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臣贼子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乱臣贼子的意思乱臣贼子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乱臣贼子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乱臣贼子
拼音: luàn chén zéi zǐ
频率: 常用
年代: 古代
词性: 贬义词
结构: 联合式
解释: 乱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原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心怀异志的人。后泛指破坏国家统一、心怀异志的人。

语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心怀异志的人。
典故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成语示例:巴金《秋》二十:“这种~真是人人得而诛之。"
英文翻译: ministers or generals who rebel against their monarch or collaborate with the enemy < rebels and traitors>

乱臣贼子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乱臣贼子是什么意思?

旧时指不忠君主;不守臣道;作风反叛的大臣。

后指破坏国家统一;损害人民利益的恶人。

也作“逆子贼臣”。

贼子乱臣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乱臣贼子”指不守臣道、心怀异志的人。

现大多用来指破坏国家统一、危害人民利益的人。

此典出自《史记?卫康叔世家》:“州吁新立,好兵,杀桓公,卫人皆不爱。

石碏乃因桓公母家于陈,详为善州吁。

至郑郊,石碏与陈侯共谋,使右宰丑进食,因杀州吁于濮,而迎桓公弟晋于邢而立之,是为宣公。

”春秋时候,郑庄公和大臣们正商议着去朝见天子,卫国的使臣来到,说卫桓公去世,公子州吁即位。

郑庄公满腹怀疑,觉得这件事很蹊跷,就叫祭足去打探真相。

祭足说:“传送卫侯是被州吁害死的。

”郑庄公听了,皱眉顿足说:“州吁谋害了国君,看样子,他马上会朝咱们这儿攻过来,咱们一定得早做准备啊!

”大臣们面面相觑,都不明白卫国的内乱,怎么会殃及到郑国呢?原来卫桓公有两个兄弟,一个是公子晋,另一个是州吁。

州吁向来喜欢发兵打仗。

他见哥哥卫桓公生性懦弱、憨厚无能,非常瞧不起他,就与心腹石厚密谋抢夺君位。

周桓王元年,卫桓公要到雒邑去觐见天子,州吁就在西门外设宴为他送行。

他举杯向卫桓公敬酒,说:“哥哥要出远门,弟弟敬您一杯!

”卫桓公说:“多谢您费心!

我这一去只不过月余就回来,有劳贤弟代理朝政,小心留意。

”说完,他也倒了一杯酒给州吁。

州吁双手去接,故意失手使酒杯落地,然后趁弯身捡起酒杯的时候,闪到卫桓公背后,抽出短剑朝他刺去,卫桓公当场死去。

但四周都是州吁的人,有谁敢出面说话呢?于是州吁自立为君,拜石厚为大夫,对外就说卫侯是得了急病死的,逐一向诸侯报告。

可是卫国境内流言满天飞,都传说国君遭到了州吁和石厚的谋害。

国君非常害怕流言蜚语,如果国内的老百姓和国外的诸侯不服,君位就会保不住。

州吁和石厚对这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

他们左思右想,非得想出个计策让别人服气不可。

他们认为最好的计策是轰轰烈烈地打场胜仗,顺便还可劫掠些粮食。

可是发兵打仗,总得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至于要攻打哪一国呢?也得有个正当的名义才行。

他们就在临近诸国里东挑西选,找人家的把柄。

突然,石厚灵机一动,说:“有啦,郑伯寤生杀了他兄弟,又撵走他母亲,天理难容、罪该万死,咱们就去攻打他吧!

”州吁直点头,煞有介事地说:“对!

这理由够充分,像寤生那么不孝顺母亲,不爱护兄弟的家伙,就让咱们来重重地处罚他吧!

”州吁打算联合郑国共同出兵。

石厚献计说:“最好能再联合宋国的力量,这样一来,五国一起出兵,还担心不能一举打垮郑国吗?”州吁说:“陈、蔡两国向来顺从天子,现在天子和寤生意见不合,他们为了讨天子的欢心,一定会答应跟咱们去打郑国。

可是又怎么样才能叫宋国和鲁国兴兵相助呢?”石厚说:“主公有所不知,现在的宋公是宋穆公的侄子,宋穆公的儿子公子冯反而出奔到郑国,于是宋公总是担心郑伯会帮助公子冯去抢他的君位,现在咱们约他去袭击郑国,不就是也帮他去灭公子冯吗?这正合他心意,他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至于鲁国嘛,大权全握在公子手里,他根本不把鲁君放在眼里,我们只要多多贿赂他,他一定会鼎力帮忙。

”州吁听了石厚这番话,非常高兴,立刻进行部署,事情正同石厚说的一模一样。

宋、鲁、陈、蔡都按照州吁规定的日子,率兵前来帮助卫国。

五国的人马把荥阳的东门团团围住,挤得水泄不通。

郑庄公紧急和大臣们研究对策。

大臣们一个个方寸大乱,有人主张讲和,有人主张迎战,乱成一团。

最后,郑庄公笑着说:“这些都不是好办法,在这五国里头,除了宋国因为咱们收留公子冯,而与咱们有嫌隙之外,其他国家都和咱们无冤无仇。

州吁刚刚篡夺君位,不得民心,所以才借故煽动四国出兵,目的只不过是为了打场漂亮的胜仗,好取得老百姓的信赖,我们只要留给他一点面子,他就会退兵了。

”于是,他叫公子冯躲避到长葛去,派人去对宋公说:“公子冯投奔到我们这里来,我们不好意思杀他,现在他躲到长葛去了,杀不杀他都与我们无关,请宋公看着办吧!

”宋公出兵本来就是为了要消灭公子冯,听到这番话,当然就把军队调往长葛去了。

蔡、陈、鲁三国见宋国兵马走了,也都想班师回去。

此时,郑庄公就派公子吕去跟卫国人交战,并叮嘱他:“无论如何要给他留点面子。

”于是,公子吕领着一队人马出了城门,石厚就引兵招架。

另外三国的将士全都抱着胳臂肘,在旁边看热闹。

公子吕和石厚只打了几个回合,就往西门跑去,石厚带着人马紧追不舍,谁知公子吕的军队进了城,闭上城门,竟不出来了。

石厚只好叫士兵把西门外的稻穗全割下来,送回卫国,大摇大摆地如同打了胜仗般领兵回去。

四国的兵马就这样莫名其妙地都各自回去了。

州吁、石厚“凯旋而归”,原以为卫国的老百姓会夹道欢迎,赞扬他们的神勇英明,谁知老百姓反而窃窃私语,抱怨他们无缘无故发动战争,搅乱了大家平静的生活,有人甚至想结伴到雒邑去向天子告状。

州吁对石厚说:“唉,国人仍然不服我,怎么办呢?”石厚说:“我父亲当年在朝廷里的口碑很好,人人佩服他,如果把他老人家请出来,参与国家大事,老百姓一定没话说,您的君位也就可以保住了。

”州吁也认为,找个德高望重的人支持他,也许比攻打郑国更能得人心,就叫石厚去求他父亲。

石厚的父亲石碏,就是因为厌恶州吁的所作所为,才告老还乡的,这次,仍谎称有重病,坚决拒绝入朝当官。

石厚只好请示他:“新君担心人心不服、君位不定,请问您有什么好主意帮助他?”石碏说:“诸侯即位应该经过天子的同意,只要天子同意了,也就名正言顺了。

”石厚点点头,说:“话是不错,就怕天子不同意,总得先有人劝说才好哇。

”石碏一边抚着银白色的胡子,一边说:“唔,我想想看……有了,陈侯对天子百依百顺,天子非常厚爱他,咱们和陈侯关系一向都很密切,你们先到陈国去,请陈侯先在天子前面美言几句,然后你们再去觐见天子,这不就行了吗?”石厚把父亲的好主意转告了州吁,两人拍手叫好,立刻置备了一些玉帛礼物,往陈国去了。

与此同时,石碏也写了一封信,暗地里打发人送给他的好朋友陈国的大夫子针,请求他助一臂之力。

州吁和石厚满怀着希望到了陈国,陈桓公叫子针招待他们,请他们到太庙里相见。

子针事先早把太庙布置好了带领,还刻意安排了许多武士准备伺候两位贵宾。

他们由子针领到了太庙门口,只见门外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忠不孝的人不准进入。

”州吁和石厚倒抽一口冷气,诧异不已,不知该不该进去。

石厚问子针:“这块牌子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子针说:“这是敝国的规矩,先君的遗意,没有什么特别的用意。

”他们这才放了心,大胆地进去。

到了庙堂上,州吁和石厚正要向陈桓公行礼,却听见陈桓公扯开嗓门大声地说:“天子有令:逮捕害卫侯的乱臣州吁和石厚!

”他的话音刚落,早就等在一旁的武士立即上前抓住了他们。

子针拿出石碏的那封信,当众朗读,大意是说:外臣石碏写信给敬爱的郑侯:卫国不幸,发生了谋杀国君的大祸,这全是州吁和石厚的恶行,如此不忠的人若不治罪,往后乱臣贼子就会更加嚣张,为所欲为,祸国殃民。

我的年岁大了,没有力量处治他们,实在有负先公对我的爱护。

现在我想了个办法让他们来到贵国,请您本着天理正义,严惩他们,这不仅仅是替卫国除害,也是为天下除害!

直到这时候,州吁和石厚才知道他们中了石碏的计谋。

陈桓公想当场把他们俩杀了,子针上前阻止说:“先别杀!

石厚是石碏的亲生儿子,咱们不便杀他。

还是通知卫国,请他们自己处置吧!

”陈桓公于是吩咐手下将他们俩监禁在两个地方,以免他们互通消息,同时打发使臣连夜去通知石碏。

石碏自从告老还乡后,就不再过问朝廷里的事了。

今天接见了陈国的使臣,才特意到朝堂去找大臣们。

大家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都惶恐地说:“这是国家大事,全凭国老做主。

”石碏说:“他们俩犯的是死罪,咱们只要派人到陈国去杀了他们就行了。

”有位大臣自告奋勇地说:“乱臣贼子,人人都可以杀。

我去杀州吁吧!

”大臣们都说:“好!

不过,主犯既然判了死罪,从犯就从轻发落吧!

”他们这么说,为的是不忍石碏遭到丧子之痛。

没想到石碏却火冒三丈,说:“州吁的罪,全是我那没出息的小子捣腾出来的,你们网开一面,留下他一条命,岂不是以情害义吗?你们当我是什么人?……谁去杀石厚?……谁去杀石厚?”问了两声,都没有人回应,朝堂上一片死寂。

石碏气得满脸通红,最后他说:“没有人肯去?好,我自己去!

否则我无脸见人!

”他的一个家臣赶忙上前说:“国老别生气,我去杀石厚吧。

”于是两人就依照卫国大臣们的意见去处治州吁和石厚。

他们到了陈国,先去拜见陈桓公,感谢他除暴安良的恩德,然后分头去办事。

州吁见了来人,大声吆喝说:“你是我的臣下,怎么敢来杀我?”那个人就说:“你不是杀了国君吗?我只是以你为榜样而已。

”州吁无言以对,只好俯首受刑。

石厚见了来人,央求说:“我罪该万死,但请让我见见我父亲再死吧!

”那个家臣说:“我奉你父亲的命令来杀你,你如顾念父子之情,我就拎着你的脑袋回去见他吧!

”说定拔剑斩杀了他。

石碏和卫国的大臣们治死了州吁和石厚,立公子晋为国君,就是卫宣公。

卫宣公因为上次卫国联合四国攻打郑国,害怕郑伯前来报复,就打发使臣去聘问,也算是向郑国赔不是,借此恢复友好关系。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是什么意思?

翻译:孔子编定了《春秋》,乱臣贼子非常害怕。

原因如下: 沧海横流之时,孔子编定春秋,寓说理于叙事之中,体现出来的褒善贬恶的政治理性,成为了后世所流传的“春秋大义”。

希望借此提供“历史经验”,警戒后人。

这个东西后来人们称之为“春秋笔法”。

《春秋》面世之后,世间有无数“微言大义”的论者,更有众多“成仁取义”的志士,让历代“乱臣贼子”为之却步。

概括一下,是“春秋大义”震慑了乱臣贼子,是“春秋笔法”刺痛了乱臣贼子,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舆论的力量。

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的意思?

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的意思是孔子编定了《春秋》,乱臣贼子非常害怕。

使天下乱臣贼子惧什么意思?

使天下乱臣贼子惧,就是要让那些乱臣贼子害怕

隋末之乱臣贼子百科?去回答?

《隋末之乱臣贼子》是堕落的狼崽于2015年4月30日所著的一篇历史小说,连载于起点中文网。

与乱臣意思相近的词语?

乱臣贼子

成语发音:

luàn chén zéi zǐ

成语解释:

旧时指不忠君主;不守臣道;作风反叛的大臣。后指破坏国家统一;损害人民利益的恶人。也作“逆子贼臣”。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成语繁体:

亂臣賊子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臣,不能读作“cén”。

近义词:

逆臣贼子

反义词:

忠君爱国

成语例句:

有贼不讨,则故君不得书葬,新君不得书即位,所以防乱臣贼子,法至严也。(清 爱新觉罗 多尔衮《致史可法书》)

仲尼尼而作春秋的故事概括?

仲尼厄而作《春秋》

春秋时代,诸侯挟持天子,大夫放逐诸侯,家臣反叛大夫,所有的人都在疯狂地追逐着权力,又都在追逐权力的过程中丧失了权力。“《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象征着“周文”的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此时已经幻为美好的回忆,取而代之的是霍布士所说的“人与人争”的可怕的自然状态。那是一个“文明”退位、“伪文明”得道的时代,人心中原始的动物本能获得了解放,披着“文明”外衣不动声色地将人类召回文明创辟之前的黑暗世界。

孔子编定春秋,寓说理于叙事之中,体现出来的褒善贬恶的政治理性,成为了后世所流传的“春秋大义”。希望借此提供“历史经验”,警戒后人。这个东西后来人们称之为“春秋笔法”。《春秋》面世之后,世间有无数“微言大义”的论者,更有众多“成仁取义”的志士,让历代“乱臣贼子”为之却步。概括一下,是“春秋大义”震慑了乱臣贼子,是“春秋笔法”刺痛了乱臣贼子,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舆论的力量。

乱臣贼子其他应用

组词

乱组词臣组词贼组词子组词

笔顺笔画

乱笔顺笔画臣笔顺笔画贼笔顺笔画子笔顺笔画

近义词

乱近义词臣近义词贼近义词子近义词

反义词

乱反义词臣反义词贼反义词子反义词

乱臣贼子成语接龙

正接

子不语怪子承父业子丑寅卯子罕辞宝子继父业子皆豚犬子母相权子女金帛子女玉帛子孙后辈子孙后代子为父隐子虚乌有子曰诗云子子孙孙

反接

兵荒马乱兵慌马乱钗横鬓乱除患宁乱撺哄鸟乱鹑鹊之乱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方寸不乱方寸已乱蜂狂蝶乱犯上作乱扶危定乱反正拨乱返正拨乱魂摇魄乱禁暴静乱禁暴正乱禁暴止乱禁暴诛乱家翻宅乱家烦宅乱家反宅乱脚忙手乱理不忘乱临危不乱没撩没乱眉留目乱迷留没乱忙忙乱乱靡旗辙乱明于治乱七慌八乱七零八乱旗靡辙乱人荒马乱手慌脚乱神魂撩乱神昏意乱神经错乱手忙脚乱世扰俗乱天下大乱唯恐天下不乱妄言则乱心烦虑乱心烦意乱心慌撩乱虾荒蟹乱蟹荒蟹乱心慌意乱心忙意乱兴妖作乱以暴易乱鸦飞雀乱鸦飞鹊乱眼花历乱眼花撩乱眼花缭乱眼花雀乱眼花心乱雨零星乱一丝不乱一治一乱治不忘乱坐怀不乱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乱臣贼子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矮人看戏操刀制锦禅絮沾泥颠衣到裳股肱耳目公平交易各有千秋害人先害己举措必当剪发披褐齑身粉骨立人达人利深祸速萍踪梗迹情根爱胎穷猿奔林荣谐伉俪神工妙力数黄道白说来道去恃勇轻敌恬言柔舌误作非为心无挂碍一朝天子一朝臣忧国忘身云开见日阴险歹毒诱掖奖劝朝秦暮楚知人之术孜孜不辍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luanchenzeizi16817.html

展开全部内容