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以诈立的意思兵以诈立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兵以诈立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兵以诈立
- 拼音: bīng yǐ zhà lì
- 频率: 一般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主谓式
- 解释: 兵:军事,战争;诈:欺骗。用兵作战要善于用计谋迷惑对立,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 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用兵策略。
- 典故出处: 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争》:“兵以诈立,以利功,以分合为变者也。"
- 成语示例:
- 英文翻译:
兵以诈立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兵以诈立以利动出于哪里?
【名称】兵以诈立
【拼音】bīng yǐ zhà lì
【解释】兵:兵器,指用兵。用兵打仗要用谋略来诱骗敌人而取得成功。
【出处】《孙子·军争篇》:“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如何理解兵以诈立,以利动?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军争篇》北京大学李零先生写了一本关于《孙子兵法》的书,书名就叫做《兵以诈立》。
这四个字,可以说概括了《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也是古代兵法用兵的核心规律。
在这里,孙子提出了用兵的两条重要原则,一是诡诈原则,二是利益原则。
《孙子兵法》在《计篇》就提出了“诡道十二法”:“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这里又再次强调“兵以诈立”。
“诈”,正如“诡道十二法”的应用,是军事上的出奇设伏、灵活机变,与道义上的欺骗、欺诈不是一回事。
正如杜牧对这句的注解:“诈敌人,使不知我本情,然后能立胜也。
”“兵不厌诈”,古今中外的战争莫不如此。
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是高智能的活力对抗,战争决胜不仅取决于兵力众寡、装备优劣、战斗力高低,谋略和技巧也是重要的因素。
克劳塞维茨曾说,理智是军事行动的基础,诡诈之道其实是最高层次的军事理智。
有人因为孙子中“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这样的话语,就苛责孙子之说是“权谋术数,非圣人之道”,可谓是书生之见。
诡诈用兵是千百年来军人用鲜血总结出来的真理,符合战争的规律,谁要是无视这个规律乃至违背这个规律,在战争中不懂得出奇设伏、灵活机变,而奢谈什么“仁义”、“堂堂之阵”,只会像历史上徐偃王、宋襄公一样,留下千古的笑柄,而其深切的后果,则是覆军杀将、国破家亡。
第二个原则,利益原则,这解决了战争为何而战、何时而战的问题。
关于战争的起因,自古以来就有许许多多的说法,有自然起源说、神权说、饥荒说、人口说、情绪说等等,只有战争起源于利益的争夺的说法是最为深刻的。
孙子指出“以利动”,战争应该为利而动、见利始动,为战争指明了方向。
发动战争的理由,有政治上的、道义上的,有的为了泄愤、为了报仇,有的为了欲望、为了野心,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利益。
当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当国家的生存受到挑战时,当民族的荣誉受到侮辱时,只要战争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符合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符合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就是正义的,就是合理的。
在具体的军争行动中,要以有利原则来指导军事行动,见利而动,非利不动。
不管在什么境况下,指挥员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利益原则,不管是节节胜利还是屡受挫败,都不能忘记这个原则,陷入迷乱和盲动,白白做出牺牲而一无所获或得不偿失。
在遵守利益原则时,要有大局观念,必要时要牺牲局部的小的利益,而保全、获取全局的大的利益。
同时,要防备被敌人的小利所诱惑,掉入陷阱,遭受挫败,丧失大利。
孙子在前文中提出了“以利诱之”的策略,敌人也会用这样的策略来对付我方,这是不得不引起注意的。
最后,军队部署和军事行动无论是分合、聚散、奇正、虚实、众寡,都要因利而动,因敌而变,这里的“变”,实际上是对诡诈之道的应用。
诡诈是取胜的根本,利益是行动的原则,而机变则是应用。
陆逊台词,兵者以诈立以利动?
意思是用兵都是诡诈的,以欺骗敌人来掩护自己。
以有利于自己才会行动 。
孙子兵法中:"以正合,以奇胜"的正解!(出奇制胜)?
作战总是用“正”兵挡敌,用“奇”兵取胜。
所以善于出“奇”的将帅,其战法变化就像天地那样运行无穷,像江河那样奔流不息。
奇读ji.是对的,是余奇的,这余奇就是多余的那一根。
是改变局势的力量。
在算法中就是放在一边多余的那一根,加上它就改变了性质,改变的局势。
可以看《兵以诈立-我读孙子》李零教授的作品。
在这里就是战略预备队。
“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是什么意思?
意思:军情隐蔽时,如乌云蔽日。行动起来,犹如万钧雷霆,勇猛迅捷,使敌无从退避。当你处在黑暗之中,什么也看不见的时候,心里必定是充满恐惧的。难知对于敌军统帅是尤其巨大的心理压力。
读音:nán zhī rú yīn ,dòng rú léi zhèn
出处:《孙子·军争》
原文: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什么兵什么什么成语?
: 兵不接刃,兵无常形,兵车之会,兵强则灭,兵凶战危,兵强将猛,兵在其颈,兵不厌权,兵行诡道,兵无血刃,兵连祸结,兵以诈立,兵革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