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者无罪的意思言者无罪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言者无罪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言者无罪
- 拼音: yán zhě wú zuì
- 频率: 常用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主谓式
- 解释: 言者:说话的人。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
-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批评与自我批评。
- 典故出处: 《诗经·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 成语示例:毛泽东《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对他们不适用。"
- 英文翻译:
言者无罪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言者无过闻者足戒?
短语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拼音是yán zhě wú zuì,wén zhě zú jiè。【释义】1、指出自己观点和方法的人不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而听的人可以从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发挥出群众的智慧。2、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的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出自《诗经·周南·关雎·序》。
用法:作主语、分句;含褒义;用于批评与自我批评。[1]
言者无过,闻者足戒,意思是说说的人没有什么过错,听的人足以引以为戒。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什么意思?
意思是:提建议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的建议不是正确的,也是无罪的。即使听取意见的人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和错误, 也大可以拿听到话来警戒自己。
出自:《诗经·周南·关雎·序》
原文:“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释义:尽管意见不完全正确,提出批评的人并没有罪,被批评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说的错误,也大可以拿听到话来警惕自己。
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全句
一句非常风趣的话:“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是香是臭,让群众讨论嘛”。
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今天,开门搞活动,开门纳谏已成为一个关键环节。如何在开门搞活动中听得到真话,是干部转作风、树形象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当下社会大环境下,干部要想真正听到百姓的“真心话”,还需创造一定的条件。
当今社会纷乱复杂,从心理上给人造成了不敢说实话的压力,有时候习惯了讲假话、空话、大话,牢牢秉持着“祸从口出”的四字真言,唯唯诺诺、瞻前顾后,就怕一句真话招来横祸。“有话就说”这样简单的基本要求,反而成了公正不敢面对的难题。
因而,只有创造了讲真话的畅通环境,才可以保证言者敢讲。明主者务闻其过,不务闻其善,意思是说贤明的领导愿意听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不愿意听别人吹捧他、讲他的政绩。领导干部只有敢于听真话、乐于听真话,人们才会真心实意的说真话。
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真话往往听起来逆耳难听,为保证敢讲真话的人不受到打击报复,必须要加强舆论监督保障,保护群众的说话权利,形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舆论环境,激励更多的“讲真话者”大胆去讲,“开门纳谏”才能取得实效。
不能说话,天塌下来有地顶着,所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目标,不要胆小怕事,天塌下来,有地顶着,这就说明了人们在追求生活的同时,不怕困难,不怕艰辛,为了自己的理想,不要自己努力的奋斗人生,所以说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困难重重,肯定是有的,一定要克服困难,争取幸福的生活,幸福的人生
“人一旦闲下来就会胡思乱想, 天塌下来还有高个子顶着, 除了生与死, 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
话不过脑的诗句?
总之,愚者说话不过脑,贵人说话语言迟。
“为人且说三分话,切莫全掏一片心”。
鬼谷子说,“人之性格决定其命运”!
一样谷米养百样人而不能规范,不过脑子说点错话,只要没有大煞风景,怎么办?“言者无罪"随心所欲而各安天命,听者无心"得过且过而风灌牛耳也。
瓜熟子离离全诗的意思?
瓜熟子离离出自李贤《黄台瓜辞》
全诗虽只六句三十六字,却表现出一个完整的主题思想。语言平易晓畅,体现了乐府民歌的特色。全诗运用比喻,寓意蕴藉深婉,能收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形式上为乐府民歌,语言自然朴素,寓意也十分浅显明白。以种瓜摘瓜作比喻,讽谏生母武则天切勿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伤残骨肉,伤害亲子。
黄台瓜辞》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这首诗从字面意思理解其实很简单,在黄台上种瓜,到了成熟的季节,瓜蔓上长了很多的瓜。摘去一个瓜刚刚好,可以让其他的瓜更好的生长,再摘一个就会让瓜稀疏。如果摘了第三个瓜,或许还会再有瓜。但是倘若将所有的瓜都摘了,那就只能剩下瓜蔓了。
这首诗看似写瓜,其实是字字写人,将武则天比作种瓜人,将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些儿女比作地里的瓜,通过瓜的被摘取,映射武则天对于儿女的残害。翻译过来就是:我不想死。那么这首诗中的“一摘”、“二摘”、“再摘”分别指的是谁呢?
从“一摘使瓜好”这一句中我们可以获知,在李贤心里这个瓜被摘取并不是坏事,说明这个人应该不是他的亲兄弟。虽然古代皇子之间相互算计的事情不在少数,但是现在明显是武则天在算计几个儿子,所以如果是亲兄弟这个时候应该是“报团取暖”,而不是见你被害我还说好。从这个角度分析,这个“一摘的瓜”应该指的是庶出儿子李忠,曾做过太子后来被废。当时的武则天还是皇后,李忠被废说明太子之位已然是武则天嫡子的囊中之物,这样李贤的态度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再摘使瓜稀”指的是武则天的长子李弘,李贤和他作为亲兄弟,都是武则天的亲儿子,本来人齐美满,但是他被杀明显少了一个,看上去自然是有些人丁稀薄。至于“三摘犹自可”说的其实就是李贤自己,当时李贤已经意识到武则天可能要对自己下手,但是他的母亲是皇帝,对此他也无能为力,所以只能低声下气的说你想杀我也可以这样的话。但是你杀了我就不能再杀下去了,再杀下去“摘绝抱蔓归”,你的儿女一个个离你而去,最后只能剩你一个孤家寡人。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什么意思?
诗三百、思无邪/经典,源自内心的真诚,看尽历史的真相
一、诗三百、唱尽世间事
《诗经》311首,
以风、雅、颂唱,尽民间、宫廷和祭祀的美妙音律与世事悲欢,
以赋、比、兴,将上古人类思想、情感与今日世人光影相连,
把我们带入一个美丽而神奇的世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从相识相恋、到相伴偕老,《诗经》将人们对爱情的想象,定格在美丽而绵长的时空瞬间,上古如斯,今日不也是如此。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时局状态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利器之说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博大胸怀
一部《诗经》亦道尽千年世态之变迁、出世入世之艰难,以及亘古不变之天道。生死之间、权谋之变,亦是千百年来无法逃脱的定数轮回。
二、思无邪、经典源自真诚
《诗经》以四言为主,用聊聊数字之言,如何能体现古今人类对爱情的共同向往,如何展示宫廷圣典的美不胜收,又是如何重现庙宇祭祀的庄严神圣?
《论语》中一句"诗三百、思无邪"亦道出其中的真谛:这些流传千古的诗句,无不是源自思想的纯正与情感的真诚。
真诚,来自于创作瞬间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纯正,指创作瞬间出发点的单纯与无邪。
一言蔽之,经典源自真诚与纯正。
纵观古今,这诗三百、思无邪又岂止是对《诗经》而言?
以宋词为例,无论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
若没有一番荡气回肠的英雄气魄与理想抱负,哪里来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哪来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若没有此情此景的儿女情深与黯然神伤,哪里来得“多情自古伤离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无不验证着“思无邪”以创造经典的三字真言。
三、观诗文、看历史
诗既可以观其思,亦可以观其人,正所谓文如其人。
那么,历史与诗歌哪一个更真实?
至少历史被篡改的可能性很大,而诗歌被篡改的动机要小很多。或许,这也是我们相对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的一个机会。
很长一段时间,曹操被民间称作白脸,亦为汉贼。
观其文“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若出其中”这等壮志豪情、气吞山河的气魄,岂是一个白脸可以轻易概括?
再看《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周公吐脯、天下归心。”若没有对天地的一番度量与责任,怎么写得出如此豪迈的诗词。
正如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提到的,“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以数万万天下苍生为重,还是以莫须有的汉室血统为重?
曹操说“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此等坦荡荡的心胸与无畏,试问当时或现今有几人能及?
诗三百、思无邪,让我们把历史、人性看的更清楚。
感谢千百年来,人类对美好与经典的不懈追求,让我们永远保持一份真诚而纯正的心。
意思是:《诗》三百,用一句话在概括它,“思无邪”就是真情流露、毫不作假的意思。 诗三百,思无邪,语出《论语·为政第二》,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评价诗歌总集《诗经》的著名观点。 孔子巧妙地运用这个现成的句子高屋建瓴概括《诗经》的思想倾向,认为它们“无邪”,就是没有不正当的地方,即健康纯正,符合社会道德和礼仪规范。孔子站在他自己的立场,给予了《诗经》很高的评价。 “思无邪”的观点反映了孔子的文学批评实际有它宽泛的一面。 《诗》三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它不仅包括大量的民歌,还包括一些统治阶级下层人士的作品,此外还有不少统治者的赞歌和颂歌。 它的思想也是相当复杂的,有些诗尖锐地揭示了阶级的对立,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有些诗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腐朽,因此,就其表达的思想而言,不好一言以蔽之。
形容无罪的诗词?
若无罪而就死地
何贞臣之无罪兮
无罪见诛功不赏
苍鹅无罪亦可怜
无罪无人子细知
言者无罪闻者诫
致汝无辜由我罪
贾生无罪直为灾
我今罪重无归望
南行无罪似流人
明开谏诤能无罪
言之无罪终难厌
有罪无功损国威
无罪无辜窜逐人
待罪谏垣无补报
投拂还能脱罪无
楚臣无罪亦沈沙
无遮重罪咸轻报
无罪自投豺虎地
蹸藉夫子无罪尤
牛趋死地身无罪
小臣事主宁无罪
也知觳觫元无罪
忍令无罪充庖宰
加罪岂患无词乎
知我宁无罪我乎
说与老农无罪岁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个典故出自《左传》,其基本意思是,一个人本没有罪,因为身藏璧玉而获罪。在春秋以前,玉器的使用是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的,普通百姓不能私藏宝玉,如果一个普通百姓身上带了一块作为礼器的璧玉,那就可以推断他非抢即盗。由此引申,比喻一个人因为有才能、有理想、有德行而无端受到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