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言不惭的意思大言不惭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大言不惭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大言不惭
- 拼音: dà yán bù cán
- 频率: 常用
- 年代: 古代
- 词性: 贬义词
- 结构: 紧缩式
- 解释: 大言:夸大的言辞;惭:惭愧。说大话而不感到羞愧。
- 语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指不害臊。
- 典故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矣。"
- 成语示例:茅盾《如何击退颓风?》:“至于那些歪曲现实,~,把读者当作低能儿的作品,自更不用说。"
- 英文翻译: brag unblushingly <boast with no consciousness of shame>
大言不惭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严贡生的人物形象和具体事件?
1、六亲不认:
在第六回中,严贡生自己的弟弟严监生病死,临死前也不见严贡生来询问、关心;直到严监生死后“过了三四日”,才见“严大老官”“ 从省里科举了回来”。
2、虚伪和贪财:
严贡生回到家并没有立即去拜见死者,而是悠闲地“和浑家坐着,打点拿水来洗脸”,直到打开严监生的遗物,看见“簇新的两套缎子衣服,齐臻臻的二百两银子”,立刻“满心欢喜”,“即刻换了孝巾,系了一条白布在腰间”,“在柩前叫了声‘老二’,干号了几声,下了两拜。”
在与王家兄弟攀谈中,还大言不惭地为自己辩护说“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与心无愧。”
3、欺压和敲诈:
第六回中,严贡生取出一方云片糕来吃,剩下几片,“阁在后鹅板上,半日也不来查点”,而当掌舵驾手“左手扶舵,右手拈来,一片片的送到嘴里了”,严贡生先是“只作不看见”。
直到“船拢了马头”,他便“转身走进舱来,眼张失落的,四周看了一遭”,还明知故问地询问四斗子:“我的药往那里去了?”此时一个装模作样的人物宛然浮现眼前。
当他“得知”是掌舵的吃了,便“发怒道”:这药是“张老爷在上党做官带了来的人参,同周老爷在四川做官带了来的黄连!”“值几十两银子”,还要写帖子送到“汤老爷衙里,打他几十板子再讲。”
第六回里写他欺凌妾出身的弟妇,企图夺产,闹得人仰马翻,碰巧遇着一个“也是妾生的儿子”的知县支持了他的弟妇,那一场官司,在形式上他是打输了。
但是,第十八回里写出了他活动的结果,“仍然立的是他二令郎,将家私三七分开”,他得七股,实际上他还是得到了胜利。
指牛为马的故事?
不是“指牛为马”,而应该是“指鹿为马”吧!
指鹿为马是个成语,其故事是:
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专政,他们为保住自己权势,假传“圣旨”,令本应继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儿子扶苏自杀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
赵高则做了宰相高职。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赵高仍不满足,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可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从他,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有多少,都有谁。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陷害。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
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大言不惭地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结果,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说真话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从此,留下“指鹿为马”成语。
指鹿为马的解释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
带言和口的四字成语?
带言和口的四字成语:
闭口不言
【拼音】:bì kǒu bù yán
【解释】: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出处】:西汉·桓宽《盐铁论·刺复》:“是以曹丞相日饮醇酒,倪大夫闭口不言。”
【示例】:他~这件事。
【近义词】:爱口识羞、哑口无言
【反义词】:畅所欲言、振振有词
【语法】:作谓语、宾语;比喻人因各种原因而不说话
顿口无言
【拼音】:dùn kǒu wú yán
【解释】: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四回:“王庆被范全说得顿口无言。”
【示例】:他的一席话,使在场的人个个~。
【近义词】:张口结舌、哑口无言
【反义词】:伶牙俐齿
【语法】:作谓语、状语;形容张口结舌
金口玉言
【拼音】:jīn kǒu yù yán
【解释】: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出处】:晋·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沈默。使吾子栖迟穷巷,守此困极。”
【示例】:拜舞已毕,天子~,问道:“卿是许武之弟乎?”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近义词】:金科玉律、金口玉牙、金口玉音
【语法】:作主语、宾语;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口出大言
【拼音】:kǒu chū dā yán
【解释】:说大话。形容说话狂妄。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御者见考叔口出大言,更不敢上前,且立住脚观看。”
【示例】:某家好意劝你,乐得两邦和好;你反~!不必多言,放马来罢。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回
【近义词】:口出狂言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讲大话
讷口少言
【拼音】:nè kǒu shǎo yán
【解释】:讷口:不善于说话。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近义词】:沉默寡言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不善言谈
钳口不言
【拼音】:qián kǒu bù yán
【解释】:钳口:闭口。闭着嘴不说话。
【出处】:《庄子·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吾所学者,直土梗耳!”
【示例】:遇廷争则~,罗谴责则引身潜避。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六
【近义词】:缄口不言
【反义词】:口若悬河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不说话
哑口无言
【拼音】:yǎ kǒu wú yán
【解释】:哑口:象哑巴一样。象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他也有儿子,少不也要娶媳妇。看三朝可肯放回家去?闻得亲母是个知礼之人,亏他怎样说了出来?’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近义词】:张口结舌、默默无闻、理屈词穷
【反义词】:振振有词、理直气壮、口若悬河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惊讶等
有口难言
【拼音】:yǒu kǒu nán yán
【解释】:言:说。虽然有嘴,但话难以说出口。指有话不便说或不敢说。
【出处】:宋·苏轼《醉睡者》诗:“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
【示例】: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
【近义词】:有口难分、有苦难言、难言之隐
【歇后语】:大姑娘说媒;糯米糕粘嗓子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有难言之隐
闭口无言
【拼音】:bì kǒu wú yán
【解释】:闭住嘴巴不言语。形容对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自己觉得理亏而无话可讲时的情态。参见“闭口不言”。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四回:“关胜连忙答礼,闭口无言,手脚无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五回:“一席话说得朱博如闭口无言,只得别去。”
【示例】:刘家父女只剩了彼此瞪着,已无话可讲;祥子是~。 ★老舍《骆驼祥子》十五
【近义词】:哑口无言
【语法】:作谓语、状语;指沉默
杜口绝言
【拼音】:dù kǒu jué yán
【解释】:犹言杜口无言。
【出处】:唐·玄奘《大唐西域记·阿逾陀国》:“昔以舌毁大乘,今以舌赞大乘,补过自新,犹为善矣,杜口绝言,其利安在?”
【近义词】:杜口无言、杜口结舌、杜口绝舌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无言以对
杜口无言
【拼音】:dù kǒu wú yán
【解释】:闭住嘴巴,不出一言。
【出处】:《晋书·吉挹传》:“挹辞气慷慨,志在不辱,杖刃推戈,期之以陨,将吏持守,用不即毙,遂乃杜口无言,绝粒而死。”
【近义词】:杜口绝言、杜口结舌、杜口木舌
缄口不言
【拼音】:jiān kǒu bù yán
【解释】: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出处】:《明史·何遵传》:“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权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
【示例】:商民工匠,见诸官绅,皆~,恐犯当道之怒,祸生不测云。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
【近义词】:缄口无言
【语法】:作谓语;形容沉默不语
缄口无言
【拼音】:jiān kǒu wú yán
【解释】:缄口:闭着嘴。闭着嘴,不说话。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二:“师云:‘汝若不会,老僧即缄口无言。’”
【近义词】:缄口不言、哑口无言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金口御言
【解释】: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同“金口玉音”。
【出处】:聂绀弩《独夫之最后》:“一个大人物,真像金口御言,有鬼神相助似的,说什么就是什么。”
【示例】:我们不能把他的话当作~。
【近义词】:金口玉牙、金口玉言、金口玉音
口不择言
【拼音】:kǒu bù zé yán
【解释】: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出处】:《北史·魏艾陵伯子华传》:“性甚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
【示例】:周近他居然这样~,他怎么能这样说!
★郭沫若《蔡文姬》第一幕
【近义词】:口无遮拦
【反义词】:妙语连珠
【语法】: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紧急情况
口出狂言
【拼音】:kǒu chū kuáng yán
【解释】: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指说话狂妄、放肆。也指胡说八道。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二回:“宋江听得,慌忙过来看时,却是‘九纹龙’史进,‘没遮拦’穆弘,在阁子内吃得大醉,口出狂言。”
【示例】:刺客姓李名景纯,直隶正定府人。身体短悍,面貌凶恶。手脚系以铁锁,依然~,侮蔑政府。 ★老舍《赵子曰》二十三
【近义词】:大言不惭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说话
【成语故事】:隋朝时期,杨广谋取太子之位,在宇文述的鼓动下,借机陷害姓李的人,于是天下姓李的人纷纷逃避。惟独李靖不信邪,他到庙宇求卜,他当众口出狂言想有成为天子的非分之想,可惜卦象显现他只是一个辅臣而已,他只有待时而动了
口无择言
【拼音】:kǒu wú zé yán
【解释】:指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出处】:《孝经·卿大夫章》:“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后汉书·刘般传》:“数年,扬州刺史观恂荐般在国口无择言,行无怨恶,宜蒙旌显。”
【示例】:心根孝友,器包礼乐,动蹑思后,故~。 ★唐·张说《赠吏部尚书萧公神道碑》
【近义词】: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巧言利口
【拼音】:qiǎo yán lì kǒu
【解释】:巧伪的言辞,锋利的口辩。
【出处】: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三人皆诈伪,巧言利口以进其身。”
【示例】:妄惑朱紫,诋败朝政,疑间亲贤,~。
★南朝·齐·东昏侯《诛谢朓诏》
【近义词】:伶牙俐齿
【反义词】:笨嘴拙舌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人口才好
轻言肆口
【拼音】:qīng yán sì kǒu
【解释】:指说话轻率、放肆。
【出处】:《旧唐书·张玄素传》:“近代宋孝武轻言肆口,侮弄朝臣,攻其门户,乃至狼狈。”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
信口胡言
【拼音】:xìn kǒu hú yán
【解释】: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这里什么去处,你敢信口胡言!”
【示例】:请不要相信他的~
【近义词】:信口开河、信口胡诌
【语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随口乱说
直口无言
【拼音】:zhí kǒu wú yán
【解释】:犹言哑口无言。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众人被他骂的直口无言。”
【语法】:作定语、状语;指无话可说
你在干什么等着乘凉的寓言故事?
地上栽着一棵小树,栽树人提了一桶水,准备为小树浇水,却发现树旁坐有一人!“你在干什么?”栽树人很是纳闷儿。“等着乘凉!”乘凉人大言不惭……
看到乘凉人这般行为,我真是感到无语——树还没长大,栽树人的铁锹都还没有拿走呢,你怎么就等着乘凉呢?再说,你有资格乘凉吗?你挖过一锹土,浇过一滴水,拔过一根草吗?我想说:栽树人工作累了,倒可以在树下乘凉;而你却丝毫没有付出,就没有资格享受!栽树人为大众造福,他不会计较你在树下乘凉,但你不劳而获,好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