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良将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忠臣良将的意思忠臣良将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忠臣良将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忠臣良将
拼音: zhōng chén liáng jiàng
频率: 一般
年代: 近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联合式
解释: 忠实的大臣和优秀的将帅。

语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爱国人士。
典故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6回:“袭人道:‘忠臣良将,出于不得已他才死。’"
成语示例:
英文翻译: official loyal to his sovereign and good high-ranking military officers

忠臣良将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两位忠臣良将是谁?

两位“忠臣良将”是指诸葛亮和岳飞。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两位忠臣良将是指谁和谁?

诸葛亮、岳飞

诸葛亮被称为封建时代的第一忠臣,这个“忠”,内容其实很丰富,不是对刘备父子的“私忠”,诸葛亮的“忠”是“公忠”“大忠”。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业,这是诸葛亮的“忠”。

岳飞,南宋时期民族英雄、抗金名将,他精心忠诚,报效祖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东汉三国之忠臣良将

郭修,一称郭脩 (?-253年),字孝先(一名郭修,《三国志·后主传》及《费祎传》中载为郭循),凉州西平人。三国时代曹魏官员,官至中郎将(可能为伪称。曹芳诏称郭脩为“故中郎”,裴松之则指郭脩只是“西州之男子耳”)。被蜀汉卫将军姜维俘虏后降蜀汉,后来暗杀蜀汉大将军费祎。

郭修一向有功绩德行,著名于西平。蜀汉大将姜维攻打魏国,郭修未能守住西平,被姜维擒获,后来投降蜀国,蜀国封其为左将军。魏国遂按律法抄没郭氏在魏家产,女眷没入官府为官奴婢,其女郭丽也在其中,其子郭绮则被流放边郡,配入军中为奴。后郭丽被朝廷例行赏赐给了司隶校尉钟会。

郭修,竟是罕见的忠勇之士,从未想过背叛魏国,当日不过是假意投降,想找机会刺杀蜀国国主刘禅,然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而魏国并不知郭修的忠君爱国之心,已将其家产没入官中,爱女郭丽也成为随意任人羞辱蹂躏的官奴婢。即便如此,郭修始终未改初衷。

蜀国大将军费祎在汉寿大会诸将。蜀汉立国时,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主持朝中大小事务。刘备死后,太子刘禅即位,遵从父亲遗命,放权于丞相诸葛亮处理军政大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然诸葛亮死后,刘禅废除了丞相制,设立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军政事务分开,三职互相制衡,由蒋琬、费祎、董允等人主政,费祎由此成为蜀国股肱重臣,儿子娶尚蜀公主,女儿嫁蜀太子刘璿为正妃,其地位远在主持军事的卫将军姜维之上。郭修也参加了汉寿大宴,趁费祎欢饮沉醉时,亲手持刃,将费祎刺死,郭修亦当场被杀。

诸葛亮生前,曾收魏国降将姜维为弟子,将所有衣钵都传给了他。诸葛亮病逝后,姜维执掌蜀国军事,亦继承师父遗志,接连出兵伐魏。蜀国有见识者如费祎等人,已意识到以蜀地之力进取中原不过是痴人说梦,不断兴兵只能徒然消耗国力,于是姜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还劝姜维道:“我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何况是我等呢!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业等待有能者去继承,不要希冀侥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果不如其志,悔之无及。”

姜维对自己的才华十分自负,认为受到费祎掣肘,抱负不能施展,对费氏十分不满。而郭修在汉寿宴会上行刺费祎时,高呼是受姜维指使。由于姜维也是魏国降将,蜀人素来轻视降将,姜维又一向与费祎不和,不少人认为郭修所称也许是事实。虽然姜维本人极力澄清,蜀主刘禅也予

郭修,一称郭脩 (?-253年),字孝先(一名郭修,《三国志·后主传》及《费祎传》中载为郭循),凉州西平人。三国时代曹魏官员,官至中郎将(可能为伪称。曹芳诏称郭脩为“故中郎”,裴松之则指郭脩只是“西州之男子耳”)。被蜀汉卫将军姜维俘虏后降蜀汉,后来暗杀蜀汉大将军费祎

关于陷害忠臣成语故事?

忠臣良将 zhōng chén liáng jiàng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 解释: 忠实的大臣和优秀的将帅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6回:“袭人道:‘忠臣良将,出于不得已他才死。

’” 成语故事: 贾宝玉因为金钏儿跳井自杀与王府来讨要戏子,被父亲贾政痛打一顿,他躺在床上与袭人谈论忠臣良将的事情,他认为忠臣为了名义而死谏,置君王于不顾;良将为了博己之名,猛拚一死,置国家于不顾,他们都不是好人。

商朝晚期的忠臣良将?

亘古第一忠臣:比干。商朝帝王文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商纣王的叔叔,比干自幼聪明,20岁就以太师之位辅佐帝乙,后又受托孤重任,辅佐商纣王帝辛,是殷商王室著名的忠臣,一生忠君爱国,为民请愿,敢于直谏,主张鼓励农耕,发展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纣王后期,宠信妲己,昏庸无道,比干多次劝谏:“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由此激怒商纣王:“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将比干杀害,并将其心取出,又将比干满门抄斩,比干遗孀在好心士兵的帮助下逃出朝歌,后生下遗腹子:坚,“坚”既是以后林姓的始祖,比干也被称为:“亘古第一忠臣”。

比干出身于商王家族,所以又称为“王子比干”。比干是商纣时期的重要辅弼之臣。

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商纣刚愎自用,造成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比干忠言直谏,触犯了商纣,结果被剖杀。《史记·殷本纪》记载当时的情形为:“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比干死后,他的妻子也遭到了杀害,皇甫谧《帝王世纪》说:“纣剖比干妻以观其胎。”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比干死后被埋葬,比干的墓“在汲县北十余里”。

比干谏言忠君的行为赢得了后人的尊重。周武王灭商后,就专门派“闳夭封比干之墓”(《史记·周本纪》)。春秋末年的孔子将比干誉为商代的“三仁”之一(《论语·微子》)。

商纣时期还有三个重要的辅弼之臣,号称“三公”,他们分别是九侯、鄂侯和周侯。其中,九侯又称为鬼侯;周侯就是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又称西伯昌。

根据《殷本纪》记载:“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喜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彊,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醢,就是将人剁成肉酱;脯,就是将人做成肉干。而据《潜夫论·潜叹》的描述,九侯的被杀与妲己的陷害有莫大的关系,她诬告说:“九侯之无道也,乃欲以此惑君王也,而弗诛,何以革后?”所以商纣将九侯。

商代的末年,周人的首领季历率领族人与商交战,结果被商王文丁杀害。季历死后,其子昌立,是为西伯。他就是周文王。文王继位的时候,出现了凤凰集于岐山的祥瑞现象。此时,很多有才华的人,如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等,都前来归附西伯。西伯在继位后不久,发动了对商的战争,可能是为了报杀父之仇,但以失败告终。

后来,周国发生了地震,“文王寝疾五日而地动”(《吕氏春秋·制乐》),西伯认为是自己的罪责,于是更加注重稳定内部的统治秩序。同时,他注意缓和与商的关系,终于成为商的诸多诸侯国中具有影响力的一个,所以商纣任命他为“三公”。

然而,周的逐渐强大使纣感到了压力,商纣于是率领大军到渭地进行军事演习,“大蒐于渭”(《今本竹书纪年》),以此来震慑西伯侯。商纣还找借口把西伯囚禁了起来,文王被囚禁的时间达七年之久。最终,“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史记·殷本纪》)。

西伯归国之后,表面上臣服于商,曾率领商代的叛国来侍奉纣,背地里则在为灭商作准备。他加紧训练军队,同时注意吸引人才,“得吕尚为师”(《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加紧了对一些弱小部族的攻伐,他伐邘、伐崇、伐昆夷,取得了胜利。

西伯在位的时候,周族的势力大大发展,为后来的周武王灭商作好了准备。

商容是商纣王时期的一位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史记·殷本纪》)。商容对商纣王的残暴统治非常不满,曾想讨伐商纣,终未实现,于是隐居于太行山。商容有卓越的识人才华,武王克商之后,周军进入商都,商民看到周的毕公、太公、周公之后,均误认为是君主,商容根据他们的仪态,认为非君主,而是辅佐之臣(《帝王世纪》),判断得非常准确。周武王克殷之后,想任命商容来担任三公,他以“吾尝冯于马徒,欲以伐纣而不能,愚也。不争而隐,无勇也。愚且无勇,不足以备乎三公”(《韩诗外传》卷二)为理由,婉拒了周武王。武王最终“表商容之闾”(《史记·殷本纪》),其实是为了展示自己重视人才的姿态。

祖伊是商纣王身边另一位辅弼之臣。商朝末年,周族的势力极大地发展,攻打了商朝畿内的黎国,祖伊于是劝告商纣如果继续荒淫腐化下去,上天会终止商国的命运(《尚书·西伯戡黎》)。然而,商纣没有听从。祖伊也深刻意识到商王朝衰亡的原因,“放弃诗书,极意声色,祖伊所以惧也;轻积思过,恣心长夜,纣所以亡也

微子。关于微子的身世,传世文献中有三种说法:(一)他是商纣王的同母庶兄,如《吕氏春秋·当务》:“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二)他是纣的叔父,如《孟子·告子上》:“以纣为兄之子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纣是微子启的兄之子,所以微子是纣的叔父。(三)是纣之异母庶兄。《史记·殷本纪》:“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其中以第三说为可信,春秋时期的阳虎曾经说:“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左传·哀公十年》)这就是很好的证据。《孔子家语·本姓解》:“孔子之先,宋之后也。微子启,帝乙之元子,纣之庶兄。”这也可作为证据。微子在商代受到了分封,其封地可能在今山西长治市潞城县微子城附近。

商代末年,商纣无道,微子曾多次劝谏,商纣均不听,微子于是离开了商都(《史记·宋微子世家》)。

三位贤臣:王兄微子启(宋姓先祖) 王叔比干(林姓先祖)王叔箕子(部分朝鲜韩国人的祖先)

良将:飞廉和恶来

商朝晚期的忠臣是王叔比干,良将是闻仲与黄飞虎。

忠臣良将其他应用

组词

忠组词臣组词良组词将组词

笔顺笔画

忠笔顺笔画臣笔顺笔画良笔顺笔画将笔顺笔画

近义词

忠近义词臣近义词良近义词将近义词

反义词

忠反义词臣反义词良反义词将反义词

忠臣良将成语接龙

正接

将本求财将本求利将本图利将错就错将夺固与将功补过将寡兵微将功赎罪将功折过将功折罪将机就机将机就计将计就计将李代桃将门出将将门虎子将门无犬子将门有将将勤补拙将取固予将顺其美将天就地将无作有将无做有将胸比肚将心比心将虾钓鳖将信将疑将相之器将勇兵强将勇兵雄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将遇良才将遇良材将欲取之,必姑予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伯之呼将伯之助

反接

大奸似忠竭智尽忠拳拳之忠效死输忠移孝为忠移孝作忠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忠臣良将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唱对台戏残羹剩饭春山八字长绳系日攒三集五承先启后附骥攀鸿怀黄握白惊恐万状漫诞不稽迷花沾草扑心扑肝清静无为穷途潦倒人烟辐辏声驰千里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十风五雨五积六受为时过早娓娓动听异口同声扬锣捣鼓悦目娱心逾墙越舍追风掣电诸法实相在谷满谷装聋装哑职名早投支吾其辞作育人材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5_cunleiji37904.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