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招贤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纳士招贤的意思纳士招贤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纳士招贤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纳士招贤
拼音: nà shì zhāo xián
频率: 一般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联合式
解释: 纳:接受;士:书生;招:招收;贤:有才德的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广泛网罗人才。

语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网罗人才。
典故出处: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可不道吏部文章二百年,甚些的纳士招贤。"
成语示例:明·无名氏《薛苞认母》第四折:“见如今圣人~,何不进取功名。"
英文翻译: invite to one‘s side men of wisdom and valour

纳士招贤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成语招才纳贤还是招贤纳才?

招贤纳士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

招收贤士,接纳书生。

指网罗人才。

[拼音]zhāo xián nà shì[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例句]这里有个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

[近义]纳士招贤 爱才如命 招贤礼士 [反义]缓贤忘士

贤纳士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招贤纳士”,意思是指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出自《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招贤纳士”造句:

1、这里有个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

2、黄金台又名金台、燕台、招贤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招贤纳士所筑。

3、燕国的昭王招贤纳士,《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出自易县燕下都。

4、公司循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招贤纳士,一步一个脚印,现已初具规模。

招贤纳士吧【解释】: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出自】:《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示例】:这里有个~好汉柴大官人。◎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回

为吸引人才做准备工作的四字词语?

为了吸引人才做准备工作的四字词语,最近几年,各大城市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首先解决户口安置问题,提供住房补贴,提升新进人才的薪资待遇,想方设法招贤纳士,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为了吸引人才,真正付出了实际行动,开足了优惠条件,为的是成就一方城市繁荣富强。

1.成语招贤礼士

招:招收;贤:有才德的人;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广泛网罗人才

2.成语招贤纳士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3.成语纳士招贤

4.成语东阁待贤...

推举贤良担任官职,平民出身的公孙弘被任命为丞相。他为官清廉,功劳卓著,特地在自家庭院的东边开一个小门,造了房舍供宾客居住,广招贤人,让他们为国献计献策,共商国事

5.成语广开贤路

贤:有才又有德的人。广泛开辟招揽贤才的途径。

6.成语求贤用士

招求贤良,聘用士人。

招贤纳士相近词语?

招贤纳士  【解释】: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

  成语示例  【举例造句】:这里有个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回  词语辨析  【近义词】:纳士招贤、招贤礼士

关于接纳自我的成语?

成语招降纳款招:招引;纳:接纳;款:投诚。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

成语招降纳附招:招引;纳:接纳;附:归附。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

成语纳奇录异纳:接纳;录:录用。接纳录用有奇异才能的人。

成语礼贤接士礼:表示敬意;接:接纳。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去结交或接纳。

成语招贤纳士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成语揽权纳贿揽:把持。纳:接纳。把持权势,并接受贿赂。

成语纳士招贤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成语招亡纳叛招引接纳敌方叛逃的人。

成语招降纳叛原指收容接纳敌方投降叛变过来的人,以扩大自己的势力。现指收罗坏人,结党作恶。

成语招降纳顺招收投降的人,接纳敌方归顺的人。

成语纳叛招亡招收逃亡的人,接纳敌方叛变、归顺的人。

成语计劳纳封计:考定,计算;纳封:接受封赏。根据付出的劳动而接受封赏。

成语纳谏如流纳:采纳,接受;谏:旧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如流:迅速。接受劝谏就像流水那样自然。形容非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

成语纳污含垢纳:接受;垢:污秽。包藏容纳污秽的东西。

成语贪赃纳贿贪赃:利用职权非法占有公家或他人的财物;纳:接受;贿:贿赂。指利用职权,贪污受贿。

成语招权纳贿招权:弄权,揽权;纳贿:接受贿赂。抓权力,受贿赂。

成语谈辞如云... 东汉时期,为官清廉的李膺从青州刺史做到乌桓校尉、长乐少府等,他疾恶如仇,惩治贪官绝不手软,很多士大夫们想结识他,得到他的接纳就是登龙门。符融去拜见李膺,双方谈得十分投机,相见恨晚,谈辞如云,遂结为好友

成语邻女詈人...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人娶了两个老婆,别人去挑逗他的大老婆,被她骂了出来。转而就去挑逗与勾引他的小老婆,没想到小老婆主动接纳了他。有人问这个勾引别人老婆的人到底是喜欢那个大老婆还是小老婆,他回答说为妻者就得护夫 ...

成语阿娇金屋阿娇: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长公主刘娇)的女儿。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为妇。这里泛指美丽高贵的女子。

成语利令智昏... 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率军攻打韩国,秦军攻占了野王。上党守将冯亭将上党奉献给赵国换取保护,赵孝成王听信平原君赵胜的意见接纳了上党,结果秦昭王派白起进攻赵国,在长平歼灭赵军40万。司马迁评论平原君是利令智昏 ...

成语家喻户晓... 唐文宗时期,御史中丞李孝本因他人事发受到株连被杀后,他的女儿被召进宫,右拾遗魏暮认为这样做有违人伦,就上书劝阻,皇帝接纳他的意见并放了李孝本的女儿,皇帝在诏书中辩解说:“收李女入宫是为王子打扫宫殿,这不是家喻户晓的事。” ...

成语招权纳赂把持权势,接受贿赂。

成语招贤礼士招:招收;贤:有才德的人;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广泛网罗人才

成语揖盗开门比喻接纳坏人,自取其祸。

成语格格不纳指难以接受。

成语殷鉴不远... 分腐败。西方诸侯之长的“西伯”周文王曾怀着一片好心,提出诚恳的劝告:殷商的教训不必向远处去找,就在夏桀那一代。商纣王没有接纳,终于被周武王所灭

成语生离死别南朝时期,梁武帝接纳西魏降将侯景,被侯景攻陷京城,侯景想把京城的人连同梁武帝活活饿死。文人徐陵的父亲也在城内。徐陵非常着急,就给仆射杨遵彦写 ...

成语缩屋称贞古时传说:颜叔子于风雨之夜,接纳因风而屋倒之邻家寡妇,使妇执烛,薪尽,又析取屋木以继。颂扬在妇女危难时不加侵犯。

不法常可 : 法:当做模式、法则;常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不把常规惯例当做永远不变的模式。

低首下心 : 首:头;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顺从。

点头称善 : 道:说;善:好。表示赞同。

颠头播脑 : 点头晃脑。多用以表示赞同、赞赏。

颠头耸脑 : 点头晃脑。多用以表示赞同、赞赏。同“颠头播脑”。

儿女英雄 : 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作为的英雄人物。

各种各样 : 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

交口荐誉 : 交:一齐,同时;交口:众口一辞;荐:推举。异口同声地推荐和赞扬。

交口称誉 : 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交口称赞 : 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交口赞誉 : 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口似悬河 : 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同“口若悬河”。

拍案惊奇 :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

首肯心折 : 心里佩服,点头同意。形容钦佩赞许之至。

心折首肯 : 心里佩服,点头同意。形容钦佩赞许之至。

心服口服 : 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心服首肯 : 指心里信服,并点头同意。

一五一十 : 五、十:计数单位。五个十个地将数目点清。比喻叙述从头到尾,源源本本,没有遗漏。也形容查点数目。

异口同声 : 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云集响应 : 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赞同和支持。

杂然相许 : 杂:各种各样的。纷纷表示赞同。

赞不容口 : 赞美的话口里已容纳不下。

赞不绝口 : 不住口地称赞。

赞声不绝 : 连续不断地称赞。形容对人或事物非常赞赏。

赞口不绝 : 不住口地称赞。

赞叹不已 : 已:止,完。连声赞赏不止。

赞叹不置 : 赞叹:称赞;置:停止。不停地称赞。形容对人或事物非常赞赏。

啧啧赞美 : 啧啧:咂嘴赞叹的声音。口里啧啧作声表示赞美

啧啧称赞 : 啧啧:咂嘴赞叹的声音。口里啧啧作声,表示赞美。

众口交赞 : 众人交相赞美。

顽石点头 : 顽石:无知觉的石头。连无知觉的石头都点头认可。形容道理说得透彻,使人心服。

连续不断 : 一个接着一个,指长时间地持续,且紧密连接。

千里逢迎 : 1.谓迎接远客。2.谓到处奉承。

结交罗致。

《后汉书·岑彭传》:“ 光武 深接纳之。”《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先是,司徒 王允 以 布 州里壮健,厚接纳之。”《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宫门外设一宾馆,令上大夫 裴仲 接纳天下之士。” 邹鲁 《广西光复》:“并开华熙客栈,实欲借此为机关,接纳志士以谋大举。”

例句

1.

酒色财气,他无一不好,我怎敢接纳这种人做事。

做事手段好精明打一个字?

做事手段好精明打一个字?是“高”字。

做事手段好精明,也就是做事手段好,并且又精明,即为:高招,高,实在是高。高招释义:好办法;好主意:出高招。如:就这两下子,没有什么高招。高招也作高着。与高招相关的成语:树高招风、招风揽火、招权纳赇、招是惹非、过市招摇、惹是招非、惹灾招祸、纳士招贤、枉勘虚招、招是生非、招贤纳士、招灾揽祸、金字招牌、花枝招颤、挖耳当招。

做事手段好精明,打一个字做事手段好精明,打一个字,因为他做事高人一等,所以说特别的聪明,而且我想这个字应该是高冷一等的高字,因为做事手段好精明,就指的是聪明伶俐,做事儿高人一等,所以说应该是高冷高人一等的稿子,打一个字应该是高人一等的高字

我觉得,做事手段好精明的字应该是高明的高字。高人在面对不同性格人的时候,不会毫无心机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也不会很容易受到伤害。这样的人自我保护能力足够强,在一次次伤害中会把自己锻炼成“人精”。这种人也会自如的应对风雨,成就事业。

厚道做人,精明做事

“为人厚道,处世精明”,短短八个字,却包含了中国人为人、做事的道理。厚道做人,是每个人思想品德和修养的反映,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基本理念。一个人的能力再强,知识再渊博,但如果品行不好,为人不正,将永远不会被大家所认可。所以,厚道是一种高尚的品格,真诚、坦率、宽容、谦让、仁慈、善良等优秀品质都是其深刻的内涵。作为与人打交道,以诚相待、大度宽容、谦逊礼让、乐于相助、诚实守信,必然可以赢得他人的好感,以心换心,他人也会以同样的真诚与宽厚对待你。

厚道做人

厚道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古老原则。《周易·坤卦》上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卦》说,直方大。厚德载物就是以厚德去包容万物。大地以广厚之德,载含万物,容载万物。君子应该效法大地,厚德容物。厚德是一种观光的胸怀,能够包容不同的人、不同的意见、包容别人的过失。

厚德就是仁爱之心,厚道的人都以仁爱之心包容别人。在山东聊城有一个“仁义胡同”,又名“六尺巷”,也称“状元街”。这里有一个美丽传说讲的是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在京城为户部尚书。家中因为宅基纠纷,修书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中撑腰。收到家人来书,遂修一纸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后,自感惭愧,主动让出三尺,邻居知道后,也深感惭愧,让出三尺来,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傅以渐在水城被尊称为傅阁老,傅姓也成为水城响当当第一大姓。

《道德经》说厚道: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厚道的一个很重要的内涵就是“居其实,不居其华”。老子看到,作为的华丽、繁华,或者我们现在说的“名利”,本质上是薄的,不实在的,更非永恒的。什么才是实在的、厚的?老子给出的答案是“道”。“道”就是朴,见素抱朴,返璞归真。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一个厚道的人,一定要质朴、真诚,不要过度追求繁华、虚名。人一旦全心追求这些,那么必然会变得虚伪。

厚道是最好的人缘。《论语》上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一个厚道的人就这样,别人都愿意跟他相处,做他的朋友,对他有一种深厚的信任。因为厚道的人做事厚道,“可以把很小的孤儿委托给他教养,也可以托付一个百里大的诸侯国的命运给他,面对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他能够保持大节不变,意志不可剥夺。

精明做事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想做事更精明,做事更高效;做事精算每一个细节,务期效益极大化,以赚到最大的利益。很多事情经常是零和游戏,我们的算计可能是别人的损失,我们的精明可能代表别人的愚昧。宽厚、宽待每一个人,才能广结善缘。

华人首富李嘉诚有一个故事被传播了很多年:有一次,李嘉诚先生宴会结束走出饭店,伸手从口袋中掏出手帕时,一个港币铜板掉了出来,一直滚到水沟里,当李先生试图去拣回铜板时,饭店的服务员快速上前,拣回铜板,擦拭干净后,交还给李先生。李嘉诚收回铜板,打开皮夹,拿出100元港币,谢谢服务员的帮助。李先生拿回一个铜板,却给了100元的小费。

对这个故事,李先生自己的解释是:每一块钱都有用途,不应该随便浪费,他要拣回铜板,是要让每一块钱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而对别人的服务表示感谢,则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礼貌,他给100元小费,是他对人的心意。这是两件事,他并不是为了一个铜板,付了100元的代价。

“为人厚道,处世精明”“厚道是最高的精明”,李嘉诚的故事告诉我们,厚道和精明是不矛盾的。一个人只是厚道而不精明,难免受人欺负,或者缺乏开拓精神;一个人只精明而不知厚道,就会流于功利,甚至丧失道德底线。厚道是最好的精明,精明是厚道的必要补充。

上了年纪的老人之间经常流行一句俗语:“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给子孙”。意思是如果这家人的上一辈特别精明,那么下一辈有可能要出傻子或败家。用这句话提醒人们待人做事不要过于精明,要把厚道当成精明的最高境界。

含招的成语有哪些?

不打自招 过市招摇 花枝招颤 花枝招飍 花枝招展 金字招牌 买马招兵 买马招军 满招损谦受益 目挑心招 纳士招贤 屈打成招 惹祸招愆 惹祸招殃 惹祸招灾 惹事招非 惹是招非 惹灾招祸 树大招风 树高招风 挖耳当招 枉勘虚招 扬幡招魂 迎风招展 招兵买马 招财进宝 招风揽火 招风惹草 招风惹雨 招蜂惹蝶 招蜂引蝶 招花惹草 招架不住 招降纳叛 招降纳叛 招军买马 招权纳贿 招权纳赂 招权纳赇 招事惹非 招是搬非 招是揽非 招是惹非 招是生非 招亡纳叛 招贤纳士 招摇过市 招摇撞骗 招灾揽祸 招灾惹祸 共找到包含招的成语共50个

比喻选拔人才的成语?

爱才好士

好:喜爱。爱护、重视人才

出处:《晋书·殷仲文传》:“刘毅爱才好士,深相礼接,临当之郡。”

爱才如渴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爱才如命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生命一样重要。

出处:语出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爱才若渴

爱人好士

爱护、重视人才。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拔十得五

拔:选拔,推荐。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出处:《新唐书·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

拔十失五

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出处:《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数,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伯乐相马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一顾

比喻受人知遇赏识。

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载:战国时,苏代说淳于髡,谓人有告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连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一顾之,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环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广开才路

指让有才干的人广泛得到任用。

进贤拔能

犹言进贤任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进贤达能

进贤进能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器》:“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

进贤任能

进: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进贤用能

举荐贤者,任用能人。同“进贤任能”。

举贤任能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举贤使能

量材录用

根据才能大小分配一定工作。同“量才录用”。

论德使能

选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论,通“抡”。

纳士招贤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宁缺毋滥

宁:宁愿;毋: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若不幸而过,宁僭不滥。”

宁缺勿滥

宁:宁愿;勿: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披榛采兰

披:拔开;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采摘兰草。比喻选拔人才。

出处:《晋书·皇甫谧传》:“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远。”

千金市骨

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

求贤若渴

象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

出处:《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

使贤任能

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

搜岩采干

比喻想方设法罗致闲散的人才。

出处:《魏书·段承根传》:“剖蚌求珠,搜岩采干,野无投纶,朝盈逸翰。”

选贤举能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与能”。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售修睦。”

选贤任能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与能”、“选贤举能”。

出处:《旧唐书·食货志上》:“设官分职,选贤任能,得其人则有益于国家,非其才则贻患于黎庶,此以不可不知也。”

选贤与能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

野无遗贤

有才能的人都受到任用。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

出处:《书·大禹漠》:“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玉尺量才

玉尺:玉制的尺,旧时比喻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用恰当的标准来衡量人才和诗文。

出处:唐·李白《上清宝鼎》诗:“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招贤纳士

甄奇录异

指选拔录用优秀的人才。

出处:《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骘于是条于时事业在荆州界者,诸葛瑾……李肃、周条、石干十一人,甄别形状。”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李肃]善论议,臧否得中,甄奇录异,荐述后进,题目品藻,曲有条贯,众以此服之。”

知人善任

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出处:汉·班彪《王命论》:“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功裔,二曰体貌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征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知人下士

知:识别。下士:屈己尊人。能识别人才并礼贤下士。

带有“士”字的成语有哪些?

有:名士风流、士别三日、纳士招贤、敬贤下士、身先士卒

纳士招贤其他应用

组词

纳组词士组词招组词贤组词

笔顺笔画

纳笔顺笔画士笔顺笔画招笔顺笔画贤笔顺笔画

近义词

纳近义词士近义词招近义词贤近义词

反义词

纳反义词士反义词招反义词贤反义词

纳士招贤成语接龙

正接

贤才君子贤良方正贤母良妻贤妻良母贤人君子贤身贵体贤贤易色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反接

半筹不纳闭门不纳格格不纳山容海纳深文周纳言从计纳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纳士招贤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背城一战暴虎冯河不露斤斧宝马香车百啭千声搓粉团朱涤故更新丢盔抛甲二竖为虐覆盂之安鬼出电入观今宜鉴古夹枪带棒猫哭老鼠怒臂当车奇才异能人自为政私仇不及公竦然起敬涉水登山扫兴而回五脊六兽洗心换骨惜字如金一串骊珠亦复如此衣冠楚楚移情别恋以鱼驱蝇掷地金声志洁行芳筑台募士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nashizhaoxian20450.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