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刑峻法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严刑峻法的意思严刑峻法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严刑峻法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严刑峻法
拼音: yán xíng jùn fǎ
频率: 常用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联合式
解释: 峻:严厉。严厉的刑罚和法令。

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残暴统治。
典故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丙吉传》:“后遭条狱之诏,吉扞拒大难,不避严刑峻法。"
成语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2章:“用~和沉重聚敛苦害百姓,所以盗贼一天比一天多。"
英文翻译: harsh punishments and strict laws

严刑峻法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严刑峻法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严刑峻法出自:《后汉书·崔骃传》:“故严刑峻法,破奸轨之胆。

”严刑峻法:指的是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严刑峻法是什么意思?

严刑峻法 解释:峻:严酷。

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出处:《后汉书·崔骃传》:“故严刑峻法,破奸轨之胆。

古希腊为什么严刑峻法?

古希腊采用严刑峻法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层的统治,镇压奴隶的反抗

韩非子主张严刑峻法有什么消极影响?

真正把法家推向独尊地位的是韩非。韩非在批判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学习吸收了法家前辈和道家前辈的思想,将法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巅峰,牢牢地吸引住了秦始皇。

韩非原是韩国的国姓爷,可是没有机会得君行道,于是他出了一本十几万字的书,以抒抱负。这书很快流传到秦国,被秦始皇看到了,秦始皇深为喜爱,当即表示“但恨不见古人”。李斯说:“韩非不是古人,是我的同学。”于是,秦始皇就向韩国发兵抢人,就这样,韩非到了秦国。为了得到一个人才而专门发动了一场战争,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秦始皇是多么重视韩非的法家理论。但到了秦国,韩非被秦始皇捧了一阵,便因为李斯的妒嫉,冤陷而死。韩非死后十二年,秦始皇统一了天下。这是法家思想胜而提出者亡的第二个历史讽刺。

究竟,法家的什么魅力打动了秦始皇呢?

其一,法家的政治理想是寻找一个具有“法治”思想的铁血君王,让他去收拾天下的残局。在法家看来,一个平易近人、感情丰富,或者一个慈悲为怀、懦弱无能的君王,根本无从承担起推行“法治”的重任。这位铁血君王应是这样的英雄:他能够用最强力的手段去奴役民众,然后使民众获得解放。据法家说,寰宇要想“大定”,海内要想“清一”,苍生要想“获救”,天下人就得先忍受这位“救世主”的奴役。法家学派为了制造这类英雄,拼命鼓吹“明君独断”、君主极权。有学者认为,秦始皇嗜权成痴的个性与攻击性极强的人格力量,容易与“严而少恩”的法家理论一拍即合。秦始皇从年轻时代起就被秦国的特殊的文化环境熏陶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法家人物,从而表现出极强的“法治主义”精神,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法家理论,对法家大师韩非钦佩得五体投地,四处网罗各国的法家人物,坚决按照法家的“君主极权论”和“暴力万能论”来建构新国家的模型,坚决推行武力统一中国的铁血政策。

其二,法家崇尚统一,即“法令由一统”、“政令皆出于上”。这种大一统的思想与秦始皇的宏伟理想不谋而合。在法家理论合法化的指导下,秦始皇统一了天下,统一了货币,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文字。

其三,法家思想主张“法治”重刑罚,这与秦始皇“治乱世用重典”的信念又非常一致。在统一国家草创之初,基于六国初定,人心未稳的局面,为确保大一统局面而严刑峻法治天下,定人心,诛叛逆,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那么,法家的遗憾又在哪里?

关键在于,秦始皇对于法家的理解与篡改。换句话说,法家从来都没有作为一个完整体被采用过。

公孙鞅在主张“重刑”的同时,没有忘记“去刑”、“重赏”。不过,公孙鞅的“重刑主义”在秦国后来的政治实践中很快就发生了形变,他的“重罚厚赏”逐渐演变成“重罚轻赏”。而韩非本人也极力鼓吹“重罚少赏”了。他说:“重罚少赏,上爱民,民死赏;多赏轻刑,上不爱民,民不死赏。”即是说,在坚持恩威并施的“赏罚论”的前提下,把重点有意转移到突出“罚”的作用上。不过韩非也保留警告:“用赏过者失民,用刑过者民不畏。”不过,秦始皇采纳的更干脆。他认为“法治主义”的最大威力就在于它的“重刑主义”,主张“专任刑罚”的“重刑不赏”。他的宠臣李斯则更露骨:“名主圣王之所以能久处尊位,长执重势,而独擅天下之利者,非有异道也,能独断而审督责,必深罚,故天下不敢犯也。”

法家思想的另一个致命缺陷是只能严厉处罚违法的臣民,却不能保障守法的臣民不受到非法的伤害。换句话说,韩非的法治对于臣民来说只会受其害不会受其惠。连商鞅、韩非本人都无法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命,难免会受到臣民的反对。

为了落实被精简为重刑的法治,秦帝国制定出了名目繁多、让人毛骨悚然的“法”条。以死刑为例,有戮刑、磔刑、弃市、定杀、生埋、赐死、枭首、腰斩、凿颠、抽肋、绞、剖腹、族刑、具五刑等等。

在《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中有段这样的记载:当时有个范阳令,他在任十年,“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不可胜数。然而慈父孝子莫敢公之腹中者,畏秦法耳”。在执行过程中,一个小小的县令竟然如此凶残横暴,其他的各级官员就更不在话下了。

“法治主义”彻底成了一把虎虎生风的统治工具,秦始皇挥舞着它,鞭笞着他的还没有完全脱离奴隶命运的子民,按照他的绝对意志,去建造宏伟的宫殿,去修筑豪华的骊山墓,去赶筑举世震惊的万里长城,去铺筑四通八达的驰道,去远征匈奴和南越,去巡游全国,去寻找长生不老药,去妄杀无辜和焚书坑儒……

但是,严刑峻法只可当一时而不能持久,把在战场上用来对付敌人的办法拿来对付自己统治下的民众,势必会导致“民不堪命”的后果,无异于自掘坟墓。

商鞅为严刑峻法提出了什么

商鞅的严刑峻法给秦人养成循规蹈矩的习惯,特殊的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全力向外发展,秦人遂无敌于天下。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人犷野矫健,无法教化

②商鞅变法使秦人停滞不前

③奖励军功激励秦人勇猛作战

④变法促进秦国军事力量强大

能达到惩恶扬善、杀一儆百的目的。变法初期渭水刑场一次杀了七百四十来人,可并没有引发民乱,因为商鞅说“制法在前而违法在后,故不为虑”。商鞅变法是历史的奇迹,因为它在二千年后的今天律法中仍然有商鞅律法的影子,连坐制与今天的包庇罪相似,商鞅规定出入县,住宿等要凭“身份证”(刻有人像姓名的木片),……等等

“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可见严峻的刑法在法治的秦国是必须存在的,当然一定要依法量刑,不能乱用私刑!

严弄峻法是什么意思?

【解释】:峻:严酷。

【出处】:《后汉书·崔骃传》:“故严刑峻法,破奸轨之胆。

” 【示例】:若仍~,使直言者常获重谴;日日讲聚敛,使百姓生机愈困,则天下事不堪问矣。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近义词】:严刑峻制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指残暴统治。

汉文帝行宽厚之政是什么意思?

汉文帝行宽厚之政是用恩德感化臣民,从而使天下富足,礼义兴盛。

秦朝因暴政而亡国,其暴政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严刑峻法。汉朝建立后,吸取秦亡教训,逐渐减轻刑罚。汉文帝更是对“秦律”中的弊端进行了改革。文帝为人宽容,即使大臣犯了错,他也常用恩德来感化让他内心羞愧,反省自己。

刘恒心致力于用恩德感化臣民,因此天下富足,礼义兴盛。

古代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例子?

明朝君主主张严刑峻法,对贪污受贿、坐下犯乱处以严刑。

尤其是在明朝开国初年表现的最突出,朱元璋十分厌恶贪污受贿,一旦贪污超过50两被发现就会被杀头。

同时,朱元璋对任何威胁其统治者绝不姑息,仅胡惟庸案,朱元璋就下令杀掉了一半的开国元勋。

这些是明朝严刑立法的表现

严刑峻法其他应用

组词

严组词刑组词峻组词法组词

笔顺笔画

严笔顺笔画刑笔顺笔画峻笔顺笔画法笔顺笔画

近义词

严近义词刑近义词峻近义词法近义词

反义词

严反义词刑反义词峻反义词法反义词

严刑峻法成语接龙

正接

法不传六耳法不阿贵法不容情法不徇情法出多门法不责众法成令修法出一门法贵必行法家拂士法灸神针法轮常转法力无边法脉准绳法无二门法无可贷法外施恩法外施仁

反接

不恶而严壁垒森严戒备森严门禁森严师道尊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义正词严义正辞严自律甚严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严刑峻法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白丁俗客德輶如毛胆战心慌肤寸之地锋芒逼人苟且行止豁然确斯六阳会首门不夜扃劈里啪啦千古奇逢潜形谲迹如鸟兽散舍近即远三豕渡河水至清则无鱼铁树开花调舌弄唇唾玉钩银弯弓饮羽蜗角斗争秀才人情半张纸挟势弄权先事虑事掀天动地消息盈冲先意希旨西子捧心一长两短以古非今一迎一合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yu5_jin36696.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