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胜多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以少胜多的意思以少胜多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以少胜多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以少胜多
拼音: yǐ shǎo shèng duō
频率: 常用
年代: 近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动宾式
解释: 用少量兵力战胜强大的敌人。

语法: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军事冲突。
典故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2回:“这回用兵,以少胜多,极有布置。"
成语示例:邓小平《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战争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们有~、以弱胜强的传统。"
英文翻译: 

以少胜多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以少胜多成语故事由来?

以少胜多,用少数的力量战胜多数的力量;以弱小战胜强大。出自: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2回:“这回用兵,以少胜多,极有布置。”近义词有:以弱胜强、以一当十,反义词有:倚强凌弱,以少胜多是中性成语,含褒义。一般可作谓语、定语。以少胜多的近义词有以弱胜强,以一当十。反义词是倚强凌弱。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被秦军团团地围住。赵向楚国求援。

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派他们率军去救援赵国,不料宋义把兵带到安阳,接连46天停滞不前,项羽忍不住,一再要求他赶紧渡江北上,赶到巨鹿,与被围的赵军来个里应外合,但宋义另有所谋,想让秦赵两军打得筋疲力尽,再进兵,这样便于取胜。他严令军中不听调遣的人,不管是谁都要被杀。与此同时宋义又邀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和百姓却在忍饥挨饿。项羽忍无可忍,冲进营帐,杀了宋义。

将士们拥护项羽当上了大将军。项羽把杀宋义的事情报告了楚怀王,楚怀王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正式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派出2万军队渡河去救巨鹿。在获悉取得小胜并且接到增援的请求后,他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

项羽在全军渡河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他把所有的船只都凿沉了,另外它击破了烧饭用的锅,烧掉宿营的屋子,只携带三天干粮,以此表示要决心死战,没有留一点后退的打算。这支有进无退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立刻包围了秦军,经过九次激战,截断了秦军的补给线,负责围攻巨鹿的两名秦将,一名被活捉,另外一名投火自焚。

楚军拼死决战并且取得了胜利,大大的提高了项羽的声望。从此项羽率领的军队成了当时反秦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后来这个故事就演化成成语,破釜沉舟,用来比喻拼死一战,决心很大。

以少胜多的意思是用少量兵力战胜强大的敌人。

以少胜多的成语出自《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邓小平《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战争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们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传统。”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军事案例还不少。

以少胜多的历史故事概括?

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发生於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出兵伐晋,於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馀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发生在淝水之上,八公山之下。

安徽寿县古城。

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

东晋时,谢石、谢玄败苻坚于淝水。

前秦和东晋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留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成语。

以少胜多的作文故事?

以少胜多的故事

南朝时期南朝陈庆之北伐

陈庆之7000人北上洛阳,居然连战连捷。在睢阳大破7万守军,攻占城池;考城歼灭2万守军,攻占城池;进攻7万御林军防守的荥阳,胶着中遭援军20余万包围,然后在包围圈形成之前,大破荥阳,攻占城池。

以少胜多的作文故事

章邯击败了项梁军队以后,就以为楚国的兵力不足以忧虑,于是引兵渡过黄河攻打赵国,大败赵兵。这时,赵歇作赵王,陈余为大将,张耳任相国,都逃进了巨鹿城。

章邯命令王离、涉闲包围巨鹿,章邯自己驻军在巨鹿南面,修筑通道,给驻军运送粮食。陈余为大将,率军几万人驻扎在巨鹿北面,这就是所谓河北之军。 楚兵在攻破定陶之后,怀王很恐惧,从吁胎来到彭城,合并项羽、吕臣二支军队,亲自担任统帅。以吕臣为司徒,以吕臣的父亲吕青为令尹。以沛公为砀郡守,封为武安侯,统率砀郡的军队。

当初,宋义所遇到的齐国使者高陵君显正在楚军中,见了楚王说:“宋义断定武信君兵必败,过了几天,果然失败了。军队还没有出战,就看到了兵败的征兆,这真可以说是懂得用兵。”楚王召见宋义,与他议事,非常喜欢他。

因此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出兵救赵。其他将领都为宋义部属,号为卿子冠军。行军到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再前进。项羽对宋义说:“我听说秦军在巨鹿围住赵王,我们应该尽快带兵渡过黄河,楚军攻打他们的外围,赵军在里面响应,必定可以击破秦军。”

宋义说:“不对。拍击牛身上的虻虫,不可以消灭毛里藏的虮虱。现在秦国进攻赵国,打胜了,军队一定疲惫,我们可以趁他们的疲惫之机;打不胜,我们就率领大军,擂鼓长驱西向,必定推翻秦朝,所以不如先让秦赵相斗。披甲胄,执兵器,宋义我不如你,但坐下来运用策略,你不如我宋义。”于是给军中下达命令说:“势如猛虎,违逆如羊,性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的,一律斩首。”于是派遣他的儿子宋襄去辅助齐王,亲自送到无盐,大宴宾客。当时天寒大雨,士兵冻饿交加。项羽说:“正当合力攻秦,我们却久留而不前进。

今年收成不好,百姓穷困,士卒只能吃芋头、豆子,军中无存粮,他却大宴宾客,不肯引兵渡黄河从赵国取粮食,与赵国合力攻打秦国,却说‘趁着他们疲惫。’凭秦朝的强盛,攻打新建立的赵国,势必破赵。赵国破灭,秦更强大,还有什么秦兵疲惫的机会可乘?况且我们楚兵新近失败,楚王坐不安席,把全国兵力集中起来交给上将军。

国家安危在此一举。现在上将军不体恤士卒,却去钻营私利,不是安定社稷的臣子。”项羽早晨去见上将军宋义,就在帐中斩下了宋义的头,在军中发布命令说:“宋义与齐国同谋反楚,楚王密令我杀掉他!”这时,诸将都畏服,不敢有异议。大家都说:“首先拥立楚王的,是将军家,现在又是将军诛杀了乱臣贼子。”于是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派人追宋义的儿子,追到齐国,杀了他。又派桓楚去向楚怀王报告。怀王于是传令让项羽担任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都归项羽属下。

项羽杀死卿子冠军以后,威名传遍楚国,并在诸侯中传颂。就派遣当阳君、蒲将军带领两万兵渡过黄河去救巨鹿。战斗取得了一些胜利,陈余又请兵出战。项羽就引兵全部渡过黄河,把船沉入河中,砸破做饭的锅,烧了住处,只带三天的干粮,用以表示一定战死,不准备再回来(的决心)。在这时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相遇,打了九次战斗,断绝了他们的通道,打败了他们,杀死苏角,活捉了王离。涉间不肯投降楚军,自己烧死了。这时,楚兵为诸侯军中最强大的。

在城下的有十余支救巨鹿的诸侯军,没有莫放纵自己的军队的。到楚军进攻秦军时,诸将都在城上观看。楚军战士没有一个不是以一当十的,楚兵呼声震动天地,诸侯军没有那个不恐惧。在这时就攻破了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军的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没有不跪在地上前行的,都不敢抬头仰视。

项羽从此开始为诸侯中的上将军,诸侯都听从他了。

历史上以少胜多、以智取胜的成语故事?

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用火攻,击败曹操大军

二,骄兵必败:官渡之战,曹操用许攸之计,偷袭袁绍屯粮之地乌巢,烧毁粮草。袁绍军因无粮草,军心动摇,兵败如山倒。

三,破釜沉舟、作壁上观:项羽 巨鹿之战,项羽渡过渭水后,破釜沉舟,击败秦军

四,背水一战:韩信把士兵安排在在河边作战,没有给自已留退路,置之死地而后生,以少胜多击败敌军。

以少胜多,以智取胜的故事有草船借箭、

以少胜多的四场战役?

以少胜多的四大著名战役是官渡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和巨鹿之战。

其中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曹操大败袁绍。孙刘联军大败曹操。

这四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列是东晋对前秦符坚的淝水之战、曹操曹孟德对袁绍袁本初的官渡之战、周瑜周公瑾对曹操曹孟德的赤壁之战、昆阳之战是刘秀的不足两万人战胜王莽的四十二万人的战役。这四场著名战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

1、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此战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2、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3、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4、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一、淝水之战

参战方兵力:东晋8万人,前秦112万余人。

伤亡情况:东晋兵伤亡5000人,前秦嫡系兵30万人全部被歼灭,前秦其他兵力全部或投降,或阵亡。

东晋将领:谢玄、谢石、谢琰等。

前秦将领:苻坚、苻融。

战争概况:公元383年11月,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为了加快向南部地区的兼并和统治,前秦符坚率领112万军队,向南部的东晋发动了侵略战争,双方于肥水交战,东晋以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军队迎击前秦军队。因符坚好大喜功、骄傲自满,加之前秦军队内部四分五裂,军令不畅,前秦嫡系病30万人全部被歼灭,其余部队或投降、或阵亡,东晋获得战争的全面胜利。

二、巨鹿之战

参战方兵力:楚军5万人,秦军40万人。

伤亡情况:秦军阵亡20万人以上。

楚军将领:项羽。

秦军将领:章邯、王离等。

战争概况:秦末大起义当中,项羽是义军当中威望较高者,公元前208年,项羽率领5万楚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与40万秦军展开决战。项羽命令全军“破釜沉舟”,将帐篷和房屋全部付之一炬,仅仅只带3日军粮,以“不胜则死”的决心,迅速攻击秦军,以一敌十,活捉王离,斩杀秦军20万人以上。自此,秦始皇开创的秦朝气数将近、奄奄一息,项羽确立了诸侯中的霸主地位。

三、赤壁之战

参战方兵力:刘备、孙权联军5万人,曹操军队80万人。

伤亡情况:曹操军队伤亡过半。

曹军将领:曹操。

刘备、孙权联军将领:刘备、周瑜、诸葛亮。

战争概况:公元208年,刘备、孙权联军共5万人,由周瑜为“大都督”率军迎击从北方南征的曹操80万军队,由于曹操军队从北方而来,大多数不熟悉水性,所以曹操将战船连成一片,将士在战船上犹如平地一般。周瑜作为联军“大都督”,决定采取火攻的方式进击曹军,曹操军队战船连成一片,遭遇火攻时不能逃脱,曹军伤亡过半。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最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也是三国时期最为重要的、最为著名的一场战役,“火烧赤壁”之后,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四、官渡之战

参战方兵力:曹操军队2万人,袁绍军队11万人。

伤亡情况:曹操军队伤亡8千人,袁绍军队阵亡和被坑杀8万人。

袁军将领:袁绍。

战争概况:公元200年,袁绍军队与曹操军队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展开决战,曹操军队仅有2万人,而袁绍军队有11万人。曹操出奇制胜,率军突袭袁超军队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将袁绍军粮全部烧毁。袁绍手下张颌等诸将,见到袁绍的军粮全部被烧,于是投降曹操,导致袁绍军心不稳,内部产生了分裂,袁绍军队在曹军攻击下奔溃,溃不成军,袁绍军队阵亡或被坑杀8万人。

是官渡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和巨鹿之战

1、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5万楚军,同秦朝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地区进行的一场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从而击败秦军。经巨鹿一战,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秦朝已经名存实亡。

2、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之一。,曹操率领2万军队与袁绍10余万军队相持于官渡地区,在此展开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3、淝水之战,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之一,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而东晋则趁此北伐,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4、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曹操率二十万人顺江而下,孙刘联军共计5万人,与曹军相遇在赤壁。孙刘联军用火攻,大破曹军,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1、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历史上投入兵力超过百万的大规模作战。前秦兵力95万,东晋兵力8万。东晋主动出击,战胜前秦。

2、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统军在官渡(今中国中部河南中牟境)地区击败袁绍军队进攻的一次决战。

赤壁之战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吴国的孙权、蜀国的刘备统领军队在长江赤壁(今中国中南部湖北省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著名决战。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军阀混战。公元前207年,秦军上将军章邯打败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地已不足忧,遂率20余万秦军北上攻赵,并急调上郡的王离部20万秦军南下,围困赵王歇于巨鹿(今河北平乡),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

一、巨鹿之战

公元前208年九月,秦军上将章邯率兵杀死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军已大势所趋、已翻不起多大浪来,于是兵锋一指,数十万大军渡过黄河大败赵军,将赵王歇围困在巨鹿城中。章邯此意十分明显,就是典型的围点打援策略。面对战斗力强大的秦军,其他诸侯联军皆惧怕中章邯的诡计,便纷纷观望,但从未做出实质性的动作。

同年十二月,项羽率五万楚军到达巨鹿,面对强大的秦军,项羽命令全军破釜沉舟,烧掉房屋帐篷,只带三日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迅速向秦军发起攻击。楚军士兵在项羽的鼓舞下,以一当十,前后经过九次战役,将章邯和王离二将所率领的四十万秦军打得溃不成军。巨鹿之战胜利后,章邯便投降了项羽,此刻秦王朝再也没有可以一战的有生力量,很快灭亡了。五万楚军对阵四十万秦军,可以想象这个数据对比多么不协调,一个楚兵要对抗八个秦军,其难度可想而知。难怪,后人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二、彭城之战

这又是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战役,而打赢这场战争的又是人称西楚霸王的项羽。由于不满项羽的分封,汉王刘邦联合田荣进行反楚大业。在占三秦之地,兵出关中后,刘邦很快招降并结盟了一众的大小诸侯,联合起来要对付项羽。公元前205年四月,趁项羽主力正在齐地和齐军交战,楚都彭城空虚之机,刘邦率军攻占了彭城。

正率军和齐军交战的项羽,听说自己的老窝被刘邦端了,更重要的是自己心爱的女人虞姬生死不明,马上不管三七二十一,在留下大部军队继续攻打齐军,自己则亲率三万精兵连夜回师彭城。面对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战力十足的项羽自然没有将他们放在心里。项羽军在拂晓前,由西向东攻击汉军侧背,从早晨发起攻击开始,到中午便大破汉军。此战,刘邦一泻千里,汉军被斩杀10余万人。

三、官渡之

公元199年六月,占据北方的袁绍,挑选精兵十万,南下攻击曹操。自此,决定三国历史走向的一次重大战役拉开了序幕。公元200年,二军相持于官渡。面对兵多将广的袁绍,此战曹操只有2万军队。也就是说,一个曹军要面对五个袁军的攻击。但袁绍此人并非是一个有能之人,在看清了他的面目之后,帐下谋士许攸愤而转投曹操,并建议曹操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枭雄曹操是什么人物,他自然知道其中厉害,于是便立刻执行。

就这样,曹操一把火烧了袁绍屯粮草的大本营,而被袁绍派去攻打曹操大本营的名将张郃、高览见取胜无望,于是投降曹操。瞬间,袁绍军心动摇、土崩瓦解。这一战,曹操以两万兵力,击破袁军十万,袁绍仓惶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

四、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刘秀和王莽军团之间的较量,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一战,刘秀用不到两万人马的军队打败了王莽四十万大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此战之后,刘秀的名声天下闻名。西晋史学家司马彪评价:“至于光武,承王莽之篡起自匹庶,一民尺土,靡有凭焉。发迹于昆阳,以数千屠百万,非胆智之主,孰能堪之?

古代战争以少胜多的例子250字?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周武王讨伐商朝的关键战役,这场战役因发生于牧野(今河南新乡)而得名。战役中,周武王组成的联军人数为4.5万人,而商朝军队多达17万(也有说70万)。在兵力如此悬殊的差异下,周武王率先发动进攻,将商朝军队中由奴隶和战俘组成的前军阵型冲乱,进而全军崩溃,纣王兵败自焚而死,周朝自此取代商朝,开始了前后长达近800年的统治。

牧野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先发制人的著名战役,它充分印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告诫强者不可恃强凌弱,为非作歹,同时也提醒弱者无需恐惧敌人的强大,只要站在正义的一方,激励起同仇敌忾的勇气,则将看到胜利的曙光。

以多打少,不算本事,只有以少胜多,才是最妙的。

以少胜多的战争案例:牧野之战

战争结果

《逸周书·世俘》记载:牧野之战周武王大获全胜,击毙商军十八万人,生俘三十三万人,捕猎,虎、熊、犀牛、鹿等动物一万多头,并掠夺了大量的珠宝财物,仅佩玉就达到十八万块。随后联军兵分四路,向东南方进发,四处征伐忠于的商朝各地诸侯,驱逐商朝大将飞廉于海滨而杀之。

但牧野之战并没有完全消灭商朝,商朝原领地的一部分作为子辛之子武庚的封地,建立殷国,作为商朝的延续,商朝南征的军队也没有被完全消灭。周武王死后,武庚联合周室的管叔、蔡叔、霍叔发动“三监之乱”,最终被周公旦和周成王平定,商朝的残余势力才被完全消灭。

以少胜多的战争案例: 柏举之战

柏举之战是春秋末期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大战,史学家称它为“东周时期第一个大战争”(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吴国在经过6年的“疲楚”战略后,一举战胜强敌楚国,给楚国以巨大的创伤,使吴国声威大振,为吴国进一步争霸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柏举之战,孙武以3万兵力,击败楚军20万,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尉缭子曾赞道:“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

以少胜多的战争案例:巨鹿之战

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项羽率领6万楚地义军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军队破釜沉舟,大败20万秦军,使秦军受到严重损失,并迫使另20万秦军不久投降。而项羽则确立了在各起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名存实亡。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而项羽以六万破数十万,如此悬殊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

以少胜多的战争案例:官渡之战

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牧野之战:【时间】公元前1046年商末周初;【地点】牧野(今河南新乡附近);【兵力】周武王联军4.5万人,商纣王17万人;【结果】商纣王自焚,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2.长勺之战:【时间】公元前684年春秋时期;【地点】长勺(今山东莱芜);【兵力】鲁庄公3万人,齐国鲍叔牙30万人;【结果】;鲁国胜,齐国败,曹刿论战成名

3.柏举之战:【时间】公元前506年春秋末期;【地点】柏举(今湖北麻城);【兵力】吴王阖闾3万人,楚昭王20万人;【结果】楚昭王出逃,吴军攻破楚国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东北),孙武成名;

4.阴晋之战:【时间】公元前389年战国初期;【地点】阴晋(今陕西华阴东);【兵力】吴起5万新兵,秦惠公50万人;【结果】秦军败,吴起成功保住魏国河西之地,“魏武卒”成名;

5.伊阙之战:【时间】公元前293年战国时期;【地点】伊阙〔今河南洛阳市龙门);【兵力】秦将白起10万人左右,韩魏联军24万人;【结果】韩魏败,国势一蹶不振,白起成名;

6.巨鹿之战:【时间】公元前207年秦末时期;【地点】巨鹿(今河北平乡县西南);【兵力】项羽5万楚军,秦将章邯、王离40万;【结果】项羽破釜沉舟全歼王离军,章邯降,20万秦军被坑杀,项羽成名

7.彭城之战:【时间】公元前205年楚汉战争;【地点】彭城(今江苏徐州);【兵力】项羽3万铁骑,刘邦联军56万人;【结果】刘邦联军败,刘邦的父亲和老婆也被楚军俘获;

8.井陉之战:【时间】公元前204年汉高帝三年;【地点】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兵力】韩信3万人,赵军陈余20万人;【结果】韩信背水一战,陈余战败被杀,赵王歇被俘;

9.昆阳之战:【时间】公元23年王莽新朝末年;【地点】昆阳一线(今河南叶县);【兵力】刘秀绿林军1.7万人,王莽新军43万人;【结果】刘秀胜,为后来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10.官渡之战:【时间】公元200年东汉建安五年;【地点】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兵力】曹操8000人,袁绍10万人;【结果】曹操火烧乌巢(今河南封丘西),袁绍败退河北,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11.赤壁之战:【时间】公元208年东汉建安十三年;【地点】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兵力】孙权刘备联军5万人,曹操20余万人;【结果】火烧赤壁,曹操败退,三足鼎立;

12.淝水之战:【时间】公元383年东晋时期;【地点】淝水(今安徽寿县东南);【兵力】谢安、谢玄8万北府兵,前秦苻坚25万人;【结果】苻坚败,前秦分裂;

13.郾城之战:【时间】公元1139年南宋绍兴九年;【地点】郾城(今河南漯河);【兵力】岳飞岳家军3000人,金兀术骑兵1.5万+ 步兵10万;【结果】金军大败;

14.鄱阳湖之战:【时间】公元1363年元朝末年;【地点】江西鄱阳湖;【兵力】朱元璋20万人,陈友谅65万人;【结果】朱元璋胜,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15.靖难之役:【时间】公元1399年(明建文元年)—公元1402年(明建文四年)历时四年;【地点】北平燕王府到南京城,真定、郑村坝、白沟河、夹河、藳城、灵壁等地;【兵力】燕王朱棣约30万人,明军约100万人;【结果】明军战败,南京城破,建文失踪,朱棣称帝;

16.宁远之战:【时间】1626年明天启六年;【地点】宁远(今辽宁兴城);【兵力】明袁崇焕1万余人,后金努尔哈赤6万人;【结果】明军胜利,后金失败。

以少胜多战例:

昆阳之战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位,建立新朝。王莽推行一系列不符合当时情势的改革措施,使得举国上下,民怨沸腾,起义浪潮遍布各地。西汉宗室后裔刘演、刘秀兄弟也加入到起义军队伍中,于公元23年建立了更始政权,刘演受封大司徒,刘秀受封太常偏将军。

王莽闻讯派王邑、王寻率领42万大军前往征剿,却被不足2万人马的更始军在昆阳(今河南叶县)杀得大败而逃。

在这场战役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大放异彩,亲率千余人上阵搏杀,如入无人之境,阵斩新军统帅王寻。此战过后,王莽再无力量抵挡起义军的步伐,最终被起义军杀死,新朝灭亡。此后,刘秀一路征战,建立东汉,成为一代开国皇帝,史称光武帝。

破釜沉舟这则成语里面的釜是锅,舟是船,砸破烧饭用的锅,凿成船只,比喻不留后路,拼死一战。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被秦军团团地围住。

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派他们率军去救援赵国,不料宋义把兵带到安阳,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曹县东南之后,接连46天停滞不前,项羽忍不住,一再要求他赶紧渡江北上,赶到巨鹿,与被围的赵军来个里应外合,但宋义另有所谋,想让秦赵两军打得筋疲力尽,再进兵,这样便于取胜。

他严令军中不听调遣的人,不管是谁都要被杀。与此同时宋义又邀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和百姓却在忍饥挨饿。项羽忍无可忍,冲进营帐,杀了宋义,并且称他勾结齐国反楚,楚王有密令杀他。

将士们马上就拥护项羽当上了大将军。项羽把杀宋义的事情报告了楚怀王,楚怀王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正式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惊动了楚国,并在各国有了威名,他派出将军率2万军队渡河去救巨鹿。在获悉取得小胜并且接到增援的请求后,他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

项羽在全军渡河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他把所有的船只都凿沉了。孩子们,你们想想,船只都凿沉了,是不是就再也没有回去的希望了?另外它击破了烧饭用的锅,烧掉宿营的屋子,只携带三天干粮,以此表示要决心死战,没有留一点后退的打算。

这支有进无退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立刻包围了秦军,经过九次激战,截断了秦军的补给线,负责围攻巨鹿的两名秦将,一名被活捉,另外一名投火自焚。在这之前来援助赵国的各路诸侯,虽然有几路军队在巨鹿附近,但都不敢与秦军交战。

楚军拼死决战并且取得了胜利,大大的提高了项羽的声望。从此项羽率领的军队成了当时反秦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后来这个故事就演化成成语,破釜沉舟,用来比喻拼死一战,决心很大。项羽当时也成了农民起义军中的著名领袖人物,并且不久之后就和刘邦的起义军一起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1、官渡之战.建安四年六月,袁绍精兵10万战马万匹,南下进攻许昌试图依靠军力优势,打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双方各有胜负于官渡对峙。同年十月,袁绍谋士许攸投降曹操,建议曹操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成功.袁绍军溃败.

2、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刘备、孙权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双方亦各自夺去荆州

3、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

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故事?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夷陵之战 陆逊 5万——数10万 蜀国从此衰落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弱肉强食是自然界恒古不衰的规律。但不论是翻阅竹简汗青,还是用搜索引擎查找大数据,你总能找到一些咸鱼翻身,以弱胜强的军事反证案例。莫非太阳要从西边出来?老师教我们的都是错的?非也!两军交战,影响的因素太多,太复杂。大家以为强势的一方未尝没有难言之隐。而大家以为弱势的一方也未必不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在某些情况下,强可以转化为弱,弱可以转化为强。移形换影,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一个案例,强者被弱者找到命门。武林中有一门很厉害的武功叫金钟罩铁布衫。谁要练好了,不仅刀枪不入,甚至可以抵御洋枪洋炮。但这门功夫有个缺陷,练功者身上某个地方存在一个命门。只要找到这个命门,就好像是找到了可以给气球放气的气嘴一般,铁布衫瞬间变成吊带衫。对于弱势一方,就看你有没有发现强者命门的能力。这里举的案例发生在大唐开国时期,李世民与薛仁杲之间进行的战略决战。开战之前,唐军不仅在数目上处于弱势,而且刚吃了败仗,士气低落,战斗力也不如对方。而薛仁杲虽然在多方面占优势,但唯一苦恼的地方在于深入大唐腹地,后勤补给比较困难。所以,李世民在前方毫不犹豫选择坚壁不战。他不与薛仁杲拼力量,而是与对方拼耐力。因为后勤补给就是薛仁杲的命门。最后,薛仁杲方面因为粮食耗尽而军心动摇。李世民则趁机发动总攻,并一举全歼了对手。

第二个案例,强者看上去强,但其实没那么强。这也是发生在大唐开国时期的虎牢关之战。开战之前,李世民兵力不足三万。而对手窦建德则拥有超过十万的大军。单从数字上比较,强弱对比非常明显。所以李世民最初计划并非是要击败窦建德,而只是想凭借虎牢关的险要地形阻止对方前进。但通过几次小规模近身接触后,李世民发现对方士兵普遍心浮气燥,纪律性差,战斗力实际并不强。而唐军总兵力数目虽占弱势,却拥有一支规模达三千五百人,战斗力爆表的铁甲骑兵。因此,李世民临时改变计划,主动引诱窦建德进攻,并趁对方麻痹大意之际发起致命一击,最终全歼敌军,获得了定鼎中原的决定性胜利。

第三个案例,不作死就不会死。强者的统帅心血来潮瞎指挥,最终作死输给弱者。这个案例是发生在王莽时期的昆阳大战。当时,王莽手下的统帅王邑、王寻率领四十余万大军聚集在昆阳城下,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城内守军很快便宣布投降。但王邑、王寻不接受,因为一接受投降,就没有理由在城内烧杀抢掠了。这种不留退路的表态逼得城里守军达成共识: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在守军众志成城之下,王邑、王寻硬是多日没攻下来。有人建议王邑、王寻暂时放弃打昆阳,先寻找更重要的目标。但后两者断然拒绝了:这么多兵力,居然攻不下这么小个城,实在太没面子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当攻城一方因多日劳累而精疲力竭之际,叛军首领刘秀率领数千人的敢死队趁夜色和狂风暴雨向王邑、王寻的中军帐发起突袭。这一次,王邑、王寻作出了最后一个作死决定:各相关单位原地不准动。这倒好,王邑、王寻一方总兵力虽多,但这些人却没法上前阻止刘秀乱砍乱杀。最终,这些人只能眼睁睁看着王寻被当场斩杀,王邑连内裤都不要就跑掉了。四十余万大军一个夜晚全线崩溃!

如果您喜欢趣味历史,欢迎关注钓雪人!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三大战役之一,双方分别是是袁绍军团和曹操军团,当时曹操依靠不到两万的兵力击溃了袁绍军团的十万兵力,正是由于这场关键性的战役,曹操奠定了自己北方霸主的地位。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也是三国时期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当时的曹操志得意满,想要讨伐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中国,随后孙刘联合,由周瑜作为总指挥在长江赤壁一带通过火烧赤壁大败曹军,奠定三国鼎力基础的经典战役。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发生在东晋时期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分崩离析的动荡状态,前秦出兵于淝水于东晋交战,没想到是只有8万大军的东晋居然战胜了80万大军的前秦,在此战役后前秦逐渐走向了衰败并灭亡。

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发生在秦末时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项羽只率领了不到两万楚军就歼灭了秦军40万人,经过此次战役后项羽逐渐确立了自己在当时的领导地位,而秦朝早已逐渐走向灭亡。

牧野之战是发生在商朝时期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当时的周武王的兵力还不足商朝兵力的三分之一,双方在牧业进行决战,结果商朝战败,纣王也因此自杀,从此商朝灭亡。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三大战役之一,当时称帝后的刘备率军对当时的东吴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虽然当时的蜀汉在兵力上远超于东吴的兵力,但是结果蜀汉军团被陆逊率领的东吴军团大败,经过此战后蜀国元气大伤。

昆阳之战是发生在新潮末年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在次战役中,由刘秀率领的不到两万绿林军击败了王莽率四十三万新军。经过这场战役后,刘秀名扬天下,同时使新朝元气大伤,逐渐走向灭亡。

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交战双方是齐国和鲁国,最终只有三万军队的鲁国击败了有着30万军队的齐国,最终齐国被迫从鲁国撤军。

说说近代的吧。

提起近代的军事战争,就离不开军事奇才毛泽东毛主席了。虽毛主席生平指挥大战要战无数,以少胜多也不胜枚举,现举个引以为傲的。

第一次军事行动

1917年,北洋第八师王汝贤的三千多名溃军从株洲、湘潭一带溃退,路过长沙。当时打败北洋系的桂军主力尚在衡山、湘乡一带,长沙一时间成为一座“不设防的城市”。溃军虽一路烧杀抢掠,但是此时却徘徊在离城外几里的猴子石,原来溃军不知城内虚实,不敢贸然行动。

毛泽东当时年仅二十四岁,是湖南第一师范的学生,为了弄清楚状况,他和几个同学在晚间乔装打扮,来到猴子石附近打探敌情。看到这群北洋溃兵三人一团,五人一伙,溃不成军,无精打采,便有了自己的判断。料到敌军不知道城内是否有桂军,害怕遭到袭击,所以才踌躇不前。

毛泽东探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找到校长孔昭绶,恳切陈词,劝阻大家不要离校,外面战事混乱,外出暂避恐怕凶多吉少,何况一旦让溃军探听到长沙城的虚实,长沙城肯定遭受一场浩劫。当务之急,应该趁敌人惊魂未定,主动出击,吓走敌人。

毛泽东的提议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同意。毛泽东登台点将,

趁着暮色朦胧,带着一百多名手持木枪的学生军和二十多名背真枪的警察,兵分三路,悄悄埋伏在猴子石附近的几个山头,对其形成包围之势。

利用地形优势,制造紧张气势,一时间锣鼓齐名,喊杀冲天,溃军纷纷打出了白衬衫,最后全部缴械。

毛泽东当时是一介书生,此前从未组织过战斗,却临危不惧,机智果敢,仅凭一百多名学生军和二十几条破枪,兵不血刃解决了三千多名北洋正规军,使几十万长沙市民免遭兵灾,堪称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1,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对峙长达一年,最后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

相关战绩:

1、官渡之战后,曹军活捉了沮授。沮授一直深得曹操赏识,起初曹操赦免沮授并且厚待他,但最后沮授因想要回到袁绍阵营而被曹操杀害。

2、曹操在袁绍大营发现许县及军中的某些人员,曾写信向袁绍表态,他下令将信件全部焚毁,以示安抚反侧。

3、官渡之战后,袁绍仅八百骑逃回北方,后悔不用田丰之言,但逢纪诋毁田丰,结果田丰被袁绍杀害。

4、冀州地区发生反袁的动乱,袁绍率军平定。

2,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古代社会规模最庞大的一次战争。 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也是在军力数量极大反差的情况下,西周的军队战胜了商朝的军队。而在战争的过程中,出现的商军集体倒戈,成为古代战争历史的奇观。

3,巨鹿之战

项羽背水一战而求生。此战是霸王人生的辉煌篇章,一个天下无双猛将的闪光点。此战消灭了恐怖的秦朝军队的主力部队,是一个相当经典的战术范例。以一军之力消灭战斗力和兵力远胜于己的军队。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章邯引兵却。诸侯兵乃敢进击秦军,遂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自烧杀。”---《资治通鉴》

4,京师保卫战

第一次。明朝30万军队在土木堡被瓦喇也先部队歼灭,皇帝英宗被活捉。瓦喇大军直扑北京,兵部尚书于谦临危受命,于乱军中立景帝,号集民兵誓死守卫北京城。经过惨烈的战斗,不但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而且顺利迎回英宗皇帝,创造了北京保卫战的第一次神话。

第二次。比第一次北京保卫战更加凶险。在皇太极的数十万大军的猛烈攻击下,名将袁崇涣率领队伍艰难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第二阶段的胜利。然而取得这次胜利的军队居然不许进城,居然被友军用石头从城楼上面猛砸,这是古代战争少见的;最少见的是,袁崇涣在取得战役胜利后居然被下了大牢,这完全算得上古代战争最惨烈的奇迹。

5,鄱阳湖之战

鄱阳湖之战是中国元朝末年的一场重要战役,朱元璋在此役击败并杀死强敌陈友谅,朱元璋的兵力只有陈友谅的三分之一不到。此战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此战的胜利,奠定了朱元璋平定江南的基础,并为以后的北伐和攻灭元朝,统一全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

6,晋中战役

晋中战役是中国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以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徐向前率领原晋冀鲁豫部队、太岳部队及晋绥军区等地方部队不足6万人,歼灭阎锡山10万之众,连克县城14座。山西局势发生逆转。

7,霍去病战匈奴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故霍去病又称霍骠姚),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籍若侯乃封号,名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

8, 陈庆之七千白袍军歼魏军30万

元颢攻占梁国后,封陈庆之为卫将军。命其继续督军西上攻荥阳。魏军共计30万人,对梁军进行合围。元颢派人劝其投降,但被拒绝。不久,元天穆与尔朱吐没儿相继而至,魏军一时旗鼓相望。时荥阳城未克,梁军将士皆恐,陈庆之解鞍秣马。

吾至此以来,攻城掠地,实为不少;君等杀人父兄,略人子女,又为无算。天穆之众,并是仇雠。我等才有七千,虏众三十余万,今日之事,义不图存。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梁书·陈庆之列传》)。

9,薛仁贵征战高丽

在袭扰东北地方势力的战争中,薛仁贵又上演了横山之战的好戏。在西北征铁勒九姓之战中,薛仁贵将自己的传奇上演到高潮。三矢神箭使铁勒十余万人在战场上集体跪拜投降,这是中国古代战争史唯一、也是中国古代对外战争的辉煌篇章。

在征战高句丽的时候,薛仁贵用本部2000人横扫了敌军总数达25万之巨的战役。薛仁贵先后进行了新诚保卫战、金山会战、扶余川奇袭战,取得了灭高句丽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为古代中国开拓东北、治理东北起到了先锋性作用。

10,李靖3000铁骑过阴山

这是场扞卫之战,它扞卫的是大唐在东亚的地位,此战将一个崭新的帝国推向了世界的顶端。整个战役从发起到结束都极具突然型。

太宗说:“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书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实古今未有。”

11,赤壁之战

孙刘结盟对战曹操,赤壁之战刘备派遣诸葛亮出使江东,孙权派遣大将周瑜、程普率军开赴前线与刘备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败北。赤壁之战以孙刘50000人(孙权30,000人、刘备20,000人)战胜曹操220,000人。

12,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战争影响:

中国南北分立的局面继续维持。东晋乘胜北伐,收回黄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谢安去世和前线主帅谢玄退隐而转为守势。前秦元气大伤,苻坚于公元385年被羌族姚苌所杀,各族纷纷独立,中国北方重新陷入分裂混乱的局面,先后成立了十国。直到439年北魏重新统一北方。而东晋则延续了数十年,直至公元420年被刘裕篡位,改国号为宋;中国的南北朝时代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589年,才被隋文帝杨坚统一,建立了“隋朝”。

以少胜多的水攻战役?

鄱阳湖之战

陈友谅领兵60万,朱元璋兵力23万,此次战役是中世纪上规模最大的水战。陈友谅的战略指挥失误是造成这场战役失败的直接原因,朱元璋充分利用陈友谅的失误,运用风向、水流等自然条件抢占用有利地形。

在冷兵器时代,充分的发挥火器的作用,并运用火攻,创造了我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以少胜多战役指的是战场上兵力处于明显劣势的一方凭借天时、地利和谋略战胜兵力强大的敌军。在一场战争中,兵力的多少往往是决定一场战役胜负的主要因素,以少胜多的关键在于巧用天时、地利与人和,出奇制胜。

著名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是以楚军为首的各诸侯义军与秦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战役。最终义军以少胜多打败秦军,秦朝主力尽失。项羽在此战中破釜沉舟,确立了他在各路义军中领导地位。

以少胜多其他应用

组词

以组词少组词胜组词多组词

笔顺笔画

以笔顺笔画少笔顺笔画胜笔顺笔画多笔顺笔画

近义词

以近义词少近义词胜近义词多近义词

反义词

以反义词少反义词胜反义词多反义词

以少胜多成语接龙

正接

多愁多病多才多艺多材多艺多吃多占多藏厚亡多愁善病多财善贾多愁善感多此一举多端寡要多多少少多多益善多方百计多多益办多管闲事多故之秋多贱寡贵多见广识多口阿师多快好省多历年稔多历年所多劳多得多面手多谋善断多谋少断多谋善虑多能多艺多难兴邦多情多感多情多义多钱善贾多情善感多歧亡羊多如牛毛多收并畜多手多脚多事之秋多文为富多闻强记多闻阙疑多行不义必自毙多凶少吉多许少与多艺多才多言多语多言繁称多言或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一事不如省一事多言数穷多鱼之漏多灾多难多嘴多舌多种多样多嘴饶舌多嘴献浅

反接

不知所以忘乎所以忘其所以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以少胜多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保盈持泰车怠马烦从俗就简采薪之忧笞杖徒流待时而动点铁成金风雨晦暝覆宗绝嗣孤军作战刿目鉥心隔世之感计过自讼兰艾同焚临食废箸侔色揣称缪种流传疲癃残疾情不自禁千古一时上无片瓦,下无立锥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无可厚非忘形之契形于词色瞎子摸象鱼贯而出以快言论以书为御毓子孕孙坐而待弊恣睢自用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yushishengduan36052.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