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斯而已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如斯而已的意思如斯而已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如斯而已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如斯而已
拼音: rú sī ér yǐ
频率: 一般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偏正式
解释: 而已:罢了。就这样罢了,再没有别的。或只不过这样。

语法: 作状语;用于句尾,作结束语。
典故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孙皓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成语示例:
英文翻译: so much for <That is what it all adds up to.>

如斯而已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如斯而已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rú sī ér yǐ 成语释义 而已:罢了。

就这样罢了,再没有别的。

或只不过这样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孙皓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成语用法 作状语;用于句尾,作结束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如此而已,如是而已

臭味之交如斯而已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指臭味相投,就如同和你结交。

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

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评曾国藩:“曾国藩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是为记!

苦难造就辉煌,正是因为如此多的挫折磨难,这才造就了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完人形象。实践出真知,曾国藩的成功、成事经验,就更加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了!

梁启超

序言

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腕信否尽人皆可学焉而至,吾不敢言;若曾文正之尽人皆可学焉而至,吾所敢言也。

何也?文正所受于天者,良无以异于人也。且人亦孰不欲向上?然生当学绝道丧、人欲横流之会,窳败之习俗,以雷霆万钧之力,相罩相压,非甚强毅者,固不足以抗圉之。荀卿亦有言:“庸公驽散,则劫之以师友。”而严师畏友,又非可亟得之于末世,则夫滔滔者之日趋于下,更奚足怪!其一二有志之士,其亦惟乞灵典册,得片言单义而持守之,以自鞭策,自夹辅,自营养,犹或可以杜防堕落而渐进于高明。古人所以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日三复,而终身诵焉也。抑先圣之所以扶世教、正人心者,四书六经亦盖备矣。然义丰词约,往往非末学所骤能领会,且亦童而习焉,或以为陈言而忽不加省也。近古诸贤阐扬辅导之言,益汗牛充栋,然其义大率偏于收敛,而贫于发扬。夫人生数十寒暑,受其群之荫以获自存,则于其群岂能不思所报?报之则必有事焉,非曰逃虚守静而即可以告无罪也明矣,于是乎不能不日与外境相接构。且既思以己之所信易天下,则行且终其身以转战于此浊世。若何而后能磨炼其身心,以自立于不败?若何而后能遇事物泛应曲当,无所挠枉?天下最大之学问,殆无以过此!

非有所程式而养之于素,其孰能致者?

曾文正之殁,去今不过数十年,国中之习尚事势,皆不甚相远。而文正以扑拙之姿,起家寒素,饱经患难,丁人心陷溺之极运,终其生于挫折讥妒之林,惟恃一己之心力,不吐不茹,不靡不回,卒乃变举世之风气,而挽一时之浩劫。彼其所言,字字皆得之阅历而切于实际,故其亲切有味,资吾侪当前之受用者,非唐宋以后儒先之言所能逮也。孟子曰:“闻伯夷之风者,懦夫有立志。”又曰:“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况相去仅一世,遗泽未斩,模楷在望者耶?则兹编也,其真全国人之布帛菽粟而斯须不可去身者也。

什么而已?

尽心而已

仅此而已

面壁而已

如是而已

如斯而已

如此而已

说说而已

你说的是电视剧三十而已吗

什么而已?答案是当然而已

世说新语中关于说话之道的小故事?

【原文】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译文】孔文举(孔融)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有一次孔文举白天睡觉,小儿子就到床头偷酒来喝,大儿子对他说:“喝酒为什么不先行礼呢?”小的回答说:“偷来的,哪能行礼呢!”

解读

言为心声,心里是怎么想的,嘴上就怎么说,两个孩子的纯真与可爱跃然纸上。语言的幽默和风趣,并不在于说话者本身有多么好的语言天赋,掌握多么灵活的语言技巧以及丰富的知识量,而在于说话者本身是否率性而为,真性流露。

第二则

【原文】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译文】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游戏,一点也没有恐惧的样子。孔融对派来收捕他的人说:“希望罪责只限于我自己,能不能保住两个孩子的性命呢?”孩子们从容地上前说道:“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话音刚落,逮捕两个儿子的的人就来了。

孔融曾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是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大意是说子女对于父亲,根本不算什么,子女只是父亲情欲的结果;子女对于母亲也不算什么,就像是暂时寄存在花瓶中的东西,一旦脱离花瓶,就什么关系也没有了。

据说正是由于这个父母无恩论,曹操才下令诛杀孔融。孔融被捕时,对前来抓捕他的人所说的话,与他的父母无恩论形成明显而又强烈的矛盾。面对必然要发生的事情,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反而心中牵挂太多,对什么都放不下。与成人相比,孩子却完全不同。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透露着自然的天性;他们心中一片澄明,对问题的看法往往包含着真知灼见。

第三则

【原文】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áo)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译文】钟毓、钟会两兄弟少年时就有很好的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他们俩,便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让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下令赐见。进见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害怕得发抖,汗出如浆。”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呢?”钟会回答说:“害怕得发抖,汗不敢出。”

钟毓面见皇帝,额头冒汗,这应该是人之常情,毕竟他只是个十几岁的小孩子。不过面对皇帝的提问,他张口就来“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如此直率坦诚,不失为一种谦虚的聪明。这说明头脑还很清醒,文思也很敏捷。其实,如果一个人还能描述自己的紧张状态,就足以说明他不是真的紧张。

与钟毓相比,弟弟钟会分明是神情自若,对魏文帝毫无畏惧之感。但钟毓既已表现出坦陈谦虚的一面,他自然就不能唱反调,不然会显得他对魏文帝很无礼。于是,他灵机一动,借题发挥,非说自己“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原本停滞紧张的对话氛围,顿时轻松欢畅起来。相信钟家两兄弟的一唱一和,定让魏文帝听得眉开眼笑。

第四则

【原文】嵇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译文】中散大夫嵇康对赵景真说:“你的眼睛白黑分明,有战国名将白起那样的风度,只可惜小了点。”赵景真说道:“一尺长的表尺就能审定浑天仪的度数,一寸长的竹管能够测量音律的高低,眼睛何必在乎大小呢?只要有见识就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样东西,不要只看其表,而要看它的本质。赵景真反驳嵇康的话,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眼睛的用途,无非是“看”,看世界、观势态、察人物。看而知,知而断。看得清楚,断定得准确,眼睛就起到了作用。所以,何必在乎黑白眼珠的比例分配?又更何必在乎它长得跟谁的眼睛像?归根结底,一个人只要有自己正确的主见就行。外貌如何,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何,都是不必在意的。

第五则

【原文】司马景王东征,取上党李喜以为从事中郎。因问喜曰:惜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来?”喜对曰:“先公以礼见待,故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喜畏法而至耳。”

【译文】景王司马师东征的时候,让上党郡李喜任从事中郎。李喜到任时他问李喜:“从前我父亲请您,您不肯到职;现在我召请您,您为什么肯来呢?”李喜回答道:“当年令尊以礼相待,所以我能够按礼节来决定进退;现在您用法令来约束我,我只是害怕犯法才来的呀。”

乱世出英雄,这因为乱世对于能征善战的将才、帅才,有着更为迫切的需要。但乱世中,也有人甘于自我埋没,不愿出来做官。李喜正是这样的人。然而,在朝的官员都想让这些有识之士出来辅佐自己,所以会想办法让他们出山。

虽说同是请人,但不同的人所用的请人方式也不相同。司马懿以礼邀请李喜,而他的儿子司马师却是以命令召唤。面对的是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处境,那处理的方法自然也不能相同。兵书上,这就叫“因时制宜,随机应变”。做人不能太古板,一根筋,而应懂得根据在不同的形势下做出不同的应变。这是一个人善于保护自己的体现。从李喜的回答和应对,可见其聪明。

第六则

【原文】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西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译文】邓艾有口吃的毛病,说话的时候,经常会重复说“哎……哎……”。有一回,晋文王司马昭戏弄他说:“你总是说‘哎……哎……’到底有几个哎呢?”邓艾回答说:“古人云:‘凤兮凤兮’,本来就只有一只凤。”

《论语·微子》记载,楚国有个狂人,名叫接舆。他唱着歌,从孔子的马车旁走过。只听他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听到这里,急忙走下马车,想要与他交谈,可是他却匆忙离去,避而不谈。邓艾以接舆的“凤兮凤兮”来比喻“艾艾”,不但引经据典,还把自己比喻成凤凰。对于—般人来说,口吃结巴—定会倍感自卑。然而,在邓艾那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使得他的自信大放光彩。由此可见邓艾心思之灵活。所以说一个人,天生的嘴笨并不可怕。只要头脑灵活,思维缜密,他就值得自己骄傲。

第七则

【原文】晋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王者世数,系此多少。帝既不说,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帝说,群臣叹服。

【译文】晋武帝刚登位的时候,用蓍草占卜,得到一。要推断帝位能传多少代,就在于这个数目的多少。因为只得到一,武帝很不高兴,群臣也吓得脸色发白,没人敢出声。此时侍中裴楷进言道:“臣听说,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侯王得到一就能做天下的中心。”武帝一听,高兴了,群臣都赞叹而且佩服裴楷。

一个字有不同的释义,而即使在同一情况下,不同的人看同一个字,得出的释义也不同。要想从一个字的释义入手,去跟一个正处于被该字所困的人交流,除了需知道这个字的众多释义,还须知道被困之人的烦忧,抓住他的心理,给他一个符合心意的解释,就可以拯救他的心情。

而要做到这样,你必须博学多识,且善于观察人。从这点来说,交际是一件很玄妙的事情。要想使自己在任何人事氛围中都能处于一种主导者的地位,须得像裴楷一样,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以及良好的应变能力。裴楷回答的机智之处还在于,他以“一”的另一种解释来劝诫了晋武帝,提醒他要做一个真正的贤君,以使天下清明,百姓安宁。

第八则

【原文】诸葛靓在吴,于朝堂大会。孙皓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译文】诸葛靓在吴国的时候,一次在朝廷大会上,孙皓问他道:“你字仲思,是思什么?,诸葛靓回答道:“在家思孝道,事君思尽忠,交友思诚实,不过是这些罢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诸葛靓的回答,与曾子的体会可谓异曲同工。一个人,只有经常反思自己,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或者保持优秀,不至于误入歧途。所以说,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反映出他平日里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诸葛靓“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可见他是个孝顺、忠诚、重情义之人。东吴被西晋灭亡后,诸葛靓用自己的言行向世人证实这三点,父亲诸葛诞被司马氏所杀,因此他虽投奔晋朝,但始终不与司马氏为伍;孙皓虽然昏庸荒淫,但是对自己却有知遇之恩,因此作为臣子必须竭尽效忠,晋武帝是自己幼时的玩伴,对待朋友需要真诚相待,但家仇难忘,因此始终不肯在司马炎名下为官。诸葛靓字“仲思”,盛名之下,名不虚传。

第九则

【原文】诸名士共至洛水戏,还,乐令问王夷甫曰:“今日戏乐乎?” 王曰:“ 裴仆射善谈名理,混混有雅致;张茂先论《史》、《汉》,靡靡可听;我与王安丰说延陵、子房,亦超超玄著。”

【译文】名士们一起到洛水边游玩,回来的时候,尚书令乐广问王夷甫:“今天玩得高兴吗?”王夷甫说:“裴仆射擅长谈名理,滔滔不绝,意趣高雅;张茂先谈《史记》、《汉书》,娓娓动听;我和王安丰谈论延陵、子房,也极为超尘拔俗,奥妙透彻。”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不同的人,由于气质和兴趣不同,说话的时候所选择的内容和语言风格也是不同的。可以说,语言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个性。有时候,仅仅依靠外表和着装,是没有办法深入了解一个人的。想要摸清对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妨找一个合适的话题,与他交谈一会儿,便可明白他的涵养和风度。王衍听人言而知其人,也可见他非常善于观察人。而善于观察的人,会更容易与人打成一片,交到朋友。

第十则

【原文】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

【译文】西晋时,有个小孩儿父亲病了,他去向人乞讨药物。主人问他病情,小孩说道:“害的是疟疾”。主人说道:“令尊是位德行高洁的君子,为什么会害疟疾?”(俗传行疟鬼小,多不病巨人)小孩回答道:“正因为它使君子生病,所以是疟呀!”(疟与虐谐音,

世说新语言语原文评析?

【世说新语●言语 】 原文

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颍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讎,以为至公。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扬枹为渔阳掺檛,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孔融曰:“祢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魏武惭而赦之。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刘公干以失敬罹罪,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陛下纲目不疏。”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魏明帝为外祖母筑馆于甄氏。既成,自行视,谓左右曰:“馆当以何为名?”侍中缪袭曰:“陛下圣思齐于哲王;罔极过于曾、闵。此馆之兴,情钟舅氏,宜以'渭阳’为名。”

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嵇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司马景王东征,取上党李喜,以为从事中郎。因问喜曰:“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来?”喜对曰:“先公以礼见待,故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喜畏法而至耳!”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嵇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

晋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王者世数,系此多少。帝既不说,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帝说,群臣叹服。

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诸葛靓在吴,于朝堂大会。孙皓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诸名士共至洛水戏。还,乐令问王夷甫曰:“今日戏乐乎?”王曰:“裴仆射善谈名理,混混有雅致;张茂先论史汉,靡靡可听;我与王安丰说延陵、子房,亦超超玄箸。”

王武子、孙子荆、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王云:“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贞。”孙云:“其山嶵巍以嵯峨,其水(水甲)渫而扬波,其人磊呵而英多。”

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王兄长沙王执权于洛,遂构兵相图。长沙王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乐令既允朝望,加有婚亲,群小谗于长沙。长沙尝问乐令,乐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岂以五男易一女?”由是释然,无复疑虑。

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

崔正熊诣都郡。都郡将姓陈,问正熊:“君去崔杼几世?”答曰:“民去崔杼,如明府之去陈恒。”

元帝始过江,谓顾骠骑曰:“寄人国土,心常怀惭。”荣跪对曰:“臣闻王者以天下为家,是以耿、亳无定处,九鼎迁洛邑。愿陛下勿以迁都为念。”

庾公造周伯仁。伯仁曰:“君何所欣说而忽肥?”庾曰:“君复何所忧惨而忽瘦?”伯仁曰:“吾无所忧,直是清虚日来,滓秽日去耳。”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顾司空未知名,诣王丞相。丞相小极,对之疲睡。顾思所以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元公道公协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丞相因觉,谓顾曰:“此子圭璋特达,机警有锋。”

会稽贺生,体识清远,言行以礼。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秀。

刘琨虽隔阂寇戎,志存本朝,谓温峤曰:“班彪识刘氏之复兴,马援知汉光之可辅。今晋阼虽衰,天命未改。吾欲立功于河北,使卿延誉于江南。子其行乎?”温曰:“峤虽不敏,才非昔人,明公以桓、文之姿,建匡立之功,岂敢辞命!”

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于时江左营建始尔,纲纪未举。温新至,深有诸虑。既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之对泣。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既出,欢然言曰:“江左自有管夷吾,此复何忧?”

王敦兄含为光禄勋。敦既逆谋,屯据南州,含委职奔姑孰。王丞相诣阙谢。司徒、丞相、扬州官僚问讯,仓卒不知何辞。顾司空时为扬州别驾,援翰曰:“王光禄远避流言,明公蒙尘路次,群下不宁,不审尊体起居何如?”

郗太尉拜司空,语同坐曰:“平生意不在多,值世故纷纭,遂至台鼎。朱博翰音,实愧于怀。”

高坐道人不作汉语,或问此意,简文曰:“以简应对之烦。”

周仆射雍容好仪形,诣王公,初下车,隐数人,王公含笑看之。既坐,傲然啸咏。王公曰:“卿欲希嵇、阮邪?”答曰:“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

庾公尝入佛图,见卧佛,曰:“此子疲于津梁。”于时以为名言。

挚瞻曾作四郡太守,大将军户曹参军,复出作内史,年始二十九。尝别王敦,敦谓瞻曰:“卿年未三十,已为万石,亦太蚤。”瞻曰:“方于将军,少为太蚤;比之甘罗,已为太老。”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廷尉以裘与从弟沈,沈辞不受。廷尉曰:“晏平仲之俭,祠其先人,豚肩不掩豆,犹狐裘数十年,卿复何辞此?”于是受而服之。

佛图澄与诸石游,林公曰:“澄以石虎为海鸥鸟。”

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诸人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之颜回。”仁祖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

陶公疾笃,都无献替之言,朝士以为恨。仁祖闻之曰:“时无竖刁,故不贻陶公话言。”时贤以为德音。

竺法深在简文坐,刘尹问:“道人何以游朱门?”答曰:“君自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或云卞令。

孙盛为庾公记室参军,从猎,将其二儿俱行。庾公不知,忽于猎场见齐庄,时年七八岁。庾谓曰:“君亦复来邪?”应声答曰:“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孙齐由、齐庄二人小时诣庾公,公问:“齐由何字?”答曰:“字齐由。”公曰:“欲何齐邪?”曰:“齐许由。”“齐庄何字?”答曰:“字齐庄。”公曰:“欲何齐?”曰:“齐庄周。”公曰:“何不慕仲尼而慕庄周?”对曰:“圣人生知,故难企慕。”庾公大喜小儿对。

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皆少而聪惠。和并知之,而常谓顾胜,亲重偏至,张颇不恹。于时张年九岁,顾年七岁,和与俱至寺中。见佛般泥洹像,弟子有泣者,有不泣者,和以问二孙。玄谓“被亲故泣,不被亲故不泣”。敷曰:“不然,当由忘情故不泣,不能忘情故泣。”

庾法畅造庾太尉,握麈尾至佳,公曰:“此至佳,那得在?”法畅曰:“廉者不求,贪者不与,故得在耳。”

庾稚恭为荆州,以毛扇上武帝。武帝疑是故物。侍中刘劭曰:“柏梁云构,工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钟、夔先听其音。稚恭上扇,以好不以新。”庾后闻之曰:“此人宜在帝左右。”

何骠骑亡后,徵褚公入。既至石头,王长史、刘尹同诣褚。褚曰:“真长何以处我?”真长顾王曰:“此子能言。”褚因视王,王曰:“国自有周公。”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简文作抚军时,尝与桓宣武俱入朝,更相让在前。宣武不得已而先之,因曰:“伯也执殳,为王前驱。”简文曰:“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桓公入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迺叹曰:“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

初,荧惑入太微,寻废海西。简文登阼,复入太微,帝恶之。时郗超为中书在直。引超入曰:“天命脩短,故非所计,政当无复近日事不?”超曰:“大司马方将外固封疆,内镇社稷,必无若此之虑。臣为陛下以百口保之。”帝因诵庾仲初诗曰:“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声甚凄厉。郗受假还东,帝曰:“致意尊公,家国之事,遂至于此!由是身不能以道匡卫,思患预防,愧叹之深,言何能喻?”因泣下流襟。

简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宣武至,问上何在?简文曰:“某在斯。”时人以为能。

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闲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曰:“贫道重其神骏。”

刘尹与桓宣武共听讲礼记。桓云:“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门。”刘曰:“此未关至极,自是金华殿之语。”

羊秉为抚军参军,少亡,有令誉。夏侯孝若为之叙,极相赞悼。羊权为黄门侍郎,侍简文坐。帝问曰:“夏侯湛作羊秉叙绝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权潸然对曰:“亡伯令问夙彰,而无有继嗣。虽名播天听,然胤绝圣世。”帝嗟慨久之。

王长史与刘真长别后相见,王谓刘曰:“卿更长进。”答曰:“此若天之自高耳。”

刘尹云:“人想王荆产佳,此想长松下当有清风耳。”

王仲祖闻蛮语不解,茫然曰:“若使介葛卢来朝,故当不昧此语。”

刘真长为丹阳尹,许玄度出都就刘宿。床帷新丽,饮食丰甘。许曰:“若保全此处,殊胜东山。”刘曰:“卿若知吉凶由人,吾安得不保此!”王逸少在坐曰:“令巢、许遇稷、契,当无此言。”二人并有愧色。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王中郎令伏玄度、习凿齿论青、楚人物。临成,以示韩康伯。康伯都无言,王曰:“何故不言?”韩曰:“无可无不可。”

刘尹云:“清风朗月,辄思玄度。”

荀中郎在京口,登北固望海云:“虽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凌云意。若秦、汉之君,必当褰裳濡足。”

谢公云:“贤圣去人,其闲亦迩。”子侄未之许。公叹曰:“若郗超闻此语,必不至河汉。”

支公好鹤,住剡东(山印)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谢中郎经曲阿后湖,问左右:“此是何水?”答曰:“曲阿湖。”谢曰:“故当渊注渟著,纳而不流。”

晋武帝每饷山涛山少。谢太傅以问子弟,车骑答曰:“当由欲者不多,而使与者忘少。”

谢胡儿语庾道季:“诸人莫当就卿谈,可坚城垒。”庾曰:“若文度来,我以偏师待之;康伯来,济河焚舟。”

李弘度常叹不被遇。殷扬州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不?”李答曰:“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遂授剡县。

王司州至吴兴印渚中看。叹曰:“非唯使人情开涤,亦觉日月清朗。”

谢万作豫州都督,新拜,当西之都邑,相送累日,谢疲顿。于是高侍中往,径就谢坐,因问:“卿今仗节方州,当疆理西蕃,何以为政?”谢粗道其意。高便为谢道形势,作数百语。谢遂起坐。高去后,谢追曰:“阿酃故粗有才具。”谢因此得终坐。

袁彦伯为谢安南司马,都下诸人送至濑乡。将别,既自凄惘,叹曰:“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

孙绰赋遂初,筑室畎川,自言见止足之分。斋前种一株松,何自手壅治之。高世远时亦邻居,语孙曰:“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孙曰:“枫柳虽合抱,亦何所施?”

桓征西治江陵城甚丽,会宾僚出江津望之,云:“若能目此城者有赏。”顾长康时为客,在坐,目曰:“遥望层城,丹楼如霞。”桓即赏以二婢。

王子敬语王孝伯曰:“羊叔子自复佳耳,然亦何与人事?”故不如铜雀台上妓。”

林公见东阳长山曰:“何其坦迤!”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简文崩,孝武年十余岁立,至暝不临。左右启“依常应临”。帝曰:“哀至则哭,何常之有!”

孝武将讲孝经,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车武子难苦问谢,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曰:“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坏。”

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道壹道人好整饰音辞,从都下还东山,经吴中。已而会雪下,未甚寒。诸道人问在道所经。壹公曰:“风霜固所不论,乃先集其惨澹。郊邑正自飘瞥,林岫便已皓然。”

张天锡为凉州刺史,称制西隅。既为苻坚所禽,用为侍中。后于寿阳俱败,至都,为孝武所器。每入言论,无不竟日。颇有嫉己者,于坐问张:“北方何物可贵?”张曰:“桑椹甘香,鸱鸮革响。淳酪养性,人无嫉心。”

顾长康拜桓宣武墓,作诗云:“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人问之曰:“卿凭重桓乃尔,哭之状其可见乎?”顾曰:“鼻如广莫长风,眼如悬河决溜。”或曰:“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范甯作豫章,八日请佛有板。众僧疑,或欲作答。有小沙弥在坐末曰:“世尊默然,则为许可。”众从其义。

司马太傅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太傅叹以为佳。谢景重在坐,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太傅因戏谢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邪?”

王中郎甚爱张天锡,问之曰:“卿观过江诸人经纬,江左轨辙,有何伟异?后来之彦,复何如中原?”张曰:“研求幽邃,自王、何以还;因时脩制,荀、乐之风。”王曰:“卿知见有余,何故为苻坚所制?”答曰:“阳消阴息,故天步屯蹇;否剥成象,岂足多讥?”

谢景重女适王孝伯儿,二门公甚相爱美。谢为太傅长史,被弹;王即取作长史,带晋陵郡。太傅已构嫌孝伯,不欲使其得谢,还取作咨议。外示絷维,而实以乖闲之。及孝伯败后,太傅绕东府城行散,僚属悉在南门要望候拜,时谓谢曰:“王甯异谋,云是卿为其计。”谢曾无惧色,敛笏对曰:“乐彦辅有言:'岂以五男易一女?’”太傅善其对,因举酒劝之曰:“故自佳!故自佳!”

桓玄义兴还后,见司马太傅,太傅已醉,坐上多客,问人云:“桓温来欲作贼,如何?”桓玄伏不得起。谢景重时为长史,举板答曰:“故宣武公黜昏暗,登圣明,功超伊、霍。纷纭之议,裁之圣鉴。”太傅曰:“我知!我知!”即举酒云:“桓义兴,劝卿酒。”桓出谢过。

宣武移镇南州,制街衢平直。人谓王东亭曰:“丞相初营建康,无所因承,而制置纡曲,方此为劣。”东亭曰:“此丞相乃所以为巧。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桓玄诣殷荆州,殷在妾房昼眠,左右辞不之通。桓后言及此事,殷云:“初不眠,纵有此,岂不以'贤贤易色’也。”

桓玄问羊孚:“何以共重吴声?”羊曰:“当以其妖而浮。”

谢混问羊孚:“何以器举瑚琏?”羊曰:“故当以为接神之器。”

桓玄既篡位,后御床微陷,群臣失色。侍中殷仲文进曰:“当由圣德渊重,厚地所以不能载。”时人善之。

桓玄既篡位,将改置直馆,问左右:“虎贲中郎省,应在何处?”有人答曰:“无省。”当时殊忤旨。问:“何以知无?”答曰:“潘岳秋兴赋叙曰:'余兼虎贲中郎将,寓直散骑之省。’玄咨嗟称善。

谢灵运好戴曲柄笠,孔隐士谓曰:“卿欲希心高远,何不能遗曲盖之貌?”谢答曰:“将不畏影者,未能忘怀。”

如斯而已其他应用

组词

如组词斯组词而组词已组词

笔顺笔画

如笔顺笔画斯笔顺笔画而笔顺笔画已笔顺笔画

近义词

如近义词斯近义词而近义词已近义词

反义词

如反义词斯反义词而反义词已反义词

如斯而已成语接龙

正接

已成定局

反接

从容自如措置裕如操纵自如方斯蔑如粪土不如顾盼自如狗彘不如挥洒自如进退裕如开合自如禽兽不如泣血涟如神色自如天保九如谈笑自如运掉自如应付裕如应付裕如应付自如意气自如言笑自如优游自如运用自如猪狗不如自愧不如自愧弗如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如斯而已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比比皆是不食周粟大马金刀龟文鸟迹环肥燕瘦慧眼独具胡作胡为拘奇抉异吉凶未卜节用爱民枯杨生稊明光铮亮莫可奈何墨突不黔千补百衲切齿腐心清歌妙舞迁思回虑窃玉偷香攘攘熙熙扫地出门上下相安同床各梦同日而言邪不犯正夏鼎商彝孝悌忠信硝云弹雨衔冤负屈言传身教作金石声拙手笨脚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rusieryi24211.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