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大成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小道大成的意思小道大成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小道大成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小道大成
拼音: xiǎo dào dà chéng
频率: 生僻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紧缩式
解释: 小道:儒家称礼乐外的学说或技艺。虽是小技艺,却能取得大成就。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典故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成语示例:
英文翻译: 

小道大成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为什么朱熹被看做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是儒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人物,他被称为宋代理学和经学的集大成者,其理学思想直接影响了之后的元、明、清三代,并在官方思想中牢牢占据着主导地位。他被尊称为朱子,是继孔、孟之后士人心中最为杰出的儒学大师。

而朱熹之所以有这样崇高的地位,是与他集理学大成,创造性的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儒家思想体系有关。

佛老盛行与儒学式微

虽说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家思想就被提升到官方主体高度,但实际两汉以后,儒学也是几经沉浮。

东汉末年社会的大动荡,唤醒了士人的自我意识,而儒学尽管在伦理道德、天人观念中独具一格,可因其繁琐迂阔,和过于荒诞不经的发展态势,并不能解决身处大时代背景下士人的精深焦虑,其社会权威地位日渐丧失。

曹魏时期的何晏、王弼以老庄学说注解儒家经典,建立了体系完备、抽象思辩的玄学哲学,一扫两汉腐迂学风。

不过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发,士大夫不满现实,太过追求精神自由,好清谈,不务实的弊端,注定难以解决现实问题,终究难以长久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唐朝建立后,其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使得在思想上除了肯定儒家礼乐治世的教化作用外,还大力推崇道家、佛教。

例如唐太宗曾推崇儒家道:“乐由内作,礼自外成,可以安上治民,可以移风易俗,揖让而天下治者,其惟礼乐乎!”;

而老子被追为李唐始祖,道教也被尊为国教,《老子》一书也作为策论必考,出现在科举考试当中;

至于佛教,玄奘取经后,历代君主都大肆崇佛,武则天更是自诩弥勒转世。由此佛老思想大兴,儒家独尊的地位更是遭到强烈的冲击。

尤其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王朝的社会混乱、经济凋敝,苦难中的百姓更多的信仰佛、道,以寻求精神慰藉,儒学式微的局面日益突出。

为此,鉴于儒家思想的社会地位下降,社会秩序混乱,但凡有忧患意识的士人,都想重新兴盛儒学。

中唐时期的韩愈,提出了“道统说”、“性情三品论”,对儒家的“道”进行诠释,构建了儒家的“道统”。

即儒家之道一为“天道、地道、人道”,一为儒家核心的“仁义之道”。

韩愈重塑儒学,使得两汉之后佛老思想对儒家的冲击,而中断的道统重新确立,首开儒学复兴之先河。

宋代理学的兴起

韩愈构建的儒家道统论,和掀起的儒学复兴思潮,在北宋初年为孙复、石介等人继承。

孙复、石介等儒士,有感于唐末五代的社会混乱、道德沦丧,希望重建伦理道德秩序的他们,大胆质疑不适用当下社会的儒家经典注疏,批判了重章句训诂、繁琐释经而忽视儒家义理的汉唐训诂之学(训诂指解释、考据字句的意义),摆脱诸经注疏,自述心得,以诸子百家乃至佛老思想丰富儒家学说,重新训释经典,这种重义理,轻训诂的做法,便是开理学之端。

而之后的“二程”(程颢和程颐兄弟),率先重视和推崇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认为四书体现了圣人作经之意义(儒家经书主要指《诗》《书》《礼》《易》《乐》《春秋》),从中阐发义理,以义理说经,开治四书风气之先。

而且“二程”在继承前代道统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天理论”,认为以“理”是作为宇宙本体的“太极”,是万事万物所根据的法则,是最高实体,是永恒、客观存在的。并且程颐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说,都改变了儒学在哲学思辨上的低水平状况,使儒学在思想上趋于哲理化、义理化,具备了一定的理论体系。

朱熹理学的集大成

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民族危机严重。因求和政策的影响,宋廷任用秦桧为相,朝廷上下弥漫着因循守旧的政风。帝王昏庸、天理不明,儒家的道德理想沦为空谈,如何实现“内圣外王”,解决尖锐的社会问题,重建儒家思想,变得尤为迫切。

当时程学在南宋初年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在理学多元化的南宋学术格局中,因文本的散佚,程门弟子并不能把握到儒学的真精神。二是各学派的理学家们都面临着重大的理论问题,即“理”的内涵是什么?

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儒家的本真精神将湮没,思想上注定多元无主,所谓的“太极”、“宇宙”都将成为空洞之言。

为此朱熹对周敦颐、二程、张载的文集校订编辑,阐发理论,重建理学文本系统。

通过对“理”的研究,朱熹认识到当时程学理论存在的不足,他曾总结道:然觉得今世为学不过两种,一则径趋简约,脱畧过髙;一则専务外驰,支离烦碎。其过髙者固为有害,然犹为近本,其外驰者诡谲狼狈,更不可言。吾侪幸稍平正,然亦觉欠却涵养本原工夫,此不可不自反也。

因此朱熹厘定理学内涵,他认为首先理是宇宙本体,是最高的善,世间万物的价值都是由“至善之理”这个价值本原派生的;其次理具有自然规律和价值准则的统一,一种行为应当与某种准则一致;然后理是仁义礼智的总名,蕴含的是道德价值的总体;最后人要追求“理”,需要格物致知以“穷理”。

朱熹的理学思想,使得哲学本体论与儒家伦理政治思想结合,创建了哲学本体论、思辨性的哲学形式与儒家政治伦理相统一的思想体系。

而且朱熹的理学除了阐发义理外,还注意将义理与训诂相结合,注释四书,推行通俗的儒家四书教育,使得儒学义理便于被大众接受,极大的推动了儒学的蓬勃发展。

所以正是朱熹继承了北宋以来的理学理论,加以修正发展,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确立儒学不可动摇的政治地位,才会有其理学集大成者的说法,并在儒家历史当中占据重要位置。

为什么说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之所以能够成为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首先在于他具备广博的学问和探究事理的“穷理”精神。他不仅总结了北宋以来各派学说并融会贯通,同时也吸取改造了某些唯物主义思想,将之纳入了自己的理学体系;对佛、道思想也是剔除其有悖于封建伦理的观念,吸取其哲理的部分;对自然科学知识也表示了一定的尊重,认为它虽是“小道”,却不是“异端”。朱熹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在理学家中是无人能及的。

朱熹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天理论,以理气说为中心内容。“理”是朱熹思想的最高范畴,以“理”作为宇宙的根本,“气”是第二性的,强调理本气末。在政治上,他的“理一分殊”学说是为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做论证,而万物各自的分殊的理,只是最高的“理”的体现。另外,他肯定了张载“一物两体”的说法,指出“凡事无不相反相成”,认为质变是在渐变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观点是对古代辩证法思想的一个新贡献。

关于知行学说,朱熹强调知先行后,但又认为“知行相须”,注意行在认识中的作用。性命之说也是朱熹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性是一切有生命的生物所具有的天理,人类禀受天理的因素,因而有仁义礼智的道德。但是人也是物质的形体,禀受的气有清浊的不同,所以有智愚善恶之分。朱熹从先天气禀的不同来论证人的贤愚善恶,从而说明了封建社会善恶是非的先天根据。对于“理”和“欲”的问题,他提出“人欲中自有天理”,“然天理人欲,同情异行”,认为道德意识与物质欲望是不可分的。他认为,凡是超越了封建道德原则规定的人欲,就是与“天理”对立的,所以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在历史观上,他认为尧、舜、禹的时代“天理”流行,体现为“王道”政治;三代后就“人欲横行”,体现为“霸道”政治。

总之,朱熹的学说可以说集理学之大成。他一生著作丰富,对理学的基本问题几乎都有论述,他是理学的最后完成者,也是孔子以后对儒学贡献最大的思想家,他创立了一整套完整、精密、独特的理学思想体系,成了元、明、清时代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明理学”这个词最早见到,是在偶然买的一本书《三松堂自序》上。当时,很为中国有这样一位诉说者而欣慰。因在该书中频繁提到“新理学”一词,于是又搜罗到另一本书,叫《三松堂学术文集》。正因为这本书,才知道了所谓“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至今,虽说一直没有系统读过朱熹的文字,但在偶读一点诸子或经典古籍之中,可以经常见到“朱批”“朱注”“朱释”的片言支语。

“中庸”为何物?

“中庸者”又为何等模样呢?

关于“中庸”或“中庸者”的古文原句之类解释,我个人已经数不清读过多少次了。此刻,再次面对如此一般性质疑,却依然不甚了然!

在学生时代,特别喜爱读习欧洲文史经典,从中略知关于德国的歌德其人,在他生前死后,都有过针对他个人品行的如此评说:“既是庸俗的小市民,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国内,关于郭沫若先生,确乎也被人有着类似的看法。但作为后人,我们今天究竟如何认识和看待这样一种评说中所反映的问题实质呢?对此,确实不是用一两句话,就能讲明白和说透彻的话题。

依照生活常识,或者遵循公共道德,任何人都可以言之确凿,并极力提倡,甚至大肆鼓吹,像“言行一致”“名副其实”“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一类的普世哲理和德行真谛。而且像这样一种公共舆论性宣扬,其本质上应该没有任何错误,尤其站在大是大非的社会真相面前,更应该大义凛然、观点明确、立场分明……关于这一点社会公众一致性道德规范,亦应毋庸置疑。

在中国历史上,具体在唐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曾有过一位世称“不到翁”的内阁大臣,其名字“冯道”。关于这个冯道,除了被当时和后人嗤之以鼻的官员品行以外,更多的是由于他自己在日常言谈话语之间,竟然不乏公开或私下流传的许多自娱、自嘲、戏虐的荒唐话。所以这个冯道,便成了其身后的中国文化社会中惯常被用来比喻“左右逢源、绥靖妥协”的典型代表了。

其实,如果说冯道在为人做事上根本没有原则性的话,那真是大错特错了。那么其类人物所恪守“原则”究竟又是何物呢?类似这样的疑问,不单是颇耐人寻味,而且也才是值得后人一再反思和深刻批判的玩意儿。

反观现实社会,凡名声地位雷同冯道者,即便不是不敢妄论,尚若公开议论之,大概也没多少人,真正找得到并能看得懂里面的真假虚实。然而,如若静观细瞧你我他加她的身旁周围,凡那一些在名声地位上,尽管难以比肩冯道,但在行为格调和举止做派(尤其处事原则性)上,却与冯道如出一辙者,真格的用比比皆是,一点也不为过啊!如此之景观,每每看在眼里,禁不住窃思和自疑:在我们四处高歌着文明与发展、理论与实践、理想与未来的一个泱泱大国和礼仪之邦,在时常看到、听到和想到的所谓传统美德、仁义道德、儒家理学,仪礼品味、人格尊严等等,与周边无法掩饰的事实真相之间,究竟孰是孰非、孰善孰恶、孰对孰错呢?

近代全球文明的高度,像“人人自以为是”已然成为最具个性化社会的时代显著特征了。因此,但凡文明发达的地界,也最常见到那些游荡各处的幼稚青少年们,时常因为没有“世故”负担,往往无所顾忌地大言不惭和直言不讳。像这种已经司空见惯的所谓文明时态和进步景象,或许可归入“童言无忌”的范畴吧。然而,在一个堪称文明社会里,如果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皆言而无忌”,那么起码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学道统之中,即使是合了情,也绝对合不了“礼”的。所以,我们现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某些方面来看,就是要在“与时俱进”之中,努力去寻找和确定“国家、集体、个人”不仅均能感觉到合情合理,而且又符合传统和时代礼仪的一种道德风尚和一种文明趋势而已。

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诗人、哲学家、教育家,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构建庞大的理学体系,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创立的理学派别被称为“程朱理学”,成为继“孔孟之学”之后,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之一。

朱熹幼年时代就表现出探索生命意义和追求儒家理想的强烈兴趣。 据说在他4岁时,即问他父亲:“我们头上浩渺无垠的这一片空旷是什么? ”父亲回答他说:“这是天,他随即又问道:“那天之外又是什么呢? ”父亲因此大为惊异,他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追问!父亲因此认为他是可造之才,对他精心培育。

朱熹的父亲也是当时著名的学问家,在父亲的熏陶和精心教诲下,少年时代的朱熹勤思好学、刻苦自励,很快便博通经史,成为学问深厚、见解深刻的青年学者,他的名望也因此在当时的理学圈中渐渐升起。 1148年,未满20岁的朱熹即高中进士,并被派任泉州同安县(在今 福建)的主簿(相当于县政府秘书),赴任途中顺道拜见了当时的大学者李 侗。

李侗是程颐最得意的学生杨时的再传弟子,继承了程颐的理学思想。 之后,朱熹与他书信往来了 10年,日益为其思想所折服,于是在他30岁 左右的时候正式拜李個为师,潜心研习理学。 他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学问, 为他研习理学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他广征博引、深刻思索,结合自己对佛家、 道家思想的思考,最终建立起了庞大的思想理论体系——程朱理学。

朱熹以其非凡的哲学成就成为一代儒学宗师,自元明以来,他在中国 思想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他的思想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 治思想,影响中国思想文化乃至于今。

朱熹在总结前儒家学说思想,尤其是二程思想,准确提出‘理’的概念: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并著作《四书章句集注》,直到元代仍为科举考试篇目,在宋代确立了主流地位。

小道大成其他应用

组词

小组词道组词大组词成组词

笔顺笔画

小笔顺笔画道笔顺笔画大笔顺笔画成笔顺笔画

近义词

小近义词道近义词大近义词成近义词

反义词

小反义词道反义词大反义词成反义词

小道大成成语接龙

正接

成败在此一举成败利钝成败论人成败得失成帮结队成败荣枯成败兴废成城断金成风尽垩成佛作祖成规陋习成何体统成己成物成家立计成家立业成精作怪成龙配套成名成家成年古代成年累月成千成万成群打伙成群集党成群结党成群结队成群结伙成千累万成千论万成群逐队成群作队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成日成夜成千上万成仁取义成人之美成人之善成双成对成事不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成事不足,坏事有余成双作对成算在心成团打块成王败寇成王败贼成效卓著成一家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也萧何败萧何成妖作怪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成则为王,败则为虏成则为王,败则为贼成者为王,败者为贼成者英雄败者贼成竹在胸

反接

大大小小胆大心小大事化小伏低做小服低做小官卑职小精悍短小雷大雨小雷声大,雨点小没大没小眇乎其小男女老小欺大压小七大八小妻儿老小七老八小事无大小无大无小鞋弓袜小眼大肚小以大欺小倚大欺小鱼大水小一惊非小嘴大喉咙小志大量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自用则小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小道大成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暴取豪夺拔旗易帜尺幅千里称心满愿鼎足而立分一杯羹干净利落膏粱年少苟延一息汉皋解珮黄童皓首呼之即至,挥之即去镜破钗分里挑外撅内柔外刚琼林玉枝浅斟低唱搔耳捶胸时和岁稔身价倍增桑间濮上山鸡照影深识远虑吞刀吐火童男童女弯弯曲曲血脉相通遗芬剩馥一龙一猪以佚待劳枝节横生主忧臣辱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xiangdaiercheng31265.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