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泽英雄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草泽英雄的意思草泽英雄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草泽英雄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草泽英雄
拼音: cǎo zé yīng xióng
频率: 一般
年代: 近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偏正式
解释: 草泽:荒野地。指在山林出没的农民起义军首领。

语法: 作主语、宾语;指民间英雄。
典故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回:“便是有才如李渊,尚且不容于朝廷,那草泽英雄,谁人鉴赏?"
成语示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27篇:“遗民未忘旧君,遂渐念~之为明宣力者。"
英文翻译: gallant outlaws <hero of the common people>

草泽英雄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草泽英雄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既然能成为称为英雄,肯定会有过人之处和他出名的地方。

不可能无缘无故就成为英雄的。

刘邦与项羽的故事简短50字?

公元前206年五月,项羽前去攻打田荣。刘邦趁机出兵,1月内占领全部关中。 接着向东挺进,直捣项羽的老窝彭城。楚汉战争爆发了。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苦战了5年,大战70余次,小战40余次。刘邦在一再失败之后,逐渐转为优势。

项羽曾一度提出和刘邦“中分天下”,以鸿沟 (今河南贾鲁河)为界,河东属于楚,河西属于汉 公元前203年底,刘邦汇合诸将,合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项羽粮食吃光,援兵断绝。在寒冬的一个夜晚,项羽被围在一个山头,看到战场上旌旗遍野, 鼓角齐鸣。

项羽在四面楚歌中知道军心涣散,大势已去,只好匆匆丢下爱妾虞姬,连夜夺路突围。天亮以后,刘邦闻讯,立即派5千骑兵追赶。项羽渡过淮河,只剩100多人。 汉军追上,杀得项羽只剩28个残兵了。项羽跑到乌江边上,见前面茫茫乌江,后面滚滚追兵,走投无路,拔剑自刎。

楚汉争霸战争中,有一次,项羽逮住了刘邦的老头子和夫人儿子,支起一口大锅,准备把他老头子煮了,同时,让使者给刘邦带过去一封信,意思是你刘邦如果再不投降,我马上就去把你老头子煮了吃了!刘邦看了信,思索了一下,提笔给项羽写了封回信,其中有两句:“吾翁即汝翁,必欲烹汝翁,请分吾一杯羹!”项羽接了信,看了一下,知道此计对刘邦无任何作用,长叹一声,叫人把刘邦老头子一家放了。刘邦用耍赖皮的方式,让项羽无以应对。

刘帮与项羽的故事简短五十字,这个事情我来给你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吧,我觉得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事情,那是在秦朝末年的时候发生的故事,有几个故事还一直流传到现在,鸿门宴就是项羽准备杀刘邦没杀了,还有一个故事就是霸王别姬项羽乌江自刎

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刘邦先破咸阳,项羽大怒,派当阳君击关,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则在霸上驻军.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

一场恶战在即.刘邦从项羽的季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大吃一惊,刘邦两手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祝项伯身体健康长寿,并约为亲家,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拨剑起舞,掩护了刘邦,

项羽听从项梁之计,在鸿门之地宴请刘邦,目的是杀掉刘邦以绝后患,酒席宴上,项羽命手下大将项庄为刘邦舞剑以助酒兴。刘邦手下大将樊哙也起身舞剑,意图保护刘邦,后刘邦假装酒醉离席而去,而项羽又念旧情不忍杀害刘邦,项梁气的把酒杯都摔了,叹息到,看来将来得天下者必是刘备了!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霸王举鼎

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24岁的项羽和叔父项梁在江南起兵。为了扩大力量,项梁派项羽去联络桓楚一起反秦。桓楚趾高气扬地说:"你能敌万人,我们就服你,院中有一大鼎,足千斤,你能举得起吗?"项羽先让桓楚手下4名健壮的大汉一起举鼎,然而大鼎却像生了根似的丝毫未动。然后,他自己撩起衣襟,大步走到鼎前,握住鼎足,运起力气大喝一声"起"!生根似的大鼎被高高举起,而且三起三落。于是,桓楚满口答应,合兵从羽起义。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取而代之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苏州),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刘邦和项羽的故事——先发制人

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于公元前 209 年 9 月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刘邦和项羽的故事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破釜沉舟,以一当十

公元前 208 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 十"。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附近)设宴招待汉高祖。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汉高祖,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汉高祖。汉高祖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在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汉高祖借机脱离险境。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沐猴而冠

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四面楚歌

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乌江自刎

西楚霸王项羽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主要就是讲他们的楚汉相争的故事,刘邦出身于市井,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出身,而项羽则是名门之后,两个人之间的较量,让我们可以看到,刘邦,他是一个比较的狡诈的人,能屈能伸,忍辱负重,而项羽则是则是一个场皮肤吃蛹的人,他总是相信自己用武力可以战胜一切,可以坐拥江山,但是他却错了,他并没有把出生于世界的刘邦放在眼里,可最终却还是让刘邦给打败了

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附近)设宴招待刘邦。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刘邦,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

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在项庄拔剑起舞,其意却在沛公。"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刘邦借机脱离险境。

1、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12月28日),刘邦出生于沛丰邑(今江苏丰县)中阳里,和卢绾同年同月同日生,两家非常要好。幼时和卢绾交好。高祖长的额头高高隆起,鬓角和胡须很漂亮,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

年龄稍长后,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日后在统一天下之后,刘邦还拿此事和刘太公开玩笑:“您看我和刘仲(刘邦的二哥)到底谁创下的基业大?”

大人们都认为刘邦没有大志,不能治理商业,也不能干活,没有收入。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刘邦少慕魏公子信陵君无忌的为人,很想投入信陵君门下。

于是西行至大梁,但信陵君已死,而故信陵君门客张耳亦召纳门客,于是至外黄投入到张耳门下,两人结成知己。及魏国灭亡,张耳成为秦廷通缉犯,门客皆散去。刘邦回到家乡沛县。

后来,刘邦后做了沛县泗水的亭长(亭长是管十里以内的小官)。

2、项梁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楚国被奏国大将王翦攻灭的时候,项燕兵败自杀。项梁老想恢复楚国。他的侄儿项羽身材魁梧,又挺聪明,项梁亲自教他念书识字。可是项羽才学了几天,就不愿学下去。项梁又教他学剑,项羽学了一阵子,也扔下了。

项梁很生气,可项羽满不在乎地说:“念书识字有什么用处?学会了,不过记记自己的名字;剑学好了,也只能跟几个人对杀,没什么了不起。要学,就要学打大仗的本领。”

项梁听他的口气不小,就把祖传的兵书拿出来,给他学。项羽一听就懂,可是略略懂得个大意,又不肯深入钻下去了。项梁本是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因为跟人结了冤仇,避到会稽郡吴中来。

吴中的年青人见他能文能武,都很佩服他,把他当老大哥看待。项梁也教他们学兵法,练本领。

这回儿,他们听到陈胜起义,觉得是个好机会,就杀了会稽郡守,占领了会稽郡。不到几天,拉起了一支八千人的队伍。因为这支队伍里大都是当地的青年,所以称为“子弟兵”。

项梁、项羽带着八千子弟兵渡过江,很快打下了广陵(郡名,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接着又渡过淮河,继续进军。一路上又有各地方的起义队伍来投奔项梁,和他们联合起来。

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附近)设宴招待汉高祖。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汉高祖,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

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汉高祖。汉高祖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在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汉高祖借机脱离险境。

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

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

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

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反秦武装力量最强的有两支部队,一是首举义旗的陈胜领导的农民武

装,一是项梁响应陈胜而发动楚人起事的项梁领导的武装。而陈胜、项梁都

以失败告终,项羽继承项梁事业并领导原楚兵,农民武装则大多归刘邦领导。

项羽战河北,刘邦战河南,终于推翻暴秦,接着两人争天下。本来项羽比刘

邦强大得多,为什么刘邦终于取胜,并开创了西汉王朝呢?项羽失败的理由

已如上述,现着重分析刘邦得胜的原因。

1.乱世出草泽英雄

古时,人民一般来说是安份守己的,而人民造反,大多是被统治者逼出

来的。

陈胜等揭竿起义正是因此。二世六年七月,下诏遣发贫民九百人到渔阳

(今北京郊区密云县)去戍守,并令当天就出发。这支队伍由陈胜任屯长,

还有两都尉监管。适天下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不能按限期到达,而失期,

按秦法都要斩头。这些被暴秦压榨得活不下去的农民,久已积愤在胸,陈胜

与其好友吴广商议,认为既然要死,不如造反以求生。他俩便设计杀了监管

他们的两都尉,并将造反求生的意图告知所属戍卒,大家当然赞成。于是,

大家在陈胜领导下起来造反了,攻城略地,各地被压迫的农民纷纷来参加,

占据陈时,已有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众人立陈胜为王,号为张

楚。这星星之火一点,到处燃起燎原之火,各阶级的人反秦的越来越多。

刘邦也是因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刘邦原当泗水亭长,他经常为县押着

夫役去骊山筑秦始皇陵墓。有一次送夫役到半路,夫役多逃亡,他自料到骊

山时必跑光了。这样,他是要被斩头的。于是,他召集大家饮酒,对夫役们

说:“大家都走吧,我也要逃避他乡了。”其中有十余名壮者愿跟随他。到

陈胜起义时,刘邦已聚众近一百人了。在沛县椽、主吏肖何、曹参的策划和

樊哙的参预下,刘邦率领其徒杀了沛县令,造反起来了。

还有黥布、彭越等人也是被暴秦所压迫而起来造反的。黥布,姓英氏,

是个普通平民,犯暴秦刑法,受处在脸上刺字的刑罚,这种刑叫做黥,故称

黥布。他被送往骊山筑秦始皇陵墓。当时参加筑陵墓的有数十万人之多,因

不堪受压迫,便结伴逃亡,在江中为盗。后黥布率其徒众投奔项梁的反秦队

伍,项梁死,归属项羽。黥布率领的骊山之徒因受压迫最深恨秦也最深,在

救巨鹿和其他反秦的战斗中打先锋,拼死战斗,常常以少胜多。而楚兵勇冠

诸侯,实赖英布率领骊山之徒的英雄奋战。彭越原在巨野泽中捕鱼为生,因

受苛政所逼,铤而走险,结党为盗。秦末大乱,彭越聚众到万亲人。在楚汉

相争中,彭越和黥布先后投奔刘邦麾下,在打败项羽军中战功卓著,都被立

为王。

这些草泽英雄是在乱世中才能出现的,他们也因在乱世才能称王或成就

帝业。

在当时诸多乱世英雄中,开始陈胜的力量最强,影响最大,正如司马迁

所说:“一夫作难而七庙堕”,亡秦的序幕是他揭起的。虽然由他首举义旗

而掀起反秦战火,但他终兵败身死,不能实现其亡秦壮志。究其原因有三:

一是陈胜起事时,秦军力尚未削弱,可以集中力量镇压陈胜领导的农民军。

二是农民军初起,战斗经验不足,其中自说懂得兵事的,只不过是曾在项燕

军里占吉凶的周文,陈给他将军印西向击秦,由于人心所向,到函谷关时已

有车千乘,卒数十万。兵虽多,因是乌合之众,被秦大将章邯所破,陈胜被

其车夫庄贾所杀。三是脱离群众和用人不当。(《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被内奸所害后,农民军大多汇集于刘邦的麾下,刘邦实际上成为陈

胜的继承者。刘邦后来能入关和战胜项羽,这与客观形势发生变化有关。陈

胜虽败,他掀起的反秦风暴,严重削弱了秦的力量,而尔后各阶级组成反秦

队伍,从四面八方向暴秦冲击,使秦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因此,刘邦所

处的地位比之陈胜有利得多。特别是,项羽率领楚军救巨鹿,牵制秦军主力,

刘邦才得以顺利入关。由于项羽和刘邦两军打击,终于消灭秦军,推翻暴秦。

而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就刘邦其人和汉军而论,是因刘邦本人及其将相

以及汉兵经过长期的战争实践和千锤百炼,战争经验日益丰富,战斗实力日

益强大。尤其是刘邦本人善于御将、懂得争取人心和能集众智成大事,故他

远比项羽高明得多。这便是他能打败项羽成就帝业的主要原因。下面将具体

评述。

2.实战中不断成长

世界上没有生而知之的人,只有学而知之的人。任何英雄俊杰之所以成

为英雄俊杰,都需要经过学习——实践——学习。只有如此的反复,人的才

智才日益丰富,成就才越来越大。汉朝的开创者刘邦和开国功困都是这样成

长起来的。

刘邦原是个无赖,他不事生产,酗酒好色,是个“说大话,少成事”(肖

何话)的人。其人喜交游,慷慨大度。这种人如在太平盛世,可能成为帮派

首领,估计没有更好的前程;恰好他生逢在秦末乱世,苛政逼他投入反秦的

战争。在战争洗礼中,他的劣根性的一面得到一定的改造,优点即喜交游、

慷慨大度的一面得到发挥,能聚众容人。随着队伍的不断扩大,野心也就大

了。他在咸阳看到秦始皇时说:“大丈夫当如此也”,是对皇帝高贵威武的

羡慕,入关后就有当皇帝的雄心壮志了。初时,他看见秦宫殿豪华,美女如

云,他好色酗酒的本性又发作,想留此享乐,后纳樊哙、张良之谏,以图天

下为重,才还军霸上。这说明,刘邦这时已把争天下放在首位,只要对此有

利的话都听,有利于此的事都干,他成熟了。

韩信原是个游手好闲的人。他是淮阴人,贫而无行,故没有被推荐到政

府去做事。又不会生产和经商,尝寄食于亲戚朋友家,人多讨厌他。淮阴城

有一个卖猪肉的无赖青年对他说:“你这么高大,好带刀剑,实是装模作样

以掩盖你胆小。”又当众辱他说:“你不怕死就用剑刺我;你怕死,就从我

的裤裆下爬过去。”韩信注目看这无赖一会儿。就趴在地下从他的裤裆下爬

过去。全市人都笑韩信胆小怕死。当时,韩信落魄到向人讨吃,未免有自卑

感,且因此杀人没有必要,而这无赖还有一群恶棍想帮,他力敌不过,只能

忍辱。但像韩信这样游手好闲的人,如果不是乱世,或在乱世而不投入反秦

队伍,他肯定不会成为军事家,可能成为流氓。而一个人的变化有时是难于

预料的,“士别三日,刮目相视”,不能用老眼光看人。楚大将龙且就是从

韩信过去甘受辱的事看不起他,结果自己倒霉。韩信曾在项梁反秦队伍当兵,

后又在项羽手下当郎中(侍卫),一直到项羽入关。在这比较长时间里,韩

信在战争实践中得到锻炼,特别是他在楚军最高统帅项羽身边工作,从中学

习项羽的指挥作战的才能,接受秦、楚战争的经验教训,正因具有如此良好

的条件,使他逐渐成长,后来已能向项羽提出作战方略。因项羽不采纳而投

汉。肖何与之谈话,甚为敬佩。后来在楚汉战争的实践中,他的军事才能不

断增长并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一代名将。

汉军中的谋士、武将,除张良在未投汉前得黄石公授予《大公兵法》而

有作战谋略外,其他大都是平民百姓,且都是社会最下层出身。如樊哙是狗

屠,周勃是吹鼓手,灌婴是布贩,患敬是车夫。这些人,原来毫无战争经验,

对军事一窍不通,后来能成为汉的主要将领,还不是在战争实践中成长的。

樊哙当他屠狗卖肉时,他不会想及天下之事。可是,在协助刘邦打天下后,

他所做所想的已能从图天下这个大局出发,故刘邦留恋秦宫和美女而不想离

开时,他严厉批评刘邦这是走亡秦的老路。在助刘邦打天下中,他忠心耿耿,

奋不顾身,在鸿门宴上刘邦危急时,他拥盾侧身冲入,慷慨陈辞,使项羽无

话可说,才使刘邦脱身归去。樊哙己从一个计较斤两的屠狗之徒成为以天下

为己任的将领了。周勃这个在丧事混饭食的吹鼓手,不只他人就是他自己也

不会想到他成为将相。而在反秦和楚汉相争中,不断的战争实践,使他成为

一个卓越的将领,屡立战功,是刘邦最信任的大将之一,后来升为太尉,官

到丞相。

至于陈平,是一个“盗嫂受金”品行不端的读书人。也许他从书本中已

懂得兴亡之理,而后来他成为刘邦的杰出谋士,也是他长期从事反秦斗争中

学到本领之故。肖何、曹参也只不过是县吏,开始也不懂得治国治军,在为

刘邦打天下,肖何功居第一,曹参战功最大,后都位列丞相。如果不参加战

争实践,决不会有此丰功伟绩,也不会位极人臣,其成就也是有限的。

在推翻暴秦以图天下中,逐鹿中原的英雄俊杰不知有多少。而最后刘邦

得其鹿,固然与刘邦领导有方有关,但如果只靠刘邦一个,即使他有三头六

臂或才干超人,也难得天下。显然,刘邦能得天下,正因他这个集团有许多

杰出的人材,正因有这个人材群体,他操纵的战争机器,才能运转自如,指

挥随意,即使在屡战屡败的劣势下,也能顶得住,坚持到最后胜利。

3.因人因势御将相

作为一个领导者,不只要善于用人,也要善于御人,而用人和御人是相

辅相成的,不能偏颇。如果能用人而不能御人,人将不听其指挥,会造成分

裂:御使人而不能用人,人将不服而背离。因此,要使人心服而紧紧团结其

在周围,必须巧妙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刘邦就有这种天才。说是天才,并

非说天生便有,而是说其人素质较好,智商较高,经过实践或别人启发,他

易于领会,或自我揣摩无师自通。

刘邦能用并能驾御韩信便是个典型的例子。韩信归汉后,刘邦只给他当

治粟都尉,即管理粮饱小官,没有发现他是个奇才。只有肖何与他交谈,认

为他是个大将之才,故韩信未被重用而逃亡时,肖何立即前往追他回来。经

肖何的竭力推荐,刘邦拜他为大将,从一个管理粮饷的小官一下子提升为大

将,这不能不使全汉军惊奇。这种机遇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对于韩信来说也

是出乎意料之外,不能不感激无涯,竭智尽力为刘邦打天下。刘邦虽放手让

韩信充分发挥其军事才能,但对他有戒心,常常加以适当控制,特别是在韩

信实力强大的时候。如刘邦曾派张耳随韩信东向征伐,韩信军先后破魏、代

军,刘邦就派使抽调其精兵到荥阳以拒楚。这样既可增强荣阳守军力量,又

防止韩信力量过大会出现尾大不掉的意外事。刘邦在成臬被项羽围急,刘邦

逃出渡河到修武,修武是韩信、张耳军的驻地,刘邦一早自称汉使突入帐中,

韩信、张耳还未起床,即在其卧外夺其印符,召集诸将。信、耳才知刘邦到,

大惊。刘邦夺两人军,令张耳守赵地,任韩信为相国,收赵兵以击齐。刘邦

就是这样既信任韩信,又常常控制其军为己用。刘邦打败项羽登上帝位,也

出于对韩信的戒备,便以游云梦计擒韩信,削其王位,降为淮阴侯。有一次,

刘邦与信谈及诸将将兵的才能,刘邦问信:“我能将多少兵?”信答道:“陛

下不过能将十万兵。”刘邦说:“那么您呢?”答:“臣将兵,多多益善。”

刘邦笑说:“多多益善,你为什么被我擒了?”信答道:“陛下不能将兵,

而善将将,所以信为陛下所擒。”(《史记·淮阴侯列传》)这说明,韩信

是承认刘邦有御将的才能的。

对背楚归汉的黥布恩威并施,也显示了刘邦御将的巧妙手腕。刘邦利用

九江王黥布与项羽的矛盾,便派随何去说黥归汉。黥布到,刘邦却在床上洗

脚时召见,布看见刘邦如此傲慢待他,大怒,悔来,想自杀。黥布出,到安

排他所住的地方,见内帐、车辆、饮食都跟汉王一样,又大喜过望。刘邦坐

在床上洗脚时召见黥布,是有意给他个下马威,以显示两人政治地位已不同。

因为黥布和刘邦都同时被项羽封为王,两人地位是一样,现在黥布来投刘邦,

彼此有君臣之分,故先施之以威,以明彼此地位。接着又施之以恩,在生活

上待之如己,即给予王的优厚待遇。在刘邦的恩威并济下,黥布既安于下属

之位,又甘心效力。项羽知黥布背楚归汉,立即派项伯收九江兵,将黥布妻

子都杀了。布派人到九江,其心腹将率数千人归汉,从此,黥布死心塌地事

汉以击楚,屡立战功,对打败楚起了重要的作用(《史记·黥布列传》)。

对于肖何,既给予重任,又暗中防备,但其手段很巧妙,使肖何小心谨

慎,屡以行动表明其忠。肖何任县吏时,刘邦有事,常得肖何袒护。刘邦起

事,肖何是谋主,及刘邦为汉王,以何为丞相。刘邦与项羽争天下,肖何留

守关中,供粮供兵无缺。关中成为刘邦的根据地,肖何是否忠心,关系到汉

的成败,故刘邦时时派人到关中慰劳丞相肖何,实暗中观其动静。肖何知刘

邦对自己有所疑,便派自己子孙、兄弟及宗室数十人到前线服役,刘邦才放

心。

信任又控制,给恩惠又施之以威,这就是刘邦用人、御人的妙术。

4.民心将心都归汉

“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人们常说而公认的一条规律。而在战时,所

谓“人心”,主要指民心、将心、军心,这“三心”是互相联系又密不可分

的。得民心,战争需要的人力、物力就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得将心,将校才

为之拼命沙场。而兵还不是人民的子弟,得民心其子弟当然为之效死;而兵

能否打仗还不是由将带出来,得将心就能训练一支勇敢的队伍。故说得民心

和将心,也就得军心,军队就乐于战死,胜利在望。相反,如果不得民心、

将心,也就不得军心,就使人力、物力不得补充,将领不愿效命,军队不想

打仗。这样,不败何待。

项羽反秦,得楚人之心,六国人之心,故能率领六国诸侯军推翻暴秦。

但在胜利的同时,他所过无不残灭,逐渐失去人心,特别是秦人对他的怨恨。

刘邦与他不一样,他胜利进军入关,既不扰秦人,也不增加秦人的负担,连

秦人自动送来的慰劳品,也婉言拒绝,原任官职的照旧,连降王子婴也保护

起来。对于暴秦的苛政峻刑尽除去,只与秦父老约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

人及盗抵罪。而项羽刚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入关后,不只杀降王子婴,还到处

屠杀烧掠,纵火把秦官烧成一片焦土。两相对比,一仁一暴就极其明显。秦

人拥护刘邦而怨恨项羽是必然的了。在楚汉相争中,秦人怕项羽取胜,他们

将大遭殃,故倾尽全力支持刘邦。刘邦虽屡战屡败,而秦人供应的人力、物

力源源不断,使刘邦一次又一次挨过难关,最后打败了项羽。

能否得将心是胜败的关键。项羽重用人是局限于他项氏宗族和妻子的亲

属,如此划线,在这圈子里的人才当然是有限的,而圈子外虽有人才也就不

能用了。韩信和陈平都是奇才,韩信是归刘邦后立大功被刘邦称为“战必胜,

攻必取”的大将才;陈平归汉后曾六出奇计为刘邦取天下安天下。而这两人

原是楚营里的人,项羽对他们言不听,计不从,于是便背楚归汉。韩信归汉

后屡立奇功,被任为齐王,手握重兵,到后来成为楚汉之间举足轻重的人物。

辛亥风云之际,国难昭民原文?

碧血丹心  永鉴丹忱 ---辛亥革命烈士杨体锐

杨体锐烈士,字姿英,乳名学周,1892年出生在河南孟津小浪底镇(原马屯乡)班沟村的书香之家。其父秉宣,字温甫,清末秀才,补禀生。侄则继其嗣,宣统二年任直隶州州判官,后任旅书记长,咸阳县知事。其弟学易为中医大夫,侄儿万川继其嗣。

据资料记载,杨体锐幼年聪敏好学。1909年(清宣统元年),在开封河南陆军小学入学考试时,杨体锐以“权国家之兴隆,保社稷之安宁,必曰军人乎!其强则长国威,而弱则损国气,此古之大较然也”的警句启首,破《贵军人论》之考题,名列数千考生之首。

在陆军小学期间,杨体锐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年龄稍大以后,他思想开阔,热爱国家,怜悯人民,痛恨军阀割据。他与同乡谢楚材志同道合,共谋救国之道,曾同赴广州晋见黄兴,商请革命战略。

杨体锐参加了保卫辛亥革命胜利成果的东征和推翻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斗争。由于叛徒出卖被捕,1913年8月4日英勇就义,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事业,杨体锐献出了年仅21岁的宝贵生命。

一、永鉴千古的革命事迹

1911年武昌起义喜讯传来后,杨体锐立即奔赴潼关,投入中国同盟会会员张钫率领的“秦陇豫复汉军”,参加了辛亥革命,被任命为东征军连长;中华民国成立后,被张钫任命为模范团大队长。1913年河南当局选送杨体锐到南京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学习。7月,在赴宁途中,他闻知“二次革命”枪声已响,决心飞驰军前,参加保卫辛亥革命胜利成果、推翻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斗争。

到达南京后,杨体锐径往南京讨袁军总司令部晋谒黄兴,他介绍了河南的军政形势,提出了讨伐袁世凯的斗争建议。黄兴感到杨体锐胆识过人,对其分外器重,当即委任杨体锐为“豫西讨袁军司令”,并授予孙中山亲笔信件,命他与讨袁军教导营的豫籍战士阎作霖、于广创、夏光明、周景文、彭翼东等人返豫和刘镇华、张伯英联系,策动豫西的镇嵩军(由原秦陇豫复汉军之一部改编而成),联络豫西南地区革命党人控制的军队、特别是在豫鄂边界和豫西广大地区驰骋风云的白朗起义军,使其从侧后方攻击袁军,为南方讨伐袁军开辟胜利的进军道路。

当时的河南,正处于袁世凯的心腹、河南都督张镇芳(袁之表弟)的残酷统治之下,军警、侦探跋扈横行,大肆逮捕、残杀革命党人和青年学生。杨体锐返豫后,在腥风血雨笼罩着中州大地的险恶形势下,冒着生命危险,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奔驰于汴、洛、陕(县)、潼等地,四处联络革命党人,动员镇嵩军的官兵和白朗的起义军,待时机成熟,即在中原大地点燃革命烈火,举起反袁义旗。

正值武装讨袁起义的准备工作日趋就绪之际,与杨体锐同行的高丹桂,因经不起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向敌人泄露了起义的计划。河南都督张镇芳得此情报后,密令驻洛镇嵩军首领刘镇华缉拿杨体锐、阎作霖与谢楚材等。阎在洛阳被捕并解押开封;谢楚材与杨体锐急谋南下,行至洛阳,因天降大雨,火车停开,复返家中。

不料利禄熏心、邀功心切的刘镇华派骑兵追至,围村进行大搜捕。谢楚材乘机潜逃,藏于庙护村同族家里,幸免遇难,后病死家中。杨体锐被围后,不忍连累祖父及家人,挺身而出,斥敌就缚。

在解往洛阳的途中,敌士兵被其英勇无畏的凛然正气所感动,示意让他由田间小道遁去,而早已置生死于度外的杨体锐却大义凛然的说:“事情既已败露,就应为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大义所在,我怎能贪生怕死、忍心背义连累你们呢?”士兵听其言,无不为之动容泪下。

到达洛阳后,刘镇华刑讯无供,遂将杨体锐押送到开封交于屠杀河南革命党人与进步青年的总机关军警联合会,由河南都督张镇芳对杨严刑审讯,逼杨体锐交待同谋人。杨体锐坚贞不屈,正气凛然地回答:“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惨杀革命志士和无辜人民,天怒人怨,全中国反对帝制、拥护共和的都是我的同谋,我能交待谁?”审官连施酷刑拷讯,打的杨体锐血溅骨裂,但他始终守口如瓶,没有供出一个革命同志。

1936年,国民政府在调查河南讨袁牺牲的烈士事迹时,薛光汉整理了杨体锐的事迹并呈报给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冯确认杨体锐是在参加“二次革命”讨袁过程中牺牲的。随后冯玉祥、章乃器、张难光、刘积学、薛光汉、苗培成等人均为杨体锐亲笔题词,赞扬杨体锐烈士的伟大革命精神。冯玉祥题词“杨烈士体锐千古!碧血丹心”向烈士致哀,苗培成题词“体锐烈士遗墨,永鉴丹忱”作为对烈士的敬挽。

目前,杨体锐烈士的事迹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三级文史资料,省市报刊,河南省志、洛阳市志、孟津县志上均有记载和报道。

二、杨体锐革命烈士墓

杨体锐烈士墓位于孟津县小浪底镇班沟村北的丘陵上,坐北朝南,南眺嵩洛,北望黄河。墓地苍松翠柏掩映,占地约100平方米。

墓前立有“杨体锐革命烈士之墓”,落款是孟津县人民政府、政协孟津县委员会、孟津县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基地,这块碑是1991年立的。东边是孟津县人民政府于2011年10月10日立的“杨体锐革命烈士墓碑”,并将该地方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边是洛阳市人民政府于2018年4月5日立的“杨体锐革命烈士墓碑”。目前,杨体锐烈士的墓保存完好,已成为洛阳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据说,杨体锐烈士英勇就义后,其老师郭明山(孟津县南达宿人)带领其弟学易至开封,将其遗体运回班沟村。在村口古寨旁驻足歇息后,人们抬起棺木起步进村时,发生了一桩怪事,当人们用尽全力抬棺木时,棺木却丝毫未动。见到这种情况,一位长者感叹说:“看来他是壮志未酬,无颜家乡父老啊,就让他守在村口吧!”。于是就将杨体锐烈士安葬在村北的丘陵上。当墓洞筑好时,棺木轻抬既入。现在,杨体锐烈士在此已经守住了62个春秋,静观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

三、杨体锐革命烈士纪念馆

杨体锐烈士的纪念馆位于孟津县小浪底镇班家沟村,是在烈士旧宅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这里有李进学题写的“豫西辛亥革命纪念馆”,两边的对联是“血染碧空琴心志凌云,气凝丹魂剑胆靖凛风”。纪念馆是一座二层小楼分三个展厅,正门上方是于媛题写的“杨体锐烈士纪念馆”,两边的对联是“舍身赴国难忠义千秋,衷情守贞节流芳万古”。

辛亥风云之际,国难昭民,四方豪杰,望旌来归,草泽英雄,闻风斯起,擎中山先生民主革命之大旗,救天下黎民苍生于倒悬。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样的人物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建立了丰功伟绩,而且因为这样的人物在艰苦磨砺中铸就了坚强意志和高尚人格。杨体锐,受中山先生革命理想之洗礼投身其中,受命于危难,辗转于南北,抗争于终始, 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执正义而罹难,卫共和而壮心不已, 用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其赤胆可昭日月,其功勋万古永存! 特别感人的是杨体锐烈士在“捷报”书中说:“孙未得为国灭贼,又被贼捕,死不足惜。家中万勿过于哀恸。人固有一死,此死固孙所乐”其视死如归的慨然正气,气壮山河!

历史不会忘记他,共和国不会忘记他。在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历史上,杨体锐烈士留下了精彩的一页。英雄已逝,精神永存,杨体锐革命烈士的事迹,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前赴后继。

代表农民的词语?

【草莽英雄】:草莽:草丛,草野。

旧时指在山林出没的农民起义或强盗们中的著名人物。

【草木愚夫】:旧时农民的谦称。

象山野之中草木那样愚昧无知的人。

也指人对农民的蔑称。

【草木之人】:像草木一样无用的人。

旧时农民的谦称,也指大家对农民的蔑称。

【草泽英雄】:草泽:荒野地。

指在山林出没的农民起义军首领。

【村夫野老】:旧指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和老人。

【谷贱伤农】:谷:粮食。

指粮价过低,使农民受到损害。

【裂裳衣疮】:撕下自己的衣服,裹扎农民的疮伤。

【甿隶之人】:甿:农民。

种田耕地的人。

旧时也指身份低下的人。

【齐东野语】: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

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

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只因衣冠无义侠,遂令草泽见奇雄”如何解释?

只因衣冠无义侠,遂令草泽见奇雄。

出自施耐庵的《水浒传》!我想是这样是意思吧:就是因为体面的人里并没有那有情有义的,没有那侠肝义胆的;所以就使草莽中出那奇侠的英雄!这句中的"衣"冠是指那表面体面的人表面仁义的人,实际则是衣冠禽兽!"草泽"就是形容阶级底下的人群,也就是草莽.希望帮到你了!

形容土匪的成语有哪些?

草莽英雄 草莽:草丛,草野。旧时指在山林出没的农民起义或强盗们中的著名人物。

出处: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五回:“昔刘邦以亭长而定汉基,朱元璋以布衣而奠明祚……天命所属,多在草泽英雄。”

草头天子 强盗的头领,旧时亦指入山聚众起义的首领。

出处:江东老蟫《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三三两两逃入山间,相聚为盗。蛇无头而不行,就有了个草头天子出来。他姓范名汝为,仗义执言,救民水火。”

江洋大盗 在江河湖海抢劫行凶的强盗。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小妇人父及夫,俱为江洋大盗所杀。”

开门延盗 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同“开门揖盗”。

开门揖盗 揖:拱手作礼。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

出处:《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绿林大盗 指聚集山林的强盗。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既作绿林大盗,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

绿林强盗 指山林的强盗。

出处:鲁迅《书信集·致赵家璧》:“试看绿林强盗,怎样不惜钱财以买盒子炮,就可知道。”

草泽英雄其他应用

组词

草组词泽组词英组词雄组词

笔顺笔画

草笔顺笔画泽笔顺笔画英笔顺笔画雄笔顺笔画

近义词

草近义词泽近义词英近义词雄近义词

反义词

草反义词泽反义词英反义词雄反义词

草泽英雄成语接龙

正接

雄辩强据雄辩高谈雄兵百万雄唱雌和雄才大略雄材大略雄材伟略雄才盖世雄辞闳辩雄飞雌伏雄飞突进雄鸡断尾雄纠纠,气昂昂雄赳赳,气昂昂雄罴百万雄师百万雄深雅健雄视一世雄文大手雄心勃勃雄心壮志雄姿英发

反接

餐风宿草春晖寸草长林丰草出山小草承星履草丁真楷草肤皮潦草浮皮潦草饭糗茹草好马不吃回头草化若偃草黄云白草疾风劲草疾风彰劲草疾风知劲草救命稻草惊蛇入草鞠为茂草鞫为茂草枯蓬断草捞稻草潦潦草草迷花沾草美人香草拈花惹草粘花惹草拈花摘草轻尘栖弱草墙花路草奇花异草琪花瑶草墙头草寝苫枕草十步芳草十步香草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十步之内,自有芳草杀人如草探竿影草屯粮积草兔子不吃窝边草魏颗结草衔环结草闲花野草羊真孔草沾风惹草招风惹草沾花惹草招花惹草簪蒿席草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草泽英雄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不次之位抱恨黄泉不拘小节不露圭角蚌鹬争衡复旧如新桀敖不驯屐齿之折极目迥望口无择言,身无择行鹿死谁手磨乾轧坤觅死寻活宁当有日筹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辇毂之下男婚女聘巧言令色全知全能强直自遂柔茹寡断如蚁慕膻舍近求远时运亨通呜呜咽咽先辨淄渑悬圃蓬莱欣喜若狂一家之作一貌堂堂谊切苔岑余音缭绕招风揽火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caozeyingxiong5128.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