者,民火也,其名曰下昧。”
关于三昧真火,还有诸多解释。七八君更倾向于这样的解释:三昧指禅定的境界,是修行者之心定于一处而不散乱的状态。指代一种境界之下,修行达到一定的状态或级别。
04 一万三千五百斤--金箍棒的重量
据张伯端的《金丹四百字序》记载,“大则一日结一万三千五百息之胎,小则十二时行八万四千里之气。”
《难经》中也有记载,人每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次。
所以这个数字大致可以理解为修行人一天中的炼息次数和火候。悟空能持这么重的金箍棒,则已表明孙悟空是非凡的仙,已不需要修炼,可以直接使用这个武器了。
05 十万八千里
这个数字实际所指是修行的时间。
第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十二时中忘不得,行功百刻全收。五年十万八千周,休教神水涸,莫纵火光愁。水火调停无损处,五行联络如钩。阴阳和合上云楼,乘鸾登紫府,跨鹤赴瀛洲。”
其中提到了五年十万八千周,这说明是指师徒四人要想得真经,必须先修经缘的修行时间。所以在书中它既是取经的路程,又是悟空筋斗云的距离。
06 四万七千--吃一个人生果能活的年岁
这个数字在《西游记》中也常出现,如:人参果吃一个能活四万七千年;花果山有猴子四万七千只;狮驼国有小妖四万七千个 。
四万七千这个数字取自四大仙山:蓬莱山、扶桑山、方丈山、沧浪山。其中方丈山,在大海中,高四万七千丈。
07 唐三藏
唐僧也叫唐三藏,尊称为“三藏法师”,俗称“唐僧”。
“三藏法师”是指佛法高深的大师,精通佛教圣典三大类律、经、论,即《律藏》、《经藏》和《论藏》。《律藏》里主要是关于佛教僧侣的戒律和佛寺的一般清规,《经藏》记载了释迦牟尼和他早期门徒的一些教义,《论藏》则是集合了佛教各派学者对佛教教义的论述解说。通常对精通此三部经书的僧人尊称“三藏法师”。所以世界上不止一个三藏法师。
西天取经中,如来最后传了唐僧五千零四十八卷有字经书,
如来说:“有《法》一藏,谈天;有《论》一藏,说地;有《经》一藏,度鬼。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
这个数字与猪八戒的九齿钉耙重量,沙和尚的降妖宝杖重量,皆是一样。可见冥冥之中,自有天数。
08 六贼
唐僧从五行山把孙悟空救出后,师徒二人便上路了。没多久,他们便遇到了第一批敌人--六个毛贼,分别唤作: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
实际上是佛教里所说的六根,眼、耳、舌、鼻、身、意。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
孙悟空上前全部将其打死,则是表明悟空六根已除,清静了,心猿已正。
09 八百里
书中也有很多“八百里”这个数字,比如通天河八百里,唐僧师徒去西天的最后一站,距离灵山也是八百里路,老鼠精号称“黄风大王”的地盘也叫“八百里黄风岭”。
此数字出自《世说新语.汰侈》的记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唤“八百里驳”,后世的诗词当中多以“八百里”指代牛。
宋代辛弃疾有诗云: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九九归一,以上只是《西游记》数字文化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的数字秘密等待解开,这也许是研究《西游记》的另一个魅力所在。
关于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西游记》原著并无说明具体的七十二变种类。在《三遂平妖传》中,对七十二变的描述为:上可梯云,下能缩地。手指处,山开壁裂;气呵时,石走沙飞。匿形换貌,尽叫当面糊涂;摄鬼招魂,任意虚空役使。
豆人草马,战阵下添来八面威风。纸虎带蛇,患难时弄出一桩灵怪。风云雷雨随时用,水火刀枪不敢伤。 开山仙姥神通大,混世魔王法术高。
在清代徐道编撰的《历代神仙演义》第六节中描写的七十二变分别为:幽通、驱神、担山、禁水、 借风、布雾、祈晴、祷雨、坐火、入水、掩日、御风、煮石、吐焰、吞刀、壶天、神行、履水、杖解、分身、隐形、续头、定身、斩妖、请仙、追魂、摄魄、招云、取月、搬运、嫁梦、支离、寄杖、断流、禳灾、解厄、黄白、剑术、射覆、土行、星数、布阵、假形、喷化、指化、尸解、移景、招来、迩去、聚兽、调禽、气禁、大力、透石、生光、障服、导引、服食、开壁、跃岩、萌头、登抄、喝水、卧雪、暴日、弄丸、符水、医药、知时、识地、辟谷、魇祷。
猪八戒三十六变歇后语
猪八戒做梦娶媳妇 —— 尽想好事;想得倒美
猪八戒坐班房 —— 不白之冤
猪八戒照像 —— 自找难堪(看)
猪八戒照镜子 —— 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招亲 —— 黑灯黑人
猪八戒绣花 —— 粗中有细
猪八戒笑孙猴 —— 不知自丑
猪八戒相亲 —— 怕露嘴脸
猪八戒西天取经 —— 三心二意
猪八戒投胎 —— 走错了门;找错了门
猪八戒甩耙子 —— 不干了;不伺侯(猴)
猪八戒摔镜子 —— 怕露丑
猪八戒耍把式 —— 倒打一耙
猪八戒三十六变 —— 没有一副好嘴脸
猪八戒娶媳妇 —— 痴心妄想
一字不说是成语吗?
一字不说是成语,
一字不说:意思为:佛虽对世人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但所说都是亲证之境,不是言语文字所能描述,而且所说之法,本来如是,非佛创说或是说了之后才有,如此说同未说,故说一字不说。
一字不说类似的成语:
一言不语(yī yán bù yǔ):就是成语“一言不发”的意思,一句话也不说。
出自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儿听说丈夫把她休了,一言不语,啼哭起来。”
造句:或掩面而过,或一言不语,新一届明星委员大多“低调”参会。
答一字不说不是成语。成语首先要结构严谨不可插入任何词语。如狼吞虎咽很紧凑。而一字不说就不紧凑。可以是一字词都不说。从结构上看,它不是成语。其次成语内容相对固定不可随意改动。如狼吞虎咽。而一字不说,插入其这词,词义就变了。所以说不是成语。
不是成语。表示什么都不说的成语有:绝口不提。
【成语】: 绝口不提
【拼音】: jué kǒu bù tí
【解释】: 绝口:始终不开口;提:举出。指闭口不说话。
【出处】: 唐弢《琐忆》:“记得在闲谈中,鲁迅先生还讲起一些他和青年交往的故事,至于自己怎样尽心竭力,克己为人,却绝口不提。”
【拼音代码】: jkbt
【近义词】: 绝口不道
【反义词】: 喋喋不休。
一字不说不算是成语。"二话不说"是成语[èr huà bù shuō]不说任何别的话。
指立即行动。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九八:“‘日本鬼子完蛋了,投降了,’方六低声回答。丁约翰象在教堂里说‘阿门’那样,把眼睛闭了一闭。二话不说,回头就跑。”
例句:听了他的话,我二话不说,撒腿就跑了。
不是成语,一字不说如沉默寡言
1、只字不提:
读音:zhī zì bù tí
表达意思:意思是一个字也不谈起,比喻有意不说。
出处:出自贾芝《<李大钊诗文集>重版后记》,“在这本‘党史’里,李大钊同志的历史功绩不见了,只字不提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2、缄口不言:
读音:jiān kǒu bù yán
表达意思:意思是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出处:出自《明史何遵传》:“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翻译:群臣十分奸诈邪恶,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