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章摘句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寻章摘句的意思寻章摘句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寻章摘句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寻章摘句
拼音: xún zhāng zhāi jù
频率: 常用
年代: 古代
词性: 贬义词
结构: 联合式
解释: 寻:寻找;章:篇章;摘:摘抄。读书或写作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缺乏创造性。

语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抄袭。
典故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成语示例:孙犁《芸斋琐谈》:“有些人是善于~,捕风捉影的。"
英文翻译: cull phrases but not meaning <write in cliches without originality>

寻章摘句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寻章哉句?

应为: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意思:年轻时写诗作赋,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钻研经书和古籍。

笔下即便有千言万句,胸中却没有一点实实在在的计策。

出自元末明初 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原文: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

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

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

”意思:孔明便回答道:“文人学者有君子与小人之分。

作为君子的文人,忠君爱国,坚守正义,憎恶邪佞,尽力为时代做出自己的贡献,美名传于后世。

而作为小人的学者,只钻营雕虫小技,用心于文墨,年轻时作赋,人老了把经都念完。

笔下即便有千言,胸中却没有一点实实在在的计策。

就像杨雄那样,虽然以文章著称于世,却屈身于草莽强盗之手, 走投无路最后跳楼而死。

这就是所谓的小人之儒。

即使他每天吟诗作赋上万言, 可又有什么用呢!

”扩展资料:诸葛亮舌战群儒:舌战群儒出自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

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面对诸儒的诘难,诸葛亮神态自若,一一作答,是为守,然而他又不甘于只是作答,每于答后发起攻势。

诸葛亮以其高超的语言技巧使整个论辩过程精彩纷呈,于有限的语句中蕴含极深的意味,嚼之余香满口。

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击败对方,是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又一大特色。

整个论辩过程中,诸葛亮语势磅礴,使对方慑服于他的语言威力,只有招架之功,而无反击之力。

曹操和曹冲有哪些典故?

曹冲,字仓舒,东汉末年人物,,曹操和环夫人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据说五六岁的时候,智力心思已经达到了成年人的水平。曹操对这个儿子十分喜爱,常常在群臣面前夸耀他聪慧。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

“曹冲称象”这个故事,民间广为流传,但是“顾影自怜”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东汉末年,南方有人进献山鸡给曹操。曹操领着曹冲和群臣一起观看,曹操想要山鸡开屏鸣舞,群臣却始终没有办法。这时候,曹冲想到了办法,他让人在山鸡面前放置一面大铜镜。那山鸡看到大铜镜中的自己镜,想要比美,就开屏起舞。曹操和群臣们看到后,纷纷称赞曹冲的聪明。

山鸡看到大铜镜中的自己,开屏起舞与之比美,可是镜子中的山鸡也开屏起舞,于是这只山鸡永不休止的开屏起舞,直到累死。后来有个典故,叫做“顾影自怜”。

曹冲不仅聪明绝顶,而且他还有仁善的以免,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这个“智救库吏”的故事吧。

有一次,曹操的马鞍放在仓库里被老鼠咬破了,当时魏国事务繁多,刑罚又严又重,这个管理仓库是要判死罪的。管理仓库的衙役非常害怕,琢磨想要反绑双手主动去曹操那里自首,但是仍然惧怕不能免罪。曹冲知道后,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你再自动去自首吧。”曹冲回去后,拿刀戳穿自己的单衣,搞得就像被老鼠咬过一样,还故意装出一副发愁的样子。曹操纳闷不已,问他到底怎么了。

曹冲回答道:“民间风俗认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会不吉利。现在我的单衣被咬破了,所以心中难过。”曹操哈哈大笑,说道:“那是瞎说,用不着苦恼。”三天后,库吏反绑双手,主动向曹操请罪,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穿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结果曹操一点也没有责备这个库吏。

本应犯罪被杀的衙役,暗中得到曹冲帮助而得到宽恕。我个人认为曹冲不仅聪慧国人,而且仁爱善良,识见通达,确实值得人们称赞。倘若曹冲没有英年早逝的话,那么我相信,仁善睿睿智的他定能改写历史。

一、曹冲的典故:

1、曹冲称象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

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的秤来称。”而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一杆秤呀!

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人说:“你这个办法可不行啊,为了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

不可惜吗?”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可真叫人为难呀。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父亲,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曹冲趴在曹操耳边,轻声地讲了起来。

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

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

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

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

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2、智救库吏

当时军队国家事务繁多,施用刑罚又严又重。曹操的马鞍在仓库里被老鼠啃啮,管理仓库的吏役害怕一定会死,琢磨想要反绑双手去自首罪过,但仍然惧怕不能免罪。

曹冲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你自动去自首。”曹冲拿刀戳穿自己的单衣,就像老鼠咬的一样,脸上作出发愁的样子。曹操问他,曹冲说:“民间认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会不吉利。

所以难过。”曹操说:“那是瞎说,用不着苦恼。”不久库吏把老鼠咬马鞍的事情汇报了,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一点也没责备库吏。

3、顾影自怜

山鸡爱其毛羽,看到水里的倒影就会起舞。东汉末年。南方献山鸡给曹操,曹操打算想要让它鸣舞却没办法。曹冲令放置一面大镜其山鸡面前,鸡看到大镜开始起舞,不知道停止,最后累死。

4、神童之交

周不疑去了许都以后和曹冲关系很好,互为好友,两个神童在一起,多妙啊。曹操也很喜爱他们两个。可惜天妒英才,建安十三年,曹冲病重不治而去世,年仅十三岁。

曹冲死后,曹操的心就变了,因为他每当看见周不疑的时候就想起曹仓舒(曹冲的字)来,心突已,于是命人暗杀之(曹操立刻 “欲除之”。)。

曹丕不以为然,还跑去上谏。结果曹操把他训斥了一通:“如果是曹冲到还罢了,周不疑不是你这样的人玩得转的”(“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于是派人去把周不疑刺杀了。

周不疑有异才,这个异才,很值得推敲。三国志上说他著有“文论四首”,看起来似乎是有关文学论述的诗作。但如果他是一个寻章摘句的腐儒,如同荆州的王粲之流。

想来曹操绝对不会对其如此忌讳。但在征柳城时,周不疑进献十计,很可能有李左车那样的“异智”,而且刘先又曾经为其择师不得。

5、不幸夭折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冲十三岁时,曹冲得了重病,曹操亲自为他向天请求保全生命。到了曹冲死去时,曹操极为哀痛。曹丕宽解安慰曹操,曹操说:“这是我的不幸。

却是你们的幸运啊。”一说就流下眼泪,为曹冲聘了文昭甄皇后族中亡女与他合葬,追赠给他骑都尉的官印绶带。命宛侯曹据的儿子曹琮做曹冲的后代。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封曹琮为邓侯。公元221年(黄初二年),曹丕追赠谥号给曹冲为邓哀侯,又追加称号为邓公。公元232年(太和五年),加给曹冲谥号为邓哀王。

二、曹操的典故:

1、行刺张让

曹操曾私入中常侍张让的府邸试图行刺,张让发觉,派人追捕,曹操挥舞着手戟,从庭堂一路打将出来,张让的卫士无法接近他,曹操且战且退,退到垣墙边时,纵身一跳,逾墙而出。

2、横槊赋诗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大军饮马长江,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操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称其“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3、绝妙好辞

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杨修跟随着(曹操)。石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先别说,等我想一想。”

走出三十里远的时候,曹操才说:“我已经知道了。”命令杨修单独写出他所知道的。

杨修写:“黄绢,有色的丝织品,写成字是‘绝’;幼妇,少女的意思,写成字是‘妙’;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写成字是‘好’;齑臼,受辛之器,盛纳五辛的器具。

五辛的另外一种解释是葱、蒜、椒、姜、芥;注:这不是受尽艰辛的器具,而是受(盛纳)五辛的器具)。这说的是‘绝妙好辞’的意思。”曹操也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杨修是一样的,于是赞叹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

4、分香卖履

曹操临终前,留下《遗令》说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遗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二十公里邺城遗址内),好好安置他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中歌舞奏乐。

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余下的香可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

5、迎回文姬

曹操在平定北方后,出于对故人蔡邕的怜惜与怀念,“痛其无嗣”,于是派遣使者用金璧将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国中,重嫁给陈留人董祀,并让她整理蔡邕所遗书籍四百余篇,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曹冲称象》是著名的典故。东吴送来大象,曹冲用船装石测量大象的体重。

关于读书的故事成语门均译文?

韦编三绝 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囊萤映雪 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是说:晋朝人孙康家里穷,无油点灯,曾经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着读书。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凿壁借光 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名叫匡衡,关于他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

史书记载,匡衡自小家境贫寒。

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换点粮食度日;晚上,他想读书,可是没有钱买油灯。

他看到邻居家灯火明亮,就在墙上动手凿个洞,引一点微弱的亮光。

每天晚上,他就靠这点儿亮光如饥似渴、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后来,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他甚至愿意给一位家中藏书丰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计报酬,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读到更多的书。

还有: 暗室求物 傲贤慢士 白面书生 闭户读书 博览群书 布衣韦带 穿壁引光 春诵夏弦 箪食瓢饮 读书得间 废书而叹 焚膏继晷 腹载五车 滚瓜烂熟 含英咀华 画荻教子 开卷有益 立地书橱 两脚书橱 磨穿铁砚 囊萤照读 牛角挂书 囊萤照书 七行俱下 然荻读书 三余读书 十年寒窗 诗礼之家 十行俱下 书香门第 十年窗下 硕学通儒 书声琅琅 大璞不完 孙康映雪 徒读父书 五行并下 韦编三绝 学富五车 寻章摘句 一箪一瓢 一介书生 引锥刺股 凿壁偷光 映月读书 源头活水 映雪读书 招贤纳士 昼耕夜诵 折节读书 暗室求物

形容摘取文章片面的成语?

形容摘取文章片面的成语

1、片面之词

2、断章取义

3、一面之词

4、以偏概全

5、望文生义

6、一孔之见

一孔之见的小故事

东汉荀悦《申鉴》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看到别人布网捕鸟,发现被捕的鸟每只鸟头才钻一个网眼,心想既然如此,何必结网呢?他回家便剪断长绳做成一个个圈圈,别人问他作什么用,他笑而不答并庆幸自己一孔之见,就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安好这些小圈圈,结果一只鸟儿也没捕上。

后人据“一孔”之说引申“一孔之见”。比喻某些因不懂事物之间有着互相联系和制约的关系,而发出的主观、狭隘、片面的见解。有时也用作谦词。

形容摘取文章片面的成语是 寻章摘句,这是一个汉语成语,它的拼音是xún zhāng zhāi jù,它的意思是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

主要就是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该成语最早是出自《三国志·吴书·孙权传》。

断章取义

发音:duàn zhāng qǔ yì

释义: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同“断章取义”。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以文害辞

发音:yǐ wén hài cí

释义:指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

出处:《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朱熹集注:“文,字也。辞,语也……言说《诗》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

寻章摘句,断章取义,等等

抱残守缺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抱残守缺】bàocánshǒuquē

释义:抱:坚持不放。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也指保存虽有残缺但仍有价值的古物。

又叫“抱残守旧”。

【成语出处】出自《汉书·刘歆传》:“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成语典故】

西汉著名文学家刘向的小儿子刘歆在汉哀帝时任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他向汉哀帝建议派专人研究《左传》,同行十分不满意,他指责他们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最后被同行联合排挤出京城,只好去做河内郡太守。

【例句】

(1)不清除~的旧观念;就不能更好地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去。

(2)改革任何旧制度;总不免要受到~的人的阻挠。

出处】

班固《汉书·刘歆传》:“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又清代江藩《汉学师承记·顾炎武》:“二君以瑰异之质,负经世之才……岂若抱残守缺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

【讲解】

抱:坚持不放。意为守住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弃。原本比喻泥古守旧。今多比喻思想保守,不求上进,不肯接受新事物。也作“保残守缺”。

【故事】

西汉的时候,有一位很有学问的人叫刘歆,在朝廷负责总校群书。有一天,他意外地发现了《春秋左氏传》中有很多看不懂的地方,便一边向丞相史尹咸请教,一边自己刻苦钻研,终于精通了《左传》的义理,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并上书汉哀帝,建议为《左传》等古籍专门设立学馆。

汉哀帝知道了,就让刘歆与博士们讲论《左传》等一批古书,可博士们根本没把刘歆放在眼里,不同意为《左传》设立学馆。

刘歆十分气愤,他给管理博士的太常写了一封信,揭露了博士们宁愿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而不肯探求新道理和学问的封闭态度。

刘歆的言辞击中了博士们的痛处,遭到他们的抱怨和诽谤。刘歆便向汉哀帝请求,到很远的地方做了个小官。

【近义词】

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固步自封

【反义词】

推陈出新、自我作故(古)、标新立异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人守旧,不肯接受新事物。

【运用】

1.在改革开放中,任何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的思想和态度都是要不得的。

2.王老师从事了多年的考据学研究,所以难免有时会抱残守缺。

三个是同义词,没有什么区别固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鼠目寸光的成语故事?

鼠目寸光 解 释 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出 处 清·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

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吓赞。

”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示 例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这种~、有眼无珠之徒,成不了气候。

” 近义词 目光如豆、目光短浅 反义词 神通广大、高瞻远瞩 歇后语 耗子戴眼镜 灯 谜 此子眼睛十分亮

寻章摘句其他应用

组词

寻组词章组词摘组词句组词

笔顺笔画

寻笔顺笔画章笔顺笔画摘笔顺笔画句笔顺笔画

近义词

寻近义词章近义词摘近义词句近义词

反义词

寻反义词章反义词摘反义词句反义词

寻章摘句成语接龙

正接

句比字栉句栉字比句斟字酌

反接

打着灯笼没处寻祸乱相寻蹄间三寻天上少有,地下难寻枉尺直寻无迹可寻无际可寻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寻章摘句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百举百捷踌躇不定层出不穷谗口嚣嚣笃定泰山恩将仇报芬芳馥郁风雨对床过从甚密高飞远集过屠门而大嚼寒蝉凄切简单明了口燥唇干驴唇不对马嘴柳圣花神牛山之悲片言一字强本弱支日征月迈如坠五里雾中死不改悔杀鸡儆猴无所畏惮现世报虚谈高论修真炼性行者让路鱼生空釜忧深思远逸游自恣赞不绝口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xinzhizuikuai33313.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