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不得已的意思必不得已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必不得已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必不得已
- 拼音: bì bù dé yǐ
- 频率: 常用
- 年代: 现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偏正式
- 解释: 必:一定;不得已:无可奈何。实在不得不如此。
- 语法: 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实在不得不如此。
- 典故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子贡问政。譙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 成语示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9回:“~,还是借你的穿穿罢。"
- 英文翻译: if have to <under the necessity of>
必不得已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子贡曰:“必不得以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去什么意思啊?
一、去的意思是:去掉。
二、句子翻译:
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
三、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原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四、翻译:
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备足粮食,充足军备,百姓就对政府信任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充足的食物。自古以来谁都会死,但如果没有百姓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
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百姓富足了,您也就富足了。百姓不富足,您跟谁富足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子贡问政。孔子认为,为政要讲经济建设,要讲国防,还要让老百姓信任他,只有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即使牺牲国防、经济,也要让百姓信任。可见取信于民,在孔子眼里是很重要的。这一章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其核心是“富民”思想。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子曰:“去兵。”?
意思是∶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
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
”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先把战备去掉”。
文言文翻译::“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
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
”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
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
子贡问政,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
子贡问怎样治理政事。
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民众信任朝廷。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些,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在剩下的两项中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
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如果没有民众的信任,那么国家就站立不住了。
”
必不得已而去的去意思?
不是“必不得已而去”,而应该是“逼不得已而去”。
这个逼不得已而去的意思,就是指一个人去做某一件事情本来是不想去的,但是又碍于某种原因或者是某个人的面子,所以说不得不去,硬着头皮也要去就是这个意思。
假如说两个人吵完架了,但是呢,他们曾经是朋友,本来是不想去的,但是这个朋友的话最近他有事儿,然后必须要去搭礼,像这种情况的话,只好硬着头皮也去。
不得已而去的意思是,不得不离开。去的意思是离开。
“真,善,美,必不得已而去,与斯三者何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是把《论语》里的话改的
这句话翻译是:
真、善和美,如果迫不得已要舍弃,这三个能先舍弃哪个呢
于斯三者何先的先中于的意思?
“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在“足食、足兵、民信之”三者中,哪一个先可以去掉。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子贡问政》。
原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译文
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备足粮食,充足军备,百姓就对政府信任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只贡曰必不得矣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
子贡向孔子询问治理天下的政策是什么?孔子说:有足够的粮食,兵强马壮,民心归附就够了。
子贡又问,如果三者不能全部满足而必须去除一项,那一项要优先去除呢?孔子回答说:那就就先去除兵强马壮这一项吧。
子贡又问,剩下两项逼不得已又必须剔除一项,那一项优先剔除呢,孔子说:去除足够的粮食。
自古以来王朝有更替皆有死亡,然民心不归附,国家必会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