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风瓦解的意思望风瓦解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望风瓦解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望风瓦解
- 拼音: wàng fēng wǎ jiě
- 频率: 一般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偏正式
- 解释: 刚看到敌方的影子就溃不成军。形容军旅不堪一击。
- 语法: 作谓语、状语;指不堪一击。
- 典故出处: 《周书·辛昂传》:“贼既不以为虞,谓有大军赴救,于是望风瓦解,郡境获宁。"
- 成语示例: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六卷:“时太平日久,民不知兵,闻南蛮车马杀来,~。"
- 英文翻译:
望风瓦解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李承业和唐玄宗什么关系?
李承业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叔祖。李承业是李元吉的儿子,李元吉和唐太宗李世民是亲兄弟,也就是说李承业和唐高宗李治是堂兄弟,而唐玄宗李隆基是唐高宗李治的孙子(其父亲是李治的儿子、唐睿宗李旦的儿子),唐玄宗叫李治爷爷,那么叫李治的堂兄弟就是叔祖,也就是叔公,可惜李承业死的太早了。
李承业是唐玄宗的叔祖。
梁郡王李承业李元吉的儿子。
唐玄宗李隆基,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唐玄宗是唐太宗的曾孙子。
李承业是唐玄宗祖爷爷的弟弟,李承业是玄武门之变中被杀的齐王李元吉的儿子,而李元吉是李世民的弟弟,唐玄宗是李世民儿子的孙子,这样算起来李承业是唐玄宗的叔祖,不过李承业在玄武门之变后就被杀了,他也没有后人,所以他两个其实扯不上太大关系。
李承业是唐玄宗的叔祖,在玄武之变中,李成业被唐玄宗李承邺是唐玄宗的书属,在城玄武之变中,李成烨被唐玄宗李世民杀害了,这是唐朝历史上最著名的玄武之变,所以他们之间虽然是有血脉关系,但是在权利面前,人们就把亲情看得很淡这些人为了权利,为了皇权,连亲人都可以杀害,这是多么怕的事情情。
李承业是唐太宗的侄子,唐玄宗唐太宗的曾孙子。史书记载:李世民将李建成五个儿子李承道、承德、承训、承明、承义和李元吉五个儿子李承业、承鸾、承将、承裕、承度全部杀死。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李承业是唐玄宗的叔祖。
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的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李元吉的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等幼儿都被残忍杀害,还在宗室的名册上删除他们的名字。因此李承业是唐太宗的侄子。
李世民和李隆基的关系
唐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争夺帝位,结果都被废掉,而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唐高宗李治即位。公元683年,唐高宗驾崩于紫微宫贞观殿,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公元684年,武则天因李显与之不合,将他废为庐陵王,另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
公元690年,武则天平定徐敬业反叛,废唐睿宗,御则天门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定都洛阳,降李旦为皇嗣,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神龙元年,敬珲和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李显复位,恢复了大唐国号。
景龙四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唐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唐殇帝。李旦之子,当时的临淄王李隆基,在太平公主协助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力,拥立李旦复位。唐睿宗李旦复位后,其妹太平公主与太子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延和元年,唐睿宗让位于李隆基,是为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唐玄宗是唐太宗的曾孙子。
扩展资料
安史之乱
李隆基对于唐朝的危机丝毫没有察觉,反而向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政治腐败与黑暗,影响了将领的贪功求官的欲望。为了挑起战争,并在战争中立功受赏,加官进爵,边镇的很多将领肆意挑衅,使得边境战乱不断,李隆基的好战对此又是火上加油。初期的边境安定局面又被打破了,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大伤元气。
一是西边和吐蕃的关系恶化,开战后互有伤亡,损害了历来的和睦友好关系。二是西南的南诏国。由于边境将领的骄横跋扈,致使本该平息的冲突日益升级,结果唐朝征兵和南诏开战。先后战死、病死的唐兵达二十万之多。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政治腐败兵力空虚之际,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当时唐代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
天宝十五载(756年),叛军占领东都洛阳,防守首都最后防线潼关的唐将哥舒翰,虽拥有近二十万的军队,但因是临时凑集来的,缺乏战斗力。而唐玄宗和杨国忠对哥舒翰不放心,接连派宦官逼其出兵。结果,哥舒翰在灵宝被安史叛军打败,全军覆没,哥舒翰也做了俘虏。同年六月,叛军长驱直入,攻陷唐都长安。 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公元757年安史之乱描写场景?
安禄山起兵反于范阳,河北州县望风瓦解,封常清高仙芝率官军东诣洛阳,兵败被杀,名将哥舒翰出潼关作战大败被擒,时关中大惧。
“国忠集百官于朝堂,惶惑流涕;问以策略,皆唯唯不对。”这是典型的《通鉴》笔法,大事件中犹以小细节来表现,让人感慨莫名!于此也不难理解大唐盛世何以会急速倾覆!危亡之时,百官只是流泪哭泣的朝堂景象,就可知王朝灾难已经来临。
不禁想起李世民克洛阳时的英气勃发,那种与六骏腾跃的王者姿态,何以消失的如此之快,也直教人再次感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承平日是什么意思?
承平日是一句谚语里的词
原文出自:“承平日久,人不知兵”,谚语,意思是国家太平时间长了,人们就不知道打仗。
也出自出处:元·白朴《梧桐雨》二:“边关飞报安禄山造反,大势军马,杀将来了。陛下,承平日久,人不知兵,怎生是好?”
3、注释:承平:太平。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承平】相承;太平。《汉书·食货志上》:“今累世承平,豪富吏民訾数鉅万,而贫弱俞困。”唐鲍防《杂感》诗:“汉家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稽首。”明王琼《双溪笔记》:“畿内、山东地方,因承平日久,物产繁盛。”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三部分三:“只可惜在承平时候,成都地方不比梁山泊,所以没有出头做一番事。”典
【日】〔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又《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
平日就是天下太平的意思 。
开元天子承平日,锦绣山河壮京室。
作者:王佐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出自明诗人王佐的《唐仙方伎图》
金殿璇题表集贤,玉屏粉绘图无逸。
夔龙接武居阿衡,万方旭日当文明。
衡山老仙何所有,亦复通籍承恩荣。
缟衣白发酡颜老,自说时来致身早。
彩箧初开玉仗分,白骡突出银鞍小。
榻前制号赐通玄,始信人间别有天。
楼船未遣蕊珠赐,岁籥俄惊天宝年。
九龄归卧曲江上,牛郎又入中书相。
花雨香飘兰若钟,柳云春扑金鸡帐。
万几日少乐事多,梨园法曲声相和。
斗鸡舞马看不足,不独仙人呈白骡。
仙人岂是呈仙伎,画者传之有深意。
延秋门外羽书飞,却驾青骡向西避。
青骡剑阁雨淋铃,一段闲愁尚不胜。
不道画图今若此,风檐铁马响昭陵。
1、“承平日久,人不知兵”,谚语,意思是国家太平时间长了,人们就不知道打仗。
2、出处:元·白朴《梧桐雨》二:“边关飞报安禄山造反,大势军马,杀将来了。陛下,承平日久,人不知兵,怎生是好?”
“承平日久”造句:
1、当时唐代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
2、一百桓宽的《盐铁论》中说,西汉社会承平日久,“贵人之家,蹴鞠斗鸡”。
3、当时国家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
“承平日久”意思是国家太平时间长了。是一句谚语,原句是“承平日久,人不知兵”,出自元·白朴《梧桐雨》二:“边关飞报安禄山造反,大势军马,杀将来了。陛下,承平日久,人不知兵,怎生是好?”
3、当时国家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
时天下承平日久翻译是“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
2、该句出自《张衡传》,为传统名篇,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398—445),是一篇精彩的人物传记。
3、文章以时间作为叙事线索,描述了张衡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平日就是天下太平的意思。
四海自有承平日是说天下总有太平的日子。
作者:王佐,出自明诗人王佐的《唐仙方伎图》
“风来喜际承平日/春到每祈大有年上联“风来””此处多指春风吹来。“喜际”为人的感觉,高兴地正赶上。“承平日”指国泰民安好时光。
安史之乱结束的主要内容?
安史之乱经过禄山起兵
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 ,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当时唐代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唐军抵抗
唐玄宗于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得知了安禄山反叛的消息,相当震怒。他立即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准备防守;接着任命他的第六皇子荣王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长安失守
唐玄宗于十一月十五日派使毕思琛往东都洛阳募兵防守。安禄山的大军虽然遇上阻碍,但由于杨国忠的无能,使安禄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就攻入洛阳。东京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卢奕不肯投降,被俘后为安禄山所杀,河南尹达奚珣投降安禄山。负责守卫洛阳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采以守势,坚守潼关不出。可是因为唐玄宗听了监军宦官的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唐室处死封常清、高仙芝之后,任命哥舒翰为统帅,镇守潼关。由于地势之险,唐室本可利用此一优势暂时死守,保卫京师。可是由于唐玄宗与杨国忠想尽快平定乱事,迫其领20万大军出战,最后以失败收场。潼关一破,都城长安震惊,失陷在即。唐玄宗于六月十三日凌晨逃离长安,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不发,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请杀杨国忠父子和杨贵妃。杨国忠被乱刀砍死,玄宗命令高力士缢死杨贵妃。后兵分二路,玄宗入蜀。
肃宗即位
太子李亨在灵州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灵州,在今宁夏吴忠市区),奉诏讨伐,次年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联合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河北正定),击败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
禄山被杀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安庆绪杀父安禄山,自立为帝,年号载初。命史思明回守范阳,留蔡希德等继续围太原。同年,长安为唐军收复,安庆绪自洛阳败逃退据邺(今河南安阳),其部将李归仁率精锐及胡兵数万人,溃归范阳史思明。
思明复叛
因契丹、同罗等族组成的精兵大部归史思明,安庆绪谋除史思明,史思明遂以所领13郡及兵8万降唐,唐封他为归义王,任范阳节度使。
唐廷对史思明不放心,策划消灭他,不料计划外泄,史思明复叛,与安庆绪遥相声援。
思明称帝
乾元元年(758年)安庆绪为郭子仪等统兵20余万所围困,后增至60万。次年得史思明之助,大败唐九节度使之60万军,其围遂解。宦官鱼朝恩谗毁,子仪被召还长安,解除兵权,处于闲官。不久安庆绪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接收了安庆绪的部队,兵返范阳,称“大燕皇帝”。
平定乱事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继位,并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仆固怀恩率朔方军追击史朝义。
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唐廷任命田承嗣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今河北北部)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今河北中部)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涉及重点人物安禄山:原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
安庆绪:安禄山之子。
756年8月28日唐玄宗为啥逃跑?
756年8月28日唐玄宗逃跑是因为安史之乱的发生,安史叛军势如破竹,攻破潼关,直逼唐朝的都城长安,唐玄宗被迫逃亡蜀中避难。在经过马嵬之时,发生了马嵬之变,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唐玄宗李隆基被逼退位,唐肃宗继位后开始剿灭安史叛军
长安位于关中平原,潼关一失,便无屏障,在中央兵力不满8万,加之精锐多潼关一役中覆灭,又国家承平日久,民不知战。当时领兵名将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都主张镇守潼关。由于地势之险,唐室本可利用此一优势暂时死守,保卫京师。可是由于唐玄宗与杨国忠想尽快平定乱事,先误杀封高二人,又迫哥舒翰领20万大军出战,最后以惨败收场。潼关一破,都城长安震惊,失陷在即。已无险可守、无兵能守了。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政治腐败兵力空虚之际,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史称"安史之乱”。当时唐代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
天宝十五载(756年),叛军占领东都洛阳,防守首都最后防线潼关的唐将哥舒翰,虽拥有近二十万的军队,但因是临时凑集来的,缺乏战斗力。而唐玄宗和杨国忠对哥舒翰不放心,接连派宦官逼其出兵。结果,哥舒翰在灵宝被安史叛军打败,全军覆没,哥舒翰也做了俘虏。同年六月,叛军长驱直入,攻陷唐都长安。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李隆基在长安陷落前,仓惶出逃。到马嵬坡(陕西兴平西),随行的将士发生哗变,杀杨国忠,又迫李隆基缢死杨贵妃。唐玄宗最后逃到成都。太子李亨逃到朔方,在灵武即帝位,即唐肃宗。
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攻破长安,唐玄宗被迫逃往蜀地.
望风迎溃翻译?
〈介〉
1. 面向着,正对着 [be directed at;face]
迎风收栗子,过雨剪花头。——明· 袁宏道《再和散木韵》
2. 又如:迎风飞翔;迎见(迎面遇见);迎潮(逆潮流而上);迎流(逆流)
常用词组
1. 迎风 yíngfēng
(1) [facing the wind]∶面对着风吹的方向
迎风飞翔
(2) [down the wind]∶随着风吹去的方向
彩旗迎风招展
2. 迎合 yínghé
我个人认为从“迎合”的意思来讲比较通顺,总的来说就是望风而溃。
望风而溃 (wàng fēng ér kuì) 解释:远望敌人踪影就已吓得溃散。形容军队毫无战斗力,还未接触,就已溃散。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西川自唐刘辟构逆后,久无干戈,人不习战。每岁诸道差兵屯戍大渡河,蛮旗才举,望风而溃。”
请问"望风披靡"是什么意思?
望风披靡披靡:草木随风倒伏。
草一遇到风就倒伏了。
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望风披靡”常误写为“望风披糜”,应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