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亢不卑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不亢不卑的意思不亢不卑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不亢不卑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不亢不卑
拼音: bù kàng bù bēi
频率: 常用
年代: 近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联合式
解释: 亢:高傲;卑:低下。指对人的态度或言语得体,既不高傲,也不自卑。

语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为人处事有分寸。
典故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这远愁近虑,不抗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成语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24章:“马元利~的陪笑说:‘末将来到平利,好比是闯一闯龙潭虎穴,本来就将生死置之度外。’"
英文翻译: show neither inferiority nor superiority <be cordial but independent>

不亢不卑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小烟囱的故事含义?

这一则寓言写浓烟不可一世,但是很快就消失了;而烟囱不亢不卑,一刻不停的工作,但却长久地矗立着,通过对比,说明那些狂妄自大的人,只是匆匆来去的过客,只有谦虚实干的人,才有永恒的价值。

关于不辱使命故事的4字成语?

言归于好... 业就投靠他,曹丕封他为吴王,还想立他的儿子孙登为太子。孙权派沈珩送去很多珠宝与香料。他们约定魏吴信守诺言,言归于好。沈珩不辱使命,回东吴后被封安乡侯

成语屈节辱命指不能完成使命 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

成语不亢不卑春秋末年齐国宰相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百般刁难他,先是让他从小门进城,然后说他是矮子,用最差的饭菜招待他,最后用两个齐国囚犯来羞辱他,均被他的不卑不亢的态度及高超的外交才能所折服,结果楚王自取其辱 ...

成语不卑不亢春秋末年齐国宰相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百般刁难他,先是让他从小门进城,然后说他是矮子,用最差的饭菜招待他,最后用两个齐国囚犯来羞辱他,均被他的不卑不亢的态度及高超的外交才能所折服,结果楚王自取其辱 ...

成语摩肩接踵春秋时期,齐国相国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存心侮辱他,不给他走正门,说齐国没人就派这个矮人来。晏婴说齐国街上的人摩肩接踵,挥汗成雨。齐国的出使规矩就是无能的使臣只能去见无能的国君。楚王自取其辱,只好隆重接待 ...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故事?

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竹、兰、菊。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梅、兰、竹、菊,号称花中四君子

梅兰竹菊四君子

作者:牧 中

一一中国人对于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的称赞由来已久,自是达成共识。其幽芳逸致,风骨清高,不做媚世之态;涤人之秽肠而澄滢其神骨,致人胸襟风度品格趣味于高尚之品性,深博世人爱意。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据传孔子称之为王者之香。而兰之幽香我没有领略过,想必其香气自然是沁人心脾的美事。然其孤芳自赏的风喻,应是贤人逸士的高标自况;而“美人香草”之谓,也或多或少地透出有志之士不为世人所知的悲愤抑郁之意。

而竹,我小时常见。虽处北方凛冽酷寒之地,却也是几株劲节清高,洒风弄月,不无轻筠幽篁之致,至于竹香竹笑之属,我实不大了解。就是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满图皆节,仅数片叶,坚劲挺拔,气势冲霄,很具节操和傲岸,倒让我深谙了竹之坚贞高洁的象征意味。

说到傲霜的菊花,当然要数陶渊明的偏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哉其乐。然而,我想陶渊明所采的那菊,定不是花钱雇用花匠所植,而是普通的野菊罢了;淡泊清华,凌霜自得,自蕴情致而已,自然是现代的赏菊家所不屑于顾的。

对于剪雪裁冰、耐寒傲冷的梅,我只见过一株。深黄的,磬口的,近乎晶莹剔透的,于老干嫩枝之间,开些小花;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煞是清韵高洁,让人有脱俗之念,生妻梅之心。此中情趣,自非是追名逐利之人所可深味,更不是那种不甘寂寞者所能领悟的。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而四君子之名的来源,我以为大概是出于古代的贤人君子,每每以梅兰竹菊自况,而梅兰竹菊四者也足以被用之来美喻其高风亮节之故吧。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也确实恰如其分了。

要的只是一个态度的说说?

、- ☆有时候身为一个女孩总是会很纠结,对于事的态度也是两面性——接受/拒绝。

2、∞ 眼泪滑落的有点失控 ∞ 态度漠然的有点心寒

3、用给力的态度,面对我这纠结的人生

4、猥琐是种生活态度,装纯是种卖身表现。

5、丶抽风其实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6、总是想不去理你对你的态度淡一些但我总是做不到是因为什么呢@

7、不要对我这么好,免得到时候分开了,对我态度不好,我反而不习惯

8、 朋友也好,恋人也罢。 你若不真心对我,我何必真心待你。 我态度好坏,取决于你怎么对我。

9、虽然时间对我来说会改变很多对事物的态度,唯独改变不了的是亲情与对你的爱。

10、我想以一种不亢不卑不痛不痒的姿态来讲述你和我的故事。 我会以一种不骄不躁不管不顾的态度来倾听你和她的结局。

11、对于爱人为你做的,应该欣赏的态度去接受这才能令感情跟进一步

12、相濡以沫只是一种态度,白头到老只是一种生活。

13、爱一个人真的就是得拿出过日子一样的态度 只要还想继续 就大不了哭一场硬着头皮爱下去 世间什么缘分不缘分

14、抱乐观的态度,做最坏的打算,同时接受一切现实。

15、爱理不理的态度还不如不理。

16、不要说我以前多好多好,现在怎样怎样。 我只是对什么样的人拿出什么样的态度而已。

17、这么多年 我对爱始终抱着怀孕的态度

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要的只是一个你的态度就够了

有没有中国古代聪明小孩的故事?

有很多,比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闻鸡起舞

《司马光砸缸》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一起在后院玩耍,有一个小孩爬到了缸上面去玩,失失足掉到了缸里的水中。别的小孩们一见到出了事情,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了出来,小孩子也得救了。

《曹冲称象》

孙权曾送来一只很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大象的重量,询问众部下。都不能拿出办法来,曹冲说把大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体上刻下记好,再称量物品装载在船上,那么比较以后就可以知道了。曹操十分高兴,马上施行了这个办法,果然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闻鸡起舞》

《晋书祖逖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情,祖逖和他的好朋友刘琨俱为司州主薄,二人常常互相勉励,立志为国效力。他们二人常常共被同寝半夜听到鸡叫,既起来操演武艺。后人用闻鸡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发。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诞生过无数的“神童”。说起这些超级聪明的小孩,可谓天赋异禀,在诗文、音乐、算数或某些技艺上表现远远优于同龄人。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神童”有许许多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像甘罗、曹冲、司马光、李贺、蔡文姬、方仲永、孟尝君等,我就不再赘述,只讲一下“元嘉”的故事。

元嘉,北朝时期“神童”,能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多种事情,被称为“神仙童子”。

元嘉的大脑有多么惊人,大家看看他的表演就知道了:他能左右手均拿着毛笔,左圆右方的画着,口中一字不漏的背诵着文章,还能准确无误的数出正在吃草的羊的数目,同时脑子里还在构思着一首五言诗,构思完成后,用脚夹着毛笔在铺在地面上的纸上工工整整的写出来。元嘉同时做完六件事情,而且完成的都非常出色。旁观者无不惊叹万分,纷纷称赞他为神仙童子。

“神童”人人向往,家家盼望。但是,古往今来,“神童”们能成大器者,除了老子、司马光、李贺外,作出贡献的人寥寥无几。究竟何原因?无非是先天的智慧,后天并没有再去努力学习,增加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而是忘乎所以,到处显摆,甚至父母家长依此来赚钱,成为谋生的手段,方仲永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故事例子。

毛主席说过:“活到老,学到老。”“三天不学习,跟不上刘少奇。”一代伟人尚且如此谦虚好学,咱们小小年纪的“神童”们,有何理由固步自封,自我满足?

实践证明,“神童”确实智慧非凡,但一旦放弃学习,不再提升自己,那很快就会“坠落”。而迅速“坠落”之后的“神童”,恐怕连普通人都不如,很快就被淹没在历史长河里了。

有…肯定有:

但是太聪明的小孩成名太快…夭折多…

太多的天才应保护…别过早成名…

少年得志者太早了…

大器晚成更有者…

值得探讨…研究研究…

曹冲称象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真叫人为难了。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把办法说了。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三字经中的“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在任,孔融径直往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他拉住,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想必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王献之习书法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

神童

明代解缙江西人,幼年聪慧过人。

相传解缙幼年上学由其父背着,私塾老先生见状即曰,子把父当马。他听到了老先生上联随口即答,父望子成龙。

老先生听到了解缙的对答大喜,真乃神童。于是破例免除其学费纳为门生。老先生对解缙悉心教导,他学习起来融会贯通。

解缙青年时代进京参加进士科考试高中状元。辅佐明朝三代君王,主编巜永乐大典》。是明代著名文学家。

文彦博灌水取球

文彦博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他自小聪明过人。 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去。小朋友尝试伸手进树洞取球,可是树洞太深,怎么也摸不到底。

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想不出办法来。他叫小朋友帮忙提来几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树洞里灌,不一会,水就把树洞给灌满了。皮球也浮上来了!

诸葛恪得驴

孙权经常和大臣开玩笑。诸葛恪六岁时,值东吴筵会,恪随父诸葛瑾(诸葛亮之兄)在座。诸葛瑾脸长,孙权令人牵一驴来,用粉笔书其面曰:“诸葛子瑜”。众皆大笑。恪趋至前,取粉笔添二字于其下曰:“诸葛子瑜之驴”。满座之人,无不惊讶。

谢道韫

谢道韫身出名门,系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王谢世家,在魏晋南北朝那是响当当的字号。即使在门阀林立的东晋,王谢两门也自视极高,婚嫁除了入宫攀龙附凤以外,都只在两族之内进行。他们两家在晋朝消亡之后仍是风光不减,直到梁武帝时大枭雄侯景向两族求婚被拒绝遂视此为平生恨事,最后造反时顺便将王谢两族彻底诛绝。王谢的数代风流到此嘎然而止,只留下刘禹锡的一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后人怀咏。

谢道韫还是个小MM的时候就相当了得。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大赞其雅人深致。不要小看这一赞,谢安何等样人,不说他在淝水之战中的镇定气度,也不说他权谋机变的高超政治手段或者是一心只想归隐的澹泊心态,只说后世的诗仙李太白向来眼高于顶,有着天子呼来不上来的狂气,然而他生平唯一服膺的人就是这个东山不出的谢安石。其时天下号称名士的何止千万,能得谢安一赞几乎可以藉此荣耀终身。另一则故事就更经典了,一次冬日谢氏家族聚会,正赶上大雪鹅毛般片片落下,谢安于温酒赏雪之余,雅兴大发,问在座的谢氏后辈,飘飘大雪何所似?谢道韫的堂哥谢明接口:“撒盐空中差可拟。”(这位老兄空中撒盐何故,难道想人工降雪?:))。谢道韫马上微哂道:“未若柳絮因风起。”简单一句,谢道韫的诗情才气相比她堂哥何啻宵壤!谢安大声称善,夸奖道韫敏慧过人。

不亢不卑其他应用

组词

不组词亢组词不组词卑组词

笔顺笔画

不笔顺笔画亢笔顺笔画不笔顺笔画卑笔顺笔画

近义词

不近义词亢近义词不近义词卑近义词

反义词

不反义词亢反义词不反义词卑反义词

不亢不卑成语接龙

正接

卑卑不足道卑不足道卑鄙龌龊卑鄙无耻卑辞厚币卑辞厚礼卑谄足恭卑辞重币卑宫菲食卑躬屈节卑躬屈膝卑己自牧卑礼厚币卑陋龌龊卑身贱体卑身屈体卑以自牧卑之无甚高论

反接

进可替不献可替不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不亢不卑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傲霜斗雪布袋里老鸦冰散瓦解愁红怨绿痴鼠拖姜刀笔之吏电光石火大经大法得缩头时且缩头菲才寡学分工合作俯仰随人化公为私金块珠砾惊心破胆狂犬吠日卖国求荣名士夙儒囊橐充盈清廉正直深恶痛诋天堑长江叨在知己危若朝露文章憎命一笔勾断弋不射宿一剑之任妍皮不裹痴骨油盐酱醋责备求全著之竹帛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bukangbubei1279.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