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的意思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拼音: yǐ néng wèn yú bù néng,yǐ duō wèn yú guǎ
频率: 生僻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复句式
解释: 指有才干、学识丰富的人虚怀若谷敢于向没才干、学识少的人请教。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典故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成语示例:
英文翻译: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论语泰伯篇所有句式?

泰伯篇原文 原文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人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出自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论语·泰伯篇》。

“弘毅”:“弘”是弘大之意;一说强,章太炎先生《广论语骈枝》说:“《说文》:弘,弓声也。

后人借‘强’为之,用之‘疆’义”。

此‘弘’字即今之‘强’字。

“毅”是坚毅之意。

“弘毅”指的是弘大的志向、坚忍的品质、态度,这是完成学业必须具有的精神状态。

扩展资料 一、人物介绍曾子师从孔子,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

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

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二、曾子的相关名句1、曾子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曾子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

”2、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译文: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从前我朋友就这样做过了。

”3、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译文: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

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小明经常不写作业我用论语劝他?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孔子《论语》 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于是什么意思?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翻译: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原文节选:《烛之武退秦师》【作者】左丘明 【朝代】先秦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译文:

晋文公、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的国君,秦国的军队必定撤退。”

郑伯同意了。烛之武辞谢说:“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啊。”郑公说:“我不能早早用你,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

古文《于令仪诲人》的原文和翻译?

于令仪诲人

【作者】王辟之 【朝代】宋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

1、翻译

于令仪是曹州(今山东菏泽)人,是个商人;他为人宽厚,不触犯法律,晚年时的家道颇为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结果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 于令仪问他说:“你平常很少犯过错,何苦今天做贼呢?”小偷回答说:“因受贫困所迫的缘故。”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麼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千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听后就如数给了他。正在那小偷要出门离去时,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如此的贫困,晚上带着十千钱回去,恐怕会被人责问。”于是将小偷留下,天亮后才让他离去。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良民。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人。令仪选择子侄中的优秀者,办了学校,请有名望的教书先生来执教。儿子及侄子于杰效,陆续考中了进士,成为曹州南面一带的望族。

2、注释
市井人:做生意的人,市井:经商。
长(zhǎng)厚:品行敦厚(厚:宽厚)。
盗:贼。
乃:原来。
素:向来。
邪:同“耶”,表疑问、反问语气。
十千:指十贯铜钱。
去:离开,使去:拿走。
延:聘请。掖:教育。
令族:有声望的家族。
足:足够。
卒:最后,最终。
物:人。
既:已经。
忤(wǔ)物:做事情违背天理和人情。忤:违反、抵触的意思。
寡悔:很少有懊悔,意为很少做错事。即为人谨慎小心。
诘:追问。
负:背。
颇:很
掖:教育

3、赏析

在《于令仪济盗成良》这个故事中,于令仪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诲周围的人,并且用宽厚的心去感化别人,甚至是盗贼。文章揭示的现实意义是,对于别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断性的结论,要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谅和向善的心,这样就能赢得他人的尊敬。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其他应用

组词

以组词能组词问组词于组词不组词能组词以组词多组词问组词于组词寡组词

笔顺笔画

以笔顺笔画能笔顺笔画问笔顺笔画于笔顺笔画不笔顺笔画能笔顺笔画以笔顺笔画多笔顺笔画问笔顺笔画于笔顺笔画寡笔顺笔画

近义词

以近义词能近义词问近义词于近义词不近义词能近义词以近义词多近义词问近义词于近义词寡近义词

反义词

以反义词能反义词问反义词于反义词不反义词能反义词以反义词多反义词问反义词于反义词寡反义词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成语接龙

正接

寡不胜众寡不敌众寡恩薄义寡二少双寡恩少义寡凫单鹄寡妇鳏男寡鹄孤鸾寡见少闻寡见鲜闻寡廉鲜耻寡女孤男寡情薄意寡情少义寡人之疾寡闻少见寡信轻诺寡言少语

反接

不知所以忘乎所以忘其所以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卬首信眉半痴不颠不值一驳春风夏雨触物兴怀鼎成龙去法不阿贵繁花似锦孤犊触乳鬼瞰其室横恩滥赏河清社鸣旧话重提进退中度狂瞽之言沦肌浃髓利利索索卖狗悬羊千形万态声价百倍韬光用晦套近乎寻根究底虚文缛礼雁断鱼沉艺高人胆大仰屋兴嗟游响停云珠泪偷弹张眉努目自用则小置之不论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younianwuyue35359.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