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冲右突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左冲右突的意思左冲右突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左冲右突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左冲右突
拼音: zuǒ chōng yòu tū
频率: 生僻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联合式
解释: 向左边冲击,向右边突围。形容突围时的艰苦奋战。

语法: 作谓语、状语;用于作战等。
典故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7回:“马休随着马腾,左冲右突,不能得出。"
成语示例:洪放《秘书长》:“常振兴酒量大,还在~。"
英文翻译: 

左冲右突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东城之战叙述了什么故事?

汉高祖五年,楚汉垓下一战,项羽大败,率800人突围南逃。

刘邦派灌婴率50骑兵追击。

项羽渡过淮河只剩下百余人,逃至阴陵城,迷途陷泽,又折回向东南逃窜,至东城只剩28骑。

汉兵追及将项羽重重围困起来。

他知道命中注定天要亡他,便部署士兵从四路突围,然后到东山集合。

经过苦战,到达东山下,后面汉兵迅即赶来,项羽为了迷惑追兵,分兵为三。

汉兵不知项羽在何处,也分兵为三进行包围,项羽左冲右突,他率领仅有的2骑继续南逃,至乌江复被汉兵追及包围,又经一场恶斗,杀死一些汉兵,但毕竟寡不敌众,自己身上也多处负伤,自愧无颜见江东父老,刎颈而死。

结婚起点剧情解析?

结婚起点剧情解析?

这是一部描写在不同环境中长大的两个主人公在包办婚姻结婚中克服价值观差异的爱情剧,不懂事的世娜和通过外交官考试的承宇在婚姻被包办后,两人之间发生了左冲右突的故事。

女主人公世娜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是个不懂事的“公主”,她从音乐大学钢琴系毕业后在艺术展堂当室内管理员。男主角承宇出生在乡下贫穷家庭,是一个通过外交官考试、白手起家的外交官。

结婚的起点是什么1、彼此了解对方的过去

虽然说两个人结婚不必在乎对方的过去,但还是需要一定了解的。如果对自己枕边人的过去一无所知,那何来的安全感呢?所以对对方的家庭情况、情感经历、有没有婚姻史、有没有遗传疾病等事项有必要进行相关的了解。

情节性(性)的无止境贪欲的艾滋病执着、以及…!艾滋病研究所工作的金爱、大女儿房间里工作的张美洲、心理治疗师的离婚。性爱的大龄青年的sex相关咨询,并给自己的后辈选手爱的催眠治疗并负责。性爱的催眠治疗艾滋病的“爱的关于“冲击性的故事,听…男人吗?“肮脏的人。. .虫”们…应该打扫男说:“那么,他的对手,甚至不愿意的。这样的她,为了治疗离婚。

不与无赖说道理的成语故事

蛮不讲理的野牛

在美丽的大草原上,生活着各种动物。一头雄健(xiónɡ jiàn)的野牛仗着自己体壮角硬,独自霸(bà)占了一大片草地,谁也不许靠近。为此他还用角顶伤了不少前来吃草的动物。所以,大家给他起了一個外号,叫“蛮不讲理”。

一天,一群野牛来到这里,“蛮不讲理”看到后非常生气,没等野牛群靠近吃草,他就瞪(dènɡ)大眼睛厉声喝(hè)道:“谁让你们到这里来的,你们不知道这里是我的地盘吗?快滚开!”

“尊敬的大哥,”野牛群里一头年轻的野牛很友好地说,“你别生气,草原上到处都是鲜草,你占据这么大一片地方,自己又吃不完,我们来跟你做伴,咱们和和睦(mù)睦地在一起,多好!”

“蛮不讲理”不屑地说:“我吃不完跟你们有什么关系?谁要和你们做伴,你们爱去哪儿去哪儿,别在这里就行!”

“别这样,大哥!”年轻野牛继续说,“听说最近草原上来了一群非常凶悍(hàn)的野狼,我们在这里,万一有事也好相互有个照应,可以帮你一起抵御野狼。”

“废话!”“蛮不讲理”根本听不进劝告,眼珠子瞪得像个铜铃,“连凶猛的豹(bào)子都被我赶跑了,我还怕什么狼?快滚吧,不然的话别怪我对你们不客气!”

年轻野牛还想解释,可“蛮不讲理”顶着坚硬的角朝着野牛群冲了过来。野牛们见状,一边后退一边纷纷喊道:“你真是个蛮不讲理的家伙!等着吧,早晚有一天你会后悔的!”

没过几天,一群野狼真的出现在这里,群狼见只有一头落单的野牛,便在狼王的率领下发起了攻击。“蛮不讲理”自恃(shì)体壮角硬,根本没把群狼放在眼里,他顶着牛角迎战,在群狼中左冲右突,可在既凶悍又狡猾(jiǎo huá)的群狼面前,他显得非常无助。面对群狼避实就虚的攻击,他顾前顾不了后,顾左顾不了右,一会儿屁股上被撕掉一块皮,一会儿肚子上被咬去一块肉,很快就筋疲力尽,被群狼扑倒在地上。

就在倒地的那一刻,“蛮不讲理”想起被自己赶走的那群野牛的话,豆大的泪珠从眼里流了下来。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左奔右突是什么意思?

左奔右突是什么意思,左奔右突是形容一个人遇到了紧急的事情,又找不着出路,怎么办?左跑一下,右跑一下,用成语来解释就是左奔右突,其实他就是想找一个出口,这个出口他不知道所以就乱找,其实越是这样越是不好找这个出口,如果静下来也许出口就在前面

左奔右突是什么意思?左奔右突是止,一会儿向左奔跑,一会儿像右边突围,形容一个团队在一次行动中左右。公鸡奔跑,非常的英勇,非常的挣扎,一直想挣脱出现在的困境的一种状态,也指泛指战争过程中的一些比较骁勇的战士在前面冲刺啊啊

我记得三国演义里有几个地方有这个词,这个一般是形容战场上的场景,一个是长坂坡之战,赵云背着阿斗突围时候。一个是马超在西凉战西戎时左奔右突,英勇无敌。现在也可以形容在体育赛事时的情况,比如足球,篮球,赛场上运动员带着球左奔右突,或攻或守,相持不下。

向左边冲击,向右边突围。形容突围时的艰苦奋战。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忽见城外一人挺枪跃马杀入贼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直到城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马休随着马腾,左冲右突,不能得出。”

答:形容王铎的“一笔书"。(或称“连绵草")。

一般这个词是用在足球比赛的,一般是说明球员带球能力强,能给对方完成防守麻烦。

一身是胆故事全集简短?

东汉末年的时候,刘备曹操在汉水一带交战。刘备的老将领黄忠前去曹营劫粮草,却被曹军团团围住。黄忠左冲右突,却没能打出重围。

于是,刘备命大将赵云带了几名骑兵赶过来营救。赵云杀进重围,救出了黄忠。赵云回到营地后,在营地埋伏大批弓箭手,之后大开营门。自己却单枪匹马,站在营门外面。追过来的曹军见此情形,不敢再前进一步。这时只见赵云枪一挥,营里的箭好像飞蝗般射向曹军。赵云和黄忠乘势追杀,取得大胜。

翌日,刘备来到营地视察。他夸奖赵云“一身是胆”,意思是胆量极大。这就是成语“一身是胆”的故事。

《三国演义》白话文翻译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

孔明率大军渡过泸水,来到永昌,留下吕凯助王伉镇守四郡,送孟获回去。

兵至成都,刘  禅亲自迎出三十里,站在路旁恭候孔明。

孔明拜了刘禅,两辆车并排回城,刘禅大设太平宴会,重赏三军。

异国番邦得知蜀丞相如此宽宏仁德,有二百多国前来进贡。

  曹丕在位七年。

一天,曹丕领儿子曹睿打猎,赶出一母一子两只鹿  。

曹丕射死母鹿,让曹睿射小鹿。

曹睿年方十五岁,说:“陛下已杀其母,怎忍心再杀其子  ?”曹丕扔了弓,说:“我儿真是仁德之主啊!  ”就封曹睿为平原王。

五月,曹丕染上寒疾,久治不愈,召中军大将  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来到病床前,把平原王托付给三人,让三人好  好辅佐他,他死也瞑目了。

嘱咐完,他就死了,年仅四十岁。

三人一面举哀发丧,一面拥立  平原王为大魏皇帝。

新帝追赠曹丕为文皇帝,追赠母亲甄后为文昭皇后,封钟繇为太傅,曹  真为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陈群为司空,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  。

文武官员,各有升赏。

当时雍、凉二州没有太守,司马懿就请求守西凉,魏主就让他提督  雍、凉等州的兵马。

  孔明得到消息,怕司马懿深谋远虑,久后必为蜀汉的大敌,就想发兵讨伐。

马谡认为丞相  征南刚回来,军马疲乏,不宜远征,建议施离间计,魏主必杀司马懿。

孔明依计行事,派奸  细到邺郡城门上张贴榜文,以司马懿的名义指责曹丕夺了弟弟曹植的王位,新帝又无德行,  有负曹操的厚望,他要领兵推翻魏主,另立新君。

门军揭了榜,奏明魏主,魏主大惊,问众  臣怎么办。

华歆说:“司马懿自请守雍、凉等地就是为了掌握兵权。

当年太祖武皇帝曾说:  ‘司马懿看人好像鹰和狼一样,不可给他兵权,久后必为祸患。

’今天他想造反,应立即杀  了他。

”魏主就要亲自领兵讨伐司马懿。

曹真劝:“不可。

他是文皇帝托孤的大臣,如今事  不知真假,突然发兵,就会把他逼反。

这也可能是蜀、吴的离间计,挑拨我们君臣不和,他  们好乘势进攻。

”魏主就仿效汉高祖伪游云梦擒韩信的故事,亲领十万御林军,来到安邑。

  司马懿为了显示他的兵练得好,就领几万人马来迎接魏主。

魏主误以为司马懿来攻打他,就  命  曹休领兵迎敌。

司马懿跪在路边迎接,曹休指责他要造反,他分辩说一定是蜀、吴使的离间  计。

为了表明忠心,他要带兵立即先破蜀,后伐吴。

华歆见魏主犹豫不决,就说:“不可给  他兵权,可罢了他的官职,让他回家。

”魏主就撤了司马懿的职,换曹休领二州兵马。

  孔明得知此事,就上一道表章,大意为:他受先帝的嘱托,立志光复汉室。

今日天下三分  ,是汉室的生死存亡关头,皇上应疏远小人,励精图治,治理好国家。

他受命于危难之时,  已经二十一年了,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没能光复汉室。

这次他要亲自领兵北伐,讨伐曹  魏,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这就是著名的《出师表》。

刘禅不忍心让他再历艰难危险,谯  周又依天象说魏不可伐。

孔明不听,留郭攸之、董允、费祎总理朝政,向宠等官员同守成都  。

刘禅封他为平北大都督,他领魏延、张翼、王平等几十名将领誓师北伐。

又派李严把守川  口,提防吴兵。

赵云高声抗议,为什么不用他为国家出力。

孔明说:“马超已病故,折了我  一条手臂。

将军年纪已高,假如有个三长两短,动摇一世英名,也折了我军的锐气。

”赵云  说:“我自追随先帝,每仗都打先锋。

大丈夫就该战死疆场,丞相不让我当先锋,我就撞死  在这里!”邓芝站出来,说他愿相助赵云。

孔明就派赵云领五千精兵,十员副将打先锋。

建  兴五年三月丙寅日,蜀汉丞相兼平北大都督诸葛亮出兵北伐。

  魏主得知孔明率三十万大军前来进攻,问谁可领兵抗敌。

夏侯渊的儿子夏侯茂要为父报仇  ,主动请战。

他本是夏侯渊的儿子,过继给夏侯惇。

夏侯渊被黄忠杀  死,曹操就招他为驸马。

他虽掌握兵权,却未上过战场。

魏主就封他为大都督,调关西军马  迎敌。

王朗出来劝:“驸马没上过战场,加上诸葛亮足智多谋,怕他不可胜任。

”夏侯茂大  怒,指责王朗勾结孔明为内应,声称他自幼熟读兵法,虽然年幼,假如不能生擒孔明,誓不  回来。

众官不敢再劝,他就连夜赶到关西,调二十余万人马迎敌。

  孔明得知夏侯茂领兵迎敌,与众将商议对策。

魏延要引五千精兵出子午谷,截断魏兵退路  ,与孔明的大军前后夹攻,就可收复咸阳以西的大片土地。

孔明认为这样做太冒险,假如被  敌人侦知,两头一堵,就会全军覆没,不如出陇西大路稳妥。

魏延怏怏不乐地退下,孔明就  传令赵云进兵。

夏侯茂派西凉大将韩德,领着四个儿子及八万羌兵打先锋。

韩氏父子兵至凤  鸣山,遇上赵云。

赵云出马,杀向韩德,长子韩瑛出战,不上三回合被赵云刺死。

次子韩瑶  出战,不几回合就不敌赵云。

三子韩琼、四子韩琪出来,三人围攻赵云。

赵云奋起神威,一  枪刺中韩琪。

韩琼取弓射赵云,三箭都被赵云打落,赵云一箭却射中他的面门,死在马下。

  韩瑶舞刀杀来,赵云把他生擒,纵马杀向韩德。

韩德见四个儿子都被赵云擒杀,吓得肝胆俱  裂,拨马就逃。

西凉兵都知道赵云英勇无敌,转身就逃。

邓芝趁势指挥蜀兵掩杀,大获全胜  。

收兵后,邓芝称赞:“将军已七十高龄,仍像当年那样英勇。

今天力斩四将,世上少见。

  ”赵云说:“丞相嫌我年老不肯用我,我要让他看看我到底还有没有用。

”他命人把韩瑶押  送大寨,向孔明报捷。

  韩德见了夏侯茂,哭诉了兵败的经过,夏侯茂就亲自领兵迎战赵云。

赵云出马,韩德要为  儿子报仇,抡起开山大斧来战赵云,不上三回合,被赵云一枪刺死。

赵云挺枪直取夏侯茂,  夏侯茂吓得忙回本阵。

邓芝挥兵掩杀,魏兵败退十多里。

夏侯茂这才相信赵云当年大战长坂  坡的事不假。

程昱的儿子程武认为赵云有勇无谋,可用伏兵擒他。

夏侯茂就派董禧、薛则各  领三万兵埋伏。

次日,邓芝见夏侯茂又来挑战,告诫赵云魏军必有埋伏。

赵云哪把魏军放在  心上?上马出阵,独战八员魏将,逼得夏侯茂连连后退。

待赵云入了埋伏,魏兵从四下里杀  来,赵云左冲右突,魏兵却越杀越多。

赵云见夏侯茂在山上指挥,就冲上去,却被滚木檑石  打回来,一直杀到天黑也未能冲出去。

赵云见魏兵纷纷冲上来,乱箭如雨射来,仰天叹道:  “我不服老,今天要死在这儿了!”这时,东北角上杀来一支人马,为首的正是张苞。

张苞  说是丞相派他来救赵云,杀了薛则,冲进重围。

赵云就与张苞望西北角突围,又碰上关兴。

  关兴杀了董禧,前来接应。

赵云见二小将英勇,就让他们乘机去擒夏侯茂。

二人领兵杀去,  赵云见侄子们杀入敌阵,不甘落后,领残兵又冲杀过去。

夏侯茂从未见过这种阵势,吓得只  带了亲信百余骑逃向南安,部下被蜀兵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活着的四散逃命。

  赵云与二小将赶来,从三面攻打南安,一连十天,也未能打下来。

孔明亲临前线,察看了  地形,说:“此城不易攻打,拖得久了,魏兵会进攻汉中,我军就危险了。

”邓芝说:“夏  侯茂是魏国的驸马,抓他一个,胜过百个,怎能半途而废?”孔明问清天水太守是马遵,安  定太守是崔谅,就定下计来,派魏延、关兴、张苞依计行事,又派两名心腹军士如此这般。

  他指挥军士搬运柴草,堆在城下,声称要烧城,魏兵听说,都嘲笑孔明办事糊涂。

  安定太守崔谅听说蜀兵围困南安,害怕蜀兵攻安定,忙点军士守城。

一骑快马从南而来,  马上军人声称是夏侯茂的心腹裴绪,说是南安危急,驸马让他传令,让崔谅快去救援,城中  点火为号,里应外合。

来人掏出被汗水溻湿的公文,让崔谅看了,换了匹马就走了。

两天后  ,探子来报,说是天水太守马遵已去救援南安。

崔谅怕驸马怪罪,留下文官守城,带上人马  去解围。

走到半路,就见南安火光冲天。

到离南安五十里,关兴、张苞前后夹攻,杀得魏兵  大败。

崔谅从小路逃出包围,回到城下,安定城已被魏延占领了。

他转投天水,却遇见孔明  ,不得不投降。

孔明用上宾的礼仪对待他,让他去劝说南安太守杨陵投降,生擒夏侯茂。

崔  谅让孔明退兵二十里,独自进城见杨陵。

二人商议了,去见夏侯茂,要将计就计,把蜀兵骗  进城杀死。

崔谅出城见孔明,说是杨陵想献城,生擒夏侯茂,只是手下没有几个勇士,不敢  轻易动手。

孔明让他带上随他投降的士兵,里面混上蜀将,夜间举火为号,里应外合。

崔谅  就让关兴、张苞混入魏军。

黄昏时,崔谅领人来到城下,先射上书信。

杨陵看后,交给夏侯  茂。

夏侯茂见孔明中计,就命开门放崔谅等人入城,到城里再擒斩关、张。

杨陵开了城门,  关兴、张苞随崔谅入城,关兴突然一刀,砍死杨陵。

张苞大叫:“你们这种诡计,怎能瞒住  我们丞相?”一矛刺死崔谅。

关兴登上城,放起火来,蜀兵蜂拥杀进城。

夏侯茂忙开南门逃  跑,正遇上王平,交手只一回合,就被王平活捉,手下人全被杀死。

  孔明智取二城,留下吴懿守南安,刘琰守安定,替出魏延取天水。

天水太守马遵两次接到  夏侯茂的告急文书,正商议发兵救南安,忽有一人高声阻止。

此人名叫姜维,字伯约,自幼  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现任中郎将、参军。

姜维说:“这是诸葛亮的计策,我军  一出城,他必用伏兵取城。

”马遵恍然大悟,姜维要将计就计,定能大败蜀军,生擒孔明。

  马遵依计,让姜维带三千精兵假作救南安,他与梁虔领兵出城埋伏,留下梁绪守城。

赵云埋  伏在城外,见天水兵出城,一面领兵攻城,一面派人传令张翼、高翔截击马遵。

谁知姜维领  兵杀回,与马遵夹攻赵云,赵云首尾不能相顾,杀出重围败逃。

孔明得知姜维如此了得,赵  云又对姜维的计策、武艺赞不绝口,就亲自领兵来到天水。

当天夜里,四下火光冲天,一支  魏军冲进蜀寨,如入无人之境。

关兴、张苞忙保护孔明杀出重围。

孔明回头看时,一带火把  ,宛如长蛇,不由叹道:“兵不在多,在于用兵的人指挥得好,姜维真是将才啊!”他问安  定人:“姜维的母亲在哪里?”那人说:“在冀城。

”孔明又探听到上邽是天水屯粮的地方,就派魏延如此攻打冀城,赵云如此攻打上邽,他自领兵离天水三十里下寨。

探子探得蜀军三路出击,姜维请求去救冀城。

马遵让他领三千兵救冀城,梁虔领三千兵去救上邽。

魏延见姜维兵到,战了几回合  ,诈败而逃,放姜维入城。

赵云同样放梁虔进了上邽。

孔明提来夏侯  茂,说:“姜维现在冀城,说是:‘只要驸马活着,我愿来降。

’我饶了你,你快去招降姜  维。

”  夏侯茂单人独骑奔向冀城,路上遇见几个难民,说是姜维降了蜀,正与魏延杀人放火。

他  慌忙来到天水,向马遵说了姜维降蜀的事。

当夜,姜维兵临城下,大骂夏侯茂:“我是接到  你的书信才降蜀的,你为什么背负前言,把我陷了?”就挥军打城,天明才退。

原来这个姜  维却是孔明派貌似的人假扮的,火光下骗住了马遵。

  姜维在冀城粮食不够,遥遥望见蜀兵正往魏延寨中运粮,就领三千兵去抢粮,蜀兵扔了粮  车就逃。

姜维想回城,被张冀、王平夹攻一阵,待来到城下,魏延已夺了城。

姜维带了几十  名亲信奔上邽,又被张苞截杀一阵,只剩下单枪匹马。

来到城下,梁  虔大骂他是反贼,乱箭射来。

他仰天流泪,只好投长安去。

走不多远,关兴领兵拦住去路。

  他要回马,孔明乘四轮车来到,用羽扇指着他说:“伯约还不投降!”姜维走投无路,只好  下马投降。

孔明高兴地说:“我自出茅庐,遍访贤才,想把平生的学问传给他,却找不到人  。

今天得到伯约,满足了我的愿望!”姜维拜谢了,献上取天水之计。

当天姜维给尹赏、梁  绪写了书信,射进城中。

小校拾到信,交给马遵,马遵向夏侯茂说:“尹赏、梁绪想为姜维做内应,应及早杀了他们。

”夏侯茂就数次派人去请二人。

尹赏见事情紧急,就跟着梁绪开  了城,投降孔明。

夏侯茂、马遵见事不好,带数百人投奔羌城。

孔明进了城,梁绪说:“梁  虔是我弟弟,我劝他投降。

”就让梁虔献出上邽。

孔明重赏了他们,  让梁绪任天水太守,尹赏为冀城令,梁虔为上邽令。

  魏主得知诸葛亮连取三城,兵出祁山,屯于渭水两岸,早朝时问大臣:“谁可为朕杀退蜀  兵?”王朗保奏大将军曹真为大都督,曹真举雍州刺史郭淮为副都督,王朗为军师,率军二  十万,于十一月出兵。

大军过渭河下寨,商议退敌之策。

王朗说:“老夫亲自出马,只要一  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

”曹真就派人向孔明下了战书。

次日,双方在祁山下列成阵势  ,孔明乘四轮车出阵。

王朗年已七十六岁,白须飘拂,纵马出阵,先与孔明说了些礼节性的  问候话,然后从曹操战黄巾、平董卓说起,吹捧曹操如何神文圣武,如何得天时,顺人心,  指责孔明与天抗争,妄想以萤火之光与皓月争辉,劝孔明早些投降。

孔明哈哈大笑,大骂王  朗本是汉朝元老,却背叛朝廷,投降奸贼,助曹丕废除献帝,是十恶不赦的叛贼,将来在九  泉之下,没有脸面见汉朝的二十四位皇帝。

一番话字字句句击中王朗的要害,气得他大叫一  声,栽下马来,当时就死了。

孔明用羽扇指着曹真说:“你可回去整顿人马,明天决战。

”  曹真收殓了王朗的尸体,运回长安。

郭淮认为,孔明必趁魏军治丧前来劫寨,提议派两路  人马反劫蜀寨,两路人马埋伏寨外。

曹真就命先锋曹遵、朱赞各领一万兵,绕过祁山,共  劫蜀寨,与郭淮各领一支人马,埋伏寨外。

孔明回寨,让赵云、魏延去劫寨。

魏延认为,曹  真是名将,肯定会提防劫寨,此去凶多吉少。

孔明却让他们如此这般,必能大获全胜。

曹遵  、朱赞各领兵去劫蜀寨。

二更时,曹遵先到,杀入寨中,却是空寨,急忙退兵,朱赞恰好赶  到,自相残杀起来。

直到二将交手,才知中计,忙合兵一处,王平等人又杀来。

二将领残兵  逃出,先遇赵云,截杀一阵,后遇魏延,又截杀一阵。

回到寨中,魏兵只当蜀兵来劫寨,慌  忙点火为号,曹真、郭淮领兵杀出,又是一场自相残杀。

关兴、张苞乘机分两路进攻,魏延  也领兵杀来,魏军死伤无数,败退十多里。

曹真见兵败势孤,无计可施,郭淮提议,派人联  络羌兵,让羌兵攻击蜀军后路,前后夹攻,蜀军必败。

曹真就派使者带着厚礼来见羌王彻里  吉,羌王就命丞相雅丹、元帅越吉领羌兵二十五万,驾上铁叶战车,攻打西平关。

孔明得知  ,派关兴、张苞、马岱领精兵五万,去支援西平关。

三人大战羌兵,无法攻破铁叶战车,大  败  回关。

三人商议了,留马岱坚守,关兴、张苞回去向孔明求救。

孔明让赵云、魏延各领一万  兵埋伏,亲自领三万兵迎敌。

次日他先上高处观看了羌兵的战车,心中已有主意,派马岱、  张翼如此如此。

姜维笑着说:“羌人只凭勇猛,怎知妙计?”孔明说:“你知道我的心意。

  我看天色,将要下大雪,正好施我的计策。

”就让关兴、张苞去埋伏,姜维出战,见铁车就  退。

  孔明布置好,果然天降大雪。

姜维领兵出战,越吉领铁车兵迎敌。

姜维立即退走,越吉追  到寨前,见姜维已从寨后逃走,只听寨内有琴声,怕有埋伏,不敢进攻。

雅丹说:“这是诸  葛亮的诡计,可以进攻。

”越吉冲进寨,见孔明抱着琴上了车,往寨后走去,就冲杀过去。

  赶过山口,见小车隐入树林中,又见姜维在雪地中奔走,越吉就催兵士赶快追上去。

正追着  ,忽听一声山崩地裂般巨响,羌兵都跌进陷坑,后面的铁车收不住缰  ,一辆辆栽下去。

越吉想退兵,关兴、张苞率兵从两边杀出,万弩齐发,姜维、马岱、张翼  三路兵杀来,羌兵大乱。

越吉被关兴一刀杀死,雅丹被马岱活捉。

孔明回寨,为雅丹松绑,赐予酒食,好言抚慰,让他转告羌王,两国永结联盟。

雅丹深受感动,心悦诚服。

孔明就把  俘虏和战利品都还给他,放他们回国

单骑救主的故事?

单骑救主: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兵败,向南逃往江陵,曹操派麾下精骑快马追赶,终于在当阳长阪附近追上了刘备。此时情势危急,刘备便丢下妻儿,仅带着张飞、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向南逃逸,这时赵云却反而向北进入曹军势力之中。

赵云在曹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连斩数将,终见夫人抱阿斗。赵云多番劝夫人上马,夫人不上。最后曹军渐进,云无奈,只好保幼主而走。中间又斩数将。最后赵云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两人都平安地回到刘备身边。

三国演义中以四开头的故事?

曹操定“四”州。这里的四州指的是幽州、并州、冀州和青州。其中,最有名的故事又莫过于“郭嘉遗计定辽东”了。

东吴“四”大都督。东吴四大都督指的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东吴四大都督每一位都有十分出彩的故事。其中的陆逊还是孙策的女婿,而蜀国刘备、关羽和张飞三兄弟之死可以说都和陆逊是有关系的。

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舌战群雄,锦囊妙计,羽扇纶巾, 鼎足三分, 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 桃 园 三 结 义

身在曹营心在汉,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舌战群雄,锦囊妙计、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草船借箭

望梅止渴,三国演义第21回

七擒七纵,三国演义87~90回

千里走单骑,第27回

舌战群儒,第43回

赔了夫人又折兵,第55回

割须弃袍,第58回

赤膊上阵,第59回

单刀赴会,第66回

三顾茅庐,第37回

初出茅庐,第39回

草船借箭,第46回

败走麦城,第76回

大意失荆州,第75回

桃园结义,第1回

火烧连营,第84回

单骑救主,第41回

木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东汉末年,民生凋敝。兵荒马乱,群雄竞起。

枭雄曹操,首屈一指。龙骧虎步,踌躇满志。

唯才是举,远见卓识。济济多士,如虎添翼。

发号施令,假传圣旨。身经百战,出生入死。

青梅煮酒,旁敲侧击。梦中杀人,狐性多疑。

望梅止渴,略施小计。割发代首,工于心计。

对酒当歌,横槊赋诗。才兼文武,独步一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诸葛孔明,惊才风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用行舍藏,韬晦待时。

三顾茅庐,精诚所至。知遇之恩,投桃报李。

隆中对策,审时度势。指点江山,面授机宜。

初出茅庐,锦囊妙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舌战群儒,力排众议。草船借箭,妙算神机。

巧借东风,火烧赤壁。空城妙计,化险为夷。

七擒七纵,有胆有识。六出祁山,矢志不移。

文韬武略,经天纬地。苦心经营,不遗余力。

事必躬亲,日理万机。出师未捷,积劳成疾。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继无人,此恨何及。

武圣关羽,义薄云天。赤胆忠心,天人共鉴。

桃园结义,相见恨晚。同生共死,披肝沥胆。

身在曹营,忠心在汉。过关斩将,一往无前。

华容让道,网开一面。知恩图报,仰不愧天。

刮骨疗毒,处之泰然。夜读春秋,手不释卷。

单刀赴会,视若等闲。水淹七军,智勇双全。

位高权重,志得意满。顾盼自雄,自负不凡。

痛失荆州,令人扼腕。败走麦城,虎落平川。

三强会战,临军对阵。决一雌雄,赤壁鏖兵。

旌旗蔽日,樯橹连云。刀枪林立,剑戟森森。

风猛火烈,流急水深。人喊马嘶,鼓角齐鸣。

短兵相接,弓折刀尽。血海尸山,触目惊心。

曹军败北,豕突狼奔。灰飞烟灭,片甲不存。

周郎赤壁,羽扇纶巾。以寡敌众,大获全胜。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天下大势,鼎足三分。

三十六计全解的故事?

三十六计故事第一计 瞒天过海

【故事】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县一带地方)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天的讲苏省镇江市一带)。

三十六计故事第二计 围魏救赵

太平天国后期,由于内讧加剧,大大削弱了军队的力量。公元1860年,清军派和春率领数十万大军进攻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今江苏南京),清军仗着人马众多,层层包围,使天京成为一座孤城。

为了解救天京,天王洪秀全召集诸王众将商讨对策,但对如此险恶的形势,大家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这时,年轻的将领忠王李秀成为洪秀全献上一计。他说:“如今,清军人马众多,硬拼只会凶多吉少。请天王拨给我两万人马,乘夜突围,偷袭敌军屯粮之地杭州。这样,敌人一定会分兵救援抗州。然后天王乘此机会突围,我也回兵天京,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天京之围可解。”翼王石达开急忙响应,并表示也带一支人马协同忠王作战。诸王全将都认为这是“围魏救赵”之计,有两位王爷亲率精兵突围,胜利是有把握的。可是洪秀全生性喜欢猜疑,以为天京被围,形势险恶,怀疑二王是不是想乘机脱逃,所以迟疑不决,没有吭声。李秀成猜透了洪秀全的心思,他突然跪倒在地泪如泉涌,说道:“天王,天国危在旦夕,我等若有二心,对得起天王和全军将士吗?”石达开也跪在天王面前,恳求洪秀全下令发兵。洪秀全深受感动,终于同意照计而行。

这年正月初二,正值过年,清军仗着人多势众,已把天京团团围住,也就略有松懈。这天半夜时分,李秀成、石达开各率一部人马,乘着黑夜,从敌人封锁薄弱的东南角突围出去。清将和春见是小股部队逃窜,也就没有追击。

二王突围后,分兵两路:李秀成奔杭州,石达开奔湖州。李秀成抵杭州城下,见守备森严,他急令士兵攻城,但都被击退。原来这杭州是清军的重要粮草基地,城内守军也有一万余人。他们只坚守城池,并不出城反攻。李秀成见三天三夜未能攻下抗州,心中焦急。突然天降大雨,城内守军见太平军久攻不下,都很疲惫,天又降雨,就都躲进城堡休息,因为几天几夜没好生睡觉,倒在地上,就呼呼入睡。李秀成乘着雨夜.派一千多名勇士,用云梯偷偷爬上城墙,等守城兵士惊醒,城门己经大开,李秀成率部冲入城内,攻了杭州。为了吸引围困天京的清军,李秀成下令焚烧清军的粮仓。

和春闻讯,知道杭州已失,断了后勤供应,急今副将张玉良率十万人马,火速回救杭州。洪秀全见清军已分兵解救杭州,敌军正在调动,于是下令全线出击。李秀成攻下抗州,放火烧了粮仓之后,火速回兵天京。石达开也率部回撒天京。两路兵马汇合一处,机智地绕道而行,回避了张玉良回救抗州的部队,终于顺利地赶回天京。此时城内城外的太平军对清军形成夹击之势,清兵始料不及,左冲右突,阵势大乱,死伤六万余人,一败涂地。清军惨败,天京之围已解。短时期内,清军已无力再打天京了。

第三计 借刀杀人

努尔哈赤父子亲率十数万满兵,声势浩大,锐不可挡,进犯明朝,志在必得。明天启六年,努尔哈赤亲自率部攻打宁远,以十三万之众围攻宁远守兵万余人。十三比一,力量悬殊。宁远守将袁崇焕,身先士卒,奋勇抗敌,击退满兵三次大规模进攻。明军的奋勇抵抗,力挫骄横的满兵。袁崇焕乘满军气馁之时,开城反攻,追杀数十里,击伤努尔哈赤,满军惨败。怒尔哈赤遭此败绩,身体负伤,攻占明朝的壮志难酬,羞愧愤懑而死。皇太极继位,第二年,又率师攻打辽定。袁崇焕早有准备,皇太极又兵败而回。

又经过几年的准备,皇太极再次攻打明朝。崇祯三年,他为避开袁崇焕守地,由内蒙越长城,攻山海关的后方,气势汹汹,长驱而入。袁崇焕闻报,立即率部入京勤王,日夜兼程,比满兵早三天抵达京城的广渠门外,作好迎敌准备。满兵刚到,即遭迎头痛击,满兵先锋巴添狼狈而逃。

皇太极视袁崇焕为从未有过的劲敌,又忌又恨又害怕,袁成了他的心病。皇太极为了除掉袁崇焕,绞尽脑汁,定下借刀杀人之计,他深知崇祯帝猜忌心特重,难以容人。于是秘密派人用重金贿赂明廷的宦官,向崇祯告密,说袁崇焕已和满州订下密约,故此满兵才有可能深入内陆。崇祯勃然大怒,将袁崇焕下狱问罪,并不顾将士吏民的请求,将袁崇焕斩首。皇太极借崇祯之刀,除掉心腹之患,从此肆无忌惮,再也没有遇到哀崇焕这样的劲敌了。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四计 以逸待劳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彝陵,哮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

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

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五计 趁火打劫

努尔哈赤、皇太极都早有入主中原的打算,只是直到去世都未能如愿。顺帝即位时,年龄太小,只有七岁,朝廷的权力都集中在摄政王多尔兖身上。多尔兖对中原早就有攻占之意,想在他手上建立功业,已遂父兄未完成的入主中原的遗愿。他时刻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明朝的一举一动。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崇祯皇帝宵衣旰食,倒想振兴大明。可是,他猜疑成性,贤臣良将根本不能在朝廷立足,他一连更换了十几个宰相,又杀了明将袁崇焕,他的周围都是些奸邪小人,明朝崩溃大局已定。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一举攻占京城,建立了大顺王朝。可惜农民进京之后,立足未稳.首领们渐渐腐化堕落。明朝名将吴三硅的爱妾陈圆圆也被起义军将领掳去。吴三桂本是势利小人,惯于见风使舵。他看到明朝大势已去,李自成自立为大顺皇帝,本想投奔李自成巩固自己的实力。而李自成胜利之后,滋长了骄傲情绪,没把吴三桂看在眼里,抄了他的家,扣押了他的父亲,掳了他的爱妾。本来就朝三暮四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终于投靠满清,借清兵势力消灭李自成。多尔兖闻讯,欣喜若狂,认为时机成熟,可以实现多年的愿望了。这时中原内部战火纷飞,李自成江山未定,于是多尔兖迅速联合吴三桂的部队,进入山海关,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打到京城,赶走了李自成。多尔兖志得意满登上金銮宝殿,奠定了满清占领中原的基础。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六计 声东击西

台湾被荷兰殖民者统治数十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立志收复台湾。1661年4月,郑成功率二万五千将士顺利登上澎湖岛。要占领台湾岛,赶走殖民军,必须先攻下赤嵌城(今台南安平)。郑成功亲自寻访熟悉地势的当地老人,了解到攻打赤嵌城只有两条航道可进:一条是攻南航道,这条道港阔水深,船只可以畅通无阻,又较易登陆。荷兰殖民军在此设有重兵,工事坚固,炮台密集,对准海面,另一条是攻北航通,直通鹿耳门。但是这条航道海水很浅,礁石密布,航通狭窄。殖民军还故意凿沉一些船只,阻塞航道。他们认为这里无法登陆,所以只派少量兵力防守。郑成功又进一步了解到,这条航道虽浅,但海水涨潮时,仍可以通大船。于是决定趁涨潮时先攻下鹿耳门,然后绕道从背后攻打赤嵌玻。

郑成功计划已定;首先派出部分战舰,浩浩荡荡,装作从南航道进攻。荷兰殖民军急忙调集大批军队防守航道。为了迷惑敌人,郑成功的部队声威浩大,喊声震天,炮火不断。这一下,郑成功非常成功地把殖民军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了南航道。北航道上一片沉寂,殖民军以为平安无事。南航道激战正酣,在一个月明星稀之夜,郑成功率领主力战舰,人不知,鬼不觉,乘海水涨潮时机迅速登上鹿耳门,守军从梦中惊醒,发现已被包围。郑成功乘胜进兵,从背后攻下赤嵌城。荷兰殖民军狼狈逃窜,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野心勃勃,他串通楚汉等七个诸侯国,联合发兵叛乱。他们首先攻打忠于汉朝的梁国。汉景帝派周亚夫率三十万大军平叛。这时,梁国派人向朝廷求援,说刘濞大军攻打梁国,我们已损失数万人马,已经抵档不住了,请朝廷急速发兵救援。汉景帝命令周亚夫发兵去梁国解危。周亚夫说,刘濞率领的吴楚大军,素来强悍,如今士气正旺。我与他们正面交锋,一下恐怕难以取胜。汉景帝问周亚夫准备用什么计谋击退敌军。周亚夫说,他们出兵征讨,粮草供应特别困难,我们如能断其粮道,敌军定会不战自退。

部队袭击吴、楚供应线,断其粮道;自己亲自率领大军袭击敌军后方重镇冒邑。

周亚夫占据冒邑,下令加固营寨,准备坚守。刘濞闻报大惊,想不到周亚夫根本不与自己正面交锋,却迅速抄了自己的后路。他立即下令部队迅速往冒邑前进,攻下冒邑,打通粮道。刘濞数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扑向冒邑。周亚夫避其锋芒,坚守城池,拒不出战。敌军数次攻城,都被城上的乱箭射回。刘濞无计可施,数十万大军驻扎城外,粮草已经断绝。双方对峙了几天,周亚夫见敌军已数天饥饿,士气衰弱,已经毫无战斗力了。他见时机已到,调集部队,突然发起猛攻。精疲力竭、软弱无力的叛军不战自乱。叛军大败,刘濞落荒而逃,在东越被杀。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赤壁大战,曹操大败。为了防止孙权北进,曹操派大将曹仁驻守南郡(今湖北G·A县)。这时,孙权、刘备都在打南郡的主意。周瑜因赤壁大战,气势如虹,下令进兵,攻取南郡。刘备也把部队调到油江口驻扎,眼睛死死地盯住南郡。周瑜说:“为了攻打南郡,我东吴花多大的代价,南郡垂手可得。刘备休想做夺取南郡的美梦!”刘备为了稳住周瑜,首先派人到周瑜营中祝贺。周瑜心想,我一定要见见刘备,看他有何打算。第二天,周瑜亲自到刘备营中回谢,在酒席之中,周瑜单刀直入问刘备驻扎油江口,是不是要取南郡?刘备说:听说都督要攻打南郡,特来相助。如果都督不取,那我就去占领。周瑜大笑,说南郡指日可下,如何不取?刘备说:都督不可轻敌,曹仁勇不可挡,能不能攻下南郡,话还不敢说。周瑜一贯骄傲自负,听刘备这么一说,很不高兴,他脱口而出:“我若攻不下南郡,就听任豫州(即刘备)去取。”刘备盼的就是这句话,马上说:“都督说得好,子敬(即鲁肃)、孔明都在场作证。我先让你去取南郡,如果取不下,我就去取。你可千万不能反悔啊。”周瑜一笑,哪里会把刘备放在心上。周瑜走后,诸葛亮建议按兵不动,让周瑜先去与曹兵厮杀。

周瑜发兵,首先攻下彝陵(今湖北宜昌)。然后乘胜攻打南郡,却中了曹仁诱敌之计,自己中箭而返。曹仁见周瑜中了毒箭受伤,非常高兴,每日派人到周瑜营前叫战。周瑜只是坚守营门,不肯出战。一天,曹仁亲自带领大军,前来挑战。周瑜带领数百骑兵冲出营门大战曹军。开战不多时,忽听周瑜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坠于马下,被众将救回营中,原来这是周瑜定下的欺骗敌人的计谋,一时传出周瑜箭疮大发而死的消息。周瑜营中奏起哀乐,士兵们都戴了孝,曹仁闻讯,大喜过望,决定趁周瑜刚死,东吴没有准备的时机前去劫营,割下周瑜的首级,到曹操那里去诸赏。

当天晚上,曹仁亲率大军杏劫营,城中只留下陈矫带少数士兵护城。曹仁大军趁着黑夜冲进周瑜大营,只见营中寂静无声,空无一人。曹仁情知中计,急忙退兵,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只听一声炮响,周瑜率兵从四面八方杀出。曹仁好不容易从包围中冲出,退返南郡,又遇东吴伏兵阻截,只得往北逃去。

周瑜大胜曹仁,立即率兵直奔南郡。等周瑜率部赶到南郡,只见南郡城头布满旌旗。原来赵云已奉诸慕亮之命,乘周瑜、曹仁激战正酣之时,轻易地攻取了南郡。诸葛亮利用搜得的兵符,又连夜派人冒充曹仁救援,轻易地诈取了荆州、襄阳。周瑜这一回自知上了诸葛亮的大当,气得昏了过去。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宋朝开禧年间,金兵屡犯中原。宋将毕再遇与金军对垒,打了几次胜仗。金兵又调集数万精锐骑兵,要与宋军决战。此时,宋军只有几千人马,如果与金军决战,必败无疑。毕再遇为了保存实力,准备暂时撤退。金军已经兵临城下,如果知道宋军撤退,肯定会追杀。那样,宋军损失一定惨重。毕再遇苦苦思索如何蒙蔽金兵,转移部队。这对,只听帐外,马蹄声响,毕再遇受到启发,计上心来。

他暗中作好撤退部署,当天半夜时分,下令兵士擂响战鼓,金军听见鼓响,以为宋军趁夜劫营,急忙集合部队,准备迎战。哪知只听见宋营战鼓隆隆,却不见一个宋兵出城。宋军连续不断地击鼓,搅得金兵整夜不得休息。金军的头领似有所悟:原来宋军采用疲兵之计,用战鼓搅得我们不得安宁。好吧,你擂你的鼓,我再也不会上你的当。宋营的鼓声连续响了两天两夜,金兵根本不予理会。到了第三天,金兵发现,宋营的鼓声逐渐微弱,金军首领断定宋军已经疲惫,就派军分几路包抄,小心翼翼靠近宋营,见宋营毫无反应。金军首领一声令下,金兵蜂踊而上,冲进宋营,这才发现宋军已经全部安全撤离了。

原来毕再遇使了“金蝉脱壳”之计。他命令兵士将数十只羊的后腿捆好绑在树上,使倒悬的羊的前腿拼命蹬踢,又在羊腿下放了几十面鼓,羊腿拼命蹬踢,鼓声隆隆不断。毕再遇用“悬羊击鼓“的计策迷惑了敌军,利用两天的时间安全转移了。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公元880年,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克唐朝都城长安。唐僖宗仓皇逃到四川成都,纠集残部,并请沙陀李克用出兵攻打黄巢的起义军。第二年,唐军部署已完成,出兵企图收复长安。凤翔一战,义军将领尚让中敌埋伏之计,被唐军击败。这时,唐军声势浩大,乘胜进兵,直逼长安。

黄巢见形势危急,召众将商议对策。众将分析了敌众我寡的形势,认为不宜硬拼。黄巢当即决定:部队全部退出长安,往东开拔。

唐朝大军抵达长安,不见黄巢迎战,好生奇怪。先锋程宗楚下令攻城,气势汹汹杀进长安城内,才发现黄巢的部队已全部撤走。唐军毫不费力地占领了长安,众将欣喜若狂,纵容士兵抢劫百姓财物。士兵们见起义军败退,纪律松驰,成天三五成群骚扰百姓。长安城内一片混乱。唐军将领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成天饮酒作乐,欢庆胜利。

黄巢派人打听到城中情况,高兴地说:敌人已入瓮中。当天半夜时分,急令部队迅速回师长安。唐军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呼呼大睡。突然,神兵天降,起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长安城内,只杀得毫无戒备的唐军尸横遍地。程宗楚从梦中醒来,只见起义军已冲杀进城,唐军大乱,无法指挥,最后他在乱军中被杀。黄巢用“关门捉贼”之计,重新占据长安。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春秋初期,周天子的地位实际上已经架空,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郑庄公在此混乱局势下,巧妙地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敢得了当时称霸的地位。当时,郑国近邻的宋国、卫国与郑国积怨很深,矛盾十分尖锐,郑国时刻都有被两国夹击的危险。郑国在外交上采取主动,接连与邾、鲁等国结盟,不久又与实力强大的齐国在石门签订盟约。

公元前719年,宋卫联合陈、蔡两国共同攻打郑国,鲁国也派兵助战,将郑国东门围困了五天五夜。虽未攻下,郑国已感到本国与鲁国的关系还存在问题,便千方百计想与鲁国重新修好,共同对付宋、卫。

公元前717年,郑国以帮邾国雪耻为名,攻打宋国。同时,向鲁国积极发动外交功势,主动派使臣到鲁国,商议把郑国在鲁国境内的访枋交归鲁国。果然,鲁国与郑重修旧谊。齐国当时出面调停郑国和宋国的关系,郑庄公表示尊重齐国的意见,暂时与宋国修好。齐国因此也对郑国加深了感情。

公元前714年,郑庄公以宋国不朝拜周天子为由,代周天子发令攻打宋国。郑、齐、鲁三国大军很快地攻占了宋国大片土地.宋、卫军队避开联军锋芒,乘虚攻入郑国。郑庄公把占领宋国的土地全部送与齐、鲁两国,迅速回兵,大败宋、卫大军.郑国乘胜追击,击败宋国,卫国被迫求和。郑庄公势力扩张,霸主地位形成。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本书中曾讲到刘璋开门揖盗,让刘备入川,结果自己丢了老命。像刘备这样用“假道伐虢”之计取胜的战例,古代战争中还有不少。当然,所谓,假道”的方式,必须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掌握。

东周初期,各诸侯国都乘机扩张势力。楚文王时期,楚国势力日益强大,汉江以东小国,纷纷向楚国称臣纳贡。当时有个小国叫蔡国,仗着和楚国联姻,认为有个靠山,就不买楚国的帐,楚文王怀恨在心,一直在寻找灭蔡的时机。

蔡国和另一小国息国关系很好,蔡侯、息侯都是娶的陈国女人,经常往来。但是,有一次息候的夫人路过蔡国,蔡侯没有以上宾之礼款待,气得息侯夫人回国之后,大骂蔡侯,息侯对蔡侯有一肚子怨气。

楚文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认为灭蔡的时机已到。他派人与息侯联系,息侯想借刀杀人,向楚文王献上一计:让楚国假意伐息,他就向蔡侯求教,蔡侯肯定会发兵救息。这样,楚、息合兵,蔡国必败。楚文王一听,何乐而不为?他立即调兵,假意攻息。蔡侯得到息国求援的请求,马上发兵救息。可是兵到息国城下,息侯竟紧团城门,蔡侯急欲退兵,楚军已借道息国,把蔡国围困起来,终于俘虏了蔡侯。

蔡侯被俘之后,痛恨息侯,对楚文王说:息侯的夫人息妫是一个绝代佳人。他这话是刺激好色的楚文王。楚文王击败蔡国之后,以巡视为名率兵到了息国都城。息侯亲自迎接,设盛宴为楚王庆功。楚文王在宴会上,趁着酒兴说:“我帮你击败了蔡国,你怎么不让夫人敬我一杯酒呀?”息侯只得放夫人息妫出来向楚文王敬酒。楚文王一见息妫,果然天姿国色,马上魂不附体,决定一定要据为己有。第二天,他举行答谢宴会,早已布置好伏兵,席间将息侯绑架,轻而易举地灭了息国。

息侯害人害已,他主动借道给楚国,让楚国灭蔡,给自己报了私仇,却不料,楚国竟不丢一兵一卒,顺手将自己消灭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吕后杀韩信,历史众说纷纭。历史上的是非功过,不是一下子说得清楚的。这里并不想作什么评价,仅用此例,再次说明“偷梁换柱”的计谋,在历史上也往往发挥政治权术作用。

楚汉相争,以刘邦大胜,建立汉朝为结局。这时,各异姓王拥兵自重,是对刘氏天下潜在的威胁。翦灭异姓诸王,是刘邦日夜考虑的大事。异姓诸王中,韩信势力最大。刘邦借口韩信袒护一叛将为由,把他由楚王贬为淮阴侯,调到京城居住,实际上有点“软禁”的味道。韩信功高盖世,忠于刘邦。当年楚汉相争,战斗激烈之时,谋士蒯彻曾建议韩信与刘邦分手,使天下三分。韩信拒绝了蒯彻的建议,辅佐刘邦夺得天下。而今却落得这样的下场,心中怨恨至极。

公元前200年,刘邦派陈烯为代相,统率边兵,对付匈奴。韩信私下里会见陈烯,以自己的遭遇为例,警告陈烯,你虽然拥有重兵,但并不安全,刘邦不会一直信任你,不如乘此机会,带兵反汉,我在京城里接应你。两个人秘密地商量好,决定伺机起事。

公元前197年,陈烯在代郡反汉,自立为代王。刘邦领兵亲自声讨陈烯。韩信与陈烯约定,起事后他在京城诈称奉刘邦密诏,袭击吕后及太子,两面夹击刘邦。可是,韩信的计谋被吕后得知。吕后与丞相陈平设下一计,对付韩信。

吕后派人在京城散布:陈烯已死,皇上得胜,即将凯旋。韩信听到这个消息,又没有见到陈烯派人来联系,心中甚为恐慌。一日.丞相陈平亲自到韩信家中,谎称陈烯已死,叛乱已定,皇上已班师回朝,文武百官都要入朝庆贺,请韩信立即进宫。韩信本来心虚,只得与陈平同车进宫。结果被吕后逮捕,囚系在长乐宫之钟室。半夜时分,韩信被杀。后世称“未央官斩韩信”。盖世英名的韩信至死也不知道,陈烯已死的消息,完全是谎言。陈烯叛乱,是在韩信死了两年之后才平定的。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春秋时期,吴王阖庐看了大军事家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非常佩服,立即召见孙武。吴王说:“你的兵法,真是精妙绝伦。你能不能当面给我演示一下,让我开开眼界呢?”孙武说:“这个不难。您可以随便找些人来,我马上操练给您看看。”

吴王一听,好生好奇。随便找些人来就可操练?吴王存心为难—下孙武,说道:“我的后宫里美女多得很,先生能不能让她们来操练操练?”孙武一笑说:“行呀!任何人都可以操练。”

于是,吴王从后宫叫来180名美女。众美女一到校军场上,只见旌旗招展,战鼓排列,煞是好看。她们嘻嘻哈哈,东瞅西瞧,漫不经心。孙武下令180名美女编成两队,并命令吴王的两个爱姬作为队长。两个爱姬哪里作过带兵的官儿,只是觉得好笑好玩。好不容易,才把稀稀拉拉、叫叫嚷嚷的美女们排成两列。

孙武十分耐心地、认真细致地对这些美女们讲解操练要领。交待完毕,命令在校军场上摆下刑具。然后威严地说:“练兵可不是儿戏!你们一定要听从命令,不得马马虎虎,嘻笑打闹,如果谁违犯军令,一律按军法处理!”

美女们以为大家是来做做游戏的,不想碰见这么个一脸正经的人!这时,孙武命令擂起战鼓,开始操练。孙武发令:“全体向右转!”美女们一个也没有动,反而轰然大笑。孙武并不生气,说道:“将军没有把动作要领交待清楚,这是我的错!”于是他又一次详细讲述了动作要领,并问道:“大家听明白了没有?”众美女齐声回答:“听明白了!”

鼓声再起,孙武发令:“全体向左转:”美女们还是一个未动,笑得比上次更加厉害了。吴王见此情景,也觉得有趣,心想:你孙武再大的本领,也无法让这些美女们听你的调动。

孙武沉下脸来,说道:“动作要领没有交待清楚,是将军的过错,交待清楚了,而士兵不服从命令,就是士兵的过错了。按军法,违犯军令者斩,队长带队不力,应先受罚。来人,将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一听,慌了手脚,急忙派人对孙武说:“将军确实善于用兵,军令严明,吴王十分佩服。这次,请放过寡人的两个爱姬。”孙武回答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吴王既然要我演习兵阵,我一定要按军法规定操练。”于是,将两名爱姬斩首示众,

左冲右突其他应用

组词

左组词冲组词右组词突组词

笔顺笔画

左笔顺笔画冲笔顺笔画右笔顺笔画突笔顺笔画

近义词

左近义词冲近义词右近义词突近义词

反义词

左反义词冲反义词右反义词突反义词

左冲右突成语接龙

正接

突飞猛进突如其来突然袭击突梯滑稽

反接

情同羊左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左冲右突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保家卫国陈旧不堪超然自引饭来开口化民成俗金光闪闪奸回不轨进可替不锦衣行昼龙蛇飞动目光如豆眉睫之内眄视指使怕死贪生强本弱枝水滴石穿世风日下绳一戒百兔走乌飞啸傲风月心怀不轨心急火燎胸无大志有福同享忧国忧民一接如旧贻厥孙谋以权谋私屹然挺立油盐酱醋丈二和尚醉生梦死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zhechongyuwu37982.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