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器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亡国之器的意思亡国之器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亡国之器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亡国之器
拼音: wáng guó zhī qì
频率: 一般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偏正式
解释: 器:器皿。象箸玉杯被认为是骄奢亡国的象征。

语法: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典故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直》:“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成语示例:《文选·张协<七命>》:“服腐肠之药,御~,虽子大夫之所荣,故亦吾人之所畏。"
英文翻译: 

亡国之器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亡国什么的成语?

亡国之音,亡国之器,亡国之道,亡国之本,亡国之语,亡国之身,亡国之事,亡国之社,亡国之臣。

亡国奴,亡国之音。亡国灭种。

降宋的皇帝?

以下国家的皇帝都是降宋的皇帝:

南平国(963年灭国)

南平国(924年-963年),是五代十国之中最小的国家,又被称为荆南或者北楚,国土面积相当狭小,仅包含今天的湖北江陵和公安等地,基本上就是现在的一个地级市大小。

南平国是唐末藩镇的后遗症产物,开国君主高季兴是在后梁被任命为荆南节度使,后来逐渐形成了割据势力,因为南平处于湖北,自古以来是交通要道,所以南北交通都有经过南平,所以南平政府便利用便利,谋取过往使者的财物,同时又在四周的大国之中巧妙周旋,居然在唐末的群雄逐鹿的形势下支撑了5代近40年,也实属不易。

963年,湖南周保权向宋太祖求援平叛,对南平觊觎已久的宋太祖利用这个机会打算顺便灭了南平国,没想到南平的末代君主没有给赵匡胤这个机会,末主高继冲主动纳土投降。

后蜀(965年灭国)

后蜀(934年—965年),又称孟蜀,是也是五代十国之一,创立者是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主要控制区域为四川大部和川陕一小部。

后蜀一共有两代君王,孟知祥和后主孟昶。孟昶初期还是比较有作为的君王,他注重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经济,由于四川自古以来“易守难攻”,加上孟昶的励精图治,所以他在天下大乱的情况下,可以关起门来做他的后蜀皇帝。

但是,锐气往往会被岁月磨平,到了孟昶统治的后期,大概已经厌倦了一成不变的生活,孟昶开始堕落腐化,开始追求享乐,甚至连便器都用珍宝来装饰,后来曾经有人把这个便器呈给宋太祖赵匡胤,被赵匡胤一把摔掉,被视为亡国之器。

君主的堕落和腐化,是国家不可避免的走上了衰亡的道路,最终在965年,赵匡胤派王全斌消灭了后蜀政权。孟昶出城投降,被押付东京汴梁,被封为秦国公,不仅便去世了。

南汉(971年灭国)

南汉(917年—971年),统治区域大概在今天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等地,南汉也是由唐末的节度使割据而来,到了后梁后唐时期被封王,最终立国,最终国号被改为汉,史称南汉。

到了南汉后主刘鋹时期,宦官当道,军政大权均被宦官掌握,发展到后期,甚至到了要想当官要先被阉割的地步,很多人中了进士,就主动阉割,以向掌权的宦官献媚,否则不会得到重用,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奇葩的政权。

国家的政权在这样的宦官手中,那么国家的前途则可想而知了。公元970年,宋太祖派潘美率军攻打南汉,南汉岂是朝气勃勃的北宋的对手,很快被灭国。

后主刘鋹投降,被封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封恩赦侯。刘鋹一直在开封活到了太宗时代,980年,刘鋹去世。

南唐(975年灭国)

南唐(937年—975年),疆域主要在今天的江西、安徽、江苏和湖南、湖北一部。

南唐的建立者是李昪,号称是唐朝宗室。南唐虽然偏安于江南一隅,但是文化经济相当发达,由于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但是南方以割据和禅让为主,所以南方经济并没有遭到严重的破坏,所以相对于北方,经济实力还是不错的。文化上更是发达,南唐李璟、李煜父子都是著名的词人,留下了很多耳熟能详的词句。

但是由于北周以及后来的北宋势力日益强大,南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公元958年,李璟去帝号,自愿降格为“江南国主”,但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南唐作为江南政权中最大、最正常的一个,被视为宋朝最重视的对手。

李煜表面称臣,但是他知道赵匡胤绝对不可能允许南唐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存在于世的,所以他也在暗中备战。

公元974年,赵匡胤命宋军三路进发,进攻南唐,实力的差距导致南唐军队一败再败,最后只剩下首都金陵,在坚守了一段时间以后,金陵城也被攻破了,李煜投降。

李煜投降后,被安置到宋朝首都开封,他在开封作为一个亡国之主,郁郁不得志,时常感怀古国,写下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名句。他在太祖一朝,尚能得到优待,但是到了太宗赵光义的时代,李煜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先是隔三差五的申斥,最后还被毒死,据野史记载,赵光义看上了李煜的美女皇后小周后,所以毒死了李煜,霸占了小周后。

李煜作为一个词人,千古留名,但是作为君主,他不及格。

吴越国(978年灭国)

吴越国(907-978)由钱镠建立,相当于今天的浙江、江苏南部和福建北部,吴越国主一直接受后梁、后唐、后周、北宋等中原政权册封,于民休养生息。

到了北宋时期,北宋连续消灭了南平、后蜀、南唐等割据政权,吴越国也更加谨小慎微,虽然被消灭是迟早的事情,但是过一天是一天。终于到了赵光义时期,太宗可不是太祖那样的仁义之人,吴越国主钱弘椒整日惴惴不安。

公元978年,赵光义召钱弘椒入京,不敢违抗的钱弘椒只好奉召入京,果不其然,钱入京后就被赵光义扣留下来,钱弘椒只好“顺水推舟”,将吴越之地造册献上,归土纳降。赵光义见钱弘椒还算“听话”,将其封为“淮海国王”,在开封府安置。只是,最终也是死的不明不白,在生日当天被赵光义赐酒,当晚暴毙,虽无直接证据表明是被毒死,但是我们知道中国史书一向“为尊者讳”。

北汉(979年灭国)

北汉(951年―979年),是五代十国中的最后一个政权,势力范围不到今天山西的一个省,以晋阳城为都城,大概在今天的太原一带。

北汉是十国中唯一的北方国家,但是因为地方太小,所以国力衰弱,只好借助北方的帝国——辽国来对抗中原的国家。北汉国家虽然弱小,但是骨头很硬,再加上有辽国作为后台,一直不屈服于北宋,即使宋太祖多次派兵进攻,依然未能将其征服。80后熟知的“杨家将”的开山之祖——杨业就是北汉的将军,多次抗击北宋,在北汉被北宋灭亡之后,投降北宋,为抗击辽国作了很大的贡献。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亲率大家进攻北汉,在次战中,北宋军队击溃了辽军,失去了辽国援军的北汉国主刘继元无力抵抗,只能出城投降。

至此,中原割据政权都被北宋消灭了,北宋完成了中国传统势力范围内的统一。

虽然在中国的历史上,北宋一直以经济、文学而著称,但是其在立国初期的武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北宋继承了北周的强大的实力,消灭了中原大大小小的割据政权,完成了统一,为之后的经济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础。而北宋初年,各个政权的降王也一度在北宋都城开封齐聚,被称为“宋初降王满京城”,这也是北宋文治武功的生动写照。

降宋的皇帝有蜀国孟昶,南唐李煜。

979年6月3日: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北汉皇帝刘继元降宋。

北汉灭亡,也就标志着五代十国的结束,中国再次统一。

贡献。王国维先生说:“词至李后主而境界始大,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伟大词人真就做不好君王吗?宋太祖赵匡胤说:“李煜(即李后主)若以作诗工夫治国事,岂为吾虏也?”留下一个千古之谜:李后主如此庸懦无能,宋太宗赵光义又何必毒死他呢?

常见解释有两种:

其一,李煜并非昏君,他对赵家江山仍有威胁。

其二,宋太宗好医,李煜被当成试验品。

二说皆有一定道理。

李后主可能不姓李

南唐开国者李昪(biàn)本是孤儿,被南吴王杨行密收留。后因杨家诸子不容,转由部将徐温抚养,改名徐知诰。

徐温年轻时贩盐为业,后随杨行密起事,虽无战功,亦列为“三十六英雄”之一。杨行密去世后,徐温等起兵,杀杨行密长子,立次子,徐温得以大权独揽,成为权臣。

徐温原想把家业交给长子徐知训,没想到徐知训被部将所杀,只好暂交养子徐知诰(也就是李昪)管理,以待次子徐知询长大后接手。没想到徐温突然病故,李昪趁机崛起,干脆篡夺了南吴的江山。

一开始,李昪建的是齐国,上位三年后,又突然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即南唐,并恢复了自己的“旧姓”。

对于李昪的“自称”,历代不以为然。宋代欧阳修写道:“于此之时,天下大乱,中国之祸,篡弑相寻,而徐氏父子,区区诈力,裴回(意同徘徊)三主。”意思是,“编骗”痕迹过重,所以帝位只传了三代。

僭称唐朝皇室后裔,好处是笼络北方士族,缺点则有二:

首先,杨行密余党、徐温余党深知李昪的底细,皆不服气,所以南唐从成立起,内部便派系林立,南北士族矛盾激化。

其次,南唐不得不继承唐朝的政策,当时列强割据,都渴望得到契丹帮助,南唐与契丹不接壤,彼此都有“远交近攻”的需要,双方也曾联手,可唐朝与契丹是死敌,南唐想装正统,也只好与契丹为敌。

在位十九年 十四年在打仗

李昪虽是篡位者,但英明、节俭、爱民。上位后,群臣建议:“陛下中兴,今北方多难,宜出兵恢复旧疆。”李昪回答说:“吾少长军旅,见兵之为民害深矣,不忍复言。”

在位6年,寝殿烛台竟是马厩中的旧物,且不用蜡烛,只用乌臼子油,“宫砌无新树,宫衣无组绣,宫乐尽尘埃”。南宋陆游称赞他“仁厚恭俭,务在养民,有古贤主之风也”。

李昪立长子李璟为太子,却不喜欢李璟,认为他“聪悟迷惑,阔于听断。故多为左右所沮”。意思是聪明是聪明,但没主见,易被左右欺骗。

李昪一度喜欢小儿子李景逷,一次李昪去李璟的宫殿,见他竟自操琴,大怒。李昪的宠妃、李景逷的母亲种夫人趁机说:“李景逷的才能高于李璟。”当时李景逷才4岁,李昪立刻警觉,命令种夫人出家当尼姑,李景逷从此被冷落。到李昪死,也没封爵。

李昪去世前,曾想传位给四子李景达,李景达有军事才能,当时正在东都(今扬州)驻守,遂密诏让他回来。没想到,医官吴庭绍是李璟的卧底,李璟得到消息,立刻派人半道截获密诏。

李璟得权不正,为缓和矛盾,一方面,提出兄终弟及,表示死后传位给三弟李景遂,并任李景遂为元帅,李景达为副元帅;另一方面,想多立战功,威服手下。李璟在位十九年,十四年在打仗,国力消耗一空。

李璟曾下诏检讨:“曩(nǎng)者兵连闽越,武夫悍将,不喻朕意,务为穷黩,以至父征子饷,上违天意,下夺农时,咎将谁执?在予一人

亡字开头悲情词语?

亡国灭种,亡国之器,亡国之色,亡国之声,亡魂丧胆。

亡魂失魄。

亡可奈何。

亡命之徒,亡羊补牢。

亡帝,亡等。

之归。

亡将。

亡绿。

亡邢。

亡盼亡珉。

亡军,亡钦。

亡故。

亡命。

亡灭。

亡到。

亡河。

亡国大夫。

亡猿祸木。

亡羊之叹。

亡国之色。

亡国破家。

亡不旋跬。

亡国之音。

亡羊得牛。

亡秦三户。

描述亡国的词语?

一言丧邦 ·亡国大夫 ·亡国灭种 ·亡国破家 ·亡国之器 ·亡国之社 ·亡国之声 ·亡国之音 ·水剩山残 ·黍离麦秀 ·黍油麦秀 ·剩山残水 ·剩水残山 ·倾城倾国 ·倾国倾城 ·破家亡国 ·麦秀黍离 ·家亡国破 ·国将不国 ·覆地翻天 ·别有滋味 ·北鄙之声

亡下面一个心是什么成语?

亡不待夕 亡:灭亡,死亡。

待:等待。

夕:傍晚。

灭亡等不到傍晚。

比喻很快就会灭亡。

亡不旋跬 犹亡不旋踵。

形容时间极短。

亡不旋踵 指迅速灭亡。

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

亡国大夫 指不忠不智的前朝遗臣。

出处:《礼记·射义》:“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

”孔颖达疏:“亡国之大夫者,谓亡君之国,言不忠且无智也。

” 亡国灭种 国家灭亡,种族灭绝。

指一个国家被彻底毁灭。

亡国破家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相刺》:“屈原行吟泽畔,曰:‘安得皋陶而察之!

’夫人君莫不欲求贤以自辅,任能以治国,然牵于流说,惑于道谀,是以贤圣蔽掩,而谗佞用事,以此亡国破家,而贤士饥于岩穴也。

” 亡国之器 指象箸、玉杯之类的器皿,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

家破人亡开头成语?

家破人亡开头成语 (22个): 亡羊补牢、 亡国之音、 亡国灭种、 亡羊得牛、 亡矢遗镞、 亡秦三户、 亡国之声、 亡羊之叹、 亡不旋踵、 亡国之社、 亡魂丧魄、 亡魂丧胆、 亡魂失魄、 亡国破家、 亡国大夫、 亡国之器、 亡可奈何、 亡不旋跬、 亡猿灾木、 亡不待夕、 亡猿祸木、 亡命之徒

亡国之器其他应用

组词

亡组词国组词之组词器组词

笔顺笔画

亡笔顺笔画国笔顺笔画之笔顺笔画器笔顺笔画

近义词

亡近义词国近义词之近义词器近义词

反义词

亡反义词国反义词之反义词器反义词

亡国之器成语接龙

正接

器二不匮器满将覆器满意得器满则覆器鼠难投器小易盈器宇不凡器宇轩昂

反接

兵败将亡出死断亡多藏厚亡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国破家亡家败人亡继绝存亡继绝兴亡家破人亡家破身亡家散人亡进退存亡名存实亡鸟为食亡千古兴亡若存若亡人琴俱亡人琴两亡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若有所亡顺昌逆亡顺道者昌,逆德者亡顺德者昌,逆德者亡顺人者昌,逆人者亡生死存亡死生存亡顺天者昌,逆天者亡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顺之者兴,逆之者亡同生死共存亡危急存亡物在人亡兴废存亡鱼烂而亡鱼烂取亡治乱存亡治乱兴亡自取灭亡坐以待亡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亡国之器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不识大体不食周粟不折不扣寸铁杀人蠹国殃民大有裨益凤雏麟子凤叹虎视孤犊触乳岗头泽底割须弃袍聊备一格里勾外连龙头蛇尾麟趾呈祥默然无声炮火连天七手八脚弃书捐剑人欲横流吞声饮泣投隙抵巇推燥居湿外合里差心狠手辣先自隗始一介不取欲说还休饮至策勋睚眦之怨专横跋扈朱门绣户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wangguozhishe29806.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