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马难追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驷马难追的意思驷马难追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驷马难追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驷马难追
拼音: sì mǎ nán zhuī
频率: 常用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主谓式
解释: 驷马:驾车的马。形容话已说出,就无法追回或说话算数。

语法: 作谓语、分句;用于人说话算数。
典故出处: 《新五代史·晋高祖皇后李氏传》:“不幸先帝厌代,嗣子承祧,不能继好息民,而反亏恩负义。兵戈屡动,驷马难追,戚实自贻,咎将谁执!"
成语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老张,君子一言,~,从此刻起,我们就算合伙了!"
英文翻译: What has been cannot be withdrawn.

驷马难追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驷马难追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意思是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骏马拉的车也难追上。

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故事?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邓析子•转辞》:“一声而非,驷马勿追;一言而急,驷马不及。”宋•欧阳修《笔说•驷不及舌说》:“俗云:一言出口,驷马难追。《论语》所谓´驷不及舌`也。”驷马:套四匹马的车。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四匹马的车也追不上。形容话一说出口,无法再收回。即说话作数的意思。

春秋时

卫国有个大夫

叫做棘子成。

有一天

棘子成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

「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够了

干麼还要有文彩呢?

子贡说:「您这样说是不对的。

四匹马拉的车子,

也追不回已经说出口的话

本质和文彩是同样重要的

让我拿皮草来举例解释吧!

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

它们的区别既在本质也在文彩

如果把这两类兽皮

拔去上面有文彩的毛

那虎豹皮看来就像犬羊皮了

子贡认为说话要深思熟虑

因为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

后人就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来表示说话算数不能反悔

来表示说话算数不能反悔

驷马不追故事?

意思是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

常用在承诺之后,表示说话算数。

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 《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俗话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说到做到,一句话说出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

这不是开玩笑,而是很认真的。

现在的人很随便,很容易“轻诺”,往往难以理解古人的行事做法。

下面列举三个古人讲究诚信的故事,与大家共享:

一、曾子杀猪

这个故事很著名,大家应该都看过。

曾参的妻子,有一天要出门买菜,儿子哭着闹着跟她一起跑出来,妈妈就对儿子说:“你赶紧回家去,等妈妈回来后,杀头猪给你吃。

结果她回到家后,就看到曾参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她就赶紧跑过去说:“我是跟儿子开玩笑,哄哄他而已,你怎么当真呢?”

曾参就对他的妻子说:“父母是不可以和小孩子开玩笑的,因为小孩还没有是非观念,一切都是跟着父母学,都是靠父母的教诲。

你今天欺骗他,就是教他学会欺骗。

你欺骗他一次,他就永远都不会再相信你了,这不是教好孩子的方法。

二、季札挂剑

春秋时代,吴国有个人叫季札,有一次,他代表吴国出使鲁国。

途中经过徐国时,徐国的国君邀请他一起用餐。

在进餐的过程中,徐国国君看上了季札腰间的宝剑,但没好意思说。

季札从国君的眼神中,也知道他很喜爱这把宝剑。

但按照当时的礼仪,代表国家出使时必须佩戴宝剑,所以他就心想:“等我完成任务后,再将这把剑送给徐国国君。

结果等他出使归来时,徐国国君已经去世。

季札就来到国君的墓前行礼,然后把剑挂在墓边的树上。

他的随从看了,就问他:“主人,你当时并未答应要把剑送给国君,并且即使答应过他,现在人都去世了,也没有必要把剑挂在那里呀?”

季札回答说:“始吾已心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

”就是说在我的心里,已经承诺要送给他了,怎么可以因为他死了,就违背我内心的承诺呢?

三、不失信于童
东汉时期,有个官员叫郭伋,他的德行很好,非常讲信用。

他在担任并州牧时,曾经到民间巡视,很受百姓欢迎。

当他到达西河郡美稷县时,有一群孩子就跑过来对他说:“大人,您下次什么时候还来呀?”他就大致推算了一下时间,然后告诉孩子们说,某月某天再到这个地方来。

等他巡视完,再返回这个地方时,比告诉孩子们的时间提前了一天。

郭伋就对随处讲:“我们今天不能进城,因为会失信于孩子。

”所以,郭伋就在野外的亭子里过了一夜,第二天才进城,而那些孩子也正在那里等他。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小故事简短?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是形容话已说出口;没法再收回。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典故

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论语.颜渊》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邓析子.转辞》

五代时期,石敬瑭起兵反唐被契丹王野律德光册立为晋国儿皇帝。石敬瑭死后由儿子石重光继位即出帝。944年,契丹进犯晋国,出帝率军抵抗失败,皇太后李氏写降书请求皇帝阿翁放他们一条生路,表示自己说过的话驷马难追。

春秋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做棘子成。

有一天棘子成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够了干麼还要有文彩呢?子贡说:「您这样说是不对的。四匹马拉的车子,也追不回,已经说出口的话,本质和文彩是同样重要的。让我拿皮草来举例解释吧!

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它们的区别既在本质也在文彩。如果把这两类兽皮拔去上面有文彩的毛,那虎豹皮看来就像犬羊皮了。

子贡认为说话要深思熟虑,因为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后人就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来表示说话算数不能反悔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为什么是马字旁?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意思大家都知道,但“驷马”是什么大家知道吗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在古代,马车是常用的交通工具,驾二马为骈;驾三马为骖; 驾四马为驷,是速度最快的车,多为打仗用的车,简而言之就是指套着四匹马的车。

子贡对这位大夫很失望"唉你竟然这么理解君子,希望你你以后说话能深思熟虑,不然驷马也追不上你的舌头"---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论语;颜渊》

后来春秋时期的邓析在《邓析子;转辞》有了进一步的完善,"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再后来,元朝人李寿卿《伍员吹箫》创作的一部戏剧,写的是伍子胥为父报仇的故事。这里面出现了一句"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已经和今天的完全一样了。

因为当时驷马跑的最快,所以自贡才拿来作比喻,有了今天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为什么是马字旁?这个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就是说你说出来的话用驷匹马都追不回来,用来比喻的话。这个驷代表四匹马的意思。一但说出去的话用驷匹马都追不回来。就是说说出去容易收回来更难,我们说话做亊都要三思而行就是这个道理,有些话要该说才说,不该说的就不说,说出来会伤人,说出去了就收不回来就这个意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也是一种比喻句。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为什么是马字旁?驷: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

◎ 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介(由四匹披甲的马所驾的战车)。~马高车。一言既出,~马难追(喻话说出后无法再收回,说话要算数)。

◎ 古星名(亦作“天驷”、“天龙”)。

◎ 古同“四”。

【成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拼音】:yī yán jì chū,sì mǎ nán zhuī

【解释】: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示例】:大丈夫~,岂有翻悔之理!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

“驷”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所以用马字旁

出 处 《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示 例 大丈夫~,岂有翻悔之理!(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

此句的意思是,承诺一字千金,就是用驷马套的车那么快的速度也更改不了。驷马,意同拉一辆车的四匹马,是一个总称,代指快速和尊贵,而非仅仅指向一匹马。因此,在句中只能用“驷”,不能用“四”。四,是一个数量词,指向具体数目,而不能指拉车的马。而且,驷,还有高贵与速度。

驷”的本义为: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驾四马之车。“驷马难追”的意思是“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驷马”即拉一辆车的四匹马,如果用“四马”,那就成了单一的四匹马了。所以,“驷马难追”不能用“四马难追”。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是马字旁是因为驷”的本义为: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驾四马之车。“驷马难追”的意思是“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驷马”即拉一辆车的四匹马,如果用“四马”,那就成了单一的四匹马了。所以,“驷马难追”不能用“四马难追”。

驷马难追故事50字?

故事:五代时期,石敬瑭起兵反唐被契丹王耶律德光册立为晋国儿皇帝。

石敬瑭死后由儿子石重光继位即出帝。

944年,契丹进犯晋国,出帝率军抵抗失败,皇太后李氏写降书请求皇帝阿翁放他们一条生路,表示自己说过的话驷马难追。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故事?

1.移木建信

战国时,商鞅准备在秦国变法,惟恐老百姓不信,于是命人在都城的一个城门前,放了一根高三丈长的木柱,并到处张贴告示:"谁能把城门前那根木头搬走,官府就赏他五十金。"老百姓看到告示后议论纷纷。大家怀疑这是骗人的举动,但一个年轻力壮、膀大腰圆的小伙子说:"让我试试看吧!我去把城门那木头搬走,要是官府赏钱,就说明他们还讲信用,往后咱们就听他们的;如果不赏给,就说明他们是愚弄百姓。他们往后说得再好,我们也不信他们那一套了。"说罢来到城门前把那根木头搬走了。商鞅听到这一消息,马上命令赏给那人五十金。那位壮汉看到自己果真得到了五十金,不禁开怀大笑,一边炫耀那五十金,一边对围观的老百姓说:"看来官府还是讲信用的啊!"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就传遍了整个秦国,商鞅这才下令变法。

2.曾子杀猪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马上要去杀猪。他的妻子阻止他说:“我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你居然信以为真了。”曾子说:“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等着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一言九鼎 抱柱之信 驷马难追 一诺千金哪一个与诚信无关?

一言九鼎 抱柱之信 驷马难追 一诺千金,在这几个成语中,与诚信无关的是一言九鼎,它的意思是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侧重于说话的分量重,能起到总结性领导性的作用。其他的成语都是关于诚信守诺的故事或形容诚信守诺可贵的。

都有关,都是形容信誉最重的道理。一言九鼎,指一句话分量重,不容置疑与更改,驷马难追,全句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指说出来的话不会反悔,抱柱之信是说过去一个人与人约好了在桥下见面,结果下雨河水涨水,那人抱着柱子淹死也没违背诺言,一诺千金,更是说诺言的分量。

关于诚信的成语 。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开诚布公 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抱柱之信 达诚申信 推心置腹 拾金不昧  诚心诚意 襟怀坦白 光明磊落 光明正大  开诚相见 开心见诚 传守不渝 表里如一 推诚相见 推诚不饰 物微志信 心虔志诚 信誓旦旦 信以为本 言而有信 言行一致 一言之信 以诚相见 忠信乐易 抱诚守真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历来崇尚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

在这些成语中与诚信无关的成语是驷马难追是与诚信无关的成语因驷马难追是很快的马都很难追上的意思表示跑的相当迅速,而一言九鼎是指说话算数诚实守信,抱柱之信指商鞅变法立诚信的故事,以及一诺千金都是讲究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故事。

商鞅城门立木的故事说明?

诚信乃立身之本,立业之基。为了让秦国百姓相信他,相信改革,以树立政府威信,商鞅导演了一出城门立木的典故。细观促成商鞅成功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季布一诺千金的诚信品质定是他走向成功的基石。古人云:立业重在为人,为人重在诚信。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愿人人都讲诚信,争做诚信之人。

说明了国家公信力的重要。国家公布的法令,只有老百姓相信,才能够得到很好地执行。如果政府朝令夕改,或虽有政令,却有令不行,那么老百姓就不会相信政府,也就不会积极地配合行动,这样下去必政令不通,国家也就没有能力有效应对各种大小事件。商鞅正是看到了这种危害,所以才会借助城门立木来建立国家的公信力,而事实也证明,秦国在建立了公信力以后,他的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商鞅城门立木,是秦朝商鞅变法中的故事。商鞅以立木和移木得金而得名。是故以诚信示民,取信于民。由于商鞅的至诚信用,得到很多人的信赖,其后商鞅的变法才得以开展。事实说明,如果言而无信,反复无常,就不会得到人们的信赖。特别是一个政府,如果得不到人民的信赖,必将一事无成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金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金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金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商鞅城门立木的故事说明当时的人民对于当权者已经失去了信心,认为他们说的话不可信,做的事也不可信。商鞅把一块木板放在东城门,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把这块木板搬到西城,就可以得到十两金子。人们都只是哈哈大笑,不会相信,后来他又把赏金提高到20还是没有人相信,最后提高到50两,有一个人试了试,最后他得到了50两金子。商鞅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逐渐的对统治者产生了信心,人与同志这说话是算数的。

商鞅立木建立诚信

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怕民众不信任,放了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任,这个故事也称商鞅立信。

商鞅城门立木的故事说明要想取信于民就必须令行禁止,说到做到。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

“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不久,秦国进攻魏国的西部,从河西打到河东,把魏国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来。

商鞅城门立木的故事说明诚信服万民。

战国时期,秦国的军力、经济都不强盛,当政秦王为了强国,启用足智多谋屿商鞅。鞅欲从变法入手,但深知很难。为取信民众,有一天,鞅在京城南门树一根3米长的木头,说:谁把这根木头从南门扛到北门,我就给10两黄金。

众人心想:如此木头,妇孺皆能扛到北门,哪值10两银子,八成是耍弄我们的。于是,大家都不扛。鞅又说:谁愿扛,我给50两黄金。

过了一会儿,人群中走出来一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说:“我可以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只见那人蹲下身子,扛起木杆,迈开大步,向北门走去。围观的人们也尾随着他,想看个究竟。那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叫人拿了五十两黄金,交给了他。老百姓纷纷称赞商鞅是守信之人。商鞅以诚信折服了秦国百姓,他制定的新法颁布后,得到顺利推行。

商鞅变法重在诚信,所以立木为例取信于万民,说明了他做事的决心和勇气。

商鞅变法重在诚信,所以立木为例取信于万民,说明了他做事的决心和勇气。其实,不只他变法如此,生活中凡是都应以信为重。信用是衡量一个人品格好坏的标准。信守承诺的人,会赢得众人的信赖。古语有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做人就要言出重如泰山,不会轻易改变,如果把说出的话当儿戏,说了不做,言出不行,则会失去很多人对自己的信任,自身形象在别人心中也将大打折扣。

众所周知,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才走上了强盛之路。但是,变法并不是说变就可以变的,在实施新法前,有一天商鞅命人将一根木头立于南门,并对围拢上来的百姓讲,谁能将这根木头从南门扛到北门,赏十金。大家哄笑,无人上前。因为这木头是个人都能扛动,所以,大家以为商鞅在找乐。

最后,商鞅把赏格提高到五十金,有个胆大的人出来了,他把木头从南门扛到了北门,商鞅真的给了他五十金。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商鞅没有开玩笑,他是在用真真切切的事实告诉大家,国家的任何法令都是不容置疑的,国家的话是算话的。

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去食。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老祖宗也一直是这样教育我们的。但现实中,市场缺乏诚信、官场缺乏公信、人与人之间缺少信等的现象依然严重,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驷马难追其他应用

组词

驷组词马组词难组词追组词

笔顺笔画

驷笔顺笔画马笔顺笔画难笔顺笔画追笔顺笔画

近义词

驷近义词马近义词难近义词追近义词

反义词

驷反义词马反义词难反义词追反义词

驷马难追成语接龙

正接

追本穷源追本求源追奔逐北追本溯源追风捕影追风掣电追风觅影追风蹑景追风摄景追风蹑影追风逐电追风逐日追风逐影追根查源追根究底追根究蒂追根刨底追根穷源追根求源追根寻底追根溯源追根问底追悔不及追魂夺命追魂夺魄追悔何及追悔莫及追欢买笑追欢卖笑追欢取乐追魂摄魄追悔无及追欢作乐追名逐利追趋逐耆追驷不及追亡逐北追亡逐遁追远慎终追云逐电追踪觅影追踪问迹

反接

没有可接的成语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驷马难追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抱不平百步无轻担辞多受少蚕食鲸吞成一家言分别部居浮迹浪踪槁苏暍醒孤文只义含明隐迹慧业文人炼之未定面命耳提难分难解秋毫无犯却之不恭日月不居驷马轩车塞翁失马率性任意替罪羊万变不离其宗遗大投艰行短才乔倚傍门户衣单食薄一花独放渔海樵山悒悒不乐言之无罪,闻之足戒载驱载驰重义轻财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9_mananzhui26012.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